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3声速相关计算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3声速相关计算

题型3声速相关计算

【母题探究】

典例10夏日里,晓明同学在距离高墙140 m处敲锣,0.8 s后听到回声.那么当时的声速是A.175 m/s B.340 m/s

C.344 m7s D.350 m/s

解析:声音所走的路程是人与墙距离的两倍.t7= s/t=140 m×270.8 s=350 m/s.【答案】 D

【题型攻略】

(1)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

形成回声.入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

人耳要比原声晚O.1 s以上.如果不到O.l s,则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

测障碍物有多远.

由公式v=s/t可计算出声速,由S=vt可算

出距离,由t=s/v可算出时间.注意:在利用回声

测距离时,声音从发出到接收所走的路程为2s(s为声源与反射体之间的距离).

典例11甲、乙两同学分别位于一座铁桥的两端,甲同学用榔头敲一下铁桥栏杆,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声音时间间隔为0.5 s,桥长多少米?(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200 m、s)

解析: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栏杆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得出s= 181.9 m

【答案】181.9 m

典例12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s,声速为340/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司机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已经以10 m/s的速度前行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脚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路程即可解题.

设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2,

【答案】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350 m.

历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数学)

第一篇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数与式 §1.1实数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1,3分)-5的绝对值是() A.-5 B.5 C.-1 5 D. 1 5 解析∵|-5|=5,∴-5的绝对值是5,故选B. 答案 B 2.(2015·浙江嘉兴,1,4分)计算2-3的结果为() A.-1 B.-2 C.1 D.2 解析2-3=-1,故选A. 答案 A 3.(2015·浙江绍兴,1,4分)计算(-1)×3的结果是() A.-3 B.-2 C.2 D.3 解析(-1)×3=-3,故选A. 答案 A 4.(2015·浙江湖州,3,3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 2 解析∵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 答案 B 5.(2015·浙江宁波,3,4分)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其中6万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6×1013元B.60×1011元 C.6×1012元D.6×1013元 解析6万亿=60 000×100 000 000=6×104×108=6×1012,故选C.答案 C 6.(2015·江苏南京,5,2分)估计5-1 2介于() 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解析∵5≈2.236,∴5-1≈1.236, ∴5-1 2≈0.618,∴ 5-1 2介于0.6与0.7之间. 答案 C 7.(2015·浙江杭州,2,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3+26=29B.23-26=2-3 C.26×23=29D.26÷23=22 解析只有“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选C. 答案 C 8.★(2015·浙江杭州,6,3分)若k<90<k+1(k是整数),则k=() A.6 B.7 C.8 D.9 解析∵81<90<100,∴9<90<100.∴k=9. 答案 D 9.(2015·浙江金华,6,3分)如图,数轴上的A,B,C,D四点中,与表示数-3的点最接近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38电流表的使用

题型38电流表的使用 【母题探究】 典例182 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应使用0.6 A的量程,但误用3A的量程,电流表会烧坏 B.当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时,可以测量电源的短路电流 C.在用3A量程试测时,发现指针已超过半偏,应选用0.6 A量程进行测量 D.在用3A量程试测时,发现指针只偏转了很小的角度,应选用0.6 A量程进行测量解析:小量程改用大量程不会烧坏电流表,只是测得的电流值误差较大,因此A选项错误;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流表,因此B 选项错误;用3A量程试测时,指针已超过半偏,而量程为3A的电流表的中央刻度为1.5 A,因此不能选择0.6 A的量程进行测量,故C选项错误;用3A量程试测时,指针只偏转很小角度,说明电流很小,应该用0.6 A的量程进行测量,使读数更精确,故D选项正确.【答案】 D 【题型攻略】 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1.正确连线: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量程的选择:根据被测电流的大小,合理选择电流表量程,如果选择不当,会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被测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正负接线柱的选择:电流需从正接线柱进入,负接线柱流出; 4.绝不能直接将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 【举一反三】 典例179 如下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A. 解析:此电流表所接的量程是0~3 A,分度值是0.l A,所以读 数为2.4 A. 【答案】 2.4 典例180 一只电流表有“0~0.6 A”和“0~3 A"两个量程,某次实验中用的是“0—0.6 A”的量程,发现指针恰好指在1.5 A,则实际测量值为 A.0. 30 A B.1.5 A C.0.32 A D.0.28 A 解析:根据在电流表的同一刻度处,O~3 A量程的读数是O~0.6 A量程读数的5倍计算.电流表使用“O ~0.6 A”的量程时,指针恰好指在1.5 A位置,读数应为0.30 A.【答案】 A 典例18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电流表测量灯L1电流的是 解析:电流表与L2串联,测L2的电流,A选项错误;电流表与L1并联,造成电源短路,且可能烧坏电流表以及电源,B选项错误;电流表与L1串联,测的是L.的电流,C选项正确;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的是干路的电流,D选项错误, 【答案】 C

计算高超声速

fastran软件的强项就是计算高超声速,不过fluent在6.3版本中也加入了基于密度的求解器,有人做过对比,在马赫数3-5这个范围内,fluent和fastran的计算结果差不多,但是收敛明显慢于fastran,在马赫数超过5以后,fluent计算结果同fastran偏差越来越大。个人更倾向于fastran计算结果。关于收敛的问题,因为fluent软件试用的非结构求解器,无论你用的是结构的为网格还是非结构的网格,在fluent中均按照非结构处理,所以其收敛速度跟结构的求解器fastran比起来要稍逊一点。对于高超,尤其是气动热,结构求解器应该更适合。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同意二楼说法。Fluent号称能算高超,但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高超并不仅仅是可压缩,更重要的是离解、电离、烧蚀等物理化学现象,而Fluent不具备热力学非平衡求解能力(它只有一个温度即平动温度),这是它的致命伤。因此,你可以通过调整参数算高超问题(收敛速度很慢,但我们姑且认了),但其结果的温度分布是不可靠的――热流是温度的梯度的函数,自然也不可靠 嘿嘿,进来学习下等到ICEM CFD,CFX,FLUENT一合并,或许会有更先进的求解器了高超现在应该还是CFDRC公司比较好点呵呵 CAD的标准里面,IGES体系结构最差,STEP尚不成熟,STL精度不够(一般要自己设定),Parasolid和Acis是目前最NB的几个CAD软件所采用的格式,相对来说最实用。 CAD数据转换的无缝连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好就是象Summer大哥说的,直接用Geom 做,CFDRC的软件,从前处理、求解一直到后处理你要是用熟了会发现Geom比Gridgen强、ACE和Fastran比Fluent强、View比Tecplot强多少倍!!!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计算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计算题专项练习 四、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初中物理计算题和数学不同,数学中的计算不要求写出公式,只列出计算式就可以了,单位要求也不严格,但物理计算题要求比较全面,一般有如下几步: 解:1.写出题目中没有给出的解题要用到的常数,如光速、声速、水的密度等,这一步有需要就写,不需要就不写。 2.写出需要换算单位的物理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并把单位换算好。如S=300cm=3m,如果不需要换算单位,这一步就可省略。一些题目要求设未知量,这时候不能像数学那样,设“x或y”,一定要假设用专门的物理符号。 3.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例如:物体前50m的平均速度。 4.写出公式,这一步非常重要,物理计算题如果不写公式,会不得分的,等于没做。例如:S=vt 5.在公式后面依次带上各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例如:S=vt=10m/s×5s 6.正确计算,写出结果和单位,例如:S=vt=10m/s×5s=50m。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除不开的保留1~3位小数。 7.最后别忘了写答,如果一题有多问,不能一问一答,要在题目全解答完后一起写答。 练习题 1、如图1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 的路程为多少?

2、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需40s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为多少?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10m,则求:(1)它的速度;(2)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 4.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

2020-2021年化学计算题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2020-2021年化学计算题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请你计算: (1)若要清洗1000kg的这种石油产品,需要_____kg的NaOH。 (2)该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1000kg这种产品,他们可以节约多少经费_____?请你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工业级的NaOH和Ca(OH)2的最新市场批发价如下表: 试剂Ca(OH)2NaOH 价格(元/kg) 1.00 6.00 (3)请你在图中画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处理1000kg该石油产品时,残余硫酸溶质的质量变化曲线;氢氧化钠用虚线表示,氢氧化钙用实线表示。_____(请你注明具体的坐标) 【答案】40 203元 【解析】 【详解】 1000kg的这种石油产品所含硫酸的质量为1000kg×4.9%=49kg 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消耗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根据2NaOH+H2SO4=Na2SO4+2H2O和Ca(OH)2+H2SO4=CaSO4+2H2O 可得关系式为 242 2NaOH H SO Ca(OH) 809874 x49kg y :: 8098 74 == x49kg y x=40kg y=37kg 每处理1000kg这种产品,他们可以节约经费为6.00元/kg×40kg-1.00元/kg×37kg=203元图中画出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处理1000kg该石油产品时,残余硫酸溶质的质量变化曲线;氢氧化钠用虚线“…”表示,氢氧化钙用实线“一”表示, 答:(1)若要清洗 1000kg的这种石油产品,需要 40kg的NaOH。 (2)该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1000kg这种产品,他们可以节约203元经费。 (3)残余硫酸溶质的质量变化曲线;氢氧化钠用虚线“…”表示,氢氧化钙用实线“一”表示,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Na2SO4杂质的Na2CO3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母题探究】 典例1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解析:物体在凸透镜的l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 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答案】 B 典例111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人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解析: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后是暗箱,胶片装在暗箱底部,胶片相当于光屏;当拍完合影后,再拍单人照,像要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知,要使像变大,物距应减小,同时增大像距,即拉长暗箱或使镜头前伸.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题型攻略】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出以下顺口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举一反三】 典例112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这个凸透镜50 cm处逐渐移向距凸透镜20m处的过程中,物体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答案】 A 典例11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_缩小的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A.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解析:当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l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物、、屏调换位置,则此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太于2倍焦距,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选B. 【答案】 B 典例114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关于声速计算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1、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他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 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 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 440 km,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2、元旦节时,许多城市在广场燃放礼花。礼花在几十米的高空爆炸,响声巨大,并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如果你看到色彩和听到声音前后相差的时间为5s,那么,你离广场大约有多远?(取声速为340m/s) 3、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4、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座平直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并利用秒表记录了听到回声的时间,他发现在经过了1s后听到了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了回声,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求: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提示:可画出简易示意图后再分析计算) 5、分析: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 6、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他贴近铁轨,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间隔为0.5s,该人离敲击处183.6m,求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7、小红站在桥上,从桥面向河中扔下一块石头,见落石水花开始记时,经0.2s听到落石击水声,则桥高出水面多少米? 8、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2020年化学中考试题——计算题汇编

2020年化学中考试题——计算题汇编 1、(重庆市)煤炭中往往含有硫,直接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计算含硫400g 的煤炭燃烧时 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 2、(肇庆市)右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请回答: (1之一是 ;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2)这种“尿素”和“碳酸氢铵”的含氮的 质量比为 。 (3)从含氮量角度,50kg 这种碳酸氢铵相当 于 kg (精确到0.1)这种尿素。 3、(益阳市)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最新研究表明,其体内代谢产物有强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国家正在严查加有苏丹红的食品。它有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苏丹红的化学式为C 16H 12N 2O 。试计算: (1)苏丹红的相对分子质量; (2)苏丹红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苏丹红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自贡市)某炼钢厂日产含杂质5%的生铁3000t ,试计算: (1)该3000 t 生铁中含纯铁多少吨? (2)该炼钢厂每天需含Fe 2O 3质量分数为85%的赤铁矿石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韶关市(实验区用)在2020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外墙体将大量采用新型塑料膜材料ETFE [ ETFE 的化学名称为: 聚氟乙烯,化学式为:(C 2H 2F 2)n ],这种材料美观、耐用,且无须清理维护,可以使用15至20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ETFE 由 种元素组成; ETFE 中C 、H 、F 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 (2)ETFE 中C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北京市)实验室用6.5g 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题型1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母题探究】 典例49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 (1)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 (2)小刚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 (3)若用刻度尺量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4)如果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请你想个办法看清楚跳棋的像: 解析:(1)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等,因为无法直接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利用了完全相同未点燃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这种研究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用光屏不能接收到的像是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A点到镜面的距离是物距,B′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像距,它们的值相等,这说明像距等于物距.(4)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由于跳棋不发光,所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要暗一些,我们只要增加跳棋的亮度就能在镜中看清它,比如用手电筒照射跳棋. 【答案】(1)等效替代法相等(2)虚(3)像距等于物距(4)用手电筒照射跳棋(或将跳棋照亮) 【题型攻略】 实验过程: 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将一张白纸对折后展开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在白纸的折痕上,在玻璃板前面放一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会看到前面蜡烛所成的虚像,拿另一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像.记下两根蜡烛的位置,测量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看像与物体的连线是否与玻璃板垂直. 常见问题: (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 (2)为什么用两根等大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什么有时候无法使后面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两个像?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发生两次反射成两个像,。 (5)直尺在此实验中的用途是什么?直尺可以测量物距和像距. (6)在像的位置放光屏,接收不到像说明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举一反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 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 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 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声速测定以及声速数据处理

【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习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定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3.通过用时差法对多种介质的测量,了解声纳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实验原理】 在波动过程中波速V 、波长λ和频率f 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λ?=f V ,实验中可通过测定声波的波长λ和频率f 来求得声速V 。常用的方法有共振干涉法与相位比较法。 声波传播的距离L 与传播的时间t 存在下列关系:t V L ?= ,只要测出L 和t 就可测出声波传播的速度V ,这就是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原理。 1.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量声速的原理: 当二束幅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声波相交时,产生干涉现象,出现驻波。对于波束1:)/X 2t cos(A F 1λ?π-ω?=、波束2:()λ?π+ω?=/X 2t cos A F 2,当它们相交会时,叠加后的波形成波束3:()t cos /X 2cos A 2F 3ω?λ?π?=,这里ω为声波的角频率,t 为经过的时间,X 为经过的距离。由此可见,叠加后的声波幅度,随距离按()λ?π/X 2cos 变化。如图28.1所示。 压电陶瓷换能器1S 作为声波发射器,它由信号源供给频率为数千周的交流电信号,由逆压电效应发出一平面超声波;而换能器2S 则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正压电效应将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输入示波器,我们在示波器上可看到一组由声压信号产生的正弦波形。声源1S 发出的声波,经介质传播到2S ,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如果接收面(2S )与发射面(1S )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发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我们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实际上是这两个相干波合成后在声波接收器2S 处的振动情况。移动2S 位置(即改变1S 与2S 之间的距离),你从示波器显示上会发现当2S 在某些位置时振幅有最小值或最大值。根据波的干涉理论可以知道:任何二相邻的振幅最

八年级物理上26个计算题(含答案)

目录 1.站在百米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多少,你认为怎样计时才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赛跑时间? (1) 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1)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默认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 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1) 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击锤的动作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2) 6.一人在北京歌剧院里看远处的观众,另一个在上海的居民坐在电视机前1m处收看演出, 如果两人同时听到演奏声,那么北京的观众距离演奏者多少米?(北京距离上海1.47106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 7.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常用马赫数来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速(声速是340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7106m,这架飞 机从广州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 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约为2720m。沿水平方向飞行,某人听到飞机在他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了? (2) 9.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至少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 (3) 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海面上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6s后返回,则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3) 11.a)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1.b)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2.某人在平行的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离山谷右侧340m,1.5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求: (1)再经过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2)求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4) 13.某人在相距1000m的两山之间开枪后,听到两次回声,回声间隔为5s,问此人距离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4) 14.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4) 14.b) 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5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4.c)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20m处鸣笛后,继续向前行驶40m时,司机刚好听到了回声,求司机行驶的速度。 (5) 15.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计算题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04期):计算题 24.(2019·东营)(12 分)3 月 12 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正式投产首航,其智 能化水平以及挖掘系统、输送系统的高功率配置均为世界之最。(g 取 10N/kg ,ρ水取1.0×103kg/m 3 )主要参数如下表。 (1)满载时,求“天鲲号”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2)满载时,求“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若船底需要安装探测仪器,其 面积为 40cm 2,求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3)“天鲲号”去某水域执行任务,其工作量相当于将 1.36×104t 的淤泥输送至 15m 高的台田上。假设“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的机械效率为 30%,求完成此任务需 要的时间是多少? 24.答案:(12 分)解: (1)“天鲲号”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排=m 排g =1.7×104×103kg ×10N/kg =1.7×108N--------------------------------2 分 (2)“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 =ρ水gh 水=1.0×103kg/m 3×10N/kg ×6.5m=6.5×104Pa ---------------------------------2 分 F 由 p S 得,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为:

F=pS=6.5×104Pa×40×10-4 m2=260N-----------------------------------------------------2 分 (3)淤泥的质量为:m=1.36×104t=1.36×104×103kg=1.36×107kg 淤泥所受的重力为:G=mg=1.36×107kg×10N/kg=1.36×108N---------------------1 分“天鲲号”绞 吸挖泥船泥泵做的有用功为: 26.(2019·潍坊)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小灯泡R1标有“4V1.6W”字样,定值电阻R2=20Ω,滑动变阻器R3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阻值均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闭合所有开关,此时电流表A2示数为0.5A.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开关S3,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分析】(1)知道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求出灯泡的电阻;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闭合所有开关,电阻R2与R3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开关S3时,灯泡R1与滑动变阻器R3串联,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 压,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其实际功率最大,根据求出其大小;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UI=I2R求出灯泡的最小功率,然后得出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答】解:(1)由可得,灯泡的电阻:, 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10Ω+20Ω)=6V;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47有关动态电路的分析

题型47有关动态电路的分析 【母题探究】 类型一开关闭合、断开类 典例224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 S1、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的示数为U1; 当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的 示数为U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1> I2,U l > U2B.I1< I2,U1 < U2 C.I1> I2,U1 < U2D.I1< I2,U l > U2 解析:当开关S闭合,S l、S2断开时,L和R1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当开关S、S l、S2都闭合时,R l、R2并联,灯泡L被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2故I1小于I2,A、C错;电压表被短路,U1大于U2,故D正确. 【答案】 D 类型二滑片移动类 典例25 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灯泡L发光,当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若L的阻值不变,则电流表、电压表 的读数将 A.减小,减小B.减小,增大 C.增大,减小D.增大,增大 解析:当开关闭合后,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电流一当滑片向在滑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由欧姆定律变形式知,灯泡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减小.【题型攻略】 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和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尽管千变万化,但有规律可循,其中之一就是“一二一”规律,所谓“一二一”即:一个不变,二个关键,一个整体.其中: 一个不变电路中总电压不变. 二个关键一是越串联,总电阻越大,越并联,总电阻越小;二是对于由两部分电阻串联或并联而成的电路,若其中一部分是定值电阻,而另一部分为可变电阻,则总电阻大小的变化情况与可变电阻大小变化情况一致. 一个整体分析电路时必须首先考虑整个电路中各量的变化情况,然后由整体到部分,由定值到变值.解题时按下列顺序分析:电源电压不变→局部电阻如何变化→总电阻如何变化→总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部分的电流、电压如何变化。电阻变化部分的电流、电压如何变化→电表示数如何变化. 【举一反三】 典例22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a端滑动, (填“变大”、 电流表的示数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将. “变小”或“不变”) 解析:当开关闭合后,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当滑片向a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为R1的电阻,故不变. 【答案】变大不变 典例22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1后,再闭合S2,电流

根据状态方程计算R143a音速第2、第3维里系数

缪波zbl1905@https://www.360docs.net/doc/6013293675.html, 根据状态方程计算R143a 音速第2、第3维里系数 缪波 1 zbl1905@https://www.360docs.net/doc/6013293675.html, 摘要:“在重力场中考察真实气体的内能”一文也提出气体内能和状态方程的关系,本文验证这一关系式,从根据R143a 状态方程,计算音速的第2、第3维里系数,第2维里系数和实验符合。第3维里系数在超临界温区与实验符合,在亚临界温区与实验不符合,可能是气液在亚临界区域温相变造成的 关键词:音速第2维里系数状态方程热力学第2定律第3维里系数临界点分类号:O550引言 “在重力场中考察真实气体的内能”[1]给出出了状态方程和内能的关系,它建立在对流平衡和静力平衡基础上。关系如下V RT V V P V E +??=??(0.1) 或者ρρρρRT P E -??=??(0.2) 文献[2]利用状态方程计算HFC-227ea、丙烷音速第2维里系数,和实验符合,公式如下 ???? ????--??+=T b C T R C Rb T b C RT b RT v v v a 2202022020221γβ(0.3) (0.1)(0.2)对更大密度的气体是否符合,需要计算音速第3维里系数。音速的第3维里系数解析式比较复杂,这里先数值计算R143a 音速的第 2、第3维里系数。1状态方程和音速的关系的推导 文献[3]给出了状态方程R143a 状态方程,下面图1为方程截图 图1:R143a 状态方程

缪波zbl1905@https://www.360docs.net/doc/6013293675.html, 文献[3]同时给出了理想气体的比热和音速第2和第3维里系数。 图2:R143a 比热 利用matlab ,可以将某一温度下,密度0.1-100mol/m 3的压强 3 322ρρρa a RT P ++=(1.1)4 332232------=??ρρρa a RT V P (1.2)3 322ρρρT a T a R T P ??+??+=??(1.3)3 32262ρρa a V E --=??(1.4)2 32032ρρa a C E V ??+??+=??(1.5)(1.4)(1.5)是反应了状态方程和内能的关系。音速的计算公式为: 22 211V T E V E P T P V P M V V P M P w s s ?????????? ?????????? ??????+??-??-=??-=??=ρ(1.6)将(1.1)-(1.5)代入(1.6)(在matlab 中进行),可以输出P 、2 w 两个变量,利用P 对2w 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2 2102P A P A A w ++=(1.7) 音速第2和第3维里系数,01A A a =β(1.8) 02A A a = γ (1.8)

八年级物理计算题专题(声速)

八年级物理计算题专题 (声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物理计算题专题(一) 1、人们常利用回声来探知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最常用的是用声纳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所在。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米/秒,若在海面某处声纳传送的声音4秒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米? 2、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枪声时才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有多大的误差( 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5、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多少秒?

6、小强在下雨天用秒表测量出看见闪电到听到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秒,那么打雷处离小强的距离为多少米?小强用皮尺测出学校大礼堂的最大长度是50米,如果声速为340米/秒,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大为多少秒? 八年级物理计算题专题(二) 1、甲乙两同学分别在一跟铁管2侧,铁管长153米,甲在其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 听见了两次声音。已知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为0.42秒。求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2.。某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 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 4、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有位猎人在山谷内放了一枪,0.5s听到第一声回声,1.5s后听到第二声回声.求这个山谷的宽度? 5 甲乙两人相距120m,两人距高大光滑的墙壁均为80m,现甲敲一下手中的鼓声,乙先后听到两声鼓声,求乙听到敌意声鼓声与乙听到第三声鼓声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2020年中考试题汇编:计算题(word版,含解析)

计算题 1.(2020?铜仁)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为了除去铁粉,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取该铜粉20g 于烧杯中,然后等量分5次加入未知质量分数的某强酸(W )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数据如下表,请根据相关知识和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所选择酸(W )的化学式 。 (2)铜粉中混有铁粉的质量是 。 (3)计算你选择酸(W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H 2SO 4(或HCl )(2)0.98g (3)9.8%或7.3%(详见解析) 【解析】解:(1)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会置换出硫酸或盐酸中的氢,所以所选择酸(W )的化学式是:H 2SO 4(或HCl ); (2)根据图表信息,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1g+ 0.01g+0.01g+0.005g =0.035g 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 2442Fe +H SO FeSO +H 5620.035g x ↑ ═ 56=20.035g x x =0.98g (3)①假设该酸是硫酸,设5g 该硫酸溶液中含H 2SO 4的质量为y , 2442Fe +H SO FeSO +H 9820.01g y ↑ ═

98=20.01g y y =0.49g 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9g 5g ×100%=9.8%; 答: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②假设该酸是盐酸,设5g 该盐酸溶液中含HCl 的质量为z , 22Fe +2HCl FeCl +H 7320.01g z ═ 73=20.01g z z =0.365g 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65g 5g ×100%=7.3%。 答:若选择的酸为硫酸,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若选择的酸为盐酸,则质量分数为7.3%。 2.(2020?河北) 20.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0.2g ;(2)9.8% 【解析】(1)由图可知,先加入8g 粗锌,反应后,天平显示的质量是213.4g ,再加入2g 粗锌,天平显示的质量是215.4g ,故第一次加入8g 粗锌,已经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6g+8g-213.4g=0.2g ;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7光学作图

题型17光学作图 【母题探究】 类型一画光路图 典例69 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 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 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作出灯S的像S'(过S作平面 镜的垂线并延长到S',使S'和 S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然后连接S'A,则这条线在平 面镜正面(右边)的部分就是反射光线,它和平面镜的 交点就是入射点,连接S和入射 点作出入射光线就可以完成作图,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70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人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人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解析:光线AO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由于AO垂直于圆弧,所以不改变传播方向,所以直接射向圆心D,在O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OC也垂直于圆弧,故也不改变传播方向射出;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OB偏离法线).【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二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典例71 O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解析:法线平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平面镜垂直于法线放置. 【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三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典例72 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字母“L”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题型攻略】 1.凡是光线都要加箭头,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法线和其他辅助线都用虚线且不加箭头; 2.分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记住人眼不是光源,不能从人眼发出光线;3.分清实像和虚像,,表示时,实像用实线,虚像用虚线; 4.会根据光路特点、成像性质、光路的可逆性作图, 【举一反三】 典例73 如图所示,试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答案】光路图如图所示. 典例74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7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

(完整)初中物理补充题-声速运动学计算题及答案

一、声速运动学计算题 1. 有一山峡,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已知他第一次听到回声与第二次听到回声间隔5s ,第二次听到回声与第三次听到回声间隔35 34秒。 1)求山峡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 2)另向左发出的声音为s1,向右发出的声音为s2。假设声音不衰减,那么s1与s2之间的距离d 随时间t 有怎样的变化?(放枪时t=0) 解答: 1) 枪声传播路径如下图: 其中,第一次听到向左传播的枪声,第二次听到向右传播的枪声,第三次同时听到这两个枪声。 解法1: 设从开枪到第一次听到枪声的时间为t 秒。 V 声?t +V 声?(t +5)= V 声?(t +5+35 34 ) 将V 声=340m/s 代入得,t=35 34。 所以山峡的宽度为V 声?35 34?1 2+V 声?(35 34+5)?1 2=1200米。 峭壁 峭壁 第一次听到 第二次听到 第三次听到 第三次听到 左侧枪声传播 右侧枪声传播

解法2: 由图可知,从开枪到第一次听到回声和第二次听到回声与第三次听到回声,枪声走过的路程相同,都是2倍的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所以这两段时间也相同,为 3534 秒。 所以山峡的宽度为V 声?35 34?1 2+V 声?(35 34+5)?1 2=1200米。 2) 由题知,因为枪声在峭壁上会发生反射,而且两个枪声s1、s2相遇前距离d 减小,离开时距离d 增大,所以s1与s2之间的距离d 与时间t 的关系肯定是分段函数。下面来逐段讨论。 ① 段1: 在s1到达左侧峭壁之前,因为相离,所以d 随t 增大而增大。 因为声速为340m/s ,所以分离速度为680m/s 。易得,d =680t 。 由1)知,第一次听到回声是35 34,所以s1到达左侧峭壁的时间为35 34?1 2=35 68秒。所以,0≤t ≤35 68。 ② 段2: 在s2到达右侧峭壁之前,因为s1与s2速度相同,都为声速,且方向都向右,所以d 不变。 由1)知,第一次听到回声是35 34,所以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是V 声?35 34?1 2=175米。因为s1与s2速度相同,所以d 为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的2倍,即d =350。 s2到达右侧峭壁的时间为(1200?175)÷340=205 68 秒,所以3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