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供参考)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旋转的基本性质.

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

旋转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具有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转围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钟的中心.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钟、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自主探究: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

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2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的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接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接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62~63页习题4,5,6.

23.2中心对称

23.2.1中心对称

1.正确认识什么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理解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

2.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

重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中心对称性质的推导及理解.

复习引入

问题:作出下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后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应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后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三章 旋转章末小结教案

旋转 章末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章重要的知识点,能用相关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的过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 在这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知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结构梳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二、加深理解 1.旋转的性质有哪些?你能举出旋转的实例吗? 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心对称现象,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3.请列举学过的中心对称图形,说说如何判别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 5.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的关键是什么?你能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吗? 三、复习新知 例1 如图,将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0°,得到Rt△AB′ C′, 点C′恰好落在斜边AB上,连接BB′,则∠BB′C′= .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 =AB ′,∠BAB ′=4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B ′,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答案:20° 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线段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90°后,得到线段AB ′,则点B ′的坐标为 . 分析:抓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A ,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 度90°,通过画图得B ′坐标. 答案:(4,2) 例3 在方格纸上按以下要求作图,不用写作法: (1)作出“小旗子”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案. (2)作出“小旗子”绕O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案. 分析:(1)先把旗杆的两个端点向右平移6格,再把旗横的边 的另一端点向右移6格,最后照原图形的形状连点;(2)先把旗杆 绕O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原来旗杆是竖着,绕O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是横着,旗的横边是坚着,再照原图形的形状连线. 答案: 例4 一财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地里有一个圆形池塘.财主立下遗嘱:要把这块土地平分给他的两个儿子,中间的池塘也要平分,但不知怎么做,你能帮忙想个办法吗?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平行四边形的中心,所以井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 点所在的直线把地平分. 解:井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所在的直线把地平分.理由如下:平行 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所以四边形AEFD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180°可与四边形CFEB 重合,故四边形AEFD 的面积与四边形CFEB 面积相等. 例5 如图①,在四边形ABCO 中,∠A =∠C =90°,OA =1,AB =3,把四边形ABCO 绕点O 每次旋转120°,连续旋转两次后得到图②的等边三角形12BB B .求: (1)∠B ,∠AOC 的度数;(2)等边三角形12BB B 的面积. ① ② 分析:(1)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可得∠AOC 与∠11A OC 与∠22A OC 的关系,可得∠AOC 的大小,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B 的大小;(2)根据旋转图形的性质,可得∠B 与∠1B 与∠2B ,可得三角形12BB B 的形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解:(1)把四边形ABCO 绕点O 每次旋转120°,连续旋转两次后得到图②的等边△12BB B ,∴∠AOC =∠11A OC =∠22A OC =120°.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得∠B =360°-∠A -∠C -∠AOC =360°-90°-90°-120°=60°. (2)由旋转的性质,得∠B =∠1B =∠2B =60°,OC =OA ,AB =AC ,∴B 1B =2AB =23. ∴等边三角形12BB B 的面积=12332 ??=33. 四、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AOB 和△DOC 成中心对称,△AOB 的面积是12,AB =3, 则△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 ) A.3 B.6 C.8 D.12 2.如图,在△ABC 中,∠BAC =15°,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_知识点整理

1、旋转:将一个图形绕着某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 2、旋转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对应线段与O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③各旋转角都相等 3、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的变换叫做平移。 其中,该直线的方向叫做平移方向,该距离叫做平移距离。 4、平移性质 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两个图形的对应边连线的线段平行相等(等于平行距离) ③各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①中心对称: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其中,点O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②中心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 6、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若两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或它们成轴对称。其中,这条轴叫做对称轴。 注:轴对称的性质:①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7、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4)关于直线y=x对称: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y=x对称点为P'(y,x)(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旋转变化中的压轴题【精】整理版

拔高专题:旋转变化中的压轴题 一、基本模型构建 探究点一:以三角形为基础的图形的旋转变换 例1:(2015?盘锦中考)如图1,△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点B 在线段AE 上,点C 在线段AD 上.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 与线段CD 的关系: BE=CD ; (2)如图2,将图1中的△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角α(0<α<360°), ①(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当AC= 1 2 ED 时,探究在△ABC 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角α,使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角α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AB=AC ,AE=AD , ∴AE-AB=AD-AC ,∴BE=CD ; (2)①∵△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AB=AC ,AE=AD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AE=∠CAD ,在△BAE 与△CA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 ∠?? ∠??===, ∴△BAE ≌△CAD (SAS ),∴BE=CD ;

②∵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DC=45°,∵AC= 1 2 ED ,∴AC=CD ,∴∠CAD=45°,或360°-90°-45°=225°, ∴角α的度数是45°或225°.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量代换,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 【变式训练】1. 如图①,在Rt △ABC 和Rt △EDC 中,∠ACB=∠ECD=90°,AC=EC=BC=DC ,AB 与EC 交于F ,ED 与AB 、BC 分别交于M 、H . (1)求证:CF=CH ; (2)如图②,Rt △ABC 不动,将Rt △EDC 绕点C 旋转到∠BCE=45°时,判断四边形ACDM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ACB=∠ECD=90°,AC=BC=CD=CE ,∴∠1=∠2=90°-∠BCE ,∠A=∠B=∠D=∠E=45°, 在△ACF 和△DCH 中,12A D AC CD ∠∠∠??∠? ?? ===,∴△ACF ≌△DCH ,∴CF=CH ; (2)四边形ACDM 是菱形,证明:∵∠ACB=∠ECD=90°,∠BCE=45°,∴∠1=∠2=90°-45°=45°, ∵∠A=∠D=45°,∴∠A+∠ACD=45°+90°+45°=180°,同理∠D+∠ACD=180°,∴AM ∥DC ,AC ∥DM , ∴四边形ACDM 是平行四边形,∵AC=CD ,∴四边形ACDM 是菱形. 【教师总结】三角形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除去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相等外,里面也存在着相等的角,和全等三角形,在解决问题过程要善于将“基本图形”分离出来分析。 探究点二 以四边形为基础的图形的旋转变换

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九年级数学旋转题含答案

1、在△ABC中,∠CAB=70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试点A旋试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试∠BAB′=() A. 300 B. 350 C. 400 D. 500 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那么线段PP'的长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Rt△ABC中,∠ACB=90°,∠ABC=30°,AC=1,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至△A′B′C,使得点A′恰好落在AB上,连接BB′,则BB′的长度为___ 4、已知∠AOB=90°,点A绕点0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1落在射线OB上,点A绕点A1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2落在射线OB上,点A绕点A2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3落在射线OB上,…,连接AA1,AA2,AA3…,依此作法,则∠AA n A n+1等于_____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5、已知△ABC是正三角形,OC⊥OB,OC=OB,将△ABC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OA与OC重合,得到△OCD,则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P点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ABP经旋转后与△CBP'重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____,旋转了 ____________度,若PB=3,则△PBP/ 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7、如图,在平面内将Rt△ABC绕着直角顶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Rt△EFC,若AB=√5,BC=1,则线段BE的长为_____________. 8、在Rt△ABC中,∠ACB=90°,∠A=30°,BC=2,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EDC,此时点D在AB 边上,斜边DE交AC边于点F.则DC的长____________;旋转的角度____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 9、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A′B′C′D′,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 10、如图是由三个叶片组成的,绕点O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4cm2,∠AOB为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cm2. 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PB=2,PC=3,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P沿顺时针方 向旋转,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P点旋转到G点. (1)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此时△ABP以点B为旋转中心旋转了多少度? (2)求出PG的长度; (3)请你猜想△P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解:(1)旋转后的△BCG如图所示,旋转角为∠ABC=90°; (2)连接PG,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P=BG,∠PBG=∠ABC=9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如下图所示: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 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5.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区别: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做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 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6.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8.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

23.1.2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 1.图形旋转的性质是:(1)旋转前后的图形;(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2.简单的旋转作图---旋转作图的步骤 (1)确定旋转; (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3)将图形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角,得到此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图形的顺序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一、选择题 1.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 2.如图,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包含图形的轴对称的是() 3.如图所示的图案绕旋转中心旋转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它的旋转角可能是()。 °°°° 4.如图,摆放有五杂梅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以中心梅花为初始位置)(? ) A.左上角的梅花只需沿对角线平移即可 B.右上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45° C.右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180 D.左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90° 5 △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于() A.50° B.210° C.50°或210° D.130° 二、填空题 6.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其相同的性质是_________. 7.如图,△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图中的△ABD

九年级上数学旋转讲义(供参考)

D B 旋转 1、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平面内 转动 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 ;旋转 ;旋转 旋转的基本性质: (1)对应点到 的距离相等。 (2)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相等都等于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 2、 旋转作图基本步骤: ○ 1明确旋转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找出原图形中的各顶点在新图形中的对应点的位置。 ○ 3按原图形中各顶点的排列规律,将这些对应点连成一个新的图形。 3、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 重合, 那么就说 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 ,而且被对称中心 。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图形。 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 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中心对称是针对 图形而言的,而中心对称图形指是 图形。 联系:把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成为 。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 。 5、 利用尺规作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 ○ 1明确对称中心的位置 ○ 2利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中心平分”的特性,分别找出原图形中各个关键点的对应点 ○ 3按原图形中各点的次序,将各对应点连接起来 6、点(x ,y )关于x 轴对称后是( , )

点( , )关于y 轴对称后是(-x ,y ) 点(x ,y )关于原点对称后是( , )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例题1、如图,根据要求画图. (1)把△ABC 向右平移5个方格,画出平移的图形. (2)以点B 为旋转中心,把△AB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题2、如图,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1,PB=2, PC=3,以点B 为旋转中心,将△ABP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使点A 与点C 重合,这时P 点旋转到G 点. (1)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此时△ABP 以点B 为旋转中心旋转了多少度? (2)求出PG 的长度; (3)请你猜想△PG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在画有方格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 在格点上. (1)填空:△ABC 是 ________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_______平方单 位; (2)将△ACB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在方格图中用直尺画出旋转 后对应的△A′C′B ,则A′点的坐标是(, ),C′点的坐标是( , ). 【变式练习】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2,-1)、 B (-1,1)、 C (0,-2). (1)点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 (2)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A 1B 1C ; (3)求过点B 1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纸中,有两个全等的 三角形,即111A B C △和222A B C △. (1)请你指出在方格纸内如何运用平移、旋转变换,将111A B C △重 合到222A B C △上; (2)在方格纸中将111A B C △经过怎样的变换后可以与222A B C △成 中心对称图形?画出变换后的三角形并标出对称中心. 例题2、如图,在Rt △ABC 中,∠ABC=90°,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BD=AB ,过点B 作BE ⊥AC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旋转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旋转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3,4,AB AD AE BD ==⊥,垂足是E .点F 是点 E 关于AB 的对称点,连接A F 、BF . (1)求AF 和BE 的长; (2)若将ABF 沿着射线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 (平移距离指点B 沿BD 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 分别平移到线段AB 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 (3)如图②,将AB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1(080)a a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旋转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旋转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阅读材料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角 00)90(θ??<<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xOy 规定: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 若点A 在x 轴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 P 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的斜坐标.如图2,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已知60θ?=,点P 的斜坐标是()3,6,点C 的斜坐标是()0,6. (1)连接OP ,求线段OP 的长; (2)将线段OP 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OQ (点Q 与点P 对应),求点Q 的斜坐标; (3)若点D 是直线OP 上一动点,在斜坐标系xOy 确定的平面内以点D 为圆心,DC 长为半径作 D ,当⊙D 与x 轴相切时,求点D 的斜坐标, 【答案】(1)37OP =2)点Q 的斜坐标为(9,3-);(3)点D 的斜坐标为: ( 3 2 ,3)或(6,12). 【解析】 【分析】 (1)过点P 作PC ⊥OA ,垂足为C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PAC=60θ=?,由AP=6,则 AC=3,33PC =OP 的长度; (2)根据题意,过点Q 作QE ∥OC ,QF ∥OB ,连接BQ ,由旋转的性质,得到OP=OQ ,∠COP=∠BOQ ,则△COP ≌△BOQ ,则BQ=CP=3,∠OCP=∠OBQ=120°,然后得到△BEQ 是等边三角形,则BE=EQ=BQ=3,则OE=9,OF=3,即可得到点Q 的斜坐标; (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当OP 和CM 恰好是平行四边形OMPC 的对角线时,此时点D 是对角线的交点,求出点D 的坐标即可;②取OJ=JN=CJ ,构造直角三角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材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本章重点】 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本章难点】 旋转作图、中心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灵活运用.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对比数学思想.如:本章中要运用对比法学习图形的旋转,将变化前后的图形互相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前后的图形只存在位置上的不同,从而,由旋转的定义及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设计图案能力. 2.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利用转化法把求线段的相等转化为关于旋转的性质的问题. 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解旋转知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综合题时,利用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3.1图形的旋转1课时 23.2中心对称3课时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

23.1图形的旋转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3.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旋转的基本性质.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九年级数学旋转的概念(基础)(含答案)

旋转的概念(基础)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现象:①时钟的摆动;②摩天轮的转动;③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④传送带上的机器人.其中,属于旋转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题思路: 解题要点: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故①②属于旋转.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2.下列各图中,即可以经过平移,又可以经过旋转,由图形①得到图形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由旋转定义可知,上述四个图形均可由旋转完成;而只有D选项可以由平移得到.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3.将数字6旋转180°,得到数字9;将数字9旋转180°,得到数字6.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 ) A.96 B.69 C.66 D.99

答案:B 解题思路:略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4.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出现一小方格体正向下运动,你必须进行以下( )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图案,使所有图案消失. A.顺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 B.逆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 C.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 D.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 答案:A 解题思路:略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5.如果齿轮A以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E旋转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顺时针或逆时针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题思路:由旋转性质,当齿轮A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B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齿轮C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以此类推,齿轮E旋转方向是逆时针.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6.如图,小明坐在秋千上,秋千旋转了76°,小明的位置也从点A运动到点A′,则∠OAA′的度数为( )

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word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word 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抛物线y=ax 2+bx-3a-5经过点A(2,5) (1)求出a 和b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D 点,直线AD 与y 轴交于(0,-7) ①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点B 为y 轴上任意一点且在直线y=5和直线y=-13之间,连接B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C ,连接AB 、AC ,将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H .截取BC 的中点F 和DH 的中点G .当点D 、点H 、点C 三点共线时,分别求出点F 和点G 的坐标. 【答案】(1)a+2b=10;(2)①y= 2x 2+4x-11,②G 1(478,91-8 +), F 1(- 8,33-4+),G 2(8,-8 ),F 2(218,-4) 【解析】 【分析】 (1)把点A 坐标代入抛物线y=ax 2+bx-3a-5即可得到a 和b 之间的数量关系; (2)①求出直线AD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y=ax 2+bx-3a-5联立方程组,根据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结合韦达定理求出a ,b ,即可求出解析式; ②作AI ⊥y 轴于点I ,HJ ⊥y 轴于点J.设B (0,t ),根据旋转性质表示粗H 、D 、C 坐标,应含t 式子表示直线AD 的解析式,根据D 、H 、C 三点共线,把点C 坐标代入求出 131t - 4+=,2t -4 =,分两类讨论,分别求出G 、F 坐标。 【详解】 解:(1)把A (2,5)代入y=ax 2+bx-3a-5得4a+2b-3a-5=5 ∴a+2b=10 ∴a 和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2b=10 (2)①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c ∵直线AD 与y 轴交于(0,-7),A (2,5) ∴2k c 5{c -7+==解得k 6 {c -7 ==即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6x-7 联立抛物线y=ax 2+bx-3a-5与直线AD :y=6x-7 得2 y ax +bx-3a-5 {y 6x-7 == 消去y 得ax 2+(b-6)x-3a+2=0 ∵抛物线与直线AD 有两个交点 ∴由韦达定理可得:x A +x D =b-6- a =2a 2a +,x A x D =-3a 2 a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