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讲解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常常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习。
以下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碳的化合价和键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即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
碳的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单双三键的长度和能量依次增加。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
饱和化合物的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例如烷烃。
不饱和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环状结构,例如烯烃和芳香烃。
三、有机反应的四类基本类型加成反应:在反应中两个分子的原子核相互靠近,两个或多个分子的分子结构合并成一个大分子。
通常是添加一个电子或正离子到反应物中,例如烯烃的加氢反应。
消除反应:分子内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去除,反应物中的两种基团直接相互结合传递质子或电子,例如酯的酸催化裂解反应。
取代反应:不同原子或基团的原子核替换了原来的原子或基团,例如卤代烷的溴化反应。
重排反应:发生分子结构的重排,反应物中的分子在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同时,它们内部的原子关系不变,例如醇的加热脱水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分为通用名称和系统命名。
通用名称是常规的名称,不是正式的化学名称。
系统命名是由规定符号给出的化学名称,可以指定一个分子结构的完整信息。
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依次包括官能团词根、数目词缀和分支词缀。
官能团是指化合物中的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基团,如醇、酸、酮、醛等。
数目词缀表示官能团的数目,如单、双、三、四等。
分支词缀描述主链上的支链,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包括简式结构式、完全结构式和线性结构式。
简式结构式记录了化合物中全部的原子和官能团,但没有给出化学键和空间结构信息。
完全结构式是在简式结构式的基础上,给出原子间化学键连接情况和空间结构信息。
线性结构式则少写出原子间的化学键,只记录化合物的主链,适合于描述大分子结构。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一些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碳原子是有机分子的骨架,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链状、环状和支链状结构。
2. 键的类型:有机分子中主要存在共价键,共价键又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最弱的,三键是最强的。
3. 极性和非极性:有机分子中的键可以是极性的或非极性的,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心的不对称性而具有偏向性,非极性分子则没有这种特性。
4. 分子式和结构式:化学式是一种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的表示方法,结构式则是用化学键表示分子的结构。
5. 键的断裂和形成: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可以通过断裂和形成来进行化学反应,断裂和形成的方式包括光解、热解、加成和消除等。
6.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有所不同。
7. 功能团:有机分子中的一些特殊基团被称为功能团,它们赋予分子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功能特性,如羟基、羰基、羧基等。
8. 化学键的键能和反应的活性:化学键的键能是指共价键的稳定性和能量,而化学反应的活性则可以通过键的断裂和形成来说明。
9.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反应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型,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个物质获取电子被还原。
10. 反应机理:有机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机理来解释,包括自由基产生、亲核攻击和电子向移动等步骤。
11.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指酸和碱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酸是指可以给出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可以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12. 有机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机物可以通过蒸馏、结晶、萃取、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这些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分子量测定
通过分子量测定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及 分子式。
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
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特征和组成。
THANKS
感谢观看
合成策略与路线设计
根据目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合成策略和路线,如逆 合成分析法、分子片段拼接法等。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技术
萃取与洗涤
利用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 同,通过萃取或洗涤的方法进行分离。
A 蒸馏与分馏
利用有机化合物沸点的不同,通过 蒸馏或分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B
C
D
色谱分离技术
VS
如果芳香烃中存在取代基,需要在名 称中标明,如邻二甲苯、间三甲苯等 。
卤代烃的命名
卤代烃的命名是在其母体烃类名称后 加上卤素的名称。例如,氯乙烯、溴 乙烷等。
如果卤代烃中存在不同的卤素原子, 需要在名称中标明,如1,1,2-三氯丙烷 等。
04
CATALOGUE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反应 类型
构造异构体
02
由于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
03
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异
构体。
03
CATALOGUE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基于其碳链的结构,使用天干来表 示碳原子数。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如果烷烃中存在支链,需要在名称中标明,如2甲基丙烷。
详细描述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等。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等无机化 合物外,其他的含碳化合物都被归类为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在化学工业、医药、农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下面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键合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内的键有着密切关系。
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键有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
2.碳骨架: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骨架。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可分为直链、分支链、环状和杂环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3.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是指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结构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功能团有羟基、醇基、酮基、酯基、羧基等。
4.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机理来描述。
常见的反应机理包括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反应机理、酸碱催化反应机理等。
6.按键性质分类:根据碳原子上的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
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而不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可以是双键或者三键。
7.合成方法:有机化学中的合成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酸催化、碱催化、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
8.离子性和共价性:有机化合物既有离子性也有共价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键为共价键,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常常具有离子性质。
9.异构体:同一种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异构体。
异构体可以分为构造异构体、空间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等几种类型。
10.应用领域:有机化学在药物、农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研究的进展为新药的发现和农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上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应用。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中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分支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 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多样,可形成链状、环状等结构。
2. 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3. 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挥发。
4. 多为无色或有色液体或固体,有特殊气味。
5. 易燃烧,部分化合物有毒。
三、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1.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2.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3. 烷烃: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具有饱和的碳链。
4. 烯烃:含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烃类,具有不饱和的碳链。
5. 炔烃:含有至少一个三键的烃类,具有更强的不饱和性。
6. 醇类:含有羟基(-OH)的化合物,具有醇的特性。
7. 醛类:含有醛基(-CHO)的化合物,具有醛的特性。
8. 酮类:含有酮基(C=O)的化合物,具有酮的特性。
9. 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具有酸的特性。
10. 酯类:含有酯基(COO-)的化合物,具有酯的特性。
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2. 加成反应:不饱和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3. 消除反应:化合物中去除一个原子团,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4. 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的反应。
5. 水解反应:酯或酰胺等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醇或胺的反应。
6. 氧化反应:有机物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醛、酮、酸等化合物的反应。
7. 还原反应:有机物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醇、胺等化合物的反应。
8. 重排反应: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排列的反应。
9. 环化反应: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环化作用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10. 开环反应:环状化合物通过断裂环状结构形成开链化合物的反应。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机化学的基础学问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学问点总结有机化学的基础学问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方法等内容。
下面是对有机化学的基础学问点的归纳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烷基命名法: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来表示烷基2. 功能团命名法:通过表示分子中的官能团来命名有机化合物3. 组合命名法:将前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 分子式:表示有机化合物中各类原子的种类与数量2. 结构式:表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3. 水溶性: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性与分子中极性官能团的数量有关4. 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主要与官能团的酸碱性有关5. 沸点与熔点: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与分子间力有关,熔点与分子内的力有关三、有机反应机理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加成反应:通过共轭体系发生亲电加成或亲核加成2. 消退反应:通过质子或酸的消退,生成双键或环化反应3. 双键的加成与还原:通过亲电试剂与双键发生加成或还原反应4. 反应中间体:包括互变异构体、共轭体系、离子体等四、有机合成方法1. 反应的选择性: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和试剂,使反应选择性增大2.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通过醇的氧化、分类试剂的反应等方法合成羰基化合物3. 脱水反应:通过脱去水分子,生成双键或环化反应4. 光化学反应:通过光照射产生活化中间体,发生化学反应总结:有机化学的基础学问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方法等内容。
娴熟把握这些学问点,能够挂念我们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果。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髙于651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1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髙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1、CH2C12、CHC13、CC14、C2H5Cl;醇:CH4O;醛:CH20、C2H4O;酸:CH20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二CHCOOH)及其酯(CH3CH=xxxx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xxxxr)、醇钠(xxxxNa)、酚钠(C6H5ONa)、羧酸盐(xxxxa)、酯类(xxxx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中的分析方法与仪器技术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中的分析方法与仪器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门学科,它是化学中最基础且应用广泛的分支之一。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规则、化学性质等,这些知识点是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1. 碳原子的四价: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四,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
2. 碳骨架: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由碳原子构成的连续链或环组成,称为碳骨架。
3. 单、双、三键:碳原子可以形成单、双、三键,分别对应于共享一个、两个、三个电子对的情况。
4. 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特殊化学性质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胺基等。
5. 分子式和结构式:有机化合物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分子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结构式表示分子中各个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2. 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加成、消除、亲核取代等反应。
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物质合成:有机化学中常用的物质合成方法包括酯化、醚化、酰化、胺化、氰化等反应。
2. 环合成:有机化学中的环合成方法包括环化反应、环扩反应等。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与仪器技术有机化学中的分析方法与仪器技术是用来研究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1. 光谱分析法:- 红外光谱(IR):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 核磁共振(NMR):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碳氢框架和官能团。
- 质谱(MS):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和结构。
2. 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GC):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 液相色谱(LC):适用于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3. 热分析法:- 热重分析(TG):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特性。
- 差示扫描量热(DSC):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热性质和热反应动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化学基础知识点一、甲烷 1.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 42.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等不反应。
⑴ 燃烧反应:CH 4+2O 2−−−→点燃CO 2 +2H 2O ⑵ 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与Cl 2反应:CH 4+Cl 2−−→光CH 3Cl+HCl ,依次又生成了CH 2Cl 2、CHCl 3、CCl 4,其中CH 3Cl 为气体,CH 2Cl 2、CHCl 3、CCl 4为油状液体。
4.烷烃(1) 通式:C n H 2n+2 (n ≥1)。
(2) 结构特点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都达到价键饱和,烷烃又叫饱和烃。
(3) 物理性质①状 态:常温下,气态烷烃只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新戊烷。
② 熔、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逐渐升高。
③ 密度:均比水小,随碳原子数增多,密度逐渐增大。
④ 水溶性:均难溶于水。
(4) 化学性质:与CH 4相似。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①烷烃同系物:分子式都符合C n H 2n +2 ,如CH 4、CH 3CH 3、互为同系物。
②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
(6)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同一类有机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7)烷烃的命名:①.烃基与烷基烃基:烃分子去掉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之后剩余的部分。
)烷基:烷烃去掉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基团。
常见的烃基:甲烷分子失去一个H原子,得到—CH3,叫甲基;乙烷分子失去一个H原子,得到—CH2CH3,叫乙基。
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有两种,正丙基的结构简式是—CH2CH2CH3、异丙基的结构简式是。
丁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有4种,戊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有8种。
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当碳原子数n≤10时,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若n>10时,用汉字数字表示。
如:C8H18命名为辛烷,C18H38命名为十八烷。
当碳原子数n相同时,用正、异、新来区别。
如:CH3CH2CH2CH2CH3称为正戊烷,称为异戊烷,称为新戊烷。
③.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选主链: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定编号: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距离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写名称: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的位置,并在数字和名称之间用短线相连。
如:主链碳原子数目为6,名称为己烷。
取代基的名称为甲基和乙基。
取代基的数目为2。
取代基的位置分别为3号位和4号位。
该有机物的名称为:。
(1)烷烃命名的原则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②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③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④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⑤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1.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H 2=CH 2,分子模型:分子构型:乙烯是平面形分子,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CC 键与C —H 键、C —H 与C —H 键之间的夹角均约为120°。
2.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3.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① 与氧气反应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生成CO 2和H 2O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
②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现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加成反应①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②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实质是乙烯与溴单质反应生成了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
③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与氢气、氯气、氯化氢、水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CH 2=CH 2+Cl 2―→CH 2Cl —CH 2Cl CH 2=CH 2+HCl ―→CH 3—CH 2ClCH 2=CH 2+H 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CH 3—CH 2—OH ⑶ 加聚反应乙烯分子之间相互加成可以得到聚乙烯:n CH 2CH 2――→催化剂。
(1)乙烯的产量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重要化工原料。
(3)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催熟剂。
5.烯烃(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
(2) 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 ≥2)。
(3) 化学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类似,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和加聚反应等。
烯烃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三、苯 1.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6H 6 结构式:结构简式: (凯库勒式)或 (现代价键理论)分子构型:平面正六边形,其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结构特点: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6H 6+15O 2−−−→点燃12CO 2 +6H 2O 现象:火焰明亮,有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即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⑵取代反应 ①苯跟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Br 23FeBr −−−→Br+HBr②苯跟浓硝酸的反应(硝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NO 3(浓)24H SO −−−−→浓+H 2O⑶加成反应苯虽然不具有像烯烃一样典型的碳碳双键,但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如苯与H 2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3H 2NiV−−→(环己烷)四、乙醇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易挥发。
工业酒精95% 医用酒精75%无水酒精:工业酒精加生石灰,再蒸馏得无水酒精。
二、乙醇的结构 1.乙醇分子的结构特点乙醇的结构式为C H C HH OH ,其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较强,故C —O 键、H —O 键都是较强的极性键,在反应中容易断裂。
同时,受—OH 的影响,乙醇中的C —H 键也变得比乙烷中的C —H 键活泼,因此,—OH 对乙醇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OH 是乙醇的官能团。
2.—OH 与OH -的区别与联系三.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与钠在常温下较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气。
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乙醇钠)+H 2↑,反应时乙醇分子中H —O 键断裂,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钠的反应,羟基上的氢能被钠置换,而其他氢原子不能被钠置换。
乙醇分子可以看做水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CH 2CH 3)取代后的产物。
由于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性减弱,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所以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平缓得多。
钠与水、乙醇的反应比较如下表:【名师点拨】乙醇能和活泼金属钾、钙、镁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如镁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CH 3CH 2OH ―→(CH 3CH 2O)2Mg +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1)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和H 2O ,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液体燃料,被称为“绿色能源”。
(2) 乙醇在有催化剂(如Cu 和Ag)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
2CH 3CH 2OH +O 2――――→Cu(或Ag)△2CH 3CHO +2H 2O 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如下:首先,铜被氧化为CuO :2Cu +O 2=====△2CuO ,然后,CuO 与CH 3CH 2OH 反应生成乙醛、铜和H 2O :总反应为2CH 3CH 2OH +O 2――→Cu △2CH 3COH +2H 2O 。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分子中H —O 键和连有羟基的碳上的C —H 键同时断裂。
(3) 乙醇还可以被重铬酸钾(K 2Cr 2O 7)、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
如乙醇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5CH 3CH 2OH +4KMnO 4+6H 2SO 4―→2K 2SO 4+4MnSO 4+5CH 3COOH +11H 2O 。
CH 3CH 2OH ――――――――→KMnO 4(H +,aq)或K 2Cr 2O 7(H +,aq)CH 3COOH 3. 消去反应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2H 5OHCH 2=CH 2↑+ H 2O,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C-O 和C-H 键;(2)如何配制反应所需的混合液体?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且浓硫酸加到乙醇里;(3)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4)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为什么会逐渐变黑?浓硫酸使乙醇碳化。
(5)思考: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热,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如果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控制在140℃,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醇 C 2H 5OH+HOC 2H 5C 2H 5OC 2H 5+H 2O (取代反应)(6)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除去乙烯气体中的杂质的,那么在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有什么杂质气体呢?CO 2、SO 2。
五、乙酸一. 乙酸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4O 2结构式:C HHCH O OH结构简式:CH 3COOH 或H 3CCO OH 分子比例模型: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 ,叫做羧基。
二. 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调味品食醋的主要成分,俗称醋酸。
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