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

合集下载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作物营养、提高作物产量为主要功能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特殊的肥料,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土壤肥力的目的。

根据微生物肥料的组成和作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单一微生物肥料:以一种微生物菌种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助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钾细菌肥等。

复合微生物肥料: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菌种为基础,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助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根瘤菌-固氮菌肥、根瘤菌-磷细菌肥等。

生物有机肥:以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肥料。

例如堆肥、腐殖酸肥等。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以微生物菌种和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土壤改良剂制成的肥料。

例如生物炭、生物腐植酸等。

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提高作物产量: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和提供营养物质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减少化肥使用量: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部分化肥,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污染,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抗逆性: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寒能力,有利于作物的生产和品质。

根瘤菌肥:根瘤菌肥是利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

施用方法是在豆科植物播种时将其与种子一起撒入土壤中。

固氮菌肥:固氮菌肥是利用固氮菌种制成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其与水一起浇灌到土壤中。

磷细菌肥:磷细菌肥是利用磷细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的分解和利用。

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其与水一起浇灌到土壤中。

钾细菌肥:钾细菌肥是利用钾细菌制成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钾的分解和利用。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

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有机物质降解和转化的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

为了规范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肥料标准。

首先,微生物肥料的菌种成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菌种应具有一定的菌群组成,包括有益微生物和有利于土壤改良的微生物。

同时,菌种应具有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发挥作用。

其次,微生物肥料的有机物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有机物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因此有机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求有机物质的来源应为天然有机物,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物质。

另外,微生物肥料的菌群活性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菌群活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因此菌群活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菌群活性的稳定性。

此外,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重要内容。

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微生物菌剂的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无污染。

同时,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对产品的外观、菌种含量、有机物质含量、菌群活性等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最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也是微生物肥料标准的一部分。

使用方法应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科学施用微生物肥料,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问题。

综上所述,微生物肥料标准涉及到微生物菌剂的菌种成分、有机物质含量、菌群活性、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微生物肥料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才能保证微生物肥料的质量和安全,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微生物肥料标准,推动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名词解释微生物肥料

名词解释微生物肥料

名词解释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也被称为生物肥料、接种剂或菌肥等,是一种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的肥料制品。

与传统的化肥和微肥相比,微生物肥料含有活生微生物,而非矿质元素。

这些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包括提高土壤和生产环境中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总量,使植物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产量。

根据其作用方式,微生物肥料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狭义的微生物肥料,其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

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不仅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农作物病虫害,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

这些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木霉菌、枯草杆菌、溶磷菌和放线菌等。

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增加。

同时,微生物肥料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微生物肥料
什么是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某种活微生物或酵素的固体或液体制剂,施用在种子、幼苗或土壤上,可加强营养之有效性或增加土壤中营养份,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土壤维持在良好生态环境下发挥功能。

微生物肥料根据其作用基本上可分为固氮菌(包括共生、协生及非共生固氮菌)、溶磷菌(包括真菌、放线菌及细菌类)、溶矽菌、菌根菌、促进作物生长之根圈微生物、分解菌、铁物质生产菌、有机聚合物生产菌、复合微生物肥料、堆肥用微生物肥料等。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主要为:
(1)
固氮作用:
固氮根瘤菌包括共生、协生及非共生固氮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素固定为氨,转变成落花生可以利用的氮化合物,此作用是直接增加土壤的氮素来源,并能替代或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

(2)
溶解作用:
土壤中存有许多落花生不能利用的结合型营养元素,如磷、钙、铁等需靠根圈之溶解菌溶解后才能被利用,因此,溶解结合型营养元素的菌可以做为提供落花生营养再利用的功能,并可替代或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例如菌根菌。

(3)
增进根系营养吸收及生长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中有增进根系营养吸收及生长的菌,增加根系吸收能力及表面积,即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提高土壤中的营养供应效率,如菌根菌。

史坦纳生物动力
生物动力有机肥生物动力调控素生物动力菌肥
1 / 1。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既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单细胞生物,也包括较复杂的微小多细胞生物,它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1. 有益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根际细菌和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们通过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菌根,提供或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改善植物的抗逆性,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分解有机物质微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有机酸、酶和其他代谢物,这些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植物提供营养。

例如,土壤中的腐殖质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腐殖质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保肥能力和保肥效果,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微生物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1. 生物防治微生物可以作为生物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病害和害虫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一些有益细菌和真菌,可以抑制土传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利用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杀死或抑制害虫,达到防治作用,同时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 植物免疫响应微生物能够诱导植物系统性获得抗性,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病原菌的侵袭。

通过诱导植物免疫系统的相关信号通路,微生物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机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三、微生物在肥料中的应用1. 微生物肥料的制造和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提供养分或改良土壤的肥料。

常见的微生物肥料包括固氮菌肥、磷溶解菌肥和有机肥等。

这些肥料可降低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提高农作物的吸收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2. 微生物提取物的应用微生物提取物是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而得的活性物质,具有激活植物生长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通过将微生物提取物喷施于农作物上,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和花果结实,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
5406菌肥作用机理
1、抗生菌肥5406分泌抗生素,对植物病原真菌、寄生细菌有很好的拮抗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生理活性。 2、刺激与调节作物生长:分泌多种不同类型的刺激素。 3、转化土壤和肥料的营养元素:将不能吸收利用的N、P、K转化为可利用状态,可提高水解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 4.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对纤维素的分界能力,加强对有机质的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施用后,P提高60%~70%;土壤团粒结构增加,通气性好。
产生活性物质
核酸
生长激素、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
水杨酸
产生铁载体抑制病害
抑病作用
产生抑制真菌病害的酶
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害
农杆菌属、无色杆菌属
假单孢菌
根际促生微生物的种类
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链霉菌
小单孢菌放线菌来自细菌霉菌毛霉、根霉、腐霉
青霉、曲霉、木霉、镰刀霉
菌根菌对植物的促进作用
①提高植物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②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范围
③产生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害
8、光合细菌肥料
是一类能将光能转化成生物代谢能量的微生物。如蓝细菌、紫细菌、绿细菌和盐细菌等,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9、复合微生物肥料
指含一种以上有益微生物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混合制剂. 选择配制复混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原则是: 各种微生物必须彼此没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同一载体中不会互相争夺营养, 在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配中所加入的营养干物质数量及其对微生物的存活没有影响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
------形成根瘤共生体
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 氮素养料;
豆科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 长, 同时, 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 的生长条件。

微生物肥料肥料

微生物肥料肥料

引言概述: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物学活性和代谢产物来提高植物生长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一种肥料。

与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具有许多优点,如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促进。

本文将对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正文内容:1.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包含活性微生物的肥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

微生物肥料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纯粹的微生物,也可以是含有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混合物。

2.微生物肥料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肥料可以分为细菌肥料、真菌肥料、放线菌肥料和藻类肥料等。

细菌肥料主要靠根际生物促进植物吸收养分,真菌肥料则通过与植物共生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

放线菌肥料可以合成有机酸和酶等物质,促进土壤团聚和改善土壤结构,藻类肥料则通过提供养分和激素来促进植物生长。

3.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肥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机制包括养分转化、促进固氮、生产植物生长激素、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改善土壤结构等。

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解离或酵解有机物质来释放养分,从而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一些微生物肥料中的菌株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提供给植物。

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如赤霉素和吲哚3乙酸,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些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通过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资源或诱导植物的防御机制来保护植物。

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团聚和改善土壤通透性。

4.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方法: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根际喷洒、土壤施用和种子处理等多种方法应用。

根际喷洒是最常用的应用方式,可以将微生物肥料直接喷洒在植物根区域,以便微生物能与根系接触并发挥作用。

土壤施用是将微生物肥料与土壤混合后施用于土壤中,充分利用微生物肥料的固氮和养分转化能力。

微生物肥料知识介绍

微生物肥料知识介绍

微生物肥料知识介绍(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肥料知识介绍一、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又称菌剂,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

我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陈华癸先生在论述菌剂的含义时指出,所谓的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符合上述定义的制品均应归入菌剂”。

菌剂在我国已有近50 年的历史,从根瘤菌剂→细菌剂料→菌剂(微生物肥料),名称的演变已说明我国菌剂逐步发展的过程。

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微生物肥料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而且体现在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抗病、抗逆性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农业及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求,生物菌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而且能够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化肥污染环境的程度,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内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利用在微生物肥料中,以根瘤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为最早和最为广泛。

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开始根瘤菌剂的商品生产。

30年代,美国、苏联等国对白生固氮菌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推广应用。

70年代中期,巴西及中国学者先后在玉米根系上发现了联合固氮体系。

随后的研究又证明,水稻、甘蔗以及一些热带牧草等作物的根际均有很强的固氮活性,联合固氮作用很普遍。

80年代中期,美国、以色列等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20世纪60年代磷钾细菌剂推广应用。

在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较为晚。

1950年开始对根瘤菌、抗生菌等多种菌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应用。

从欧美国家引进花生根瘤菌种的同时,筛选出大豆和根瘤菌和紫云英根瘤菌菌株。

60年代福建、吉林、江苏等省还就自生固氮菌剂进行多点的肥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肥料研究发展、应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引起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

微生物肥料具有改良土质、增进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增强作物抗病和抗逆能力等重要功能[1- 2],其研究和开发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微生物肥料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具有肥料效应的特定制品。

微生物肥料可分为2 类,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进而增加产量,如根瘤菌肥;另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等),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如近年开发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1887 年研究者发现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功能并成功培养根瘤菌,此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迅速增多。

国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历史较我国长,其主要的品种是各种根瘤菌肥。

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开始有根瘤菌接种剂(根瘤菌肥料)的研究和试用,一直到现在根瘤菌肥依然是最主要的品种。

我国微生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根瘤菌剂、细菌肥料(菌肥)到微生物肥料的变迁,由豆科接种剂、菌种拌种发展为各种农作物的基肥,有的微生物由于能产生活性物质,有时也用作叶面喷施肥料。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20 世纪60 年代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VA 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主要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3-5]。

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基因工程菌肥、作基肥和追肥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非草炭载体高密度的菌粉型微生物接种剂肥料以及其他多种功能类型和名称的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应用现状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组成成分简单的划分为单纯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两大类型[3- 4]。

研究较多的微生物肥料有以下几种。

2.1 根瘤菌和固氮菌类
根瘤菌类肥料是迄今研究最早、生产最多、应用时间最广泛和效果最稳定的微生物肥料之一。

它利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植物根毛弯曲而形成根瘤来进行固氮作用。

近年来,从花生、大豆、豆科绿肥以及牧草根瘤菌中选育出许多优良菌种,并已生产出多种根瘤菌肥。

自生固氮菌自发现和分离以来就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圆褐固氮菌、贝氏固氮菌和巴斯德固氮梭菌等种类已被用作自生固氮菌肥料和联合固氮菌肥料的研究和开发。

自生固氮菌不但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作物提供氮素养料,而且有的还能生成刺激植物生长发育的生长物质,促进其他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一些自生固氮菌在其生活过程中还能溶解磷 [5-6]。

2.2 解磷菌类
解磷真菌或磷细菌类肥料是利用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产生的一些有机酸和酶等能使土壤中无机磷酸盐溶解、有机磷酸盐矿化或通过固定作用将难溶性磷酸盐类变成可溶性磷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一类微生物肥料。

磷细菌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无机和有机磷细菌。

无机磷细菌能溶解土壤中无效的无机磷变为有效的无机磷,而有机磷细菌则通过分解作用将土壤中无效的有机磷变为有效的有机磷。

施用磷细菌肥料能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7-10]。

2.3 硅酸盐菌类
硅酸盐细菌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肥料中的一种重要功能菌,能释放由硅酸盐岩石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直接供给植物,同时具有固氮能力。

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与其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物(生
物酶等)有关[11]。

大田实验证明它能在种子或作物根系周围迅速增殖形成群体优势,并分解硅酸盐类矿物释放出钾等元素供植物利用,同时具有固氮和解磷功能[9]。

硅酸盐细菌类肥料在挖掘土壤潜在肥力、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2.4 促生菌根类
菌根是某些真菌侵染植物根系而形成的菌-根共生体,可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主要由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等真菌类参与形成。

试验证明菌根可以使寄主植物更好的摄取移动性弱的养分元素,扩大根的吸收面积,保护根部免受病原菌的侵袭,产生阻抑其他微生物的类似抗生素的物质等。

目前,菌根类肥料已被用于造林和育苗等技术[5]。

三、微生物肥料开发利用的前景与对策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对多功能、新型综合肥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潜力逐渐加大,筛选具有高肥效、高药效功能的不同菌株,同时复配培养不同菌株是满足生产需求的当务之急。

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使用。

3.1不断完善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加强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由于对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缺乏监督,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的伤害了农民使用微生物肥料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微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是当前发展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迫切任务。

我国第一部微生物肥料行业执行标准由农业部颁布实施,对加强微生物肥料市场管理
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待修订和完善。

为确保微生物肥料的健康发展,还需加大质量监督与管理力度。

3.2增加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今后的研究开发方向应该是不断选育和改良构建高效、抗逆、高耐受性的微生物菌种;改进和提高微生物肥料剂型,同时提高其速效性,在微生物肥料中配加微量元素等,使其具有多功能性。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应当做研究开发工作,为应用和发展做好坚实基础。

3.3制定相应鼓励及优惠政策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微生物肥料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积极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生产新型微生物肥料,提高研发积极性。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使用微生物肥料,做好微生物肥料使用技术扶持工作。

有重点的扶持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促进全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发展。

3.4实现商品化,实现产业化
微生物肥料的商品化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然而,目前大多数微生物肥料还不具备商品化条件,主要表现在贮存周期短导致废品率低。

因此,必须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积极解决技术难题,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产业化。

3.5做好微生物肥料的宣传普及,建立微生物肥料推广示范基地
各级农科部门应积极做好微生物肥料科普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农民提高微生物肥料使用的自觉性和消费者购买无公害农产品的
积极性。

建立作物使用微生物肥料及使用技术的推广平台,促进微生物肥料的推广使用、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葛诚. 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基础[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2000.
[2]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
(1):14-18.
[3] 孟瑶,徐凤花,孟庆有,等. 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76-283.
[4] 李万才.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J]. 当代蔬菜,2006 (4):22-23.
[5] 谢明杰,程爱华,曹文伟.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微生物杂志,2000,20(4):42-45.
[6] 李元芳. 固氮菌类肥料的特点及有效使用条件[J]. 土壤肥料,1994,(1):40-42.
[7] 席琳乔,冯瑞章. 植物根际解磷菌的研究进展[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18(4):57-61.
[8] 马春浩. 解磷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34-36.
[9] 余贤美,沈奇宾,李炳龙,等. 土壤解磷细菌分离和筛选方法的
建立[J]. 热带作物学报,2008,29(3):321-325.
[10] 蒋宝贵,赵斌. 解磷解钾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1):43-48.
[11] 贺积强,李登煜,张小平,等. 硅酸盐细菌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1999,12(Z1):102-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