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储存新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

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

常见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学习指导中药品种繁多,成分性质各异,在购、存、运、销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养护,当受到自然界中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害虫、霉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影响时,中药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走味、风化等现象,而失去原有的活性成分,严重的还会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因此,应根据中药的不同性质,研究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发生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有针对地研究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技术,以便保护中药原有的品质,保证中药质量,降低损耗,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常见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主要针对医疗保健用量和库贮量较多的近百种大宗常用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分别加以专门介绍。

由于品种较多,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熟记来源,把握同类功效药不同品种之间在储存养护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学习的重点建议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常见中药材饮片的来源、储存方法、养护技术。

正文第一节解表药一、发散风寒类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储存方法】将药材理顺,内用麻绳捆紧,外用蔑席包装,或用芦席、麻袋打捆。

一般可用打包机压紧,每捆约75kg。

为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最好贮藏于密闭的木箱中。

少量麻黄切制后最好装入木箱内,密封保存。

【养护技术】本品受潮后会变色、发霉、含量降低。

受阳光长期直接照射,会引起褪色和有效成分的减少。

在储存中应贮放在干燥、通风和避光处,不易生虫。

若发现吸潮、生霉,只能摊晾,不宜暴晒。

久贮或干燥不当,则变为黄色,影响药材质量。

紫苏【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储存方法】本品受潮后容易发霉变色,甚至腐烂,应储存于干燥、阴凉之处。

【养护技术】紫苏叶含挥发油约0.5%,应置阴凉干燥处,以防受潮、发霉、变色和受热时挥发性成分的散失。

且不宜久存,若储存日久其香气逐渐淡薄,影响质量。

若发现潮软,可进行摊凉,不宜日晒,因晒后颜色变淡。

中药饮片保管养护基础知识

中药饮片保管养护基础知识

一、中药养护的目的中药养护主要是预防药物变化和已经发生变化的救治,保证其药物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二、中药在储存过程中的主要质变现象虫蛀: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药材经害虫危害虫蛀后,有的形成空洞、破碎,有的被毁成粉,有的被害虫排泄物污染,破坏性极强。

严重影响中药疗效。

危害药材的害虫习称“仓虫”,仓虫种类繁多、生命力极强,适宜仓虫繁殖的温度一般在15—35度,所以每年的5—8月是仓虫生长繁殖最旺盛的季节。

大多数仓虫耐热、耐寒、耐干、耐饥。

10℃以下大多数仓虫停止发育,0℃左右处于休眠状态但不易冻死。

仓库的阴暗角落是仓虫的潜伏场所,中药从原药材采收、运输,包括包装、库内外清洁卫生到储存任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污染,做好以上每一个环节,是杜绝仓虫来源的重要措施。

发霉:大气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明,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凉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失去药效。

一般的霉变都是从药材表面开始,轻微的霉变及时处理,药材尚可应用。

严重的霉变,会引起中药材失效,导致药材无法使用。

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受温湿度及空气的影响,使药材内部发生变化,表面颜色发生变异。

色泽是中药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变色的发生往往使不少药材变质失效,不能再用。

药材变色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稳定,与阳光照射、温湿度密切相关,故日晒变色的药材,宜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泛糖、泛油:指某些含油脂、挥发油、粘液质、糖类较多的药材,在温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粘、颜色变鲜、产生“哈喇味”。

泛糖、泛油的原因主要由药物本身性质、温湿度、储藏年限影响。

气味散失:中药材具有的正常气味,因久存或养护不当、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酸败等化学反应均可导致气味散失。

第六章现代中药养护技术-PPT精选文档

第六章现代中药养护技术-PPT精选文档
第六章 养护新技术
本章要求掌握现代中药贮存养护新技术。重点 阐述近代中药养护方法--气调养护等养护理论、 基本技能与应用;并对低氧低药量防治、远红 外干燥灭虫、微波防治仓虫、电离辐射防治作 简介。
第一节 对抗同贮法

一、含义: 对抗同贮养护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存放在 一起,以放在虫蛀,霉变的一种养护方法。对抗同贮养护是 利用一些中药的特殊气味来抑制另一种中药的虫蛀、霉变。 对抗同贮法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的传统养护方法,虽然简便 易行,有防霉、防蛀的作用。经研究一些天然产物具有驱虫 防霉效果,如灵香草、除虫菊、天名精、闹洋花、吴茱萸、 花椒(叶、果)、柑桔(皮、核)柚皮、黑胡椒、野蒿、辣蓼、 大蒜、苦楝、山苍子(油)、臭椿、千里光、算盘子、姜粉、 干辣椒、黄豆粉、茶油、油茶麸、花生油、菜子油等;此外, 草木灰、灶心土、生石灰、硫磺、酒精、高度酒、甲鱼板、 螃蟹壳、干海带等也有一定的防霉驱虫效果。
设计下料、热合制帐和密封药材。
2.密封库
密封库改建的技术要求是:库房结构通常系钢筋混凝土,以承受气
体置换中形成库内外的压差;密封材料的选择要兼顾气密性和隔湿 性;密封层的组成和处理,用沥青和塑料薄膜作为气调库密封材料, 采取“沥青-塑料薄膜-沥青”组成密封层(实施须防燃),处理在库房 内壁,以起到隔湿、隔气、防腐的作用;以及库门密封处理、气调 设施与库内装置等。
4.人参与细辛同贮,防虫。
5.大蒜与土鳖虫、斑蝥同贮,防虫。
6.荜澄茄同贮:利用荜澄茄与人参、党参、三七、蕲蛇、白花蛇、
鹿茸、乌梢蛇、海马、海龙、蛤蚧等同贮,防虫、防霉。
7.明矾与柏子仁同贮,防虫霉、走油。
8.其他:冰片与灯心草同贮;吴茱萸与荜澄茄同贮;丁香与同贮;
滑石粉、米糠与鹿角胶、阿胶等动物胶类同贮。另外白酒和药用乙 醇是良好的杀菌剂,将易发霉、虫蛀的中药饮片与高浓度的白酒或 乙醇一起密封贮存,如动物类的蕲蛇、金钱白花蛇、鹿茸、乌梢蛇、 海马、海龙、蛤蚧、蛤蟆油等。

中药材气调储存养护技术

中药材气调储存养护技术

▼ 3种害虫在低氧(<1%)环境下30天的存活情况
试验 重复
1 2 3
氧气 (%)
0.8 0.8 0.7
成虫死亡率(%)
烟草甲虫
米象 赤拟谷道
100
100
100
100
100100ຫໍສະໝຸດ 100100100
备注
▼ 3种害虫虫卵在低氧(<1%)环境下30天的存活情况
试验 重复
氧气 (%)
虫卵死亡率(%)
备注 烟草甲虫 米象 赤拟谷道
1
0.6
100
100
100
2
0.8
100
100
100
3
0.5
100
100
100
技术功效
检测数据
■ 技术功效----防霉(有霉抑霉,无霉防霉)
▼ 3种轻微霉变药材不同养护处理下霉变情况
试验 药材 甘草
香附
芦根
试验 处理
气调养护 自然存放 气调养护 自然存放 气调养护 自然存放
初始 轻微 轻微 轻微 轻微 轻微 轻微
≥0.08mm
纵向≥25.4mpa,横向 ≥22.2mpa
2
技术功效
技术功效
检测数据
●保持活性及含量
(有效2~3年)
●有虫杀虫、无虫防虫
(成虫、蛹、虫卵)
●双向调湿 防止水分散失
功效
●极大延缓因 氧化所致变色
●抑制和防止霉变
(好氧性/厌氧性霉菌)
气调剂样品▼
技术功效
检测数据
■ 技术功效----杀虫(有虫杀虫,无虫防虫)
中药材气调储存养护技术
目录
一、技术原理 二、技术功效 三、技术特点与资质 四、应用方式 五、成功案例 六、技术意义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储存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储存环境、储存设备、储存操作、储存记录和储存安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规范。

一、储存环境1.1 温湿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在温度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40-60%的范围内,避免高温、高湿度或低温、低湿度环境对饮片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2 光线控制:中药饮片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药材的有效成分因光照而降解。

1.3 空气质量控制:储存中药饮片的场所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和异味的污染,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的控制。

二、储存设备2.1 储存柜或柜架:选择具备通风性能的储存柜或柜架,以便空气流通,避免湿度积聚和霉菌滋生。

2.2 包装材料:中药饮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如草纸、塑料袋等,以保护饮片免受潮湿和污染。

2.3 防潮措施:储存设备应采取防潮措施,如在储存柜或柜架中放置干燥剂,以吸湿保持饮片的干燥状态。

三、储存操作3.1 入库检查:对每批中药饮片进行入库检查,包括外观、气味、湿度等方面,确保饮片符合质量要求。

3.2 分类储存:根据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药材之间相互影响。

3.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储存环境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储存记录4.1 入库记录:对每批中药饮片的入库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批号、生产日期、产地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4.2 温湿度记录:定期记录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掌握储存条件的变化和调整。

4.3 检查记录:对储存设备、饮片质量和数量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储存管理的措施。

五、储存安全5.1 防火措施:储存中药饮片的场所应设置防火设施,如灭火器、防火墙等,确保储存安全。

5.2 防盗措施:采取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加强门窗的防护,以避免中药饮片被盗。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技术—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技术—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对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或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贮存方法: (1)含淀粉多的饮片,如山药、粉葛、天花粉等,应贮存在 通风干燥凉爽处,以防虫蛀。 (2)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党参、熟地黄、肉苁蓉 、天冬等,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处,以防吸潮变软发粘、霉 烂虫蛀。
(3)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如薄荷、川芎、当归、荆芥等,贮 存时室温不宜太高,否则容易散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 干燥处贮存。 (4)种子类中药因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莱菔子、 薏苡仁、扁豆等,若包装不坚固则易受虫害及鼠咬,故应 密闭贮藏。 (5)酒炙的饮片如酒当归、酒大黄、酒续断等,醋炙的饮片 如醋延胡索、醋芫花、醋香附、醋三棱等均应贮于密闭容 器中,置于阴凉处贮存。
5、翻垛通风法:将垛底中药饮片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 ,使热气及水分散发。一般在梅雨季节或发现药材含水量较 高时采用,为了增强通风效果,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 械装置加速通风。 6、密封吸湿法:是贮藏方法中的密封法同养护方法中干燥 法的结合,即将中药饮片密封在一定的空间内,采用合适的 吸湿剂以吸收饮片中的水分,进而保证饮片的质量。
近年来还进一步研究如何防止中药在贮藏养护过程 中毒物的污染,以符合21世纪无残毒、无公害绿色中药 的要求。目前中药饮片常用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清洁养护法
清洁养护法是对库房、贮存容器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 是贮存保管工作的基础。
重视库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可以杜绝害虫感染,恶化 害虫的生活条件,因此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 本、最有效方法。
(2)贵细中药的贮存 贵细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麝 香、牛黄、羚羊角、海马、海龙、马宝、狗宝、猴枣、熊 胆、蛤蟆油、三七、西红花、珍珠、冬虫夏草等,应与一 般饮片分开贮藏,专人管理,并注意防虫、防霉,密封后 置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细贵药品中的麝香,应用瓶 装密闭,以防香气走失;牛黄宜瓶装,在霉雨季节时放入 石灰缸中,以防受潮霉变;人参极易受潮、发霉、虫蛀、 泛油、变色,也应放入石灰缸内贮存等。

中药养护常用方法

中药养护常用方法

中药养护常用方法一、干燥养护法:干燥可以除去药材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储不变质的效果。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晾、烘等。

1、曝晒法:系受日光之光热作用散发水分而使药材干燥,通过紫外线杀灭霉菌,起到防霉、治霉双重作用。

直射日光温度可达50℃,适于曝晒后质量无变化的药材。

2、摊晾法:亦称阴干法。

即将药材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等。

3、高温(人工)干燥法(烘干):通过烘烤驱除水分,并有灭虫驱霉之效,须掌握烘温、时间及操作法,一般药材不超过80℃,芳香类药材不超过50℃。

此外,还有炒、焙法。

霉雨天,用此法。

4、石灰干燥法:生石灰为吸湿率20%~30%。

凡药材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量娇嫩、容易走油、溢糖,回潮后不宜曝晒或烘干的品种,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

5、木炭干燥法:将烘干木炭,用纸包好,夹置于药材内,或放于药材的上面或下面层,吸去水分而防霉。

优点:性质稳定、无污染,方便、经济,可重复使用。

一般可一个月烘干一次,霉雨季酌情增加烘晒次数。

6、通风法:利用空气的自然流动或机械使库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调节与控制仓仓库的温湿度。

(1)翻垛通风(2)自然通风法(3)机械通风法(4)遥控通风法7、密封法:即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导热性差、隔潮性能佳或不透性材料,采取适当的形式,将储存中药的特定空间与外界隔绝,尽可能封闭,使其免受外界影响,处于较恒定的温湿变度环境中,达到安全储存之目的。

以起到防潮、防热、防冻的作用,有效地防止质变。

密封法是中药储存养护的基本方法,多数的养护方法都在密封或密闭的基础上进行的。

密封形式:整库密封、货架(橱柜)密封、堆垛密封小件密封:如箱桶、缸窑等、其他:如细贵药的真空包装。

8、吸潮法:(1)吸朝剂吸朝法:不与商品直接接触,用瓷盘、木箱等装盛;避免与水接触。

(2)机械吸朝法:空调抽湿机;电热去湿干燥器;垛底通风驱朝机;光电调控吸朝法二、冷贮养护法低温养护是利用机械制冷设备产生冷气,使药物贮存在低温状态下,以抑制害虫、霉菌的发生,达到安全养护的目的。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储存环境的要求1.1 温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避免高温导致药材的挥发和变质。

1.2 湿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湿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不超过60%的范围内,避免湿度过高引起霉菌滋生。

1.3 光照控制:中药饮片应储存在无光照或弱光照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药材的氧化和质量下降。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2.1 包装材料的防潮性: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避免湿气对药材的影响。

2.2 包装材料的透气性: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保证药材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2.3 包装材料的耐光性: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能,以防止阳光直射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三、储存设备的选择3.1 储存架的设计:中药饮片的储存架应设计合理,方便管理和取用,并且能够避免药材受潮和受阳光直射。

3.2 储存容器的选择:中药饮片的储存容器应选用无毒、无味、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储存设备的维护:中药饮片的储存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四、储存管理的要求4.1 药材的分类储存:中药饮片应根据不同的药材属性和功效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药材相互交叉污染。

4.2 药材的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药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药材的质量下降。

4.3 药材的记录管理: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人员应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记录药材的进货、出货和库存情况,以便追溯和管理。

五、储存安全的措施5.1 防火措施:中药饮片的储存场所应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

5.2 防盗措施:中药饮片的储存场所应安装监控设备,并设置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保证药材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储存新技术方法
一、中药储存新技术方法:
1、含挥发油类药材的贮藏
如细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和牛膝等多含挥发油,气味浓郁芳香,色彩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因此,此类药材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

袋中放少理石灰明矾、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

扎紧后贮藏于干燥、通风、避光处。

2、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
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实、巴豆、木鳖子和莲子肉等药材多含淀粉、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等成份。

若遇高温则其油易外渗,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点,引起变质、酸败和变味。

因此,此类药材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应放在陶瓷缸、坛、玻璃缸、瓶内或金属桶等容器内,贮藏于阴凉、干燥、避光处,可防虫蛀和霉烂变质。

3、淀粉类药材的贮藏
如明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大黄、山药(淮山)、葛根、泽泻和贝母等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

因此,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或明矾、干燥锯木屑、谷壳等物的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回潮、变质和霉烂。

4、含糖类药材的贮藏
如白芨、知母、枸杞子、玉竹、黄精、何首乌、地黄、天冬、党参和玄参等含糖类较高的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且不易干燥,
致使霉烂变质。

因此,这类药材首先应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又层无毒的塑料袋内包好所紧,放在干燥、通风而又密封的陶瓷缸、坛、罐内,再放些生石灰或明矾、干燥且新鲜的锯木屑、谷壳等物覆盖防潮。

二、常见中药材的保存方法
天麻:易生虫、霉变,应贮存在密闭、干燥的容器内。

放置干燥通风处,以防回潮霉变。

同时,在每年虫蛀季节前(3月-4月份),应取出反复暴晒,以防虫蛀。

参类药材:参类药材包括野山参、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

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

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虫草: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很短的话,只需将其与花椒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

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

虫草保存不宜过久,否则药效会降低。

鹿茸:鹿茸要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

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

如果保存得当,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枸杞子:本品含糖较多,极易吸潮泛油、发霉和虫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质也极不稳定,容易变色,是中药材中较难保养的品种。

可将枸杞子用乙醇喷雾拌匀,然后用无毒性的塑料袋装好,排除空气,
封口存放,随用随取。

此种方法既可防止虫蛀,又可以使其色泽鲜艳如鲜品。

或将枸杞子置于冰箱中0-4℃保存。

藏红花:是著名的活血中药,它的贮存要注意经常保持油润,因此宜将它放入密封的小瓷缸内,置于阴凉处保存。

麦冬:含有粘性糖质,易吸潮泛油,若需长时间保存,应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冷藏避光保存。

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且易变色、生虫,长时间保存,要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另外,有一些患者从医院取回调剂好的汤剂,因各种原因短期内没有服用完,为保证汤剂质量,一定要将其冷藏保存,避免药材发霉、生虫。

一旦发现汤剂中的药材已有变质现象,一定不要服用,以防药性发生变化损害服用者身体。

三、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
1:日晒法
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

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2:摊晾法
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置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
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

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3:烘炕法
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

应用该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米,长度
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厘米留一个能开关的小门以
便添加燃料。

而后在其中放置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

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

炕垒到1.2—1.5米高时,每隔60厘米横放一根直径3—4厘米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厘米即可。

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得太满,以厚30—40厘米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

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

该法适用于川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千燥。

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炕焦,还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对干燥程度的要求分别对待,有些药材不宜用烘炕法干燥。

4:烘房和干燥机烘干法
该法适合于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且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温度可控,适用于各类药材,不影响药材质量,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

但要注意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建造烘房并购进专用干燥机械,由熟悉
干燥技术的专业人员操作。

另外要注意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

5: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这是一项新的千燥技术,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r燥的目的。

子仁果米类药材均可采用该法干燥。

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50%,效果较好。

6:微波干燥法
这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微波干燥实际上是通过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使中药材中的水分和脂肪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微波干燥可杀灭微生物和霉菌,并具有消毒作用,使药材达到卫生标准,并能防止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霉和生虫。

目前我国生产的微波加热成套设备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