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分布图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ppt(新版)

3. 战后世界贸易地域结构的变化.
1)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超过了与发展中国 家的贸易.
2) 世界区域集团内的贸易迅速增长.
4. 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 不平衡.
2) 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 不平衡.
第二章 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和贸易 第一节 世界能源工业生产分布和贸易
4) 国际分工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 第二节, 世界生产分布 1. 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新格局.
1) 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大. 3) 大批殖民地和附属国获得政治独立.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贸易 1. 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2. 战后世界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PORT SAID, PORT SUDAN, DAR EL BAIDA LAGOS, DURBAN, CAPE TOWN 4)北美主要港口分布: VANCOUVER, MONTREAL, LOS ANGELES,
NEW YORK, SAN FRANCISCO, TORONTO LONG BEACH, MIAMI, NEW ORLEANS 5)中南美主要港口分布: CALLAO, IQUIQUE, VALPARAISO, SANTOS SALVADOR, BUENOS AIRES, MONTEVIDEO (URUGUAY) LA HABANA(CUBA)
第四节 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1. 世界高速公路发展状况分析. 2. 航空运输线路: 1) 北大西洋航线. 2) 北太平洋航线. 3) 西欧---中东---远东航线. 3. 世界主要航空港: TOKYO, HONGKONG, BEIJING, SHANGHAI ROMA, PARIS, FRANKFURT, AMSTERDAM LISBOA, DUBAI, TEHRAN, SINGAPORE,
世界农业分布

重要 ④ 在渔业贸易中,发达国家渔产品的进口量大。其
中,日本既是渔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进口大国。
带
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小麦带的分布区域之一
小麦带的分布区域之二:北美中部大草原
小 麦 带 的 分 布 区 域 之 三
小麦生产大国:中、美、印 商品小麦大国:美、加、法、澳、阿
东欧(包括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
稻谷
种植面积广,但主要集中在温带、热带季风和热带雨 林气候区。
主要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其他分布区:非、欧、美的江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现代化农业:用机械、化学等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和管理 方法武装农业。规模大,商品性高
二、世界粮食作物的分布
总的来看,各地分布不平衡 ① 以大洲而论,亚洲产量最多,占世界的2/3以上
次为欧洲和北美洲,各占1/5以上 ② 以国家而论,中、美、印、俄、法、加等6国产量最
多,占世界的3/5。 其中,中国产量占世界1/5以上。 ③ 以商品性而论,美、加、法、澳、阿5国居世界前列 ④ 总体上,发展中国家粮食总量多于发达国家,但由 于人口众多,人均产量低。
1、世界森林资源的特点
①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亚马逊和流域
集中于北半球
刚果河流域
亚欧大陆北部
北美北部
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巴西、加拿大
②森林覆盖率差异大: 覆盖率大的国家有:圭亚那、芬兰、日本、加拿大
③ 发达国家森林资源基本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家森 林资源减少严重
2、世界森林资源采伐和贸易特点
① 森林采伐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 美、俄、中、印、巴、加等国
中国粮食生产与贸易现状及政策选择

中国粮食生产与贸易现状及政策选择于浩淼【摘要】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与贸易显得愈发重要.文章首先对全球粮食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介绍我国粮食生产与贸易的现状并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粮食进出口逆转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之后,从发挥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立足国内生产、对农业进行政策扶植与补贴及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为我国农产品创造更合理的国际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粮食贸易与生产的政策选择进行分析阐述.【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3页(P17-18,87)【关键词】全球粮食危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图内生产为主;政策扶持与补贴【作者】于浩淼【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天津,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6一、近期全球粮食危机原因分析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全球粮价飙升,世界银行相关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2月底,过去3年里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上涨83%。
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国际粮价上涨将使贫穷困家的l亿人口更加贫困,而就在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降低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备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粮食最多还能维持53天。
引发这一轮全球粮价上涨的实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条:一是全球粮食总产量因严重自然灾害而降低。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近年来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减产量更多。
二是全球粮食消费量因经济复苏而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
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的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三是燃料乙醇消耗大批粮食资源。
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
从世界粮食市场变化趋势看中国粮食安全

Ke y wo r d s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 wo r l d ma r k e t ; f o o d s e c u r i y t
2 0 1 3年 中 国粮食 产 量 已实 现 了 1 0连 增 .与此 同 时 ,在 旺盛 的 国内需求 推 动下 ,粮 食进 口持 续快 速增
1 世界粮食市场形势
1 . 1 世界 粮食生产 和 贸易格 局发 生变化
加 ,不仅成为最大的大豆进 口国 ,其他主粮也出现了 净进 口。2 0 1 3 年1 2 月召开 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
障 国家 粮食 安 全 列 为 2 0 1 4年 经 济 工作 的第 1项 主 要
过去 2 0 多年 ,世界粮食产量呈增加趋势。据美
a n d r e g i o n a l d i s r t i b u t i o n o f t h r e e ma j o r s t a p l e f o o d h a v e c h ng a e d ra g d u a l l y a t t h e s a n l e t i me . Wo r l d ra g i n
As or f Ch i n a ,s u p p l y p r e s s re u c o n t i n u e s t o i n c r e a s e a l t h o u g h he t r e re a t e n c o n s e c u t i v e y e a r s o f g r a n i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 Ov e r s e a s t ad r e a n d i n v e s t me n t a r e he t i mp o r t a n t s o rc u e s f o r Ch i n a t o e n s u r e i t s f o o d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PPT教学课件

中部地区 3 052.55万公顷 7.99等,以5~10等为主 72.53%
东部地区 2 613.89万公顷 8.27等,以5~11等为主 85.31%
结合材料探究: (1)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区域认知) (2)说出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综合思维) 提示 (1)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2)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结合材料,理解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我国耕地保 障。(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1)概念:粮食安全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影响因素: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 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④生活和生产排放的有毒物
解析 第1题,③④与现实情况不符。第2题,考查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A、B、 C三项都是由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第3题,导致土地 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①②③④均是。⑤为改善土地退化的措施。 答案 1.A 2.D 3.C
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完成4~5题。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特征
具体表现
耕地质量总 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体欠佳,退化 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和污染问题
严重
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特征
具体表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
2.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 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我国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 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如下表:
热点1 粮食安全-2023年中考地理三轮热点复习课件

展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农业科技的影响。
12 我国粮食生产(5)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示意图和哈尔滨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集中分布在A__秦__岭__(山脉)——淮河一线以南, 这里1月平均气温在____0___℃以上,年降水量在__8_0_0___mm以上。 (2)图中水稻优势种植区①是__东__北__平原,气候类型是__温__带__季_风气候, 夏季气候特点是_高__温__多__雨_ ,适应水稻喜温喜湿的习性。 (3)东南沿海优势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三____阶梯,该区域的农作物一 年可以收获__两____次。
1.巴西的大豆和玉米主要分布在( C )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东南部
D.西北部
2.巴西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D )
A.平原面积广阔
B.降水丰富
C.热量充足
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3.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减少对美国的大豆进口,增加对巴西的大豆
进口,从巴西运输大豆到我国使用的运输方式是 海洋运输 ,需要经过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然后横穿 太平 洋。
2.关于乌克兰的植被分布和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植被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呈带状延伸 B.植被大致东南-西北方向更替 C.受纬度和地势影响,气温自南向北降低 D.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3.关于乌克兰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大多向南注入黑海
C.地势西高东低
A.欧洲西部 B.澳大利亚中西部 C.我国内蒙古 D.印度东北部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粮食贸易是个古老的行当。
今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加上中国元素的参与,国际粮食贸易进一步深化,竞争更为激烈,呈现出新的格局。
1、国际大米市场竞争白热化自前些年实施大米支持计划,人为地大幅提高大米收购价之后,长期稳坐国际出口国第一把交椅的泰国地位大受冲击,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等国异军突起。
当前,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三大亚洲主要出口国在我国大米进口市场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三者进口量的差距越来越少。
被中国需求培育起来的巴基斯坦大米供应规模去年1月份巴基斯坦成为本月我国大米进口第一大国,取代泰国、越南大米的位置。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月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大米9.02万吨,占1月份进口总量(下同)的45.17%;从越南进口大米5.09万吨,占25.46%;从泰国进口大米5.04万吨,占25.23%。
而巴基斯坦大米在2011年全年的进口量也仅为1.16万吨,占大米进口总量比例不足2%。
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的加大,以及巴基斯坦大米出口供应能力的增强,2012年以来,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到我国的数量快速增加,并从2012年开始超过泰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2、2013年从该国进口大米攀升至57.96万吨,以及41.70万吨;占我国大米进口份额的比率也增加至24.72%和18.58%。
2014年1月更是凭借其价格优势,超过越南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国。
从巴基斯坦大米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大米市场的供应是会随着需求膨胀而被培育起来的,我们不能用静态的思维去分析。
特定阶段的国际大米市场贸易量是根据当时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决定的,处于平衡的状态,需求的国家少了,出口的国家自然随之减少,不会有多余的供给平白无故地摆在那。
反之,需求多了,供给很快也会跟上来。
巴基斯坦大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它们还在很多品种上做了创新。
因此,我们作为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方,应该更有底气,更有话语权,不能总是以当前的供需格局来预测未来,认为我们的进口大米需求一放大,国际市场满足不了我们,就有风险。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考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重叠需求理论:是从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来研究相互之间密切关系的贸易理论。
如果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两国的贸易关系越密切,国际贸易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
(百度的)2.方便旗船:指其船舶登记国籍与船舶所属国籍是不同的。
3.集装箱运输:指将一定数量的单件货物装入一定规格的金属箱---集装箱内,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4.大陆桥运输:指以横跨于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
5.自由港:指一国(地区)规定的、置于海关辖区以外的特别区域。
特点:贸易自由金融自由投资自由运输自由6.自由贸易区:以贸易为主,工商业兼营的多种功能的经济性特区。
7.中东: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十八个国家。
(百度的)8.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百度的)二.简答题。
1,1.生产发展水平高,外贸规模大,生产结构优化水平高。
反之。
2.地理环境对外贸的作用:国家的地域规模大,国内资源和生产部门多样化,自给程度较高,进口依存度小。
反之。
国家的资源状况国家的地理位置,3.战后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缓慢下降,发展中国家大多在上升,发达国家一般在下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在上升4. 世界钢材贸易特征:(1)世界钢材贸易增长速度快于钢产量增长速度(2)世界钢材贸易地区集中,主要出口地区是欧洲联盟;进口最大地区是亚洲,其次是北美。
(3)在地区上以就近供销、区域集团内贸易为主。
(4)出口的同时也进口5 .海运货物结构特点:量大价廉笨重运输距离长的大宗物资,以干散货物运量最大海上运输特点:通过能力强运量大运费低,适应性强速度慢大陆桥运输特点:缩短距离扩大经济辐射范围降低运费速度快铁路运输特点:运量大运输成本低于空运和公路运输,高于水运连续性强时间性强速度快集装箱运输特点:装卸速度快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货损货差减少,经济效果好有利于装卸机械化和自动化有机结合海陆空6.加拿大经济的特点:第一,对外资特别是美国资本依赖性大,经济上受美国影响非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