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完整word版)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完整word版)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初读感知

“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敲门砖”。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初读感知(屏显:整首诗)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学生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用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并用心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开始吧!

2、指生朗读,指生评价

师:诗中有一个词语形容诗人的情感程度很深,谁找出来了?(深沉)

师:那针对这一种情感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呢?

(整体来看我们应该用激昂的、深沉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酝酿一下自己的感情,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师:谁能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3、教师范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首诗,大家想不想听!

4、全班齐读

师:请大家再把语速放慢一些,饱含深情的给大家朗读一遍。

六、品读悟情

师:其实,要想通过朗读把听众带进诗歌的意境中去,必须真正的理解诗歌。我们说:“作诗本乎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品读悟情

诗歌是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情感的流露。我们说:知人论世,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

师:这首诗写于1938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抗日战争时期)

师:其实早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经践踏了我们的国土。谁愿意把这段背景资料给大家朗读一遍。

(屏显)知人论世: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

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师: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屏显)勿忘国耻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

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致使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南京这一座六朝古都,成了一个血腥的人间地狱。看着这样一组照片,此时此刻,你的感想如何?

生答

师:那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怎么做?我想听听男同学的心声。

生:我一定会誓死报国。生:反抗报仇,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

师: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心做亡国奴。作为诗人的艾青,他也坚定的涌进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中,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诗人是借助哪些的意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诗歌,先自主思考,如果有疑难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是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的具体形象)

明确:意象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 -----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 -----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悲愤(强烈愤怒的中国人)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 -----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 ---- 对祖国挚爱的诗人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河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风——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师:我们说:“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人往往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所借助的具体形象在文学上叫做“意象”。

(屏显)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师:它本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为带上了诗人主观情感,那么在文学上他就称之为“意象”,那在这首诗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

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

师:那么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思想和感情的写法叫什么呢?

生:象征

师:我们在高尔基的海燕中曾经学到过这种写作手法,那么诗人所借助的这几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师:同学们,使用象征这种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一定要有相似之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要使人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我们就能够想到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那“土地上的河流汹涌着悲愤”它象征着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谁?

生:当时人们心中的悲愤。师:人们心中的悲愤就如同河流一般汹涌着。

师:那“无止息的激怒的风”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

师:这种“激怒”无止息的吹刮着,刚才咱们同学看南京大屠杀图片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的眉头紧锁着,神情凝重,可见你的心中也充满着一种愤怒,对不对?这种愤怒代代相传,不会停止。“无止息的吹刮着”不用“吹拂”而用“吹刮”,你感受一下,程度一样吗?

这种愤怒非常强烈。那这三句话,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去读?

生:悲愤

师:谁能带着强烈的愤怒再给我们读一下。

师:那黎明的温柔它又象征着什么?

生:光明的到来

师:在艾青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太阳”,那么黎明无比温柔,而且还是来自林间的,在这里他为什么不用太阳这个意象呢?

生:仅仅是胜利的曙光,但是人对胜利仍充满着渴望。

师: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我们说:“黎明来了,胜利还会远吗?”那我们再读这句话时候,一定要读出深深的向往之情。闭上眼,仿佛就看到了喷薄而出的太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句话所营造出的诗的意境。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只鸟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师: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可以用哪个成语可以形容?

师:至死不渝。这种深沉的爱国之情,诗人借助意象抒写的淋漓尽致,这种爱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当时全民族普通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是当时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师板书)

3、谈谈第二节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主题升华,感情深化,呼应标题。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练和升华,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对祖国爱的深切。

师:我们要饱含深情的去读才能产生动情的效果,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诗人的深切的爱国感情。

七、仿写诗歌

师:诗人曾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他说,“我的悲哀比别人的深些,因而我的声音更凄切”。下面我们想请一名同学用凄切的声音,朗诵全诗。

师:让我们的灵魂再次受到震撼,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正所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而今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团结和谐的中国赢得了世界赞赏的目光。

那假如你也是一只小鸟,你会对繁荣昌盛的祖国歌唱些什么?同学们可以试着仿写一下

这首诗,可以仿写全诗,也可以仿写你最喜欢的几句话。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图片希望能激发你的灵感。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序幕:阅兵掠影营造氛围 1、播放我国今年九月三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的抗战老兵视频片段,营造氛围。 2、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威严的方阵、英武的军人、恢弘的气势;听到这惊天的口号、动地的脚步、褒扬的解说。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更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革命先辈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的以笔为枪,歌唱土地,助阵抗战。前者如抗战老兵,后者如艾青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艾青走进我爱这土地。(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穿越时空,共同回眸一段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 一、回眸抗战,结识作者

1、播放反映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介绍背景。 2、结识作者。(多媒体展示: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 2、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注意语调、重音和节奏。) 3、学生初读。 三、品读诗歌,领略诗情 (一)明确品读要求,阅读品读材料 1、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整句诗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象征了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呢?(比如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用怎样的语调情感)请你亲自读一读。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中的“也”字有什么深意?全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土地什么样的情感? 4、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配品读任务,合作探究完成 (按照学习小组分配品读任务。) (三)交流展示品读成果 参考答案: 1、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 2、土地——象征祖国大地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 初二 班 姓名 学号 1.了解并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理解公式(a )2=a (a ≥0), a a =2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式子_____(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2.要使a 有意义,那么a______0 ,a ______0. 3.当a ≥0时, ()2 a = 4. 2a =a = 二、探索实践 1.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0(≤-m m (5) 3 5 (6)12+a (7)4 (8) x xy (、y 异号) 2.要使下列式子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 (3 (4 (5 ( 6 (7)33-+-x x (8 3.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1)2 5x - (2)3a 2 -4b 2 (3)131322 ++x x 4.解答题 (1()2 20y +=,求x+y 的值。 (2)若二次根式122+x 的值为3,求x 的值。 5.计算:(1)22)32()23)(1(+ (2)2 (0)a b +≥ )8(6416)3(2<+-m m m (4))x ≥0)x y ≤ 6.拓展延伸 (1)若x x -=-222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2) 当x 时,等式22 )12()21(-=-x x 成立. (3)已知,31≤≤x ,化简:()()2231x x -+-=____ ______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那么()2||b c a a c -+--= . (5)若化简1x -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a =- 化简求值: a a a a a a a a 1 12121222--+---+-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语文9年级下】教案1:1《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艾青;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本诗中诗人抒发的对历经磨难的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黄河大合唱》)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 (生答:《黄河大合唱》) 师: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呢? (生答:抗日战争时期) 2、简介抗日战争,引出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 (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抗日战争历时八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而今年刚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六十周年。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并牢记它。想想当年,山河破碎,哀鸿遍野,多少爱国志士大声疾呼,尚思报国,其中就有一位叫做艾青的诗人,他怀着对祖国母亲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艾青,去感受他对祖国真挚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大屏幕出示艾青的资料,教师并作简单介绍)。 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艾青。 (屏幕出示,指明学生朗读。) 师:艾青被誉为诗坛泰斗,在他的的诗歌中,往往借助太阳、土地这样的客观事物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其中写得最动人的就是于1938年11月17日与武汉创作的《我爱这土地》。 三、背景介绍: 师:那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一起回到1938年。 (放纪录片,教师配画外音。) 师:(低沉,悲愤)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卖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个镜头就是从母亲手里夺过幼小的孩子,抛向空中,用刺刀刺死,甩向别处。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他们的暴行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四、指导朗读: 1、教师配乐朗诵。 师:而这一切都被艾青写进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里,(音乐声起)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老师来朗诵一遍,同学们感受一下。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2遍)

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导入 (1)新闻中播出一幕。有一位久居台湾的老者刚踏上故乡的土地,慢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褪了漆的木匣子,里面的泥土是几十年前离开家乡时带走的。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抚摸着匣子里的泥土,一边注视着足下的土地,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同学们也许不知道,离乡背井的人们,远渡重洋的海外游子,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泥土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不知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土地”这一独特的意象,凝聚着诗人艾青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凝聚着 他独特的思想;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2)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抗日爱国 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在何处,誓做中国魂。慷慨激昂的言辞表达浓浓的爱国深情,自古以来,华夏儿女有谁不爱自己的国家,有谁不眷恋自己的土地,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聆听他的心声,感悟他对土地,对国家的挚爱深情。 二:作者介绍 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艾青。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他的诗歌中多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艾青他称自己是“悲哀的诗人”,他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歌者”。(学生齐读) 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诱因,也就是它的创作背景。 ——大家打开书,看看本诗创作于哪一年?一起说吧! (本诗创作于1938年11月17日) ——1938年的中国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呢? (那么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那灰色的1938年。)(画外音)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

2016 优质课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陈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 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 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 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谁能总结一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双方建交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word表格公开课教案

通过表格计算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中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帮助中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要应的相关术语和公式。 教学基础:学生已会制作表格,并且对单元格的概念清楚明了。 课前准备:相应的针对教学特点的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说出并演示你知道的建立表格的方式。 2、如果选中表格中有文本部分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DEL键进行删除,删除的是 文字还是表格,或两者都删除? 二、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WORD在图文混排、 表格编辑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说到这些方面,每个都觉得很好。但要提到WORD的计算能力,可能有很多人就摇头了。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WORD表格计算时,一方面在用 WORD进行表格制作,一面又调出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那么是不是WORD的表格计算能力 如些糟糕呢?有一个你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小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有一天,小明也是刚刚在学 校学习了表格的编辑。回家发现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埋头苦算一堆的电子表格。小明就想能不能 直接用WORD进行啊,这样好麻烦啊。趁爸爸休息的时候小明坐到了电脑前。 你想知道小明在一没教师二没书的情况下是如何办的吗? 三、讲授新课:请看小明要进行计算的表格(演示) 1、遇到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同学求助,买本书找答案。但事实上WORD给我们准备 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帮助。 2、对于WORD的帮助功能,同学们已不陌生。我在前面的学习里演示过。那么让我 们和小明一起来试试吧!(打开帮助)。我们进入了帮助界面,我以前说过索引的关键字对你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那么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给我一个关键字好不好。 学生列关键字如下:计算、表格计算、表格中加和等,(让学生自已试试找到的关键字是不是能解决问题)。通过试验得出:表格计算是最适合并且其中有行列计算的方法。 3、让我们看看具体内容吧: (1)单击要求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中的公式命令(如图1所示) (3)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并且有例子显示如果一行右端用right,一行下面 用above) 对于选定的表格进行的正好是下面和右面单元格的计算。我们按帮助要求一步步的试验发现真的可以计算出结果(此处按帮助一步一步慢慢来)。

[我爱这土地教案]《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

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 我爱这土地-教案

2我爱这土地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依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示范朗读,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深沉。 背景(强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 3.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 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⒈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 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 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 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 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教案(1)(新版)语文版

13.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 第五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

2.《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文导入】 谈话引入: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土地”和“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2.背景透视:《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相关资料: 艾青笔名的来历:艾青原名蒋海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据说有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的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以为是“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因“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故在住宿登记时他填上了“艾青”这两个字。从此,他就一直用这个名字。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1.诗人借用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思2.土地、河流、风、暴雨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导思3.“我”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导思4.诗人眼中的泪水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诗作于1938年11月的抗战初期,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诗歌,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诗歌以其高度概括、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在文学领域中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它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注意到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的以下几点: 一、充分注重了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通过理解意象,体会诗人感情。诗歌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本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

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

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同学是第一次学习现代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同学充沛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同学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一的同学而言,掌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同学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同学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同学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同学说出自身的感受、观点,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同学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同学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规范”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身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掌握诗歌的主题。 3、培养同学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同学欣赏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溢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时播放钢琴曲《黄河大合唱》)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 《黄河大合唱》。 师:大家知道它写于哪一时期吗?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师:说得很对。关于抗日战争,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一些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能谈一下你的感受吗? 师: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精神的历史。面对山河破碎,国而不国,灾民流离,哀鸿遍野的实际,多少爱国志士“梦寐不安,行愁坐叹”,或“大声疾呼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或表示“一息尚存,尚思报国”。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那颗真挚的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现在请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一名同学走上台来) 一生扮演:同学们好!我叫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我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下面,我就给大家朗诵一下我的诗作。 (恍然大悟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朗诵诗歌)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案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

情感吗? 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已有动荡之势的大地的画卷,再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绝的沉重雨滴”等。 【学法指导】 学生可大胆尝试,模仿艾青的写诗手法,自选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意象。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儿,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2.探究:本诗多次出现助词“的”,这样写会不会显得诗歌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人为求诗句简练并富有诗意美,在写诗时往往忌用或少用助词“的”,即便是自由诗创作,“的”字多次出现,也会显得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不仅不避讳这个助词“的”,还巧妙地运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课堂小结: 同学们,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养育了我们,不管何时,我们感恩她、守护她,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我爱这土地。建议再读《我爱这土地》,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表达我们心中对土地的热爱! 三、布置作业 1.记忆并摘抄文中重要的生字词。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公开课)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格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2) 熟悉表格的常用操作,加强表格应用。 (3) 感受表格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单元格 教学难点: 斜线表头的制作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电子教室”教学软件,word软件,表格实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制作课程表) 二、插入表格 1.师:老师在幻灯片中出示一张 画好的表格,边用鼠标指边解说:横 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 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 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2.师:请学生在D盘建一个Word 的文档,将其重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并将其打开。 3.师:现在让我们来制作课程表的第 一步:插入表格。你们知道几种插表 格的方法? 任务一:老师演示完插表格的方 法后,请学生上台插入一张11行7 列的表格。 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注 意观察行和列,不要颠倒。 1.生观察 老师鼠标的移 动位置。 生:横线 竖线,格 子 2.学生, 在指定位置建 Word的文档 3.生自我 尝试插入表 格。 学生上台 演示插入表 格,边说边做。 让学生 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 地位。 通过学 生演示,不 仅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 到充分的体 现,也有利 于发现错 误,突破难 点。 三、调整表格 1.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少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2.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多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3.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 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 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 格,观察这张表格和你插入的表格有 什么不同点。 师:按照老师给的提示(合并单 元格,先选定后操作。)试试看能不 1.生:插 入行或列 2.生:删 除行或列 3生:有 的单元格合在 了一起,不知 怎么办。 生:第一个单 元格有斜线, 不会操作。 调整表 格的时候采 用学生自助 尝试,小组 合作学习的 方法,而后 请学生上台 演示,在演 示有问题的 时候采用教 师演示相结 合的方法让 学生掌握知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 《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 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 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

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 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 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 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 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 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 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 朗读,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