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

院系:信息管理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10210627

姓名:杨雪萍

辅修班级:2010级一班

阅读书籍:《进城农民市

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形式:读书笔记+个人

感悟

《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说明:此次作业我将采用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的形式来进行。全书分为三篇,我会在每一篇或每一篇中的一章读书笔记后写下我的一些感想与收获。要直接查看个人感想部分点击这里

关于本书:本来是想找一本著名心理学家的典型书籍来读并写些读后感的,也去读了《文明:乌托邦与悲剧》、《生命的舞蹈》,但可能是专业知识的匮乏,或个人感悟不深刻,很难下笔去写他们。所以我转而找了一本社会

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

来自农村的我,对农民的一些发展等,不自觉的会去关注,因此当在图书馆看到《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这本书时,我就很想读它,并想通过这本书来跟深入的了解大范围群体的农民转市民心理上的变化。

这本书是以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传峰教授为牵头人,由宁波大学研究团队、江北区政府及江东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民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此书及时将此次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改写而成书出版的。

背景导读:随着征地速度的逐年增加,被征地浓密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估计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占用

土地耕地超过5450万亩,每年要新增被征土地农民200多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一亿人。这些人

将成为城市新居民。如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任

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它将对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其中,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

的市民化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郊区和城市周围,

不断引发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1、疏远;2、道德败坏;3、无助;4、敌意;5、物质滥用;6、

不信任;7、孤独;8、冷漠;9、极端化;10、无能感。我国也有研究发现:农民进程市民化的心理压

力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外界城市市民的观念压力,二为被征地农民对自身生活预期的压力。

研究这进一步认为,农民社区居民融入城市生活面临以下难题:一是心理意识的影响。一部分被征地农

民从农村走进城市社区以后还会对角色转换产生心里抵触情绪,融入社区难;同时他们乡土观念较强,

怀旧心理严重,不能向前看。二是生活方式的转换滞后。农村的社会交往方式是基于血缘与地缘为主、

业缘为辅,而城市社区的交往方式更多的是以业缘为主;有的农民进城后,还保留着农村的家庭生活方

式,如养猪、养鸡等,用房子堆放垃圾,收购废品,洗的衣服随便晾晒等,这些与城市生活方式不相符

的做法都是农民融入城市进程中在生活方式转换上的困难方面。如果不能够进行这些方面的转化,被征地

农民进程只是形式上而已。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后的市民化心理转型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要解

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本书所关心和试图探索的主要问题。例如,该书的有关调查表明:新居民的休闲

方式以个体性的、家庭性的自由娱乐活动为主,他们参加公众性的、社区性的公共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比

例明显低于市民,以及新居民还无法将休闲娱乐活动作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更不用说要将其作

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了。研究这进一步指出,新居民的休闲活动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第一、新居民的

休闲观念缺失与局限;第二、新居民的休闲素质有待提高;第三、中年新居民的休闲空间有待拓展;第四、社区文体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认为,第一、要加强休闲教育、转变新

居民的休闲观念;第二、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居民的休闲素质;第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丰富中年

居民休闲空间;第四、加强同高校合作、丰富社区休闲文化;第五、加强与城市社区合作、引进市民化休

闲文化等。

第一篇城市化进程中新居民市民化概述

读书笔记部分

农民进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生活水平下降:对农民而言,土地时期坚强的职业阵地

,是农民养家糊口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农民世代交替和繁衍的基本经济条件。

而进程农民,如果得不到妥善就业安置,就意味着失业,就意味着失去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市区世代繁衍和交替的经济依托,从而对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进程农民失地失业,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有些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甚至已经是濒临贫困的农民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因此大大降低。

二、文化素质低,再就业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用人均采用聘用合同制,而且主要是按能力竞争上岗。这样,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及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被征地农民大都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缺乏竞争优势,要在非农业领域再就业显然很难。

三、补偿标准低,在发展艰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应按照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进一步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得四至六倍。这种补偿已和农村产业结构正在转换的新情况不相适应,何况补偿标准过低,根本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经济的需要。进城农民用这些有限的补偿款安排甲级都感到紧张,怎能考虑到创业和发展的问题?可见,进城农民想要再发展是难上加难。

四、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土地是你农民的生命,不光肩负着农民的职业保障,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农民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重任。失去

土地后,即使版见到村转居社区,进城农民也没有完全成为城市居民,虽然有些地方随着农民失地一并给农民办理了“农转非”户口,但由于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使得农转非户口并没有将进城农民真正带入城市,只是进城农民难以获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及各种福利等社会保障权。

新局面是漫画的含义与发展阶段

新居民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虽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已成为居民,但他们同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一类人即称之为新居民。新居民市民化这一概念是城市化的产物。

新居民市民化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居民是法律意义上“市民化”,这是市民化过程中质的飞跃;

二、适应阶段:这一阶段是新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阶段;

三、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新居民进行自身素质以及一些生活习惯的转变进城农民市民化的问题与对策

进城农民市民化的问题:

(1)外在环境方面:土地补偿费用低,是新居民市民化物质基础薄弱,延缓了新居民市民化的进程,延缓了新居民市民化的进程;社会保障金额低和社会保障不健全;社区管理与以往村建制存在矛盾。

(2)内在个人方面: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心理难以适应;自身素质不高;市民化意愿不够强烈。

农民进城市民化的对策:

(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建立适当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

(3)加快社区管理体制转变;

(4)开拓社区心理咨询,加强新居民的市民化教育。

城市化对人的心理影响

据对发达国家城市化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指出,城市化是人的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压抑和焦虑上,尤其是低收入的妇女。城市化对人的行为问题与犯罪行为、对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的影响都有极大的副作用。

个人感想部分

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我所在组曾对调研地的镇民进行调研,当地市民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征地农民。从他们口中,我得知道一些新居民被征地后生活的无奈。没了土地,又没有一技之长,谋生都成了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发展了。这一类人群有极大部分只能外出打工,这对不管是对留守儿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当地的发展很不利。在苏丹某一新城区曾调查了245名3—2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并与早些年在该地区(当时还是乡村)的研究做了对比,结果发现:7至25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比过去明显增加,新城区居住的青少年发生行为异常现象的频率最高。

第二篇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与心理教育

这一篇主要从新居民各方面的生活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引导与对策

读书笔记部分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从八个方面分析了进城农民的心里心理现状与问题:

一、进城农民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

第一,不同类型社区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即安置社

区和就地改制社区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虽然低于就地改制社区新

居民,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第二,不同年龄的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及老年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中青年新居民,但中年和青年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认知水平彼此没有显著差异;第三,进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他们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以及从文盲、小学至大专,文化程度越低,进城农民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越低,文盲新居民的认知水平最低,小学新居民低于中新居民,初中新居民则低于高中新居民。;第四,进城农民的居住方式显著影响他们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第五,新居民在被征地前的职业显著影响他们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被征地前搞副业的新居民认知水平显著低于打工的新居民,而被征地前打工的新居民任职水品又低于原来做个体户的;第六,新居民入住社区的年限显著影响他们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

二、进城农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

第一,新居民的年龄显著影响他们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第二,受教育程度明显影响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第三,不同居住方式显著影响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第四,被征地前一种地位也的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最低,而且显著低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新居民,被征地前从事副业和打工的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第四,被征地前一种地位也的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最低,而且显著低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新居民,被征地前从事副业和打工的新居民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低于被征地前从事个体经营的新居民;第五,新居民入住社区的年限显著影响他们对城市及社区的情感体验。

三、进城农民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第一,村转居社区类型显著影响新居民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第二,老年新居民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显著低于青年和中年新居民,而中年新居民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得分虽然低于青年和老年新居民,而中年新居民的人际关系得分虽然低于青年居民,但两者差异不大;第三,从文盲直打转,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状态,受教育程度越低的新居民人际交往关系因子得分越低,而且不同受教育程度新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四,三代同堂的新居民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居住安排的新居民,两代人同住的新居民中,其人际关系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明显低于一代人居住的新居民;第五,原来种地的新居民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的新居民,从师傅也和打工的新居民中,他们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岷县低于原先从事个体经营的新居民;第六,迁居村转居社区入住年限越短的新居民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越低。

四、进城农民的休闲方式与娱乐活动

第一,年龄越显著影响新居民的休闲与娱乐,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居民的休闲与娱乐因子得分越来越低,且老年新居民显著低于中年新居民,而中年新居民有显著低于青年新居民;第二,受教育程度越低的新居民休闲与娱乐因子得分越低,未上过学的新居民休闲娱乐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小学及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新居民,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新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不同居住方式显著影响新居民的休闲娱乐因子,三代同堂和独具的新居民休闲娱乐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两代人同住和仅与配偶同住的新居民;第四,原来从事以种地为业的新居民休闲因子得分最低,显著低于被征地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新居民,原来从事副业和打工的新居民之间的休闲因子得分不存在差异,但都显著低于被征地前从事个体经营的新居民;第六,迁居社区居住年限不同,明显影

响新居民的休闲与娱乐。

五、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与择业就业

第一,受教育程度明显影响新居民的职业培训与择业就业;第二,不同居住方式显著影响新居民的这也培训与择业就业,三代同堂和独局的新居民明显不如两代人同住和仅与配偶同住的新居民;第四,被征地前所从事的不同职业显著影响新居民的职业培训与择业就业,原来以种地为业的新居民职业培训与择业就业因子得分最低,而且显著低于被征地前从事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新居民,原来从事个体经营的新居民职业培训与择业就业因子得分不明显不如打工者,但显著高于原来从师傅也的新居民。

六、进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与辛福感

第一,年龄显著影响新居民的休闲与娱乐;第二,受教育程度明显影响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第三,不同居住方式显著影响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独具的新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最低;第四,被征地前所从事的不同职业显著影响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原来从师傅也和打工的新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最低,而且明显低于原来以种地为职业的新居民,更低于被征地前做个体户的新居民;第五,迁居社区不同年限的新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七、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社会心理状态的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内蒙古进城农民对城市及社区情感体验最淡薄,相对而言黑龙江、广西和陕西进城农民对城市及社区的认知水平最高,浙江和湖南情感体验最深,黑龙江、内蒙古和福建进城农民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最低,四川、广西和湖南的人际因子得分最高,内蒙古进城农民的休闲与娱乐因子得分和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都最低,四川和湖南进城农民的休闲与娱乐因子

得分最高,浙江和黑龙江进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最强。

八、进城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将居民的城区认知,社区情感,人际关系,休闲娱乐,培训择业,以及生活满意度个幸福感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知,新居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主要有他们对社区的认知情况,对社区又怎么样的情感体验,以及在社区中的休闲娱乐行为来决定。

九、村转居新居民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行为

新居民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新居民了解法律的途径较为单一,或是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或是利用社区法律培训和宣传,还有的是听他人说,等等;

2、新居民对法律作用仍然认识模糊;

3、在村转居社区新居民中,法律实际发挥的作用还是很有限,需通过教育引导来加强新居民的法律意识;

4、新居民对“被告”等基本法律知识的认识不清;

5、新居民对执法机关不信任;

6、新居民对劳动法及劳动权益保障法的了解程度不高;

7、部分新居民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途径解决;

8、新居民买东西时部要求商家开发票情况多;

9、新居民很少会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引导与建议:

一、根据地区民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进城农民的心理引导

二、增进新老居民的接触与交流,促进新居民的市民化

三、对进城农民的心理引导要考虑到年龄特征

四、加强对的文化程度新居民的心理引导

五、重视对三代同堂和独居新居民的心理引导

六、重点加强对被征地前以种地为置业的新居民的心理引导

七、加强对新近迁入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的心理引导

八、大力改善新居民的社区情感、休闲娱乐和社区认知,努力提高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

城市进程中进城农民的适应问题:

一、新居民的休闲方式还是以个体性的、家庭性的自由娱乐为主,参加公众性的、社区型的公共娱乐活动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市民;

二、被征地新居民进入城市后面临新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冲突;

三、新居民的在就业问题严重;

四、新居民的文化观念存在差异。

要想城市化进程中新居民适应问题的原因:

一、政策障碍:新的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建立与完善;在二元制结构下,市民对失地农民产生社会歧视,阻碍了失地农民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和向城市社会靠拢;二、新居民角色转变失败:一部分被征地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社区以后会对角色转换产生心理抵触;同时他们乡土观念较强,怀旧心理严重,不能向前看;

新居民是漫画角色转变过程与引导对策:

一、新居民市民化角色转变过程:1、市民角色的认知阶段;2、市民角色移情阶段;3、市民角色行为阶段;

二、引导新居民市民化的对策:从政府和社会大众角度来讲,要保障被征地农民对城市化的参与权,保障农民的平等公民权,建立农民表意机制;从新居民个人角度来考虑,新居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调节情绪

,矫正行为。

进城农民休闲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新居民休闲活动的现状与特点:

1、新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个人兴趣爱好及打发时间的消遣娱乐型、以青少年为主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型、以老年人为主的锻炼身体的健身型、闲待型。

2、新居民休闲活动的特点:大多数新居民活动内容比以前丰富、休闲层次有所提高;大多数新居民休闲活动的群体性增强;部分新居民的休闲活动方式仍处于过渡阶段;大多数新居民对社区休闲活动处于观望与选择阶段;少数新居民对社区休闲活动进入重复域内化阶段;新居民休闲活动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性。

二、新居民休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休闲观念的缺失与局限;新居民的休闲素质有待提高终年新居民的休闲空间有待拓展;社区文体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

三、进城农民休闲活动的引导与对策:加强休闲教育、转变居民休闲观念;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居民休闲素质;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丰富中年居民休闲空间;加强同高校合作,丰富社区休闲文化;大力发展非组织性质的文体团队,动员居民参与。

进城农民的就业心理问题与教育引导对策:

一、进城农民的就业心理问题:1、就业期望过高;2、就业动力不强;3、就业信心不足;4、就业意识不强;5、就业观念需调整

二、进城农民的就业心理差异:

1、青年新居民对峙也是压力相对较强、职业信心相对较足、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主动性更强;

2、中年新居民就业追求轻松稳定、对工作热情度低、就业信心不足;

三、征地前的职业类型对进城农民职业心理的影响:

1、征地前从事纯农业生产的新居民适应能力最差,对征地的不满情绪最强烈,把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的原因更多归咎于政府;

2、进城农民职业心理的性别差异不是很明显。

新居民就业心理指导对策:

一、新居民自身需确立执业医师和转变不当的职业观念:给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危机意识、角色转变、扩大就业观念。

二、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新居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重点引导新居民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和加强新居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

进城农民的婚恋观与引导对策:

物质保障在新居民婚恋观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物质的保障是年轻人在婚恋中增加了许多底气,能偶在更广的区域内追求自由恋爱,第介意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减少了年轻人婚后以养老问题带来的矛盾。

如何引导新居民提高婚姻的质量?首先要从文化上引导,通过开办独具特色的市民课堂,努力提高新居民的文化素质程度,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第二,提醒新居民避免陷入夫妻沟通的误区;第三,通过课程内容提高夫妻沟通的质量;第四,新居民面对婚外情应该积极沟通,争取主动。

进城农民的心理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在心理学上,幸福感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状态。

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分因素分析

由文章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所得: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都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和支持利用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进一步得知,生活满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于主观幸福感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又直接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可以通过生活满意度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

进城农民的反哺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进城农民反哺教育的现状:研究者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从访谈记录中不难看出,进城农民家庭中的反哺教育仍处于萌芽状态,家长对反哺教育还么有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谈如何向孩子学习了。

首先,从观念上看,家长们反哺教育得意识薄弱,普遍缺乏一种向孩子们学习的意识;其次,从行动上看,进城农民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足也是影响社区反哺教育有效展开的因素之一。

二、对进城农民反哺教育的建议

1、树立“能者为师”的新观念,提高家长全方面素质;

2、提倡“化观念为行动”的做法,让家长与孩子心灵对话;

3、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寻找孩子的发光点。

个人感想部分

被征地农民世代为农,在农村过惯了自己决定自己何时工作,如何度过休闲的时间如何与村民相处,思想单纯,突然的搬进城区,过那种空间时间都受限的生活,出现矛盾是必然的。而且,这个矛盾是我们必须重视,努力去解决的。这不仅需要新居民自身的改善,也很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关心与引导,文章中均给出了对于新居民在不同方面出现的矛盾的有效解决措施。

我上高中时是在县里上,那是我妈妈来城里租房子照顾我的起居生活。那段时间,

我就明显感受到生活方式及习惯上的差异。在城里居住,每个人对彼此的信任度明显要低于我们在农村居住时,每次出门不管时间多短、离开多远距离,妈妈都会嘱咐我要锁门,平时,也不见房东出去和邻居闲聊,都是各自在自己的一片空间中生活着,互不打扰,除非是有利益上的关系。

不过,在城里居住在有形无形中都提高了新居民的文化素养,比如在孩子教育方面,大部分而言,城市的教育方法要比农村更合理些。在农村,父母对孩子基本是采取一种“放养”式的,而城市里,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学习教育氛围更浓厚,更有利孩子的教育。在这个进程中,不仅孩子的教育有了提高,父母也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即文中所说的“反哺教育”。

第三篇社区工作实务:新居民心理引导与教育服务指南

新居民的心理适应问题与引导对策:

村转居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由自己耕种土地、自主营业的地位相打工者

身份的转变;由农村生产工作状态的有保障性、稳定性到寻找工作机会的艰难

性、工作不稳定性转变;从传统的守土意识到小城镇化后无土可守状态的转变;

人际关系多元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生活环境变化引起“被歧视感”。

城镇居民自身管理问题带来的新市民心理不适:城镇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

制不完善;城镇化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城镇有效的调控和组织机制不

健全;城镇法制、法规建设步伐较慢;社会因素。

村转居新居民自身心理素质不健全引起的不适应:自主意识与自尊心过强;自

信心不足、意志不健全;观念陈旧。

促进村转居新居民心理适应的策略:村转居新居民努力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政

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新局面的心理适应。

个人感受部分<返回>

这一篇是对新居民各项生活、教育、各年龄阶段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给与解决措施。农民作为我国的主体力量,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大军,而面对如今高速经济发展的社会,农村的发展、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但农村生活方式在农民或者说新居民的观念和心理上都已根深蒂固,要让他们能很好的融入城市是社会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的。

新居民在心理上对城市抱有一种不信任感,对周遭环境的不适应,和一些城镇居民的文化水平上的差异,让他们有“被歧视感”、“不自在感”。

新居民习惯了自给自足,稳定的生活、工作,而由于自身缺乏技能,以及城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和政府缺少对他们的支持、帮助,在城市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成了他们的问题,自此产生对政府征地的抱怨、对城镇的厌恶不满的心理状况。

新居民的以前在农村生活时交往方式都是以血缘、地缘为主,或者说只是为了纯粹的闲暇交流,而城市的交往方式很大一部分是以业緣为主,而新居民生活的单纯性难以适应这种方式,对于同一小区的居民不像在农村能走街串巷的一起交流、谈话,让新居民的生活压抑,从而对城镇生活缺乏信心。

新居民的自尊心过强,但是自我提升意识不强,这种心理也导致他们对城镇生活的不满。

当然,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问题远不止这些,还有像老年人的生活、小孩子的教育都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这需要社会、政府和新居民自身的共同努力。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_1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应用心理学专业 11 级心理学发展概要 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 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 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 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 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 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 多学科研究的推动 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 人的心理就像一 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 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2. 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 则控制的 3. 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 可能性 4. 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 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 实验 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 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 1 / 16

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 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 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 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 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 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 机械论精神 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苏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的思想(189) 1. 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 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 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3. 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 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视为人生的追求、视 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 习的论述(208) 1. 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 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 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3. 柏拉图认为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更近地接近知识,最彻 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 才能达到 4. 因此回忆是死亡练习 1. 2. 3. 4. 5. 6. 1. 2. 主张按自然生活自然指自然的理性规律 按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服从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人 的角色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却可以控制对命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意动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9章意动心理学 9.1 复习笔记 一、意动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一)在德国思想界流行的浪漫主义,对意动心理学反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模式产生了影响。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等因素的作用,反对对人作机械的、量化的解释。使意动心理学发展出人文科学取向。 (二)搜集事实、进行分类的定性研究方法对意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是德国科学中的现象学倾向。现象学反对自然科学的先在解释,采用归纳法,在详尽描述经验的基础上,对材料加以分类,得到经验本质的不同类型。布伦塔诺采取决定性的实验,正是这种现象学倾向的发展。 (三)尽管德国的唯理论哲学已经没落,但仍然盛行着对心理主动性的强调,对意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观产生了影响。布伦塔诺选择心理的活动即意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以静态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反映出他对心理主动性的重视,也体现了德国哲学对主动性的强调。 (四)在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出现复兴的趋向,为意动心理学在具体观点上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布伦塔诺将心理学界定为研究灵魂的科学,便是采用了亚里士多德式的研究。他的内部知觉观点也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在意向性概念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是对形式的感受,布伦塔诺则将此形式转化为心理的内存在,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心理意向性本质观点。

(五)布伦塔诺的意向性观点还受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尤其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阿奎那在两神意义上使用意向:心理对象的指向;心理所把握到的对象的内容。在后一种意义上,当心理把握到对象时,对象的内容处于心理之内。布伦塔诺由此提出了内存在的观点。 二、意动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一)心理学的科学观:人文科学观 1.布伦塔诺的人文科学观 (1)布伦塔诺十分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并赋予心理学以最高的科学地位,他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布伦塔诺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经验,这种经验同内部世界相联系,通过内部知觉获得。 (2)布伦塔诺提出了一种意动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它可以达到把握真正普遍的而不是部分的真理的规律。布伦塔诺主张的是一种人文科学观。 (3)布伦塔诺还认为,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他多次表达了对心理学潜在的实践应用的乐观性,他甚至说到了能力倾向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2.斯顿夫的人文科学观 (1)斯顿夫认为一切事物不是现象的就是功能的。相应地,科学可以划分为物理学和心理学两大门类。 (2)斯顿夫进一步把心理学与其他中立的科学即现象学、关系学和结构学等区分开来。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功能的学说,所有的中立科学都只是心理学的入门或预备科学,或者说,它们是真正心理学研究的前提。 (3)斯顿夫认为心理学是关于初级功能的学说,其他社会科学所探讨的则是复杂功能。因此,心理学是一门初级的、基本的社会科学。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 院系:信息管理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10210627 姓名:杨雪萍 辅修班级:2010级一班 阅读书籍:《进城农民市 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形式:读书笔记+个人 感悟

《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说明:此次作业我将采用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的形式来进行。全书分为三篇,我会在每一篇或每一篇中的一章读书笔记后写下我的一些感想与收获。要直接查看个人感想部分点击这里 关于本书:本来是想找一本著名心理学家的典型书籍来读并写些读后感的,也去读了《文明:乌托邦与悲剧》、《生命的舞蹈》,但可能是专业知识的匮乏,或个人感悟不深刻,很难下笔去写他们。所以我转而找了一本社会 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 来自农村的我,对农民的一些发展等,不自觉的会去关注,因此当在图书馆看到《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这本书时,我就很想读它,并想通过这本书来跟深入的了解大范围群体的农民转市民心理上的变化。 这本书是以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传峰教授为牵头人,由宁波大学研究团队、江北区政府及江东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民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此书及时将此次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改写而成书出版的。 背景导读:随着征地速度的逐年增加,被征地浓密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估计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占用 土地耕地超过5450万亩,每年要新增被征土地农民200多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一亿人。这些人 将成为城市新居民。如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任 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它将对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其中,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 的市民化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郊区和城市周围, 不断引发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1、疏远;2、道德败坏;3、无助;4、敌意;5、物质滥用;6、 不信任;7、孤独;8、冷漠;9、极端化;10、无能感。我国也有研究发现:农民进程市民化的心理压 力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外界城市市民的观念压力,二为被征地农民对自身生活预期的压力。 研究这进一步认为,农民社区居民融入城市生活面临以下难题:一是心理意识的影响。一部分被征地农 民从农村走进城市社区以后还会对角色转换产生心里抵触情绪,融入社区难;同时他们乡土观念较强, 怀旧心理严重,不能向前看。二是生活方式的转换滞后。农村的社会交往方式是基于血缘与地缘为主、 业缘为辅,而城市社区的交往方式更多的是以业缘为主;有的农民进城后,还保留着农村的家庭生活方 式,如养猪、养鸡等,用房子堆放垃圾,收购废品,洗的衣服随便晾晒等,这些与城市生活方式不相符 的做法都是农民融入城市进程中在生活方式转换上的困难方面。如果不能够进行这些方面的转化,被征地 农民进程只是形式上而已。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后的市民化心理转型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要解 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本书所关心和试图探索的主要问题。例如,该书的有关调查表明:新居民的休闲 方式以个体性的、家庭性的自由娱乐活动为主,他们参加公众性的、社区性的公共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比 例明显低于市民,以及新居民还无法将休闲娱乐活动作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更不用说要将其作 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了。研究这进一步指出,新居民的休闲活动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第一、新居民的 休闲观念缺失与局限;第二、新居民的休闲素质有待提高;第三、中年新居民的休闲空间有待拓展;第四、社区文体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认为,第一、要加强休闲教育、转变新 居民的休闲观念;第二、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居民的休闲素质;第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丰富中年 居民休闲空间;第四、加强同高校合作、丰富社区休闲文化;第五、加强与城市社区合作、引进市民化休 闲文化等。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选择填空类 ★ ★ ★ ★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角色是: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 ★ ★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年中心一直在:美国 ★ 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是整体性 ★ ★学校心理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学校心理学服务出现的准确时间是:1896年 ★ ★ ★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全国性承认的时间是:1969年 ★ ★ ★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 ★ ★ 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默 ★被称为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心理学家是:霍尔 ★ ★ ★ 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 ★ 按照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经历的年代是:1940-1969年 ★ 促进学校心理学事业发展的塞耶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5年 ★ 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家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织1945年 ★ 美国开始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时间是:1945年 ★ ★在危机期问题的讨论上,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将青少年期描述为:心理断乳期霍尔将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 ★ ★ ★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四系统观同伴群体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系统 ★ 父母的职业特点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外部系统 ★ ★ 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是一种:宏观系统 ★ ★ 以下哪些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青少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离异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包含:12个分测验 ★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对象的年龄为:6-16岁 ★ 《中国比纳测验》适用的被试年龄为:2-18岁 ★ ★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共有多少张图案组成:60张 ★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6个分会 ★ 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是: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 ★ 以下哪种矫正模式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模式 ★ 根据儿童是否知道如何表现某种技能,以及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与否,可将社会技能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将他带入隔壁的空房间,一人坐5分钟,然后再让他回到教室,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暂停 ★有些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要开电视、听听音响,摆摆小玩具,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将电视音响玩具等从孩子做功课的房间搬走的方法是:排除 ★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消退 ★ 从测验的方式分,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 智力测验及人格测验是按照哪类测验标准划分?测验功能 ★ ★下列哪种研究设计不属于发展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如果要对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施加干预研究,最尝试用的研究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 ★ ★ ★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研究 ★ 学校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 ★ 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心理学重点 诸论 1、心理发展动力 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2、时代精神说 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3、伟人说 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4、结合“时代精神说”与“伟人说”两种基本观点,谈谈你对心理学发展动力的看法。 ⑴概念:“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⑵影响:“时代精神说”:时代精神会决定哪些思想成为潮流,而另一些思想将最终消亡。一种理论、一个学派的流行,不一定使它比其他理论更正确。而往往是因为它比其他理论更合潮流、更为时尚。 “伟人说”:没有伟人,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史,在伟大人物从事的领域,只要他们还活着,这个学派就得以他们为正统。伟人不只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也能暂时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⑶不同点:推动心理学发展与进步的主体不同,伟人说是有过重大影响的人伟人,时代精神说是整个社会时代背景。

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心理学史》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西方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心理学发展的思想、理论以及历史规律,提高考生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考生重点掌握考试用书的绪论、第一篇(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内容),教材其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不作考核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如果说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关系;初步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认清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明确关于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识记:(1)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 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识记: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历史与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西方心理学史(研究西方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心理学史(包括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和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和苏俄心理学史(包括苏联和俄罗斯的心理学,包括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苏联时期及现在的俄罗斯的心理学) (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应用:(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高了一种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精神 (四)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理解:(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2)现实主义与历史主义 (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第一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明确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初

(全新整理)7月自考心理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605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______、______和发展的历史。 2.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哲学家______和______的哲学思想。 3.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心理学对______和______的研究。 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反对______法,而极力主张用______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 5.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_____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具有质的差异的发展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洛克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夸大了认识的______,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物质性 D.生物性 2.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是( ) A.费希纳定律 B.邓肯-耶尔定律 C.幂定律 D.韦伯定律 3.艾宾浩斯于1885年发表了______一书,这是他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 ) A.《论灵魂》 B.《论记忆》 C.《民族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4.在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 ) A.神经特殊能学说 B.心理物理学 1

C.血液循环学说 D.神经力 5.______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前,就把进化观应用于心理学,探讨有机体的心理对环境的适应问题。( ) A.洛克 B.冯特 C.荣格 D.斯宾塞 6.______是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 A.冯特 B.赫尔姆霍兹 C.达尔文 D.高尔顿 7.______是构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A.安吉尔 B.托尔曼 C.马斯洛 D.铁钦纳 8.格式塔心理学在哲学上主要受______等的影响。( ) A.康德的先验论 B.笛卡尔的机械论 C.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D.洛克的经验论 9.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德勒认为______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 A.压抑 B.生的本能 C.学习 D.自卑感 10.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______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 A.超我 B.里比多 C.教育 D.童年的经历 三、连线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找出下列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并连线。 1.感觉主义心理学a沙利文 2.策动心理学b安吉尔 3.机能主义c哈特莱 4.新精神分析d孔狄亚克 5.联想主义心理学e苛勒 6.格式塔心理学f麦独孤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心身交感论 2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吕厚超 推荐书目:《心理学史导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心理学家的故事》《现代心理学史》 考试内容:第8章 绪论: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范围内容(实现,地域),五大流派两大思潮,心理学史的编撰性原则。 绪论 一、介绍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 学科。 2.心理学史定义:研究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学科。 西方心理学史两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界点):○1第一阶段(1960前):波林出版《实验心理学》、海德布莱德《七种心理学流派》、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2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5APA心理学史分会成立 3.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古希腊\罗马\欧洲\北美 学科性质:基本内容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性质是理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1. 时限范围:○1哲学心理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是心理学独立之 前的发展时期,研究对象是灵魂。 ○2科学心理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7、80年代。研究对象是意识、潜意识、行为、心理和行为。 哲学心理学主要特点:没有独立心理学家,只有哲学家;主要采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不研究实证问题。 科学心理学主要特点:各种理论流派并存;采用实验法;研究实际问题,生理机制等。 2. 地域范围: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 渊源;德国是发源地,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3. 研究内容: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5大流派,2大思潮 三、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的科学。详见P8. ○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2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1. 意义:有助于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为心理学提供一种整合力量;有助于提高

历年心理学史(自学考试)模拟练习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缪勒的____________。 2.费希纳发展了____________,为实验心理学开辟了道路。 3.被国际心理学界誉为“德国心理学界的老专家”的是____________。 4.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确定动物和人类的表情在发生上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 6.卡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 7.吴伟士提出了动力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8.麦独孤在情绪心理学上的贡献表现在他对情绪进行了分类:一种是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 9.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 的满足,而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的实现。 10.卡丁纳根据人类学的考察,强调____________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 要代表。( ) A.洛克 B.霍布斯 C.哈特莱 D.休谟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不论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与生理过程相对等的,这种理论被称为 ( ) A.身心对应论 B.同型论 C.因果论 D.身心平行独立说 3.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的学习规律有:习得反应、条件反应和(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抑制和消退律 D.泛化和消退作用 4.詹姆斯的____________给美国的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 A.构造主义 B.实用主义 C.行为主义 D.工具主义 5.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动物和人的心理具有( ) A.本质的区别 B.微小的差别 C.种类的差异 D.心理的连续性 6.以屈尔佩为首的符茨堡学派进行了一系列关于____________的实验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注意 7.莱布尼茨在论述身心关系时,提出了____________主张。( ) A.预定和谐说 B.身心交感论 C.心物平行论 D.身心平行对应论 8.____________认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有差异的。( ) A.费希纳律 B.韦伯定律 C.强化律 D.贝尔——马戎第定律 9.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全的儿童,他可以任意把这些儿童训练成他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这反 映了他的心理学主张是( ) A.环境决定论 B.本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种族歧视

心理学史复习概要

冯特 心理学体系:个体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实验内省法: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p49) 铁钦纳(构造心理学) 系统内省法:对内省者进行严格的训练(p66最后一段,铁钦纳的系统内省法对与冯特的实验内省法的比较) 情绪的观点:情绪体验引起身体反应,情绪和情感分为情感,情绪和思想感情(p67)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关系(p68) 詹姆斯 情绪理论:情绪体验来自于对身体变化的意识(p74) **达尔文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p78) 心理适应机能 行为选择 个别差异 卡特尔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1) 从冯特那获得实验心理学博士的第一个美国人 反应时的研究 重视个体差异,信奉高尔顿 推动心理学的应用 霍尔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2)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里学 提出复演说 杜威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4) 将完整动作的机能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原则:从做中学 **尔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86) 芝加哥机能主义的主要建立者 阐释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区别 卡尔的主要思想和研究(p87) 适应性行为 个体差异 提倡多样的研究方法 **桑代克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90) 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 练习律 效果律 准备律 伍德沃斯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93) 将行为反应模式由SR改为SOR 动力心理学 无意向思维

华生的行为主义 1913年其撰写的《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在《心理学评论》杂事上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研究方法:条件反射法(p105) 言语报告法(颇受争议) 情绪理论: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p107)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潜伏学习: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p128)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应答性行为(刺激反应)与操作性行为(反应刺激)(p141)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p142)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观察学习理论(p148) **新行为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对比(资料来自豆丁网相关文献,也可借鉴教材p121关于早期行为主义的内部危机进行解答) 心理过程:早期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否认心理的作用 新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因素,以机械论的观点解释中介因素但非承认心理作用 科学哲学影响:早期行为主义主要受实证主义的影响 新行为主义主要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主要的实验研究:早期行为主义主要研究的是经典条件反射 新行为主义主要研究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159) 似动现象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创立格式塔心理学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苛勒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159) 黑猩猩的顿悟研究 小鸡的视觉辨别研究 考夫卡的主要思想和研究(p159) 提出行为环境 勒温的主要研究和思想(p172) 提出心理环境 心理动力场 团体心理学研究,开创社会心理学 格式塔的主要研究方法(p161) 整体的观察法 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p167) 顿悟学习(了解概念和它的特点) 精神分析

西方心理学史笔记(下)

西方心理学史 一、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三色说:扬赫尔姆霍茨,三种基本色觉(红,绿,蓝),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拥有不同的光化学物质,每一种化学物质分解产生冲动,传至视觉中枢,产生红,绿,蓝的感觉。四色说:黑林,视网膜上有三对互相对向的视素,红绿,黄蓝,黑白,三对视素的分解和合成形成感觉,能够解释色的对比,后象和色盲现象。(先验论较之杨的经验论) 1.韦伯:两点阈限理论:关于触觉,刚刚能辨别出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头脸小,小腿大)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异与标准重物之比。即△I/I=K 2.费希纳定律:在韦伯的基础上,指出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之间的对数关系,即S=KlgR,进一步指出感觉强度和身心的关系。 心理物理法:包括两类,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提出心理量表主要有:顺序,等距,比例量表。三种方法:最小可觉差异法,正误法,均误法。 3.荷尔提出反射弧的概念,贝尔-马戎第定律即感觉神经核运动神经差异律。 4.大脑功能定位:1)伽尔颅相学,脑是心理器官。2)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3)韦尔尼克言语听觉中枢。4)弗里奇和希奇格关于运动区的发现。 二、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 个体心理学:1)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实验心理学;2)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为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感觉等心理过程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自然科学的对象。 2. 心身平行论。心理过程和大脑是两个独立的序列,有协调之处,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3.实验内省法与民族心理学方法相结合。(内省法又称自我观察法) 4.心理学任务:1)元素分析法。2)心理复合体结构:观念分两种:记忆,知觉。冯特错觉:方向错觉,即平行线被菱形分割后发生弯曲。3)基本规律:融合,同化,复合,相继性联想。统觉:主动性和综合性的创造性综合活动。 进步:1)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2)从事反应速度,感情,注意分配和广度,及字词联想研究。不足:内省主义,元素主义倾向:意识分解为简单元素。 其他:1.吉伊~缪勒发现全部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优越。决心和心向对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 2.学生:乔斯特法则,分配学习效果的优越,旧联想保持强于新联想;鲁宾花瓶实验图像和背景问题。杨施,遗觉像:刺激消失后保持的清晰的印象。 构造心理学 1. 铁钦纳以马赫主义为基础,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构造主义又称为存在主义。与技能主义不同,铁钦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研究意识结构而不是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在冯特的基础上,铁钦纳认为心理元素包括感觉,感情,意向三种元素。感情的向度上,反对冯特的三向度说: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主张用感觉解释各种知觉。冯特注意统觉,铁钦纳注意元素的分析。 2.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认为意识内容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不是心理现象,心理学具有推论性质而不具备描述性。 3.缺陷:内省方法具有哲学思辨的痕迹,研究范围过窄。 3.内省的弊端:1)只分析内省心理上的感受,而不分析其感受的意义。如:“红的”。2)内省经验不一致。3)内省的经验与原来的意向不同。4)只能在具有意识的人身上使用。 刺激错误:铁钦纳指误以刺激为感觉,亦不观察心理过程自身,而观察刺激物及意义。 意向心理学:布伦塔诺

(全新整理)7月自考心理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 06056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______、 ______和发展的历史。 2.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哲学家______和 ______的哲学 思想。 3.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心理学对______和 ______的研究。 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反对______ 法,而极力主张用 ______的方法 来研究心理学。 5.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_____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具有质 的差异的发展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洛克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夸大了认识的______ ,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 A. 客观性 B. 相对性 C.物质性 D.生物性 2.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是() A. 费希纳定律 B. 邓肯-耶尔定律 C.幂定律 D.韦伯定律 3.艾宾浩斯于1885 年发表了 ______一书,这是他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 A. 《论灵魂》 B. 《论记忆》 C.《民族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4.在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 A. 神经特殊能学说 B. 心理物理学 1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1 / 14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 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 不包括的是: 兴的实质是: 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 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 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 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C. 弗洛伊德 D.奈瑟5、 提出内倾、 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I I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弗洛姆6 、阿德勒认为, 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自我7、马斯洛认为, 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 超人8、勒温认为,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2、文艺复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 学思想, A. D. 宗教化运动 关于17到19 世纪的心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 D. 症病人

C.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 不 包含: 行为称为: 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内隐的习得行为 C.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内隐的非习得行为15、以 下不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 真诚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 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10、 阿德勒认为, 衡量一个人是 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利比多 11 、 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 件积极关注 D. 指导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 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C.新行 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新行为 主义 D. 应答性行为14、在华生看来, 说话、与

自考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历年试题笔记 一、单选题 1、在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在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就是缪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96) 2、“白板说”、“联想”的最先提出者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并详尽地论述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29) “联想”一词,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是洛克最先提出的(31) 哈特莱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38) 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图形与背景的区别愈大,图形愈可突出而为我们所感知。图形与背景的区别愈小,我们就不易把图形与背景分开。) 2、最短距离的原则或邻近的因素(某些距离较短的或互相邻接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3、类似原则(互相类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4、共同命运原则(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那末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 5、完形的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 6、闭合的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形而尚未闭合的图形,容易把它看做一个完整的图形。)(334-336) 4、杜威在心物关系上主张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杜威把实用主义叫做工具主义。这种工具主义是机能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在心物关系问题上,工具主义反对构造派所主张的心物平行论,而认为意识不是副现象,它对人的生活有作用,是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207) 5、对音乐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做出很大贡献的是斯顿夫:由于斯顿夫是心理学的理论家,再加上他的音乐素养,对音乐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贡献很大。(154) 6、逃出自由说和动力场说的提出者: 弗洛姆提出逃出自由说(418) 勒温提出动力场说(357) 7、布伦塔诺属于意动心理学流派。 布伦塔诺是意动心理学派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159) 8、《心理物理学纲要》是费希纳的作品。(118) 9、基本情绪和主要情绪,混合情绪和次要情绪,派生情绪: 上文所举的十四种情绪都与一定的本能倾向相应,叫做基本情绪或主要情绪。两种本能倾向如果同时引起,则其相应的两种情绪就可以合成一种新的情绪,叫做混合情绪或次要情绪。如果一种情绪不常与某一种本能倾向相关,而可能产生于任何种强大冲动或倾向发生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自整)

1学习心理学史感受学习到什么?学习前后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心理学史学习的益处: (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1、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2、将各种似乎毫无关联的心理学领域联系在一起,为心理学的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经验,也为分裂的心理学提供了整合的动力。(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1.循着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轨迹,可以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分辨心理学史上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判断问题的能力;3.在梳理心理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 (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五)弄清心理学“流行”或“时尚”的原因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史:1、欣赏历史画卷,接触历史人物、思想;2、探知得失兴替,了解历史逻辑,为现实的研究提供帮助并且前瞻;3、形成历史观点,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正确判断是非和评价历史人物。 1.西方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重点; 2.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分别对心理学的影响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重视思维分析、概念推理,认为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而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这种观点影响了在实验心理学之外的从意动心理学开始的源远流长的心理学思想,包括后期的人本主义等学派都深受影响。 提供了学科探究的方法——理性演绎法——首先确立若干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推演出其它命题和定理,以构成一个知识系统。并开始使用内省法。 经验主义: 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经验主义的原则是:强调感觉过程的根本作用;把意识经验分析成元素;通过联想过程把元素综合成复杂的心理经验; 关注的焦点在意识过程上。 它提供了诸多实证的心理学思想,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所关注的经验对象成为了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对后世行为主义等几大流派起到了源流性的影响。 3.自然科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古代医学和生理学思想: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盖伦的医学理论 2、近代生物学中加尔的颅相学;弗卢龙的大脑机能统一说;布罗卡言语机能的发现;感觉和运动中枢的发现;神经冲动的电性质、传导速度、贝尔—马戎第定律的发现;神经特殊能学说。 关于脑机能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给心理学提供了许多研究方法,促进了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发展,为实验心理学打下了基础。 3、近代物理学中贝塞尔的人差方程式刺激了反应时研究;由伽利略开创、牛顿奠基的近代实验物理体系提供了客观完备的实验方法论和思想体系;伽利略将心理学完全排除在科学之外的绝对态度成为了后世批评的标靶,从反面促进了心理学发展;韦伯-费希纳定律对感觉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19世纪的物理学通过大量实验方法的中介研究为心理学提供了研究基础,并直接结合成心理物理学。 4、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直接推动了心理学发展序幕的揭开。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定律破除了长期在哲学中盛行的生机论观点,打破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鸿沟,进化论揭示了宇宙事物由无生物到有生物、从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呈现出了阶梯式的发展规律,其中许多观念如遗传、环境、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章内容心理学 1.1 复习笔记 一、内容心理学概述 (一)内容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哲学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确定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为心理学提供了思想、观点以及方法论。 2.19世纪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更直接地为心理学提供了材料、理论和实验技术。 (二)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冯特、艾宾浩斯和缪勒。 二、冯特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实验心理学。二是社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科学观 1.冯特批判地继承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使心理学成为独立发展的实验科学。 2.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一切,是那些由我们感官知觉到的身体过程;心理学是研究我们意识过程的相互关系。生理学和心理学合起来就包括生命现象的全部,它们研究一般生命的事实,特别注重人类生命事实。

3.冯特特别重视实验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意识过程更要注重实验方法的应用,做到科学的内省。 4.冯特认为尽管心理学与生理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心理学与生理学还是有区别的。心理现象有其自身的特性,我们不能从生理生活中发现对心理现象的解释。 5.冯特还把他的实验心理学看成一种纯科学,他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使心理学从一独立便脱离了社会生活,从而大大削弱了它的生命力。 (二)心理学的对象论 1.冯特认为,科学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经验科学。 2.冯特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3.冯特把经验分为两个因素,即所给予我们的内容和我们对这种内容的理解。前者被他称为经验的对象,后者被他称为经验的主体。 (1)两种方向 ①在自然科学的方向上,它把经验的各种对象,从它们被设想的独立于主体之外的特性方面来加以考虑。 ②在心理学的方向上,它把经验的整个内容从它与主体的关系,以及由主体直接所赋予它的特性方面来加以研究。 (2)两种观点 ①自然科学的观点,就它必须从每一种实际经验所包含的主观因素中进行抽象的作用,才有实现的可能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称之为间接经验的观点; ②心理学的观点,由于它有意地排除这种抽象的作用和一切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则可以称之为直接经验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