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与新技术--第五章 现代汽车科技与未来汽车

合集下载

《汽车新技术》教案

《汽车新技术》教案

《汽车新技术》教案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认知,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1.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1.2.3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1.3.2 教学难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4.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1.5.2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5.3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1.5.4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5.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新能源汽车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5.6 小组讨论: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1.5.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价。

第二章:电动汽车技术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动汽车的原理、分类及关键技术。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掌握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电动汽车的原理与分类2.2.2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2.2.3 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电动汽车的原理、分类及关键技术。

2.3.2 教学难点: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2.4.1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介绍电动汽车的原理,引发学生兴趣。

2.5.2 讲解电动汽车的原理与分类。

现代汽车

现代汽车
美国技术中心对美国境内的研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美国设计与技术中心和试验场 相联系。加利福尼亚试验场对北美市场的车辆开发起着关键作用,所有在美国出售和在当地开发部件的现代和起 亚汽车都在此处进行性能和耐久性试验。美国设计与技术中心负责概念车的研究与大规模生产汽车的开发以适应 美国市场的需求。
现代汽车
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
01 旗下主要车型
目录
02 发展历程
03 集团理念
04 集团研发
05 机器人
06 全球地位
07 公司排名
09 暂停开发
目录
08 争议事件
现代汽车公司(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朝鲜汉字转简体: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英文:Hyundai Motor Company)是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 Motor Group)的核心企业。
1946年,郑周永在首尔中区(서울 중구)草洞建立了现代汽车工业社,从此现代建设的历史也拉开了帷幕。 1947年在汽修厂角落里挂起了"现代土木建设会社"牌子,1950年现代土木建设与现代汽车工业合并后,诞生了赫 赫有名的现代建设公司。
1967年,郑周永怀着"将汽车产业发展成为韩国经济的出口战略型产业"的远大理想成立了现代汽车。郑周永 名誉会长的汽车产业富国之梦在现代汽车集团成长历史和精神中一直得到了传承。
现代与起亚汽车2014上半年在华总计销售了86.4万辆汽车,较2013年同期上涨了9.7% 。
现代起亚汽车6月在俄罗斯市场共售出33777辆,单月销量首次超越俄罗斯汽车制造商伏尔加。得益于此,6 月其市场份额达到16.9%,首次超越伏尔加(15.1%),登上第一宝座 。
日本汽车产业调查公司“FOURIN”2014年9月14日发布的世界汽车调查月报显示,现代起亚汽车的海外销量 比重为84.5%,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三 。

浅谈汽车发展文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发展文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中国汽车品牌 也逐渐崛起,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未来这些领域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 ,中国汽车制造商们也在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以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同时,随着消费 者对安全、环保和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的汽车也将更加注重这些方面。
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挑战
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技术瓶颈、环保压力、市场竞争等。同时,随着新技术 的不断涌现,如何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 术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制约,需 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 发展。如今,全球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德国、日本和美国为三大汽车生产国的 格局,同时欧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
全球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未来汽 车市场的重要趋势。同时,汽车制造商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10-28
目录
• 汽车发展史及文化 • 汽车制造技术与创新 • 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趋势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前景 • 智能汽车的发展与前景 • 总结与展望

汽车文化2

汽车文化2

四、电动汽车
在19世纪下半叶,电动汽车成为交通运输 的重要工具。 因为当时已经问世的内燃机汽车还处于幼 稚期,性能不佳,故障多; 蒸汽机汽车虽然成熟,但已接近尾声。 由于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太短, 蓄电池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等原因,从 1935年到1955年间,电动汽车完全在公路 上消失,并从此进入一个“沉睡时代”。
一、汽车诞生的前夜
理论成果 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 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 念。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工作原理。 1824年,法国工程师萨迪.卡诺在《关于动力及 其发生的内燃机考察》一书中揭示了“卡诺循环” 的学说。 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 动活塞作功的设计。
汽车文化内容?第一章汽车的诞生与发展?第二章汽车基础知识?第三章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第四章汽车名人?第五章名车欣赏?第六章汽车造型与色彩?第七章汽车运动?章第八章汽车与社会?第九章汽车时尚?第十章现代汽车科技章第一章汽车的诞生与发展学习目标?1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涵义
汽车文化:是汽车在发明和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汽车文化的内涵:人们在制造和使用汽车 的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习俗、 法规、价值观念等内容。
三、形形色色的自动车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700多年前的宋代,有位进 士名叫燕肃,是一位机械 工匠,宋仁宗天圣五年 (公元1027年),燕肃启 奏皇帝,详细说明了制造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方法, 经允许,他重新制造了中 国古代文明的指南车和记 里鼓车。
四、蒸汽机的发明
17世纪后期,火药的爆发力、蒸汽压力、 活塞运动机构等技术和发明纷纷出现。 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研制出活塞 往复运动压板式蒸汽机。 尽管他发明的蒸汽机很不完善(耗煤量大、 效率低),但毕竟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 使其在欧洲流行了近60年。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汽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业:1. 绘制汽车的基本结构图。

2. 收集有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文章,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掌握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了解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作业:1. 绘制主要汽车品牌的标志。

2. 收集有关汽车制造商的信息,了解其分布情况。

第三章:汽车类型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掌握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了解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教学内容:1. 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作业:1. 绘制汽车不同类型的图片。

2. 收集有关汽车分类规则和标准的信息。

第四章:汽车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 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流程。

3. 了解汽车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与汽车卡车相关的中英双语书

与汽车卡车相关的中英双语书

与汽车卡车相关的中英双语书《汽车卡车中英双语书》第一章:汽车的历史和发展1. 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 中文: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 英文:Ancient Transportation in China2. 巴黎竞赛:汽车的诞生- 中文:巴黎竞赛:汽车的诞生- 英文:Paris Competition: The Birth of Automobiles 3. 汽车的发展里程碑- 中文:汽车的发展里程碑- 英文:Milestones in Automotive Development第二章:汽车的构造和技术1. 汽车部件的名称- 中文:汽车部件的名称- 英文:Names of Car Components2.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中文: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英文:Types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Car Engines 3. 汽车悬挂系统- 中文:汽车悬挂系统- 英文:Car Suspension Systems第三章:常见的汽车类型1. 轿车- 中文:轿车- 英文:Sedans2. SUV- 中文:SUV- 英文:SUVs3. 卡车- 中文:卡车- 英文:Trucks第四章:汽车维修和保养1. 汽车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中文:汽车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英文:Common Car Problems and Repair Methods 2. 汽车保养要点- 中文:汽车保养要点- 英文:Essential Car Maintenance Tips3. 驾驶技巧和安全意识- 中文:驾驶技巧和安全意识- 英文:Driving Skills and Safety Awareness第五章:未来汽车科技1. 环保汽车技术- 中文:环保汽车技术- 英文: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ar Technologies 2. 自动驾驶技术- 中文:自动驾驶技术- 英文: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ies3. 新能源汽车- 中文:新能源汽车- 英文:New Energy Vehicles第六章:汽车文化和社会影响1. 汽车在电影和音乐中的形象- 中文:汽车在电影和音乐中的形象- 英文:Cars in Films and Music2. 汽车对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文:汽车对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英文:The Impact of Automobiles on Life and Urban Development3. 汽车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观念- 中文:汽车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观念- 英文:The Social Status of Cars and Family Values结语- 中文:《汽车卡车中英双语书》是一本专为汽车爱好者和学习英语的读者设计的综合性书籍。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学时:32 学分:2适用对象: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学生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传授汽车常识,普及使用维修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促进职业意识形成。

通过学习,学生可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接触到与汽车和汽车工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一门概括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课程精要的导学课程。

三、参考课时。

32课时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1、职业知识(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职业能力(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职业道德与情感(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六、设计思路《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七、内容纲要项目一汽车发展史1、参考学时 4学时2、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的起源;熟悉汽车诞生史;了解汽车技术发展史2)了解世界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3)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3、工作任务任务一:世界汽车发展史任务二:中国汽车发展史项目二汽车名人1、参考学时 4学时2、学习目标1)了解各国的汽车名人2)了解各国的汽车名人的生平事迹3、工作任务任务一:中国汽车名人任务二:德国的汽车名人任务三:美国的汽车名人任务四:其他国家的汽车名人项目三车标赏析1、参考学时 4学时2、学习目标1)能认识汽车车标及代表的含义2)能说出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代表品牌和名车3、工作任务任务一:中国著名汽车公司车标任务二:欧洲主要汽车公司车标任务三:美洲主要汽车公司车标任务四:日韩主要汽车公司车标项目四汽车知识荟萃1、参考学时 4学时2、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各种类型的汽车2)认识目前典型的汽车外形;3)知道汽车外形变化与空气动力性的关系;4)认识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构造;5)描述汽车的主动与被动安全;6)掌握交通事故的预防;7)了解交通疏导与智能交通系统8)描述汽车排放污染物生成和危害;9)知道汽车最新排放法规;10)了解汽车噪声与危害,知道噪声的控制与标准。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大全五篇)第一篇:《汽车文化》教学大纲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汽车文化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学时数:34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汽车公司和商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汽车花絮、汽车公害、汽车未来和交通漫谈等内容。

是一门集汽车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公共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路运输和综合交通体系,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教学基本要求:1.让学生通过对汽车概述,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汽车公司及车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汽车新技术与未来汽车等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汽车知识。

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路运输和综合运输体系。

2.本课程内容全面而生动,通俗而易懂,针对对汽车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全面地了解汽车知识,热爱汽车文化。

能够了解并讲述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史。

3.通过学习,提高和培养自觉性、意志力、价值观、精益求精、审美观等,学会感恩、做人、沟通及合作的能力等。

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汽车发展简史(4学时)1.了解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和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发明。

2.了解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

3.掌握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人。

4.掌握汽车的定义和组成。

(重点)5.了解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6.掌握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

(重点)7.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汽车地位(6学时)1.掌握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难点)2.掌握公路运输的地位。

(难点)第三章汽车造型的变化(4学时)1.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2.掌握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碰撞报警系统
❖ 2008“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德尔福在会 展上展示了全新的碰撞报警系统。
❖ 它包括侧面报警系统、前端碰撞报警系统和道路交叉口避撞 报警系统。利用装备在车辆上的监测装置,如超声波传感器、 红外探测器、雷达传感器等对车辆的临近区域进行探测,当 遇到危险时,向驾驶员提供警示或自动采取相应措施。
四、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 英菲尼迪EX25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在车辆行驶过 程中,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雷达)持 续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同时轮速传感器采集车速 信号。
五、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报警的方式辅助驾驶 员减少汽车因车道偏离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系统。
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 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 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
六、无钥匙系统
❖新型的“免钥匙”智能卡技术采用的是射频技术、 GPS技术。
❖这种系统被称之为“驶向未来的钥匙”。使用这 种技术,在驾驶员靠进汽车一米范围以内,无需 钥匙和按钮,系统就能辨识车主身份并将车门由 锁死改为自由状态,车主只需拉动把手就可打开 车门。而上车后车主也只需一个按键动作即可启 动点火开关。
更先进的智能轮胎还能在探测出结冰的路面后变软, 使牵引力更好;在探测出路面的潮湿程度后,还能自动改 变轮胎的花纹,以防打滑。
一、汽车智能轮胎
智能胎压监视系统(TPMS)能通过对轮速的对比进行 自动监测轮胎气压,时刻监控轮胎状况,对轮胎漏气和低气 压进行智能化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
荣威550智能胎压 监视系统轮胎
一、汽车智能轮胎
❖ 吉利BMBS技术主要是对突发爆胎或快速泄气做 出即时响应和提供有效救助。BMBS系统能实时 监测汽车胎压、温度变化等情况,在检测结果出 现异常时对驾驶者进行提示。而在汽车行驶过程 中发生爆胎或者快速泄气事件时,BMBS将自动 实施制动,制动时间持续至停车,保障高速行驶 的安全。
❖ ACC不但可强化车辆安全性,还可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在 长途行驶中,驾驶员可以将脚离开加速踏板而自由活动。
德尔福研发的ACC系统通过运用精 确远程雷达,能检测车道内缓慢行 驶的车辆,并自动控制速度,与前 面车辆保持驾驶员可选择的时间间 隔,具备停止与前进功能。该远程 雷达同时将作为前端碰撞报警和撞 击预警侦测等其它安全系统的平台。
第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汽车新技术
第5章 汽车新技术
❖5.1 现代汽车新技术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让汽车有了“灵气”。
汽车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发动机、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和汽车安 全配置的改进和升级上。
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不只是为了提升动力,更是为达到环 保要求。
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代步工具,新技术赋予汽车灵魂, 让汽车也有了“灵气”,汽车也因此更安全、更环保、更可靠了,驾 驶也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七、睡眠驾驶报警系统
❖ 司机疲劳驾驶以至瞌睡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很重要的 因素,对于世界各国的交通部门而言,疲劳驾驶一直是令 人头痛的问题。
一、汽车智能轮胎
普利司通正在开发一种具有三个气室(轮胎内部作为压 力容器的小间部分)的多气室轮胎。所谓"多气室轮胎", 就是通过分别调节中央部位的主气室以及主气室两侧的副 气室的气压,可改变胎面及侧面的刚性平衡。在各种状况 下,轮胎均能与路面保持理想的接触状态,可以实现稳定 且舒适的驾驶。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使用该轮胎 时的乘坐舒适性及运动性等性能。由于三个气室是相互独 立的,即使遇到扎带情况,一个气室的气压降为零,剩余 气室也能够支撑车重行驶一定的距离,确保安全。
5.1.1 汽车电子化
汽车成了一个容纳先进技术的平台,几乎所有正在流行和将要流行的 先进玩意都有可能被汽车收罗进来,成为它的一部分。
信息革命无处不在。对汽车产业来说,汽车电子化同样意味着新技术革 命。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 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5.1.1 汽车电子化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 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 “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
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 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 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 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电子动力转向等
图5-1-1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三、触摸屏式无线导航系统
❖ 触摸屏式无线导航系统的亮点是基于DVD的地图导 航,以及与卫星数字音频兼容的AM/FM/CD无线 电。
❖ 该系统包括一部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互动的车 载计算机及汽车传感器和地图数据库,以提供道路 信息并帮助旅行者到达目的地。
触摸屏式无线导航系统
四、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5.1.1 汽车电子化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 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 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 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一、汽车智能轮胎
❖ 汽车智能轮胎是在轮胎内装有计算机芯片或将芯片与轮胎相 连接。计算机芯片能自动监控并调节轮胎的行驶温度和气压, 使轮胎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运行状况,既提高了安 全系数又节省了开支。
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 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 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 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 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五、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工作方式 声音、图像等感官提示作为主要警示形式
五、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瑞典沃尔沃公司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通过1台摄像机来检测车辆在车道 线之间的位置。假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跨越原来的车道,但没有转向的操 作(如打转向灯),该系统会发出稍微的警示音。可帮助驾驶者预防由于偶然分 神而偏离车道所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沃尔沃汽车研究人员估计,在车速70 公里/小时至100公里/小时之间时,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可使这类事故减少3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