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影视剪辑手段技巧

影视剪辑手段技巧常见的剪辑手段有以下几种:1.为了调整时间空间关系,或延伸时间扩大空间,加重戏剧渲染和调整节奏,采用分剪多用、反复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2.画面中间挖格省略法和画面拼接延长法;3.声带的删挖、串改移位法;4.利用动作衔接镜头和利用动作错觉转换镜头法;5.为了取得情绪外延的回味或突兀的震惊效果,采用镜头长度的特殊处理;6.利用短镜头的反复跳切增强剧情节奏感,和利用静态的短镜头跳切造成动势感;7.利用特殊的“剪辑留格”(指动作和镜头运动后的停顿格数所造成的稳定瞬间)起到电影语法上的标点符号的作用;8.运用隐、显、化、划、叠印等附加的光学技巧或专用的特殊技巧作为场面、段落间的过渡;9.戏剧段落的移位调整和增删10.对音乐、语言(对白、旁白、独白、内心独白、解说)的剪辑和自然音响的配置。
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可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段。
剪辑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是由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由全景镜头直接跳切到特写镜头的组接形式。
两极镜头的组接能使剧情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在静中变动,产生特殊艺术效果。
影片运用这种组接形式给予观众的直感极其强烈。
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阶梯式镜头剪辑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
在同一方位上,对同一人物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逐步跳切的画面组接,或反过来从特写依次跳切到全景的画面组接。
这种手法只有在特定场景中,为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造型的对比,渲染气氛,加.强节奏,才能运用。
变格剪辑剪辑技法之一。
剪辑者为达到剧情的特殊需要,在组接画面素材的过程中对动作和时间空间所作的超乎常规的变格处理,造成对戏剧动作的强调、夸张和时间空间的放大或缩小。
是渲染情绪和气氛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
变格方法有:1.摄影机以常规速度拍摄,但是导演和剪辑师为了突出渲染某一场戏的特殊气氛和戏剧效果,而用剪辑手段拉长或缩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悬念的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用以加强观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的印象;2.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的强度而在剪辑过程中剪掉某些动作过程。
影视片的三种剪辑手法讲义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2.隐(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为全黑,好比舞台上 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直至全黑一样(闭幕)。 一般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 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3-4 英尺,电视一般为2秒。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苏东坡》
夏天 化 冬天 化 春天
“化”用在季节的交替,场景的转换,不但使时空 转换 合理,而且因为有一个较为舒缓的“溶变” 过程,能给观众留下一种余味。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诸葛亮》
诸葛亮中近景 化
童年 化
少年
老年
中年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镜头,再现了他鞠躬尽 瘁的一生。“化”的技巧使剧中人物与观众在很短的时间 里对其人生旅途进行了回顾,既压缩了时空,又再现了历 史。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红楼梦》 (1)片头字幕(淡出) (2)每集正戏开始(切入) 给观众一种鲜明、快捷的感觉。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切出淡入,先快后慢,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例: (1)人物在激烈的打斗(切出) (2)严肃沉稳的审讯被捕者(淡入) (1)新娘新郎在热闹欢乐的婚宴上(切出) (2)新郎新娘在郊外的大道上缓慢的乘马车出游(淡入) 转换了时空,使上一镜头的紧张、热烈情绪得到舒缓, 同时也使观众的情绪起伏张弛有度。一、画面 Nhomakorabea加技巧的种类
5.甩出,甩入 镜头突然从表现对象上甩开(甩出),或镜头突 然从别处甩到表现对象上。 甩的过程速度相当快,适用于表现快节奏。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原野》 侦缉队在林中追捕逃犯,采用了“甩”的技巧, 使节奏加快,造成追捕者与被追捕者之间的紧张 情绪。 《特殊连队》 常用在情节进展的关键时刻,使原来紧张的气氛 更加强烈。
(完整word版)影视剪辑实用技法

一:影像剪辑者必备·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动作的眼力、·剪辑素材并发现它们与下一画面连接的剪切的能力、·运用影像和选择音乐的能力,以及制造旋律和情节的创造力。
·剪辑者还要赋予由连续的静止画面所组成的电影以跳动感,给影像注入生命。
剪辑者会自然而然地在众多的镜头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点是剪切点,这就是剪辑的旋律感。
与此同时作品的全貌也会在许许多多的摄影素材中慢慢呈现出来。
透过素材,看到作品应有的面貌。
二:寻找剪切点的方法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呢?寻找剪切点无疑是编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这就是画面的顶点。
所谓画面的顶点,是指画面是动作、表情的转折点,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收回笑容的瞬间等。
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因此,越是激烈的运动,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产生旋律感的剪切点让我们以翻书的动作为例,看一下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如果从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开始拍摄,忠实地将翻书的动作从一开始拍摄到结束,这样观众一看就能知道是翻书的动作。
但是,仅仅让人看明白是无法体现出影像的美妙之处的,旋律感和舒适感同样不可缺少。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把最开始的剪切点选择在翻书动作已经开始的状态。
若把翻书这个动作分解成1~24个画面,那么就把最前面的3~4个片断剪切掉,作为开始的剪切点。
这种改变对于理解翻书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
相反,还能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和舒适感。
这种剪辑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
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
(完整word版)电影制作与剪辑的要素和技巧

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几个步骤。
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
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影片剪辑时,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剪辑技术)(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主要方式有:前进式句型:是指景物由远、全、中、近、特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远-全—中—近—特,再由特—近—中—全—远,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在剪辑时,看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4)镜头组接节奏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
下面说一些剪辑技巧传统剪辑也可称为剪辑的基本功。
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气呵成的;二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
因此,传统剪辑必须做到:①防止混乱。
剪辑方法与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剪辑方法与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剪辑是影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将拍摄好的素材按照剧情、情节和意图进行组合、编辑的艺术。
剪辑方法在影视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决定着影视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众的接受程度。
本文将就剪辑方法以及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剪辑方法1. 线性剪辑:线性剪辑是最基本的剪辑方法,它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将素材进行顺序拼接的一种剪辑手法。
这种剪辑方法适用于讲述线性故事情节的影视作品,能够直接、清晰地展现故事的发展轨迹,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非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则是一种更加具有创意的剪辑方法,它打破了故事情节的时间线性,将故事中不同时间点的素材进行混合拼接,以达到一种更加引人入胜的效果。
非线性剪辑在许多复杂的故事情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影视作品增添层次感和惊喜效果。
3. 快速剪辑:快速剪辑是一种剪辑手法,通过快速的画面切换和音频处理,给观众一种紧张刺激的视听感受。
这种剪辑方法常常运用于动作片、悬疑片等影视作品中,能够增强影片的紧张感和视觉冲击力。
4. 慢镜头剪辑:慢镜头剪辑正好与快速剪辑相反,它通过慢动作的处理,让观众更加凝视画面中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慢节奏、深情款款的氛围。
这种剪辑方法常用于浪漫、感人或者戏剧类影视作品中,能够增强情感表达和观众的共鸣。
5. 蒙太奇剪辑:蒙太奇剪辑是将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点的素材进行交替拼接,以达到一种意境联想的效果。
这种剪辑方法是建立在观众自身联想的基础上,常用于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心理变化等情感层面。
1. 带动剧情发展:剪辑是把不同的镜头、画面和音频进行组合,通过编辑的手法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剪辑的手法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跟随剧情走向,增强了观赏性和故事性。
2. 增强视听冲击力:剪辑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比如快速剪辑可以加强动作片的紧张感,慢镜头剪辑可以增加画面的戏剧性,蒙太奇剪辑则能够激发出观众更多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影视常见表现手法

影视常见表现手法
影视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通常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视
表现手法:
1. 连续剪辑:连续剪辑是指通过快速切换不同的画面,来表达
情节的发展和动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用于动作片和快节奏的场景,可以增加紧张感和刺激感。
2. 缓慢镜头:通过减缓画面的速度,缓慢镜头可以突出某个重
要的瞬间,让观众更加关注细节和情感。
这种手法常用于浪漫片和
悬疑片中的重要情节或者场景。
3. 手持镜头:手持镜头可以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相比
于固定的镜头,手持镜头的震动和晃动可以模拟人眼的视角,让观
众更身临其境。
4. 抖动镜头:抖动镜头是通过剧烈晃动相机来营造紧张和动荡的氛围。
这种手法常用于恐怖片和紧张的追逐场景,可以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5. 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是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进行画面的变化。
这种手法可以在不改变相机位置的情况下,改变观众对画面的焦点和关注点,增加戏剧效果和意义。
6. 镜像镜头:镜像镜头是通过把画面左右对称来表达角色的内心冲突和对立。
这种手法常用于表达主角内心的分裂和对立,以及故事中的转折和冲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影视表现手法,不同的影片会根据情节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法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影视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使影片更加生动和有趣。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影视剪辑方法得分类有两种:①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与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②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
一、有画面附加技巧得剪辑--“特技"·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得某种技巧处理,如:淡入、淡出、化出、化入、划出、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与多画面,等等。
·相对于无画面附加技巧得剪辑,有画面附加技巧得剪辑人们称之为传统剪辑手法,简称为传统手法,日本人称为“古典法”.·画面附加技巧得种类1、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影视片镜头从全黑中渐渐现出画面,好比舞台上得灯光自黑暗中渐渐明亮起来一样(即开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第一个镜头得开端,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得开始。
电影中淡入技巧制作得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入得技巧制作得长度一般为2秒。
2、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影视片镜头中画面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成全黑,好比舞台上得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即闭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得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得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得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出技巧制作得长度一般为2秒。
“淡出"与“淡入”在影视片中应用率很高,一般情况下连在一起运用,犹如戏剧舞台上得幕落与幕起一样.以实现段落分割与转场得创作意图。
前一个镜头“淡出”,下一个镜头“切入",即先慢后快,可以起到加强节奏得作用.前一个镜头“切出”,下一个镜头“淡入",即先快后慢,可以起到舒缓节奏得作用。
3、化(又称溶化、溶变):影视片在前一个镜头尾“渐隐”中,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入,直至上一个镜头画面完全消失,下一个镜头画面完全出现,前后两个镜头“变"得过程就是经过“溶变"得状态来实现得,这种画面附加技巧称之为“化”。
它在同一场戏与同一段落中,或不同场景与不同时空中分隔时间与空间.适用于比较缓慢或柔与得节奏。
影片剪辑-景别

二、背面镜头:多少带有神秘、含蓄和表现性色彩
• 三 侧面镜头
仰视镜头
• 当摄影机或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或低于人眼正常 视线以下时,镜头呈仰视形式或称仰角镜头
• 仰角镜头具有平展地面景物、造成开阔宏观之势的能力, 画面中的垂直向形体因仰视而增添了向上地面景物、高耸 的透视效果。如在室外以空旷的蓝天为背景,在室内以明 净的天花板为背景,显得非常简洁。
淡(淡出、 淡入)
剪辑的外在 形式
叠化(溶变、 化出、化入)
划(划出、 划入)
• 第二节 剪辑手法
• 在电影镜头的转换中常用不同的光学技巧和手法,以达到剪辑影片的目的。 现介绍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辑光学技巧。 • 一、切入切出 这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镜头转换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
从上一镜头结束直接转化到下一个镜头开始,中间毫无间隙。称为“切”。 • 二、淡出淡入 也称电影画面的渐隐、渐显。画面逐渐变暗,最后完全隐
人物
• 大全景人物主体大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三的高度 • 全景中人物与画面的高度比例几乎相等
中景镜头(中近景)
• 取人物主体的大半身,人站起来后从膝盖到头。着力展示 人物上肢的动作,此时环境是局部。
• 主要用来表现处在特定空间环境中被拍摄主体的状态,既 能看到人物的部分面部表情,又能看到部分身体动作与姿 态。
全景
• 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表现相对于局 部的整体景观与场面。 • 主要用来展示一个特定的叙事空间,可以用来表现人与特 定环境的关系,表现人或物体的运动和行为。
物体
通常用标准镜头从远近适中的地方进行拍摄,画面效果与人 视觉相近,如从3~5米处看一个 全貌与整体,但对必要细节 不能充分体现。
握,常表现剧中人视线模糊、昏迷等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四)划(又称划变,Mask)
影视片镜头中,前一个镜头画面渐渐划去,而在划的同时,后一个 镜头画面渐渐划入。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划”的状 态来实现的。其作用是在同一场戏和同一个段落或不同时空和不同 场景中分隔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分别表现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 间里所发生的事件,镜头转换采用“划”的技巧,可使节奏加快, 具有内容上的对比、映衬、活泼.明快之感。
第四章 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第一节 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初期的电影纯属杂耍影戏,无情节,无故事,只是把拍摄的生括素材 的胶片片段粘接起来放映而已。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有情 节、有故事的影片,于是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画面 附加技巧也就相继产生了。法国人梅里爱在制作画面附加技巧方面有着 开创性的突出贡献。无声电影时期的电影制作者们在实践中发现,对镜 头的连接处做适当的处置,即在画面上附加上某种技巧处理,有利于影 片故事情节叙述的生动流畅,有助于观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比如,一 场戏(这是借用戏剧的术语,即影片中的一个情节段落)结束时用“淡 出”来表现,而一场戏的开始用“淡人”来表现,观众就很容易明白一 场“戏”的起始,容易进“戏”。这样·画面附加技巧随着电影的内容 及情节的丰富和进展,越来越多地被创造出来,涌现出来,终于形成了 当今影视创作中各种各样的附加技巧。画面附加技巧与镜头语言有着直 接的连带关系,它丰富了影视语言。画面附加技巧的出现、创造和广泛 运用,是影视艺术、影视技术、影视剪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第一节 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有画面附加技巧的结构与剪辑,与戏剧的结构形式相似,讲究 自始至终线索清晰,有条不素。因此,动作的连续与时空的连 续,是有画面附加技巧的结构形式和剪辑手法最主要的特征。 借用戏剧的语言——“转场”,即时空转换,是运用这一技巧 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种有面面附加技巧的结构和剪辑,可以 使得时空、节奏、动作、情绪的转化连贯、沉稳、柔和;还可 以弥补拍摄时的失误与不足,如时空不合理、场景转换生硬、 画面含义不明确之类,其功效和作用不可小视。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七)倒正画面
将一个倒的画面,旋转180度,变为正画面,而镜头中的人物继续活 动,但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都不同了。这是又一种在画面“继续 活动”中转换时空的附加技巧采用这种技巧即交待了时间、空间的 变化,又使剧情合理地向前发展了。这种附加技巧一般在喜剧片、 闹剧片中较为多见。这种技巧活泼、明朗,具有戏剧因素,画面造 型独特,对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九)定格画面
“定格”这种画面附加技巧,是将画面的主体动作突然变成静 止的状态。它可以达到强调和渲染某一细节、某一人物或某一 物体的效果,从而为影视片中的某一类特殊内容、特殊需要服 务。在影视片中,定格画面一般多用于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 作为字幕衬底使用。运用定格强调某一人物,或某一物体时, 定格时间要短,主要起到强化的作用。定格画面还有助于解决 由于拍摄时的失误而造成的后期剪辑的难题,收弥补、挽救之 救。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三)化(又称溶化、溶变)
影视片在前一个镜头尾“渐隐”中,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入,直至 上一个镜 头画面完全消失,下一个镜头画面完全出现,前后两个 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 “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这种画面附 加技巧称之为“化”。它的作用是在同一场戏和同一段落中,或不 同场景和不同时空中分隔时间与空间。由于它在“溶变” 的过程 中具有“柔和性”,所以适用于比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化”可 分为“化 出”、”化入”。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六)翻转画面
一个镜头经过180度的翻转换为另一个镜头。这种技巧在影视片中 特别适用于反差性较强的剧情对比,如新与旧的对比,穷与富的 对比,欢乐与悲哀的对比等,使影片通过对比产生一种强烈的反 差效果。在影视片结构上,有时还可以用此技巧,连接两段各不 相同的戏。像喜剧大师卓别林的一些作品,就运用翻转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技 巧来转换场景,连接不相同的两段戏。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一)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 影视片镜头从全黑中渐渐现出画面,好比舞台上的灯光自黑暗中渐渐明亮起来 一样(即开幕)。它往往用在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开端,表现一场戏或一个 段落的开始。这种淡人技巧在影规片中极为常用。
(二)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中画面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成全黑,好比舞台上的灯光由明亮 渐渐转暗,直至全黑一样(即闭幕)。它往往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 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终结。这种技巧在影视片中也极为常用。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八)多面面(亦称“多银幕”或“画幅分割”)
“多画面”就是在同一画幅中展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画面。从某种 意义上讲,它是“划”的变种。但是,它又有优于“划”的特点。 它可以在同一画幅内表现完全不同的多时空、多动作、多种内容。 绐人以绚丽多彩、琳琅满目的感受。也可以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 间所进行的故事情节。
第一节 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 上印出(做出)的某种技巧处理,如:淡入、淡出、化出、化入、划出、 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等。运用画面附加技巧来 结构全片,推动情节发展,进行时空转换,处理人物关系.是影视艺术 的一种结构形式,是影视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是影视片的一种剪辑手 法。这种有画面附加技巧的画面处理,直接关系着影视片中内容、情节 的变化,时空的省略和延伸,场景的转换,季节的交替,人物的成长, 历史的变迁,科研的流程等一系列蒙太奇语言的准确性,是影视结构和 影视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五)甩出,甩入
镜头突然从表现对象上甩开(甩出),或镜头突然从别处甩到 表现对象上,这是画面附加技巧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有时甩出、 甩入可连起来用,也可连续使用。在“甩”的动态过程中.观 众仍然可以看得见影像,它可以用来分离时间和空间。在同一 时间、同一空间也可采用这种技巧来表现不同的主体动作和事 件。由于“甩”的过程速度相当快,因而适用于快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