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

合集下载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
– MHC ,用定容积密闭室进行热浸试验时,密闭室交换的碳氢化合物质量, 下表出代表从密闭室排出的,下标入代表进入密闭室的,g。
• 试验总结果
– M总 ,汽车蒸发排放碳氢化合物质量,g;
16
2 型式检验
• 国Ⅵ Ⅶ型试验流程
开始
最多2h
放油和加油40%
燃油温度:18°C±8°C 标称油箱容积40% ± 0.5L 环境温度:23°C±5°C
下表出代表从密闭室排出的,下标入代表进入密闭室的,g。
2 型式检验 • Ⅶ型结果计算
– RE ,加油过程的污染物排放量,g/L; – MHC ,加油试验碳氢化合物质量,g; – VD ,输油量,L。
2 型式检验
• Ⅴ型试验的应用
测试流程: – 选择1至5辆车,进行3000km±120km磨合,进行初始的Ⅳ型和Ⅶ型测试; – 分别测试10000km,30000km,60000km,90000km,120000km,
常温浸车 6h~36h
环境温度:20°C±2°C
1昼夜排放测试
密闭室环境温度:20°C 密闭室最高温度:35℃
ΔT=15℃
结束
2 型式检验
• 国Ⅵ Ⅳ型试验流程
开始
最多2h
放油和加油40%
燃油温度:18°C±8°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称油箱容积40% ± 0.5L
环境温度:23°C±5°C
最多7min
热浸试验
起始温度:38°C±2°C 环境温度:33°C ~ 41°C 试验时间:60min±0.5min
Ⅵ型试验
低温下冷启动后排气中CO、 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中
THC和NOx排放试验
CO和THC排放试验

国六排放标准中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过程分析

国六排放标准中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过程分析

交 通 节 能 与 环 保Transport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第18卷 第89期2022年06月V ol.18 No.3 June. 2022doi:10.3969/j.issn.1673-6478.2022.03.007国六排放标准中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过程分析秦 睿,姜晓明,沙 涛,丁长龙,贾 楠,付 豪,赵与冬1(考泰斯(长春)塑料技术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102)摘要:本文系统性地分析了蒸发污染物排放产生的原因以及排放途径,同时研究了国六排放标准中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的类型及试验过程,并通过国五与国六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要求的对比,确认了国六标准较国五标准加严程度。

最后指出了控制蒸发污染物排放的方向。

关键词:汽车蒸发污染物;国六排放标准;变化对比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78(2022)03-0023-05Analysis of Emission Process of Automobile Evaporation Pollutants andRelated China VI Emission StandardQIN Rui ,JIANG Xiaoming ,SHA Tao ,DING Changlong ,JIA Nan ,FU Hao ,ZHAO Yudong(Kautex (Changchun )Plastic Technology Co.,Ltd.,Changchun Jilin 130102,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and emission channels of evaporation pollutants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ypes and process of evaporation pollutants emission tests in the China 6 emission standard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vaporation pollutants emission tests in the China 5 and China 6 emission standards ,the strict degree of the China 6 standard is confirmed compared with the China 5 standard. Finally ,the direction of controlling evaporation pollutant emission is pointed out.Key words :automobile evaporation pollutants ;China 6 emission standards ;changes comparison收稿日期:2021-09-30作者简介:秦睿(1990-),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塑料燃油箱设计及制造工艺过程开发等.(rui.qin@ )0 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地球环境已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巨大威胁。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和低温下排气污染物、
曲轴箱污染物、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
OBD )系统的技
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 在常温下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污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与此前国内众多汽车厂家宣称自己的车型能够达到的欧Ⅲ、欧Ⅳ排放标准不同,中国轻
型汽车Ⅲ、 IV 号排放标准 ( 以下简称国Ⅲ、国Ⅳ )的出台意味着以后在国内生产的轿车等轻型
汽车要达到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并按照此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型式认证。由于第Ⅲ
/ Ⅳ阶段
轻型汽车排放法规的要求比第Ⅱ阶段严格很多,因此,随之而来的型式认证、试验类型、试
中 M1 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 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M2 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5000kg 的载客汽车; N1 类车指最大设计
总质量不超过 3500kg 的载货汽车。 而按照 GB / T 1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
义》标准规定:乘用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
美国 OBD(USOBD、) 欧洲 OBD(EOBD和) 日本 OBD(JOBD。) 其中,装用最多的是 EOBD。按照技术
改进阶段区分,它已达到第Ⅲ阶段水平,即
EOBDⅢ- 。我国国Ⅲ、国 IV 标准中就是参考采用
的 EOBD技术体系。
在国内推广使用 OBD技术的前提条件是广大市场上的燃料具有很高和一致的品质及社会
上具备足够的维修能力。而国内目前并不具备这一条件,虽然

汽车排放标准

汽车排放标准

汽车排放标准一、机动车排放标准发展沿革机动车排放控制的起步阶段1983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批机动车排放标准;从控制汽油车和摩托车怠速排放的CO、HC浓度开始;柴油车控制自由加速烟度和全负荷烟度。

1989年颁布了第二批机动车排放标准,包括:汽油车曲轴箱排放控制标准;轻型车底盘测功机测量运行工况下的质量排放标准,引用的是欧洲ECE1504法规。

1993年颁布了汽油车燃油蒸发控制和重型汽油机的质量排放标准;燃油蒸发排放标准采用的是美国SA E碳罐收集法;重型汽油机的排放标准采用的是美国早期的稳态九工况测量方法。

二、汽车排放标准第一、二阶段中国汽车第一、二阶段1.2000年前后颁布了第一、二阶段(相当于EURO Ⅰ、EURO Ⅱ)机动车排放标准:轻型车:GB18352.1-2001GB18352.2-2001重型柴油发动机:GB17691-20012.实施时间第一阶段:2000年前后;第二阶段:2004年前后。

3.经济鼓励政策促进了标准的实施由于从2002年开始,轻型车实施了提前达到二阶段排放标准的减征30%消费税的政策,二阶段相当于提前实施了2~3年。

三、汽车排放标准第三、四阶段中国汽车第三、四阶段1.2005年颁布三、四阶段排放标准(相当于EURO Ⅲ、 EURO Ⅳ):轻型车:GB18352.3-2005重型柴油和燃气发动机:GB17691-20052.实施时间第三阶段:型式核准-2007年;销售-2008年第四阶段:型式核准- 2010年;销售-2011年第五阶段(仅重型车):型式核准- 2012年;销售-2013年。

四、加严标准,有效削减新车单车排放1.随着标准的不断加严,中国的汽车排放控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表1 我国轻型汽车标准与欧洲标准的实施日期比较2.控制机动车污染必须坚持源头控制(1)将重点放在对新生产车的达标管理;(2)车型核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3.实施中国第一、二阶段汽车排放标准带来的环境效益(境效益(2000? -2004 2004年):(1)CO CO减少排放约减少排放约555 555万吨;万吨;(2)HC HC减少排放约减少排放约106 106万吨;万吨;(3)NOx NOx减少排放约减少排放约151 151万吨;万吨;(4)颗粒物减少排放约颗粒物减少排放约4900 4900吨。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

国VI标准蒸发排放部分解读
温度:38℃±2℃
2昼夜排放测试
密闭室环境温度:20°C 密闭室最高温度:35℃
ΔT=15℃
预处理行驶
始温度:23℃±3℃ 运行循环:低速+中速+高速+高

最多2h
最多10min
高温行驶
起始温度:38℃±2℃ 运行循环:低速+2min空挡+中 速+2min空挡+高速+2min空挡+
高速+2min空挡
– MHC,HS ,热浸试验碳氢化合物质量,g; – K ,1.2×(12+H/C),热浸损失试验碳氢比H/C=2.33; – V ,经汽车容积(车窗、行李箱打开)校正后的密闭室净容积,如未标定
汽车容积,则减去1.42m3; – CHC ,密闭式内碳氢化合物的浓度,ppm(容积)C1当量,下标i表示初始
常温浸车 6h~36h
环境温度:20°C±2°C
1昼夜排放测试
密闭室环境温度:20°C 密闭室最高温度:35℃
ΔT=15℃
结束
2 型式检验
• 国Ⅵ Ⅳ型试验流程
开始
最多2h
放油和加油40%
燃油温度:18°C±8°C 标称油箱容积40% ± 0.5L
环境温度:23°C±5°C
最多7min
热浸试验
起始温度:38°C±2°C 环境温度:33°C ~ 41°C 试验时间:60min±0.5min
– V型测试无法进行车辆扩展的车型采用附录G进行劣化系数的确认; – V型测试可以扩展的车型可以直接使用法规推荐的劣化系数进行测试,
无需进行实际的耐久性试验
2 型式检验
• OBD检测要求 –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诊断系统,用于排放 控制用车载诊断系统。当与排放相关的任何 零部件发生故障时,OBD系统的监测应显示 出现了故障,将相应的故障代码存入车载电 脑,并点亮故障指示器(MIL),车辆驾驶员能 够通过一个标准的诊断系统识别故障代码。

汽车碳罐技术介绍(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汽车碳罐技术介绍(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 (2) Temperature fall, the gasoline vapor in the tank will coagulation , the tank is minus
pressure . The air will go through the air filter and the umbrella diaphragm( in the upper of the water close valve ) into the canister and through the umbrella diaphragm of the pressure holding valve to the oil tank to make the pressure balance with out side .
• 我国1990年切诺基Cherokee汽车开始装进口的汽车碳罐,1995年开始装国产碳罐。1996年 BJ212
汽车开始大批量装我公司生产的国产碳罐。1997年上海大众和柳州五菱开始大批量装我公司生产的 国产碳罐。1998 年一汽大众开始大批量装我公司生产的国产碳罐。现在,所有在中国生产的汽油 轿车都必须安装碳罐,或是进口,或是国产。
• 脱附控制阀{PCV}:化油器式发动机为真空控制式脱附阀,由分电器
真空膜盒的真空压力所控制,与点火提前角同步工作,即发动机转速 愈高,提前角越大,脱附阀的开起越大,脱附流量也越大。怠速时脱 附流量为零以免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和怠速稳定性。2000年春天保 定长城汽车公司碳罐脱附控制阀性能欠佳,发动机不好启动,请我公 司给以技术支持解决了此问题。电喷发动机为电磁控制式脱附阀,其 脱附时间和气流量由ECU电脑通过调整脉冲电流的占空比来控制脱附 流量的变化。其流量变化范围为0至70L/min。此阀也是关键件。阀的 功能不好或控制不佳,将直接影响发动机运转的平稳性和碳罐脱附的 有效性。如,上海通用赛欧汽车碳罐的活性碳被汽油浸透,就是因为 不能有效脱附造成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都发生用户报怨脱附电磁 阀噪声的问题。

国五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五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五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燃油蒸发是指汽车燃油在行驶过程中因为高温引起的挥发,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燃油的损失和车辆性能下降。

因此,规范和控制车辆燃油蒸发是保护环境和提高车辆燃油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控制燃油蒸发,我国分别制定了国五和国六的燃油蒸发标准要求。

国五和国六标准的实施对汽车生产企业和车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但也将为改善空气质量和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本文将分析比较国五和国六燃油蒸发标准要求,探讨其影响和意义,展望未来在燃油蒸发控制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可行性。

愿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促进燃油蒸发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国五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概述,揭示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国五和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提升。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国五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探讨其影响和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旨在全面探讨国五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及其影响。

该部分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3 目的文章旨在对国五和国六燃油蒸发标准的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和比较,以便读者对这两种标准有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对标准要求的详细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燃油蒸发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和动机。

同时,文章也旨在探讨国五与国六燃油蒸发标准之间的差异和改进之处,为未来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汽车燃油蒸发标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从而对未来汽车环保技术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正文2.1 国五燃油蒸发标准要求国五排放标准是我国汽车行业中的污染控制标准之一,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国五标准对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进行了限制,其中也包括了对燃油蒸发的要求。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missions from light-duty vehicles (Ⅲ, Ⅳ)(GB 18352.3—20052007-07-01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和低温下排气污染物、曲轴箱污染物、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下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也规定了轻型汽车型式核准的要求,生产一致性和在用车符合性的检查与判定方法。

本标准也规定了燃用LPG或NG轻型汽车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也规定了作为独立技术总成、拟安装在轻型汽车上的替代用催化转化器,在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型式核准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h的轻型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已根据GB 17691(第Ⅲ阶段或第Ⅳ阶段)规定得到型式核准的N1类汽车。

解读中国轻型汽车第Ⅲ、IV阶段排放标准GB18352.3-2005 [ 2005-8-30 11:28:29 ] 来源:中国汽车动态网李怀斌[推荐] [大中小] [关闭窗口]今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

其中与广大汽车生产企业最为密切的是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第Ⅲ、Ⅳ号排放标准),轻型汽车第Ⅲ号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第Ⅳ号排放标准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欧Ⅰ、欧Ⅱ、欧Ⅲ)
(2009-08-18 09:30:34)转载
分类:汽车知识
标签:汽

碳罐
欧&8546
欧iii
欧&8545
美国
杂谈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高尚玉 2006年5月(2009-03-09 10:27:58)
汽车
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欧Ⅰ、欧Ⅱ、欧Ⅲ)简介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控制或尽可能限制燃油系统各元件和各连接点燃油蒸汽向大气的排放。

此技术首先出现在美国,发展很快。

在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收集法,整车排放限值6g/1h 。

八十年代为密闭室法,限值2g/1h 。

九十年代仍为密闭室珐,限值2g/2~3天。

2000年仍为密闭室法,EPA限值0.95g/2~3天,加州(CARB)限值0.5~0·05g/2~3天。

我国沿用欧洲法规,1995年欧I收集法,限值2g/2小时测试(呼吸:15℃至30℃/1小时油箱加热升温:热浸:40公里/小时40分,怠速3分,而后热浸1小时。

从碳罐大气口,排除的HC,两部分总和少于2克)。

2000年欧II密闭室法,限值2g/2小时测试(呼吸:密闭室内16℃至30℃∕1小时给油箱加热升温;热浸:市区循环1部,市郊循环2部,而后密闭室1小时浸车。

呼吸和热浸向密闭室内排放HC总和少于2克。

通过计算HC浓度得到。

)。

2005年欧III密闭室法,限值2g/25小时测试(热浸:汽车市区循环1部1次,市郊循环2部1次,再加市区循环1部1次,而后汽车入密闭室内热浸1 小时;呼吸:密闭室内20℃至35℃整车11个小时升温到35℃,而后13个小时再降温到20℃。

热浸和呼吸向密闭室内排放的HC总和少于2克。

通过HC 浓度得到)。

我国落后美欧10至20 年。

欧I阶段:收集法,限制油箱出气口及化油器浮子室出气口向大气排放汽油蒸汽。

油箱呼吸及发动机热浸各1小时检测燃油蒸发排放。

燃油系统其余各元件及连接点的汽油蒸汽泄露和穿透,对测试结果无影响。

这是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法规的初级阶段,比较粗糙的
简单测试方法:
1.油箱呼吸::整车在密闭室外只对油箱用电褥加热1小时,油温从15℃一小时线性升温到30℃, 15℃-30℃/60min,模拟昼间呼吸损失,碳罐吸收油箱通气口排出的汽油蒸汽.
2.发动机热浸:汽车在转鼓台上直接挡40km/h运行40min,怠速3min然后汽车在20-30℃环境中热浸60min,碳罐主要吸收化油器浮子室通气口排出的汽油蒸汽。

碳罐出气口连接HC收集器,两次测量收集器的增重总和即:
欧Ⅰ收集法测得的汽车整车燃油蒸发排放值,合格限值为2g.,整个测试程序长达20多小时,检测排放的时间只有2小时,呼吸和热浸各一小时.
欧Ⅱ阶段:密闭室法(或叫浓度法),汽车在密闭室内进行燃油蒸汽排放检测.
简单方法:
1.昼间呼吸损失测量:
车在密闭室内,只对油箱用电热板加热1小时, 16℃-30℃/60min,直线升温,模拟油箱呼吸损失,碳罐大气口直接向密闭室排放燃油蒸汽,燃油系统各元件和连接点燃油蒸汽泄露和穿透也直接排放到密闭室影响测试结果,.根据密闭室容积(m3),HC浓度(PPM),温度(T)和压力(KPa),依据公式M HC=KV×10-4× 计算呼吸损失M(g).
2.热浸蒸发排放:
汽车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4个市区运行循环(一部),再进行1个市郊区运行(二部),然后汽车推到密闭室(23℃-31℃),进行1 小时热浸,按上述方法计算1小时热浸HC排放量(g)。

此步包含热发动机系统全部蒸发的HC及整车其他部分蒸发的HC。

整个检程序进行60多小时,而检测 HC排放的时间只有两小时,即呼吸排放和热浸排放各1小时。

测两部分相加为总的排放值,限值2g,小于2g合格,大于等于2g不合格.。

燃油蒸发排放测试比欧I精确,但排放检测时间也只有2小时,比欧III 25小时的测试时间低多了。

原因是欧Ⅲ,25小时内不仅检测碳罐出气口的泄露蒸发,而且还要检测燃油系统各元件和连接点的燃油蒸发泄露,穿透及整车的背景 HC蒸发排放。

欧Ⅲ阶段:也是密闭室法,合格限值仍为小于2g。

热浸HC排放检测方法仍与欧Ⅱ相同。

但欧Ⅲ是先做热浸排放后做呼吸排放。

而呼吸排放试验方法与欧Ⅱ大不相同,合格难度很大.例如有些车欧Ⅱ一次试验便合格通过,而做欧Ⅲ时,五次都通不过。

简单方法如下:
1. 热浸排放试验与欧Ⅱ相同
2. 呼吸排放试验:
整车在密闭室内按高斯曲线11小时升温再13小时降温.。

即0时20℃升温到11时35℃,再从11时35℃降温到24时20℃。

24小时内碳罐大气口, 燃油系统各元件及连接点,排放的HC都进入到密闭室。

24小时后,根据密闭室容积(m3),HC浓度(PPM),温度(T)和压力(KPa),依据公式M HC=KV×10-4× +M-M计算热浸排放值(g)和呼吸排放值(g).两值总和即HC排放值(g),小于2g合格,大于等于2g不合格。

欧Ⅲ整车11小时升温是严格的考验。

很多汽车欧Ⅱ能达标,但到欧Ⅲ却很难达标。

.不达标的原因很多,细分析为:
其1欧Ⅲ因是整车在密闭室升温,因而有背景HC蒸发的问题,汽车所有塑料件凡在升温时能产生HC蒸汽的都是不利因素,试前必须严格用蒸汽清洗车辆。

跑过3000公里以上的旧车较好,没有背景排放或背景排放很少。

其2欧Ⅲ要求碳罐的工作能力更大,取决于活性炭和碳罐的结构,以弥补油箱以外的其他HC 蒸发增量.
其3蒸发控制系统有双通阀较容易过欧Ⅲ,日本碳罐容积较小,但双通阀开启压力较大,这样容易通过欧Ⅲ标准。

根据气体方程VP/T=常数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汽油蒸汽憋在油箱中,双通阀的开启压力越高,这个温度就越高。

其4油箱口盖泄露,很多汽车不能达欧Ⅲ,往往是油箱口盖泄露造成的。

汽车燃油系统气密性检测是合格的,即充气压3.63Kpa,保压5min内,压降量<0.49Kpa。

但欧Ⅲ就是通不过,经用HC分析仪探测,油箱口盖有HC泄露.20000PPM时,压降明显,但HC泄漏1000PPM以下时压降往往是合格的,但欧Ⅲ通不过。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油箱口盖有HC泄露从几到几十PPM都很难过欧Ⅲ。

其5燃油系统所有元件燃油蒸汽穿透也是影响过欧Ⅲ的重要原因。

目前外国对燃油系统元件燃油蒸汽的穿透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油箱,油管,碳罐,等等。

例如要求碳罐燃油蒸汽的穿透性在0.05g/日以下。

目前我国还没有提出这方面的法规要求,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及与世界接轨,早晚会提出这个要求的。

关于汽车欧Ⅲ燃油蒸发排放试验的一点经验总结
1汽车做欧Ⅲ燃油蒸发排放进密闭室之前必须严格用HC分析仪进行HC泄露检测,对燃油系统的各个连接点都检测,凡发现HC泄露应严格排除,否则很难达标。

2根据经验昼间呼吸损失值大约是热浸损失值的10倍左右, 欧Ⅲ一般程序先做热浸,如果热浸值超0.2g,那么总的排放值就是2.2g左右。

所以如果热浸实验HC排放超过
0.18G,整车排放是很难合格的。

这时应停止做下一步的24小时的呼吸排放试验。

应使
用HC分析仪严格检查整个燃油系统的各个元件及接点是否有HC泄露。

例如某车第一次欧III实验没通过,经过对20多个连接点检查,发现燃油泵法兰有HC微少泄露,更换密封圈消除HC泄露,欧III便通过了。

又如某车总有泄漏找不到,最后发现1个电喷阀零位泄漏较大(可检查尾管HC泄漏)。

3 因是测燃油系统蒸发排放,所以应千方百计消除非燃油系统的HC排放影响(背景排放)。

如使用跑过3000公里以上的汽车,测前对燃油系统进行严格的气密性检测并排除泄漏;测前用高温蒸汽彻底清洗汽车内饰件;以及测前对机油尺孔进行密封也是必要的。

如某汽车两次整车燃油蒸发实验未通过,经我们用HC分析仪帮助检查,内饰地毯HC排放值8PPM左右,建议他们高温80℃烘房中烘烤5小时。

烘烤后再用HC分析仪检测,地毯已无HC排放,又去做整车燃油蒸发排放试验,一次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