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语文议论文写作评讲导学案
高中语文写作教案:提高议论文水平

高中语文写作教案:提高议论文水平提高高中学生议论文水平的教案一、引言议论文是高中语文写作中的重要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效地使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面临着一些难题,如思路不清晰、逻辑混乱等。
因此,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提升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二、目标1. 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能够运用恰当且有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掌握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和段落。
三、讲解与示范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议论文,并解释其特点;议论文是一种通过阐述某个问题或现象及其原因,比较不同意见并提出自己看法并支撑观点的文章。
它通常以抽象概念或具体事例作为主题,并通过客观数量、品质等方法给予读者鲜明感受。
议论文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2.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议论文之前,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分析问题、研究资料以及个人经验来帮助确定观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有效证据支持观点;支持观点的证据应该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
学生可以使用统计数据、科学研究结果、历史事件和个人见闻等作为证据。
在提供证据时,要注意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选择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
4. 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文章结构;议论文通常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引言部分要引入主题并提出观点;正文部分要清晰有序地列举论点,并运用相关论据进行支持;结尾部分要做一个总结,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立场。
五、实践与练习1. 选择一个具体或抽象话题,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议论文。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彼此评价,提供建设性反馈。
3. 分小组进行演讲比赛,每组选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辩论的方式展开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写作议论文方面的提高。
2. 对于学生表现优异的方面进行肯定,对于存在困难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实践和改进,在写作议论文中不断提高。
2023届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导学案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导学案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一)论点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举例:1、如针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谈香港回归问题,有人提出香港可以暂时不驻军,邓小平则掷地有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2、“五四青年节”,各地都在举行庆祝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足见领导对青年的重视。
有媒体用这样观点做题目:关注青年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
(二)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事例(名人故事等),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主要是指文中使用的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论据使用注意事项:1、论据必须为论点服务,即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能证明论点。
2、论据要典型,不能用诸如“我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同时论据更要丰富(多积累、勤积累才能做到)3、论据要新颖。
新颖方能吸引人。
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记住:写作文时,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别人也会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论据不够新颖了。
4、论据丰富时,事例排列的顺序应当这样:古今中外。
(三)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指导导学案

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指导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学写议论文。
2、指导学生准确的审题立意。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文结构,学写议论文教学难点:准确的审题,得出最佳立意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回忆议论文的相关常识二、教师指导议论文的写作结构模式题目的写法: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记叙文的题目。
题目就是论点,这样的话,很醒目,会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
例如:《永不言弃》《执着是金》《拒绝空白》等第一段:开头语言要简洁,一般不超过100字。
(如果是给材料作文,一定要引材料。
但不许抄材料,要概括材料。
)例如:当你置身与都市的繁忙与喧嚣时,当你在奋力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与享受时,可曾想过,快乐是否已经离你越来越远,你的行动与你的内心的那份充实是否已经南辕北辙?如果是,你又该如何呢?第二段:摆出论点,独立占一段,这样既特别又醒目。
例如:请唤醒你的灵魂,还它一份坚定与执着,让你的生命攀上未来的高峰!——《唤醒自己》第三至五段:这三段的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然后使用论据进行论证。
但要切记:叙例不能叙述的特别详细,每一段还要加入自己的论述。
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会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
这三段是全文的核心,在字数上至少要占到500字。
主要模式:分论点——举例子——议例子例如:唤醒自己冲破命运的藩篱。
生在寻常百姓家,难道就注定终其一生只做个无所作为的寻常人吗?麻木地沉睡着享受那一份安逸吗?不,当然不能。
一代平民皇帝刘邦,论出身他比不过项羽,论武艺他也不及霸王,可他终究于乌江胜了霸王,建立了西汉。
倘若他甘于平庸,甘心做命运的臣服者,又怎会有汉高祖刘邦的留名千古?倘若他麻木地沉睡着,倘若他没有唤醒自己,又怎么会有这冲破命运藩篱的壮举?这位命运的建筑师在唤醒自己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世的丰功伟业!——《唤醒自己,做命运的建筑师》第六段:第六段为辩证段。
这一段主要体现学生的辩证思维的能力,字数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
(高三语文)议论文写作训练导学案+课后作业

议论文写作训练导学案一、作文材料(2018届扬州市三模)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二、审读及立意指导1.审题一:抓住核心概念2.审题二:逐句解读材料3.稳妥立意4.寻找切口三、素材运用:1.论名声[德]叔本华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
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
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
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
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
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
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
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
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
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
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
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
议论文写作辅导 导学案

议论文写作导学案学写简单的议论文江门广雅中学高三柯于贤一、理解概念:1、什么是议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二、学习写作简单的议论文1、第一步:读材料,确定中心观点(提出问题)小白兔拔萝卜地里长了一个大萝卜。
小白兔去拔萝卜,拔呀拔,拔呀拔,拔不出来。
老头去帮着拔,拔不出来。
老太和老头一起拔,也拔不出来。
来了一只小狗,拉住了老头的衣服与老头、老太一起拔,仍旧拔不出来。
小猫看到了,也与他们一起拔,大萝卜还是拔不出来。
这时,来了一只小老鼠,她咬住了小猫的尾巴也和大家一起拔萝卜。
拔呀拔,拔呀拔,大萝卜终于拔起来啦!问: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确立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步:联想相关事例反面事例正面事例3、对事例进行分类,列出理由(分析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办呢?(解决问题)(怎么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小结:基本的成文思路第一步:审题并确定中心论点第二步:联想事例第三步:归纳出几个方面的理由第四步:回答应该怎么做四、结束写作议论文,不但要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而且应当给读者指出怎样按中心论点的要求去做。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议论文写作导》导学案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许多这种看似不容置疑式的误区,思维中、认识上绝对化阻碍了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所谓真理转眼成谬误的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说,当我们想说“凡是”的时候,要先敲敲脑袋,思考一下是否存在“但是”的可能性。否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笑话会重现。
皇帝赤裸裸地行走在大街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大声说:“皇帝的新装真美呀!”唯有一个稚嫩的声音道破天机:“他并没有穿衣服啊!”正是这句纯真的话才是人们恍然大悟:“凡是所有不诚实的人都看不见这美丽的衣服”这句谎言只是骗子的手段。拉大旗作虎皮式的扯出一句“凡是如何如何”是树立不起自己的权威的,它不过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呻吟。对待事物绝对化的认知方式只会让我们制造笑话,遭人讥讽。
太多太多的“但是”在不断的击碎“凡是”的谎言,历史和科学无数次证实“凡是”的荒谬。莫为浮云遮望眼,在我们个人的奋斗路程上,不断的追问是否存在“但是”可以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创造超人成就。我们的国家民族避免再次出现“凡是”的误区会如大鹏展翅,勇敢地自由地翱翔于无垠的天际。
(评分:内容16语言17发展等级16总分16+17+16=49分)
3)精彩开头示例:
让自己的思想飞翔
井底之蛙没有一味听信哲学教授的观点,也没有在意教授蔑视的目光,它勇敢地表达出而来自己的思想,敢于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飞翔。
小狗不要因为大狗在面前就不敢汪汪,井底之蛙不要因为哲学教授的权威就放弃思考。那么,我们如果有自己的思想,就为其插上一对翅膀,让它自由飞翔。
4)“凡是”中有“但是”
议论文写作指导课 导学案

议论文写作指导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议论文的系统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有论点、论据、论证有清晰的认识,并知道在具体情况下该如何使用。
2、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知晓如何去修改。
二、学习建议1、对议论文的知识有系统的认知,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在文中的位置,论点的特点;论据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论证方法有哪些以及各自的优点。
议论文的结构等等,2、在议论文写作中,观点要明确,论证要有条理。
在阐述自己的想法时候一定要口条清楚,有逻辑性,合理有条的说明自己想法以及依据。
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语言。
3、通过课堂所学,能学以致用,能区分观点与材料(事实、道理、数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在此基础上能够找出材料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并加以整改。
三、课前准备:1、搜集书籍或者利用网络整理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并加以整理、掌握。
2、搜集关于“勤奋”为题的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自己合理地帅选,并简略地写出自己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使这篇文章更好地展现出来。
3、利用自己整理地知识,写出自己的写作瓶颈以及需要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的地方。
四、我有我论点1、交流昨天晚上布置的关于“勤奋”的论点,大家讨论,进一步明确什么事论点以及论点的特点是什么。
2、议论文论点的亮出,既要开门见山,又要讲究艺术。
一切优秀之作,其论点的安置是有铺垫,有烘托,有背景,有原委的。
在写作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引出论点)3、中心论点的位置五、我找我论据1、论据包括什么?各自的定义、特点是什么?2、根据论据知识的掌握,小组交流探讨选择什么样的论据比较恰当,对自己的论据加以整理。
3、论据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六、我会我论证当你脑海中有了给人感觉一新的论点,有了充分的论据的时候,这时候再有好的论证方法对你的写作可谓是锦上添花。
交流一下你储备的关于论证的知识论证方法有哪些,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七、学以致用阅读大屏幕展示一篇主题为“勤奋”的范文,结合这节课所学的关于议论文的知识分析这篇议论文(论点是什么,提出的位置,运用了什么样的论据,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高中议论文写作课教案:分析事实论据-(导学案).

写作议论文分析事实论据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写作议论文时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他们思考、写作的兴趣。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并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探因、假设、正反的角度分析事实论据,并能综合运用。
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请同学们看一段例文,这段文字在论据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话题: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英才出寒家” 。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一点粥都难以吃到; 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 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有:1、拿到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展开说理,而是有没有事实性的材料。
2、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
3、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而是在议论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4、开篇或完整复述原材料,或叙述一个故事,占去大部分篇幅,结果即使想议论也无法充分展开。
一、因果分析法这种方法, 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 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如:。
王昭君为了祖国的和平,毅然远嫁匈奴。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夕阳,沙海何惧,朔风何惧,再大的沙尘也阻挡不住昭君的盈步, 因为她的心早已没有任何惧怕和负担, 心也早已迎向大漠。
因为卸下了心里的包袱, 历史成就了昭君的忠浩刚烈, 她的心灵也飞上了人性的至高点。
—— 06年江西满分作文《卸下包裹,放飞心灵》小试牛刀运用因果分析法为下面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话题:坚强霍金在二十岁时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全身瘫痪,在轮椅上坚强奋斗了二十多年, 在探究黑洞与宇宙的起源与归宿等问题上走在世界前列, 并在 1988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评讲
导学案
一、回顾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2018届扬州市三模)
二、批阅印象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立意只要能扣住“名声”这一核心概念,谈“要追求好的名声”和“不要刻意追求好的名声”都可算作正确,高明的同学会把两者结合起来谈:“要追求好的名声,但不能刻意、过度追求”。
立意举例:
1.追求好的名声,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2.追求好的名声要适度、要理性。
3.好的名声不是刻意求来的,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名声于我如浮云/如枷锁/如重担/如镣铐;勿为名声所累/所缚/所蔽/所役/所苦……
【存在问题】
可以说,本次写作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偏题作文的存在,有一部分作文谈追求,大部分偏题。
作文由不要求名,转到谈“平平淡淡才是真”,“要追求本心”,“要获得洒脱,活出自我”。
还有一些套作,事先背好了材料不管对错就往上面套,比如“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故事”,“海上琴师的故事”,“瞿秋白的故事”……真是不动脑筋,缺乏灵活运用素材的能力。
(二)论据使用
同学们的素材积累已然很丰富,这次作文中使用的素材撞车较少,没有出现扎堆现象,出现了很多有个性的例证。
【存在问题】
有的学生论据使用比较随意,不少文章材料与论题毫不相干,有的文章大量使用材料不作分析,有的作文使用的素材接近十个,把这些素材去除,文章只剩几句话。
例如一篇题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作文中,先后用了张岱、余光中、林语堂、麦加、赵匡胤、胡适、纪伯伦七个例证,用张岱《幽梦影》中的话引出话题——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用余光中的例证说明他已将追求好的名声成为了一种负担,用林语堂和麦加的话来论述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作家,用赵匡胤和胡适的例证说明好的名声是责任和担当,用纪伯伦的话来论人不能迷失自我。
这篇文章貌似好作文,其实只是将自己知道的素材堆砌起来,不知所云。
(三)论证说理
【存在问题】
说理简单,论述粗糙,在不相干处浪费笔墨,看似很有道理,实则隔靴搔痒,不能击中要害。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先生在100岁感言中谈到。
是的,我们心之所向,与他人无关,追求至善至美,是令人敬仰的。
不必为一些杂言碎语而自扰你追求的名声的路。
你的好的名声是指生活的简朴,心灵的丰富,人格的高贵。
你若介意别人的看法。
那么这些将成为你这条路上的负担。
所以止息外在的喧哗带来的内心的波动吧。
三、我的建议:紧扣核心概念
(一)标题拟写紧扣核心概念
引用诗句要注意相关性,同样是苏轼的诗句“应似飞鸿踏雪泥”就比“一蓑烟雨任平生”更贴切。
人无佳名则不立不逐名,则无羁且将声名水上书当笏蟒切换渔樵
(二)结构思路围绕核心概念
入山浮海终非计
1-2节树立靶子,批判隐士遁世逃名的现象
3节分析隐士逃名“非计”的两层原因
4节明确人生应敢于求名的观点,以年轻的萨特为例
5节辩证分析:过于逐名不可,以陈寅恪为例
6节深入分析:成名后应保持平常心,以库切为例
7节点出“逐名逐利须有为”,呼应标题与开头
(三)分论点设计阐释核心概念
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老老实实讲道理,写好分论点。
1.从原因分析角度阐释核心概念:
在当代社会中。
影响力决定着你的社会地位。
而好的名声是有影响力的重要,一个重要前提。
追求好的名声可以让自己赢得尊重,而非万人唾弃。
2.从心理分析角度阐释核心概念:
追求好的名声可能源于虚荣心,或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心理,这样的人刻意的去做一些让众人认同的事。
3.从限制语角度阐释核心概念:
但是那些视追求好名声为理所当然的人,知道“好”究竟在哪里吗?“好”并非简单的一呼百应,从古至今,名声讲究一个“清”字。
4.从破立结合角度阐释核心概念:
现实中不惜自黑求名的人,为求好名声而虚假慈善的人,为获得别人认同而放弃原则的人,看见了淤泥中的石像,都该自惭形秽。
好名声固然可以激励我们向善向义,可为了一点微薄的认同感,难道可以奴役自己的心灵吗?
(四)适当使用比喻论证
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曾言:“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把虚名比作“浮云、青烟、枷锁、重担、镣铐”的人很多,也很能为大家所接受,但是没有新意,有位同学把名声比作肥皂,则令人耳目一新。
培根将好的名声比作香皂,原因无他。
有价值的物正如甜美的香皂,不仅难以分解。
而且会不断清洗人藏污纳垢的容器——身体乃至灵魂。
四、佳作欣赏
声名水上书
西谚云“人的一生就是把名字写在沙子上。
”潮水一来,名字便冲没了。
而济慈的墓志铭则更为彻底:“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一边写一边消失,不必等潮水出没。
从中我们不难窥见一颗看淡名声、凡心素履的灵魂。
只有这样的灵魂,方能在工业化的狼烟中守住一片净土。
人生在世,名声便如一个无形的鬼魅相伴左右。
有欲求而不得者,有不欲而无法摆脱者。
倘若没有书名声于水上的超然,则难以独善其身。
追求名声本无可厚非,人都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
古有万里觅封侯、名属凌烟阁的美好愿望,今人亦有扬名立万的期待。
只要取之有道,其实无伤大雅。
然而,一旦太过看重名声,视其为是非功过的唯一评判标准,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自设的囚笼之中。
茨威格拒绝任何形式的荣誉,一生未接受任何一枚勋章。
在《昨日的世界》序言中,他坦言:“我并非对荣誉有什么过敏反应,只是担心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不错,人一旦落入名缰利锁中,便决难挣扎开去。
名声就如一片泥潭,多少人溺于其中,无法自拔,乃至不知自拔。
人生若如此,则成为波德莱尔笔下“追逐影子的人”,没入了无边黑暗之中。
对名声的盲目追求,本质上是自信心的孱弱与自我独立人格的式微。
名声来自于他人的肯定,对名声的追求即是渴慕他人的认可。
可是,寻求今生今世的证据,何必非得寻诸他人?詹姆斯·乔伊斯不是说过“始终你只是自己生命的目击者与见证人”吗?何苦追着名声不放?只要回归内心,让自己肯定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在世上留下足迹,不愧于这一场生命征途。
看淡名声,不仅是文人墨客们淡漠世嚣的文化掩体,更是现代人涤除心灵杂尘、倒清肺里淤泥的精神绿洲。
现代人每日浸渍于物欲中,不免衣袖沾尘,肩头惹灰,若能不时拍打尘垢,与世俗声名保持一定距离,则有助于心灵空灵,双目明亮。
嵇康诗曰:“虽饰以金镳,飨以佳肴,欲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看待名声,就是要有志在丰草而不求金镳的超然,于万千尘埃中守一片净土。
将声名书于水上,不乱于心,不执于情,以“凡心所向,素履可往”的淡定,给今生今世的证据署上了自己的姓名。
一万年来我著史
从皖至京,驾马飞驰,意气风发,李鸿章不禁一问: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候!
这是怎样的胸襟与气魄呢?
我想,这至少是“敢以天下为已任。
”至少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至少是“赢得生前身后名!”
借文天祥一诗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苦短,而声名可至万世。
当年已年迈的羊祜,终是在与吴国的僵持中草草终其一生,而功名未就,所以后人不禁慨叹“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从屈原起,怀才不遇便成了骚人心中难抹的痛楚。
于是王粲在当阳城楼上嗟叹道:“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如果不在这有生的数十年里立功立德立言,又怎能指望数千年后的人们仍知道你来世的足迹?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名声,是我们今生今世最好的证据。
可追求名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如李鸿章般振聋发聩的反问,更多的是孜孜以求的坚守。
缪钺先生在他的词评中以一种新的角度解读了岳飞:“一种壮怀能蕴藉,请君细读小重山。
”原来岳飞不止有“怒发冲冠”“莫等闲”的金刚怒目,也有壮怀蕴藉的菩萨低眉,而这些都是他对功名的渴望,是对“精忠报国”的诠释。
可惜这种蕴藉的壮怀却总是容易被人歪解,曲解。
这恰如现在的颓废文化,仿佛在宣扬一种“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开阔”之境,这其实是对先贤的亵渎。
不要总以为陶潜不务声名,他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呐喊与抗争。
不要总觉得梅花凌寒独立,与世无争,她也有“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灿烂绽放。
陶渊明与梅,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立言,而他们的豁达,则是来自于王安石笔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的开阔、自得之境。
诸君,还是在毛泽东的诗词里找寻对名声的理解吧。
敢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教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敢放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敢笑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同学,你可有名垂青史的志向吗?
你敢想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境地吗?
你要相信,登科后的李鸿章,肯定找了一块空地,大笑一声:
一万年来我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