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部,东临黄海,是一个典型的沿海地区。

由于其地理位
置和气象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

进行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并评价气象服务
的质量对该地区的灾害防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据数据统计,石岛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夏季,尤其是6月和7月。

暴雨天气一般由大范围的湿度较大的气团和辐合带来的锐利对
流形成。

当暖湿气流受冷空气的激发,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时,降水强度就会增加,形成
暴雨天气。

石岛地区邻近黄海,海洋湿度也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湿度可以提
供大量的水汽,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我们对石岛地区的气象服务进行评价。

石岛地区拥有一处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站的
设备齐全,观测指标齐备。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由于降水强度较大,设备容易受到损坏,
导致数据采集出现问题。

而在受损设备修复的过程中,预警信息的发布可能会有一定延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风险。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复工作,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是评价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石
岛地区,由于气候的复杂性和天气系统的多变性,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为了提
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增加气象观测站数量,加强观测指标的覆盖范围,增加观测频率。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如气象雷达、卫星云图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报,提高预报准确性。

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浅谈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摘要:降水对于人类活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适量适时的降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它给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而长期的干旱与连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往往引起严重的旱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暴雨的成因与其预报方法,尽快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暴雨;急流;辐合;辐散;东北冷涡;东北低压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1 形成降水的宏微观条件要作好暴雨预报,首先应对形成降水的一般条件有一定的了解,现简述如下,宏观物理条件上升运动条件:包括锋面抬升、低层辐合气流作用、高空辐散气流作用、地形。

微观条件即云滴自身的增长过程。

以上宏微观条件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1.1水汽水汽包括水汽空间分布、水汽来源、水汽输送。

水汽空间分布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主要分布在大气低层,一般分析低层等压面上的等露点线,露点高值区为湿中心区或湿舌所在位置,水汽含量大,容易产生降水。

分析低层等压面上的等温度露点差线,可以了解低层水汽的饱和程度,饱和区或接近饱和区通常与云和降水区相联系。

水汽来源于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

水汽输送一方面是水汽向某地区集中,使那里的水汽增加,易达到饱和而产生降水。

另一方面由于水汽源源不断输送,使降水得以维持,降水量增大。

如果有高值等露点线向某区移动,并与同值的等温线相接近,这表明有潮湿空气输送,接近饱和。

1.2上升运动条件锋面抬升作用,根据地面锋线与对应的700毫巴图上槽线的相对位置来估计锋面坡度的大小。

两者相距越小,锋面坡度越大。

抬升作用强,降水量越大。

当低压区和等压线呈气旋性弯曲的部位有气流辐合,气旋式曲率越大,辐和越强;当三小时负变压中心区辐合上升运动较强,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当冷锋式切变伴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这种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容易造成较强烈的降水,降水区多出现在偏南风区域内。

冷锋切变伴有偏南的风速气旋性切变,它多出现于副热带高压偏南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与西风带偏北气流相遇的辐合区域里。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是位于江西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该地区在2021年6月7日至8日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导致该地区水灾严重。

下面是对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

1. 大气环境分析
该次暴雨发生在夏季,属于江南地区的典型夏季气候。

在大气环境方面,东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造成了较为不稳定的大气环境。

此外,夏季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也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降雨分析
该次暴雨主要发生在6月7日晚上至次日凌晨间,降雨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导致地面积水及山洪爆发等灾害。

据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平均降雨量为221.3毫米,其中市区最大降雨量为330毫米,鹅公山水库最大降雨量为512.2毫米。

3. 影响分析
由于降雨强度大,加之持续时间长,导致该地区的多个河流水位急剧上涨,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武宁市区、沙洲、洛口、左滩等地的街道、广场、居民楼等区域大面积积水。

其中,武宁市中心广场积水深度高达一米。

该次暴雨还造成了道路、桥梁的损坏,部分农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受损。

此外,该地区发生的山洪灾害也给人员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该次暴雨是由于地区气候和大气环境不稳定造成的。

在未来,应当加强对气象预报的监测,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以减轻暴雨灾害的影响。

同时,地方政府和公众也应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预备和救援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次热带低压引发的泰顺县暴雨过程的分析

一次热带低压引发的泰顺县暴雨过程的分析

一次热带低压引发的泰顺县暴雨过程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暴雨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热带低压引发的暴雨灾害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原因。

泰顺县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也曾多次受到热带低压引发的暴雨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一次热带低压引发的泰顺县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一、暴雨过程的基本情况泰顺县一次暴雨过程发生在2021年的7月,当时受到热带低压的影响,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雨量较大。

据泰顺县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这次暴雨过程中,全县平均降雨量达到了200毫米以上,最大降雨量更是突破了300毫米。

降雨强度大、范围广的特点使得此次暴雨过程对泰顺县的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1. 热带低压的影响热带低压是气象学上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它常常是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的诱因。

当热带低压系统影响到泰顺县附近海域时,会带来大量的水汽,这会为暴雨的形成提供条件。

2. 局地地形的影响泰顺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形起伏较大,有不少山地地区,这种局部地形对暴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大气稳定层高度低于山顶时,云层因低层对流产生积雨云,加上山地地形的气流上升,会进一步加大暴雨的降水量。

三、暴雨过程的气象特征1. 长时间持续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了近24小时。

这是暴雨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导致灾害严重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降雨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地表水没办法及时排走,从而增加了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

2. 高强度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较大,尤其是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时段。

这种高强度降水给泰顺县的交通、农业、住房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 范围广泛此次暴雨过程的降雨范围比较广泛,全县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降雨的影响。

这也是造成此次灾害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四、暴雨过程对泰顺县的影响1. 交通受阻由于此次暴雨过程对泰顺县的降雨量较大,导致不少道路被淹,交通受阻。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降雨量较大,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水患和交通堵塞。

暴雨过程中,许多地区出现了内涝现象,给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次暴雨过程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城市防汛和城市规划的关注和反思。

本文将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暴雨过程概述、降雨强度分析、城市内涝情况、降雨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城市的防汛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此次暴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暴雨事件对城市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为未来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降雨强度、城市内涝情况、降雨原因的分析,本文旨在为暴雨防范工作提供实际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暴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防范建议,使城市在面对暴雨过程时能够更加及时、有序、有效地应对,降低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灾害防范和抗御能力。

2. 正文2.1 暴雨过程概述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持续降雨时间长达16小时之久。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这场暴雨主要集中在夜间到清晨时段,降雨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更是超过200毫米,是晋城市近年来少见的强降雨过程之一。

暴雨过程中,城区多个地段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多条道路交通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道路塌陷和房屋倒塌的情况。

据统计,此次暴雨过程共造成数十户居民受灾,暂时无家可归。

由于暴雨过程的突然性和强度较大,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及时排放积水,造成城市内涝严重。

部分地区的下水道、河道等排水设施也因无法及时疏通而加剧了内涝情况。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近日,石岛地区遭受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和分析,石岛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道路、农田、房屋等设施受损较为严重。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对天气服务进行了评价。

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一、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经过反复分析和研判,气象部门得出以下结论:1.降雨强度大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时间较短,石岛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最高雨强达到每小时60毫米。

2.阵性降水在天气跟踪监测中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降雨呈现出一定的阵性,间歇性降雨持续性不强。

3.天气突变较快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于降雨强度大、阵性降水和突变性强,导致气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预报和预警,对应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二、应对措施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及时出动班组人员前往现场应对,开启二级应急响应,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分析天气形势首先,气象部门对天气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便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2. 加强监测与预报气象部门加强了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使用现今先进技术和工具,对雨情、站点观测、雷达回波等进行了全方位、高频次的监测,为实时监测适时进行预警奠定了基础。

3. 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对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气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勘查,协助应急救援部门组织抢险救援,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气象服务评价尽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导致许多损失和不便,但得益于气象部门迅速、有效地采取的应对措施,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生命财产损失有所减少。

总的来说,气象部门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和服务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仍有一些值得反思和优化的地方。

比如,对于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云雨数据”的处理与解读,预报提高其趋势;如何借助空间信息、对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等等,都是可以进行专项研究和改进的。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摘要】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暴雨过程。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对该暴雨过程进行背景介绍,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描述了暴雨过程细节、降雨量统计、影响分析、城市防汛措施以及应对措施总结。

在文章对暴雨过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估了城市的应对能力,并提出了未来防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这场暴雨过程的具体情况,城市应对的措施以及未来应该如何提高防汛能力,以应对类似天气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暴雨过程分析、晋城市、城区、暴雨、7月18-19日、过程描述、降雨量、影响、防汛措施、应对措施、原因分析、评估、防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过程,给城市社会生产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场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导致城区内多处积水严重,交通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内涝现象。

暴雨过程引发了市民对城市防汛设施的关注,同时也促使城市相关部门加强应急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背景中还值得关注的是,晋城市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城市防汛薄弱环节,如排水系统不畅、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规划和应对灾害能力的讨论与思考。

通过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城市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防汛措施,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2. 正文2.1 暴雨过程描述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导致城区多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

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从18日下午开始至19日凌晨结束,整个过程中雨势不断加大,最大时降雨量达到了每小时50毫米以上。

特别是在19日凌晨的那次雨势最为猛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100毫米以上,给城区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暴雨过程中,城区多条主要街道出现了严重积水,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山洪暴发,导致道路交通中断,车辆被困等情况。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武宁暴雨天气过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武宁地区发生的持续时间较长、降雨强度较大的极端天气现象。

下面将从天气形势、暴雨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武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天气形势是武宁暴雨天气过程的基础。

通常在夏季和初秋季节,武宁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形成了一个相对湿润的大气环境。

武宁周围的地理地势较为复杂,山地、水体等地形要素对天气形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暴雨形成的机制是导致暴雨天气过程的根本原因。

在武宁地区,暴雨一般与两大主要天气系统有关。

一是热带气旋系统,在夏季和初秋季节,热带气旋的活动频繁,可以导致大范围的持续性降雨。

二是冷锋和冷暖气流共同作用的前锋系统,由于冷空气移动过程中与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容易出现持续性的降雨。

影响暴雨天气过程的因素也很多。

一是大气湿度因素,当大气湿度较高时,使得水汽供应充足,有利于暴雨的形成。

二是地形因素,在武宁地区,地形较复杂,山地和低洼地带较多,容易形成地形雨和锋生雨,进一步助长了暴雨的发展。

三是气流动力因素,如地面低压带和上空高空槽等气流动力条件对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的影响很大。

由于暴雨的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水灾、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农田受损、交通中断等问题。

暴雨还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可能引发洪灾,对当地居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武宁暴雨天气过程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极端天气现象。

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预测和应对暴雨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合理的监测和预警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暴雨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雨过程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micaps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分析得出2010年7月11日~13日发生在浦口区的暴雨过程是由北方冷空气和副高相互作用,配合低空切变线共同造成的,且这次过程的水汽、动力、不稳定条件都很完备。

关键词暴雨;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5-0073-02
受北方冷空气与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配合低空切变线影响,11日夜到13日浦口区普降大暴雨。

平均降水量达180mm,最大的泰山站高达236mm。

全区11个站皆大于100mm,大于150mm 的有10个,大于200mm的有3个。

本文试着从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分析这次暴雨的成因,以期为今后预报提供些参考。

1 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
1.1 高空环流
从500hpa图分析11日8时~20时乌拉尔山东侧有一个稳定的冷低压,贝加尔湖附近高压脊前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深入南下到东部沿海地区,低槽位于河套地区。

副高11日开始北抬,20时陆地上588hpa线到达30°n以北,592hpa线西伸至127°e,27°n。

从孟加拉湾到江苏省存在有西南向水汽通道,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被输送至浦口区上空,并与北方冷空气汇合形成连续降水。

13日8时槽东移出海,降水过程结束。

1.2 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
从700hpa图分析11日在湖北到安徽中部以及江苏西部地区存在切变,切变线南侧的低空急流中心风速高达20m/s,且较长时间稳定存在。

浦口区位于急流的左前方,从风速和风向来分析,有明显的辐合聚集,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850hpa切变线位置与
700hpa基本一致,西南气流也较强。

受低槽东移影响,切变线东段缓慢南压至安徽南部和江淮一带,并在浦口区上空维持了较长时间,形成了本次暴雨过程。

2 物理量诊断
形成暴雨必不可少的条件:水汽供应要充足,上升运动要剧烈,大气层结要不稳定。

这次暴雨过程就发生在这种有利的配置下[1]。

2.1 水汽条件
2.1.1 水汽通量分析
约90%的水汽在500hpa以下,其中50%的水汽集中在850hpa以下,中低层水汽通量场能较好反映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1]。

在11日20时850hpa水汽通量场上可以看出,从湖南到江苏有一水汽通量强区,在江苏省东部有一个中心为24的水汽通量中心,南京浦口区上空水汽通量值为13,也处于6以上的高值区,而暴雨区就出现在闭合中心周围。

这个宽厚的水汽通道的建立,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

2.1.2 水汽通量散度分析
水汽通量散度表示水汽的积聚和流失[2]。

11日20时850hpa水
汽通量散度场,南京浦口区东西各有一水汽强辐合区,12日两中心相互打通,浦口区水汽通量散度达到-10以上,两侧中心值更高达
-30,这表明水汽在源源不断进行补充,这为暴雨所需要的长时间的水汽条件奠定了基础。

2.2 动力条件
2.2.1 涡度分析
涡度是衡量旋转运动强度的物理量,根据涡度的变化,可了解系统的发生和发展[2]。

从11日20时850hpa涡度场上可知,南京浦口区附近涡度达到20,上升气流旺盛。

700hpa和500hpa来看,都为正值区,中低空辐合明显。

200hpa上涡度为-35,为明显的反气旋环流。

这种底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使近地层的暖湿空气和能量得以传输到对流层的高层,造成湿层加厚,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2.2.2 散度分析
散度是衡量速度场辐散、辐合强度的物理量[2]。

与涡度不同的是,涡度正值代表辐合,而散度却恰恰相反。

从12日8时850hpa散度图上来分析,南京浦口区正处于-10低值区,东西各有一个-20的低值中心,这表示低空有强烈的上升运动。

但到了200hpa却是30~40的强辐散中心。

这与涡度分析所显示的如出一辙,南京浦口区处于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为暴雨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动力条件。

2.2.3 垂直速度分析
垂直速度可以反映水汽凝结的速度,是形成暴雨的关键因子[2]。

从12日8时垂直速度场可以分析出,850hpa、700hpa、500hpa都为负值中心区,这表明南京浦口区上空中低层有极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这为水汽的快速凝结乃至成雨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2.3 层结稳定条件
2.3.1 假相当位温
假相当位温θse表征着大气的暖湿能量特征[2]。

用于暴雨预报的θse场,有以下两个要求:θse850≥330k,约57℃;θse85 -θ
se500在0℃~15℃之间[3]。

从11日20时850hpa和500hpaθse 场上可以看出,θse850高达72℃,说明低空聚集了很强的不稳定能量,θse85 -θse500的值稍大于0℃,这说明暴雨发生前,我区存在强烈的层结不稳定。

2.3.2 k指数
k指数是对大气不稳定层结的综合型指数,值越大说明越不稳定[2]。

当k≥35时,极易诱发强对流天气。

分析11日20时和12日8时k指数场可以看出,浦口区在暴雨发生前就一直处于k≥28的高值区,12日8时更高达36以上,这说明从暴雨前一直到暴雨时,整层大气都处于极为不稳定状态,即使是极微小的扰动也可以诱发强对流天气。

3 结论
1)本次暴雨过程是在东移南下的冷空气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相互影响下产生的,我区上空有明显的水汽输送通道,并且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系统势力相当,造成降水区域少动;
2)水汽分析反映出降雨前水汽含量充足,降雨后依然有不断地补充,这为长时间维持高强度的降水提供了条件;
3)动力分析反映出我区低空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高空存在强辐散区,这种形势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4)层结指数分析反映出暴雨前我区上空积聚着较强的不稳定能量,极易受到扰动,诱发强对流天气。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319-399.
[2]刘建文,郭虎,李耀东,刘还珠,吴宝俊.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计算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32-69.
[3]章国材,矫梅燕,李延香,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14-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