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极简欧洲史》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澳)约翰·赫斯特。

关于《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让我感觉历史还是蛮有意思。

记得18年前第一次出国,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当时深受震撼,气势宏伟的教堂、成就非凡的大学、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如诗如画的乡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处处体现出欧洲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积淀。

后来看《都铎王朝》《风中的女王》《权力的游戏》等电视剧,发现自己对于欧洲的历史知识储备太少了,欧洲为什么那么强大?欧洲为什么对世界的影响那么深远?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主要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简史,主要讲述了欧洲文明的三个组成元素,一是代表着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腊罗马学术;二是代表着政治和宗教的;三是代表着军事武力和战士文化的日耳曼蛮族。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对立和强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会,罗马帝国变成的天下;其次是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义,将古希腊和罗马的智力成果保存下来;再次是日耳曼蛮族入侵后,发现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后太多,逐渐接受了文明,最终这三大元素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自公元1400年开始的近代欧洲史。

通过古典时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着先进文明的成为真正的统领者,拥有了无比的权力和财富,但宗教的腐败也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纪。

进入近代欧洲,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为代表,以各种方式消减了教会的权威,极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灿烂的欧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均是一些细节性的描述,从战争、民主、宗教和政治、语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极简欧洲史》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历史读物,作者通过简洁清晰的文字,将欧洲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欧洲历史的丰富多彩,也对欧洲大陆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欧洲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将欧洲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对每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欧洲历史进行梳理,我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书中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通过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最后,书中对欧洲历史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作者通过对欧洲历史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欧洲历史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欧洲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欧洲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极简欧洲史》,我对欧洲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欧洲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历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也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正文: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本我超爱的书——《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欧洲历史的道路。

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我这个历史小白也能轻松读懂,而且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我得说,这本书真是太棒了!它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但又比教科书有趣多了。

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插图,把欧洲的历史讲得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幽默的小段子,让我知道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有趣。

接下来,我要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它从远古时期讲起,一直到现代,涵盖了欧洲大陆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比如,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感受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还有见证了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对欧洲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除了历史事件,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有趣的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

比如说,勇敢的骑士、聪明的商人、美丽的公主等等。

这些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与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书中还有一些关于欧洲文化的知识点,比如艺术、音乐、建筑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欧洲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要说,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欧洲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我们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宝贵财富。

我也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因为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总结一下,《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历史书籍。

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走进了欧洲的历史长河。

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欧洲的知识,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一读。

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海洋中遨游吧!。

《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

《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

《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
《极简欧洲史》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欧洲历史的书籍。

作者通过梳理欧洲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将复杂的历史过程简化为几个关键时期和主要影响因素。

在阅读《极简欧洲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欧洲历史的丰富与多样。

书中提到的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黑死病、文艺复兴等事件和时期,展示了欧洲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宗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例如基督教的传播和改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极简欧洲史》的篇幅相对较短,但是作者在书中仍然能够概括欧洲历史的主要内容。

我认为这本书适合那些对欧洲历史感兴趣却不想深入研究的读者。

通过读这本书,可以初步了解欧洲各个时期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对于整体把握欧洲历史有着良好的帮助。

另外,《极简欧洲史》还强调了欧洲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欧洲历史不仅包含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

这种多样性是欧洲历史的魅力之一,也是我们理解和学习欧洲历史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极简欧洲史》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欧洲历史的好书。

无论是对欧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初学者,都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初步了解欧洲历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对欧洲历史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理解。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20144307 张天生近日读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8.4,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是对历史一窍不通的,读这本书时遇到了种种挫折和艰辛,现在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首先是关于欧洲历史我的大体认知:书的作者在开始就提出欧洲文明是一直唯一能让其他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

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之宗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是现代文明的源头,罗马人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帝国,连希腊和希腊所有的殖民地都在它的疆域范围之内。

耶稣作为基督教的先知之一,却被犹太人和罗马人联合处死,无疑是个讽刺。

日耳曼民族是为战争而生的,他们于公元四世纪彻底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入侵方式也很特殊)。

三个元素是如何相互交融?罗马人要求:你必须对皇帝敬拜,因为罗马人相信,君主的地位与神明无异,但犹太人不肯对君王致敬,所以罗马人认为基督徒是颠覆分子,必须铲除而后快。

但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公元313年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后来,教会发展出完整的层级组织。

这个教会有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也设有法庭、监狱以执行法律。

而教会不只管教务,还管到其他重要大事,例如婚姻、继承。

教会也有它自己的税收体系,因为所有人民都有义务掏钱来供养它。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幸存下来——俨然一个独立政府。

教皇和罗马帝王的角色平起平坐,治理麾下所有层级的文武百官。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

罗马帝国崩灭后,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保存了下来(它先前就已经这么做)。

这是三大元素第三个连结: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保存下来。

日耳曼蛮族侵犯罗马帝国的时候,并没有摧毁它的意图。

他们的目的在于攻城略地,想占夺最肥沃的土地以安家落户,好好享受人生的美好东西。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这原来是澳大利亚历史老师的讲义啊!当初我历史老师要是这么给我讲历史,我现在也不用到处找着补充自己的历史知识了!
印象中中学老师讲欧洲历史都是分模块的讲,于是我脑海里的欧洲就是那个几个关键词,永远串不到一块去。

这本书真的是我的救星啊,让我对古欧洲文明有了个整体的认识。

不过觉得读过一遍印象并不是太深刻,有时间还会二刷的!
历史评论家公孙策在“推荐序”里说:“处在新一波全球化方兴未艾的今日,回头看欧洲历史,似乎比回顾中国历史更有启发性。

”刚看到这句时,百思不得其解。

为啥说欧洲历史比中国历史对现在社会更具有启发性啊?直到看到下面一段,觉得说的还挺有道理的,“中国文明由于没有像欧洲文明那样,被截然不同的文化、思潮、运动,所分裂、撕扯、困惑过,所以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没有中断。

期间虽然被异族统治过,但都是异族被中华文明同化,这虽然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强大,但也因此丧失了反思的机会,也就没有类似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那种再生的动力。

”中国绵延几千年不断的文明史确实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是西方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文明,也正是由于这个不足,激励他们去反思,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这样看来,确实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文明更先进,那些对人类历史有深刻影响的文明都有它们各自的价值,对这些文明的研究都会对我们现在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9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9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900字《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900字整个欧洲史被罗马包揽大半,从公元前八世纪罗马王政时代开始到1806年拿破仑灭了神圣罗马帝国,延续近两千六百年的罗马时代相当于中国从西周到清朝。

罗马王政时期从前8世纪到前6世纪末,中国大致处于春秋时期;前6世纪末到前27年的五百年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直到恺撒搞独裁被元老院刺杀,地中海已经成为罗马的内海,中国从战国到西汉末年;前27年恺撒的继子屋大维继承恺撒未竟的事业成为罗马帝国开国皇帝,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把一度多个皇帝共治的罗马再次统一并把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统一的帝国阶段直至四世纪末,对应中国东汉三国两晋时期;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西罗马帝国不到100年“败干净”于476年被日耳曼蛮族攻灭,之前的时期称为欧洲的古典时期,此时中国的南北朝还没结束;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继续存在近千年才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进君士坦丁堡灭亡,熬过了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直至明朝代宗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1400年以后是近代欧洲。

罗马帝国时期受到三次主要入侵,4-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对应中国五胡乱华时期,结果日耳曼人干倒西罗马帝国后其中一支法兰克人建立延续5世纪末~10世纪末的法兰克帝国,是现代法德意三国雏形;7-8世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入侵,西班牙一度成为穆斯林国家,并引发后来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近两百年的由基督教教皇以收复基督教世界失地为目的而准许的九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时期的唐朝也于751年和阿拉伯军发生恒罗斯战役,战败后华夏文明从此退出中亚;9-10世纪北欧维京人入侵,又正好对应中国五代十国辽国崛起入侵时期,中西方两次草原民族的入侵时间吻合可能与寒潮来袭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有关。

法兰克帝国分裂后东法兰克变成德国的雏形——德意志,德意志国王奥托大帝觉得自己领导的国家很牛逼媲美罗马帝国,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绕了一圈再次诞生,从10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又延续八百多年终于结束罗马时代。

《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浅读《极简欧洲史》有感约翰·赫斯特的这本《极简欧洲史》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教科书以外的西方历史读物。

因为本人的历史知识积累比较少,书中有些历史事实还需要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

但读完了这本书之后,确实增加了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让我对西方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希望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多读历史,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和修养。

这本书是本公认的好书,极简却不简单。

作者主要通过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日耳曼蛮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来引出整个古代、近代欧洲史。

前部分概述了这样的关系和发展,后部分通过几个主题来展现特定时期的历史风貌。

这三大元素的三次连接分别是:罗马帝国变成基督教的天下;教会变成罗马人的教会;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知识成就保存下来。

这三点基本算是构成近代欧洲的起源。

后面的六章分别涉及到争战、启蒙、政体、神权与皇权、语言和民生。

从时间维度看,作者将欧洲史划分包括古典时期、中世纪和近代。

古典时期从公元元年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从476年到1400年。

虽然书名叫做《极简欧洲史》,这本书却脉络清晰的将欧洲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和讲解。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为什么西方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的历史发展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直到读到书的最后结语部分,有句话我想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答。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王,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针对这句话,我也在网络上寻找了一些更具体的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对比,我的答案是正是西方这种权利的制衡成就了现代的西方文明。

欧洲虽然跟东方国家一样有王国专制的朝代更替,但东方国家是将所有权利收归于皇帝一人独裁,并且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抑制商人发展的繁荣。

而欧洲国家不仅有国王,还有宗教里面的教皇,王权与神权之间互相牵制。

而且当时的欧洲继承了古希腊的民主概念,对于财产所有权和私有制非常重视,所以拥有财产所有权的商人地位并不低,商人可以以财富为筹码去决定整个国家的统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20144307 张天生
近日读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8.4,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是对历史一窍不通的,读这本书时遇到了种种挫折和艰辛,现在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首先是关于欧洲历史我的大体认知:
书的作者在开始就提出欧洲文明是一直唯一能让其他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

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之宗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是现代文明的源头,罗马人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帝国,连希腊和希腊所有的殖民地都在它的疆域范围之内。

耶稣作为基督教的先知之一,却被犹太人和罗马人联合处死,无疑是个讽刺。

日耳曼民族是为战争而生的,他们于公元四世纪彻底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入侵方式也很特殊)。

三个元素是如何相互交融?
罗马人要求:你必须对皇帝敬拜,因为罗马人相信,君主的地位与神明无异,但犹太人不肯对君王致敬,所以罗马人认为基督徒是颠覆分子,必须铲除而后快。

但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公元313年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后来,教会发展出完整的层级组织。

这个教会有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也设有法庭、监狱以执行法律。

而教会不只管教务,还管到其他重要大事,例如婚姻、继承。

教会也有它自己的税收体系,因为所有人民都有义务掏钱来供养它。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幸存下来——俨然一个独立政府。

教皇和罗马帝王的角色平起平坐,治理麾下所有层级的文武百官。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

罗马帝国崩灭后,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保存了下来(它先前就已经这么做)。

这是三大元素第三个连结: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保存下来。

日耳曼蛮族侵犯罗马帝国的时候,并没有摧毁它的意图。

他们的目的在于攻城略地,想占夺最肥沃的土地以安家落户,好好享受人生的美好东西。

而基督教的主教这样说:“河流那头的土地你们可以拿去,但其他的请留给我们。

”主教又说只要接受基督教的上帝,就更能克敌制胜。

这是一群很特别的征服者:他们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

这是最后一个连结点:日耳曼蛮族支持基督教。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的教皇却依然屹
立,这时一件件事情的出现开始削弱教
廷权威。

见右图
再是——浅谈民主
民主发源于欧洲,源于古希腊,最为有
名的便是雅典城邦的民主。

雅典的民主
持续了170余年,是直接民主,雅典的
民主理想是由伯里克利奠基的,但这样
的民主来源于人民的高度参与,带有高
压色彩,且每个人都是善变,有缺陷的,
因此古希腊三贤并不欣赏这样的民主。

但无疑,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影响了整个
西方的文明,西方人对权利,对民主的
敏感程度无疑高于国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欧洲文明都是落后于
中国文明的,但工业革命,代议政体,人权观念,这些代表先进文明的事物却都是兴起于欧洲,这是怎么一回事??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归国王所有。

欧洲政府对人民毫无掌控能力,他们必须提供良好的政府,才能争取到人民的服从做为回报。

数百年来,欧洲的国王们最大的威胁是他们最有权势的下属——土地贵族阶级。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王”,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而在中国,权力是极其明确地集中在皇帝手里。

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三权分立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这一理论对美国的影响最大。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近期举行完毕的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去了国会参议院多数席的地位,彻底进入了“跛脚鸭”状态。

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掌握国会两院,因此他可以顺利提出医改法案,而众议院失守后,奥巴马政府甚至出现了白宫关门的情况,所以多党制的民主并非不存在问题。

欧洲的民主宣称: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群体;而在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神圣不可轻犯的社会单位是原子化的个人。

所有的个人都被认为是最理性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就是选举权。

一旦拥有选举权,人民又是理性的,则必然选出好的政府,随后过上永远幸福的生活,坚信选举民主制将成为所有国家唯一的政治制度,为此他们讴歌,宣扬,鼓吹选举民主,并打击不实行选举的“邪恶势力”。

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中国的选举和民主。

现代中国的民主:当西方精英分子不断宣扬多党制和全民选举时,中国走上了另一条与众不同之路。

事实上,中国只用了三十年就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6.5亿人脱贫。

然而,中国并没有所谓的选举,也没有多党制。

按照西方民主的观点,一党执政的中国必将面对三个问题:制度体制僵化,政治上的封闭,道德上的不合法性。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与民心的政权合法性。

相对于西方的精英统治,我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的中共领导人是靠自身努力和激烈竞争获得晋升的。

而领导人的领导力具体体现在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中共组织部,它保证了任人为贤。

相比于普遍的西方政府在大选之后几个月,支持率便会下降到50%以下的怪圈,民主集中制显然有着它的优势。

有人说一党制导致腐败,事实上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选举国家,腐败却更为严重,如果民主选举能终结腐败,那么印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因此,对待西方民主,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辩证的去看。

最后,借鉴豆瓣上对这本书叙事的评价:
第一,这本书靠逻辑推动,但和国内中学教材那种“逻辑推动”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设定了一个逻辑框架,让所有的事件来适应这个逻辑框架,它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是正向的,它还原历史场景,然后从事件的推进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它的逻辑是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作为一种研究成果,它的逻辑是结论,而不是预设的。

找到真实场景、假设、推论,然后结论,这其实正是最经典的学习方法。

第二,这本书在第一部分讲三大元素的混合这条“整”的主线,第二部分从战争、现代民主产生发展、语言、皇权与教权、百姓生活等多个“分”的支线切入,由整而分最后合于“结语”,讲清了欧洲文明成为“第一”的根本原因。

由整而分再和,通过立体而又有层次的视角对同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这也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报告参考:《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凤凰新闻中期选举专栏》
《China and the End of Meta-Narratives》
《豆瓣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