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减数分裂复习课教案

减数分裂复习课教案

2、四分体的含义?3、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在什么时间;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何时?4、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什么时间?5、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练习:猪的卵细胞中有19个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四分体应有?A 、 19个 B 、38个 C 、76个 D 、57个任务二:绘制精子形成过程图像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请大家绘制该生物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图像。

(一个组集体绘制一份) 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练习:说出所给细胞处于何时期?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 A.一个精原细胞 ____ 个精子B.细胞质、细胞核 ______分裂C.精子细胞经_____ 成为精子A.一个卵原细胞 ____ 个卵细胞,B.细胞核 分裂 细胞质______分裂C.卵细胞的形成不需_______相同点 A.染色体复制____次;B.细胞连续分裂____次,C.细胞分裂的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动手绘制并展示 完成表格 练习 任务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区别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细胞类型 染色体复制次数 细胞分裂次数 形成子细胞数目 染色体数目变化 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完成表格练一练: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 染色体进行复制B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C 有纺锤体形成D 着丝点分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三看法:练习:根据下列所示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回答:1、甲细胞表示分裂,判断依据是:。

2、乙细胞表示分裂,该细胞中DNA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3、乙细胞表示分裂,细胞中含有个DNA分子,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含有条染色体。

做题练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学案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联系生活并结合有丝分裂导入新课;其次,让学生独立构建减数分裂模型,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动画,与板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最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和反思整理、消化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再讲本节课时注意配以多媒体、贴图辅助教学,对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其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阐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核心概念。

2、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4、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5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1、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2、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附: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预习案)【预习目标】1.回顾有丝分裂知识,理解减数分裂过程。

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疑点难点并做好标记。

3.感悟生命本质,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链接】回顾必修一有丝分裂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时期动物细胞示意图主要特点染色体数DNA数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中期形定数析后期均两极末期重开始【感悟新知】1、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进行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场所动物:♀♂(1)同源染色体:(2)联会:(3)四分体:3.阅读课本P17-P19第一自然段,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写出减数分裂间期、减数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预习自测】1.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初级性母细胞中能联会的两个染色体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C.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D.存在于一个四分体中的两个染色体2. 请把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与相应发生时间用线连接起来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联会、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间期着丝点分裂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课内探究案)【探究目标】1.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核心概念2.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过程的特点【温故知新】: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导入新课〖问〗人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形成个体,那么形成受精卵的精子与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已知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6,那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答〗23。

二、新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

【学生】1、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减数分裂的要点。

PPT展示减数分裂的要点。

2、PPT展示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辅以简单的讲解。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3、PPT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图像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

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PPT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图像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

(设计意图: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师生共同总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合作探究】通过图片详细比较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名明确相关概念,为后面做交叉互换的模型奠定基础。

)5、PPT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引导学生总结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减数分裂》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生殖种类的知识,在必修一学过细胞、染色体和细胞增殖等知识,因此已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学习减数分裂不会感到唐突。

根据要求,我们把必修二减数分裂一节,提到必修一来讲,考虑到学生刚学完“细胞增殖”的内容,趁热打铁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应该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衔接,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前自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接着就进入新课。

《减数分裂》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一、优化教学目标,落实学习任务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本节课在目标确定上,都没有照搬“教参”,而是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深入挖掘,精心设计。

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认真钻研教材立足一个“细”字;挖掘教材立足一个“深”字;备写教案立足一个“精”字;设计师生活动立足一个“实”字;教法选择立足一个“活”字,使教学目标有重点,有层次,有启发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二、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优化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

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普遍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解题过程,教师树立了学生“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了学生“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了学生“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给学生“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了学生“人人成功”的机会。

三、优化教学结构,体现主导作用优化教学结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生物课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减数分裂》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必修二第2章的内容,它既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基本概念的理解,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打下基础,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的关键,因此“减数分裂”一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3、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教学难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精子形成过程二、自主学习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区别展示各时期图像,并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进行比较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如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 首先判断时期:若染色体无规律分布为前期, 染色体排列在中央为中期, 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其次判断分裂方式:一数染色体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四、检测反馈, 详见课件检测反馈试题 【课堂小结】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卵巢。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1个极体2个极体1个极体个卵细胞消失染色体复制第二次}3、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分子与细胞》模块,具备了比较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高中生物_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意义。

2.简述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3.理解不同时期细胞结构之间的联系及发展变化,培养识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4.能够运用坐标绘制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曲线图,同时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善于联系、灵活运用的能力。

5.通过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意义。

2.识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

3.用动态的观点形象思维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1.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比较。

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情感导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老师和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迎接新的一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综合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内容。

它们是真核细胞的两种主要的分裂方式。

这部分内容属于微观世界,看不见也摸不着,感觉离我们很遥远,其实都跟我们有密切的联系。

下面就让我们在电子扫描显微镜的带领下,一起去看一个原本无法观看的世界。

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意义是什么?(放映录像。

录像中的图片学生平时很难看到,加上精彩解说,让学生耳目一新。

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同时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意义的理解也可水到渠成。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意义。

二.有丝分裂的温故知新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独立回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看看有没有模糊的地方?这有利于学生找出盲点,有的放矢。

然后大屏幕放映“有丝分裂过程演示”。

可放映两遍或多遍,让学生看清楚。

2.为了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了一个“识图游戏”。

这个游戏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按顺序排列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提问:有丝分裂分为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找学生回答。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根据本节在各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特点、染色体、变化,以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区分。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填学案,学生上台用磁板展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相关概念,分组探讨和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用画图的形式熟悉卵细胞的形成。

因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环节设计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从计算机动画以及分组学习动手制作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知识重点通过表格、曲线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整个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提高,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教学模式】自学——指导——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实物材料,动画,PPT,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作业基础知识梳理:(一)、基础概念1.减数分裂:①范围: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②过程:染色体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③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2.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②来源:一条来自,一条来自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3.联会:同源染色体的现象,结果产生4.四分体:2对染色体中有个四分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二)、自主总结1、1个四分体内有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2、过程:精原细胞(1个)()()()()预习达标1.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C.无丝分裂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问题导入:】首先播放有丝分裂的动画师: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什么?生: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师:高等生物进行有丝分裂,个体生命发育的起点是什么?生:受精卵师:那么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生: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师: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假设是由有丝分裂形成的(引入下一张PPT)假设错误,因为人的细胞中只有46条染色体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减数分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一、教法设计:借助于学案导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按照探究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即:明确目标→预习查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巩固训练。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动静结合。

先观察多媒体减数分裂过程图片图解,后观看想象出的减数分裂过程动画,再观察模型展示,关注染色体的行为,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然后用模型模拟一下。

通过学生模型模拟,使内在思维外显化。

这样可以更好发现学生学生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

2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重视了四分体与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子染色体,这两对概念的辨析。

特别是重视了将复制前的一条染色体与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进行区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并解决问题。

3、将生活当中常用的两种颜色的筷子转化为低成本的教具,代表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问题设计时,将要求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两个概念进行描述改为举出例子,降低学生理解概念的梯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明确学习目标:①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特点;②掌握同源染色体的概念;③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与联系。

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

导语:我国古代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讲的是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

我们要学习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也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知识回顾1、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分为那几个时期?2、有丝分裂的特点?打比方说明(兄弟分家)预习查评一语带过(相关问题在本节课学习中会进一步明晰)合作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以下问题,1、人的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染色体?人的精子有几条染色体?几对染色体?1号染色体是最长的还是最短的?与印刷字号一致还是相反?2、绘出一条染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和各时期的特点
2.思考并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3. 思考并叙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4.描绘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DNA的变化图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及捕获有效信息,分析并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专业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并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任务一: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
1、染色体复制时间?
2、四分体的含义?(重点对四分体展开介绍)
3、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在什么时间;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何时?
4、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什么时间?
5、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练一练}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__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
任务二:思考并比较展示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小组交流讨论)
{练一练}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 染色体进行复制
B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
任务三:叙述并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学生叙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2、学生叙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练一练}
一个精原细胞经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数和种类分别是()A.2 2 B.2 4 C.4 2 D.4 4
任务四:描绘变化图
学生展示:描绘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DNA的变化图。

{练一练}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能力提升1
能力提升2
四.配套练习
1.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相同的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4.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A 有2条
B 有3条
C 有4条
D 无法确定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6.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
《学情分析》
通过四册教材的学习和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已经理解了减数分裂产生精卵细胞的过程,也理解了遗传定律的实质和变异的种类。

但是对于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题目,
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还不是很清楚,同时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还不能够准确的进行判断,对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各个时期的差异也不能很好区分,图形辨析能力还有所欠缺。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设置的四大任务,学生应该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特征,并能很好的对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区分,熟练描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可以说有关减数分裂的主要考点,以及难点都讲解非常到位了;其次配套练习的设置也是很有针对性的。

比如第1,2题,是针对“四分体”“染色单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考察,检验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第3,5题,是针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来考察,可检测学生对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情况;第4题,是针对精子形成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进行考察,检测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的掌握;第6题,是针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的考察;总之6个题目,考察了本节课的四大任务,很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结合第二节的有丝分裂,是生命的延续这一专题里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与遗传定律和变异三个章节之间相对独立,但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整个高中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减数分裂是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其与有丝分裂之间的比较和图形辨解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基于章节之间关系密切,同时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类型作为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中的学习重点,因此减数分裂的层面加以分析阐释,可以更好的搭建教材中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测练习》
1.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相同的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4.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A 有2条
B 有3条
C 有4条
D 无法确定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6.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
《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这一节是高中生物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内容很抽象,所以运用多媒体,用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可以更好的展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对于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学生掌握不好,所以可想办法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讲解,可以看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当着丝点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
3.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的变化很容易混淆,所以要根据具体分裂期与相应的细胞名称相对应;
4.强化练习,当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图放到一起时,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同时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画图,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对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减数分裂的教学要求为B级,所以,教材对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意义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减数分裂这一节是安排在有丝分裂这节之后,通过这两大分裂过程的比较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来区分这两大分裂方式,也更加考察学生的识图,辨图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分析遗传物质和生物变异奠定基础,因此减数分裂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