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件:文从字顺ppt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素面粉黛浓,玉盏擎碧空。何须琼浆液,醉倒赏花翁。”看着看着,我仿佛走 进了一大片洁白的花海,心底那些因为成绩、排名产生的,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压力、失
落,在这一瞬间被我完全抛却在了脑后。又是一阵风过,缕缕清香拂面,我回过神来 。眼前,这株白玉兰依旧静静地绽开,从容优雅。
看着眼前这株惊艳了校园一角,带给我宁静的白玉兰,我心里充满敬意 --花和花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生长在热闹处,高调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尽 情享受着人们的赞美;有的却只能长在僻静处,孤独地绽放、凋落,无人来 嗅、来看,更不必说获得他人的赞赏!眼前这株白玉兰明显属于后者,可它 却能守住孤独,不放弃积蓄力量,径自开得热烈,香得馥郁。多么可亲可 敬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是一种归宿,也是一种开始。它 不愿贪恋枝头,因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工作,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落叶把脱离大 树的美,转化成了归附大地的美。再过一段时间,它会化作肥沃的泥土,完全融 入大地母亲,一任树木吸取它的点点滴滴,从而开始生命的再现与复苏,把生命 持久而永恒地延续下去。
把握词义,搭配恰当;注意词序,注意褒贬; 适当限制,消除歧义;反复推敲,表达精妙。
怎样文从字顺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 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 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 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 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单元范文
风继续咆哮着,落叶颤抖着,柔弱的身躯在风中挣扎,时而被重重摔下,时而 又被卷上半空中。4它后悔了吗?它退缩了吗?不,它的消失,它的飘落,是要为 大树增添一份养分。落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整片树林的延续。“牺牲一片落 叶,换来整片树林。”落叶,有生命,有活力,有理想!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注意写景有序,用词恰当,语句连贯,表意清晰。600字以上。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 接着一 朵,彼此 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宗璞 《紫藤萝瀑布》
链接: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 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 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 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 不可。
——法.福楼拜
住 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
特
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 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征
顺
请你来诊断
序
绿化带里满是绽放的粉色花儿。小燕子在湛蓝
的天空中慢慢飞着欣赏。公园里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合 游人们拍照留影不亦乐乎。天气是醉人的温暖,这
理 里正是一年好景的阳春。小朋友们则忙着和蝴蝶一
写景文常见的三种写景顺序
3.按景物的类别分别观察和描写。如先观 察群山,再观察河流……或相反的顺序。再比 如先写植物,再写动物,最后写人。又如先写 静景,再写动景等等。写景时,该用哪种记叙 顺序,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要求来定。
符合情景 用词恰当
仔细观察 抓住特征
文 从 字 顺
顺序合理 表达清晰
小试牛刀巧巩固
用 爱!
词 1.“温柔的春风”和“袭来”搭配恰当吗? 恰 2.“乱飞”怎么还会像“仙女”? 当 3.“绒毯”怎会“嚓嚓”的响?
符
康复之后
合 温柔的春风徐徐吹来,樱花粉色的花瓣
情 飘落,在风中轻盈地飞,像美丽的仙女在
景 翩然舞蹈。花瓣落到地上,到处是满地的 用 绒毯。踩上去,感觉软软的。春天好可爱!
迎春花开得真美呀!每一片花瓣都像一个 鹅黄色的小盘子。微风吹来,手拉着手的花瓣 在春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迎春花,明媚 亮丽,热情如火,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 接着一 朵,彼此 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宗璞 《紫藤萝瀑布》
链接: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 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 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 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 不可。
——法.福楼拜
住 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
特
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 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征
顺
请你来诊断
序
绿化带里满是绽放的粉色花儿。小燕子在湛蓝
的天空中慢慢飞着欣赏。公园里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合 游人们拍照留影不亦乐乎。天气是醉人的温暖,这
理 里正是一年好景的阳春。小朋友们则忙着和蝴蝶一
写景文常见的三种写景顺序
3.按景物的类别分别观察和描写。如先观 察群山,再观察河流……或相反的顺序。再比 如先写植物,再写动物,最后写人。又如先写 静景,再写动景等等。写景时,该用哪种记叙 顺序,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要求来定。
符合情景 用词恰当
仔细观察 抓住特征
文 从 字 顺
顺序合理 表达清晰
小试牛刀巧巩固
用 爱!
词 1.“温柔的春风”和“袭来”搭配恰当吗? 恰 2.“乱飞”怎么还会像“仙女”? 当 3.“绒毯”怎会“嚓嚓”的响?
符
康复之后
合 温柔的春风徐徐吹来,樱花粉色的花瓣
情 飘落,在风中轻盈地飞,像美丽的仙女在
景 翩然舞蹈。花瓣落到地上,到处是满地的 用 绒毯。踩上去,感觉软软的。春天好可爱!
迎春花开得真美呀!每一片花瓣都像一个 鹅黄色的小盘子。微风吹来,手拉着手的花瓣 在春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迎春花,明媚 亮丽,热情如火,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写作文从字顺课件(16张PPT)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写作实践中 灵活运用。
2.培养思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3.培养推敲语言表达的习惯,提升“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思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2.培养推敲语言表达的习惯,提升“文从字顺”的写作能力。
情境导入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 准确,行文通顺流畅。更高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 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中心明确。那究竟如何做到文 从字顺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本单元写作课程——文从字顺。
学习任务一:掌握方法
1.明确概念。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语句表达准确;其次,语句间要 有连贯性;最后,写作完成后要读一读,看是否有不通顺、 含糊、拗口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学习任务一:掌握方法
2.学习准确表达。从用词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说说这四 个句子表达是否妥当。
学习任务一:掌握方法【总结】从 Nhomakorabea些句子表达中,你发现怎样可以做到用词恰 当,表意明确?
表达方法包括: ①辨析词义,搭配恰当; ②合理安排词序,表意清晰; ③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用词; ④消除歧义,表意明确。
学习任务一:掌握方法
3.学习连贯表达。朗读下面这段文字,分析句子表达是否 连贯。
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 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①一位胖得像肥猪一样的阿姨挤上了车。 “胖得像肥猪”带有贬义色彩,用词不恰当。
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烧毁”与“洗劫”词序不当,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扩展写作 文题展示:在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 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 言志的作文。不少于 500 字。
拓展写作
写作提示:①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 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②想好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 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③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例1: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
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
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
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
肯干。
修改实例
修改示例: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
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 作经验,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 学习成绩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 欢她。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同学们下课啦,再见!
2.三个学校的领导。
三个学校的领导?
3.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这句话不符合韵律,我 们一般说“腰酸胳膊疼”。
你发现了什么?
(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 (3)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 现。 (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教师总结
小总结
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能够自 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 上的,后一段与前一段是怎么连上的,某一句 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某一段从前面哪一段分 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想,这就 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方法。
练习、找窍门
修改实例
语序混乱,
拓展写作
写作提示:①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 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②想好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 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③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例1: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
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
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
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
肯干。
修改实例
修改示例: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
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 作经验,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 学习成绩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 欢她。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同学们下课啦,再见!
2.三个学校的领导。
三个学校的领导?
3.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这句话不符合韵律,我 们一般说“腰酸胳膊疼”。
你发现了什么?
(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 (3)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 现。 (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教师总结
小总结
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能够自 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 上的,后一段与前一段是怎么连上的,某一句 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某一段从前面哪一段分 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想,这就 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方法。
练习、找窍门
修改实例
语序混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写作:文从字顺》ppt课件

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16
在老师的教导下,小明终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无法替代的, 因为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带给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写 别人的事情,是永远没法体验当事人的情感的。同学们要明 确的认识到写真事、诉真情的重要性。
17
我们一起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颗小桃树》选段。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
14
写作就是这样, 细致观察,抓住重 点,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这样文意 就会清晰起来,语句就会连贯起来。
15
学会了观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发现在百花败落的深秋, 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旧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艰难 的环境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写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 格桑花,作文中写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亲,叙述了自己在贫 寒的家庭中奋发图强的故事,写完了很得意,拿给老师看。老 师看完作文,心疼着小明的不容易,一打听却发现他的母亲上 午还送他来学校,老师感慨道: “岂能为了感人,牺牲了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而在所不惜?”
32
再见
33
文笔一转,引起 下文的议论。
列举文人墨客对 梅花的赞美
26
范文点评
浩浩历史长河,回想中华悠久历史,又 有多少像梅花精神的人。文天祥虽身处逆 境,被敌人俘虏了,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 打、威逼利诱,却毫不动摇,写下“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 句;秋瑾更是如此,同样身处逆境,面对 敌诱严刑,却坚不吐供,一位女性,竟有 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还 有刘胡兰、赵一曼、江姐……他们面对敌 人冰冷的枪口,却显示出那坚定、顽强、 无畏的心!
21
合作探究
仔细读题,从题
目看,本题要求围绕 “景或物”写一个片
熟悉和 喜欢的景或物来写,如
16
在老师的教导下,小明终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无法替代的, 因为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带给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写 别人的事情,是永远没法体验当事人的情感的。同学们要明 确的认识到写真事、诉真情的重要性。
17
我们一起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颗小桃树》选段。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
14
写作就是这样, 细致观察,抓住重 点,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这样文意 就会清晰起来,语句就会连贯起来。
15
学会了观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发现在百花败落的深秋, 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旧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艰难 的环境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写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 格桑花,作文中写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亲,叙述了自己在贫 寒的家庭中奋发图强的故事,写完了很得意,拿给老师看。老 师看完作文,心疼着小明的不容易,一打听却发现他的母亲上 午还送他来学校,老师感慨道: “岂能为了感人,牺牲了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而在所不惜?”
32
再见
33
文笔一转,引起 下文的议论。
列举文人墨客对 梅花的赞美
26
范文点评
浩浩历史长河,回想中华悠久历史,又 有多少像梅花精神的人。文天祥虽身处逆 境,被敌人俘虏了,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 打、威逼利诱,却毫不动摇,写下“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 句;秋瑾更是如此,同样身处逆境,面对 敌诱严刑,却坚不吐供,一位女性,竟有 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还 有刘胡兰、赵一曼、江姐……他们面对敌 人冰冷的枪口,却显示出那坚定、顽强、 无畏的心!
21
合作探究
仔细读题,从题
目看,本题要求围绕 “景或物”写一个片
熟悉和 喜欢的景或物来写,如
写作文从字顺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PPT课件

整体感知
3.把握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用这些语汇描绘事物时,
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 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 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就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 得精妙确切。
整体感知
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 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选材 依据
某一阶段的特征。注意
描写的内容要符合景物
的特点。
① 注意观察景或物 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 彩等。可以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或感觉器官来写 。如描写某一种花的色 彩,可以运用修辞手法, 也可以从味觉和视觉的 角度来描写花的外形和 香气等特点。
②可以借鉴《紫藤 萝瀑布》和《一棵小桃 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合作探究
仔细读题,从 题干可以看出,这 篇文章是在第一 题的基础上的扩 写。
仔细 审题
扩写
选材 依据
先确定写作内容,再仔 细想一想,要抓住哪些方面 进行扩写,要扩写哪些材料, 如要描写最令你心动的一棵 树、一朵花,这种景物可以 是你在大自然当中看到的, 也可以是你家里边的花草树 木等。
然后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具体描 写它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接着按照一 定的顺序,详细地介绍景物的特征,最后描 述这种景物怎样触动了你的心灵,给了你 怎样的感受。
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上就会形成自 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 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 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别扭。将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 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 顺。
整体感知
作文指导课件:文从字顺ppt

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迫切心愿?这 个心愿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盼望亲人归来,重温亲情。
这个迫切的心愿,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 活经历,通过恰当、妥贴、流畅的语言,有 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的,情真意切, 十分感人。
•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 头表达的妙例。
“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 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 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 “贬义词” 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 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 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 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 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文 句中没有生僻的字,也没有 华丽的辞藻,句子明白如话 ,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 。这就叫文从字顺。
教师赠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 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 句。 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 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 同学们课后抱定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 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 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 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 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 来形容对 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 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 “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 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 除了。
《文从字顺》ppt课件

论,互评修改。
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提高写作
班内作文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将上边习作的片段
扩写成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颜色等。
2.顺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 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 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文从字顺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1.准确。
2.连贯。
文从字顺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1.准确。
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
思和感情。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2.连贯。 前后句子再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章
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2.连贯。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 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 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 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这段理由陈述语序混乱,缺乏条理。应该调整为: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 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学习成绩好, 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交流作文片段,讨论修改
选择《古代诗歌五首》中一处写景状物的句子 进行白话文片段写作训练,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
如何做到用语准确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 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 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 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 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 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 能力强的表现。
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
•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 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 棋手说:“三局。”
•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 • 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 要和,他不肯,罢了。”
•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 头表达的妙例。
“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 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 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 “贬义词” 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 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 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 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 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 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 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 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 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 血在里面的。 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
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 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 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文 句中没有生僻的字,也没有 华丽的辞藻,句子明白如话 ,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 。这就叫文从字顺。
教师赠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 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 句。 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 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 同学们课后抱定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 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 一 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 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 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 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我渴望亲情
• 亲情,还需要渴望吗?回到家中,母亲端上一 杯茶水,父亲送来一丝微笑,哥哥叫上一声“弟 ”,这不都是亲情吗?可我好久没有尝到“亲情 ”的滋味了。 • 两年前,四十多岁的父亲为生活所逼,出外谋 生,接着,哥哥中考失败也离家出走了。母亲担 心父亲的身体,随之外出。只留下我,独自寂寞 地守着这个空荡荡的家。 • 好久没有真真切切地叫一声“爸爸、妈妈”了 。 每当别人的父母站在教室的窗外时,我都努 力张眼望去,希望是自己的父母。但每次都是失 望地收回了眼神。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 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 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当地的方丈 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做向导。当乾隆皇帝上山 时,小和尚边走边说:“万岁爷步步高升。” 乾隆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下山了。乾隆皇帝有 意试试小和尚的口才,便问:“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 高升,现在你看我怎样?” 小和尚 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更比 前步高!” 下山时后面脚步的位置当然比前一只脚要高, 所以,仍然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这个小和尚 能随地点的变化而更换恰当的用语,得到了乾隆皇帝 的奖赏。这样因地、因时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的言辞, 就是注意了“得体”与否。
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病句诊疗 原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 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 失方向。——《母亲》 改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 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 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配
病句诊疗
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 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 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 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 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 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 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 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 来形容对 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 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 “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 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 除了。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 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 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好的文章总是 从怦然心动到 若有所思
•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 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 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 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 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 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 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 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 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 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 儿出去,一块儿睡。
比如作文中写到某个朋友的亲人去世 了。你该用什么词呢?用“去世”、“病故” 或“辞世”等都可以。这里有一种庄重、 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 语是准确的。而如 果改用“没命了”“断气了”“进棺材了” 等词语,就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所 以“褒贬”二字,千万小视不得。
“分寸”主要体现在:
2、得体 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 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 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2、立足点清楚 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 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 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 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第三:分寸
如果一种见闻,一种心思,说出口或写 成文,只能有一种形式,那么,人们的口头 或书面的交际便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 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迫切心愿?这 个心愿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盼望亲人归来,重温亲情。
这个迫切的心愿,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 活经历,通过恰当、妥贴、流畅的语言,有 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的,情真意切, 十分感人。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病句诊疗 原文: 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 上了车。——《抢座》 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病句诊疗 原文: 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 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致父亲》 改文: 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 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第二:连贯
连贯பைடு நூலகம்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 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1、人称清楚。 2、立足点清楚。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1、人称清楚 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 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 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 较清楚,第 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 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 “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 “连贯”。
第一:准确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 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 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 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 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 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 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 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 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 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记得在一个深夜里,我与火车并跑,那是开往 父亲那里的火车。在跑的路上,有电闪雷鸣,有小 鸟作伴……醒后才知道自己已掉在地上了。 这些年我不知道是怎样度过的,也许是繁忙的 学习所致,我渐渐地淡忘了那曾经欢乐的日子。每 当听到那些伤感的歌曲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泪水溢 满眼眶。刘德华不是大唱“男人哭吧不是罪”吗? 但又有哪一位男儿会轻易大哭一场呢? 这些年来,我慢慢地用双手抚平了心灵的创伤, 我也不想去理那繁乱的心绪,但在我的心中永远都 有你们—爸爸、妈妈和哥哥,我总为你们敞开一道 心扉,我时刻在守候着你们的归来。 因为我渴望亲情。
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 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 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 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 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 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 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 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 体办法。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 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 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 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 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 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 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 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 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 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 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 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 的意思。
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
•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 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 棋手说:“三局。”
•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 • 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 要和,他不肯,罢了。”
•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 头表达的妙例。
“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 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 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 “贬义词” 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 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 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 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 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 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 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 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 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 血在里面的。 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
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 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 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文 句中没有生僻的字,也没有 华丽的辞藻,句子明白如话 ,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 。这就叫文从字顺。
教师赠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 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 句。 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 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 同学们课后抱定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 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 一 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 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 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 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我渴望亲情
• 亲情,还需要渴望吗?回到家中,母亲端上一 杯茶水,父亲送来一丝微笑,哥哥叫上一声“弟 ”,这不都是亲情吗?可我好久没有尝到“亲情 ”的滋味了。 • 两年前,四十多岁的父亲为生活所逼,出外谋 生,接着,哥哥中考失败也离家出走了。母亲担 心父亲的身体,随之外出。只留下我,独自寂寞 地守着这个空荡荡的家。 • 好久没有真真切切地叫一声“爸爸、妈妈”了 。 每当别人的父母站在教室的窗外时,我都努 力张眼望去,希望是自己的父母。但每次都是失 望地收回了眼神。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 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 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当地的方丈 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做向导。当乾隆皇帝上山 时,小和尚边走边说:“万岁爷步步高升。” 乾隆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下山了。乾隆皇帝有 意试试小和尚的口才,便问:“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 高升,现在你看我怎样?” 小和尚 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更比 前步高!” 下山时后面脚步的位置当然比前一只脚要高, 所以,仍然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这个小和尚 能随地点的变化而更换恰当的用语,得到了乾隆皇帝 的奖赏。这样因地、因时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的言辞, 就是注意了“得体”与否。
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病句诊疗 原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 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 失方向。——《母亲》 改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 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 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配
病句诊疗
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 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 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 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 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 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 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 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 来形容对 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 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 “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 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 除了。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 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 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好的文章总是 从怦然心动到 若有所思
•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 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 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 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 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 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 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 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 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 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 儿出去,一块儿睡。
比如作文中写到某个朋友的亲人去世 了。你该用什么词呢?用“去世”、“病故” 或“辞世”等都可以。这里有一种庄重、 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 语是准确的。而如 果改用“没命了”“断气了”“进棺材了” 等词语,就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所 以“褒贬”二字,千万小视不得。
“分寸”主要体现在:
2、得体 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 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 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2、立足点清楚 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 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 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 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第三:分寸
如果一种见闻,一种心思,说出口或写 成文,只能有一种形式,那么,人们的口头 或书面的交际便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 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迫切心愿?这 个心愿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盼望亲人归来,重温亲情。
这个迫切的心愿,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 活经历,通过恰当、妥贴、流畅的语言,有 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的,情真意切, 十分感人。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病句诊疗 原文: 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 上了车。——《抢座》 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病句诊疗 原文: 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 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致父亲》 改文: 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 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第二:连贯
连贯பைடு நூலகம்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 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1、人称清楚。 2、立足点清楚。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1、人称清楚 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 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 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 较清楚,第 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 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 “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 “连贯”。
第一:准确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 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 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 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 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 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 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 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 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 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记得在一个深夜里,我与火车并跑,那是开往 父亲那里的火车。在跑的路上,有电闪雷鸣,有小 鸟作伴……醒后才知道自己已掉在地上了。 这些年我不知道是怎样度过的,也许是繁忙的 学习所致,我渐渐地淡忘了那曾经欢乐的日子。每 当听到那些伤感的歌曲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泪水溢 满眼眶。刘德华不是大唱“男人哭吧不是罪”吗? 但又有哪一位男儿会轻易大哭一场呢? 这些年来,我慢慢地用双手抚平了心灵的创伤, 我也不想去理那繁乱的心绪,但在我的心中永远都 有你们—爸爸、妈妈和哥哥,我总为你们敞开一道 心扉,我时刻在守候着你们的归来。 因为我渴望亲情。
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 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 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 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 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 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 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 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 体办法。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 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 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 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 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 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 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 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 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 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 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 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