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标准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5 20 水洗法<0。
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5 5 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42 实测注: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限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4.6.5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表层及各类公路抗滑表层的粗集料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8中关于石料磨光值的要求。
4.7.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1的要求.表C.11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不小于(t/m3) 2.50 2。
45 砂当量不小于(%) 60 504.8.1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 .12的技术要求。
表C.12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不小于(t/m3) 2.5 2.45含水量不大于(%) 1 1粒度范围<0.6mm (%)<0.15mm (%)<0。
075mm (%)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7.3.4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
7.6.7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7.7.1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l0cm。
7.9.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1.4.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与频度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E 表E.1的规定。
《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一、概述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是指对于公路、高速公路等道路的沥青路面施工和维护工作所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该规程是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舒适和持久使用而制定的,对于保障交通畅通,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规程的必要性、制定依据、技术要求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二、技术规程的必要性1. 保障道路安全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
沥青路面是交通道路中常用的路面类型,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水性能,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排水不畅,就会导致道路积水,增加车辆打滑的危险,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制定技术规程来规范沥青路面的排水工作,可以保障道路的安全。
2. 提升道路舒适度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制定,也是为了提升道路的舒适度。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路面积水,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减少驾驶人员的疲劳感,从而保障交通的顺畅。
3.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技术规程的制定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因积水而出现龟裂和掉粒,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养护和维修的成本。
三、制定依据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制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 国家标准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国家标准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委管理规定,制定的对于某一类产品或者某一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以保障道路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和质量。
2. 实践经验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制定也要充分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
通过对于沥青路面施工和维护的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技术要点,以便于将其纳入到技术规程中,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相关科研成果技术规程的制定还要依据相关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是道路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于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获得很多关于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帮助我们规范施工的流程和方法,提升道路的质量。
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介绍-李立寒

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4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Drainage asphalt mixture)
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与矿料等拌和而成的,设计空隙率 不小于18%的沥青混合料,代号DA。
Porous wearing course or Porous friction course Low-noise asphalt pavement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OGFC
60℃零剪切粘度显著高于普通改性沥青,适用于排水性 沥青路面的改性沥青。一般要求其60℃的零剪切粘度大 于40000Pa.s。
零剪切粘度 (Zero shear viscosity)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剪切速率扫描试验,在 粘度-剪切速率曲线上,与第一牛顿区对应的剪切速率为 (0.01~0.001)/s的粘度,单位为 Pa· s。
49360 41630 73880
198066 518529 91072
10-6 10-7 10-5
8.6 10.0 9.9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沥青的零剪切粘度采用
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设备 进行测定
当工地现场不具备DSR
时,施工过程控制可以采 用软化点指标控制高粘度 改性沥青的质量。
16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一般地区
GN-B 60~80 >85 >40 >22
积雪寒冷 地区
GN-C 40~60 >85 >20 >22
重交通道路; 小粒径多孔性
GN-D 70~90 >85 >40 >22
城市街道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城市街道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城市街道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
- 施工前应对地面进行充分的清理和平整处理,确保无杂质和障碍物。
- 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排水系统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改善。
- 路面基础应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加固处理。
2. 沥青材料选择:沥青材料选择:
- 沥青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质量。
- 沥青应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量合理选择材料种类和配方。
3. 路面施工:路面施工:
- 沥青铺设前,应先进行底层材料的铺设和压实,并确保其平整度和紧密性。
- 沥青铺设时,应均匀倒铺,确保沥青层的厚度均匀一致。
- 在沥青铺设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路面密实
度和耐久性。
- 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持道路整洁。
4.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
-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
合要求。
- 检测项目包括沥青材料的质量、沥青层的厚度和密实度等。
请注意,本文档总结了一些城市街道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规范,但具体的施工要求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和制定。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3350-03—2020解读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解读《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3350-03—2020专家解读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排水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3350-03—2020)。
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二、规范背景与意义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具有优良排水性能的道路结构,能够迅速排除路表积水,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理念落后、施工工艺不成熟等,导致道路排水性能不佳,甚至引发交通安全隐患。
因此,制定一部科学、合理的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方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确保排水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
材料选择:规范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沥青、集料等原材料,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排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纵坡、横坡等因素进行排水系统设计,确保路表积水能够迅速排除。
防滑设计:规范要求考虑路面的抗滑性能,采用合适的防滑措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二)施工方面施工前准备: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材料检验、设备检查等,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施工工艺:规范要求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包括混合料拌合、摊铺、压实等,确保路面的质量和性能。
施工质量控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厚度检测、平整度检测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养生与维护:规范要求对施工完成后的路面进行养生与维护,包括封面层施工、接缝处理等,确保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四、规范亮点与特色(一)强调安全与环保规范强调了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方面,要求考虑道路的抗滑性能和排水性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在施工方面,要求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引言:沥青路面是现代交通建设中最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度。
本文将探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对施工工艺、材料配比、施工质控等方面的讨论,以期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控制施工工艺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施工工艺时,需要考虑道路使用性质、周边环境、交通流量等因素。
常见的施工工艺包括摊铺、压实、涂覆封层等。
施工工艺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二、材料配比与选择材料配比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应根据不同使用性质进行合理调整,包括沥青、骨料、矿质填料等。
沥青的选择应考虑其黏度、软化点和稳定性等指标,以保证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和耐久性。
骨料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路面的均匀性和抗压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重要手段。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摊铺厚度、温度、密实度等进行监测和调整。
同时,还需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所有质量控制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归档,为后期的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四、环境保护与安全施工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强调环境保护和安全施工。
施工现场应按照规定设置防护设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同时,还应注意施工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推动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地。
五、质量验收与维护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和维护。
质量验收包括路面平整度、坡度、横向坡度、纵向坡度、垂直坡度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制定维护计划,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和维修,增加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六、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分析沥青路面施工不仅要关注质量,还要注重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分析。
在材料选用和工艺选择时,应兼顾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一、前言沥青路面在现代交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为了规范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提高道路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施工技术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规范,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准备、施工步骤等内容。
二、材料选用1.沥青: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沥青,需保持适当的粘度和温度。
2.骨料:应选用坚硬、耐磨的骨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沥青混合料:应按照配合比例准确配制,保证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施工准备1.设备检查:确保施工所需设备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2.施工人员:操作人员需熟悉施工工艺,具备相关证书。
3.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现场清洁、平整,土地排水良好。
四、施工步骤1.基础处理:基础应平整、结实,可进行必要的填土、夯实等处理。
2.路面铺装:先进行底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装,再进行面层的铺装。
3.摊铺和压实:沥青混凝土应均匀、密实地摊铺,然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4.过度缝处理:在铺装部位和既有路面交汇处设置过度缝,保证整体平整。
5.道路标线:最后进行路面标线的喷涂,确保交通安全。
五、施工质量检验1.压实度检测:采用核密度仪等工具进行压实度检测,保证路面的密实度。
2.平整度检测:采用平整度仪等工具进行平整度检测,保证路面平整无凹陷。
3.材料检测:定期对沥青、骨料等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结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提高道路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掌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保障交通建设质量的关键之一。
JTG_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创作者:玫霸*1 总则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
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 100
第一牛顿区
第二牛顿区
10 无穷剪切速率粘度
1
0.0001
0.01
1
100
剪切速率,1/s
10000
12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沥青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沥青路面结构受力
零剪切粘度 分析表明
粘 度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与
,沥青路面上面层
剪
中沥青材料的剪切
应
速率分布范围:
变
(1.38×10-3~4.64)/s
设计指标 级配范围
目标配合比设计
6
3.1 原材料—结合料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方式
预混式——高粘度改性沥青 直投式——基质沥青+改性剂粒子
基质沥青质量满足A-70#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高粘度改性剂品质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配制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应符合技术要求 混合料的拌合温度与拌合时间需要经过试拌确认
3+
3+
3+
3+
3+
一般地区
◎
◎
〇
◎
〇
重交通道路
〇
〇
〇
◎
〇
积雪寒冷地区
Δ
〇
◎
〇
〇
小粒径多孔性
Δ
Δ
Δ
◎
Δ
钢桥面铺装
Δ
Δ
〇
〇
◎
9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国内某公司高粘度改性沥青技术标准-2
指标
GN-A GN-B
GN-C
针入度 25℃/0.1mm 57~70 60~80
40~60
软化点 /℃
>85
>85
>85
零剪切粘度 (Zero shear viscosity)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剪切速率扫描试验,在 粘度-剪切速率曲线上,与第一牛顿区对应的剪切速率 为(0.01~0.001)/s的粘度,单位为 Pa·s。
5
3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原材料
沥青、集料、纤维、抗剥落剂
配合比设计要求
20000 (毛细管粘度)
≥40 ≥80 50(10℃) 260 0.6
-
8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国内某公司高粘度改性沥青技术标准-1
指标
A
B
C
D
E
针入度 /0.1mm
50+
60+
70+
40+
80+
软化点 /℃
80
80
80
80
80
延度5℃ /cm
15+
30+
50+
20+
40+
粘度60℃ 104Pa.s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粘度(Pa.s )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毛细管粘度ηc 零剪切粘度η0
11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沥青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剪切速率增加,沥青粘度降低,反之亦然
粘度,Pa.s
零剪切粘度
Porous wearing course or Porous friction course Low-noise asphalt pavement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OGFC
排水性沥青路面 (Drainage asphalt pavement)
10# 49360 198066
10-6
8.6
11# 41630 518529
10-7 10.0
12# 73880 91072
10-5
9.9
14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零剪切粘度与软化点相关性
沥青的零剪切粘度采用 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设备 进行测定 当工地现场不具备DSR 时,施工过程控制可以采 用软化点指标控制高粘度 改性沥青的质量。
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标准规范
DG/TJ08—2074—2010 J11695-2010
主要内容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4.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5.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 6.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
1 总则
本规范制定目标
保证排水性沥青路面工程质量 ——抗滑、排水、耐久
采用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表面层,其下设置防水层, 渗入到排水性沥青层内的水在防水层上横向流入边缘排
水设施,而不再向下渗透到下承层的路面。
4
2 术语
高粘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
60℃零剪切粘度显著高于普通改性沥青,适用于排水性 沥青路面的改性沥青。一般要求其60℃的零剪切粘度大 于40000Pa.s。
本规范适用性
上海市排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
排水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与验收
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3
2 术语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Drainage asphalt mixture)
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与矿料等拌和而成的,设计空隙率 不小于18%的沥青混合料,代号DA。
7
3.1 原材料—结合料
技术指标
零剪切粘度(60℃)
针入度(25℃)
软化点(环球法)
延度(5℃)
闪点(COC)
薄膜烘箱试验 质量变化
(163℃,5h) 残留物
针入度比
单位
Pa·s
0.1mm ℃ cm ℃ % %
技术要求
≥40000
≥40 ≥85 ≥20 ≥260 ±0.6 ≥70
JTG F40-2004
15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沥青粘度与混合料性能的关系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动稳定度≥4000次/mm
16000 12000
y = 10.09x0.657 R²= 0.954
△S,%
DS,次/mm
飞散损失≤15%
高60 粘y 度= -4R改.²6l=性n(0x.)9沥4+0 6青1.6:
8000
速 率 的 关
9种沥青在第一牛 顿区范围的剪切速 率的共同范围(10-
系
3~10-2)/s
13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毛细管粘度对应的剪切速率
所测试的高粘度沥青的毛细管粘 度对应的剪切速率多低于10-5/s 毛细管粘度与飞散损失的相关性 不显著
规定采用动态剪切试验测定的高
粘度改性沥青零剪切粘度,不再采 沥品用 测青种毛 粘零细 度(剪度P管 的a切η·s粘 虚0)粘度 高毛, 现ηc细(以 象毛管Pa细避。粘·s管)免度粘毛速度对细率试应(验管剪1切法/s)所飞 损散 失
延度5℃ /cm
>20
>40
>20
粘度60℃/104Pa.s >22
>22
>22
适用性
一般地区
积雪寒冷 地区
重交通道路; 小粒径多孔性
问题:
毛细管法测定粘度存在的问题 粘度指标与技术要求
GN-D 70~90 >85 >40 >22
钢桥面 铺装
10
沥青粘度指标分析
——毛细管粘度与零剪切粘度的对比
40 零剪切粘度不应低4于00040000 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