学生论文: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

合集下载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对语言和方言产生了新的影响。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起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

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流,往往更为自由、直接,因此,一些新词语、新表达方式逐渐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的起源可追溯到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为了追求快速、高效的交流,常常采用缩写、简化、创造新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LOL”代表“笑死了”,“666”表示赞叹或羡慕等。

这种简化和创造词语的现象逐渐在社会中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二、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特点1.简洁明了:社会方言往往采用缩写、简化的方式,利用少量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这种特点使得信息传达更为迅速高效。

2.虚拟世界的恶搞: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海量的虚拟世界,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交流。

有些社会方言利用恶搞或讽刺的方式,表达对某种现象或观点的调侃与否定。

3.混搭创新:互联网时代人们广泛接触到各类信息和文化,不同语种和方言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词汇的产生和方言的融合。

社会方言经常出现混搭创新的情况,比如“霸王餐”、“狗带”等词汇的出现。

三、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发展趋势1.多样性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方言也相互交流,使得社会方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网络流行语的崛起: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方言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网络流行语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群体中广为流传,不断更新换代。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和使用,使得其成为社会方言中的热点。

3.文化融合:互联网时代人们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广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方言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方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2)二、网络语言具有丰富性 (4)1、符号性 (4)2、缩略性 (6)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相对于传统的口语、书面语更为网民喜欢,语言的外在形式上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但网络语言作为非传统语言,在规范上存在的弊端,犹如我国汉字的造词造字都是有根源的,网络语言的交际方式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传播的,如果没有网络和电脑,网络语言很难在其他媒体上生存。

网络语言的生造性和非规范性决定其通常只能存在于网络世界之中。

首先,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决定的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的方便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和文字组合等,通常是在特定的网络媒介的传播中,表达其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网民们为了提高网络交流的效率和达到例如诙谐的目的特性而采取的特殊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形成的网络语言,而这种语言也往往仅出现于网络媒介中,若将网络语言放置于现实生活的传统媒介中进行传播交流,会出现传播交流不便的现象。

其次,网络语言的使用年龄段,决定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并非所有人都能了解熟知。

具CNNIC第35次报告,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比重中,20岁-40岁的比重约为61.3%。

网民的年龄结构限制,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交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的含义容易发生改变,如“菜鸟”一次,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者活动都不太了解的人。

如“Q”以前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后来用作游戏聊天的时候,表示缺少的意思;“K”表示让人动作快或者开始的意思。

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在青少年的写作或在现实生活语用交流中,往往会在作文中,或语用交流时,出现一些老师家长看不懂的新兴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随意,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摘要: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的突出特点是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由主体的隐蔽性而带来的粗俗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它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影响“网络语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一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一致的。

二是指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用语,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

三是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

其中,第三类是本文的重点关注对象,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既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又给它带来挑战。

一. 网络语言的特点(一). 五彩缤纷的词汇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突出的表现在词汇上。

旧词新义,汉语新词,网络符号的出现,给网络语言披上了一件色彩绚丽的外衣。

1. 旧词新义如果你在网上被人称为“天才”,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稍微有一点经验的网民就知道,这里的“天才”绝非褒义,而是“天生的蠢材”的意思。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它们往往是网民利用现有的词汇材料将其歪曲解释,增加其新的意义。

这些意义一般都诙谐幽默,但往往与旧义无关或相反。

这样以来,许多词语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楼上前一个帖子或上一个帖子冲浪上网踢聊天室管理员或论坛负责人驱赶违规用户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不错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可爱可怜没人爱贤惠闲适得什么也不会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价值恐龙丑女青蛙丑男灌水随便乱发文章以上这些例子,调侃味十足,比其本意更惹人喜爱,但它的交际只限于特定的语境中,离开了这种语境,交际者就难以把握其中的意义。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介绍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的专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1. 轻松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由于网络平台的实时性和即时通信性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快捷。

2. 夸张和幽默的表达在网络语言中,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很常见。

人们倾向于使用夸张、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其他用户的注意和共鸣,因为网络平台上的用户群体较大,竞争激烈。

3. 缩略词和表情符号的使用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来代替完整的词语和句子。

这种使用方式减少了输入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表达中增加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例如,“lol"代表"大声笑",而“:)”则表示笑脸。

4. 新词和词语的创造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词和词语的创造。

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不断创造新词和词语来描述新事物、新现象,以满足沟通的需要。

这些新词和词语的创造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

5. 文化和地域差异的存在尽管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这也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总结网络语言具有轻松的表达方式、夸张和幽默的特点,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词和词语。

尽管存在文化和地域差异,但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流方式。

关于网络语言的作文

关于网络语言的作文

关于网络语言的作文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和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语言文字的传播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洁、生动、易记。

由于网络交流的实时性和快捷性,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更加迅速和简洁,因此网络语言往往具有简短的表达方式,常常采用缩略词、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等,这些语言形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使得信息传达更加高效。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在网络交流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语,这些语言现象往往反映了当地文化和特定群体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因此网络语言的地域性和群体性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另外,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和演变也是其特点之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些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成为社会热词,而且网络语言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更新,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既给人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便利,也对传统的语言文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语言的简洁、生动、易记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信息传达更加高效;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引发了一些语言文字的混淆和误用,甚至对传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语言文字的混淆和误用。

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传承,使得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文字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总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它的出现和流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语言文字的传播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传承,使得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文字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数据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社交圈的广泛运用,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网络热词和新词, 许多词语正以即热即火、求新求异、充满独特性的方式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语言在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的同时, 也会时常出现网络语言的失范问题, 给社会文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 我们一定要大力提倡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 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有效作用, 进一步促进网络语言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 含义; 影响;一、网络语言的含义语言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也是我们用来传递并保存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 是体现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网络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起来的, 现在社会网络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网络流行语言则是通过电脑这种工具运用语言为传播媒介的特别沟通形式。

所以要知道网络词汇的特点, 大众就一定要先从它的输送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探索。

网络语言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 而是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无线通信备受大众喜爱, 网络技术覆盖了全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全面网络化, 互联网更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网络也给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活力。

近年来, 网络流行语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幽默性、简洁性、方便理解、易于交流等特点, 深受大众喜爱, 这也是网络热词得以蹿红的重要原因。

网络词汇表现为简缩词、拟声词、旧词赋新意, 数字谐音, 拆字, 符号、原有词汇的合音变化, 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等毫无疑问地便成为首选。

如近几年出现的Vans (万事如意) 、book 思议(不可思议)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shopping说成(血拼) 、木有就是(没有) 、可爱为(可耐) , 再如数字1775在一定的交流语境中有我要了之意, 其文化链接的根源于1775年美国爆发战争等是由特定数字构成的数字化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 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应运而生。

与日常交际用语和书面语相比,网络语言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新异中不失幽默,直白中不失含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民交际的话题也与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话题不同,在社会生活这个板块,网民更倾向于“雷”人怪异的新奇话题以及揭露黑幕的政治话题。

关键词:网语表达特点;网语话题特点。

一、引言本文主要研究BBS论坛上的交际用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bbs论坛语言中,腾讯论坛相较与其他网站的论坛更具有普遍性,网民层次多样,交际话题多元,于是笔者选择了腾讯论坛中的社会图鉴和人民公社两个板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网民的评论语言在语言表达以及网民交际话题上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表达特点分析(一)网络语言与书面语的比较我们知道,网民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语音信息发表帖子,进行网络交际,属于书面语语体。

但由于网络交际时效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与书面语体相比,网络语言又具有口语风格。

1.用词通俗,如:①改改那个坐雕像的臭毛病再说~TNND②白痴们,方队是从部队在役人员里选的,一群SB2.多用省略句,如:③你能找到以前的动画片的碟,下载之类的吗?我超喜欢以前的动画片,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3.多用感叹句,如:④说起赖宁,哇,好远好远的回忆!(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人民公社板块)(二)网络语言与口头语比较网络交际与日常的交际不同,网民在交际时,不能像现实生活中彼此看到对方的表情动作,只是通过键盘输入语音信息,进行文字交流。

因此,网络交际相较于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交际,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网络交际多用插语⑤祝您虎体健康,虎夫人平安(拍拍马屁,嘻嘻)⑥屋之将倾,栋梁先成朽木。

(我哭了。

)(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人民公社板块)2.网络交际多用叙述性的语言⑦哈哈,好贴,必须顶起⑧快哭死我了,怎么会有这种事情(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社会图鉴板块)(三)多用重叠形式表达主观感情在BBS论坛中,网民擅于运用重叠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包括有汉字的重叠,数字的重叠,符号的重叠,混合重叠。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论文网络语言指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语言和词汇。

随着网络普及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优良成果。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方式,还是文化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语言文化川。

青少年群体中,网络语言使用十分普遍。

这是由青少年群体的特定心理因素和生活用语习惯决定的。

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进行探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概况(一)使用目的据笔者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群体接触过网络,比例较高。

其中,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青少年仅有9.60k,获取相关信息的只占10.8%,而进行娱乐活动(看电影、聊天、听音乐或者玩网络游戏等)却占79.6%.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体闲和娱乐。

在体闲和娱乐方式中,虚拟交友聊天比例最高。

而网络交友聊天是使用网络用语的重要途径二(二)使用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3.40%的学生对使用网络语言持接受态度。

部分青少年认同使用网络语言,认为在恰当范围内使用网络语言是可行的,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盲目推崇程度。

部分青少年不认同使用网络语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网络语言比较低俗,与文明社会建设不符;二是网络语言中有不易识别和理解的文字符号,同时书写难度也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语言。

(三)使用范围除基本网络媒介外,手机短信成为进行网络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手机短信中插入一些网络用语,如表情符号、行为符号等较为生动的形象,广受追求新鲜的.青少年群体推崇。

但总体来说,网络语言使用范围不大,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不会在作文中使用。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再三强调书写作文时要注意语言规范。

可见,青少年虽喜爱使用网络语言,但往往能够合理控制使用范围。

二、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一)混杂地方方言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对当地方言具有特殊情感,喜欢在平时的网络语言中掺入方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社会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会分化出不同的社会团体(包括阶层、行业等)。

“在这些言语社团里,人们之间联系密切,交际频繁,拥有自己特有的一些词汇和语言使用方法,各个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就是社会方言。

”1互联网于1982年诞生,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

经过16年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也成果丰硕。

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普及率高达31.8%。

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团体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显卡、B2C、神马、囧、脑残、RP、886……非网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就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有关的用语。

既包括专业术语(如鼠标、软件、宽带、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等),也包括网民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特殊语言(如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因为它“既具备社会方言的两个特征,也具备社会方言独特的表达功能”2。

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方言本该作为共同语的有益补充,网络语言却正以极强的冲击力“进攻”共同语,甚至引发不少人的担忧和恐慌。

这说明,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一定具有某些特殊性。

本文将从形成动因、生成方式、存在与传播形态三个方面,讨论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

1 形成动因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个新的社会团体出现,许多全新的“能指”也随之诞生。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符号的集合就构成了这种社会方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专业术语。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

网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像“鼠标”、“软件”、“宽带”、“B2C”等网络专业术语。

这与医学界说的“核磁共振”、语言学说的“义素”没有本质区别。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方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网民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特殊语言,如“94”、“BF”、“:-D”、“菜鸟”、“杯具”等。

这些特殊语言的形成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追求便捷由于汉语有大量同音词存在,在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语时,常常需要在多个词语中进行选择。

比如当输入“版主”这个词的汉语拼音时,“斑竹”先显,出于省时快捷的考虑,网民就用“斑竹”代替“版主”,直至其成为公认的新词汇。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果酱(过奖)、围脖(微博)等。

与此同时,网民发现利用谐音的数字字母代替汉字更加便捷。

于是就形成了诸如94(就是)、BT(变态)、BF(boyfriend男朋友)之类的词语。

(2)游戏意识网络是一个充满娱乐精神的空间,游戏意识是网民的一大特征。

许多网络语言都是在趣味的基础上形成并传播的。

例如“囧”字,因为字形与人在无奈或尴尬时的表情非常相似而走红网络。

“杯具”一词则源自网上的一个有趣的比喻句: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

还有像“闹太套”、“神马”这样的词语,是来源于幽默搞笑的网络事件。

(3)绕过关键词屏蔽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影响力与日俱增。

为了对网络进行有效监管,防止有害言论的传播,关键词屏蔽程序几乎普及全网。

但网民总有办法应对,利用谐音、简化、象形等手法创造出新词语,成功绕过关键词屏蔽程序。

例如:草泥马、TNND都代表骂人的脏话。

通过以上三点形成动因,我们知道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

从创造原材料来看,它不受新增能指数量的限制,而是从全部能指中汲取养分,甚至自我繁殖。

从创造的心理动力来看,它既是网络交流客观需要的产物,也能满足使用者求新求异的游戏心理,从而形成极强的目的性生产。

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是一种创造力极强的社会方言。

2 生成方式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但明显的还是词汇上的不同。

一般来说,汉语造词是运用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等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构词方法创造出新的词语。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造词方式上,主要有以下三点:(1)谐音造词法谐音造词法是构词方法的一种。

“汉语中用谐音造词法创造的词数量不多,且这种造词方法经常和委婉造词法结合起来使用。

”3但是在网络语言,谐音造词法却俨然成为词语生成的主力军之一。

汉语谐音示例(表1)在上面的表格中:网络语言的表现形态有汉字、数字、字母、符号;谐音对象有多民族语言,甚至声音;谐音对象的词性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等多种词性。

由此推论,网络语言对谐音造词法的运用已经进入“多形态、多材料、多词性”的发展阶段。

(2)缩略造词法缩略语是从已相对稳固了的较复杂的词或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分形成简短的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

例如邮编(邮政编码)、的(的士)、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等。

可以说,缩略造词法并不新鲜。

网络时代的到来,却让这种传统的的构词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汉语缩略示例(表4)网(3)象形造词法象形,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人类抽象思维形成后,它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其形象易懂又富有趣味特点恰好符合网民的喜好,所以再次受到追捧。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囧”字。

囧,读jiǒng,本义为“光明”,因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而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并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

这里要特别指出,网络象形符号和网络象形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常常使用 orz 表示“失意体前屈”,用 (╯3╰) 表示“亲吻”。

于是一些学者将网络象形符号归入网络语言的行列。

笔者认为,这种归类是不恰当的。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感到“言不尽意”时,就会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

同理,“由于网络在传达辅助语音上的缺憾,网络语言在传达表情、情绪时就必须有一种可以突破视觉和听觉的东西来作为传达载体,这就诞生了网络象形符号。

”4可见,与网络象形符号相对应的,应该是现实中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究竟是不是语言呢?“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通过系统且组合复杂的声音传从这段它是3 存在与传播形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梳理语言、语音、文字三者的关系。

前文已经说过,语音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运用语言相当长时间以后出现的文化现象,因此,相对于语言来说,它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与语言通过声音表达意义不同,文字是运用特定的形体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单位来记录语言中相应的单位。

”6也就是说,语音是语言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文字是语言充分不必要条件。

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具备语言的所有要素,但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字系统。

而网络语言从共同语或其他方言中获取语音材料,但以文字符号作为存在和传播主要形态。

语音“退居二线”成为文字符号的辅助,是网络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最独特的地方。

这与网络语言的语境有着密切关系。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语言性语境”,二是“非语言性语境”。

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7网络语言最大的语境就是网络——一个虚拟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与人的沟通以视觉符号为主,声音符号为辅。

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必须以文字符号作为存在和传播主要形态。

但是,当网络语言的词语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时,其语音又会再次得到强调。

结语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网络语言进入“爆炸式”发展。

充满了创意和激情的网民,时时刻刻都在为网络语言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开始进入汉语普通话,博文、秒杀、掘客等众多网络词语已被《新华字典》收录。

有人担心网络词语会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实属杞人忧天。

词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历史发展,源源不绝的新词会进入其中,过时的词语被淘汰出局。

这是自然规律。

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和互联网普及的进一步深化,全民网民的时代并不遥远。

网络语言极有可能成为规模最大的社会方言,极大地推动汉语、汉字的丰富和发展。

【注释】1 5 6《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张薇、王红旗,济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9卷第1期3《汉语造词研究》刘兰民,/view/ad67d9c3d5bbfd0a795673a4.html,2010-12-8 4《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袁险峰,安徽文学,2007年第5期7百度百科,/view/324020.htm,2010-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