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上肢、下肢动脉的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上肢下肢解剖图例》课件

下肢神经:主要有股神经、腘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下肢关节结构
髋关节:连接大 腿骨和骨盆,是 人体最大的关节
膝关节:连接大 腿骨和小腿骨, 是人体最复杂的 关节
踝关节:连接小 腿骨和脚骨,是 人体最灵活的关 节
脚趾关节:连接 脚骨和脚趾,是 人体最小的关节
上肢下肢解剖对比
足骨:包括跖骨、趾骨等,构成足部
关节: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连接下肢骨骼
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 等,负责下肢运动
下肢肌肉结构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负责伸直膝关 节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侧,负责屈曲膝关 节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侧,负责伸直踝 关节
胫骨前肌:位于小腿前侧,负责屈曲踝关 节
下肢功能分析
支撑身体:下肢是支撑身体重量的主要部分,保持身体直立和稳定
运动功能:下肢负责行走、跑步、跳跃等运动,提供动力和灵活性
平衡功能:下肢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肌肉和关节的协调 运动来实现 保护功能:下肢的皮肤、肌肉、骨骼和关节共同构成保护屏障,保护内部 器官免受伤害
运动协调性分析
上肢下肢解剖图例应用
第七章
医学教育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结构 提高学生解剖学知识水平 增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促进医学教育现代化
康复治疗应用
肌肉骨骼系统:了解上肢下肢肌肉 骨骼结构,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运动功能:了解上肢下肢运动功能, 为运动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神经损伤:了解上肢下肢神经分布, 为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康复器械:了解上肢下肢解剖结构, 为康复器械设计提供依据
下肢关节结构
髋关节:连接大 腿骨和骨盆,是 人体最大的关节
膝关节:连接大 腿骨和小腿骨, 是人体最复杂的 关节
踝关节:连接小 腿骨和脚骨,是 人体最灵活的关 节
脚趾关节:连接 脚骨和脚趾,是 人体最小的关节
上肢下肢解剖对比
足骨:包括跖骨、趾骨等,构成足部
关节: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连接下肢骨骼
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 等,负责下肢运动
下肢肌肉结构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负责伸直膝关 节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侧,负责屈曲膝关 节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侧,负责伸直踝 关节
胫骨前肌:位于小腿前侧,负责屈曲踝关 节
下肢功能分析
支撑身体:下肢是支撑身体重量的主要部分,保持身体直立和稳定
运动功能:下肢负责行走、跑步、跳跃等运动,提供动力和灵活性
平衡功能:下肢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肌肉和关节的协调 运动来实现 保护功能:下肢的皮肤、肌肉、骨骼和关节共同构成保护屏障,保护内部 器官免受伤害
运动协调性分析
上肢下肢解剖图例应用
第七章
医学教育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结构 提高学生解剖学知识水平 增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促进医学教育现代化
康复治疗应用
肌肉骨骼系统:了解上肢下肢肌肉 骨骼结构,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运动功能:了解上肢下肢运动功能, 为运动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神经损伤:了解上肢下肢神经分布, 为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康复器械:了解上肢下肢解剖结构, 为康复器械设计提供依据
上肢下肢解剖图例课件

前冒外侧皮神经 N. cutaneus antebrachii
lateralis
时正中静脉 V. intermedia cubiti
副头静脉 V.cephalica accessoria
前臂正中静脉 V. intermedia antebrachii-
桡神经浅支 R. superficialis n.radialis-
下肢肌
冰髋肌
★髂腰肌 @ ★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 @ ★臀中肌 @
★臀小肌 @ ★梨状肌 @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臀中肌损伤" “慢性腰臀部肌损伤”
(腰组、臀组、股组)*
88. 全身体表及肌肉(前面观) Surtace anatomy and muscles of the body. Antenior aspect
iliotibialis
股二头肌(长头) M . biceps femonis (Caput longum)
股三头肌 (短头) M. biceps femoris (Caput breve)
整神经 N.tibialis
册总神经 N.peroneus communis
腾肠外侧皮神经 N.cutaneus surae lateralis
桡神经浅支 R. superficialis n. radialis
手背静脉网 Rete venosum dorsale manus
上肢神经
臂 丛@
★正中神经 ★尺神经 @ ★桡神经
★肌皮神经 @ ★腋神经 ★肩胛上神经 * ★肩胛背神经
★胸长神经 *
386. 腋窝的肌肉、血管和神经(1) e ani narvae nf the axilla(1)
mediani
lateralis
时正中静脉 V. intermedia cubiti
副头静脉 V.cephalica accessoria
前臂正中静脉 V. intermedia antebrachii-
桡神经浅支 R. superficialis n.radialis-
下肢肌
冰髋肌
★髂腰肌 @ ★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 @ ★臀中肌 @
★臀小肌 @ ★梨状肌 @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臀中肌损伤" “慢性腰臀部肌损伤”
(腰组、臀组、股组)*
88. 全身体表及肌肉(前面观) Surtace anatomy and muscles of the body. Antenior aspect
iliotibialis
股二头肌(长头) M . biceps femonis (Caput longum)
股三头肌 (短头) M. biceps femoris (Caput breve)
整神经 N.tibialis
册总神经 N.peroneus communis
腾肠外侧皮神经 N.cutaneus surae lateralis
桡神经浅支 R. superficialis n. radialis
手背静脉网 Rete venosum dorsale manus
上肢神经
臂 丛@
★正中神经 ★尺神经 @ ★桡神经
★肌皮神经 @ ★腋神经 ★肩胛上神经 * ★肩胛背神经
★胸长神经 *
386. 腋窝的肌肉、血管和神经(1) e ani narvae nf the axilla(1)
mediani
全身动脉解剖

锁骨下动脉
起止 起:左侧--主动脉弓 右侧--头臂干 止:至第一肋外侧缘延续 为腋动脉
分支: 1. 椎动脉 2. 胸廓内动脉 3. 甲状颈干 4. 肋颈干
甲状腺应用解剖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 1. 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要靠近甲状腺,防止
损伤喉上神经的喉外支。 2.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要远离甲状腺,防止
腹腔干的各级分支
肠系膜上动脉
1.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2. 空肠动脉 3. 回肠动脉 4. 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5. 右结肠动脉 6. 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1. 左结肠动脉 2. 乙状结肠动脉 3. 直肠上动脉
髂内动脉
脏支
• 脐动脉 • 直肠下动脉 • 子宫动脉 • 阴部内动脉 • 髂外动脉
腹主动脉
1、壁支:
腰动脉 膈下动脉 骶中动脉
2、脏支 成对脏器的分支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不成对脏器的分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1、胃左动脉 2、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
– 胃右动脉 – 肝左支、肝右支
胃十二指肠动脉
– 胃网膜右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3、脾动脉 胰支 胃短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全身动脉
• 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
• 体循环的动脉
1. 头颈部动脉 2. 上肢动脉 3. 胸部动脉 4. 腹部动脉 5. 下肢动脉
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 左肺动脉 右肺动脉
肺静脉 右上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
1. 升主动脉 – 左冠状动脉 – 左冠状动脉
2. 主动脉弓 – 向上: 三大分支 – 向下: 动脉韧带
颈、上肢、下肢动脉的应用解剖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14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无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中部,位于头臂干 的左后方。
(二)走行
1、左、右颈总动脉发出后在气管的前方上行, 至颈部时向外斜行在气管两侧。
2、左、右颈总动脉上行到甲状软骨上缘
4
现在是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至舌骨大角之间的平面,分为颈内、外颈动脉两大 终末枝。
33
颈动脉分叉的高度与颈椎的对应关系
34
现在是3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 内 和 颈 外 动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35
现在是35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6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 外 动 脉 的 分 枝
36
CⅣ
颈总动脉分叉平面示意图
37
现在是37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42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43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 内 动 脉 岩 段、 海 绵 窦 段、 颅 内 段
43
上肢的动脉解剖
44
现在是4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上肢的动脉解剖包括
♣ 锁骨下动脉
14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无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中部,位于头臂干 的左后方。
(二)走行
1、左、右颈总动脉发出后在气管的前方上行, 至颈部时向外斜行在气管两侧。
2、左、右颈总动脉上行到甲状软骨上缘
4
现在是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至舌骨大角之间的平面,分为颈内、外颈动脉两大 终末枝。
33
颈动脉分叉的高度与颈椎的对应关系
34
现在是3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 内 和 颈 外 动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35
现在是35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6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 外 动 脉 的 分 枝
36
CⅣ
颈总动脉分叉平面示意图
37
现在是37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42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43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 内 动 脉 岩 段、 海 绵 窦 段、 颅 内 段
43
上肢的动脉解剖
44
现在是44页\一共有157页\编辑于星期四
上肢的动脉解剖包括
♣ 锁骨下动脉
医学影像血管解剖(ppt)

锁骨下动脉分 支: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
1、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
锁骨下动脉 分支:椎动 脉、胸廓内 动脉
2、脑内的动脉
脑动脉有成对 的颈内动脉 和 椎动脉 互相衔 接成动脉循环 。
大脑中动脉是 颈内动脉和颈 外动脉的直接 延续,在颈内 动脉的分支中 最为粗大。
2、脑内的动脉
大脑前动脉为颈内动脉 的终支,在视交叉上方 折入大脑纵列,在大脑
掌浅弓:由尺 动脉末端与桡 动脉掌浅支吻 合而成,位于 掌腱膜深面, 弓的凸缘约平 掌骨中部。
掌深弓:位 于诸指肌腱 的深面,由 桡动脉的末 端与尺动脉 的掌深支吻 合而成,并 有静脉伴行。
5、四肢的动脉 下肢
股动脉移行至髂 外动脉,至腘窝, 移行为腘动脉, 在小腿骨间膜上 方分为胫前和胫 后动脉。
3、 腹 部 的 动 脉
不成对的动脉分支:肠系膜下动脉供应横结 肠的左侧1/3、降结肠、乙状结肠及部分直 肠。起源于腹主动脉,发起于主动脉分叉近 端数厘米处,直径通常小于肠系膜上动脉。
3、腹部的动脉
髂总动脉左右各一, 在第四腰椎体下缘 由腹主动脉分出。
4、盆部与会阴的动脉
髂总动脉于骶髂关节处分出髂内和髂外动 脉。
2、
胸
肺循环的主要分支:肺动脉、肺静脉
部
的
动
脉
2、胸部的动脉
动参 脉与 弓体 的循 三环 大的 分胸 支部 血动 管脉
主 要 为 主
为干腹 左,主 右至动 髂第脉 总四是 动腰腹
脉椎部 。 下动
缘脉
处的 分主
腰动脉为 腹主动脉 的壁支, 共4对, 从腹主动 脉后壁的 两侧发出
3、腹部的动脉
腋动脉来自于 锁骨下动脉 (左起自主动 脉弓,右起自 头臂干)分支: 胸外侧动脉、 胸肩峰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后动脉
周围血管(颈部及四肢)解剖PPT

量测定。血管能量图、三维血管重建可局部或大
部显示动静脉血管树的空间形态与立体结构。
2020/2/1
2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一、周围血管的解剖
(一)颈部血管
1、颈部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
2020/2/1
3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2020/2/1
一、颈部血管解剖
颈部动脉始发 于主动脉弓;
2020/2/1
14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一、周围血管的解剖
(二)下肢动脉
2020/2/1
15
1、股总动脉
Common Femoral
Artery ,CFA
腹主动脉平第四腰椎
分为左右骼总动脉,骼总 动脉在骶骼关节处分为骼 内动脉、骼外动脉,骼外 动脉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延 伸为股总动脉。股总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 分叉(后外侧壁分出)成股 深动脉和股浅动脉。
ulnar artery , UA
肱动脉在肘部分成桡动脉 和尺动脉。桡动脉走行于前臂 的外侧至腕部并与掌深弓相连 接;尺动脉则走行于前臂的内 侧至腕部并与掌浅弓相连接。
骨间动脉是尺动脉的重要 分支。桡动脉和尺动脉闭塞时, 骨间动脉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重 要供血动脉。
2020/2/1
30
2020/2/1
尺动脉
2.1±0.3 44.0±10.2
4.3±4.1
27.0±4.2
桡动脉
2.3±0.4 44.6±12.6
5.0±4.8
20.0±4.0
股总动脉
7.9±1.3 97.0±22.3 35.9±8.2 14.6±8.2
股浅动脉(近) 6.7±1.3 85.0±24.7 30.2±9.2 12.7±6.1
下肢血管解剖

下肢血管解剖学概述
.
.
髂总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向外下方斜行,至 同侧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
❖ 股动脉在腹股沟深 面的中点水平续于 髂外动脉,通过股 三角,进入收肌管, 并由股前部转至股 内侧,出收肌腱裂 孔,走行至股后侧 至腘窝,移行为腘 动脉。分支主要有:
.
髂外动脉
❖ 髂外动脉为一短干,继续沿腰大肌内缘下降, 至腹股沟韧带深面移形为股动脉。其主要分 支有:
❖ 足背动脉 经砪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前行。
.
.
下肢静脉
❖ 在骶髂关节前方由髂内、髂外静脉汇合而成, 斜向内上行至第4-5腰椎右前方与对侧
.
.
.
.
❖ 腘动脉续于股动脉,经 腘窝深部中线附近下降至 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 胫后动脉。腘动脉主要分 支有: ❖ 膝上内、外动脉 ❖ 膝下内、外动脉 ❖ 膝中动脉 ❖ 胫前动脉 ❖ 胫后动脉
.
胫后动脉 腘动脉的二终支之一,沿小腿 后面,深、浅屈肌群之间下行,经内踝 的后方转入足底。
❖ 胫前动脉 腘动脉的二终支之一,向前穿过小 腿骨间膜上端,行于小腿前群肌之间,下降 至足背(踝关节前方)后移行为足背动脉。
❖ 腹壁下动脉 ❖ 旋髂深动脉
.
❖ 股深动脉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5cm处发出, 行向后内下方,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 脉和3支穿动脉:
❖ 腹壁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自股动脉 发出,向上走行至腹前壁;
❖ 旋髂前动脉是股动脉发出的细小分支,穿出 阔筋膜后向外上斜行,分布于浅筋膜和皮肤;
❖ 阴部外动脉 ❖ 膝降动脉
.
.
髂总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向外下方斜行,至 同侧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
❖ 股动脉在腹股沟深 面的中点水平续于 髂外动脉,通过股 三角,进入收肌管, 并由股前部转至股 内侧,出收肌腱裂 孔,走行至股后侧 至腘窝,移行为腘 动脉。分支主要有:
.
髂外动脉
❖ 髂外动脉为一短干,继续沿腰大肌内缘下降, 至腹股沟韧带深面移形为股动脉。其主要分 支有:
❖ 足背动脉 经砪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前行。
.
.
下肢静脉
❖ 在骶髂关节前方由髂内、髂外静脉汇合而成, 斜向内上行至第4-5腰椎右前方与对侧
.
.
.
.
❖ 腘动脉续于股动脉,经 腘窝深部中线附近下降至 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 胫后动脉。腘动脉主要分 支有: ❖ 膝上内、外动脉 ❖ 膝下内、外动脉 ❖ 膝中动脉 ❖ 胫前动脉 ❖ 胫后动脉
.
胫后动脉 腘动脉的二终支之一,沿小腿 后面,深、浅屈肌群之间下行,经内踝 的后方转入足底。
❖ 胫前动脉 腘动脉的二终支之一,向前穿过小 腿骨间膜上端,行于小腿前群肌之间,下降 至足背(踝关节前方)后移行为足背动脉。
❖ 腹壁下动脉 ❖ 旋髂深动脉
.
❖ 股深动脉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5cm处发出, 行向后内下方,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 脉和3支穿动脉:
❖ 腹壁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自股动脉 发出,向上走行至腹前壁;
❖ 旋髂前动脉是股动脉发出的细小分支,穿出 阔筋膜后向外上斜行,分布于浅筋膜和皮肤;
❖ 阴部外动脉 ❖ 膝降动脉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代谢物质运输
外周动脉还负责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从组织和器官运输到肺部和肾脏, 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免疫和防御机制
免疫反应
外周动脉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免疫细胞通过与抗原的结合,发挥免疫防御作 用,抵抗感染和疾病。
防御机制
外周动脉还参与身体的防御机制,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保持身体的正 常体温。
康复治疗
通过运动、饮食调整等 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促进康复。
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外周动
脉疾病的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目录
• 外周动脉概述 • 外周动脉的分类 • 外周动脉的生理作用 • 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外周动脉概述
外周动脉的定义
01
外周动脉是指位于心脏和肺部以 外的全身各处的动脉血管,它们 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 器官。
02
外周动脉不同于中央循环系统的 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它们 的管径较小,但数量众多,遍布 全身。
环,预防外周动脉疾病。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外周动脉疾病
的发生风险。
05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 望
外周动脉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血管内皮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屏障,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 深入了解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
外周动脉还负责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从组织和器官运输到肺部和肾脏, 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免疫和防御机制
免疫反应
外周动脉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免疫细胞通过与抗原的结合,发挥免疫防御作 用,抵抗感染和疾病。
防御机制
外周动脉还参与身体的防御机制,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保持身体的正 常体温。
康复治疗
通过运动、饮食调整等 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促进康复。
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外周动
脉疾病的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目录
• 外周动脉概述 • 外周动脉的分类 • 外周动脉的生理作用 • 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外周动脉概述
外周动脉的定义
01
外周动脉是指位于心脏和肺部以 外的全身各处的动脉血管,它们 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 器官。
02
外周动脉不同于中央循环系统的 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它们 的管径较小,但数量众多,遍布 全身。
环,预防外周动脉疾病。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外周动脉疾病
的发生风险。
05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 望
外周动脉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血管内皮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屏障,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 深入了解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内动脉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较大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颈外动脉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较小 无
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在颈段无分支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多条分支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15
颈动脉解剖测值
动脉名称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平均长度(cm)
9.91 12.87
6
2、颈内动脉下部被胸锁乳头肌的前缘所 覆盖,上部位于茎突后区。 3、颈内动脉的外侧紧贴颈内静脉。 4、颈内动脉颈段几乎是垂直的。 (三)分段 颈内动脉主干分为四段: 1、颈段 2、海绵窦段 3、岩骨段
7
4、颈内段 自颈总动脉分叉开始至颞骨 的颈动脉孔外口为止。 (四)分枝 1、颈内动脉的颈段无分枝。 2、颈内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枝: ● 眼动脉 由海绵窦上缘上方发出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五)颈动脉窦
8
颈动脉窦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 部的膨大部分,外膜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 梢,称压力感受器。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 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 末梢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六)颈动脉体(颈动脉小球)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面,有1个扁圆形 小体紧贴颈动脉窦,其高约5~7mm,其宽 2~4mm,内有丰富的血窦,呈化学感受器。
拇主要动脉或正中动脉形成。 5、指掌侧总动脉共3条 3条动脉起自掌 浅弓的凸面,沿第2~4掌骨隙下行,在掌指关 节处,每条掌指侧总动脉分为2支指掌侧固有 动脉。其远侧由相应的掌心动脉汇入。 6、指掌侧固有动脉 为指掌侧总动脉的 分支。分布至2~5指的相对缘。
79
手的动脉简要记忆 ◎ 以桡动脉为主形成掌深弓 ◎ 以尺动脉为主形成掌浅弓 ◎ 从掌深弓分出掌心动脉(3个) ◎ 从掌浅弓发出指掌侧总动脉(3个) ◎ 从指掌侧总动脉发出指掌侧固有动脉
24
肌型动脉的结构
25
26
主 动 脉 弓 及 其 分 支 示 意 图
27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8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9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30
31
颈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枝
32
颈 动 脉 及 颈 外 动 脉 分 枝
33
颈动脉分叉的高度与颈椎的对应关系
48
于第1肋骨的前斜角肌结节。 ☆ 中斜角肌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起自 第3~7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上面 中部。 ☆ 后斜角肌 位于中斜角肌后方,起自第 4~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外侧面 中部。 (四)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枝 左、右锁骨下动脉的分枝和血管名称是
49
同的。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枝: ■ 椎动脉 ■ 胸廓内动脉 ■ 甲状颈干 ■ 肋颈干 ■ 肩胛背动脉
74
上 肢 动 脉 的 主 干
75
六、手的动脉 (一)起源 手的动脉是桡动脉和尺动脉远侧分支,与 骨间后动脉吻合。 (二)手的桡侧分支 1、掌浅支 位于鱼际处,与尺动脉终末 部吻合,构成掌浅弓。 2、腕背侧支 桡动脉的腕背支和骨间前、 后动脉吻合形成掌背动脉沿第2、3、4骨
76
间背侧肌下行,分成指背侧支至手指。 3、食指桡侧动脉 起自掌深弓,多数起 自拇主要动脉。它沿食(示)指桡侧缘向下至食 指末端。 4、掌深弓 由桡动脉的终末部与尺动脉 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约 平腕掌关节,高于掌浅弓1~2cm。 (三)手部的尺侧支 1、腕掌侧支 腕掌支与桡动脉的腕掌支
9
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O2分压、 CO2分压和H+浓度变化的刺激。血中O2分压 降低或CO2分压升高时,颈动脉体可反射性引 起呼吸加深加快。
10
颈 动 脉 体
11
三、颈外动脉 (一)起源 在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动脉分出,位于颈 内动脉的前方,是颈总动脉的终枝之一。 (二)走行 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后,先经颈内动 脉的前内侧,后经颈内动脉的前方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43
上肢的动脉解剖
44
上肢的动脉解剖包括
♣ 锁骨下动脉 ♣ 腋 ♣ ♣ ♣ ♣
动 脉 肱 动 脉 桡 动 脉 尺 动 脉 手的动脉
45
一、锁骨下动脉 (一)起源 ▲ 右锁骨下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起自右头臂干,是头臂干的 分枝。 ▲ 左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 (二)部位与走行 ◆ 右锁骨下动脉
71
五、尺动脉 (一)起源 尺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末支之一,比桡动脉 稍粗大。 (二)走行 尺动脉先经旋前圆肌深面行向内下方,再在 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经豌豆骨 桡侧至手掌,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成掌浅弓。 (三)主要分枝
72
尺动脉沿途分支分布于邻近的前臂群肌, 参与构成肘关节网。
73
前 臂 中膜 1、厚度约500 μm(0.5mm),是管壁三 层膜中最厚的一层。 2、中膜为40~70层同心排列的弹性膜,各 层弹性相距5~15 μm(0.005~0.0015mm),每 层弹性膜厚2~3 μm(0.002~0.003mm),各层 弹性膜间由弹性纤维相连。 (三)颈动脉的外膜 1、厚度较薄,结构较为简单,含纵向螺
56
穿四边孔,绕肱骨外斜颈后面,与旋肱前动 脉吻合,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 ------------------- ♣ 胸肩峰动脉多数起自腋动脉第一段 (64.53%)或第二段(35.46%) -------------------
57
腋 窝
58
腋
鞘
59
前面观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及其分枝
60
腋 动 脉 分 段
54
第2段:位于胸小肌后方 ● 第3段:自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和背阔 肌的下缘。 (三)腋动脉的主要分枝 1、胸上动脉 起于腋动脉第1段,分布于 第1、2肋间隙。 2、胸肩峰动脉 起自腋动脉第1段,分布 于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关节。 3、胸外侧动脉 发自腋动脉第2段,在胸
●
55
小肌后面下行,分布前锯肌、胸大肌和胸小 肌,女性分支至乳房的外侧部位。 4、肩胛下动脉 为较粗的短干,在肩胛 下肌的下缘附近起自腋动脉第3段,向后下行, 分布背阔肌、前锯肌和肩部肌。 5、旋肱前动脉 细小,起自腋动脉第3段, 向外绕肱骨外斜颈前面,与旋肱后动脉吻合, 分布于邻近的肌和肩关节。 6、旋肱后动脉 起始高度与旋肱前动脉,
19
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 2、外膜中的营养血管和淋巴管可达中膜 的外层。 ♣ 肌型动脉 周围中等直径大小的动脉称肌型动脉, 中膜为平滑肌,内膜和中膜之间有内弹性板, 中膜和外膜之间有外弹性板。
20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1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2
弹 性 动 脉 壁 的 组 织 结 构
23
弹性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50
前面观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及其分枝
51
前面观
胸肌筋膜、锁胸筋膜和腋肋筋膜
52
胸 锁、 肩 胛 连 接 标 志
53
二、腋动脉 (一)起源 腋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在第1肋外 侧缘处续接锁骨下动脉。 (二)走行 腋动脉与臂神经丛伴行,由腋鞘包绕。腋 动脉前方有胸小肌覆盖。以胸小肌为界将腋 动脉分为3段: ● 第1段:自第1肋骨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
17
动脉壁的内膜是管壁最内层,为单层扁 平上皮,来源于胚胎中胚层。在心脏的内皮 称心内皮,在血管的内皮称血管内皮。 (一)颈动脉壁的内膜 1、厚度为100~130μm(0.1~0.13mm), 占管壁厚度的1/6。 2、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纵行 弹性纤维。 3、邻近内膜的第1层弹性膜为内弹性膜。
46
右锁骨下动脉位于胸锁关节的后方,向上 走行通过前斜角肌的后方,然后水平稍向下 至第1肋骨的外缘,约在胸上动脉起始处的附 近,续为腋动脉。 ◆ 左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位于3、4胸椎水平,左颈总 动脉起始后的后面,沿颈部方向上升,弯向 外侧,跨过前斜角肌的后方,之后走行同右 锁骨下动脉。
47
(三)锁骨下动脉分段 以前斜角肌为界将锁下动脉分为3段: ● 第1段:位于前斜角肌内侧 ● 第2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 ● 第3段:位于前斜角肌外侧 ★ 斜角肌 位于颈部的斜角肌分为: ☆ 前斜角肌 位于胸锁乳头肌的深面,起 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斜向外下方,止
颈动脉解剖
1
颈动脉解剖包括
♣ 颈总动脉 ♣ 颈内动脉 ♣ 颈外动脉 ♣ 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
供应脑 的动脉
脑的动脉分 为两个系统 ● 颈内动脉 系统 ● 椎-基底 动脉系统
3
一、颈总动脉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中部,位于 头臂干的左后方。 (二)走行 1、左、右颈总动脉发出后在气管的前方 上行,至颈部时向外斜行在气管两侧。 2、左、右颈总动脉上行到甲状软骨上缘
64
1、肱深动脉 在大圆肌的稍下方起自肱 动脉,穿经肱骨肌管,至肱骨下端外侧延续 为桡侧副动脉,沿途分支分布于三角肌、肱 三头肌和肱骨。 2、已如上述,肱动脉在桡骨颈高度分为 桡动脉和尺动脉。
65
肱 动 脉 原 位
( )
66
腋、 肱 动 脉 和 肘 关 节 动 脉 网
67
肱 动 脉 上 下 解 剖
12
(三)分枝 颈外动脉在行经中发出9个分支,其中较 大的分支是—— 从颈外动脉前壁由下而上发出: ● 甲状腺上动脉 ● 舌动脉 ● 面动脉 从颈外动脉后壁发出: ● 枕动脉
13
耳后动脉 从颈外动脉内侧壁发出: 咽升动脉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
14
解剖标志
部位与走向 管径 颈动脉窦
34
颈 内 和 颈 外 动 脉 与 颈 内 静 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