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法

甩手法
甩手法

甩手疗法治百病

一切都是缘!3年前一位有道之人告诉我这种方法--甩手并念阿弥陀佛。他并没有渲染此法如何殊胜,只是说以前人们也有练,但没有念?阿弥陀佛?,练的时候不注意抛却杂念,故效果有限。那时候深知健康的重要,也急于寻求一种好的锻炼方法(本人比较懒,长跑什么的坚持不下来的)。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练了不到3个月,才发现有真实不可思议的效果。比如不再手脚冰凉了,连续打嗝放屁(通三焦!),睡眠变得超快超好,晨起练10分钟一天精神饱满。很少有疲惫感,对生活和事业都热情百倍。原来还挺健康,练了这个才知道健康是身心的舒适和谐。更感到佛对众生的慈护关照。

我推荐给同修这个方法除了因为我自己身体力行受惠于此,还因为它较之其他锻炼方法有三大突出的优点:

1. 方法简单,人人可行,对场地和外界要求少,不受这些的影响。在家里即可实施。

2. 见效快(3个月开始起效),效果佳,没危险(不是气功,不需师傅保驾护航),特别对于咱们这些与佛有缘的人而言。一边念佛一边锻炼,心里充满对佛慈悲心赞叹和感激,效果更加不一般。

3. 同时念佛,增进上缘,我常常听着?南无阿弥陀佛?

的圣号,一边甩手一边念?阿弥陀佛?。一天我甩1000次以上(20分钟),每天就保证了1000遍念诵。最近我还常在甩手时悟得了一些道理,化解心里的不平。有的时候心里难受要起嗔心就甩手,把烦恼甩掉,还增进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说有什么困难的话,恐怕就是——持之以恒。我算做得很不错的,基本上每天都练,老实说不练都难受。我父母也练,他们做得才叫好呢,雷打不动,一天3000次,他们退休了。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效果。这里就不赘述了。后来遇到一些台湾同胞,才知道台湾很盛行这种健身术。在一位法师的文章中有很详尽的说明。这里我贴出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

甩手疗法是我国文化精华之一,对各种疑难症有很好疗效,不妨一试。但贵在坚持。它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腿稍弯,肛门上提,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怀邪念。只默默数目,开始由二三百起,逐渐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约半点钟(或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静)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参加锻炼的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惊人。甩手学会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愈,关键在于勤习。

2、甩手特点

‘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随、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质、跨宜松、肛宜捷、跟宜稳、趾宜抓。

针灸推拿有反应,甩后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反应规律是胸腹松了,脚生热了,四肢末稍原来血液不足地方皆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冷热、虫爬蠕动等等。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断勤习,坚持有恒,对改善体质,毫无问题。

3、甩手治癌

中医认为‘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从量变到质衰,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

每天上午甩二○○○次,下午甩二○○○次,晚上甩二○○○次,不间断地甩五个月可消除肺癌。

患关节炎,大便后流血,同时患食道癌,甩手后两种病见好,食道癌也可逐步消除,情况改善。

颈部生淋巴癌...每日甩手二○○○次,便可胃口大增,淋巴癌逐渐消失。

甩手几个月,可治愈半身不遂及肺癌。

癌到底是什么?癌与瘤都是气血的结聚,经络阻塞不通的结果。由于血液流转缓慢,质量、淋巴、粘液、胞汁等变化,由于血液动力功能不足,热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脱。甩手后胃口开,新血增,肩胛劲,上部负担(僵硬)解除,腹部横隔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跃,使肠胃间韧气发生,肾间动气有兴奋与抑制作用。到了血液产生热量,有利于吐故纳新,补气益血。

如果是肝硬化晚期腹水也能治,肝病是气肌不舒,有积水,不能排出,影响胃、脾、胆等,而甩手,一甩马上打呃、放屁,好得很,中医理论是三焦通了,新陈代谢改变。

硬化了,还能改变吗,主要气血动力不足,甩手一张一驰,使气血活跃,一面开胃增新血,及通窍,毛孔开,肝就从停滞状态逐步新生。没有硬,也没有块,硬变软,甩手的贡献是能使‘硬化’的肝产生新生作用而变软,是中医的一个杰出的创造发明。

4、甩手治眼病

患高血压影响了眼睛,经过甩手后,血压回复正常,眼镜也可不用。

患白内障者,日甩两次,早甩八○○次,晚甩一○○○次,四周以后可看见东西。

眼睛有沙眼、有色盲、眼皮上生小瘤。甩手后体质增强,体重增加,眼睛也没有毛病。

甩手对眼睛有利是一个普遍规律,有的戴三五百度眼镜的,甩手后不戴了。有的看书,看报很吃力,看不清,甩手后看得清了。

甩手后普遍规律是:能走路、能睡觉,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

5、甩手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在一起,这个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节起了变化。

特点是两边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十跳,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而充血,下而血气走不到。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兆。

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

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

6、甩手歌

(1)、用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恒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力充沛体轻松。

(2)、甩手治病的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血不通起百气,气和心平病难侵。

7、甩手与脉的变化

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精细的工作,有辉煌成就,从脉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既然能改造体质,当然也从脉理反映出来...。

(1)、心脏病、高血压,一般脉浮高,太快,血压提高,跳得越快。因此,心脏病与高血压是密切联系的,正常的脉是六○至八○匀长有力而深。心脏病、年老体弱的脉低是六○而微弱,低血压脉散弱。

(2)、神经病,精神分裂症、肾脏病,一般脉快而滑、浮,中医叫心肾不交,心跳较慢。

(3)、血液病,淋巴病,一般脉慢弱,有的按之不动,有的左右不一样,两边脉的矛盾,血流也有矛盾。

(4)、半身不遂,中风的人往往脉两边不一样,有相差每分钟二○跳,与关节有关,一边不通,一面压力增加。

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是血分的不足。甩手能够补血,就有控制气的作用。从按摩肠胃等处增加运动,对于吸收营养上去补,脉跳太慢的,是血流转有阻碍和血量不足,甩手后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脚也正常了。脉的改变是经路的改变,脉

从脚跟起,甩手重心在脉,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柱一般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因此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通通都不难改变。‘上三下七’上虚下实,而更加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下来)七分是实。

初做腿部隐隐作痛,要尽量忍耐,做完不久则觉得脚步轻松,百病消除延年益寿,请坚信不疑,每日做‘有恒为成功之本’。

适合行动不便者的坐式甩手功

因小儿麻痹必需靠拐杖支撑的于光彦,先练坐式甩手功,现在已经可以抛掉拐杖,站着练功四十分钟。

(记者杨文琳摄)记者杨文琳/台中报导

气功可以强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人,无法像健康的人一般站着练功,大力推广「平甩功」的李凤山师父,特别设计出「坐式平甩功」,让行动不便的人也能坐着甩掉病痛,甩出健康。

自小罹患小儿麻痹的于光彦表示,小儿麻痹的后遗症就是患肢的肌肉萎缩、无力,而年纪越大,后遗症越明显,尤其到了四十岁左右,双脚再度萎缩,越来越无力,上半身为了支撑全身的重量,变得非常肥厚,这种上下不平衡的状态,让他体力大不如前,连带自信心和耐力也受到影响,所幸靠

着这套坐式平甩功,他不但萎缩的腿又开始长肉,而且之前完全麻痹的右脚开始从脚趾有感觉,练到后来,他甚至可以试着站着练功,从最早的五分钟到现在的四十分钟,他的上下身形逐渐恢复平衡,气血循环也变好,开始敢于放下拐杖,站着甩手。

坐式甩手功图一。(记者杨文琳摄)

坐式平甩功的锻炼法如下,最好找一张没有椅背的板凳,椅面不可过软,高度适中,坐下时,膝盖变曲不超过九十度为原则,接着轻松坐定,呼吸自然,双脚平行与肩同宽(图一),双手举至胸前,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图二),两手前后自然甩动,保持轻松,不要刻意用力(图三)。

李凤山指出,适合坐式平甩功的人包括肢体残障者、年长者、膝盖关节退化的人,另外,有些上班族,因为空间、环境较不许可站着练甩手功,也可以坐着练功,每天至少甩手十分钟,要有耐心的持续做。

坐式甩手功图二。(记者杨文琳摄)

平甩功

平甩功甩出健康与幸福

文/李凤山

其实甩手功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流行了,但是有的甩手功,女性生理期不能练;

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将甩手的方式更简单化

了。

我们的「平甩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让气血到达四肢末梢,排出不洁之气。而且基于十指连心的道理,气血会回流循环到五脏六腑,使全身气脉畅通,筋骨松开,使全身灵活、有弹性。这个功法学起来很简单,而且经过持恒锻炼,可以改善各种身心病症。

平甩功的特点:

许多的甩手功有练习的禁忌,而且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练习。但是「平甩功」不同,它乃是经过我们多年的体证,属细水长流型。在动作上讲究宁可慢不要快,练的时候全身放松,手自然摆动;但虽说是放松,又松中有动,而非完全的静止;动中又有松,也非用力的动态,所以是一种很细致的运动,而且阴阳调和、刚柔并济。此外,练习时只要呼吸自然就好。

平甩功的反应

酸痛麻痒胀就在排毒

刚开始练习「平甩功」,可能会出现「酸、痛、麻、痒、胀」这五种排毒效应的感受,我们称之为「五感」。

●「酸」:平甩时,在关节、腰部、颈部、背部、手或胳臂产生酸的现象,多是因为平时累积劳累的缘故。一个人若是长期过劳或紧张,会造成元气受损,抗体也会相对减弱。透过平甩,可以很快的把这种累积甩掉。

●「痛」:出现痛感,是因为累积太久,以致于某些部位已经全然不通或几乎已经不通了。没有锻炼的人,在一般循环下,每次气血循环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会自动躲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碍。「碍」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身体的堵塞,一种是心理的挂碍。身体和心理的阻碍,必须相提并论来调整,才能更见其功。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功法加上持恒的练习,就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

●「麻」:麻的现象有两种,一种是在打通的过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碍的地方,因为气不断的去通它,所以产生了酸麻的感觉,这是可喜的现象,因为如果没有去疏通这些有阻碍的地方,它就会堵住,堵到最后,就会变痛了。另外一种则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气经过某个地方,感觉好像那里空了一块,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经过,这种现象相当危险,因为气血若是不能通过,就会变成瘀血,瘀血久了,就会腐坏,若碰到细菌感染,也容易变成「癌」。

●「痒」:甩手时感觉到「痒」,是因为气到了!这种痒,是完全从里面发展出来的痒,搔也搔不到痒处的痒,这是可喜的现象,表示功有练进去了。

●「胀」:胀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身体的末梢,这表示回流不够好。身体若是不畅通,心就不畅通。身畅而后心畅,心畅而后身更畅,身心是相互辉映的。一般人身体出了毛病,很少能继续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低落,也会造成生命力降低,

抗体衰弱,免疫功能消失的现象。但是只要持恒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现象,使得身心舒畅。

平甩功的锻炼

动作说明:

1.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

双手举至胸前,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两手前后自然甩动,保持轻松,不要刻意用力。

3.甩到第五下时,微微屈膝一蹲,轻松的弹两下。

练习原则:

1.一开始就要培养一种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贪功。

2.脚踏实地,呼吸自然。

3.双手在前面始终摆平,微微舒指,高度不过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时候,保持膝盖弹性,视个人放松状况,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缓,保持规律。

7.每回至少甩十分钟(约五百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续甩到三十分钟以上,效果更好。

8.练完之后,慢慢喝杯温开水,更有助气血循环、气机稳定。

平甩功的效果

●甩五百下大约十分钟,第一个十分钟可以达到浑身的循环,第二个十分钟开始进入我们身体过劳之处,第三个十分钟开始调整病灶,达到以柔克刚的境界。

●平甩时,因为放轻松,保持四平八稳,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练出韧性和弹性,体会「在有力中无力」、「在无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动作,非刻意负重与用力,要保持轻松,因此长期锻炼之后,膝盖会更灵活有劲、不老化,甚至退化的关节也会活化开来。

●每甩第五下蹲一蹲,松中带沉,一沉到底,让人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因为不断地动而变得身体紧张。这个规律性,使人动静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渐能进入高妙的神定状态。

●整体来讲,十指充满而后感传,由感传而循环,因此,五脏六腑很容易得到滋养,甚至受损的脏腑也会得到修复。即使是年纪大的人,只要用心锻练,就可以消除许多老毛病和老人病,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Q:要练多久,身体才会有明显提升的感觉?

A:这里面有个小学问,气功不论好坏,只要了解其理论基础,每个人都能够把气功练得很好。有句话说:「每日十分钟,十年不得了」。不管是有没有时间,或是自己很懒惰,只要每天能够花十分钟,就能够见效。不管是运动、气功、打拳,最重要的就是循环,循环一好,其他的紧接着就好起来了;如果循环不好,其他的都不用说了。所以能够每天持续不断,在个人睡眠的前后练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保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甩功Q&A

Q:饭后多久才可以开始练功?

A:空肚子练的效果当然是最好,尤其初学者尽量不要肚子饱饱的就练。但是,「平甩功」是一个平和的功法,练了一段时日有相当火候之后,就是吃饱了也可以练习,反而会帮助消化。平日练功掌握一个原则──有时间就练,随时随地都可练。

Q:「平甩功」与一般运动有什么不同?

A:一般的运动,只运动到外在的筋骨与肌肉,不易深入五脏六腑。此外,运动时多半需要使力,全身肌肉紧绷,而非放松,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平甩功」练习时全

身放松,因十指连心之理,很快就能气达末梢;又因微蹲两下,可使气沉至脚底;再加上惯性的摆动,使气血能够回流五脏六腑,不但刺激到头部,还能按摩脏腑,达到全身气血畅通的作用。

Q:平甩的时候发现左右不平衡要怎么办?

A:左右如果有不平衡的问题,是「筋」与「骨」的问题,要用「心」协助有障碍的一边,以强的去迁就比较弱的那边。一般来讲,每个人的左边跟右边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就是右脚比较笨,左脚比较灵活;有的人就是右手比较笨,左手比较灵活,大家差不多都有一点「半身不遂」。如果我们没有锻炼,在功法上规律的去制造一个永恒的良性循环,它就会一直累积挂碍,到最后,就变成真正的半身不遂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简易口诀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 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简易口诀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动作解说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颏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颏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简易口诀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 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第三个动作: 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 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八段锦动作要领[1]1

八段锦动作要领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纠正方法:两臂侧起时沉肩、坠肘,抱球时松腕舒指,指尖相对,拇指放平。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将预备势作为基本桩功来练,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练水平和锻炼效果。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两掌向上至胸部时,翻掌上托,舒胸展体,抬头看手;抻拉时下颏微收,头向上顶,略有停顿,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力由夹脊发,上达两掌;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领: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 易犯错误:开弓时端肩,塌腰,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要领:单臂上举和下按时,要力达掌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要有撑天拄地之势。 易犯错误: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 纠正方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两掌伏按时立项竖脊,两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转头不转体。 易犯错误:两臂外旋时上体后仰;转头与旋臂不充分。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步骤/方法 1.预备姿势:自然站立。 2.两手前伸,掌心向上,手臂伸直慢慢上提。

3.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 4.双掌翻转,掌心向下。

5.两手慢慢放下,同时头慢慢转向左侧。 6.两手放至身体两侧做按地姿势,同时头转向左侧,眼睛 尽力看左后脚跟。

7.最后一次吐气时,两手慢慢放下后,即回復预备姿势。 否则请按步骤。 8.首度重复演练之动作要领:由(2)项开始除(6)项之头转 向右侧尽力看右后脚跟外,其余均同。 全程依此头部转向左、右侧之顺序,反覆各做二轮。【养生有道】学练八段锦第四集:五劳七伤往后瞧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第四式动作叫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强调的是脊柱的拧转,大家知道脊柱两侧有31对脊神经,那么在这个方位的运动,对于神经调节是非常有益的。 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四式动作五劳七伤往后瞧。左掌向右穿,左摆,右手随之摆动,右掌撑于右侧,左掌背贴于腰部,眼往后看;再向右摆动,和前一个动作相同,左掌撑于左侧,右掌背贴于腰背后,前摆回落。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这式动作的呼吸配合。左手穿时,吸气;摆动,呼;撑掌拧转,吸;回摆,呼;撑掌,吸;回落,呼。 我们完整的演示一遍,开始。 好再做一遍 本式动作有益于神经调节。颈部的拧转能促进脑部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对五脏六腑的指挥功能,腰部拧转,具有强腰健肾,调理脾胃的作用。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健身原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功法,动作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深受练功群众喜爱。其中“五劳七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 步,与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 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 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 上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6 ●动作顺序:1.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 向上,目视前方. 2.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 3.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 4.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稍 停,目视前方。 5.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 6.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易犯错误:1.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2.上举时松懈断劲 ●动作要领: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 2.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动作细节: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缓慢用力, 2.下颌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两首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 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3 动作顺序: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4、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两掌指尖距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 步,与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 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肘, 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上 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6

●动作顺序:1.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 上,目视前方. 2.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 3.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 4.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稍停, 目视前方。 5.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 6.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易犯错误:1.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2.上举时松懈断劲 ●动作要领: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 2.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动作细节: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缓慢用力, 2.下颌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两首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 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3 动作顺序: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fenglei3136@https://www.360docs.net/doc/6016437080.html,)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 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 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 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上和肢 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3 动作顺序: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2.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 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3.重心右移,两掌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重心继续右 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 视前方。 4.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5,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一动作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 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趋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 曲腕,竖指,掌心含空。 错误与纠正:1、端肩2、弓腰3、八只脚 正确做法是: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及背部腧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 它能有效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 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和指关节的灵活性。并 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fenglei3136@https://www.360docs.net/doc/6016437080.html,)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 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 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 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上和肢 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6 ●动作顺序:1.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 目视前方. 2.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 3.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 4.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稍停,目视 前方。 5.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 6.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易犯错误:1.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2.上举时松懈断劲 ●动作要领: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 2.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动作细节: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缓慢用力, 2.下颌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两首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 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八段锦讲解文字版

八段锦 八段锦在宋朝之前就广为流传,明清时有比较大发展,是我国历代养生学家和习练着,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八段锦全称为:太极健身气功八段锦,集肢体与气息相结合,动静相宜。使人舒经活络,气血运行。对现代病来说,如颈椎、腰椎及全身关节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调理五脏六腑之虚损。长期坚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预备式: 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双腿微曲,掌抱腹前,心情宁静,气沉丹田。 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 十指交叉,上托,(吸气)徐徐向上托起至胸前,翻掌向上,双腿直立,重心在掌根,(屏气,三秒钟)下落,双手自然向下,放松,与肩相齐时,双腿自然微曲。 作用:调理三焦,提拉胸肌,可以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畅,从而提高五脏六腑之功能。 第二节: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与此同时,双腕相搭(左手在外),开弓,左手开弓,右手拉弓,与胸齐平,并步,右手伸出,右腿弓步,左腿绷步,收回左腿,自然站立。 作用:展肩扩胸,抒发胸气,提升肺活量,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 第三节:调理脾胃需单举 左手缓缓上举,右手下按,指尖向外,恢复,右手缓缓上举,左手下按,指尖向外。

作用:调理脾胃与肝胆,能够牵拉腹腔,并能调节胸腹气机。 第四节:五劳七伤往后瞧 双手虚按与膝上,起身,双手向后打开,后瞧,左转头部,目视左手指尖稍作停顿,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手指尖稍停顿,转正。 作用:转头扭臂,调理颈椎与肩周,同时调理人体的任督二脉。 第五节:摇头摆尾去心火 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双手上举,下落按在膝盖上,右倾,身体向右倾斜,左旋,身体旋转180度,眼睛看右脚尖,摇头,动作连贯而下,摆尾,身体放正。作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同时旋转脊柱,调理大椎穴和肾俞穴。 第六节:上手攀足固肾腰 双手上托过头顶,缓缓下落至腹前,指尖向上,上举过头顶,下落,双腿绷直,反穿,双手放于后腰肾腧穴抚熨,沿足太阳膀胱经至脚尖,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作用: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部,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牵拉,同时前屈后伸有助于提升身体的肾气。 第七节:攒拳怒目增力气: 握拳(拇指向里),腿下蹲骑马式,目视前方,出拳,抓握(手指展开,拇指向下,向外划弧,抓握)回收。 作用: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可使肝血充盈,强健筋骨。 第八节: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足并拢,双手下垂,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用力下颠。 作用:提升肾气,强健筋骨。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动作解说: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解说: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合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身拉,两掌下落,松腰成宽,沉臂坠肘,松腕竖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颌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有掌根。 功法作用: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格至脐我中焦,胸格以上我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身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下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骨颈椎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解说: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与胸前,左撑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臂前,左掌成八字撑,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脚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躯挺,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与沉肩对肘,躯腕坚指,掌心含空。 易犯错误:端臂,弓腰,八字脚。 正确做法: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称。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背部俞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所。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式,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 动作解说: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驱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便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压至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撑根。 易犯错误:两掌手指方向不正,肘关节没有弯曲度,上体不够舒展。 正确做法:注意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力在掌根,肘关节稍屈,对拉拔长。 功法作用: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的作用,同时,可以刺激胸于斜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输血等。具有调理脏腹经络的作用。该式动作,可使脊柱内各锥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解说: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重心升起,同时两臂伸直,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稍停,目视左斜后方。第三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想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式,共作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便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肩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悬臂,两肩后张。 易犯错误:上体后仰,转头又转体,转头与悬臂不充分。 正确做法:下颌内收,转头悬臂弧度应该大一些。 功法作用: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等五劳损伤,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劲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多脏腑,往好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颈部大锥穴,以及背部五脏六腑的输血,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这一动作,还能能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能与运动的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改善眼肌疲劳的及肩颈等背部疾患,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健身气功八段锦详细解读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4、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易犯错误: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解说: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合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身拉,两掌下落,松腰成宽,沉臂坠肘,松腕竖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颌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有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格至脐我中焦,胸格以上我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身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下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骨颈椎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八段锦口诀及动作说明

八段锦口诀及动作说明:(全套动作3-4:35 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 动作:两脚并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平行站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上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十指相对,拇指放平,两手指间距约10公分。动作注意事项: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1-14:00 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作用: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提高关节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动作: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两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一直上托至喉咙处,两掌内旋成掌心向上,十指仍然交叉;继续上托至头顶,抬头目视两掌,而后两手继续上托掌根用劲,肘关节伸直,同时收颔,目视前方,动作稍停。此前为吸气,此后为呼气,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下落,绕回至腹前呈球状,一上一下为一次,做6次即可。接着,十指交叉继续前面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1-17:30 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作用: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诸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手臂、手指、手腕和肌肉的力量,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动作:随着吸气,重心右移,左脚向外开立,膝关节缓慢升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向外,目视前方。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同时两腿屈半蹲呈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呼气,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捧于腹前,掌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