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

近年来我国地震多发,而由于地震造成的损失足以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能很差,未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规范》中规定:“小震(超越概率63%)不坏、中震(超越概率10%)可修、大震(超越概率2%)不倒”。[1]为了更好的让房屋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非常必要。早在1916年,日本已经开始建筑抗震设计研究,东京大学佐野利器博士在考察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后,在1916年发表的论文“家屋耐震构造论”(建筑物抗震结构理论)[2]中提出“震度”的概念,建议用震度乘以房屋重量来计算水平地震惯性力以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刚刚起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严重破坏率仅为10%左右[3],这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占据我国主要房屋市场[4],所以本文着重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主题部分

2.1 阻力结构墙配筋问题

对于短墙的情况,抗剪[梁腹]钢筋被证明是可靠的维护结构,性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在细长的墙壁的情况下,经CFP方法指定的箍筋明显比现行规范确定的小;此外,这种钢筋被放置在部分暗柱里,仅仅延伸到三分之一的墙高[5]。由此得出对于结构墙来说,相比箍筋的情况,实际水平抗剪[梁腹]钢筋与规范指定的数量较接近。工程设计人员在剪力墙配筋设计时,需要参考规范并结合实际和理论进行适当调整。

2.2可恢复剪力墙结构

由于地震后房屋的修复带来的漫长的停工期及大量花费造成了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恢复生产建筑使用功能受到重视。2009年,美日学者在美日工程第二阶段合作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将“可恢复功能城市”作为地震工程合作的大方向[6]。应用于可恢复功能结构中的剪力墙大多采取摇摆和自复位结构形式,主要配合框架结构使用。通过结构的摇摆,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免遭破坏,从而实现结构震后易于修复的性能目标。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要求,剪力墙结构弹性及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远小于框架结构。摇摆或自复位剪力墙层间位移量较大,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应用于纯剪力墙结构的可恢复功能剪力墙主要采取可更换的形式,通过在剪力墙墙脚等易破坏的区域设置易拆卸可更换构件,震后对可更换构件进

行更换从而快速恢复剪力墙的抗震功能。同时Marriott提出可以将预应力自复位剪力墙的耗能装置设计成外置的形式,以方便震后更换[8]。

2.3高层建筑结构日照影响

一般工程设计分析时,只考虑季节温差作用,但对于超高层混合结构,由于施工历时较长,一般会经历夏季,而起保温隔热作用的维护结构如幕墙等并没投入使用,日照温差此时每天都会作用在建筑物上,类似于周期反复性荷。[9]设计中若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向阳面墙体开裂,严重者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当引起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

2.4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各施工阶段的投资优化和实施成本降低.[10]利用在地震中倒塌房屋粗、细骨料,用于再生及拆除危房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非常经济,而且是处理建筑垃圾很好的方法[11]。

研究表明建筑垃圾通过粉碎、筛分可以生产不同规格与强度等级的再生混凝土砌块。[12]并且当利用废混凝土再生原料、废砖再生原料或它们的混合料生产混凝土砌块时,产品性能可满足现行耗能标准要求[13]。带构造柱的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无论是普通混凝土构造柱,还是再生混凝土构造柱,都对墙体形成有效的约束,使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变形及耗能性能[14]。其中耗能性能是指试件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过程中,试件吸收能量的能力[15]。

三. 总结部分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面对突发的地震及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来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保,从而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介绍了关于混凝土墙体抗震结构设计中可恢复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阻力结构墙墙配筋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高层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日照带来的影响。当然除了研究抗震结构设计方法外,也要提高工程建造管理上的经济性,这需要我们多开发一些绿色建材。例如再生混凝土砌块,它能够很好的利用建筑废弃物中的无机硬质组分,还具有优良的耗能性能。

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佐野利器.家屋耐震磺造揣、震炎予防调查会报告第83号[R].(1916).

[3]大桥雄二.日本建菜磺造埙华变迁史[M].日本建筑中心,19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N.St.ZygourisG.M.Kotsovos,D. M. Cotsovos.M. D. Kotsovos,Design for

Earthquake-resistent reinforced concretestructuralwalls,Received:30

September 2013 /Accepted: 9 January 2014⑥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Dordrecht 2014.

[6] Report of the seventh joint planning meeting of NEES/E}le-Tens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R].PEER 2010 /109.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0.

[7] JGJ 3一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0.

[8] Marriott D,Pampanin S,Bull D,et al. Dynamic; testing of precast, post-ensioned

rocking wall systems with alternative dissipatingsolutions [C]//Bulletin of the

New Zealand Sooi- ety for EarthquakeEngineering 2008,41(2):90-103.

[9] 李鸿酞.高层建筑结构日照影响的探索日[J].建筑结构学,1989,10(3):52-68.

[10] OlgaV. Didkovskayaa,Olga A. Mamayevaa,Development of cost engineering

system in construction,Samara State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Molodogvardeyskaya St, 194, Samara, 443001, Russia.

[11]李秋义,全洪珠.再生混凝上性能与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08).

[12]安煜峰.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强度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13]王武祥.废混凝土和废烧结砖再生原料用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9(02);

[14]张锋剑,白国良.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2012.

[15]姚谦峰.结构抗震试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61-263.

成功团队文献修订版

成功团队文献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成功团队文献探讨 成功团队的特质: Larson & LaFasto (1989)在 Teamwork: What Must Go Right/What Can Go Wrong.认为一个运作有效的团队,基本上具有以下八项特性: 1.清楚而令人振奋的目标(a clear, elevating goal) 高绩效团队应有清楚易懂的目标等待完成,而且这些目标可以使成员相信最后一定能得到很有价值的成果。 2.以结果为导向的团队结构(results-driven structure) 此种结构包含:清楚的角色与责任、有效的沟通系统、侦测个人绩效及提供回馈的方法、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判断。 3.有能力胜任的成员(competent members) 团队要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慎选团队成员,而成员应具有两项必备的能力,其中技术能力(technical competencies)是任何团队最起码的能力要求;而个人能力(personal competencies)则是个人沟通、陈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致的共识(unified commitment) 成员对于团队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要能达成共识,因而能贡献出自己的热诚及努力。 5.合作的气氛(collaborative climate) 成功团队的本质就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要塑造一良好的工作气氛,应该要注意的要素如:诚实、开放、尊重及言行一致等基本条件。

6.卓越的标准(standards of excellence) 团队绩效必须有一明确而有意义的标准,当然团队的绩效是靠成员的集体努力,因为有达到高标准的压力,才能造就卓越的团队。 7.外界的支持与认同(external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团队需要靠外界来提供资源及协助,同时对团队的成就予以认同,也就是在奖赏及报酬制度上要很明确。 8.有效的领导(principled leadership) 适当的领导者对团队合作会产生很大的效应,有效的领导者能使成员追随,共同为组织的愿景及目标努力,同时也能为组织的变革从事规划及设定议程。 Carr (1992)在 Teampower:Lessons from America’s Top Companies on Putting Teampower to Work.认为一个成功的团队有八项特性 1.支持团队合作的共享价值(shared values that support teamwork) 对互信、共识、尊重、合作等价值信仰不渝。 2.清楚而有价值的目标(clear, worthwhile goals) 团队的建立本就有其目标存在,而唯有此项目标值得去努力时,团队才有成功的可能。 3.每位成员都很重要(genuine need for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团队需要每位成员贡献自己的才能,如此才能达成团队的目标,所以每位成员都很重要,而且要尽其所长。 4.对目标的承诺(genuine commitment to the goals)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毕业设计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成绩按四级分制,即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一般以指导教 师评定的成绩为主。评分标准如下: 1.优秀——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内容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大原 则问题,并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立见解,说明书条理清楚,图纸整洁,计算无错 误。 2.良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 大原则问题,说明书有条理,图纸整洁,计算无错误。 3.及格——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设计 基本无较大问题,说明书一般,图纸基本整洁,计算基本无错误。 4.不及格——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成果有重大原则问题,说明书 较乱,图纸不整洁,计算错误较多。 (指导教师及评阅人使用) 评

注: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以下) 路桥工程系毕业设计、毕业答辩要求及评分标准 1、设计内容齐全,按要求完成; 2、方案可行,参数合理; 3、实事求是,符合逻辑; 4、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不准请人代写; 二、毕业答辩要求 语言精简,中心突出。 三、毕业答辩评分标准 (一)毕业设计(65分) 1、设计内容齐全(25分) 2、方案可行,选用参数合理(20分) 3、图纸装订整齐,图纸按要求打印(10分) 4、文字、标点及书写格式规范(5分) 5、查阅资料,引用文献,有一定创新(5分) (二)答辩质量(35分) 1、答辩时仪表大方、衣着端庄、严肃认真(5分) 2、宣讲论文流利简洁、规定时间以内(10分) 3、答辩时吐词清楚、答题准确,说服力强(15分) 4、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辩论技巧(5分) 四、毕业设计审查要求 1、设计工作量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形式是否合要求。 2、对设计的技术措施、计算参数、技术经济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及可行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评述。 3、对设计做出总体评价。 对于不合格的设计,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才能参加毕业答辩。

文献综述 完整版

XXX大学 文献综述 ***届 离子液体+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院系XXX 专业XXX 指导教师XXX 填写日期XXX 离子液体 +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摘要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采用离子液体与各类溶剂形成二元体系研究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常规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离子液体的结构特性及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理化性质除受到温度和离子液体本身结构的影响外,还受到二元体系中溶剂极性和各组分含量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部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种离子液体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子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导率;表面张力 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有机溶剂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化学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熔点低、不易挥发、可传热、可流动、对环境污染少,可作为绿色溶剂用于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被广泛应用,例如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有关合成、分离萃取、消除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离子液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和萃取分离[2-5]等领域由于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优点,近年来离子液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可设计的功能型分子,即所谓的功能化离子液体(TSIL)。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上引入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但其与离子液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心离子与官能团影响着反应过程,与溶解于其中的溶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最终过程优化的实现,更加符合实验和工业需求而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仅对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实验测定工作进展做了归纳,还对电导率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应的综述。 1.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 目前,关于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表面张力是表面化学中最

最详细的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说明

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 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3] Almarza, G.G.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创业指南)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

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 政大科管所博士班詹子莹指导老师温肇东 目录 壹理论发展背景与缘起 (2) 贰创业团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参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 (5) 3-1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研究议题归纳 3-2创业团队的决策程序 3-3创业团队的构成 3-4创业团队的功能与稳定 3-5创业团队的绩效 肆理论特色与研究方法 (10) 4-1理论特色 借用其它领域的理论来说明 问题点 4-2研究方法 研究构面 国内创业团队的研究现况 研究方法的批评 研究方法的困难--操作性衡量 诘语 (14) 文献 (15) 摘要 本文主要在于整理并评析创业理论中的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概况。首先,本文对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缘起以及目前研究的现况做个重点扼要的说明,并解释它对创业理论的意含与贡献,其次,则是将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做一重点回顾,尤其是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相关研究议题等归纳,用以展现创业团队被研究者所观察的不同面向,最后则是对目前创业团队理论发展的情况以及矛盾点提出讨论,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瓶颈有较长篇幅的讨论,在在显示出目前创业团队理论未来发展的机会与瓶颈。 关键词New Venture Team(NVT) 、Entrepreneurial Team

个人创业家的迷思(the myth of lone entrepreneur)到创业团队的研究 很多文献和实证研究多着重于个人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将创业视为单一创业家的活动,藉由成功创业家的身上找出一些特定且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来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是成功的创业家以及企业创业绩效,然而,最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创业家并无共通的特色,此外,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家更能解释创业绩效,于此,在80代末期,创业团队开始成为研究者的焦点而非个人英雄创业家。除此之外,创业团队之所以得到研究者的注意,其实得力于当时相关背景的推波助澜: 一是当时高阶管理团队已经成为策略管理研究中的一项有趣的研究主题,这领域的研究刺激了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和理论的借用; 二是当时美国因应日本的威胁所提倡的「合作式的创业精神(collective entrepreneur)」解决国家竞争力的途径,如Robert Reich(1987)”Team as hero”一文中所提及的「经济的成功来自于具有天份、热情和共识的团队所创造,而非透过个人英雄创业家的迷思」,尤其是80 年代末期,策略理论已有明显重大的改变,代之而起的是以合作为基调的策略联盟或合作网络,因此团队的概念渐成为焦点。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当时高科技创业的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团队创业是当时的现象,而过去国内外有关创业团队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过去创业团队在一般的创业过程中不易显出其重要性,然而高科技产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重要性较容易被突显出来,这主要跟高科技产业的产业特性有关,在高科技创业的历程中,由于所需的技术能力往往单凭创业者一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种不同技术的人员才能拥有足够的技能能力,且是因应激烈环境的方法,因此在创业的初期通常是以创业团队的形式,以两个以上的成员共同创业,因此,创业团队对高科技创业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创业团队研究概况 创业团队在创业的研究方面仍属于新的领域。创业团队的研究数量稀少且缺乏严谨深入的实证研究。很多证据都显示,一个优良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中最大的因素,然而创业团队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它的普及性以及它对创业成功绩效的影响而得到学者们的青睐。Bettenhausen(1991)分析1986-1990五年来关于团体和团队工作相关的文章,发现对于创业团队成员的主题缺乏实证研究。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提到尽管知道创投业者对创业团队的重视,但关于此议题的研究却很匮乏。虽然有一些关于创业团队的研究文献,但整体说来数量很少,很少人对创业团队的组成和维护多加着墨,且多大是轶事趣闻,缺乏理论的基础,因此需要系统性、描述性的研究去定义创业团队受哪些构面所影响,以及组合创业团队所需的成本与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此外,很少用深度实证研究来探讨创业团队的动力学。 之所以数量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原因之一是可能是研究者大多认为个人创业和团队创业之间并没有差异。 Waton,Ponthieu和Critell(1995)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创业团队的研究较难吸引到研究参与者的注意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 前言 本组所研究的课题为《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我们在网上浏览了几十篇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下载了三十来篇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并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它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包括:观念更新、领域拓宽和角色转换。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质上构成了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具有示范作用,专业发展观念具有渗透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具有互动效应。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新世纪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我组通过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的发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这些文献给予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来的教师专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教师已不单单只在黑板上写字,口头讲述相关知识。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21 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网络的信息化也让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而对于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教学环境的创设者, 更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会学习,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和运用,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面向信息化,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信息化进程, 就是对教师不断专业发展的过程。 根据美国1999 年作的一个全国性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调查报告指出, 由于技术的发展是那么迅速, 大约只有20%的教师能够自信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技术。面对教育信息化,教师只有适应各方面所带来的信息化,我国的教师专业才能不断的发展。 顾小青、祝智庭和庞艳霞(2004第一期电化教育研究)在《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现状与问题》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来了解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方法等, 对设计适合我国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至关重要。他们通过调查总结出特别是在诊断当前教师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方面。对于像实验学校这样已经完成了技术扫盲的地区, 需要及时更新教师发展项目的内容和方式, 将重点转移到以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主的方面来。 顾小青(2003.8中国电化教育)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中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 对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对有望成功的发展模式及其要素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有希望成功的教师发展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1.同辈指导。贝克尔认为同辈指导是最有望成功的教师发展模式。2.以技术整合的方法学习技术整合。3.教师做研究。 包国庆(2004第九期电化教育研究)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中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及其几个特殊性, 然后研究当代信息化的两个背景——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络及其对教师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后, 对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提出十点预测。主要概括为: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师将朝向多学科、“示范”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教育与科研界限模糊;获得更多的自律和自由;强化科学方法论;趋向制度化建设;是一种文理综合性科目;将开展“人道主义”的研究;培训将出现一种“地图- 路标”教学法;人类社会的最后的一次专业。 同时,刘密(2010.04科技文汇)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比较研究》中也介绍了英国、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与举措,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国教师信息化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党新莉,严菊婷(2011第一期黑河学刊)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中认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技术支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 期末大作业

文献检索期末大作业 期末大作业: 题目:自拟,按照已选择好的文献综述内容拟题,如“****的进展”、“****的综述”等。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0字; 2、符合期末大作业格式要求,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 3、注意正文内容应概念清楚,层次清晰。不能是资料简单的拷贝粘贴,应对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 4、文中引用的中文文献应在10篇以上,英文文献应在5篇以上。 5、作业提交: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电子稿至zhygch2011@https://www.360docs.net/doc/6011545451.html,,邮件和文件标题均以“学号-姓名”命名,如“3102112101-季周”;另一份提交打印稿,由班长统一收齐,第5周周五(6月1日)前交给老师。 评分标准: 1、内容丰富,字数超过3000字。(20分) 2、格式正确,符合论文格式要求。(20分) 3、文中内容概念清晰、层次清楚,较好把握文献综述的写法和要点。(30分) 4、符合大作业要求。(30分)

淮阴工学院 文献检索大作业 作者: 学号: 学院: 生化学院 专业: 题目: 课程: 文献检索

摘要关键词:

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 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 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小4号宋体)×××××××××××××××××××××××××××……… 2 ×××××××(不换页,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 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 行,段后0.5行) ×××××××××(小4号宋体)×××××××××××××××××××××××××××××××××××………

(团队建设)成功团队文献

成功团队文献探讨 成功团队的特质: Larson & LaFasto (1989)在Teamwork: What Must Go Right/What Can Go Wrong.认为一个运作有效的团队,基本上具有以下八项特性: 1.清楚而令人振奋的目标(a clear, elevating goal) 高绩效团队应有清楚易懂的目标等待完成,而且这些目标可以使成员相信最后一定能得到很有价值的成果。 2.以结果为导向的团队结构(results-driven structure) 此种结构包含:清楚的角色与责任、有效的沟通系统、侦测个人绩效及提供回馈的方法、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判断。 3.有能力胜任的成员(competent members) 团队要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慎选团队成员,而成员应具有两项必备的能力,其中技术能力(technical competencies)是任何团队最起码的能力要求;而个人能力(personal competencies)则是个人沟通、陈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致的共识(unified commitment) 成员对于团队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要能达成共识,因而能贡献出自己的热诚及努力。 5.合作的气氛(collaborative climate) 成功团队的本质就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要塑造一良好的工作气氛,应该要注意的要素如:诚实、开放、尊重及言行一致等基本条件。 6.卓越的标准(standards of excellence) 团队绩效必须有一明确而有意义的标准,当然团队的绩效是靠成员的集体努力,因为有达到高标准的压力,才能造就卓越的团队。

7.外界的支持与认同(external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团队需要靠外界来提供资源及协助,同时对团队的成就予以认同,也就是在奖赏及报酬制度上要很明确。 8.有效的领导(principled leadership) 适当的领导者对团队合作会产生很大的效应,有效的领导者能使成员追随,共同为组织的愿景及目标努力,同时也能为组织的变革从事规划及设定议程。 Carr (1992)在Teampower:Lessons from America’s Top Companies on Putting Teampower to Work.认为一个成功的团队有八项特性 1.支持团队合作的共享价值(shared values that support teamwork) 对互信、共识、尊重、合作等价值信仰不渝。 2.清楚而有价值的目标(clear, worthwhile goals) 团队的建立本就有其目标存在,而唯有此项目标值得去努力时,团队才有成功的可能。 3.每位成员都很重要(genuine need for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团队需要每位成员贡献自己的才能,如此才能达成团队的目标,所以每位成员都很重要,而且要尽其所长。 4.对目标的承诺(genuine commitment to the goals) 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真正承诺要去达成,是团队行事的基础,也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 5.目标明确而可衡量(specific, measurable objectives) 团队目标必须明确,使成员了解如何去达成,而目标若要有意义,基本上对其结果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可衡量的指针。 6.直接、迅速、可靠而有效地对团队做回馈(direct, prompt, dependable, and usable feedback to the team)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