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一、分析关键字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看语句表达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三、古诗划定类型基本提问方式: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①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②人生志向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③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D告慰平生的喜悦④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B思亲念友C边关思乡D闺中怀人⑤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恋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六、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概括诗歌的公式: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形象。
七、语言特色类——主要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主要问法: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常见语言特色方面术语集释1、语言风格类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诗歌鉴赏术语

思古典诗歌1、忧国伤时:①揭穿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败;②边塞征战的壮烈,河山沦丧的痛想中常有的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触,拖故讽今的情怀。
内思想感情2、人生理想:①立功立业的盼望,壮志难酬的哀叹;②宦海浮沉、宦途失落的愁闷;③容洁身自爱、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鲜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觉: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一生的欢乐。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恋恋不舍的迷恋;②情深意长的鼓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边塞、田园、怀古、政界、战乱常用的题材五类诗歌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对应的五叙事抒怀诗——叙议联合种基本表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现手法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写景抒怀诗——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其余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川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触诗。
古典诗歌欢乐、快乐、高兴、激动、欢乐、忧虑、悲苦、孤傲、深刻、踊跃、悲观、旷达、洒脱、思想感情悲忿、乐观、悲观、哀怨、激怒、厌恶、惊喜、神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术语郁闷烦闷、欢乐、沉痛、悲伤、赞叹、仰募、惜别、迷恋、豪放、狂放、安逸、淡泊等。
感情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想念、落叶——失落、春风——得意、海洋——宽阔、流水——惋惜、遗迹——怀旧形古典诗歌①人物形象: A“我”—诗中抒怀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象中的形象②自然光景形象或许意象:自然光景和人文光景,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分类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述的形象。
古典诗歌①细节刻画②衬托③对照衬托常有的塑造形象的方法常有意象(一)意同象异归类1、思乡:月亮、柳树、鸿雁。
2、分离:柳树、芳草、长亭、南浦。
3、高洁:蝉、冰雪、梅花、菊花。
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象征)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借古讽今)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苍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类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附:诗歌鉴赏专用术语语言(一)风格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诗歌是一种表达艺术的形式,通过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和思想,借助音韵、节奏和意象的组合,传递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与思考。
在学习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常用的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鉴赏术语,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 格律:诗歌的韵律结构,包括诗句的长度、韵脚的配搭等。
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诗歌都有不同的格律规则,如中国古代诗歌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等。
2. 韵律:诗歌中音韵的运用和变化。
通过音节的重复、押韵和节奏的变化,诗歌可以产生特定的音响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对仗:指诗句中的对称和平衡。
对仗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同时也增加了诗句的美感。
常见的对仗形式包括平仗、仄仗、押韵等。
4. 比喻: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建立两个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
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并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体验。
5. 拟人:一种修辞手法,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
通过拟人手法,诗歌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增强作品的形象感。
6. 意象:通过具象化的描述来表达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
意象可以是视觉上的形象,也可以是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方面的感受。
7. 意境:诗歌中通过语言和意象的营造创造出的特定情感氛围。
意境可以唤起读者的直觉和感官体验,使读者更加投入诗歌的世界。
8. 留白: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省略文字或意象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留白可以使诗歌更加开放和多义,给读者留下更多的空间去揣摩和体会。
9. 押韵:诗句中的音韵重复,包括押头韵和押尾韵。
押韵可以赋予诗歌更加和谐的音韵美感,增强作品的节奏感。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引言: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感知,以极为精炼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表达出来。
诗歌的鉴赏是一门学问,需要读者熟悉一系列常用的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诗歌鉴赏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诗歌作品。
一、韵脚和格律1. 韵脚:指诗中音节最重要的部分,例如诗句中的押韵部分,常见的韵脚有押韵(aabb)、交叉押韵(abab)、连续押韵(aaaa)等。
2. 格律:指诗歌的韵律规则,包括平仄、句长、句式等要素。
格律根据乐府、唐诗、宋词等传统韵文的特点而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韵律感。
二、意象和意境3. 意象:指通过形象的描述和具体的感官细节来表达诗歌主题的手法。
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形象,用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4. 意境:指诗歌作品通过意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把握,给读者带来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意境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给人以美感和共鸣。
三、修辞和修辞手法5. 修辞:指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美化、夸张或隐喻地表达诗歌主题的手法。
修辞可以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6. 借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借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使诗歌表达得更为深入细腻。
7.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诗句更具生动性和戏剧性。
拟人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等。
四、主题和意义8. 主题:指诗歌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感情。
主题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9. 意义:指诗歌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
通过对诗歌的意义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五、韵律和节奏10. 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使诗句节奏鲜明、优美动听。
韵律是诗歌语言美的重要方面。
11. 节奏:指诗歌中的音乐感和韵律感,通过长短句、重音和停顿等手法展现出来。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一、形容品格的词语1、品行高洁冰清玉洁高风亮节正气凛然2、襟怀坦白光明磊落3、坚定顽强不屈不挠4、清高孤傲孤高正直5、孤芳自赏超凡脱俗6、粗犷豪放傲岸不羁豪放洒脱7、虚心自负趋炎附势二、形容情感的词语1、哀怨、哀伤、惆怅、失落、寂寞、悲愤、沉痛、2、孤独、孤独无依忧愁烦闷无可奈何3、惋惜愉悦、欢快、激动、仰慕、渴望4、惜别依恋缠绵悱恻5、闲适恬淡自得其乐百无聊赖6、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忘乎所以7、慷慨悲凉慷慨激昂愤世嫉俗8、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9、世态炎凉的感慨;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三、形容人生追求、态度的词语1、积极向上、乐观旷达、消极颓废2、坚守节操、洁身自好、不同流俗、坚贞不屈3、淡泊名利、不慕权贵4、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及时行乐6、随遇而安、淡然处世7、宠辱不惊、宠辱皆忘四、形容自然景物特点的词语1、清净、虚幻、渺茫奇异2、开阔、悠远、旷远、雄奇、壮丽3、清幽素雅澄净静谧、幽静4、清新、明丽、绚丽、秀美5、萧条(萧索)、苍凉、荒凉、凄清、阴冷、冷落、衰败肃杀6、奇峰突兀重峦叠嶂山清水秀山明水秀水阔山高7、鸟语花香青山碧水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绿草如茵桃红柳绿银装素裹新黄嫩绿8、皓月千里风清月朗风和日丽风清气爽9、万木争荣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春色满园春意盎然10、繁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诗情画意蔚为壮观五、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1、恬静优美、清幽静谧2、热烈欢快、清新明丽、明净绚丽3、凄清肃杀、萧瑟凄凉4、凄凉悲苦、孤寂冷清5、平和冲淡六、诗歌意境(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

古诗词汇观赏时常使用词汇语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认识观赏术语,准备对于号进座.1、感情基调:忧忧、伤感、惆怅、寥寂、孤独、郁闷、忙适、恬浓、喜爱、喜悦、高兴、激愤、悲壮、萎靡不振等.2、思维真量:托物抒情、托物行志、忧国忧民、事与愿违、报国无门、怀才没有逢、愤世嫉雅、孤芳自赏、孤傲下净、脆贞没有仄、没有流于雅,分歧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衰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浓泊宁静、超然物中、忙适恬浓、忙情劳趣、惜花伤秋、悲秋悯己、景仰自然、思乡怀亲、赠人收友、富含哲理、哀怨忧忧、激愤憎恶、欣喜高兴、离忧别恨、怀乡思亲、逃古伤今、脆守节操等.3、表黑办法:记道、形貌、议论、抒情、证明.4、抒情办法: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接融)5、建辞脚法:比圆、拟人、夸弛、对于比、对于仗、借代、反问、设问、单闭、起兴(先行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6、表示脚法:真真分离、动静分离、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念战偶像、渲染衬托、正里战正里、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黑描、象征、用典、现真主义战浪漫主义、意象(鼓含做家思维感情的人、真物、风景)、意境(诗人抒的情战诗中画的景合二为一产死的一种耐人觅味的艺术地步)等等.7、谈话:浑新自然、仄浓朴真、民歌风味、绮丽、含蓄(蕴藉)、简净、明快、美丽等.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黑,豪搁飘劳;杜甫,重郁顿挫;黑居易,明黑如话;下适,悲壮凄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讲;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雅纯陈直抒胸臆;李浑照,浑新且坦率含蓄;苏轼、辛弃徐雄阔、鼓动、悲壮,辛弃徐还擅用典.现真主义、浪漫主义、豪搁、雄偶、重郁、爽快、婉约、含蓄、浑新、风趣9、体裁:古体诗(唐往日的诗,包罗四行、五行、七行、纯行、乐府)、近体诗(五行律诗、七行律诗、五行绝句、七行绝句、词汇、直)10、意境:恬浓忙适、华好壮丽、浑新自然、安谧恬静、雄伟壮阔、明快下旷、意境少近、意境柔好、幽静,宁谧,迷茫,少近,热烈,下昂,壮阔,悠近,空灵,广大,凄凉,幽好,朦胧,淳朴,荒芜,孤寂,热寂,慷慨悲惨,缱绻宛转,空寂寥降,荒凉荒凉11、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降叶——得意秋风——得意大海——启阔流火——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二、牢记解题要领,万变没有离其宗.1.四个闭注①闭注题目②闭注做家③闭注情景④闭注脚法2.赏析角度(闭键词汇):情景、动静、真真、诗画、正反、面里、声色、热温、明暗、近近、下矮、大小、抑扬、哀乐、古今、批驳、有形无形、间接间接(正里正里)、正衬反衬等.3.问题分类与问题本领:①细节提与类: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风景?风景有什么特性?什么环境?环境有什么特性?什么氛围?什么情绪?从那些词汇语(语句)不妨瞅出?本领:闭注意象,闭注题目,分离闭键字词汇概括分解.②意境形貌类:形貌(描画)某句诗的画里.本领:要害意象+形容词汇形貌③谈话赏析类:哪个词汇语(句子)佳正在哪里?赏析某个词汇(某句诗).把“某词汇”改为“某词汇”佳短佳?本领:脚法+真量+中心(情感,表示力)④中心情感类:什么中心?什么情感?什么思维?本领:闭注题目(题眼或者诗眼),闭注做家,闭注要害意象的指背三.古代诗词汇的罕睹意象 1.月——思乡,怀人怀乡:举头视明月,矮头思故乡.露从彻夜黑,月是故乡明. 怀人:但是愿人恒暂,千里同婵娟.此时相视没有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浑下人格往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降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没有是花中偏偏幸菊,此花启尽更无花. 3.梅花——下净人格整降成泥碾做尘,惟有香如故.没有要人夸颜色佳,只留浑气谦坤坤. 4.紧——孤直坐崖岸,岁热三友之一岂没有罹热热,紧柏有赋性.岁热,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黑恋爱.其余还表示下净的人格采莲北塘秋,莲花过人头.矮头弄莲子,莲子青如火. 6.梧桐——凄凉悲伤,降寞的心境梧桐更兼细雨,到薄暮,面面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面芭蕉一面忧,三更泪梦三更后.7.秋蝉——下净,悲惨热蝉凄切,对于少亭早,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北冠客思深.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籍的疑使)雁字回时,月谦西楼. 黑笺小字,道尽仄死意.鸿雁正在云鱼正在火,惆怅此情易寄.9. 柳——与“留”谐音,离情依依挽留惜别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乡往雨浥沉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0.北浦,少亭,霸陵,劳劳亭——收别之所表黑依依别情那边是归程?少亭更短亭. 少亭中,古讲边,芳草碧连天.11.芳草——离忧别恨与好人或者理念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近讲.12.芭蕉——孤独与忧忧那边合成忧?离人心上秋.纵芭蕉,没有雨也飕飕.13.羌笛——凄凉悲切羌笛何须怨杨柳,秋风没有度玉门闭.14.黑鸦——衰败荒凉斜阳中,热鸦数面,流火绕孤村. 15.孤帆、晓风、残月――伤别情怀孤帆近影碧空尽,惟睹少江天涯流.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16.流火――年华易逝思旧怀人绵绵忧绪花自飘整火自流,一种相思,二处忙忧.问君能有几多忧,恰似一江秋火背东流.流火降花秋来也,天上人间.。
诗歌常用术语

高考古诗鉴赏常用术语大全一、作用效果1出神入化◇2催人泪下◇3登峰造极◇4动人心魄◇5对比鲜明◇6富有音乐性◇7富有哲理◇8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9过渡自然◇10脍炙人口◇11联想丰富◇12淋漓尽致◇13炉火纯青◇14内涵丰富◇15耐人寻味◇16巧用、妙用◇17巧用修辞◇18入木三分◇19色彩丰富◇20深化意境◇21深化主旨◇22生动形象◇23舒缓◇24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25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26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27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2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29细节中见真情◇30细腻传神◇31衔接自然◇32详略得当◇33新颖◇34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35形散而神不散◇36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7形象、生动◇38形象鲜明生动◇39一切景语皆情语◇40意味深长◇41音节和谐◇42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43音韵和谐◇44引起共鸣◇45用字精练◇46有节奏感◇47有艺术感染力◇48有音乐美◇49语言凝练,生动传神◇50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51跃然纸上◇52蕴藉◇53真挚感人◇54缜密◇55属对工切,声韵和谐◇56准确◇57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58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二、语言风格1沉郁顿挫◇2冲淡: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 “楼船夜雪厄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赏析: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赏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 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 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例: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赏析: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三、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意象、意境1. 用典:(1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像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赏析: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5.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呜。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 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 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1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2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2.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5. 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