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阅读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识字与写字(20分)1.(2分)请在横格里抄写下面的文段,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2.(8分)读拼音,写词语。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qǐyuán dì 之一,留下lìng rén jiāo ào 的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课文,我们来到了jǔshì wén míng 的故宫、hóng wěi zhuàng guān 的颐和园、d ǐyù qīn lüè 的万里长城,还有tàn wéi guān zhǐ 的黄山奇石……这些地方展现了中国yōu jiǔ 的历史和dú tè 的文化。
3.(1分)下列带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绰号B.绰约C.绰起D.阔绰4.(1分)下列带点字读音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A.威吓(hè)喇(lǎ)叭B.划(huà)线试卷(juǎn)C.停泊(bò)监(jiān)生D.冠(guān)军投奔(bēn)5.(1分)“糌”这个字最有可能的意思是( )A.一种金属B.一种食物C.一种有机化合物D.一种器皿6.(1分)“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 )A.细小轻微B.(某种计量单位)百万分之一C.精深奥妙D.【副]稍微7.(1分)下列句中带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孰为汝多知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言而当,知也D.我非生而知之者8.(1分)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终日不成章(花纹)B.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C.两山排闼送青来(小门)D.聒碎享心梦不成(风雪声)9.(4分)选词填空。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专项特训(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专项特训(含答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专项特训(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少( ) 乡( ) 鬓( ) 何( )2.简单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______ 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 _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5.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_____ _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_________ ②7.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 _8.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______ _9.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______ _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注释】①长缨:这里指革命武装。
诗歌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之时。
10.想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 _11.下面对诗中画“”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坚定红军长征必胜的信念。
B.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敢于勇攀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D.长城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好汉都应该去攀登一下。
阅读3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③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④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清平。
B.六盘。
C.清平乐。
D.六盘山。
2.“屈指行程二万”中的“屈指”的意思是()
A.弯着手指头
B.手指头受伤了
C.手指头断了
D.弯着手指头计算
3.词中写六盘山秋天的景象的句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面对这首词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B.说明只要到了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C.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D.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
5.句④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1)比喻(2)反问(3)拟人(4)夸张
A.(1)(2)
B.(2)(3)
C.(1)(2)(3)
D.(2)(3)(4)
6.请你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写出句④的意思。
7.毛泽东写过很多诗词,请读读下面的诗词连一连。
万里长江横渡漫江透碧,百舸争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犹有花枝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大江上下,顿失滔滔
已是悬崖百丈冰极目楚天舒
参考答案:
4.
5.。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阅读下面这首词,下列小题。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1935年10月注释:①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4],《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指革命武装。
②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
”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词的最后两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二句有何特点及作用?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1 2.这两句是设问句,但所起的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
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反动派,夺取最后的胜利。
诗歌上阕写眼前长征的胜利,抒发红军将士的英勇斗志。
下阕进一步联想,放眼将来,抒发他们的决心和气概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以及抒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从题干可知,主要是考查句式特点,句式有反问句、设问句、被动句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明显是设问句,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强烈情感。
本句诗貌似疑问存焉:何时缚住苍龙?实则斩钉截铁:必须缚住苍龙!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意境高远缥缈,充满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用四两拨千斤的高妙手法轻松而又不失厚重地表达了从国内战争的长征向民族战争的长征转捩之际的毛泽东的心声。
诗歌上阕写眼前长征的胜利,抒发红军将士的英勇斗志下阕进一步联想,放眼将来,抒发他们的决心和气概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清平乐 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注释:1.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命名。
2.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3.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4.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5.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6.漫卷:任意吹卷。
7.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
这里指革命武装。
8.缚住:擒住。
9.苍龙: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即将胜利之时,表达了作者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
“望断”二字含义丰富,寄意尤深。
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到南方过冬。
看到南飞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军民和家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态。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下阕的结构同上阕一样,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六盘山上高峰”,点明作者当时是在六盘山高峰之上。
“高峰”是作者描写的一个大的背景,这个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别,“红旗漫卷西风”。
红军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象征着胜利。
从画面中能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作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阅读及答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原文译文与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原文、译文与赏析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注释】: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赏析】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我会积累,我会读书。
(1)这学期我们已学了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你能默写其中一首吗?别忘写上作者的姓名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本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请你推荐一本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吧。
先写出书名:《______》简要谈谈你认为好的理由:______2.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和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 ,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和“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4. 诗文填空。
(1)工欲善其事,______。
(2)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兴尽晚回舟,______。
(4)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 读《望洞庭》,回答下列问题:望洞庭唐(),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1)唐______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
(2)写出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3)前两句诗中,诗人把______ 比作了______ ,突出了洞庭湖面______ 的特点。
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延伸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1935年10月)[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lè yuè)屈指(qū qǔ)长缨(yīn yīng)缚住(fù b ó)[2]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是(__________),“六盘山”是(___________)。
[3]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这里的“长城”指()A.万里长城。
B.长征的目的地。
[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的理解正确的是()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2. 按要求填空。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六盘山阅读答案【篇一: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六盘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长征路线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深入了解词的背景。
1.教师导读: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读中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其他生字新词,再和同桌说说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指名反馈(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也就说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 4.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一边看图,一边介绍创作背景。
5.教师引导: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能想象出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吗? 6.学生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读出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毛泽东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搜集有关红军的资料,加深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词,读出词的韵律来。
3.搜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诵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词,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生字卡片、课件(配乐朗诵《长征》)。
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二、理解词的意思。
意思。
(六盘山、望断、红旗、长缨、苍龙)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理解。
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 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6.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品读,体会情感。
四、拓展延伸,读《长征》。
1.教师:同学们,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即将胜利,能不高兴吗?在这漫长的长征路上苦难重重,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从未畏难过。
你们听――课件配乐朗诵毛泽东的《长征》。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诗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克服万难、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为祖国争光。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2.开展毛泽东主席诗词朗诵会。
板书: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情幸福而自豪对革命的坚定和信心【篇二:清平乐六盘山导学案】:审核:姓名: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一、自主学习1、情境导入: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作了《清平乐。
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a 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b 同桌互听,交流词语。
二、自主导学1、看拼音,写词语()()()()2、这首词的作者是清平乐是这首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3、词语解释望断;长城:缚:屈指;苍龙:长缨:4、理解句子含义。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三、合作探究1.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这让他想到了什么?3、词的上阕远望六盘山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词的下阕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景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能力检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①?[注释]①苍龙:传说中的一种凶神。
1.这首诗上阕一、二两句写出了六盘山秋天的景象,请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3分)2.这首词中能体现出作者的壮志豪情且常被人们引用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决心的是哪一句?(2分)3.这首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篇三:11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汲冢镇多媒体小学五一班张冉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
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
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
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经此。
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会师: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瓦窑堡:陕西安定(今子长县)是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瓦窑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心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成立后不久,1922年8月,陕西也建立了党团组织。
陕西的党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陕西的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位民族英雄,他们在家乡陕西北部开展革命斗争,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的革命斗争推向高潮。
解放了当地,人民翻身当主人,人民再没有地主土豪的压迫和剥削,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保存的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3月28日才离开陕北根据地来到河北的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
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三、观看录像《长征》片段,创设情境。
1.想不想一起来看一段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老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
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
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
党中央于9月12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
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
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
四、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
2.谁愿意读读课文中描写的这番情景?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3.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指名读。
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