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标准20200901

合集下载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作物营养、提高作物产量为主要功能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特殊的肥料,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土壤肥力的目的。

根据微生物肥料的组成和作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单一微生物肥料:以一种微生物菌种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助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钾细菌肥等。

复合微生物肥料: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菌种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助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根瘤菌-固氮菌肥、根瘤菌-磷细菌肥等。

生物有机肥:以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肥料。

例如堆肥、腐殖酸肥等。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以微生物菌种和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土壤改良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生物炭、生物腐植酸等。

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提高作物产量: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和提供营养物质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减少化肥使用量: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部分化肥,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污染,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抗逆性: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寒能力,有利于作物的生产和品质。

根瘤菌肥:根瘤菌肥是利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

施用方法是在豆科植物播种时将其与种子一起撒入土壤中。

固氮菌肥:固氮菌肥是利用固氮菌种制成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其与水一起浇灌到土壤中。

磷细菌肥:磷细菌肥是利用磷细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的分解和利用。

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其与水一起浇灌到土壤中。

钾细菌肥:钾细菌肥是利用钾细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钾的分解和利用。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有机物质降解和转化的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

为了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

首先,微生物肥料的菌种成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菌种应具有一定的菌群组成,包括有益微生物和有利于土壤改良的微生物。

同时,菌种应具有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发挥作用。

其次,微生物肥料的有机物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有机物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因此有机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求有机物质的来源应为天然有机物,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物质。

另外,微生物肥料的菌群活性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菌群活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因此菌群活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菌群活性的稳定性。

此外,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重要内容。

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微生物菌剂的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无污染。

同时,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对产品的外观、菌种含量、有机物质含量、菌群活性等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最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一部分。

使用方法应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科学施用微生物肥料,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问题。

综上所述,微生物肥料标准涉及到微生物菌剂的菌种成分、有机物质含量、菌群活性、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微生物肥料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才能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微生物肥料标准,推动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安全性分级目录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安全性分级目录

(NY 1109-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安全性分级目录、不同菌种及产品选择毒理学试验的原则、程序、试验方法和结果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微生物肥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193.3-2003 急性毒性试验GB/T 4789.2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是经口给予受试物后,预期能够引起动物死亡率为50%的单一受试物剂量,该剂量为经过统计得出的估计值。

其单位是每千克体重所摄入受试物质的毫克数、克数或毫升数,即mg/kg体重、g/kg体重或mL/kg体重。

4 选择毒理学试验的原则4.1 生产用菌种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分为四级管理,其安全分级目录见附录A。

未列入附录A中的菌种,除根瘤菌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外,其余均需做毒理学试验。

4.1.1第一级(A.1)为免作毒理学试验的菌种。

4.1.2 第二级(A.2)为需做急性毒性试验的菌种。

4.1.3 第三级(A.3)为需做致病性试验的菌种。

4.1.4 第四级(A.4)为禁用菌种。

4.2 产品4.2.1 除有机物料腐熟剂以外的固体微生物接种剂类产品均免做毒理学试验。

4.2.2 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和液体剂型微生物接种剂等需做急性毒性试验。

5 毒理学试验程序5.1 菌种毒理学试验程序5.1.1 应提供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的鉴定资料,包括属及种的拉丁文学名和中文译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功能评价等资料。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及食用菌菌种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及食用菌菌种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督查检验测试中心微生物肥料术语( NY/T 1113-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产品种类、菌种、培养基、灭菌、生产和质量检验等方面的主要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肥料生产、质检、应用、科研和授课等领域。

2产品种类微生物肥料microbial fertilizer; biofertilizer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进农产质量量及农业生态环境。

注: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 2.2 )、复合微生物肥料(2.3 )和生物有机肥( 2.4 )。

微生物接种剂microbial inoculant[微生物 ] 菌剂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直接使用,或经浓缩(6.10 )或经载体( 6.9 )吸附( 6.11 )而制成的活菌制品。

单一菌剂single species inoculant由一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复合菌剂multiple species inoculant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且互不拮抗的微生物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细菌菌剂bacterial inoculant以细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放线菌菌剂actinomycetic inoculant以放线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真菌菌剂fungal inoculant以真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固氮菌菌剂azotobacteria inoculant以自生固氮菌和/ 或联合固氮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根瘤菌菌剂rhizobia inoculant以根瘤菌( 3.12.2 )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硅酸盐细菌菌剂silicate bacteria inoculant以硅酸盐细菌( 3.12.3 )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2.2 )。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菌种,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标准是指对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质量、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以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鉴定。

微生物肥料的品质关键在于所含微生物菌种的种类和数量。

因此,微生物肥料标准应明确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鉴定标准,包括菌种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指标。

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和鉴定的微生物菌种才能够确保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

二、微生物菌种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

微生物肥料标准还应规定微生物菌种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

合理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

同时,标准化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减少微生物肥料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三、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检测。

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微生物肥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肥料标准应规定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包括微生物菌种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够确保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稳定,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和储存。

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和储存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需要考虑的内容。

合理的包装和储存可以保护微生物肥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微生物菌种的有效存活期,保证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

因此,微生物肥料标准应规定微生物肥料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和储存条件等内容。

五、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评价。

微生物肥料标准还应规定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肥料使用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微生物肥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肥料的质量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之,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菌种,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于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肥料产品。

为了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

一、微生物肥料的菌种要求。

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应当是对植物有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磷解菌、植物生长促进菌等。

这些菌种应当是纯种,活性高,数量充足,且对环境无害。

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菌种的质量,确保其活性和数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要求。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当符合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条件,包括菌种的培养、发酵、提取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对菌种的损伤,保证菌种的活性和数量。

同时,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

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包括菌种活性、含量、杂质等多个方面。

菌种活性是衡量微生物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高的菌种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微生物肥料中的含量和杂质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四、微生物肥料的使用要求。

在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当根据作物的种类、生长期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施用。

同时,应当避免与化学肥料混用,以免影响微生物肥料的活性。

在施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微生物肥料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障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肥料应当及时予以整改或淘汰,确保市场上的微生物肥料都符合标准要求。

六、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为了促进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应当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微生物肥料的认识和了解。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沈德龙、姜昕、陈慧君、关大伟、曹凤明、李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2004农用微生物菌剂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有机肥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4 要求菌种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技术指标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要求生物有机肥产品中As、Cd、Pb、Cr、Hg含量指标应符合GB ××××—2004《农用微生物菌剂》中5.3.2的规定。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有机肥料,它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对环境友好,对土壤生态系统有益。

因此,制定微生物肥料标准对于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微生物肥料标准应当明确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和命名规范。

根据微生物肥料的活性成分和功能特点,可以将微生物肥料分为速效微生物肥料、缓效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不同类型。

在命名规范上,应当遵循统一的命名原则,清晰明了地表达微生物肥料的成分和功能,避免因命名混乱导致消费者的误解和困惑。

其次,微生物肥料标准应当规定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

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指标包括微生物含量、菌种活力、杂质含量等方面,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微生物肥料质量的稳定和可靠,需要建立起严格的检测方法,确保微生物肥料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规定微生物肥料的包装和储存条件,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质量变化。

另外,微生物肥料标准还应当规定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方法上,应当明确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式,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使用建议。

在注意事项上,应当指出微生物肥料与化肥和农药的配套使用问题,避免因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微生物肥料使用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为农民提供科学的使用指导,确保微生物肥料的有效利用。

总的来说,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同时,还可以促进微生物肥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微生物肥料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协调,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粉剂或颗粒农用微生物菌剂可严格控制水分,单位重量或体积的价值较高,产 品储存期内(尤其工厂储存)可以采用些低温、干燥等手段,再结合微生物稳 定剂或可达到更长的保质期。
能让活体微生物保持更长货架期的微生物助剂是行业重要的研究方向
➢ 避免微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的快速衰减除了控制pH、含水量、养分、温度等条件外,微生物助 剂是研究的重点,包括载体、保护剂以及营养助剂等,具有以下功效:
或复合微生物肥料登记证。而且要核对执行标准: ➢ 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的是国家标准,是GB20287-2006 ➢ 生物有机肥执行的是行业标准,是NY884-2012 ➢ 复合微生物肥执行的是行业标准,是NY/T798-2015
➢ 证号登记方式为“微生物肥(登记年)临字(编号)号”或者“微生物肥(登 记年)准字(编号)号”。
毛的只有真菌和部分放线菌,细菌是不长毛的!例如木霉菌、哈茨木霉菌属于 真菌,这类菌剂长毛属于正常现象,只有在存储条件非常严格的情况下才不会 长毛。 ➢ 而在市面上我们买到的很多菌肥的主要菌种是细菌,以各种芽孢杆菌为主,它 是不会长毛的。常见“长毛”的产品是没有发酵彻底的有机肥,在高温高湿的 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真菌。 ➢ 生物菌肥长不长毛是由菌种本身的熟性和环境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通过判 断长毛这件事来评判菌肥的好坏。
➢ 现在,很多厂家都宣传自己的菌肥中,菌的种类越来越多。这样反而存在一些 弊端:一是成本增加;二是过高的微生物含量可能给农作物带来不良的后果, 比如抑制生长;另外菌的种类越多,可能有些菌种之间会出现拮抗作用,相互 影响,反而不利于菌肥发挥功效。
如何避免买到假肥?
➢ 登记证 ➢ 具备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包括:微生物菌剂登记证、生物有机肥登记证,
严格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 液体微生物肥料因货架期过短,保质期后的产品回收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企
业重新考虑液体微生物肥料在保质期内完成销售和使用营销策略;
微生物肥料行业共性技术问题
➢ 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衰减的重要原因是养分(尤其是含氮养分和含碳有机 物)、水分和pH,液体农用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及生物有机肥养分充 分,且含水量较高,这就导致有效活菌数的衰减无法有效控制;
使微生物菌剂在贮存过程中保持性状稳定、在施用过程中快速复苏和繁殖、减少不利环境对菌 剂的胁迫等。
微生物代谢物是微生物肥料行业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 微生物一般依靠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去影响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良好 生长需要一定的氮源和碳源营养及维生素及中微量元素、适宜的温度(1525℃)、合适的pH值(5-8),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土壤透气性、土著微生物 等都会对菌的生存造成影响,
如何避免买到假肥?
➢ 检查的特殊功能菌种是活的、有生命的,随着产品保存时间的 延长,这些菌种的有效活菌数会不断减少。
➢ 一般正常储存条件下有效期最多为两年,有些甚至更短。
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的设定大都是为了有效活菌数和保质期达标
➢ 杂菌率(霉菌杂菌数)超标会影响有效活菌的生存; ➢ 水分超标会加速有效活菌在储存期内的生长导致有效活菌死亡; ➢ pH值是有效活菌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如pH值控制不好,有效活菌会加速死
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 产品剂型分为液体和固体,固体剂型包括粉和粒状。
以“有机肥”假冒“生物有机肥”,抬高价格
➢ 1)管理权限 ➢ 生物有机肥由国家农业部发证,但有机肥料是由企业所在省农业厅发证。 ➢ 2)执行标准 ➢ 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为NY884-2012,有机肥料执行标准为NY525-2012。 ➢ 在购买时,凡是看到标注525-2012标识的,包装上只能标有机肥料,而不是生
基本一致 ➢ 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砷、镉、铅、铬、汞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 20287-2006
➢ 微生物菌剂 ➢ 是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产品剂
型有液体、粉剂、颗粒型。
➢ 按照其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 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 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过分强调菌肥中菌的种类越多、菌种数量越大越好
➢ 以微生物菌剂为例,菌的量并不能代表全部。选择这类产品时不但要看菌的总 量,还要看有效活菌的数量,使用后起作用的只有活菌。
➢ 微生物菌剂想在土壤中有效果,取决于菌群在土壤中的成活率和繁殖率。比如, 一个菌群有5亿株菌,到土壤中没有适合的环境,菌群全部死掉,效果微乎其微。 假如一个菌群只含10万株菌,到土壤中成活率90%,那么它的效果非常可观。 效果要大大好于前者。
➢ 以液体农用微生物菌剂为例:刚出厂时有效活菌数达到几十亿甚至百亿以上,3 个月后有效活菌数只有2亿以上,有效活菌数成数量级的差异会导致产品功效极 不稳定。
微生物肥料行业共性技术问题
➢ 微生物肥料行业要健康发展,合法合规一定是底线,产品质量稳定一定是保障! ➢ 杂菌超标率不容易控制或者控制成本太高的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随着执法的
微生物肥料登记,产品质量要符合产品标准
➢ 微生物肥料行业普遍遵守的、技术指标要求最低的三个标准: ➢ 一是农用微生物菌剂 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20287-2006; ➢ 二是生物有机肥 强制性农业行业标准 NY 884-2012; ➢ 三是复合微生物肥料 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 NY/T 798-2015
微生物肥料登记,产品质量要符合产品标准
➢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 20287-2006: ➢ 有效活菌数、霉菌杂菌数、杂菌率、水分、细度、pH值、保质期 ➢ 生物有机肥 NY 884-2012: ➢ 有效活菌数、有机质、水分、pH值、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有效期 ➢ 复合微生物肥 NY/T 798-2015: ➢ 有效活菌数、总养分、有机质、杂菌率、水分、pH值、有效期 ➢ 限制性指标(若将生物有机肥的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作为限制指标)
如何避免买到假肥?
➢ 查看包装袋上菌数的标注 ➢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液体和粉剂产品有效活菌数(cfu)含量≥2
亿/g或2亿/mL。颗粒产品要≥1亿/克。对于复合菌剂,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要 ≥0.01亿/g或0.01亿/mL,以单一的胶质芽孢杆菌制成的粉剂有效活菌数要 ≥1.2亿/g。
如何避免买到假肥?
➢ 微生物菌剂要保持较稳定的功效应结合微生物代谢物的功能,但绝大部分微生 物菌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数量较微小且活性一般不会太高,对农作物 促生作用不明显,一般建议筛选高活性的微生物代谢物和微生物菌剂混用。
➢ 通常情况下,筛选的微生物代谢物活性在ppm级,ppb级更好,千八百倍有活 性的功能物质应用起来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而植调剂虽具有高活性(一般 ppm级),个别ppb级如芸苔素等,但添加算假农药,属于违法性行为。
生物有机肥 NY 884-2012
➢ 生物有机肥 ➢ 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
源并经过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 肥效应的肥料。
➢ 产品剂型有粉剂、颗粒型。
复合微生物肥 NY/T 798-2015
➢ 复合微生物肥料 ➢ 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
➢ 一是最大程度减少细胞损伤,保持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较高的存活率和性能; ➢ 二是微生物的活动、活性物质处于半静止或静止状态,以延长生命、活性期; ➢ 三是有利于产品使用时细胞活力的复苏和迅速修复自身; ➢ 四是提供良好的润湿、沉积、均匀度和附着力,利于作物快速吸收微生物活性物质。 ➢ 所以,在微生物类肥料生产工艺中,需要添加助剂来有效保护微生物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活性,
微生物肥料标准 20200901
微生物肥料登记,产品质量要符合产品标准
➢ 2015年标准改革后,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 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
➢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 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
➢ 对于复合微生物肥料,液体产品有效活菌数(cfu) ≥ 0.5亿/g,总养分含量为 6%-20%。固体产品有效活菌数(cfu)≥ 0.2亿/g,总养分含量为8%-25%。 含两种以上有效菌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每一种有效菌数量≥0.01亿/g 或亿/mL。
如何避免买到假肥?
➢ 对于生物有机肥,要求有效活菌数(cfu) ≥ 0.2亿/g 有机质 ≥40%
物有机肥、生物菌肥。我们一定要看清标注。 ➢ 3)技术指标 ➢ 生物有机肥要求的技术指标为有效活菌数(cfu)≥0.2亿/克,有机质≥40%。 ➢ 有机肥要求的技术指标则是有机质≥45%,氮磷钾≥5%。
宣称菌肥都会长毛,只要长毛的都是真的生物菌
➢ 我们常说的菌种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细菌、真菌、放线菌。 ➢ 这三大类菌包含了很多种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菌都长毛,这三大类菌中能长
有效活菌数达标,但数量急剧衰减,会导致产品功效快速变差
➢ 有效活菌数是微生物肥料发挥作用的主体,所以对生产菌种的要求非常高,菌 种的筛选、保藏、复壮、活性成为重要因素,保存过程中有效活菌数很容易衰 减。
➢ 微生物肥料产品确保在3个月或6个月的保质期内有效活菌数达标的主流做法是 添加有效活菌数数量,甚至添加量是标准中有效活菌数的数倍,在标准要求的 保质期内,有效活菌大量死亡但仍旧能够达标。
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 微生物肥料作为肥料行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肥料品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 高,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及研发投入要求高,随着国家对微生物肥料行业的重视 及国家执法力度的不断增强,微生物肥料行业“乱象丛生”甚至“劣币驱逐良 币”的现象将一去不返。
➢ 从2017年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之后,生物农药行业逐步规范,农药中隐性农药 成分添加被严格限制并严厉执法,农药行业中“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生物农药 已经退出市场,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从业者对生物农药的低毒、速效性差、 提前预防使用等特点已经熟悉并认同,真正做生物农药并拥有技术优势的生产 企业并未消失,甚至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