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及诗歌复习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一、关于送别诗1.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古诗鉴赏总结(必备21篇)

古诗鉴赏总结第1篇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咏省壁画鹤》注释仙鹤: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
它与生长在高山xxx的松树毫无缘份。
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鶱:(xiān):(鸟)向上飞的样子。
《咏省壁画鹤》赏析初xxxxxx画鹤,他曾在秘书省壁上画了一幅仙鹤图。
xxx玄《xxx画录》载:“(稷)画踪如阎立本,今秘书省有画鹤,时号一绝。
”xxx的xxx,详见本书xxx《观xxx少保书画壁》“评说”。
xxx问诗,即是题咏秘书省壁上的xxx画鹤。
大历时代钱起的《画鹤篇》,题下有注:“省中作”,所咏的也是xxx这幅图。
题诗先写画面鹤的形象,雪白的粉墙上画着仙鹤,它气势雄伟、气宇轩昂,“真气多”三字,将画鹤的气韵表现得很生动。
第三句,诗意一转,写画鹤有高飞之势,但又不曾离去,这样,完全切合绘画艺术表现静态事物的特征。
结句拍合上句意,说明仙鹤不忍飞离的原因,是眷恋皇家的xxx,构思巧妙,既有歌颂皇恩之意,又与省中壁画仙鹤的取意相吻合,充分体现出宫廷诗人的风范。
这与钱起《画鹤篇》“主人顾盼千金重,谁肯裴回五里飞?”句一样,表达了相同的题旨。
古诗鉴赏总结第2篇【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并能正确默写80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50篇。
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
【中考说明】【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一、题型归纳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中考题型](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体现。
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通常占据较大的篇幅,因此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探讨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
1. 诗歌基本概念诗是一种以语言为表达工具,通过对感情、思想和形象的艺术处理而形成的文学形式。
它以高度浓缩、经过精心组织的语言塑造形象。
要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韵律、格律、节奏、韵脚等基本概念。
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格律是对诗体形式的约束,节奏是诗歌的基本节奏感,而韵脚则是诗句中结尾音节的押韵方式。
2. 诗歌意象与比喻手法在诗歌中,意象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形成的生动形象。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想象力。
熟悉常见的比喻手法,如拟人、象征、夸张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3. 诗歌主题与意境诗歌主题是指诗歌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
了解诗歌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诗歌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重要的鉴赏内容。
通过诗歌的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诗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将读者带入诗歌中真实或幻想的情境之中。
4. 诗歌节奏与声音美诗歌的节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排列顺序,体现出一种韵律感。
通过掌握诗歌的节奏感,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此外,诗歌中的声音美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通过押韵、变音、声势等手法,诗歌在朗诵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5. 诗歌流派与作家中国古代的诗歌流派有乐府、绝句、律诗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了解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
同时,了解著名的诗人及其作品也是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因素,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他们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作品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6. 诗歌的隐喻与象征隐喻是诗歌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间的联系隐藏起来,使得作品更加深沉和寓意丰富。
高考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与备考意见

高考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与备考意见1.考情总结(1)从时代来看,唐宋为主,兼及其他。
9套课标试卷共选用了9首诗歌,其中唐代作品3首,宋代作品4首,元代作品2首。
从作者来看,重视非名家非名作。
(2)从体裁上看,律诗、七绝、小令为首选。
9首诗歌中,诗作5首,其中七绝1首,律诗4首;词4首,其中小令3首。
律诗、七绝和小令依然为首选体裁。
(3)从题材上看,写景、抒怀、咏物、羁旅、边塞、哲理为选材重点。
(4)从题型上看,主观题、单篇鉴赏题为主流。
9套课标试卷都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5)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设计题目。
“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以及意象和意境等。
“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
2.备考建议(1)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否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判断考生是否读懂和理解整首诗歌的重要考量标准。
从古诗词的教学来看,“读懂”最直接的尺度就是看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因而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就成了命题者命题时的常规思考,成为考查重点。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几乎是每年每卷必考的考点,相信2011年高考也不例外,因为“读懂”是要求,而理解和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则能区别出考生的鉴赏能力。
表现手法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从表达技巧上看,有象征、对比、烘托、白描、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从修辞手法上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对比、借代等;从描写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景物的角度上看,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从抒情方式上看,有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3)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般而言,诗歌是通过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因而把握了形象往往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
在课堂上学习诗词鉴赏已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风格。
课程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收获有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古诗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传,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近体到豪放派,从诗歌到辞章散文。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古人创作诗词的艰辛和创作背后的深刻思考。
他们通过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比喻、含蓄的表达,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寄托其中,使诗词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其次,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我逐渐培养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
以前,我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朗读和理解文字表面的阶段,很多时候也只是抓住其中的词句来背诵,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而在课程中,我学会了通过韵律、押韵、修辞等手法来分析和解读诗词作品。
在学习中,我开始重视每个字句的把握和表达,注意字句之间的联系和意境的构建。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意象以及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但是,总结之后,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对古诗词的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背景,但在面对新的诗词作品时,我往往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意境和内涵。
这与我平时阅读的范围和水平有关,需要我通过更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其次,我在对作品表达方式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
有时候,我会过于局限于作者的字句和表达,忽略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所在。
这需要我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来提升我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 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 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 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西
塞
山
刘 禹
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锡古
背景
1、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 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 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 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危机四伏的时代。 2、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 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动人心魄的诗篇。
翻译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 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 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 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 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小结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借西晋灭吴的 历史事件,抒发了对唐统一的渴望之情;
“山形依旧”“故垒萧萧”两句借古 伤今,写山河依旧,人事不同,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兴亡的伤感之情;
同时也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兴废 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要吸收六朝灭亡的 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练习2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讲解五+诗歌情感、观点态度

抓住关键句
抓住典型意象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问:这首词中表现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①词中表现了作者羁旅悲愁、孤寂凄苦、思念亲人的心情。 ②全词情景交融,渲染凄寒冷清的氛围,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③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
2019年课表全国卷2
《投长沙裴侍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荀鹤
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耿直有担当,积极入仕报效国家
2019年课标全国卷3
《插田歌》
刘禹锡
赞美劳动,凸显人类劳动之美
年份
试题
作者
选诗或词角度
2020年课标全国卷1
《丰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友情,因友人患病在家,二人游春之约不得作罢。联系时政新冠疫情的隔离
答:①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宏伟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②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③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二、观点态度题复习框架(一)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哪些(二)观点态度提问方式(三)具体答题步骤
志
(一)常见情感类型
志
向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精神和必胜信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失意: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功业未成、岁月蹉跎的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憎恶:揭露黑暗官场、蔑视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的坚定。“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超脱:归隐的渴望,或寄情山水、田园之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 韦庄
❖ (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 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 人似花。
❖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 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 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怨愤慨文人失意之情。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杜甫的《登高》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 征人怨
❖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 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人 称“秦妇吟秀才”。
❖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 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 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 乡须断肠。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因兵役长年 戍边,是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旅行役诗,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也可归为边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塞诗
灵活解读
日暮倚杖水边 金 王寂
❖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 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 绘其中的意境。 注意点: ⒈想象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理 ⒉想象优美丰富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 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 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 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 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 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 (fǎng,船),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 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 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 意。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唯有彼苍知。苍颜 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 注:此诗是王寂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羁绪” 是漂泊的旅思,是谪官的愁思,是秉道直 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是年华易逝的 伤感,是宦海浮沉的厌倦……
苏 幕 遮
周 邦 彦
周邦彥
(1)好在景美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 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
绿,令人心旷神怡。
江 (2)好在生活美
南
画船听雨眠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 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
好
意闲适。
(3)好在人美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 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 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 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 腕加以特写。
知人论诗
背景材料: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 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 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 占长安,藩镇混战,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 表面上似乎盛赞江南的 无限风光,接天秀色,但无 论它“水碧于天”也好, “人秀似月”也罢,读来总 觉那一抹有乡不得还,有家 不得归的离愁怨意深切入骨, 总也摆脱不得。
什么是羁旅诗?
古代,诗人们或由于山长水阔,或战乱频仍, 或久戍边关、或宦游不归、贬官异地 ; 长期漂泊在 外,滞留他乡。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 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熟悉羁旅诗常见意象:
❖ 望月怀远: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 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 鸿雁传书: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 寒蝉:悲凉; ❖ 猿猴:哀伤; ❖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 沙鸥:飘零,伤感; ❖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白雨斋词话》 说:“韦端己词, 似直而纡,似达而 郁,最为词中胜境”
羁旅之人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呢?
①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 爱与思乡之情。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 至洛阳城。 《蜀遭后期》张说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清江引 • 秋 怀》张可久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 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 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曾替朝廷管理音乐。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挖掘关键信息
❖ 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 “怜”、“空”、“独”、“故园”、“相思” “归”等就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 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 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 思家》和高适的《除夜作》,元代词人魏初的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 日。
【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
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 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
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 的。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 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 似的蛮国人”。
韦庄
❖ 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昭宗乾宁元年 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
山黄叶飞。
《山中》王勃
②叙写羁旅之苦,漂泊哀伤、生活 潦倒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盂浩然《宿建德江》
③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