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提出了“拿来 主义”的口号,呼吁国人要勇于吸收 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批判地继 承本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 北三省沦陷,而国内则政治腐败、经 济凋敝、文化落后。
2024/1/24
5
文章主题思想
《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强烈现 实意义的杂文,其主题思想是倡 导“拿来主义”,即主张积极吸
拿来主义鼓励吸收外来文化的优 秀成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
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拿来主义,中国可以更加自 信地展示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 优点,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内涵
。
推动社会进步
拿来主义不仅限于文化领域,还 可应用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 个领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2024/1/24
13
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应用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强调 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和
交流。
2024/1/24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拿来主义,不同文化之间可以 实现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新 的文化成果和共识。
推动国际合作
拿来主义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 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拿来主义的历史渊源
拿来主义起源于近代中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为寻求民族自强 和文化振兴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在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时,要有所选择、有所扬弃,保留对自身有益的部分。
2024/1/24
12
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

01 闭关主义
拿来主义
02 送去主义
03 送来主义先破 后立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
来”,是为“
”。(第5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7段)
驳论:一种论证方式,先破后立即先打破错误的观点,然 后建立新的观点。 “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反对党 八股》) 作用:三个主义为“拿来主义”的提出作铺垫。否定这三 者是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更鲜明,立场更稳。
本文写于
。“九·一八”事变
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奉行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
国主义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
产生“
”。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
问题,讨论中存在着
两种
错误倾向。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
篇是
;一篇是
,
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文章脉络梳理
特点 原文
概括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送来 主义
说来”的。冠我冕们些对,“可送以来称”之的为吓“怕了送。施(接舍 只 受性 能 )的 被动
接受“施舍” 主动去拿 的恐惧。
第四段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给
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 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
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的,怀有不良动机。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第一部分(1-4)
1、为何“拿来”?
树立自己的观点。
阐明“拿来主义”的 第二部分(5-9)
具体内容及做法。
2、怎么“拿来”?
第三部分(10) 实行“拿来主义”对创 3、“拿来”如何? 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拿来主义课文解析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篇杂文,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
文章首先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以及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然后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即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认为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即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他强调“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要有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同时,鲁迅先生也指出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把有益的拿进来,有害的赶出去。
他以“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认为其中既有有用的东西,也有鸦片等害人的东西。
因此,应该把有用的东西拿来,把有害的东西赶出去。
此外,鲁迅先生还强调“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一种双向交流。
他主张既要送去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要从外国文化中拿来有益的东西。
总的来说,《拿来主义》是一篇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杂文。
它不仅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反动派的无耻卖国罪行,也阐明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批判地继承。
这篇文章被选入多个课本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一篇极具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文章。
这篇文章借用拿来主义的观念,主张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鲁迅的观点是勇敢的、彻底的、辩证的,具有汉唐气魄。
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不仅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为我们如何看待外来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鲁迅的《拿来主义》论述了如何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文章围绕“拿来主义”这个中心论点展开。
鲁迅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指出这两种错误的文化态度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接着,他提出了“拿来主义”,即积极地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又要区别对待,不要盲目地模仿或排斥,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鲁迅看来,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民族特色。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文章。
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民族特色。
因此,无论是在全球化、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还是在中国现代史上,《拿来主义》的观点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此外,鲁迅的《拿来主义》也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论证严谨、逻辑清晰的文章。
鲁迅运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篇文章也引发了对巨人思想和情怀的感悟,并分析了鲁迅为什么创作了那么多杂文而没有写长篇小说。
同时,这篇文章也对如何让语言表达得更有力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总的来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章,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拿来主义的ppt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CONTENTS
• 拿来主义概述 •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 • 拿来主义的实践应用 • 拿来主义的挑战与应对 •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 《拿来主义》原文解析
01
拿一种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借鉴和吸收,即从其他文化、传统、艺 术等中汲取精华,融入自己的创作和实践中。
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反对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拿来主义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挖掘出其他文化的优 秀元素,并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或思想。
强调创新
在“拿来”的基础上,鲁迅认为 我们还应该有所创新,结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对外来 文化进行改造和升华。
重视传统
鲁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 们的根基和灵魂,在接受外来文 化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扬 中国的传统文化。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 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拿来主义
1 2 3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 加频繁,拿来主义将更加活跃,有助于推动各国 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文化交流与互鉴
在全球化背景下,拿来主义将促进不同文化的交 流与互鉴,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
跨国合作与资源共享
01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 点
批判继承
批判地看待传统文化
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保持批判的态 度,对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进 行反思和剔除。
高一语文必修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今天读起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力量。
这篇文章主要阐明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的态度。
所谓的“拿来主义”精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其哲学依据在于辩证否定观。
银川君翰一对一辅导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必修一新版,第12课《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鲁迅一.知识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明确鲁迅所针对的那个时代特点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3.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抒情;学会根据语境辨识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本文十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则是正面论述“拿来主义”。
采用“破”字当头的迂回笔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这就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点明国民党反动派与腐朽的清政府一脉相承,提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
批判“送去主义”即是对“拿来主义”的肯定,前者的危害提示越彻底,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文章的立论更鲜明有力。
2.对“送去主义”的批判及其手法:鲁迅批判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列举了三件事。
行文中说国民党反动政府大干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勾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葬送了大片国土。
这三件事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且善用反语:是“一点进步”等,表达了强烈的憎恶之情。
3.“送来”与“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二者加以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对我国进行贪得无厌的侵略和掠夺,以实现亡我野心。
“拿来”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滋养本身。
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本质迥异,将二者区别,既可明辨是非,又可使立论更加鲜明突出。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课件26:第8课 拿来主义

作品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 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 文化几乎彻底产生了怀疑,主张“全盘西化”。可是没过多久,新文 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 方文化也是行不通的。于是,20世纪30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 流一度抬头。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 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 造成思想混乱。1934年6月,鲁迅先生借当时上海《文学》月 刊正在讨论的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写下了这篇杂文,批 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相关常识
杂文是简短的评论性短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 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 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 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 灵活。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 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一群姨 太太”分别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两段中的比喻,新颖 别致,形象生动,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和具体,收到了很好 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点小练
请尝试使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文字,阐述某种道理,200字左右。力求体 现语言雄辩性的特点。 【写作示例】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只洗一次, 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你们看,这是何等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 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 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 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 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作轻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指哪类人? 废物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的投降主义者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走进门 烧光
实质
逃避主义 ,左派幼稚病患者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吸鸦片 投降主义
情感经历
第一任夫人:朱安 (母亲包办)
妻:许广平 儿:周海婴
1906年7月6日,鲁迅尊母命与朱安 结婚,两个人完全没有感情基础, 后来的情形就是将其一生、形同陌 路。鲁迅考虑过离婚,但那个年代, 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 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惨。善良单纯 的朱安侍奉鲁迅的母亲鲁瑞,把许 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 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背景介绍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 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 ”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 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 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 》,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 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 国文化的问题。(题旨)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先讲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之 后再提出拿来主义 先破 错误的观 闭关主义 点,再提 破 对 出相对的 送去主义 比 正确的观 论 对 立 点,先破 证 拿来主义 立 后立。
破
闭 关 主 义
排外
送 去
送一批古董 到巴黎展览
捧着古画新画 “发扬国光” 送梅兰芳催 进“象征主 义”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 诙 学体裁,一般 采用议论的表 谐 幽 达方法。
写 法 灵 默 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篇 幅 短 小
寓 理 深 刻
生 动 形 象
迅 速 及 时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sè xuán bié
冠冕堂皇
gēng zhì
吝啬
suǐ
玄虚
càn
蹩进
xǔ
残羮冷炙
脑髓
孱头
自诩
掌握下列词语:
②“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 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 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 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 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 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 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那种 “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 以蔑视和厌恶。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鸦
片
烟枪烟灯
喻文化糟粕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大宅子里的遗产
姨 太 太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
喻体 鱼翅
本体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 分
鸦片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 烟枪和烟灯 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 弃的部分
什么是拿来主义?请用原话回答。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得了一所 大宅子!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 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昏 蛋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盲目自大、媚 外卖国的心态
破
疯了 磕头贺喜
送 去 主 义
只是给予 尼采 不想取得
地大物博 中国 慷慨大度 残羹冷炙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 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 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 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 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 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 ‘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 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 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 刻性。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
《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 文创作。其杂文“ 象投枪,象匕首,直 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集: 《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1925年5月时的鲁迅
品味语言 “抛来”vs”抛给”
“抛”字说明两者都是帝国主义不要 的东西。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一 般不怀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是指带有目的的、带恶意的 输出,是帝国主义有明确的侵略目的 而抛给的。
品味语言
“送来”vs”拿来”
“送来”不等于“拿来”,“送
来”是“抛给”的同义词。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 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 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 有用的东西。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 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 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 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 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 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 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 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 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③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 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 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 。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 。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 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 为新文艺”。
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 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 遗产”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 思考? 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翅 吃 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 散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 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 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 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 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 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 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 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 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 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 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 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先讲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排外 媚外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卖国
因 果 误国 论 因 证 为
因为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都不好, 所以 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 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 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 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 “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 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 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 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 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 “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 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 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品味语言
“不知后事如何” 、 “捧” 、 “挂”、“发扬国光”、“算得显出 一点进步了” “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
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捧”何其郑重 、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 ”,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 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 荣;“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送人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 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 贫乏。作者讽刺的对象是卖国媚外的反 动当局。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 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 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废物 新人 使用 存放 毁灭
“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 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 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 种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 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 碍。
什么是拿来主义?请用原话回答。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 己来拿!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什么是拿来主义?请用你自己的 话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