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论文

合集下载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陈金春(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353000 )摘要:随看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肉食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就带动了哺乳仔猪养殖工作的发展,但是养育哺乳仔猪时.时常会有仔猪出现腹泻的情况。

仔猪腹泻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发生。

- 旦出现腹泻,仔猪腹泻的救治时间及治疗方法都应保证是最优化的,防止不能设想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现针对仔猪腹泻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找出良好的解决对策『帮助仔猪养殖户在确保养育的仔猪质量达到最优■保证了自己的利润,也为猪肉市场提供优质的原料供应。

关键词:仔猪;腹泻;原因;防治在对施甸县的23个规模养殖场调查中发现,大多的细菌性腹泻都是由于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而仔猪的细菌性的黄痢就会导致仔猪腹泻,在腹泻状况的发生大多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因素等引起的。

本文就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最专业的临床病例,提出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病因11饲养管理不当在逬行仔猪的喂养时『很多的仔猪都是生长在猪圈中的,生长环境非常肮脏。

粪便清理不及时.针对猪圈的消毒不及时,猪圈的通风条件不好■并且仔猪都是处于潮湿环境中『湿度很大,溫度过低等恶劣的生长环境导致了仔猪的腹泻1.2饲料因素在逬行仔猪的喂养过程中,仔猪几乎是在食用蛋白质、粗纤维或微量元素含量过高的饲料,进行喂养的这种饲料一般情况下铁含量都会超标;或者是饲料中含有的钙.氯的含量超标;过于营养化的饲料就会引起腹泻。

在进行仔猪的喂养时,多数情况下,食用的饲料都是放在阴湿的环境下的,时间一长就会引起饲料霉变。

母猪饲料进行喂养时,在原料中添加了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就会引起母猪的体内含有某种毒素。

然而,仔猪对于莓素的抵抗力不是很强,仔猪就会形成慢性复合霉菌毒素,出现了中§症状。

母猪的实质脏器受到伤害,体内的抑制免疫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刚出生的仔猪在肝脏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仔猪一旦吃母猪的奶.就会出现肝源性腹泻。

浅析仔猪腹泻综合症及其防控

浅析仔猪腹泻综合症及其防控

浅析仔猪腹泻综合症及其防控摘要:仔猪腹泻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子引起并造成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本文就仔猪腹泻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临床一般诊断、根据粪便颜色气味等判断、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做出确诊,强调应树立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提出防控建议,并就个人体会作简要说明,希望能为生猪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仔猪腹泻综合症;致病原因;诊断;防控;体会民乐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城西北部,主体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

全镇玉米种植30000余亩,薯类种植7000余亩。

截止2022年10月末,全镇共有生猪养殖农户3180户,生猪存栏16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2300余头。

仔猪腹泻又称仔猪下痢,是由单一疾病或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并造成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状的疾病,而往往大多数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同时或相继作用引起;当然,其它传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疾病发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腹泻症状。

1.致病原因分析1.1非传染性病因1.1.1环境因素温湿度调控不当,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或者气候突然变化,气温急剧降低,有贼风侵入,加上圈舍特别是产房空气污浊、粪便未及时清理,消毒不彻底等因素下也较易诱发该病。

1.1.2母猪饲养管理不当母猪怀孕期间及产后营养不良,受到惊吓或孕期发病而滥用药物,特别是产后饲料供给不全、饮水不足引发产后发热或其它炎症,造成泌乳能力下降甚至绝乳,从而导致仔猪腹泻。

1.1.3仔猪原因仔猪生理缺陷,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仔猪未及时吃到初乳;仔猪出生后未及时补铁;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仔猪断奶时受到惊吓并造成生理、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唾液、胃酸等分泌减少,消化能力降低,采食量减少而发生腹泻。

1.2传染性病因1.2.1细菌性病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病菌均会引发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病,特别是冬季寒冷,或连续阴雨、环境卫生差等常常诱发以上病菌单一或并发感染,继而发生腹泻。

断乳仔猪腹泻的预防及治疗-论文

断乳仔猪腹泻的预防及治疗-论文
胃肠 炎 和 猪 流行 性腹 泻 。研 究表 明 : 轮 状 病毒 和 特 定
引起仔猪腹泻 的应激 因素有很多 , 仔猪的断奶应 激分为心理应激 、 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 , 营养应激f 断 奶 后 突 然 改 为 干饲 料) 常 常造 成 仔 猪 血糖 、 胰 岛素 、 生 长激素水平下降 、 肝糖原降低 、 胃P H值和游离脂肪酸
乳 。母猪初乳 中乳蛋 白含量高达 7 %, 占干物质 3 4 %, 而 且 主要 是 免 疫球 蛋 白。新 生 仔 猪肠 壁 通 透性 好 , 能 完 整 地 吸收 初乳 中 的免疫 球 蛋 白 , 获得 被 动 免疫 。 随
着 时 间推 移 , 初 乳 中蛋 白质 、 免 疫 球 蛋 白在 产 后 不 断 下 降 。因 此 , 仔 猪 自初乳 获 得 的 被 动 免疫 力 到第 3 周
蛋 白酶 分 泌 不 足 , 淀粉酶活性较低 , 造 成 早 期 断 奶 仔 猪 对 植 物 饲 料 蛋 白 不能 很好 消化 , 到 4—5 周 龄时 , 乳糖 酶 降到 最低 限度 , 而其消化系统仍不成熟 , 不 能
仔 猪 的 消 化 系 统 特 点 决 定 了 仔 猪 在 断奶期 间容易发 生 腹泻 。
不 良而 引起腹 泻 。
1 . 2 免 疫机 能
胃酸分泌仍然很少 , 仔猪 胃内酸度不
足, 使 胃蛋 白酶原 的 激 活 受 到 限 制 , 胃蛋 白酶形 成 减少 , 影 响 饲 料特 别是 蛋 白质 消化 , 消化 不 良的饲 料 为小 肠
内致 病性大肠杆菌及其 它病 原菌繁 殖提供了条件 , 而乳酸杆菌 的生长则
仔 猪分 泌 胃酸能 力很 弱 , 仍 消化 良 好 。 而仔 猪 断奶 后 , 乳酸来源终止 ,

乳猪腹泻综合征调查综合防制论文

乳猪腹泻综合征调查综合防制论文

乳猪腹泻综合征的调查分析及综合防制摘要针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乳猪腹泻调查了某县级行政区域内存栏产仔母猪10~13 671头的养猪场(户)344个,调查发现腹泻死亡率在30%以上的严重乳猪腹泻现象占36.92%,中等程度和轻微乳猪腹泻发生率分别为54.65%、9.30%,流行范围广泛且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发现调查地病情具有与猪场固有条件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特点、一定的季节特点、流行特点和危害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并研究相关文献后对病因进行分析,并概括为环境性因素、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三大类,其中病理性因素又包括病原性(病毒、细菌、寄生虫)、中毒性、免疫抑制性病理性因素。

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养防并重、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具体化了“重管理、控环境、免基础、健母猪、护仔猪、快治疗”的系统防控技术,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乳猪腹泻;调查;分析;防制技术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87-03猪腹泻普遍存在于生猪生产的全过程[1],其中以乳猪腹泻最常见,近年来成为影响猪群的重要疫病[2]。

该文就乳猪(特别是新生仔猪)腹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制方法,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2012年4月16日至5月16日,笔者在湘南某县级纪律监察局、财政局、国调队的监督下,在畜牧局的支持下,对辖区内有仔猪繁育的养猪场(户)在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4月15日期间乳猪腹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了存栏产仔母猪10~13 671头的养猪场(户)344个。

结果显示,期间发生严重(单位发病期内腹泻死亡乳猪占本场所产活仔数的30%~100%)乳猪腹泻的养猪场(户)达36.92%,发生中等程度(腹泻死亡率在10%~29%)乳猪腹泻的养猪场(户)占54.65%,发生轻微(腹泻死亡率低于10%)乳猪腹泻的养猪场(户)仅占9.30%(32/344)。

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兽医学论文

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兽医学论文

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兽医学论文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兽医学论文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兽医学论文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陈海南/湖北襄阳襄州畜牧兽医局(一)饲养管理因素1.母猪因素。

妊娠母猪日粮中的营养需求过高,产后奶水过于浓稠、脂肪含量过高,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生黄白痢;由于日粮中营养含量过低,造成母猪营养不良,无奶、奶水不足或奶水稀薄,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发生黄白痢。

母猪子宫炎、阴道炎、乳房炎或产后热导致奶水变质,母猪乳房疼痛,红肿,有肿大结块,无奶或少奶,不愿让仔猪吃奶,或仔猪吃了变质的奶水而感染母体携带的病菌或病毒而发生腹泻。

2.仔猪生活环境因素。

刚出生的仔猪由于皮下脂肪薄、血糖低、体表面积与体积比大,产热能力低,散热快,尤其是在冬季及昼夜温差大的春秋季,如果保育舍的温度跟不上极易导致仔猪受寒而发生腹泻。

仔猪生活的保温箱或圈舍要保持干燥卫生,如果湿度过高或长期不清理猪粪极易导致细菌滋生。

产房要保持安静,避免对仔猪造成应激,并且要勤打扫勤消毒,避免细菌病毒的入侵。

3.仔猪日粮因素。

母猪初乳是指产后2~3?d内所分泌的乳汁,初乳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大多数蛋白质为免疫球蛋白,它能够形成抗体,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结合,保护仔猪免受病原侵袭。

一些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对于初生的乳猪没能及时给予初乳,致使仔猪抵抗力低下而极易发生腹泻。

断奶后的仔猪,由于日粮营养搭配不当或饲喂过饱导致消化不良,损害肠道黏膜而发生腹泻。

(二)疾病因素1.病毒因素。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患病母猪乳汁中含有病毒,仔猪吃奶时被感染,表现为突然发病,先呕吐,接着出现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绿色或白色等,可含有未消化的乳凝块,患猪脱水明显,10?d以内的仔猪多在出现症状后2~7?d内死亡,如无继发感染,3周龄以上的仔猪可自行恢复,但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解剖可见胃内充满乳凝块,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仔猪流行性腹泻毕业论文

仔猪流行性腹泻毕业论文

仔猪流行性腹泻毕业论文标题:仔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防控研究摘要:仔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仔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损伤和腹泻。

针对该疾病,可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环境改善、疫苗注射等综合防控策略,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本论文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依据。

关键词: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理变化,防控措施引言:仔猪流行性腹泻,也称为新生猪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疾病。

此病可在仔猪的早期阶段发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造成明显的腹泻,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仔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

可通过猪只之间的接触、粪便污染的饲料、水源等途径感染。

此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冬季或寒冷地区,该疾病更容易传播和暴发。

二、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变化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损伤和腹泻。

病毒感染后,会导致小肠黏膜细胞的破坏和消融,使得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腹泻现象明显。

同时,腹泻导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影响了体内液体的平衡,导致猪只脱水和全身衰竭。

三、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防控措施:1. 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猪只流动,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加强对猪舍、饲料、水源和器械的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无害化。

2. 改善猪舍环境:保持恒温、干净、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

合理调节饲料的营养配方,增强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引言仔猪腹泻是养猪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早期断奶阶段更加常见。

仔猪腹泻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养猪业的正常运营,而且会对仔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引发仔猪腹泻的因素仔猪腹泻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与生理、病原、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导致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从而引发腹泻。

此外,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也是仔猪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

此外,饲料的质量和管理也会对仔猪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应激和环境压力也可能会引发仔猪腹泻。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卫生。

其次,应该注重仔猪的免疫保健,及时给予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应激和环境压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增加仔猪的活动空间等措施来缓解其对仔猪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仔猪的营养摄入,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结论综上所述,仔猪腹泻是养猪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注重仔猪的免疫保健、改善饲养环境、保证营养均衡等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而且可以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1 生理性因素1.1.1 胃酸分泌不足部分仔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胃酸分泌不足,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从而引发腹泻。

1.1.2 胃肠消化酶少仔猪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胃肠消化酶也相应较少,这也是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

1.1.3 免疫能力较弱由于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其免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腹泻。

1.1.4 体温调节1.1.4.1 物理调节能力有限由于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气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腹泻。

1.1.4.2 化学调节效率低仔猪的体内化学调节效率较低,不能有效地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也会引发腹泻。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对策兽医学论文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对策兽医学论文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对策-兽医学论文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对策陈勋/ 重庆市潼南县卧佛镇畜牧兽医站戴玉娇/ 重庆市潼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仔猪腹泻时,多见仔猪拉出黄、白色水样或糊状稀粪,带有腥味、恶臭,有时粪中带血,含有气泡,仔猪伴发热、呕吐、食欲减退或停止、被毛不顺、无光泽,时有皮肤蓝紫色,最后偶见神经症状而死亡。

慢性、未死亡的仔猪会缓慢进食、饮水,亦可变成僵猪。

仔猪腹泻无明显季节性,发病时间没有固定模式,不同品种、饲养环境、饲养方法、营养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或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转归多不可预见。

2011 年冬季仔猪腹泻造成了严重的仔猪损失,近几年均有发作,多呈地方性流行,给大部分养殖户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及早地防控和治疗是阻断仔猪腹泻的有效方法,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损失,正确防控腹泻,保证猪场效益,必须清楚腹泻的病原、特点及其有效预防方法。

现从仔猪生理特性、饲养管理、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对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1. 仔猪本身的胃肠消化道特性问题引起的腹泻。

新生仔猪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比成年猪分泌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初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但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较高,因此,哺乳仔猪只能利用乳汁中的营养物质(小肠内消化)。

在生长过程中,仔猪需要充足的营养,而植物性饲料都要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与成年猪相比,仔猪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2. 饲养管理细节不当导致的腹泻。

仔猪断奶后,会发生多种应激反应。

一是饲料应激,此阶段仔猪的饲料要经历从易消化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难以消化的断奶饲料的转变过程;二是要经历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过程;三是环境应激,新组合的群体在新环境中存在一个适应过程,可能发生情绪焦虑、咬斗等现象,加上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摘要仔猪腹泻是导致仔猪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和抗病力降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多因素性疾病。

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腹泻仔猪的观察和分析来阐述对仔猪腹泻的临床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治┊┊┊┊┊┊┊┊┊┊┊┊┊装┊┊┊┊┊订┊┊┊┊┊线┊┊┊┊┊┊┊┊┊┊┊┊┊目录摘要 (3)引言 (3)1仔猪腹泻的病因 (3)1.1病毒性腹泻 (4)1.2细菌性腹泻 (4)1.3其它因素 (4)2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4)2.1预防措施 (5)2.2治疗方法 (6)3总结 (7)致谢 (8)参考文献 (9)┊┊┊┊┊┊┊┊┊┊┊┊┊装┊┊┊┊┊订┊┊┊┊┊线┊┊┊┊┊┊┊┊┊┊┊┊┊仔猪腹泻的综合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仔猪腹泻是导致仔猪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和抗病力降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多因素性疾病。

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腹泻仔猪的观察和分析来阐述对仔猪腹泻的临床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治引言断奶仔猪腹泻是长期困扰养猪业而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是当前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也是广大养猪生产者和饲料生产者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据调查,在我国,断奶仔猪腹泻率高达50%~60%,死亡率高达20%,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

在断奶10~15天高发。

该病流行面广,终年发病,病愈的仔猪也常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从而引起仔猪大量死亡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因此,通过研究观察和分析腹泻的仔猪,以此能在养猪生产中阻断和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病环节,为防治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

1.仔猪腹泻的病因1.1病毒性腹泻1.1.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季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多在2月龄以内发病。

患猪主要表现为严重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

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以小肠病变为主,表现为肠壁变薄,透明,肠内容物稀薄如水,呈黄色。

1.1.2猪轮状病毒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流行季节晚冬至早春,2月龄以内多发。

主要危害哺乳仔猪,表现为哺乳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

1.1.3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有一定季节性,┊┊┊┊┊┊┊┊┊┊┊┊┊装┊┊┊┊┊订┊┊┊┊┊线┊┊┊┊┊┊┊┊┊┊┊┊┊多在冬季,各种日龄均可发病。

患猪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粪便水样,黄色或灰黄色。

呕吐多发生于哺乳或采食后,濒死前自护、、仔猪体温下降,剖检病变主要在小肠,表现为黏膜充血,肠壁变薄,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

1.1.4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I型)引起,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直接或间接传给健康猪。

1.1.5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发病急、传染强、死亡率高,通过直接、间接或经胎盘垂直感染,不分大小和性别,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急性猪副伤寒与该病相似。

1.2细菌性腹泻:1.2.1猪增生性肠炎:又名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发病率为1%-30%,死亡率为1%-5%。

常发生隐性感染,应激反应如天气突然变化、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1.2.2仔猪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一年四季流行,黄痢发病日龄出生后几小时至一周,以1—3天常见;白痢发病多在10—30日龄。

1.2.3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四季流行可发,以1-3日龄初生仔猪最常发病。

1.2.4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对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引起仔猪腹泻,患猪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和发育迟钝,有时引起死亡,是引起7--15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仔猪下痢2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主要特征,故又称“十日龄腹泻”。

1.3其它因素1.3.1母猪因素:(1)母猪的泌乳量:一种是泌乳充足、乳脂率较高的母猪,由于仔猪吃乳过量,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或少乳的母猪会导致仔猪低血糖性腹泻,同时由于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也会导致生理机能下降而引起腹泻。

(2)母乳成分:母猪在泌乳期采食量不足时,会分解脂肪提供乳脂,体脂为长链脂肪酸,仔猪不易消化吸收,造成腹泻。

部分母猪发生子宫炎、乳房炎、┊┊┊┊┊┊┊┊┊┊┊┊┊装┊┊┊┊┊订┊┊┊┊┊线┊┊┊┊┊┊┊┊┊┊┊┊┊无乳综合征,产后发热或采食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多,仔猪采食后,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1.3.2仔猪自身因素:(1)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被毛稀,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环境温度变化极易引起消化系统絮乱而发生腹泻。

(2)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然很高,但是下降快。

因此,仔猪易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我、而患病。

(3)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很低。

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肠道有害病原细菌生长繁殖,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而腹泻。

1.3.3气候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

初生仔猪周围环境的温度必须保持32℃左右,以后每周可降低2℃。

由于仔猪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寒冷将影响其新陈代谢,因而会受外来病原入侵而常引起腹泻。

产房湿度过大或阴雨连绵、卫生条件差、天气突变,加上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沉积、损害仔猪的抵抗力,易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害,引发腹泻。

1.3.4其它因素:还有许多非病原性因素也可引发仔猪腹泻,如过多的饲喂高蛋白日粮、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与矿物质(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有毒物质(酸、碱与砷等化学物质)中毒,以及气候多变,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管理不科学等都可造成腹泻[4]2.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2.1预防措施2.1.1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仔猪的保温,除增加垫草外用保温伞保温板或红外线灯泡增温,预防仔猪受凉而发生腹泻。

同时做到仔猪一出生,用拜有利口服1ml,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预防仔猪黄病。

并视情况对仔猪进行滴服其他抗菌药液,效果更好,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内药物[5]。

为了防治仔猪肠道菌群失调,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足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复用。

用细菌制剂等就不能再用抗生素)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器官的发育,减少仔猪的腹泻[6]。

┊┊┊┊┊┊┊┊┊┊┊┊┊装┊┊┊┊┊订┊┊┊┊┊线┊┊┊┊┊┊┊┊┊┊┊┊┊2.1.1.1补酸化剂:因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胃的PH值上升,直接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即影响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又使原先存在肠道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乘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发生。

因此,应用酸化剂,保持胃内的一定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这对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7]。

2.1.1.2补酶制剂:因断奶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当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所以使用酶制剂可弥补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的不足,提高消化率,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并减少营养性腹泻,典型的酶制剂有植酸酶。

拌料投喂益生菌类药物或中草药粉剂,也可以增强消化功能,防止发生腹泻,常用的有乳康生、乳酸菌、双歧杆菌制剂等[8]。

2.1.1.3补铁:根据仔猪在3~4周龄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生理特点,提前给初生仔猪补充外源性铁元素可有效防止仔猪贫血性腹泻的发生[6]。

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d内就应补铁,使用右旋糖酐铁,每头注射2mL/头。

2.1.2加强预防免疫2.1.2.1母猪免疫:母猪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菌苗5ml,2周后再注射10ml,预防仔猪红痢。

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d免疫注射1次,预防仔猪黄白痢。

2.1.2.2仔猪免疫:(1)用细菌制剂喂仔猪。

用促菌生等在仔猪吃乳前喂服,然后哺乳,预防黄白痢;(2)用红痢血清注射。

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

2.1.3加强饲养管理2.1.3.1母猪的管理: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保证母猪产后乳量的平衡和优质,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

加强母猪群免疫,提高母源抗体减少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来自哺乳母猪及病弱猪排泄物污染环境造成的,因此,┊┊┊┊┊┊┊┊┊┊┊┊┊装┊┊┊┊┊订┊┊┊┊┊线┊┊┊┊┊┊┊┊┊┊┊┊┊母猪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投服长效抗菌药物及产房清理卫生、干燥对腹泻控制意义重大。

2.1.3.2仔猪的管理:仔猪产出后,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将仔猪口鼻及全身黏膜液擦干净,然后在距离腹部4~7cm处断脐,断面用5%碘酊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在30~32℃的保育箱中。

仔猪出生后1h内吃到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对于提高胃内酸性环境,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有害细菌生,提高仔猪的抵抗力,人工辅助仔猪固定乳头。

2.2治疗方法2.2.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在确诊的基础上进行。

细菌性腹泻时,应通过药敏试验或根据本地感染情况是来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仔猪腹泻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仔猪会死于脱水和继发感染。

临床上我们根据不同情区别对待。

一般的仔猪腹泻的治疗原则:一抗病原消炎,二补液,三整肠健胃,四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9]。

2.2.1.1抗病原消炎:抗病原药种类很多,具较广谱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注射液。

抗菌药选用高敏广谱抗生素,主要采用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土霉素、丁胺卡那等。

另外磺胺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6]。

治疗时应交替用药、穿梭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同窝中有1头猪发病必须全群、全窝给药防治,治疗时最好能联合用药,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