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

合集下载

沧浪亭景点分析

沧浪亭景点分析

沧浪亭平面图
• 沧浪亭的主要景点有 :沧浪胜迹坊、石梁 桥、
沧浪亭主要景点介绍
• 沧浪亭的主要景点有
沧浪胜迹坊、石梁桥、沧浪亭门厅、 沿河复廊、面水轩、观鱼处、闲吟亭、妙 室闻香、沧浪亭、清香馆、明道堂、瑶华 境界、看山楼、印心石屋、翠玲珑、五百 名贤祠、仰止亭、御碑亭等




• “沧浪胜迹” 石碑坊原立于 沧浪亭门前, 三门四柱,檐 角飞翘,显得 古朴、庄严。 是苏州唯一树 有石牌坊的古 典园林,现移 至人民路口。




• “瑶华境界”座落在 “明道堂”南,庭院 相隔,轩三间,素雅 质朴,“瑶华”,传 说中的仙花,色白似 玉,香味浓郁,见之 则长寿。轩南窗外丛 竹掩映,轩北院内植 玉兰、柏树,原为园 主会客之所。
这是瑶华境界和明道堂之间 的院落,瑶华境界在南,明 道堂在北,东西两侧有长廊 把它们连接起来。庭院内古 数掩映,给人以庄严肃穆之 感。
瑶华境界南面的小小院落,院落 内修竹挺拔,景色秀美。尤其在 皓月当空的夜晚,万籁俱寂,皎 洁的月光透过婆娑的竹叶在粉墙 上投下点点斑驳,一幅生动的墨 竹图就会呈现在眼前。



• 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登 楼可俯视南院、农田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 南方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印心石屋
面水轩内部



• 沿复廊向东走就可以 可到达“观鱼处”, 它的原名叫“濠上观 ”,俗称“钓鱼台” 。取意于庄、惠濠梁 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 的典故,旨在表现园 主归隐江湖,超然于 世的清高墙界。
• 观鱼处内有苏舜钦写的《沧 浪亭记》,你可以在这里稍 微休息一下,重温这部经典 的作品。在这里观鱼赏景, 你既能感受人生的自由与逍 遥;也能体味人生的安逸与 快乐!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作为中国文化名城苏州的代表性景点,沧浪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一、建筑风格沧浪亭最早建于北宋时期,其主体建筑始建于元代。

历经明、清两代修缮,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沧浪亭为传统的园林式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园林设计理念的诸多特点。

沧浪亭内部布局灵活,拥有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和建筑形式。

例如,亭内的“莲池”、“精舍”、“鹧鸪楼”等景观,为苏州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代表。

在建筑风格上,沧浪亭还采用了“多重层次”的设计理念,即以亭为中心,围绕着九曲桥、日月桥等各种桥梁及其它园林元素,打造了一个诸多景点相互连接、互相呼应,错落有致的整体园林景观。

二、文化内涵沧浪亭不仅是一个具有优美园林特色的景点,也是聚集了众多文化内涵的地方。

沧浪亭内另一亮点,是墙壁上的古诗词和曲艺表演、传统绘画,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成为沧浪亭的又一特色。

沧浪亭内部还设有园林石刻、碑刻等文化遗产,这些文化方式的遗存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沧浪亭历史的发展脉络,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沧浪亭汇集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包括历史、艺术、文学、哲学、园林等方面,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可以大致总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融合。

三、城市文化沧浪亭不仅是苏州的文化特色景点,也成为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沧浪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影响深远,达到了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

首先,在历史方面,沧浪亭成为了苏州文化的重要见证者。

从宋朝到明清时期,苏州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程度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沧浪亭则是这样一个代表性的建筑,见证了苏州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其次,在旅游业方面,沧浪亭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领略。

因此,沧浪亭不单是苏州的代表性景点,更成为苏州得以展示和弘扬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方。

因此,在流行文化、文化传承、城市形象塑造、国际交流等方面,沧浪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沧浪亭造园特色分析

沧浪亭造园特色分析

沧浪亭造园特色分析引言沧浪亭是中国苏州园林中的一座著名景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园林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对沧浪亭的造园特色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景观等方面。

1. 沧浪亭的历史背景沧浪亭建于北宋末年,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它最早建于公元1044年,历经多次重建、扩建和修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2. 沧浪亭的园林布局沧浪亭占地面积不大,但其布局精致,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园内主要有“船山”、“榭山”和“山在船上”的景观,围绕着一座湖泊布置。

亭内还有小桥、曲径和假山,使整个园林充满了层次感。

3.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沧浪亭的建筑风格以典型江南园林的建筑形式为基础,融合了宋代建筑和明代建筑的特点。

主要建筑包括亭门、亭台、廊道、门墩等,采用了传统的青砖灰瓦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严谨、精细。

4. 沧浪亭的植物景观沧浪亭园内植被丰富多样,以湖泊为中心,周围种植了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

其中,著名的有樱花、杜鹃花、荷花等。

不同季节,园内的植物景色各异,给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5. 沧浪亭的特色活动沧浪亭不仅有着独特的园林景观,还有一些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

比如,每年的樱花季,园内会举办樱花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并参与活动。

此外,沧浪亭还定期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杂技表演、茶艺表演等,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6. 沧浪亭的旅游价值沧浪亭作为苏州园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之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对于推动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论沧浪亭作为中国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景观和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通过对沧浪亭的特色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保护和传承沧浪亭的园林特色,同时结合现代化的需求,打造更加完善和独特的旅游景点。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江南园林艺术的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亭”。

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时期苏州建筑的典型特征。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小天地、微缩景观的方式,将自然山水与建筑融为一体。

它的主体建筑为两层的亭台式建筑,风格简洁古朴,不流于奢华和浮华,展现了江南地区建筑的独特韵味。

沧浪亭展示了苏州文化的繁荣与精湛。

沧浪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学名篇,如张大千、陈寅恪、曹云华等名人的手迹,以及一些古人题刻。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苏州在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也彰显了苏州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沧浪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以人工湖、亭台楼阁、洞室假山等园林景观为特色,呈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工艺和审美理念。

沧浪亭的建筑布局精致,景色宜人,通过人工构筑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方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园林氛围,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沧浪亭也是一处展现传统艺术的场所。

亭内经常举办书画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使游客能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沧浪亭每年举办的苏州园林艺术节上,游客可以欣赏到苏州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精彩表演,如苏州评弹、苏剧等。

这些艺术表演让游客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为沧浪亭增添了当代氛围。

沧浪亭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积淀和园林艺术,展现了明清时期苏州的繁荣与精湛,体现了传统艺术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特色。

它是一个展示苏州文化魅力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景点,也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之一。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NEXT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
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 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 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 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5. 建筑特色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xxx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目录沧浪亭ຫໍສະໝຸດ 林文学赏析1. 简介 沧浪亭,坐落于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它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中国传 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展示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2.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当时的苏舜钦被贬谪到吴中。他在那 里发现了一块约六十寻的空地,三面环水,没有民居,树木茂盛,与城市截然不同。于是, 他花费四万钱买下这块地,并在北岸筑亭,取名"沧浪亭",这源于他对"沧浪之水清 3. 园林布局 沧浪亭的布局特点是面水而筑,以山为主。大有"未主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门前"之感。 隔水相望,廊阁隐现,古木参天 4. 园林景观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的造园巧于因借,精在休宜,园外借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风貌,园内古木参 天,山幽林茂,野趣十足。建筑造型别致,环山而造,复廊依山傍水,堂轩简朴无华,园 内108个漏窗图案精美生动,精巧变化,无一雷同,为园中一胜。沧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 格独树一帜 6. 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实为假山石洞,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 亭等建筑与之映衬 7. 面水轩 我以我眼看沧浪,谢谢观赏 感谢观看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一、历史背景沧浪亭建于宋代,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的《沧浪亭记》,《沧浪亭记》中对于沧浪亭的描绘十分细致,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沧浪亭以其独特的水景、建筑布局和山石景观而闻名,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其历史因素使得沧浪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这也是沧浪亭时代特色的重要方面。

二、建筑风格沧浪亭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特色。

其建筑布局主要包括水景、建筑、园林、山石等元素,极富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强调“小家韵味”,以小挑担、小亭子、小楼阁、小廊庑来展示其独特的建筑特色。

沧浪亭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其在建筑上的布局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周围环境的特点,并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山居水榭”的设计理念。

这使得沧浪亭的建筑风格更具有时代特色。

三、文化内涵沧浪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沧浪亭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方面。

在文化内涵方面,沧浪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例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其建筑风格、布局构造、园林景观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唐诗宋词、传统绘画、书法艺术等。

在沧浪亭中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气息,这一点也展现了沧浪亭深厚的文化历史和时代特色。

沧浪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因素使得沧浪亭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历史价值上,更体现在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上。

沧浪亭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时代特色也将随着历史的延续而变得更加明显。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浪亭将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注:文字仅供参考】。

沧浪亭造景手法与特点

沧浪亭造景手法与特点

沧浪亭造景手法与特点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文化特色。

沧浪亭的建筑和园林构造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在造景手法和特点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造景手法方面,沧浪亭主要采用了几种手法,如构造实景、处理虚景、运用花木等。

其中,构造实景是指利用现成的自然景观或以建筑物、雕塑等方式来营造自然景观的手法。

沧浪亭的整体布局与周围的水面相呼应,建有大量的廊桥、洞窟、亭台、假山等园林建筑,使整个园林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同时,还种有各种花木,如牡丹、海棠、芙蓉、粉蝶、茶花等,为游人营造了一个美丽、凉爽的环境。

处理虚景也是沧浪亭的一种常见手法,其指的是利用虚幻、想象中的景观来增添景区的神秘、浪漫、诗意等情趣。

沧浪亭的假山园林布局独特,有“一水抱茶山,两岸插楼台”的设施,通过假山、石桥、石径等布局手法将园林造成一个波光粼粼、风光美丽的景观。

运用花木也是沧浪亭的一个重要造景手法,沧浪亭种植的花卉品种丰富多彩,不仅有当地特有的园林花卉,还有中外名花名木,如黄花草、含笑、木棉、银杏等。

这些花木的组合和布局为沧浪亭营造了一个气氛和谐、五彩缤纷的环境,吸引着游人前来观赏充满诗意的庭园。

沧浪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园林构造、景区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园林构造上,沧浪亭融入了苏州园林各种风格的精髓,如山水、水系、假山、花木等,达到了空灵、奇妙、幽远的效果。

景区布局上沧浪亭充分利用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整个园林布局协调、和谐,形成了一种明暗相生、曲径通幽的景观。

建筑风格上,沧浪亭建筑多采用仿古手法,色彩淡雅,给人精神抚慰的效果。

总而言之,沧浪亭的造景手法和特点,既有基于实景的直接营造,也有借虚景营造的神秘机缘;既有各种花木点缀,也有假山构筑成的曲径通幽;既尊重自然环境又尽造型意境,给人带来了美感和韵味的双重享受。

它将园林的美景与人文精神紧密相连,让人们在观赏园林的同时,领略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江南园林瞻园艺术特色分析

江南园林瞻园艺术特色分析

江南园林瞻园艺术特色分析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其造园多样形式、深远意境、巧妙布局等特色甲于天下。

本文以沧浪亭为例,从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关键词:古典园林、瞻园、特色、设计1.瞻园的介绍: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瞻园是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瞻园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也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

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花园,为嘉靖初年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新筑。

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

顺治二年(1645)清廷设江南行省,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安徽布政使署,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三日,安徽布政使迁安庆,于此新设江宁布政使署。

瞻园开始由封闭的私人宅园,变为半开放型衙署花园。

乾隆帝第二次(1757)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且谕内务府仿瞻园造园艺术,在京城长春园内建如园。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陷南京,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肖友和府。

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

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

民国改元,该园成为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其造园多样形式、深远意境、巧妙布局等特色甲于天下。

本文以沧浪亭为例,从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沧浪亭;漏窗;意境;形式;规划;沧浪亭始建于宋代,是江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

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

沧浪亭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式一样,运用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道路、园林小品等要素进行构园1.选地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

占地面积1. 1 hm2。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名“沧浪亭”。

后园几经荒废。

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2.布局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园中别树一帜。

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

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向以“崇阜广水”为其特色。

以往这里“积水弥数十亩”,船只可以自由航行,现在园前水面仍很宽广,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

布局以山为主,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环山布置。

因葑溪河绕园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景。

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园的一半。

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3.漏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窗户的作用是通风、采光,而园林中的漏窗除了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着与一般住宅的窗不同的特色,《园冶》中称漏窗为“漏砖墙”,亦称“漏明墙”。

苏州、上海一带通称“花墙洞”。

北方称“花砖墙”或“透空砖墙”。

漏窗大多分布在园林建筑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多变,使呆板的墙壁充满了生动的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3.1漏窗的装饰性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无一雷同,在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

穿过走廊各式各样的漏窗让游人应接不暇,漏窗的外观各式各样,漏窗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

3.1.1漏窗的窗框形式就沧浪亭内的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

一般来说,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一些特殊的窗框形状,在沧浪亭内并不是很多,例如扇形、石榴形、秋叶形、桃形,数量单一,分布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者一扇洞门内,顿觉豁然开朗,感到与廊道上不同的窗框色彩,这样可以形成多重的视觉审美效果。

3.1.2漏窗的窗芯图案漏窗的窗芯图案丰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

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自然具象形和几何抽象形。

自然具象形的图案在沧浪亭内有很多的类型。

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有植物花卉的变形,例如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

还有一种是对古钱的变形,对圆形方孔钱的变形,放在窗芯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的装饰纹样;还有用一种类似中国结的形状的变形,样式美观大方;还有折扇的变形图案以及棋盘的变形等。

虫鱼鸟兽这种自然形体的变形在沧浪亭的窗芯图案中并不多见,有龟背纹和云龙纹等。

几何抽象形的窗芯图案在沧浪亭的漏窗窗芯图案中占了绝大部分的篇章。

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圆形、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组成,有单独使用一种形体的,也有混合使用的。

图案常见的有方形、万字形、冰裂纹、多边形等。

日本造园研究专家横山正盛赞中国江南园林的漏窗:“它千变万化,不知有多少复杂奇异的花样,犹如能工巧匠描绘而织成的光与影交相辉映的锦绣。

从纵横交错的人字形、竹节形、菱花形与直线材料组成的各种花形,以及鱼鳞形、钱纹形、波纹形等弧线制成的花形,更有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万字海棠形,还有中央装饰着琴棋书画图案的,也有动植物的生动造型,真是千姿万态,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如此复杂多变的花样,实在只是由简单的几种材料组合而成,以极少的素材创造出变幻自如的世界,这里生动地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3.2漏窗图案的象征性沧浪亭内的漏窗图案象征意味颇多,工匠利用漏窗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把美好的寓意表达出来,托物言志,给人们带来吉祥,表达了希望美好幸福的心愿。

本文借几个实例来分析漏窗图案表达的寓意。

3.2.1具象漏窗的寓意沧浪亭内有一石榴形漏窗。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金庞、涂林等,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有很高的实用和观赏价值。

原产印度、波斯、缅甸等地,即古代的安息国。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3.2.2谐音寓意的吉祥《周易•系辞》日:“吉事有祥。

”丰富多姿的园林装饰图案,处处传达着吉祥。

吉祥内涵的表达,广泛采用了谐音祈福的原理,即借助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

沧浪亭内的门洞内有一漏窗,漏窗外形为花瓶形,窗芯内图案为古代的戟,共有三支,一只花瓶内插三支戟,“平(瓶)升(生)三级(戟)”;,预示着园主人的官运亨通。

这种谐音求福的文化现象,普遍的应用于园林的各个角落。

3.3漏窗的空间美感漏窗作为园林艺术的一种,它的存在必然是能够融入园林整体的氛围中,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展现给大家看,而且也是一种对空间的改造,对空间美感的提升。

在园林里,门窗轩豁,廊墙留虚,就能打破封闭局促的格局,赋予开敞空灵的美感,体现“隔”与“透”、“亏”与“蔽”的统一,使整个空间具有内外交流的相互渗透性。

而在廊墙上开窗,就能打破这种沉闷单调的现状,使游人在穿越长廊的过程中感受到墙外不同的风景,而漏窗形式的不同也能让游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古人有云:“穷则变,变则通”。

相信古代工匠正是借鉴了这样的思想,使看上去沉闷的墙壁变得灵动,变得富有生气。

而通过大大小小的漏窗,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多了一份生气和活力,而且在分割景区时可以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

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于变化的阴影,其本身也成为了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使整个园林的空间美感得到了提升。

3.4漏窗的艺术发散性窗户作为屋宇的眼睛,也是游人了解窗外风景的媒介。

通过门窗框架和其中的窗芯来实现对外部空问的借景或对景,这是漏窗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功能,也是漏窗这种艺术形式最重要的艺术特色。

3.4.1漏窗的借景明代的张岱把门窗统统作为绘画取景框来欣赏框中之景,李渔从美学的角度对漏窗的借景进行了总结:“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由此可以看到,漏窗的作用把一个杂乱无边的美景分隔成众多的小块,漏窗在此充当了取景框的作用,而漏窗的不同外形也给被观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一个正方形的取景框过后是一个扇形的取景框,顿时心旷神怡,一个小的漏窗过后又是一个大的漏窗,不断的变化,带给游人多重的视觉享受。

3.4.2漏窗与景物的对比漏窗不仅仅是一个取景框,更能与窗外的景物形成多种多样的对比。

首先,图案画是定型不变的,而作为底板的窗外风景由于天气、光源以及观者角度的不用而有可变性,这是一种对比;其次,不同的光照漏窗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在漏窗上体现出斑驳迷离的景象,在暗处,漏窗呈现出暗色,而窗外却是格外的明亮;在阳光照射处,漏窗明亮,窗外由于阴影或者其它可能会呈现出阴暗的一面,这正是漏窗和景色对比的效果呈现出的美丽。

再次,当阳光照射强烈时,会在长廊上留下漏窗的倒影,而这个倒影并不仅仅是漏窗的影子,有时候还会掺杂进窗外部分景物的倒影,使得光影的效果更加的丰富,同样是一幅图画。

这一系列的对比,也是漏窗框格美的体现。

4.浅析沧浪亭的选址、营造理念、布局、空间序列、构景手法建筑、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是建造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

根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理念,运用“小中见大”缩移、再现咫尺山林的自然景观手法;追求诗情与画意相熔铸的情景;借鉴诗歌文学的立意与结构;遵循画理,画法造园,从而造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

沧浪亭中主要建筑物有:轩、堂、亭、榭、馆、祠、楼、室、廊,观等。

在沧浪亭中也堆石成山,这也是沧浪亭著名的特征之一。

充分用河水造景,加上园中挖池堆山,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开阔且丰富。

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也体现了不同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

在沧浪亭的东南部运用孤植手法使的天空(背景)和园内空间形成图底关系,在入口大门的运用对植的手法形成呼应,不仅是对入口空间的强化,也是对此标识意义的恰当表达与呼应。

在真山林上运用群植和丛植形成自然的山林野趣,不致使山林有虚假之感。

在造园手法上也充分运用了卜筑相地、经营位置、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虚实相生等。

在成景类型上也运用主景、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影景等手法。

看山楼的突兀出现,是一种主景的手法,突出这个制高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风景,也出于突出这个观看全园最好去处的考虑。

运用门洞和漏窗的结合既加强了空间的联系,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而且产生一种层层叠叠相互衬托的景观效果。

这样做丰富了园林的诗情画意的效果,又使得园林更有一种含蓄的美,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韵味。

运用白墙,在墙上的光影变化可以创造类似水墨画的效果;在墙上开漏窗不仅沟通内外空间,而且具是一种漏景的手法创造一种虚实莫辨的景观效果。

沧浪亭的漏窗式样颇多,无一雷同,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

花纹图案变化多端,含蓄精巧,使园内园外似隔非隔,苍山碧水欲断还连,造成面面成景,处处有情。

正如李渔所说:“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

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目不暇接,于微观中看大干世界。

”参考文献:[1] 刘敦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 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 刘晓惠.文心画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A 卷)课程名称 园林艺术学 考试学期11-12-3得分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考试形式 开卷 考试时间长度分钟 (可带教学参考书及课堂笔记)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批阅人1、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要求:根据一个或若干个造园要素(相地、布局、山石、理水、植物、建筑及其装饰)分析,附图片,4000字以上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献综述要求:不少于5篇 ,5000字以上以上两题,只选一题自觉 遵 守 考 场 纪 律 如 考 试 作 弊 此 答 卷 无 效密封 线 学号 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