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美罗培南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美罗培南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美罗培南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吴玉婷【摘要】One 85-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suffered from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type I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given meropenem (1.0 g, q 8 h, ivgtt)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his transaminase rapidly rose,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linical pharmacists took pharmaceutical care on the patient, investigated the used drugs for the patient in detail,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sible drugs and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pharmacists considered the liver injury was induced by meropenem. Consequently, meropenem was stopped, and liver protection therapy was given. Besides, clinical pharmacists also strengthened the monitoring of liver function. Finally,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with a good health condition.%1例85岁男性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

给予美罗培南(1.0 g,q 8 h,ivgtt)抗感染治疗,出现转氨酶急速升高,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

1例黄药子致肝损害病例分析

1例黄药子致肝损害病例分析

1例黄药子致肝损害病例分析摘要患者,女,33岁,因“眼黄、尿黄、皮肤黄3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现眼黄、尿黄、皮肤黄,伴有乏力,无纳差,就诊我院。

该患者既往5年前行“剖宫产”手术。

4年前因“左侧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行“左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峡部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平时口服药物左甲状腺素片治疗。

1个多月前发现甲状腺存在小结节,于一个月前开始口服中药“黄药子”等中药治疗,共服用20天。

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查体:全身皮肤黏膜色泽黄染,巩膜中度黄染,其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221.2umol/L、直接胆红素:177umol/L、间接胆红素:44.2umol/L、ALT:1121u/L、AST:759umol/L。

入院诊断:1、黄疸(肝功能异常)2、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3、剖宫产术后。

入院后给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予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保肝降黄治疗,症状有所改善。

通过相关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患者经过11天的治疗,目前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肝功能明显好转,给予办理出院,出院后继续保肝等治疗。

出院诊断:1、胆汁淤积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可能性大)2、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3、剖宫产术后。

2 分析讨论2.1 黄药子与患者肝损害的关联性评价患者入院后,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对黄药子与该患者肝损害的关联性进行评价,考虑可能由黄药子引起。

具体分析如下:1)该患者发生肝损害与黄药子的使用有一定的时间和药物相关性;2)中药大辞典中明确指出:黄药子久服常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厌油腻食物等症状并常引起中毒性肝炎,还会出现黄疸、肝肿大,严重者甚至出现肝昏迷乃至死亡[2];3)有相关的黄药子致肝损害的类似报道[3];4)合用的其他味中药半夏、陈皮、绞股蓝、当归等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5)该患者通过相关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病因。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目前已发现可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害的药物多达600余种,几乎遍及各类药物。

药物性肝病约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6%、占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占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它还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常见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

本案例拟通过对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药学监护,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DILD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措施等。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78岁,体重75kg,主因“发热2天”于2011年9月18日入院。

患者于2011年9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反应迟钝,肢体乏力,吐词不清,无抽搐,无皮疹,轻微咳嗽,咳白色痰液,胸部CT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双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增厚。

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抗感染,期间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1℃,给予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疗入院。

既往肺结核30余年,2008年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一直口服泼尼松10mg/d,2010年诊断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控制血压(用法用量不详),血压控制尚可。

患者家属述曾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具体药物及症状不详,否认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6℃,P 81次/分,R 20次/分,,BP 158/108mmHg。

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粗黑,无皮疹。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闻及响亮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73×109/L,N 0.926;血生化:AST 74.3U/L,ALT 42.3U/L,血肌酐105.9μmol/L,尿素6.14mmol/L。

入院诊断:①发热待诊:肺部感染;②肺间质病变;③系统性血管炎;④原发性高血压;⑤肝功能异常。

三、主要治疗经过及典型事件入院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天2次;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口服,每天3次,保肝及祛痰等对症治疗并继续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Ⅱ)、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泼尼龙片等药物治疗基础病。

一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一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一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助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常见药物种类有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激素药物、心血管药物、免疫抑制剂、镇静和神经类药物、传统中药。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

一、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因“发现血糖升高7年”入院。

7年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就诊于我院行131I治疗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波动在7.0~8.0mmol/L,餐后血糖不详,院外规律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2次/d。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出水量与饮水量相当,大约3000ml,2月体重下降5kg,自测空腹血糖16.0mmol/L,自行调整降糖方案为二甲双胍肠溶片加阿卡波糖片,空腹血糖波动在13.0~16.0mmol/L,就诊于我院,降糖方案调整为门冬胰岛素早中晚各11u,8u,8u,三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8u,晚上10点皮下注射。

院外未规律监测血糖,自行停用胰岛素,改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2次/d;阿卡波糖片50mg,3次/d。

半月前因胸闷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中度病变,暂不需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氯吡格雷75mg/d等药物出院治疗。

近1周来,空腹血糖波动在7.0~8.0mmol/L,无特殊不适,入住我院。

患者既往行131I治疗后未规律复查甲状腺功能,半月前就诊时示ALT:24U/L,AST:27U/L,ALP:72U/L,GGT:24U/L,TBIL:18.3umol/L,DBIL:6.4umol/L;FT3:1.88pg/ml,FT4:0.53ng/dl,TSH:35.958uIU/ml,给予左甲状腺素片50ug,早1片,院外自行停药。

病例分析——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病例分析——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学员***一、病史摘要患者,***,男,***,住院号:***。

因“胸闷、胸痛、气急14 天”入院。

入院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病。

患者于2011 年5 月23 日开始每晚顿服辛伐他汀20 mg调血脂,5月24 日开始口服氯吡格雷75 mg,qd 抗血小板聚集。

患者5 月25 日查高密度脂蛋白(HDL)0.8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1.65 mmol/L,总胆固醇(TC)3.01mmol/L,甘油三酯(TG)1.09 mmol/L。

6 月4 日患者谷丙转氨酶(ALT)71 U/L,谷草转氨酶(AST)37 U/L,总蛋白57 g/L,白蛋白37 g/L,球蛋白20g/L。

6月13 日患者ALT 270 U/L,AST 269 U/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7 g/L,球蛋白22 g/L。

发现肝功能异常当天,即停用辛伐他汀,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甘利欣等保肝降酶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ALT、AST 水平逐渐降低。

2 月23 日复查:ALT 152 U/L,AST 90 U/L,总蛋白63 g/L,白蛋白35 g/L,球蛋白28 g/L,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二、讨论患者入院时转氨酶正常,入院治疗过程中,在使用辛伐他汀后转氨酶升高,停用辛伐他汀并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提示可能为辛伐他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关研究表明[1]:“在心脏保护研究(HPS)中,20 536 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服用辛伐他汀每日40 mg 或安慰剂,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的发生率在辛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0.21%和0.09%”。

实验室检查发现[2]:“血清氨基转移酶显著和持续性升高的情况罕有报导。

肝功能检查异常为轻微和一过性。

”在辛伐他汀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明确提示肝脏作用如下:临床研究中,少数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的成年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高于正常值上限3 倍)。

炔诺酮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炔诺酮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 个案报道 ·炔诺酮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胡 朦1,2,毕 娟1(1.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127)[关键词] 炔诺酮;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中图分类号] R994.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6-0111(2021)01-0094-03[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73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乏力3个月,月经量增多3个多月”于2019-03-08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就诊前4个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使用降糖药物,无吸烟、饮酒史,近期未服用中草药及保健品,否认近期食用海鲜。

患者于2018年12月末出现阴道出血,经当地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开始服用炔诺酮片(上海信谊康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60704)1个月,3.75 mg,tid,po,及止血与散结镇痛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905)1.6 g,bid,po,镇痛治疗。

服药近1个月后,患者出现疲倦、全身乏力、纳差、伴四肢酸软,休息后不能缓解,发现尿黄,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瘙痒。

2019-01-04查肝功:谷丙转氨酶(ALT)790 U/L,谷草转氨酶 (AST) 593 U/L,总胆红素(TBIL) 14.3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γ-GT) 139 U/L,碱性磷酸酶(ALP)239 U/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4。

就诊后嘱停用散结镇痛胶囊,因阴道出血未停用炔诺酮,减量至1.875 mg,tid,po,予保肝对症治疗,嘱定期复查肝功能。

患者继续减量服用炔诺酮片50多天,中途未复查肝功能,仍觉乏力纳差,2019-02-26再次外院就诊查肝功:ALT 501 U/L,AST 449 U/L,ALP 203 U/L,TBIL 7.9 μmol/L,医师嘱减量炔诺酮至1.25 mg,bid,po。

疑似仙鹤草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

疑似仙鹤草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

疑似仙鹤草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疑似仙鹤草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摘要目的:报道一例因使用仙鹤草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疑似病例,以提高对仙鹤草安全使用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结果:一例54岁的女性患者在服用2周左右的仙鹤草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及黄疸。

患者无其他药物使用史,无其他潜在肝损伤的疾病。

肝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提示药物性肝损伤。

患者立即停止使用仙鹤草,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随访3个月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仙鹤草被广泛用于民间和传统医学中,但其对肝脏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本例病例提示,仙鹤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且停药后肝功能可恢复。

关键词:仙鹤草;药物性肝损伤;肝酶;黄疸;肝穿刺活检引言仙鹤草(学名:Rhizoma Alismatis)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常见于我国江南地区。

在传统医学中,仙鹤草被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水肿、尿路感染和胃肠道疾病等。

然而,对于仙鹤草的安全性及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

我们报告了一例疑似仙鹤草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以提高对该草药的认识和警惕。

病例报告一名54岁的女性患者因持续排尿困难和尿频到当地中医诊所求医。

经诊断为尿路感染后,中医师建议患者口服仙鹤草煎剂,每天3次,每次15克。

患者于是开始服用仙鹤草2周左右后,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

患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AST/ALT比值略增。

黄疸指数(TBIL)也升高,达到5倍正常上限。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范围内。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戊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

其他影像学检查(例如肝脏超声)未发现任何异常。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进行了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

一例肝损伤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损伤患者的病例分析
诊断: 1.药物性肝损害 2.类风湿
肝功损害原因
类风湿病史33年
甲泼尼龙
促进肝内糖异生、增 加肝内蛋白质合成、 抑制枯否氏细胞的吞 噬作用等。 ALT、AST、AKP、 GGT及胆红素升 高, 尤以GGT升高多见且 显著
洛索洛芬钠
无肝损伤作用
来氟米特
表现为黄疸、胆汁 淤积、急性肝坏死, 多数患者在用药后 6个月内出现肝酶 升高
病例回顾 入院D7
患者纳差症状缓解,自觉好转,有进食欲望, 血液生化示:
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456mg 口服 3/日
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为何肝功能好转,保肝药物仍需增加
病例回顾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多烯磷脂酰胆碱
改善肝细胞的能 量代谢
用于脂肪肝,肝 内胆汁淤积、一 般肝脏机能障碍 。用于急、慢性 肝炎、肝肿大、 早期肝硬化。
针对: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可引起眩晕或一过性低血压,嘱患者滴注本药时 及滴注结束半小时内尽量卧床,需下床时缓慢行 动。
病例回顾 入院D4
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未明显改善;自述双下肢疼痛,类 风湿发作,考虑肝功能差,并未加用口服或静脉治疗类 风湿药物。
加用:双氯芬酸钠凝胶 15g 外用
对肝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嘱患者尽量 减少涂抹面积,每日涂抹不超过4次。 但由于患者没有任何治疗类风湿药物, 避免疼痛加重,可不遵守。
基本概念 病例分析 预防
病例回顾
患者田某,女,69岁
❖现病史
缘于2013年08月07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 2013年8月15日就诊于医大四院行血液生化示:白蛋白 36g/L,谷丙转氨酶713U/L,谷草转氨酶611U/L。彩超提
示,胆囊结石,今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门诊以“药 物性肝损害”收入我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院后第二天复查

分析原因:既往偶有 漏服,门诊复查后规 律服用抗结核药。
ALT 427U/L,AST 199U/L; TC8.70 mmol/L,TG2.17 mmol/L,LDLC6.13 mmol/L,K2.9mmol/L,Cr75.1umol/L (e-GFR89ml/min/1.73m2),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 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 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B超示轻度脂肪肝。

硫普罗宁



葡醛内酯 青霉胺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保肝药

植物药: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对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肝损害都有较好 的作用,可与水飞蓟宾、谷胱甘肽等药物联用(Ⅳ类) 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水、钠潴留、低 钾、高血压、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和过敏反应



熊去氧胆酸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保肝药

保肝解毒药

还原型谷胱甘肽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并发的DILI,该药可显著降低 ALT及AST值(证据等级I类)。 与青霉胺性质相似的含巯基药,儿童、孕妇及哺乳妇女、肾功 不全合并糖尿病者等禁用 硫普罗宁使恶性血液肿瘤患者DILI治疗后容易恢复正常(证据 等级I类)。
其中至少有1 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
伤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在药 物应用后5~90 d内发生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 2007,(11):765-767.
ALT31U/L AST35U/L Alb24.5g/L Cr77umol/L UA648umol/L K3.47mmol/L ALT219U/L AST111U/L UA513umol/L Alb31g/L LDL-C5.57mmol/L 24h尿蛋白3.42g 保肝:水飞蓟宾葡甲胺 利尿:螺内酯、托拉塞米 补钙:骨化三醇+碳酸钙 降脂:多烯酸乙酯、瑞舒伐他汀 降尿酸:苯溴马隆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讨论: 哪些药物可能致肝损害? 既往方案是否合理? 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 入院后如何调药?
临床常见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
1100种以上
Liu zx,Govindarajan S,Kaplowitz N.Gastroenterology,2004,127(6):1760—1774.
药物性肝损伤分型
R:升高倍 数比值
①肝细胞损伤型:ALT≥2倍ULN或R≥5 (R为ALT/ULN与ALP/ULN的比值); ②胆汁淤积型:ALP≥2 倍ULN或R≤2; ③混合型:ALT(≥2 倍ULN)和ALP均升高,2<R<5。
检查
住院期间 出院后
复查 时间
201302-19
检查指标
ALT72U/L 、AST27U/L Alb28g/L、Cr82umol/L UA301umol/L LDL-C3.28mmol/L K2.9mmol/L 24h尿蛋白定量2.89g LDL-C6.66→5.52mmol/L K4→4→2.6→3.2mmol/L 连续4月复查肝酶正常 Alb26-33g/L UA287umol/L(6.7查) 24h尿蛋白定量2-4g
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食欲减退、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无皮肤黄 染、肌痛等症状; 怀疑药物性肝损害; 血常规、肾功能正常;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目前单用醋酸泼尼松 25mg qd治疗; 查出肺结核1月余; 有陈旧性脑梗塞病史。
诊疗经过

初步方案:
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0g 葡萄糖注 射液[5%250ml] 250ml ivgtt qd; 氯沙坦调整血压兼顾降尿酸,保钾,余同门 诊治疗方案。
5.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和苯溴马隆

与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同服,可减弱 苯溴马隆的作用,不宜同服 吡嗪酰胺通过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抑制尿酸排泄,从而削弱或抵消苯溴马隆的 促尿酸排泄作用,故应尽可能避免合用吡嗪 酰胺

吡嗪酰胺和苯溴马隆

血钾降低?
保钾 排钾

甘草酸二铵
1.吡嗪酰胺
不良反应:关节痛(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常轻度,有自 限性),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或软弱、眼或 皮肤黄染(肝毒性),畏寒 对诊断的干扰:可使ALT、AST、UA浓度测 定值增高 应用本品疗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 痛风发作,须进行血清尿酸测定 糖尿病、痛风或严重肝功能减退者慎用
现病史

2012年12月于外院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肾穿示:早期膜性肾病 ALT,AST正常 Cr正常,Alb14.1g/L,24小时尿蛋白3.91g 予环磷酰胺0.2g ivgtt qod(累计1.6g); 醋酸泼尼松50mg qd(2012-12-05)治疗。 水肿症状逐渐缓解; 环磷酰胺50mg qd口服,醋酸泼尼松逐渐减 量,补钙及阿司匹林辅助治疗。

肝酶较入院前大幅增高
立即予以停用瑞舒伐他汀、苯溴马隆及吡嗪 酰胺,改醋酸泼尼松为醋酸泼尼松龙; 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 qd ivgtt基础上,加用 注射用复合辅酶200iu bid ivgtt及甘草酸二铵 肠溶胶囊150mg tid po保肝; 氯化钾缓释片500mg tid补钾治疗。
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保肝降酶药
联苯双酯是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一种中间体,降 酶迅速,停药后易反跳 双环醇与联苯双酯结构相似,降酶效果相似


最少服用6个月或遵医嘱,应逐渐减量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证据等级I为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等级Ⅱ为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等级Ⅲ为病例报道、病例随访或非完善 设计的临床研究; 证据等级Ⅳ为描述性研究或专家组的推荐意 缓解胆汁淤积的药物见。
用药调整
停用环磷酰胺(累计 约4.6g); 醋酸泼尼松改为泼尼 松龙40mg qd; 加用保肝药水飞蓟宾 葡甲胺片200mg tid; 补钾 氯化钾缓释片。 予多烯酸乙酯胶丸及 依折麦布调脂; 醋酸泼尼松龙逐渐减 量至30mg qd; 余同前。
3.18→ 4.18→ 5.6→ 6.7复查


2013-06-20于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予吡嗪酰胺片0.5g tid与盐酸莫西沙星片0.4g qd治疗结 核,同时予九味肝泰胶囊预防肝损害,泼尼松减量至 30mg qd,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偶有漏服。 我院复查: 2013-06-27
Van Der Klauw MM et.al. J Hepatol ,1994, 20: 376-379. Wagayama H et.al. J Hepatol ,2000, 32: 874. Arai M et. Al.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625-626.

出院前存在的问题
血脂 高
VS
尿酸 高
肝酶 高
出院带药
家中仍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低钾患者: 哪些保钾?
哪些排钾?
停可疑药物 加保肝药 瑞舒伐他汀 苯溴马隆 吡嗪酰胺 莫西沙星 泼尼松
病例分析

机体易感性:

长期嗜酒 急慢性肝炎 老年人 营养不良人群 严重肺结核患者 HIV感染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联用其他易引起肝毒性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 性肝损害



呼吸内科会诊:考虑到患者使用激素, 停用抗结核药吡嗪酰胺有风险,治疗4天 后告知患者胸科医院调整抗结核药物, 予以出院。 出院前复查
ALT 375U/L,AST 139U/L K3.3mmol/L Cr95umol/L(e-GFR67ml/min/1.73m2) UA598umol/L
保肝药


腺苷蛋氨酸
多重保护机制:解毒、抗氧自由基、抗炎症介质,增加膜流动性,促 进肝细胞摄取胆汁酸和分泌胆汁 对孕妇和胎儿具良好安全性,是唯一被SFDA批准用于妊娠期肝内胆 汁淤积的保肝药物 Meta分析显示可显著降低DILI患者的血清TBI和ALT,是目前较理想 的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药物(证据等级I类) 增加胆汁酸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 可有效治疗DILI,尤其是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更为合适(证据等级Ⅱ 类)
1例药物性肝损伤伴高尿酸血 症的病例分析
肾内科 黄海花
内容概要
病例资料
病例分析
知识补充
病例资料



患者,男,75岁 病案号:1390614 身高175cm 体重70kg BMI 22.86kg/m2 主诉:反复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 年余,肝酶升高1日 入院日期:2013年7月31日 出院日期: 2013年8月5日

简化用药 疗效确切 采取补液、利尿等措施加速药物排泄,必要时进行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甚至肝移植。对于出现皮疹、 瘙痒、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严重过敏者可适当给予糖 皮质激素治疗等。

其他对症处理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
2013-07-30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6年,未遗留后遗症; 有吸烟饮酒史,平均每日半斤酒,10根烟,已 戒烟酒半年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