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生产与加工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粮油产业发展现状

粮油产业发展现状

粮油产业发展现状
粮油产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当前粮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和产量: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粮油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加。

2.生产方式转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粮油生产逐渐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例如,推广良种育种、节水灌溉、无公害农业生产等新技术,提高粮油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3.市场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粮油产品的市场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例如,消费者对有机、绿色、功能性粮油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粮油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许多农业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进行粮油作物的基因编辑、智能农业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粮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政策支持:为了保障粮油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例如,政府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扩大粮油种植面积和提高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当前粮油产业呈现出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生产方式转型、市场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粮油产业还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粮食行业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粮食行业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粮食行业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粮食行业是指与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粮食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粮食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计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粮食行业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粮食行业的定义包括粮食种植、收获、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涉及到农田的耕种、农作物的种植、农机的使用、农产品的加工和市场的销售等多个方面。

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粮食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农业经济的增长,还关乎着人民的生计和生活水平。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行业的供给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篇文章将从粮食行业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通过对粮食行业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粮食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探讨和阐述粮食行业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1.2.1 粮食行业的定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粮食行业进行准确定义,包括其涵盖的范围以及相关的关键特征。

我们将探讨粮食行业的主要参与者、生产流程和价值链,并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粮食行业的定义和分类方式。

1.2.2 粮食行业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粮食行业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究粮食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地位,以及粮食行业对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贡献。

我们还将介绍粮食行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减贫方面的作用。

1.2.3 粮食行业的发展现状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粮食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将介绍全球粮食供应与需求的现状和趋势,包括粮食生产、贸易、消费和储备情况。

我们还将探讨粮食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限制、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等。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展示粮食行业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使读者对该行业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我国小麦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小麦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小麦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我国小麦供需情况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小麦产量约占全世界小麦产量的18%。

而根据种植季节划分, 小麦品种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一般为春播秋收, 播种时间集中在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 大约7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冬小麦一般在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收割,其中冬小麦约占小麦总产量的95%以上。

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和江苏是我国小麦五大主产区,2020年我国小麦产量约为1.34亿吨。

整体自给率较高,进口依赖度较低,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小麦种植面积逐步恢复,产量连年增加,国内供需形势由产不足需逐渐转为供需基本平衡、且略有结余。

小麦作为口粮具有刚性需求,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持续增长,小麦总消费量长期以每年1%~2%的比例持续增长。

小麦的主要消费形式是从面粉向面条、面包、速冻食品等主食转化。

在小麦消费结构当中,食用消费占据小麦消费的主要地位,2019年我国75%的小麦用于直接食用消费(面粉),近年来随着替代能源的需求提升,工业领域对于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多支撑玉米价格,因此小麦的替代效用逐渐增强,而替代比例则由二者的价格差决定。

小麦-玉米价差与小麦饲用消费量呈现明显的反向相关,2020年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部分饲料厂商转向小麦。

而在工业用加工领域我国的小麦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转化率不高,因此工业消费主要集中在淀粉、谷朊粉、酿酒、工业酒精、麦芽糖、调味品等领域。

二、小麦产业链分析从小麦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对比来看,从小麦到面粉再到工业化食品,按照品类转化加工的复杂程度,行业毛利率逐步提升。

整个行业的天花板仍然较高,围绕消费者品牌意识提升和消费场景细分及专业化,企业成长和价值创造机会仍然显著。

另外,同一品类不同渠道利润水平差距很大。

零售渠道享受品牌红利但销售投入较高,餐饮渠道更注重性价比但较少市场投入,导致毛利率零售渠道高于餐饮渠道,而净利率餐饮渠道却高于零售渠道。

2022年农产品行业分析:粮价景气高企,布局种植链正当时

2022年农产品行业分析:粮价景气高企,布局种植链正当时

2022年农产品行业分析:粮价景气高企,布局种植链正当时一、复盘:何为粮食危机的主导变量?过去半个多世纪来,全球粮食供需整体呈弱平衡态势。

虽然总供给随着全要素生产提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由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禀赋的差异长期存在,粮食整体上仍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粮食供应链条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历史上,风调雨顺绝非多数;在面临外部诸如极端气候、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时,粮价尤其容易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

国际社会对粮食危机的定义和判断参考的依据之一便是国际市场整体的粮食价格指数是否会超出常规峰值。

回顾过去几轮粮食危机中,部分粮食作物的价格在短期内可能暴涨近 3 倍:1972~1974 年间:小麦主产国接连遭遇极端气候,同时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小麦价格涨幅达 268%,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约 295%。

2006~2008 年间:世界一些重要产粮国如澳大利亚等因气候干旱粮食明显减产、水稻主产区东南亚洪灾频发;同时国际油价暴涨带动粮食能源化消费增加,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约 219%,玉米价格上涨约 180%。

2012~2014 年间:2012 年前后,自然灾害同时波及北美(干旱)、南美(拉尼娜)、欧洲黑海(干旱及寒潮)、亚洲等多个粮食主产区,此轮粮价上涨周期中国际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录得 129%和 118%的涨幅。

2020 年以来:极端气候及病虫害频发致粮食减产,地缘冲突及新冠疫情深刻影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粮价景气高企,截至 2022 年 4 月国际小麦价格上涨约 150%。

我们主要从供需矛盾、生产成本及金融属性三个维度来探讨历史上粮食危机过程中粮价暴涨的主要原因。

驱动因素一:供需矛盾1、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全球粮食供需整体处于弱平衡态势。

受制于全球耕地面积的有限性,作物种植面积中长期增长缓慢,1961~2019 年全球作物耕地面积年均复合增速约 0.24%;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农作物单产水平中长期呈上升态势,因此过去六十年来全球粮食供应整体上稳中有增,减产主要发生在极端气候频发或者病虫害入侵时。

世界粮食市场概况

世界粮食市场概况
( 1)玉 米 :全 球 玉 米 出 口国 主 要 有 美 国 、阿 根廷 、 法 国和 中 国 ,2 0 0 0年 美 国 的 出 口量 占全 球 的 6 % ,阿 2
根 廷 占 1% ,法 国 占 l% , 中 国 占 8 ,这 4国 玉 米 出 2 O % 口总量 占全 球 玉 米 贸 易 量 的 9 %。 2 ( )大 米 :世 界 大 米 出 口 国 主 要 有 泰 国 、越 南 、 2 美 国 和 中 国 ,其 中 泰 国 占全 球 出 口量 的 2 % ,越 南 占 4 1% ,美 国和 中 国 分 别 占 1% ,这 4国在 20 7 2 00年 世 界
占全 球 总 量 的 9 %。 5 ( 4)小 麦 :全 球 小 麦 的 出 口 国 主 要有加 拿 大 ,根 据 美 国农 业 部 的 统 计 数 据 , 这
4个 国 家 2 0 0 0年 出 口小 麦 的 数 量 约 占 全 球 总 量 的
6 % ,其 中 美 国 出 口量 占 全 球 的 2 % , 法 国 占 1% , 7 4 5 澳 大 利 亚 和 加 拿 大 分 别 占 1%。法 国小 麦 单 产 是 . 述 4 卜 几 个 国 家 中最 高 的 ,美 国 的 小 麦 单 产 水 平 不 及 法 国 的
世界各国粮食政策调整是多样的如我国采取土地退耕的措施而西方国家解决粮价偏低问题的年来世界粮食生产总量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最近此外全球粮食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因为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粮食生产大国如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开足马力努力使粮食增产而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或调整产业政策使粮食生产保持适度的规模
维普资讯
全球 l 粮食生 产大 国 20 O个 0 0年 粮 食 产 量 占 全 球 的 6 .5 6 %,其 中 中 国是 粮 食 产 量 最 多 的 国家 ,三 大 粮 6 食 品 种 产 量 占全 球 的 l. %;其 次 为 美 国 , 占全 球 产 85 9 量的 1. 8 %; 印 度 占 l. %。产 量 占全 球 1%以 上 的 5 14 1 0

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

所谓粮食问题并不是地球上现在生产的粮食不能供 养现存人口,主要是世界粮食生产不平衡,国家间 人均粮食产量相差悬殊,有的国家人均粮食高达 1100—1800公斤,而有的国家人均粮食甚至不足 100公斤。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均粮食产量都 较低,非洲最低,仅150公斤;北美洲、欧洲和大洋 洲人均粮食产量都较高,超过600公斤,以北美洲最 高,达1496公斤。人均粮食较少的亚、非、拉国家 又缺少足够资金购买粮食,使国内的饥馑加剧。产 粮较多的发达国家,粮食库存增加,政府为保管粮 食和食品而耗费巨资;有的国家采取减少耕地或休 耕制限制粮食产量,甚至用销毁粮食等办法,以维 持世界市场的粮食价格。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是发 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国际间南北贸易的不平等。谢来自!2012年11月03日
• 在世界各国纷纷积极发展工业、服务业时,联合国 粮农组织10月9日发布的一项报告让世界一惊。报告 称,全球正面临着30年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有 40个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迫切需要国 际社会提供粮食援助,否则就可能面临饥荒。
• 粮食安全不单单是解决温饱问题,其战略意义也 不可小视。目前,世界粮食分布不均是一大特点。 全世界共有近15亿公顷的耕地,近1/2被用作粮食生 产。从大洲看,世界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欧 洲和北美。粮食出口国主要集中在10几个国家,而 进口国则达100多个。近些年,美国、加拿大、法国、 澳大利亚等国不仅是储粮大户,更控制了世界粮食 出口量的80%左右
• 1.3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 小麦 • 稻谷 • 玉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粮食大幅度增长。 粮食产量从1946年的5.33亿吨增加到1985年的 18.51亿吨,增长了近2.5倍。其间虽然世界人口 从22.75亿增加到48.44亿,但粮食增长速度超过 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从1946年 的234公斤增加到1985年的382公斤。然而,世界 粮食供应依然紧张,特别是非洲和亚洲,饥饿和 营养不良的人数众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 数据,目前世界约有饥民5.12亿(世界银行估计 为7.3亿),其中60%在亚洲,25%在非洲。若以 饥民占所在地区的人口比重看,非洲高达32%, 亚洲为22%,拉丁美洲为14%。

2023年预计:粮价将保持上涨趋势报告

2023年预计:粮价将保持上涨趋势报告

2023/9/9
Analysis of the Rising Trend of Grain Price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Bill
TEAM
粮价上涨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Contents
粮价上涨原因分析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Grain Prices
3.气候变化: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以及热浪等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极端天气不仅导致了农作物减产,还使得种植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推高了粮价。
4.资源短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水资源短缺导致农田灌溉困难,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限制了农作物的面积扩张。这些限制性因素导致了粮食供给的瓶颈,从而推动了粮价的上涨。
3. 提高进口粮食质量管理:在大量进口粮食的同时,应加强对进口粮食质量的监管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执行进口粮食质量检验标准,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确保进口粮食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大量进口
Large imports
Hale Waihona Puke 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雨不均
粮食种植
4. 开展粮食损失减少行动:在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和运输环节,加强管理和监测,减少粮食损失。目前,每年我国粮食损失约为200万吨,若能通过技术创新和完善辅助设备,预计每年可节约损失量500万吨以上。
推行节约用粮政策
2023/9/9
Bill
谢谢聆听!
1. 农业科技研发在提高粮食生产效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农田面积的有限以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提高粮食生产效能成为当务之急。农业科技研发可以通过新品种培育、精细化管理、环保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粮食分布知识点总结归纳

粮食分布知识点总结归纳

粮食分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粮食生产地域分布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粮食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大量的农民劳动力,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

亚洲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华北、东北、长江流域等地区,印度的恒河流域、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等地区。

此外,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谷生产国。

2. 非洲地区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能力整体较低。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尼日利亚的尼日河流域、肯尼亚的内罗毕盆地等地区。

非洲地区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相对较困难。

3. 欧洲地区欧洲是粮食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粮食生产国有法国、德国、乌克兰等国家。

欧洲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平原、多瑙河流域等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合粮食生产。

4. 美洲地区美洲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之一,主要粮食生产国有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美洲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西部、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适合粮食生产。

二、粮食生产方式1. 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指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

传统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主要以小农户为主体。

这些地区因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粮食产量较低。

2.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机械化、化肥和农药等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

现代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周边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粮食产量较高。

三、粮食贸易1. 出口国出口国指粮食产量较高,可以出口粮食的国家。

这些国家通常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高产的农产品,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2. 进口国进口国指粮食产量较低,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杭州食品科技2004年第2期总第73期 世界粮食生产与加工的基本格局 1世界及主要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物,所以粮食生产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和 关注。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为了满足人类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全球都致力于提高粮食生 产的单产和总量。但全世界各地区和各国家粮食生产很不平衡,粮食单产和总产的差异很大, 这也是造成世界各地区和国家贫富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 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O年来,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13 亿吨,提高到1999年5.O5亿吨,增长了4。47倍,人均粮食由建国初期的240千克提高到1999 年的404千克,增加了164千克,比当今世界人均粮食330千克高出71千克。成为世界粮食生 产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1999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O.61亿吨,每公 顷单产平均为3025千克。按世界6O亿人口计,人均占粮食330千克。我国1999年的粮食总 产量为5.o5亿吨,占世界的粮食总产量的25 9/6左右。每公顷粮食单产量为4961千克,比世界 平均单产高出1936千克。同样亚洲人口大国的印度,人口已达到10.5亿,1999年的粮食总产 量为2.32亿吨,人均粮食为232千克,低于世界粮食人均水平。每公顷粮食单产为2279千克, 也低于世界粮食平均单产。相比之下,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 成功,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不论在总量还是单产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美国1999年粮食 总产量为3.34亿吨,人均粮食1336千克,比世界人均粮食330千克高出1000多千克,比我国 人均粮食多932千克,每公顷粮食单产为5671千克,高出世界粮食平均单产2646千克,也比 我国粮食单产多710千克,充分显示了超级大国粮食生产的巨大实力。 从目前全世界粮食生产的总体格局来看,南北美洲每年共生产粮食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 625千克;欧洲年产粮食4亿吨左右,人均570千克;大洋洲年产粮食3000多万吨,人均粮食 超过1000千克;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生产粮食总量最多的洲,3O亿人口,10亿 多吨粮食,人均粮食330千克,与世界人均粮食持平;非洲是人多粮少的地区,人均粮食不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杭州食品科技2004年第2期总第73期 ・15・ 200千克。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即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的总量、单 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很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总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低。 充分表明粮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 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粮食生产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密切相关。所以确保粮食生产始终 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大事,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世界粮食加工和消费的基本格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999/2000年度世界粮食总产量为18.49亿吨, 全球粮食消费量为18.90亿吨,超过年度产量4100万吨。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因素、自然灾害 和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的减少,使全球粮食比预测的减产。其中中国粮食总产量因种植面积调减 及严重旱灾,使粮食总产量下降9 ,是影响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根据数量显示, 全球每年生产的小麦、稻谷的95 以上加工成面粉和大米直接作为口粮或作为制作米、面食 品的原料。中国由于1999--2000年小麦连续减产,所以消费量已大于产量。玉米作为口粮消 费的比例低于小麦和稻谷,我国大约有12 一14 左右的玉米作为口粮加工,50 以上作为 饲料原料,10 左右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发达国家如美国,60%以上作为饲料,20%以上作为 生产淀粉的原料和其他工业原料。从上述数据表明,世界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是欠 发达国家,粮食加工业是把原粮加工为成品粮的基础工业,每年需把全球95 左右的粮食加 工成米面成品,这种格局长期以来没有改变,在新世纪中也不会改变。所变化的只是随着国家 发达程度的不同,其粮食加工的工艺设备的先进程度、产品品种、规格的多少的质量高低之间 的差别。而粮食加工业的基本格局不会随着时间迁移而改变,可以说它是一种永恒的加工业, 因为世界上如果没有米面加工业,那么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食品制造业。所以粮食加 工业是世界上永远存在和不断进步的基础工业。 粮食加工业的基本格局既然没有变化,为什么当前许多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困难重重,经济 效益下滑?这主要是在于不少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在机制、观念、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竞争不过一 批机制活、观念新、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的新兴粮食加工企业。目前粮食加工厂出现了关停一 批,新建发展一批的局面,这并不是粮食加工总格局发生了变化,而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 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所有粮食加工企业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根据世界粮食加工总体 格局不变的规律,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抓住发展机遇,迎接严峻挑战。 新世纪世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展望本世纪,人类进入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革命性的重大科学突破不断涌现的新纪元, 生物技术产业必定会成为本世纪举足轻重的产业,以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健康、环境等 重大难题为目标的生物工程技术及产业将应运而生。可以预见,未来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的领域。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新世纪粮食加工业 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保证食粮营养、卫生、安全;适应 人类膳食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粮食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面临发 展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1保障食粮营养、卫生和安全是新世纪粮食加工业的首要任务 近几年来世界相继发生的二恶英、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都与动物食用不安全饲料密切相 关.这些动物的恶性病疫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 和安全。粮食加工业肩负着加工人类粮食的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 杭州食品科技2004年第2期总第73期 大使命;如何确保粮食加工的主导产品大米和面粉的营养、卫生和安全必将成为本世纪的粮食 加工企业的首要任务。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2O世纪6O一7O年代就建立起粮食及其制品的 营养、卫生和安全的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如美国早在2O世纪7O年代就建立了各种谷物 的营养、卫生和安全的标准体系,规定谷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的标准,以小麦为例, 对食用小麦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小麦制品面粉也有严格的标准, 特别对添加剂的安全性极为重视,都必须经FDA批准方可使用,并要严格规定剂量使用。发 达国家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普遍实行“良好作业规程”(CMP),在食品安全控制上 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联合国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已将 GMP和HACCP作为国际规范推荐给各成员国。 2粮食加工业应满足人类膳食结构调整和变化的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 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饮食起居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要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 从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造成现代“三高症”等文明病的经验教训中醒悟,又重新注 重谷物在膳食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越来越认识到粮食宜吃粗不宜吃精的科学道理,所以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强调食品回归自然的重要性,不论面粉、大米或谷物食品都不 再像以往那样强调“过精”、“过细”,而非常重视粗细搭配,粗细混合食的膳食结构,相继在市场 上推崇混合面粉、糙米全粉、留胚大米等富于营养和比较粗的米、面产品。特别是纤维素作为人 类第七营养素,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推崇。我国自2O世纪8O年代后期以来,在学习和引进西方 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也盲目跟随西方实际上已过时的膳食模式,面粉越做越细,越 做越白,大米不仅要求精度高,而且要求表面越亮越好,一度使食粮消费进入误区,甚至出现加 矿物油使大米表面光亮的“毒大米事件。面粉增白剂超量添加,使面粉自得出奇,诸如种种,都 不符合2l世纪食品回归自然的理念。所以粮食加工业的新世纪一定要’遵循人类膳食结构调 整和变化的趋向来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 3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是今后粮食加工业的主导方向 本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市场的竞争既要符合全球统一的规则,又会 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模化生产、集约 化经营,走联合之路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粮食加工业也不例外。世界面粉工业发展的历 史就是如此。美国是世界上面粉工业发展的强国,面粉生产量逐年上升,国内市场稳定,出口贸 易势头良好。其主要原因是注重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近3O多年来,面粉的产业结构发生 了巨大变化,小型厂不断被淘汰,大型厂迅速发展,1965年全美国有面粉厂423家,到1998年 面粉厂总数调整为195家,比1965年减少了228家。意大利也是面粉工业发达的国家,1985 年有1234家粉厂,1O年之后的1994年减少了一半,只有647家,日加工能力超过1000吨的 面粉厂占总生产能力的5o oA左右。瑞士只有650万人I:1,但苏黎士面粉厂的日生产能力为600 吨,集约化程度很高,全厂生产36种面粉品种,只有员工9O人。泰国是世界上大米出口量最大 的国家,2002年出口大米780万吨,占全球大米总出口量的26 9,6,其大米出口量为全泰国大米 年产量的42 9/5,泰国大米加工厂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在国际大米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土辽阔,在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粮 食加工厂遍布全国城乡,据1998年以前的统计数字,当时我国有独立核算的粮食加工企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