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仓滑模临时用电及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仓库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仓库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某仓库的建筑工程,位于城市郊区,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存储货物和物资。
仓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仓库主体和附属建筑组成。
为了确保仓库设施的安全运行以及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本工程需要进行防雷接地施工。
二、施工前准备1. 设计方案准备:由专业电气设计机构出具防雷接地设计方案,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2. 施工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防雷接地材料,包括接地极、接地导线、接地网、接地电极等。
3. 施工人员准备: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工作,确保操作规范。
三、施工步骤1. 确定接地点:根据设计方案,在仓库周围确定合适的接地点,确保接地点的数量和布局符合设计要求。
2. 挖掘接地坑:在接地点周围进行挖掘,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确保接地坑的深度能够满足土壤的导电性能。
3. 安装接地极:将预先加工好的接地极安装在接地坑内,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固定,确保接地极与土壤之间接触良好。
4. 铺设接地导线: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接地导线材料,将其铺设在地面上,并与接地极连接,形成接地网。
5. 接地测试:在接地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接地测试,检测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施工效果通过上述施工步骤,能够保证仓库的防雷接地系统完好有效。
在雷电天气中,能够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仓库建筑及内部设施免受雷击的损害。
在日常使用中,还能够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因雷击引起的意外伤害。
五、施工注意事项1. 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避免影响接地系统的效果。
2.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操作程序进行施工,使用专业工具,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效。
3. 在雷电天气中,施工人员必须停止施工工作,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六、施工后验收接地施工完成后,需要由专业检测机构对接地系统进行验收,测试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筒仓滑模施工方案(1)

筒仓滑模施工方案(1)一、前言筒仓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设施,用于储存粮食等物品。
而筒仓的滑模施工是在筒仓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就筒仓滑模施工的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筒仓滑模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筒仓滑模施工的具体方案,包括滑模的材料、尺寸等。
2.完成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准确无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3.准备材料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滑模材料、支撑架、工具等。
三、施工步骤1. 地面准备在进行滑模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充分准备,确保地面平整、稳固,以便后续施工。
2. 搭建支撑架根据施工图纸,搭建支撑架,确保支撑架稳固可靠,能够承受滑模的重量。
3. 安装滑模将预先制作好的滑模安装在支撑架上,注意滑模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安装正确。
4. 调整滑模在安装完滑模后,需要进行调整,保证滑模处于水平状态,以确保筒仓建造的准确性。
5. 浇筑混凝土当滑模安装完毕并调整良好后,可以开始浇筑混凝土,填充滑模内部,等待混凝土完全干燥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安全,佩戴好安全装备,做好防护措施。
2.注意施工质量,确保滑模的安装位置准确,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
五、总结筒仓滑模施工是整个筒仓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施工方案和严谨的施工流程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员在进行筒仓滑模施工时有所帮助,确保筒仓的建设顺利进行。
以上就是筒仓滑模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更多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筒仓防雷施工方案

筒仓防雷施工方案1. 引言筒仓是存放粮食等物品的重要设施,但由于其体积较大、高度较高,常常容易受雷击。
为了保护筒仓内的物品以及维护设施的安全,筒仓防雷施工方案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筒仓防雷施工方案,以确保筒仓的安全运行。
2. 筒仓防雷施工方案的原理筒仓防雷施工方案主要是利用避雷针和接地系统来对抗雷击。
避雷针作为筒仓顶部的装置,能够吸引雷电,并通过接地系统将雷电导入地下。
这样可以减少雷电对筒仓结构和设施的冲击,从而提高筒仓的抗雷性能。
3. 施工步骤3.1 安装避雷针•第一步:选择避雷针的安装位置。
避雷针应安装在筒仓顶部的最高点,要远离任何高耸物体,以免成为雷击的吸引点。
•第二步:安装避雷针导线。
将避雷针导线穿过筒仓顶部,固定好并与避雷针本体连接。
•第三步:接地处理。
将避雷针导线与接地导线相连,并将接地导线埋入地下。
•第四步:确保避雷针系统的稳固性。
检查避雷针的安装是否牢固,导线与接地系统的连接是否良好。
3.2 建立接地系统•第一步:选择接地系统的位置。
接地系统应位于筒仓附近,并且距离筒仓足够近,以确保导线的连接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第二步:准备接地导线。
接地导线应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料,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米。
•第三步:挖掘接地坑。
根据接地导线的长度,挖掘一个深度不小于1米的坑,并确保坑底平整。
•第四步:连接导线。
将接地导线与避雷针导线连接,并放入接地坑中。
•第五步:填埋接地坑。
将接地坑中的土壤填埋回去,并进行压实,确保导线牢固地埋在地下。
4.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筒仓防雷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施工前应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使用。
•筒仓防雷施工应在无风、晴天的条件下进行,以免增加施工风险。
•施工完成后,应对避雷针和接地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结论通过合理的筒仓防雷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筒仓的抗雷性能,保护筒仓内的物品和设施的安全。
某混凝土筒仓滑模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石油焦煅后仓工程,平面为同一轴线的三个圆形,内径为16.0米,外径为16.6米该工程为钢筋砼筒仓构筑物,地震烈度为7度,地基采用钢筋砼灌注桩进行处理,基础为环形基础,砼强度等级:基础垫层为C10,环形基础为C35,仓壁为C40,顶板砼C30。
砼保护层厚度:基础环梁35mm ,楼板15mm ,仓内壁45mm ,外壁25mm ,仓顶板为15mm ,梁为25mm ,顶部环梁25mm ,仓壁厚度为300厚,顶板厚度为100厚。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工程施工中,项目部针对该单位工程建立以原项目部为基础的施工组织机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文明施工等综合效益进行高效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施工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 项目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经营核算科 各专业施工队施工技术科 质量安全科 物资 设备科 试验计量室工第三章、施工部署一、施工工序安排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结合建设单位工期的要求,确定以下施工工序:土方开挖→垫层及基础→土方回填→28.5m以下钢筋砼支筒滑升→利用施工钢平台施工仓顶板→屋面工程→地面、台阶及散水。
具体工序的安排祥见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二、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运输土方开挖机械包括反铲挖掘机一台,自卸汽车二辆,土方回填利用蛙式打夯机两台,砼采取集中搅拌,并由业主提供运至施工现场,砼垂直运输利用2.0塔吊式起重机上料。
在施工操作面上利用元宝车运至浇筑点,钢筋加工采用钢筋加工生产线,即闪光对焊机UN-75型一台,钢筋切断机GQ40—1一台,钢筋弯曲机GJB.7—40B一台,钢筋调直机一台,钢筋地面水平运输采用三轮车,垂直运输采用2.0的塔吊式起重机。
三、施工队伍的选择根据本工程机构特点及施工工艺要求,进场队伍按专业划分为主要有土方施工队、主体施工队。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主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法一、基础部分施工1.土方工程土方开挖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开挖,机械开挖时不得碰撞桩基,以免将桩基破坏,机械开挖应比垫层设计底标高预留200mm人工开挖,以免扰动地基。
工地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工地防雷接地施工方案工地防雷接地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 了解工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包括雷电活动频繁程度、地形地貌、土壤电阻率等。
2. 选取合适的接地装置和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二、工地雷电防护接地施工方案:1. 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接地装置的类型,可选择钢筋混凝土接地、钢管接地或金属板接地等。
同时,根据需要进行桩基加固,确保接地装置的稳固性。
2. 根据土壤电阻率进行埋深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土壤电阻率在100Ω·m以下,埋深一般在2-5米之间。
若土壤电阻率较高,需要增大埋深。
3. 根据接地装置的类型和工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接地网的规模。
接地网应具有足够的面积,可选择以网形分布或环形分布为主。
4. 进行接地系统的施工,包括布设接地网材料、焊接和连接接地装置材料等。
焊接和连接要保证牢固可靠,严禁存在锈蚀、松动和断裂等情况。
5. 对接地系统进行测试和验收。
测试可采用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验收原则上应有第三方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三、施工注意事项:1.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防止材料的损坏和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2. 施工现场要做好安全防护,严禁其他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避免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3. 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持环境整洁,防止工地垃圾和杂物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4. 完工后,要进行接地系统的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四、总结:工地雷电防护接地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它关系到工地的安全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接地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安全防护,确保工地的整洁和人员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雷电对工地造成的危害,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仓库防雷接地施工实施方案

仓库防雷接地施工实施方案
仓库防雷接地施工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方案:根据仓库的特点、大小和雷电活动的情况,确定接地装置的类型和数量,并设计接地装置的布置方案。
同时,根据仓库的具体情况,确定接地装置的材质和规格。
2. 施工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
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3. 现场施工: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准备的流程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清理施工区域:清除施工区域的障碍物和杂草,并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
- 钻孔:根据设计方案,在仓库周围钻孔,并确保钻孔的深度和直径符合要求。
- 安装接地装置:将接地装置按照设计方案安装在钻孔中,并确保装置的稳固和与地面的良好接触。
- 连接接地装置:根据设计方案,将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系统连接,确保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系统的良好连接。
- 接地装置保护:根据设计方案,在接地装置周围埋设防雷接地装置,确保接地装置的安全可靠。
4. 检测和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接地系统的检测和验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接地电阻测试:使用专门的测试仪器对接地系统进行电阻测试,确保接地系统的电阻符合要求。
- 接地连接测试:检查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系统的连接情况,并使用测试仪器进行连接测试,确保连接可靠。
- 安全测试:对接地系统进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 验收:根据验收标准对接地系统进行验收,确保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施工实施,可以有效地确保仓库防雷接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仓库提供有效的雷电保护。
筒仓滑模施工技术措施

筒仓滑模施工技术措施摘要:筒仓是一种常见的储存粮食和其他物品的设施。
在筒仓的施工过程中,滑模施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筒仓滑模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技术措施,以及该技术在筒仓施工中的应用。
一、筒仓滑模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滑模施工技术是一种利用模板和模板支架快速搭建筒仓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相比传统的砌筑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节省材料的优势。
滑模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板和模板支架,将混凝土挡板层层搭建形成一个连续的筒仓结构,同时在模板上使用润滑材料,使混凝土在模板与模板之间滑动,从而实现筒仓结构的快速搭建。
二、筒仓滑模施工技术的重要技术措施1. 模板和模板支架的设计与制作:模板和模板支架是筒仓滑模施工技术的关键。
在设计和制作模板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以及施工的安全性。
模板支架的制作要注意支撑点的设置和支撑方式的选择,以确保筒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润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润滑材料在筒仓滑模施工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减少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混凝土顺利地滑动。
在选择润滑材料时,需要考虑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润滑效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润滑材料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3. 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方法: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是筒仓滑模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根据筒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要进行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层次和均匀度的控制,以确保筒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4. 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控制:筒仓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模板和模板支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监测混凝土的施工情况,包括流动性、坍落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证施工质量。
圆筒仓滑模施工技术

指
表 1 劳 动 组织 人 数 表
挥 1人/ 2仓 ・台班 1 / 人 2仓 ・台班 术 工工 长
钢 筋工 长 砼 工 长 质 安 员
木 工
1 / 人 2仓 ・台班 1 / 人 2仓 ・台班 1 / 人 2仓 ・台班
铺桁 架式 定 型平 台 和脚 手 板 ,平 台边 设 护栏 ,内外 吊脚 手 架 分
N . ,0 0 C mu t e O2 6 O1 2 1( u l i l N .8 ) 6 aV y
圆筒 仓 滑模 施 工 技 术
陈文立
( 西壮 族 自治 区水 电工 程局 ,广 西 南 宁 5 00 ) 广 301
【 摘
Hale Waihona Puke 要】 滑模技术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施 工当中,而针对性更强 , 求更 高的 圆筒滑模施工技术 ,实现 内外滑 要
【 yW od 】 o mnr i i om;eh i e ss m q ai ot l Ke rs cl a l sp r tcnq ;yt ; ulycnr u so l f u e t o
1 概述
厦门东渡 国家 中央直属粮食 储备库 ,工程设计 为钢筋砼 网 筒仓结构 ,单位容量 1 0 ,该筒仓共 1 2 0t 5 2个。
应用技术
A pi eh ooy p l dT cnl e g
企业 科 技 与发 展
En ep ie S in e An c noo y & D e eo m e t tr rs ce c d Te h l g v lp n
2 1 年第 1 期( 26 00 6 总第 8 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筒仓滑模临时用电及防雷接地施工技术赵拥强摘要: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发生,促进建设事业发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关键词:临时用电用电量接地装置防雷设计1概述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电容量大、工作环境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使用的特点,在电气线路的敷设、电器元件、电缆的选配及电路的设置等方面容易存在短期行为,容易引发触电伤亡事故。
因此,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按照规范用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方面。
本文以安微六国化工28万吨合成氨项目煤储运建筑工程单个筒体滑模施工为例,各个筒体均采用相同施工方法,详细叙述筒仓滑模临时用电及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2工程概况煤储运储煤筒仓为8个直线式排列的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底部相对独立且尺寸、结构一致,顶部用传输廊道连成一体,其中:1—3#库为一组,4—8#为一组。
单个筒仓筒体外直径为23.32m,内径为22.62m,筒体壁厚为350mm;筒顶标高为38m,筒内标高17m以下为钢筋混凝土漏斗,仓顶为锥壳顶板,顶板厚度为500mm。
混凝土标号为C35,基础为现浇整体筏板式基础,其下为桩基,基础底板标高为-2.7m,底板厚2.2m;-0.5m以上为筒体结构,采用液压滑模施工。
筒仓滑模临时用电设计以一个筒体滑模施工为例,各个筒体均采用相同施工方法。
3单个筒仓滑模施工用电简述及计算单个筒仓滑模用电分为三个部份,即塔吊、高压水泵、平台上用电设备。
地面分设三个二级配电箱,分三路分别引至塔吊(1台)、高压水泵(1台)、滑模平台用电设备,平台上用电设备(包括交流电焊机2台、振动器2台、液压控制台、照明灯具)由单独设置在操作平台上的1个三级配电箱提供电源。
根据用电安全施工要求及本工程的特点,一级箱至二级箱、三级箱、至用电设备,电缆均采用铜芯五芯电缆,地面埋地敷设,垂直上行及平台上部分悬挂挂设。
3.1施工用电计算P=1.05~1.10(K1∑P1/Cosφ+K2∑P2+ K3∑P3+ K4∑P4)其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P2——电焊机额定功率(KW);P3——室内照明容量(KW);P4——室外照明容量(KW);Cosφ——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I 线=KX*P / [(sqrt3) *U 线*cos φ] 其中:I 线——电流值KX ——同时系数(取0.7~0.8) P ——总功率U 线——电压(380V 或220V )cos φ——功率因素,临时网线取0.753.3配电电缆选择3.3.1按以上公式需要系数法分组计算供电设备所需容量: (1)塔吊K1=0.7 cos ф=0.75 P 塔吊=1.10(k1∑P1/ cos ф) =1.10(0.7*30/0.75) =30.8KW (2)高压水泵:K1=0.7 cos Ф=0.75 P 水泵=1.10(k1∑P1/ cos ф) =1.10(0.7*7.5/0.75) =7.7KW(3)平台上用电设备:K1=0.7 K2=0.6 K3=1.0 cosФ=0.75P平台=1.10(K1∑P1/ cosф+K2∑P2+K3∑P3)=1.10(0.7*26.4/0.75+0.6*60+1.0*9)=1.10(24.64+36+9)=76.6KW3.3.2 分别计算导线允许电流:(1)塔吊:I线塔吊=P/[(sqrt3) U线cosФ]=(30.8*1000)/[(sqrt3)*380*0.75 ]=62.4A (取I线塔吊=69A)二级箱断路器满足要求,电缆采用3*16+2*10mm2(2)水泵:I线水泵= P/[(sqrt3) U线cosФ]=(7.7*1000)/[(sqrt3)*380*0.75]=15.6A (取I线水泵=17A)二级箱断路器满足要求,电缆采用3*10+2*6 mm2(3)平台设备:I线平台= P/[(sqrt3 )U线cosФ]=(76.6*1000)/[(sqrt3)*380*0.75]=155.2A (取I线平台=164A)二级箱断路器满足要求,三级箱同时满足平台各用电设备的要求,二级箱到三级箱电缆采用3*50+2*25 mm24单体筒体临时用电系统4.1采取三级供电方式:变配电室低压配电柜→施工现场二级配电箱→三级配电箱。
见滑模装置配电系统图。
如附图1所示:4.2采用三相五线制:本系统采用TN—S系统,PE线和N线分开。
4.3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除在末级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器外,总配电箱内也设总漏电保护器。
总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漏电时间大于0.1S,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但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的乘积不大于30mA.S.。
分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4.4配电线路的要求:4.4.1地下铺设电缆采用暗埋,埋深不小于0.6m,过马路处穿钢管保护,并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铺设电缆处设置明显标志牌。
4.4.2暗埋电缆的接头应设置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电缆接头牢固可靠,并做好绝缘包扎,保持绝缘强度,不得受张力。
4.4.3二级配电箱至滑模平台电缆采用临时固定架挂设,先预留足够长度并一次配齐,随滑模平台的上升逐渐放直电缆,不得随意拉扯。
4.4.4滑模平台上的电缆采用塑料条与平台支架固定,且布设有序,不得阻碍工人作业通道。
4.5配电箱及开关的要求:4.5.1配电箱、开关箱周围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4.5.2箱内的开关电器按其规定的位置固定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地线端子板分设。
4.5.3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上以及箱内电器不带电,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地,地线通过端子板连接。
4.5.4固定式箱箱体中心离地面垂直距离在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箱底中心离地面垂直距离在0.8~1.6m。
4.5.5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完好,配置合格,具备可靠的开关和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
4.5.6闸刀开关只允许用于照明和容量不大于5.5KW的用电线路,大于5.5KW负荷动力线路必须用自动开关电器。
4.5.7每台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
4.5.8所有配电箱均标明其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记;箱门上锁,并专人负责。
施工现场停止一小时以上时,将动力开关上锁。
4.6用电设备的要求:4.6.1各用电设备外壳与PE线可靠连接。
施工现场需做好保护接零的电器及设施有:(1)操作控制平台、电动机、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照明工具的外壳;(2)开关电器装置、金属外壳;(3)电器设备传支装置的金属部件;4.6.2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及振动棒等移动电气设备必须戴绝缘手套。
4.6.3所有设备的拆、修或挪动时必须断电后方可进行。
4.6.4振动机械: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动作电流时间小于0.1S,负荷线采用耐气型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大于50m,操作扶手必须采取绝缘措施。
4.6.5焊接机械:应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准放易燃物品;交流焊机变压器的一次侧电源线不大于5m,进线处设防护罩;焊机的二次线采用YHS型橡皮护套,铜芯多股软电缆,长度不大于30m。
4.6.6手持式电动工具: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可使用,负荷线必须采用橡胶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4.7照明:4.7.1照明系统中的每一单回路上,灯具和插座数量不宜超过25个,并装设熔断电流为15A及15A 以下的熔断保护器。
4.7.2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高温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m等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36V,潮湿及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
4.7.3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地,单相回路和照明开关箱(板)必须设漏电保护器。
4.7.4灯具内的接线必须牢固,灯具外的接线必须做可靠的绝缘包扎。
5 接地装置5.1 在本施工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由配电室的零线端子引出。
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
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5.2 重复接地设置三处,重复接地点选在总配电箱、线路中端(分配电箱处)、线路末端(末级开关箱处)或塔吊基础等处,重复接地电阻值小于10Ω。
5.3 接地体连线采用-40×4镀锌扁钢,长度为10m。
5.4扁钢搭接焊时,搭接长度≥80mm,三面施焊。
5.5接地体垂直设置,接地体采用3根镀锌角钢∠40×4,角钢长度2.5m,间距5m。
接地装置布置如附图2所示:5.6 接地连线距地面-1.5m。
5.7 实际操作时,可以按实测值与规范数值比较增减接地装置。
5.8接地线及其连接处如位于与潮湿和腐蚀介质场所,应涂刷防潮防腐油漆。
5.9 接地线与接地设备之间采用焊接螺栓连接。
并在连接处设防松螺帽。
5.10 现场严禁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
6防雷设计本工程施工现场有3台塔吊,均带有避雷针,对本工程滑模施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保证施工时避雷的可靠,对单体筒壁结构滑模施工再进行防雷设计。
6.1根据铜陵地面雷暴日数及储煤筒仓建造高度(40m以下),储煤筒仓属第三类防雷建筑。
6.2施工时在操作平台上设置4根5m长的镀锌钢管制作成避雷针,避雷针与施工操作平台可靠焊接;操作平台作为等电位接地网,从操作平台引下一根10 mm2铝芯导线作为引下线,与筒体基础底接地极作可靠连接。
6.3接地极采用L40*4角钢,并与-40*4扁钢共同组成接地体,测试电阻如大于4欧姆,则需增补接地极数量直至满足接地电阻要求,并在每周定期复测一次。
6.4保护半径计算:6.4.1计算方法为“滚球法”(JGJ46—2005)。
(如附图3所示)6.4.2计算公式:rx= sqrt [h(2hr-h)]- sqrt [hx(2hr-hx)]rx为保护半径;hr为滚球半径,根据规范第三类防雷建筑取60m;hx为被保护物高度,被保护物人高度取2m;h为避雷针高度,取5m。
则:rx=sqrt [5*(2*60-5)]- sqrt [2*(2*60-2)]=19m保护半径为19m,满足保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