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江南园林美学特征比较

合集下载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作者: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4期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摘要: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

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4-0037-04收稿日期:2016-01-22修回日期:2016-03-02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两大璀璨明珠,因为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造园师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江南和岭南两大地方风格的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各自坚实的文化传统。

现有岭南艺术风格研究,多从一个时期或是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通过研究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角度审视和把握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时期的艺术实践状态,从而建立对江南与岭南园林的整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研究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发现岭南园林造园特征。

1 岭南园林发展历程1.1 岭南传统园林发展历程1.1.1 生长期秦汉时期,岭南园林处于萌芽、产生、发展的阶段。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最早的实例是赵佗所建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

此宫苑效仿秦皇宫室苑囿,于广州越秀山下建王宫,并依山而筑赵王台和朝汉台。

赵佗是北方人,带来中原文化,便有了宫殿里修筑高台的做法。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如建立在虞翻的虞苑。

而后,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是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

顾微《广州记》[1]所记载的菖蒲涧为一处林泉胜景,被视为岭南城市公共园林的起源。

1.1.2 发展期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主要风格表现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主要风格表现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主要风格表现江南园林: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

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峰石散置、特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2、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花木也往往是某些景点的观赏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

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及其色、香、形的象征寓意,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3、园林建筑则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汲取精华。

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

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5、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

6、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德空间,庭园空间,天井。

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置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

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镜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总的来说,江南园林的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足以代表这个时期民间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方园林:1、北方园林,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1.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 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 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 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 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 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 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2.轴线对称
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有 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繁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她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 各样的建筑赋予 了江南园林无穷无尽的美。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建筑里面可以学 习到一些精湛的工艺,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江南园林点滴,更加有意义。
墙大多白色,屋檐和房瓦等
门窗、柱和栏杆大多漆广漆。
淡灰色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工艺技术
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 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 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 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 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 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 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比较我国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顾和圆,圆明园为代表,其实也被称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苏、扬、沪、宁、杭、嘉一带地区,以苏州园林为典范,又称为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以广东的可园,徐荫山房为代表,是比江南园林更显得开放公共的私家园林.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的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作者:刘延东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江南、北方和岭南私家园林的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江南园林轻灵空透、小巧细腻、青瓦墨黛;北方园林大多以宫廷帝王园林为代表,气势恢弘、磅礴、布局对称严谨,无不体现出皇权政治,庄严稳重;岭南私家园林本文以广西私家园林为例,具有代表性的有谢鲁山庄、雁山园、明秀园。

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这三种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艺术特色江南建筑总体来说空灵小巧,玲珑细致,到处散发着温婉的气质;北方皇家园林庄重沉稳,为了适应北方冬季寒冷凌冽、夏季多风的气候,打造出一种封闭厚重的建筑感,是一种有别于江南园林的刚健之感;而岭南园林的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在园林庭院中使用较少的如亭台楼阁之类的江南园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

1花木配置江南园林位于长江流域处,气候湿润,植物种类丰富;北方皇家园林较为单一;岭南地区亚热带气候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因此江南的植物品类要远胜于北方地区,而且园艺匠师还能够充分考虑生态景观随季相的变化和天候的更迭来灵活地搭配植物的形态和色彩。

北方冬季持续时间长,气候寒冷干燥,能够适应这种恶劣条件的植被品种较少,因此造园者在进行花木的配置时对植栽品种的选择收到较多限制。

有些庭园为了求得四季常绿,甚至以松柏作为景观主题,虽然别有一番古朴苍劲的气势,却也难免失于乏味单调。

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是决定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因素,当地的自然植被以及植物群落是营造岭南园林植物景观值得学习的极好范例。

2 堆山叠石北方皇家園林的山石比较厚重;江南园林的山石比较空灵;岭南私家园林的山石堆放散落。

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山石堆放虽然引用了大量江南流派的技法,皇家园林对江南叠石技艺的借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结合北方地域特色,适应北方鉴赏习惯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从表现手法看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艺术比较

从表现手法看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艺术比较

从表现手法看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艺术比较摘要:历史上江南与岭南远离国家政治中心,成为士大夫和文人墨客退隐与抒情的寄托,本文以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入手,从园林建造的几个要素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在思想境界上的共鸣。

关键词:岭南园林;江南园林;造园特点;差异一、思想上的同与异岭南园林著名的余荫山房、可园、梁园和清晖园四大园林的主人们,大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也就是说,这些名园的建造者们,通过自身功名的努力,赢得了进入主流社会的通道,并在那里浸淫多年,受影响甚大。

[1]而江南四大名园:瞻园、留园、拙政园、寄畅园的主人们也都为历朝历代的达官显贵,如瞻园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王府;留园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拙政园为明正德年间的御史王献臣;寄畅园在明末清初先后作为南京兵部尚书秦金,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的安居之所。

由此可见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都受到主流士大夫文化的深远影响。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岭南园林在造园风格上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江南园林的主人们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中心更为密切。

二、从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看两者的发迹岭南园林的营造史实始见于西汉南越国武帝赵佗在广州营造的宫署花园。

这座宫苑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基本不具备皇家园林特征,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古代的岭南园林主要是由建筑庭园及风景名胜构成。

明清以后,岭南地区对外贸易带动社会经济发展,造园活动逐渐兴盛,出现了一批传世之作。

[2] 1962年在广东园林学会成立大会上,林西同志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岭南园林”一词[3],后被业界广泛采用。

江南园林的初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的文人士大夫为了避世,开始将自己的生活居住地营造出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开端。

这个时期初步形成的造园艺术美学,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代是中国私家园林的顶峰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私园兴筑盛极一时。

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注重山水之美,又加以石刻牌匾增强文学趣味,一时期成为江南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江南四大名园也见于这个时期。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长江下游的苏杭及南京、扬州一带即江南园林;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带即岭南园林。

江南园林轻盈淡雅,岭南园林畅朗通透,共同体现了民间造园艺术的主要成就。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同处于南方潮热多雨气候条件下,其风格既有相同一面,又有相异一面。

本文试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探这两种园林风格差异的根本原因。

地理环境的影响江南泛指今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一带,经济富庶繁华,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江南园林秀气淡雅的特征。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又滨临南海,受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洋气候影响的时间很长,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环境特点。

(一)地理环境对植被品种的影响江南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使得该地区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乔木如香樟、银杏、梅花、翠柏等,观花灌木如海棠、紫薇、芙蓉、杜鹃等,其他观赏草本如竹、兰、菊、荷等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频繁出现。

而岭南地区的植物可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筋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

(二)地理环境对建筑布局的影响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与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有所不同。

私家园林的布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园林包围着建筑,这类园林的特点是造园面积较大,追求人格化的自然山水,建筑在园林中只是起陪衬、点缀作用。

此种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

江南私家园林常常是民居与园林分开设置,在宅居建筑群旁设园,像苏州的网师园、吴江县同里镇的退思园等。

或者干脆另寻地方辟园,园林和住宅各自独立设置,宅居作为园林主人归隐逸世的去处。

另一种类型是生活区和园林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在这种造园类型中,一般建筑包围着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由建筑围合的室外空间,一般比较狭小。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美学对比——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美学对比——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92作者简介:张琪(1996.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广西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风景园林专业。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美学对比——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张琪(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中国园林起源于对纯自然的模仿,即把大自然中的真山水作为了园林的原型,并沿着自然风景式的方向发展了几千年 ,逐渐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三大园林。

其中,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同处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因地理环境、文化内涵、空间布局、造园要素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以苏州留园和广州余荫山房为例,从地理环境、文化内涵、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这四个方面对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进行美学对比。

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美学对比;留园;余荫山房一、地理环境比较(一) 留园的地理环境苏州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具有非常精美的造园技艺和悠久的文化历史。

当地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使得留园内植物品种繁多,乔灌木季相明显,四季景色各异。

江南园林布局自由,受此影响,留园内厅堂精美宏丽,书斋安静闲适、庭院丰富多样、风亭月榭迤逦相属,咫尺中营造出另一番天地。

(二)余荫山房的地理环境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

在园林建筑设计上,既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余荫山房在布局上学习江南园林的组合方法,巧妙地构建了一步一景、曲折幽深的建筑空间,建筑外部的建筑装饰受西方文化影响,颜色绚丽引人注目,园内花石大多受岭南文化影响,具有深意,这些都使园林整体设计富于岭南特色。

余荫山房局部装饰细致,雕花等细部具有西方古典风格,在吸收西方园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岭南的当地特色,形成了具有岭南特征的园林风貌。

二、文化内涵比较(一)留园的文化内涵留园受“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留园是围水造园,用自然形态的石头堆砌水岸,使之呈现自然的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美学特征的比较摘要: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不同地方风格的重要代表,其在造园要素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文化思想的差异,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本文从环境、功用、性格、艺术、文化五个方面,对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提炼出二者不同的个性特点,提出了园林是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岭南园林江南园林美学特征比较1.前言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二枝奇葩,二者都在中国园林史中占据重要的篇章。

在园林逐渐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研究二者美学特征的差异,对提炼和延续不同的地域文化,强化现代园林的地域风格、传承当地的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园林的艺术能够古为今用,为现代园林的繁荣提供宝贵的理论和经验。

2.环境特征比较:融入自然与城市山林2.1岭南园林形成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开放兼容的人文地理环境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又滨临南海受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洋气候影响的时间很长,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征。

岭南园林受此气候特征的影响,考虑到降温通风、遮阴避晒的实际需要,在设计及建造中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组合形式多样,整体上建筑的比重较大。

园林建筑多为”连房博厦”和”高墙冷巷”的形式,前者通过连片房屋把内庭与建筑融为一体达到降温纳凉及避雨遮阴的效果;后者通过多进院落加大进深,利于通风。

园林建筑间主要通过敞厅、连廊、内庭、天井、巷道等方式连接达到通透开敞、联系内外空间及有效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等效果。

岭南位于南部沿海地带,处于海洋腹地与大陆腹地相接触的区域,是大陆和大洋的过渡区。

由于天然的地理屏障和空间的距离感,历史上岭南一直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所受的中原传统文化影响较弱。

岭南园林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从原发期开始其所受正统的儒教礼仪和老庄哲学的影响就远不及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01] ;造园的格调也有别于江南私家园林的高雅脱俗、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而是注重观赏性与实效性的有效统一,反映出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岭南自古即是中外贸易的交汇点,随着广东一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衍生和发展,使岭南文化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兼具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特征 [02],这种特殊的地缘条件下形成的岭南文化促进了岭南园林的兼容多元性发展。

受海洋文化及外来多种文化的影响,在造园风格上,岭南园林表现出兼容并蓄性及实用创新性。

在造园中既吸收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也借鉴西方园林的手法,与岭南地域实际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进行设计。

在造园中,岭南园林的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上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拱式门窗、西洋式护栏构件、铁枝花饰样和巴洛克式柱头,条石砌筑的规整式水池等,这些都反映出开放兼容的岭南造园特点。

2.2岭南园林的地域特征2.2.1兼容性与创新性岭南园林的兼容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宫苑仿秦皇宫苑的做法[03],体现了南越古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吸收利用。

到清代,古典岭南园林在吸收西方园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创新利用。

陈济堂公馆、张维立立园的西欧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和草暖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都是兼容创新性的表现。

在园林建筑设计上,体现在既保持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也大胆而成功的将外来的建筑手法运用到装修与装饰上。

如可园桂花厅的西洋柱式,清晖园的罗马式拱形门窗等,都是洋为中用的成功范例,大大丰富了岭南园林的表现手法。

岭南园林的设计理念方面,主要是采用因地制宜、因景就筑、博采岭南传统民居丰富多姿的形式及西洋艺术情调为营园所用,从而在布局格调等大的方面形成了岭南庭园的独特风格。

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布局上学习江南园林的组合方法,构成多层次的庭园空间,且将岭南特色的花石、小品景观与建筑空间有机结合,使整体设计富于岭南特色。

园林局部装饰细致,雕花等细部具有西方古典风格,突出了园林的环境特征和地域特征,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岭南园林兼容吸收与创新设计的表现。

2.2.2精巧性与秀丽性精巧,即传统的岭南园林都具有规模小、景象精、意境深的特点。

在园林布局、园林建筑、叠山塑石、植物配置、细部装饰等方面无不精雕细琢,华美独特。

在建筑的色调风格上,以艳丽多彩、纤巧繁缛而与江南园林相区别,也不同于北方宫苑的富丽堂皇、金碧交辉。

如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其体量不大的建筑装修雕镂精细繁密,常用红、橙、青、绿等各种色彩,相互辉映,既显示出独特的地方色彩,也显出其精致秀丽性。

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

传统的岭南园林布局精致巧妙,将建筑装饰手法与地方材料的运用融为一体,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以热带花木衬景,用花罩、景门、漏窗等障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用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廊、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达到在景观上“小中见大”及曲折幽深的效果。

2.3气候环境对江南园林的影响江南气候温润,沃野平畴,水量充沛,河湖密布,水道纵横;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随时都可以得泉引水,随处都可取姿态入画的造园美石。

江南园林叠石理水,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园林选址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虽占地不广,然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皆宛然如画,犹如点点绿洲,故被誉为“城市山林”,使居者“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很少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不惜用人工手法开池浚壑,理石挑山,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用象征的方法造成咫尺山林的气氛。

2.3.1地理环境对江南园林植被品种的影响江南泛指今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一带,经济富庶繁华,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江南园林秀气淡雅的特征。

江南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使得该地区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乔木如香樟、银杏、梅花、翠柏等,观花灌木如海棠、紫薇、芙蓉、杜鹃等,其他观赏草本如竹、兰、菊、荷等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频繁出现。

2.3.2地理环境对建筑布局的影响江南私家园林常常是民居与园林分开设置,在宅居建筑群旁设园,象苏州的网师园,吴江县同里镇的退思园等。

或者干脆另寻地方辟园,园林和住宅各自独立设置,宅居作为园林主任归隐逸世的去处。

另一种类型是生活区和园林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在这种造园类型中,一般建筑包围着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由建筑围合的室外空间,一般比较狭小。

因此,很多人称这种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园为“庭院”,以区别于以自然空间为主的造园形式。

2.3.3地方产物对造园材料的影响江南园林叠缀石山所用的石头主要为山上开采多面多棱的黄褐色岩石,一般统称为黄石,还有就是湖石(以产于太湖洞庭西山溶蚀空洞的石灰岩石最负盛名,所以这类石料统称“太湖石”,简称“湖石”)。

千姿百态的湖石可用“瘦、皱、透、漏”四字简练描述其特点。

“瘦”就是盘骨苍劲、裸露而不臃肿。

“皱”几时轮廓凹凸不平而变化多端。

皱,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技法有关,在古代画论中有这样的描述:“是皱也,开其面”。

“依石之纹理而为之,谓之皱。

“透”,多空窍,四面玲珑,石孔相通透,外形轮廓多姿。

“漏”即有大孔能串通上下左右,窍窍相通,有路可循。

扬州个园夏景湖石假山,孔洞通透,自然光穿过空隙谷壑,在山洞投射斑斑光点便可充分体现“透”、“漏”的造型特点。

3.功用特征比较:物质享乐与文化享乐园林造园秉承务实的理念,追求生活的实在性和注重物质的回报效应。

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注重交际性和实用性,即使是宅居园林,也强调其空间的交往环境,而淡化其怡情养性的休闲环境。

园林营构结合物质生产,尽量做到多用途。

清代广州名园海山先馆,不但是园主富商潘仕成用来宴请四方达官贵人(包括外商)进行交际的场所,而且还作为政府部门外交活动的场所。

江南园林特别注重园林的意境和韵味,造园的目的是表现一种寓言情于景的境界。

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在园林中,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的形态本身并不是造园的目的,而由它们所传达或引发的情韵和意趣才是最根本的。

江南园林的使用,首先是作为主人家庭即兴消遣、佳节良辰聚玩的地方。

封建士大夫的典型园居方式,除一般的漫步游览外,有所谓读书、作画、弈棋、抚琴、清谈、对酌、啜茗以及静坐参禅、倚卧神游之类。

按园主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癖好,也有听戏、赌博等玩乐方式。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反映了园林主人既要“吃肉”,又要“赏竹”,注重精神文化享乐的心理需求。

4.性格特征比较:直观亲近与含蓄秀美岭南园林的性格特点表现为开朗、明快、简捷、直述,表达方式直接明了。

岭南的宅院中,景观景点喜用点题来表达意境,如题名、匾额、对联等。

粤东庭院的景石常在叠石上刻题点景,如潮阳西园中的“蕉榻”点题假山亭旁的叠石形象似芭蕉叶,“谭影”则为微风轻拂引起涟漪绿波的叠石水潭倒影,题意贴切。

但总的来说,岭南造园因受商品意识和商人思想的影响,园林讲究的是实用,园林景观景象的表述也不拐弯抹角,在园林的尺度上是近距离的对话,意在园林的融合性和亲近性。

园林尺度较小,讲究景观与人的近距离对话。

庭院空间小巧玲珑在建筑色彩格调上却绚丽多彩、纤巧繁缛,不像江南园林那样自然素朴。

建筑物的体量不大但装修装饰雕刻精美华丽,红、橙、青、绿各种色彩交错运用,有时觉得装饰已达到堆砌的地步。

江南园林体现的是含蓄收敛的秀美,这种园林的性格与文人士大夫隐逸思想有关。

江南园林的主人大多为名流雅士,擅长舞文弄墨,精通琴棋书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营造好的意境中过着一种清雅的文化生活,可以观花玩水,植树种竹,弹琴吟诗,再通过这样的体验,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

园林的意境往往是含蓄、朦胧的,它所蕴涵的象征意味和深层寓意,常常令游赏者难以准确地领悟、把握,和岭南园林的直接易懂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借助文学语言,例如命名、题咏、对联等,正好将这些精巧的艺术构思和思想意蕴顺利地传达给游赏者,这些手法和岭南园林又互为因借。

5.结语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美学特征即个性迥异,但又不乏相互因借,互相渗透,二者都在中国文化体系下传承发展,岭南园林更多的体现儒家入世的思想,提倡兼济天下、经世致用;而江南园林则是以道家出世思想为主旨,主张独善其身、归隐逸世。

园林是文化的载体,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美学风格差异无不是这二种思想的外显和物化,因此园林的比较实质上是文化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