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种类剪辑手法

合集下载

影视剪辑的思路及方法

影视剪辑的思路及方法

影视剪辑的思路及方法
影视剪辑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视剪辑思路和方法:
1. 故事线剪辑:根据剧情发展和逻辑关系,将影视素材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剪辑,呈现出清晰的故事线。

2. 情感剪辑:根据影视场景和角色的情感表达,将素材进行剪辑,突出和强调情感和情绪的变化。

3. 花絮剪辑:通过剪辑不连贯的片段,构建一个个瞬间的精彩场景,例如搞笑、刺激或感人的镜头。

4. 快速剪辑:通过快速的剪辑和镜头切换,增加影视的紧张感和节奏感,适用于动作片或悬疑片等。

5. 音乐配合剪辑: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将影视素材和音乐进行配合剪辑,增加视听的冲击力和燃感。

6. 色调剪辑:通过调整色彩、亮度和对比度等参数,改变影视的整体色调和氛围,营造特定的情绪效果。

7. 特效剪辑:通过添加特效和后期处理,改变影视素材的视觉效果,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8. 画面剪辑:通过剪辑不同角度、尺寸和距离的镜头,创造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9. 剧照剪辑:根据影视的主题和风格,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画面进行剪辑,如剧照一样展示故事。

10. 结构剪辑:根据影视的整体结构和节奏,合理安排镜头的剪辑次序和长度,使影视更加紧凑和流畅。

这些思路和方法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的剪辑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达到最佳的剪辑效果。

13种剪辑手法及技巧

13种剪辑手法及技巧

13种剪辑手法及技巧剪辑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使得片段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让电影更加有层次感。

下面是13种常用的剪辑手法及技巧:1. 跳切(Jump Cut)跳切是指将相邻两个镜头的某些元素相互重合,形成了一种连续性。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代表思考、回忆等场景的表现,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时间上的流逝。

2. 交叠(Cross Cutting)交叠是指将时间、空间、情节等不同元素交相重叠,在不同的镜头之间切换。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表现戏剧性的冲突,能够让观众体验到场景的紧张感和悬疑感。

3. 平滑过渡(Smooth Transition)平滑过渡是指切换镜头时保持画面质感连续,使得观众不会感到过于突兀。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表现柔和的场景,如爱情、友情等。

4. 次元破裂(Dimensional Break)次元破裂是指在电影中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剪辑,例如动画、卡通等,来打破传统的次元限制。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超现实和幻想场景。

5. 抵抗力(Resistance)抵抗力是指制造画面上的摩擦和对立,来表达主题和反抗。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能够让观众感到强烈的情感。

6. 前言(Preamble)前言是指在电影的开始进行概述,为观众介绍主要情节和主题。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超现实和科幻类型的电影。

7. 内部对话(Internal Dialogue)内部对话是指让角色的想法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可以增强观众对角色的了解和共鸣。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内心独白和描绘角色的性格特征。

8. 同步(Synchronization)同步是指动作和声音的同步处理。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音乐、舞蹈等节奏感强的场景。

9. 慢动作(Slow Motion)慢动作是指延长画面上的时间,使得动作以缓慢的速度进行。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瞬间的美感和情感。

10. 加速(Fast Forward)加速是指通过快速播放画面,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长时间的过程、旅程等。

影视剪辑手段技巧

影视剪辑手段技巧

影视剪辑手段技巧常见的剪辑手段有以下几种:1.为了调整时间空间关系,或延伸时间扩大空间,加重戏剧渲染和调整节奏,采用分剪多用、反复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2.画面中间挖格省略法和画面拼接延长法;3.声带的删挖、串改移位法;4.利用动作衔接镜头和利用动作错觉转换镜头法;5.为了取得情绪外延的回味或突兀的震惊效果,采用镜头长度的特殊处理;6.利用短镜头的反复跳切增强剧情节奏感,和利用静态的短镜头跳切造成动势感;7.利用特殊的“剪辑留格”(指动作和镜头运动后的停顿格数所造成的稳定瞬间)起到电影语法上的标点符号的作用;8.运用隐、显、化、划、叠印等附加的光学技巧或专用的特殊技巧作为场面、段落间的过渡;9.戏剧段落的移位调整和增删10.对音乐、语言(对白、旁白、独白、内心独白、解说)的剪辑和自然音响的配置。

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可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段。

剪辑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是由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由全景镜头直接跳切到特写镜头的组接形式。

两极镜头的组接能使剧情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在静中变动,产生特殊艺术效果。

影片运用这种组接形式给予观众的直感极其强烈。

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阶梯式镜头剪辑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

在同一方位上,对同一人物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逐步跳切的画面组接,或反过来从特写依次跳切到全景的画面组接。

这种手法只有在特定场景中,为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造型的对比,渲染气氛,加.强节奏,才能运用。

变格剪辑剪辑技法之一。

剪辑者为达到剧情的特殊需要,在组接画面素材的过程中对动作和时间空间所作的超乎常规的变格处理,造成对戏剧动作的强调、夸张和时间空间的放大或缩小。

是渲染情绪和气氛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

变格方法有:1.摄影机以常规速度拍摄,但是导演和剪辑师为了突出渲染某一场戏的特殊气氛和戏剧效果,而用剪辑手段拉长或缩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悬念的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用以加强观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的印象;2.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的强度而在剪辑过程中剪掉某些动作过程。

剪辑的十二种手法

剪辑的十二种手法

剪辑的十二种手法剪辑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影片素材的剪辑处理,可以改变影片的节奏、推进剧情、突出主题等。

在电影剪辑中,有许多种手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剪辑的十二种常见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电影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一、跳跃剪辑跳跃剪辑是指将两段或多段时间和空间上明显不连续的画面通过剪辑手法进行连接,创造跳跃的效果。

跳跃剪辑常用于表现时间和空间的转变,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富布尔特的一生被通过跳跃剪辑串成了整个故事。

二、交叉剪辑交叉剪辑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故事情节通过交叉剪辑,以快速地在观众眼前交替展示。

交叉剪辑常用于表达多线程故事和平行情节,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好奇心。

好莱坞电影《式神の城》中的大战场景,通过交叉剪辑切换不同的战斗片段,增加了观众的紧张感和视觉冲击力。

三、溶解剪辑溶解剪辑是指通过将一个画面逐渐地转变为另一个画面,以模拟画面的消失和出现。

溶解剪辑常用于表达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变化和主题的演进。

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溶解剪辑被广泛用于描绘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和困扰,通过柔和的画面过渡,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内在情感。

四、镜头过渡镜头过渡是指通过特定的剪辑方式,使一个镜头有机地过渡到另一个镜头,增强影片的连贯性和流畅感。

常见的镜头过渡方式包括剪辑过渡、视角过渡、色彩过渡等。

在电影《黑衣人》系列中,镜头过渡的运用非常巧妙,既增加了影片的动感,又体现了角色的转换。

五、镜头交叠镜头交叠是指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镜头的画面进行叠加,创造出一种深层次的视觉效果。

镜头交叠常用于表现回忆、梦境或意识流等场景,给予观众新奇的观影体验。

电影导演戈达尔的作品中常常运用了镜头交叠,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复杂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心理。

六、反转剪辑反转剪辑是指通过剪辑手法将两个或多个相反的画面或情节进行交替展示,以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反转剪辑常用于揭示情节的转折、角色的转变等,营造悬念和意外的观影感受。

影视片的三种剪辑手法讲义

影视片的三种剪辑手法讲义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2.隐(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为全黑,好比舞台上 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直至全黑一样(闭幕)。 一般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 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3-4 英尺,电视一般为2秒。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苏东坡》
夏天 化 冬天 化 春天
“化”用在季节的交替,场景的转换,不但使时空 转换 合理,而且因为有一个较为舒缓的“溶变” 过程,能给观众留下一种余味。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诸葛亮》
诸葛亮中近景 化
童年 化
少年
老年
中年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镜头,再现了他鞠躬尽 瘁的一生。“化”的技巧使剧中人物与观众在很短的时间 里对其人生旅途进行了回顾,既压缩了时空,又再现了历 史。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红楼梦》 (1)片头字幕(淡出) (2)每集正戏开始(切入) 给观众一种鲜明、快捷的感觉。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切出淡入,先快后慢,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例: (1)人物在激烈的打斗(切出) (2)严肃沉稳的审讯被捕者(淡入) (1)新娘新郎在热闹欢乐的婚宴上(切出) (2)新郎新娘在郊外的大道上缓慢的乘马车出游(淡入) 转换了时空,使上一镜头的紧张、热烈情绪得到舒缓, 同时也使观众的情绪起伏张弛有度。一、画面 Nhomakorabea加技巧的种类
5.甩出,甩入 镜头突然从表现对象上甩开(甩出),或镜头突 然从别处甩到表现对象上。 甩的过程速度相当快,适用于表现快节奏。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原野》 侦缉队在林中追捕逃犯,采用了“甩”的技巧, 使节奏加快,造成追捕者与被追捕者之间的紧张 情绪。 《特殊连队》 常用在情节进展的关键时刻,使原来紧张的气氛 更加强烈。

剪辑技巧的种类

剪辑技巧的种类

剪辑技巧的种类
剪辑技巧的种类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剪辑技巧:
1. 转场剪辑:通过不同的转场方式,如割接、淡入淡出、交叉剪辑等,将不同镜头连接起来,使镜头之间的切换更加流畅和自然。

2. 节奏剪辑:通过调整镜头的时长和顺序,以及配合音乐的节奏,营造出影片的节奏感,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剪接节奏:通过剪辑速度的加快或减慢,来调整影片的节奏感,以达到表现主题和情感的目的。

4. 剪辑对比:通过对比不同镜头的内容、颜色、音效等,突出主题或情感,制造影片的张力和冲突感。

5. 多角度剪辑: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拍摄同一场景,然后将不同角度的镜头进行剪辑,以增加观影的视觉层次感和观赏性。

6. 镜头组合:将一系列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组合方式进行剪辑,以表达情节的逻辑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7. 效果剪辑:通过添加特效、滤镜、遮罩等影片效果,使影片更具有创意和艺
术感。

8. 音频剪辑:通过对音频的处理和剪辑,调整音量、加入配乐和音效,提升影片的声音效果和观影体验。

9. 衔接剪辑:通过调整镜头之间的呼应与衔接,使镜头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让观众产生一种连贯的视觉体验。

10. 篇章剪辑: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主题分成几个部分,通过剪辑处理和组织,使其呈现出合理的逻辑结构和叙事节奏。

这些剪辑技巧可以根据影片类型、主题和叙事需求的不同来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剪辑的四种基本方法

剪辑的四种基本方法

剪辑的四种基本方法剪辑是一种常见的影视制作技术,通过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组织和处理,使其符合创作目的和要求。

在剪辑过程中,有四种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分别是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交叉剪辑和跳剪。

一、线性剪辑线性剪辑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剪辑方法,它是按照素材的顺序进行剪辑,呈现出线性的时间轴。

线性剪辑适用于故事情节简单、时间顺序连贯的影视作品。

在线性剪辑中,剪辑师需要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剪辑,将各个场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组织,使故事情节连贯流畅。

二、非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是现代影视制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剪辑方法,它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素材数字化处理,可以随意选择和调整素材的顺序。

非线性剪辑不受时间顺序的限制,可以在时间轴上自由地组织和调整素材,使得剪辑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创作。

非线性剪辑可以有效地提高剪辑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三、交叉剪辑交叉剪辑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场景交叉剪辑在一起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的场景进行交叉剪辑,可以创造出一种对比鲜明、节奏紧凑的效果,增强影片的张力和吸引力。

交叉剪辑常用于快节奏的动作片或悬疑片中,能够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感受。

四、跳剪跳剪是一种将素材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剪辑省略的方法。

通过跳剪,可以突出影片中的重点情节或表达特定的意境。

跳剪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信息,提高观影效果。

但是跳剪也需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逻辑,避免影响影片整体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以上四种剪辑方法在影视制作中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剪辑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创作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剪辑方法进行创作。

在剪辑过程中,剪辑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法,如过渡效果、音效处理等,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性。

剪辑是影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四种基本剪辑方法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交叉剪辑和跳剪,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剪辑师需要根据创作目的和要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通过选择、组织和处理素材,将影片制作得更加精彩。

常用的影片剪辑技巧

常用的影片剪辑技巧

常用的影片剪辑技巧
常用的影片剪辑技巧大家是否了解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常用的影片剪辑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切入切出这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镜头转换方法。

即是不加技巧地从上一镜头结束直接转化到下一个镜头开始,中间毫无间隙。

称为“切”。

二、淡出淡入也称电影画面的渐隐、渐显。

画面逐渐变暗,最后完全隐没,这种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渐隐。

相反,画面逐渐由暗变亮,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叫做淡入,也叫做渐显。

三、划入划出也是电影中镜头转换的一种技巧。

有时用一条明晰的直线,有时用一条波浪型的线等从画面边缘开始直、横、斜地将画面抹去,叫划出。

代之以下一个画面,叫划入。

四、化出化入又称“溶出溶入”,也是电影中镜头转换的一种手法。

在一个画面逐渐隐去(化出)的同时,另一个画面逐渐显露(化入)。

这常常用在前后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场景,造成慢慢过渡的感觉。

五、叠印指两个画面甚至三个画面叠合印成一个画面。

常表现剧中人物的回忆、梦境、虚幻想象、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技巧
焦点变虚。

画面的若干画格焦点变虚,影像逐渐模糊。

“虚”的速度和长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现剧中人视线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个动态镜头瞬间静止在某一画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影视片的种类及不同的剪辑手法由于题材、内容、体裁、样式不同,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影视片的形态、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

一般而言,电影艺术分为故事片、电视电影片、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科教片、纪录片、译制片八大类片种,外加预告片的制作。

电视艺术则分为电视剧片、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专题片、科教片、纪录片、栏目片、译制片,广告片等十大类片种,外加电视剧片花的制作。

可以看出,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译制片.电影和电视都有此类片种,制作、剪辑手段自然是如出一辙;而故事片和电视剧片、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电影预告片和电视剧片花在制作、剪辑方面也极为相近;此外,电影和电视都有译制片,其制作、剪辑的要求基本相同。

因此,在论述各类片种的剪辑特点和要领时,谈到科教片、歌舞片、美术片、戏曲片、译制片.影视并称;谈到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片、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电影预告片和电视剧片花,则影视分别讲谈。

各类片种还可细分,如电影故事片还可分为正剧片、喜剧片、惊险片、打斗片等,电影纪录片还可分为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艺术纪录片等,电影美术片还可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电视剧片还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电视剧片等,电视专题片还可分为新闻、历史、科学、少儿、文化、旅游专题片等,电视栏目片还可分为专门、综合、特别栏目片等。

这种分类,使各片种的特点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各片种在性质、内容上的差异也就更为明显。

对于各片种在剪辑上的要求必须予以注意,加以探讨,求得各不相同而又各对其路的剪辑方案。

由于片种不同,内容相异,各具特色,自然要求影视剪辑、编辑对多片种的编剪,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切忌用一个模式处理。

影视片的编剪者,应该事先认真研究各个片种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根据性质决定影视片的结构方式,根据任务选择影视片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影视片,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

这里强调的是针对性,就是要灵活运用独特的、适合的蒙太奇技巧,促使影视片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使不同片种的影视片达到其应有的、独具的艺术效果。

充分运用蒙太奇剪辑技巧,在这里,不仅是指“剪”,而且也包含着“编”。

电视创作中,除电视剧设有责任编辑外,其他片种的剪辑亦多称为编辑,本身负有“编”的任务。

尤其是在电影纪录片、科教片和电视专题片、栏目片、广告片等片种的创作过程中,剪辑在“编”的方面任务更重。

作为影视剪辑人员.在掌握剪辑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掌握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熟练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剪辑手法,去完成不同种类的影视片的剪辑任务。

第二节电影故事片一、电影故事片剪辑的基本程序电影故事片剪辑的基本程序.为以下十个步骤:(一)样片素材的选择1.样片素材选择时,首先要做好笔记,同时记住画面形象特点。

2.按照记录将戏用镜头与备用镜头区别保管,在盒票上写明片名及内容。

3.将镜头按场记单的逻辑顺序连接起来。

(二)画面的初步剪辑(初剪)1.初剪前需在声画编辑机上多看画面,掌握剪接点。

2.画面在剪辑过程中,随时刻上镜头号,并将剪下的画面头尾按顺序放入分格抽屉。

(三)画面的细致剪辑(细剪)1.影片的结构调整及画面技巧的运用。

2.镜头的分剪与剪接点的调整。

3.修剪镜头的长短。

4.影片分本必须按规定标准(其英尺数最长不超过973英尺,最短不少于560英尺,中间本数长度最好在850英尺以上)。

(四)配对白的剪辑1.按导演配音单进行画面分类。

2.按拍板,声画合成时剪去杂音,准确拼板。

3.声画口型不吻合时,首先找出不准确的原因,在校正口型时,要注意不损伤尾音。

(五)声画送审后的精确剪辑(精剪)1.调整局部场景的结构。

2.合理安排画面技巧。

3.剪接点的改动及声画有机结合的处理。

(六)配音响、音乐与合成1.现场注意动作声响与形象是否吻合;如不吻合,应及时纠正。

2.注意群杂声与画面位置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应随时提醒纠正。

3.声画合成时,一定要剪去所有杂音,注意保留动作声、群杂声的尾音。

(七)资料效果的剪辑1.按照录音部门提供的声音构成单,查对资料素材是否齐全。

2.按照音响效果的总体构思进行资料效果的有机组接。

3.与导演、录音师共同研究解决资料效果组接中出现的问题。

(八)声画的综合剪辑(综合剪)1.根据戏的情节需要,调整音乐的起止位置。

2.凡遇音乐、音响与画面内容不吻合的地方,要进行重新组接。

3.音乐、音响与戏剧动作产生矛盾,要重新设计,再行剪辑。

(九)混合录音中的工作1.混录前清洁胶片,进行检查,换胶带,修补片孔及损坏画格。

2.混录中现场应注意板声是否准确,对话口型是否吻合,音乐、音响起止位置是否对位,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3.认真写好镜头表,及时交底片剪接。

4.混合双片审查后必须将全部样片清洁干净,送底片组套底。

(十)结束扫尾工作1.做好预告片的剪辑。

2.通过放映检验第一校正拷贝.遇有技术性问题,查出原因,及时修改;若无技术、艺术问题,全面通过,剪辑工作结束。

以上电影故事片剪辑的程序和要点,其实也是所有影片剪辑的程序和要点。

这个程序和要点,即原传统手工操作“非线性”剪辑胶片的工艺流程。

当今用电脑多媒体“非线性”剪辑,是以磁带为样片,它的剪辑程序是先将所拍胶片(镜头)素材,全部转录成磁带片,剪辑按“非线性”程序对磁带片进行初剪、细剪、精剪。

待整部磁带样片剪完定稿后,将所有原始胶片(镜头)素材,按剪定的磁带样片套剪,同时写出已套剪的镜头表。

从故事片剪辑的程序和要点可以看出,故事片的剪辑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工序,下如此大的工夫,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剪出戏来,这里所说的“戏”,不仅仅指的是运用剪辑手段表现戏剧性情节.更是指通过剪辑手段进行电影化处理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

这其中核心的内容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剧情的表现。

二、电影故事片剪辑的四个重点为了“剪出戏来”,剪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狠下工夫:(一)选择好素材这里主要指的是剪辑对戏用镜头的选择。

在选择镜头(画面素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演员表演是否到位?是否合乎规定情境的要求?2.摄影造型艺术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剧情的需求?3.美工置景是否营造出剧情要求的环境氛围?化妆、服装、道具是否有穿帮现象?4.导演对演员表演的掌握是否得当?对场面调度的处理是否有失误?简言之,要选择那些表演到位,造型优美、真实、准确,有丰富内涵,有艺术张力的镜头(画面素材),通过这些高质量的镜头的运动和组合,去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

(二)安排好结构要处理好故事片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就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镜头组接的逻辑性。

2.场景转换的连贯性。

3.时空关系的合理性。

4.选剪接点的准确性。

5.技巧运用的适应性。

简言之,通过各种蒙太奇剪辑技巧,安排出一种严谨周密、条理清晰、合理适当的结构,去体现主题,表现剧情,形成一部完美的电影作品。

(三)运用好语言这里讲的语言,是指电影语言,它包括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

在运用电影语言的时候,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1.各类动作特别是主体动作的处理。

2.各种声音特别是人物对白的处理。

3.镜头运动和场面调度的精细处理。

简言之,要通过动作变换、声音变化、镜头运动、场面调度等,构成流畅、生动、精练的电影语言,去塑造人物,表达剧情。

(四)掌握好节奏节奏包括故事片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掌握节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人物的情绪、感情、动作、言语(通过演员的表演)对节奏的影响。

2.镜头的运动方式(速度、长度、景别等)与连接转换形式(蒙太奇表现形式、技巧、跳切)对节奏的影响。

3.画面造型(构图、方位、角度、色彩、光影)的变化对节奏的影响。

4.声音(对白、独白、旁白、音响、音乐)构成对节奏的影响。

简言之,要运用各种剪辑手段,营造出流畅、鲜明、准确的节奏,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

掌握和处理结构、语言、节奏,是故事片剪辑也是影视片剪辑的三大任务。

第三节纪录片一般来说,纪录片可分为以下几个片种: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舞台纪录片、系列纪录片、杂志片等。

纪录片的创作在电影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除故事片之外最重要的一大类影片,对后来的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电影的发明,即肇始于纪录片。

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段和李鸿章等历史人物。

1911年,日本摄影师梅屋拍摄了《辛亥鳞爪录》,中国的朱连奎等拍摄了《辛亥战争》(反映武昌起义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西北电影公司等摄制了《抗战特辑》(1937~1939年)、《中国新闻》(1939~1940年)、《华北是我们的》(1939年)等新闻纪录片。

1938年,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了延安电影团,拍摄了《延安和八路军》(1939年)、《南泥湾》等纪录片。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纪录电影迅速发展壮大.拍摄了大批人民解放军作战、人民群众支前的纪录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闻纪录片的电影工作者们拍摄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资料。

1953年,中国第一个专业性的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由钱筱璋任厂长。

此外,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各省、市、自治区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不少纪录影片。

以下,就电影纪录片各片种的性质、特点及剪辑要领,分别简要地予以论述。

一、新闻纪录片新闻纪录片主要以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但它又不是不加选择、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进行报道。

相反,新闻纪录片也要通过艺术手段,加强影片的逼真性和感染力。

新闻纪录片的基本特性决定它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变更生活进程,等等,但新闻纪录片可以运用对比、联想、象征、比拟等各种艺术手法,通过摄影、美术、音乐、音响、解说等视听表现手段来再现生活,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气息、生活的节奏,发挥新闻纪录片电影所特有的艺术功能。

新闻纪录片特别强调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真实性,即如实反映社会生活,不虚构,不作伪;准确性,即通过社会现象揭示生活本质,不颠倒正误是非,不予以掩饰虚夸;时效性,即尽快产生社会效应,要拍摄得快,编辑得快,播出得快。

由于在时效性方面电影的新闻纪录片不如电视的电视新闻和电视报道栏目,大有被后者取代之势。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归并人中央电视台,就是这一趋势的明显例证。

如:官渡桃花源纪录片寻源上竹山新闻二、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指再现过去时期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影片。

它的特点是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要求保持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背史实,不需要演员扮演,只可运用历史影片资料、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摄制,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