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判断与急救

合集下载

高原反应现场急救措施

高原反应现场急救措施

高原反应现场急救措施
高原反应是指人在高海拔环境下,由于缺氧等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

高原反应是高原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

对于高原反应的现场急救措施,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 让患者休息:刚到高原地区时,身体需要适应环境,建议休息1-2天。

如果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让患者停止活动,静卧休息。

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则需要紧急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2. 补充水分和氧气: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含量较低,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建议患者每天喝足够的水,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和电解质。

建议患者使用高原氧气瓶,以补充身体所需氧气。

3.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高原反应,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缓解。

如亚洛匹尼、依巴泰尔等。

但是,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4. 食物调理:在高原地区,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清淡的汤、米饭、面包、鸡蛋、水果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高原反应症状。

5. 预防高原反应:最好的高原反应处理方法是预防。

在高原地区,
应逐渐适应环境,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熬夜等行为,以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高原反应是高原环境下常见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高原反应的现场急救措施,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高原环境的了解和适应,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

旅游途中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处理办法培训

旅游途中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处理办法培训

特殊情况处理
保持镇静,立即休息
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 专业救援
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急救 措施
避免盲目自救,以免加重 伤情
与当地医疗机构或导游联系 吸氧缓解症状 保持安静休息 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及时撤离高原地区,返回 低海拔地带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 素,减轻炎症反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 时进行心肺功能监测
拨打紧急电话:在需要急救的情况下, 立即拨打当地的紧急电话(如120)
实施急救:根据伤病情况,采取相应 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等待救援:在实施急救的同时,等待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汇报人:
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
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必要性 现场急救知识的学习途径 现场急救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及时应对突发状况,保障生命安全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旅游体验,让旅行更加安心和愉断是否需要急救:检查伤病情况, 判断是否需要急救
急救处理办法
立即找一个安全的 地方休息
喝一些温水,不要 过多饮用
不要过度活动,避 免增加身体负担
等待身体恢复后再 继续行程
服用药物前先咨询医生 备好抗高原反应的药物 不要私自使用药物 服用药物后注意休息
吸氧可以改善身体的缺氧状 态
吸氧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的症 状
吸氧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吸氧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 法
反应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
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食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要过度饮酒和吸烟
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的中药,可提前服用 丹参:有助于预防高原反应的心血管药物 氧气瓶:可随时吸氧,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其他药物:如止痛药、抗感冒药物等,根据个人情况携带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长期暴露在低气压、低氧环境中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高原反应主要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程度,以下是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1. 轻型高原反应症状:- 头痛:轻型头痛通常在海拔2000-2500米时出现,可能会逐渐加重。

- 失眠:睡眠质量下降,难以入睡或多梦。

- 疲劳:精力不振,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

- 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味觉变化,导致食物摄入减少。

处理方法:- 休息:高原反应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休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应。

- 补充液体:多喝水可以帮助保持水分平衡,减轻症状。

-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让身体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 适应性饮食: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补充能量,维持体力,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过多油腻食物。

2. 中型高原反应症状:- 呼吸困难:感到气促、气短,呼吸不畅。

- 心悸:心跳加快、不规律,有时伴有心前区疼痛。

-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感。

- 体温升高:可能会出现低热症状,发热、头晕等。

处理方法:- 给氧: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氧气补充呼吸道氧气,缓解呼吸困难。

- 静脉输液:适量的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

- 放松技巧: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心悸和呼吸困难。

- 使用药物:如晕车药物、红景天等,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3. 重型高原反应症状:- 晕厥:突然昏倒,意识丧失。

- 呼吸困难:严重呼吸困难,心慌、气促。

- 腿部水肿:下肢水肿,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 神志不清:思维混乱,意识模糊。

处理方法:- 立即降低海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减少低氧刺激,缓解症状。

- 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 系统性药物治疗:如使用呋塞米、地塞米松等药物,减轻脑水肿等症状。

高原反应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但大多数人可以通过适应和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不适。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一、前言高原反应是指人在高原环境下由于氧气稀薄、气压低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身体适应不良反应。

为了确保高原地区的人们能够顺利适应高原环境、安全度过高原旅行,制定高原反应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以确保人们在高原地区的旅行和居住期间能够得到适当保护和援助。

二、概述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是在高原地区进行旅行、登山等活动时的应急措施。

该预案旨在保护旅行者的身体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援助。

预案内容包括:高原反应的特点及症状,应对高原反应的紧急处理方法,求援及紧急医疗救助的步骤和联系方式等。

三、高原反应的特点及症状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造成的,其常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头痛、头晕、乏力2.恶心、呕吐3.胸闷、气促4.失眠、焦虑5.心悸、心律不齐高原反应的症状程度因人而异,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影响身体功能。

四、应对高原反应的紧急处理方法1.及时休息: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找到平坦、安全的场所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

2.呼吸深、缓、均匀:尽量保持放松的姿势,慢慢做深呼吸,帮助补充氧气。

3.饮水及补充热量:适量饮水,同时摄取高热量食物,保持体力和水分平衡。

4.及时就医: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或呼叫紧急救援。

五、求援及紧急医疗救助的步骤和联系方式1.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咨询并告知自己的位置、情况和需要的帮助。

2.根据当地救援人员的指示行动:遵循救援人员的建议,保持耐心和合作,等待援助到达。

3.联系旅行保险公司:如果拥有旅行保险,及时联系保险公司,了解保险公司提供的救援和赔付服务,寻求相应的帮助。

六、预防高原反应的措施为了降低高原反应的风险,我们建议旅行者在高原地区实施以下预防措施:1.适度增加海拔:在到达高海拔地区之前,适度增加每天所处的高度,帮助身体逐渐适应。

2.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少大运动量、高强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高原缺氧症状的识别和急救措施是什么

高原缺氧症状的识别和急救措施是什么

高原缺氧症状的识别和急救措施是什么当我们踏上高原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往往会被其雄伟的景色所震撼,但同时也可能面临高原缺氧这一潜在的威胁。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了解高原缺氧症状的识别方法以及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高原之旅。

一、高原缺氧症状的识别1、轻度缺氧症状在高原环境中,刚开始可能会出现一些较轻微的症状,如头痛。

这种头痛通常位于双侧颞部、前额或后枕部,表现为胀痛或跳痛,在活动后可能会加重。

头晕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感觉头部昏沉、不清醒,有时会伴有眩晕感。

此外,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呼吸频率加快,稍微活动就会感到气喘吁吁。

有些人会感到乏力、疲倦,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精力。

食欲不振也是轻度缺氧的表现之一,对食物提不起兴趣,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中度缺氧症状如果缺氧情况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出现中度的症状。

例如,呼吸困难变得更加明显,呼吸急促且费力,甚至需要大口喘气才能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

心跳加快,心悸感增强,心脏跳动强烈且不规律。

精神状态方面,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得迟缓。

睡眠也会受到影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至可能出现失眠的情况。

3、重度缺氧症状当缺氧达到严重程度时,症状会变得非常危急。

患者可能会出现嘴唇、指甲发紫,即发绀现象,这是因为血液中氧含量过低导致。

意识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呼吸极度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暂停。

此外,还可能伴有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二、高原缺氧的急救措施1、休息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

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以减少身体的氧耗。

2、吸氧吸氧是缓解高原缺氧症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如果有携带便携式氧气瓶,应立即吸氧。

吸氧流量和时间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调整。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
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现象。

当人们到达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时,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减少,气压下降等因素,会出现一系列的
身体不适症状。

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于前往高原地区
的人们非常重要。

症状一,头痛。

高原反应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头痛。

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减少,血氧含量降低,导致脑部供氧不足而出现头痛。

处理方法是要及时
休息,补充水分,避免过度运动,可以适当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症状二,恶心和呕吐。

在高原地区,由于胃肠道对缺氧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恶心
和呕吐的症状。

处理方法是要避免暴饮暴食,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如面条、米饭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必要时可以服用止
吐药。

症状三,乏力和气促。

高原地区氧气减少,会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出现乏力和气促的
症状。

处理方法是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慢慢适应高原环境,可以服用一些补氧药物缓解症状。

症状四,失眠和情绪不稳。

长时间暴露在高原环境下,人们容易出现失眠和情绪不稳的症状。

处理方法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适当进行
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

总之,前往高原地区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高原反
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做到有备无患。

同时,适当的锻炼身体,增
强体质,也是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在前往高原地区时,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高原反应急救措施

高原反应急救措施

高原反应急救措施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高气压、低氧环境下不适应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高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高山病等严重疾病。

高原反应早期发现及时抢救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症状。

急救措施1. 大量饮水缺氧时身体逐渐失去水分,而高原环境中气温较低,人体往往不会感到口渴。

但实际上体内水分已经减少了很多,饮水不足会加重高原反应症状。

因此,到高原后应充分饮水,每天饮水量应大于2升。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2. 呼吸训练高原环境中氧气稀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正常运转。

因此,可以进行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提升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能力。

具体训练方法为:深呼吸5秒钟,吸气的时候让腹部肌肉向外扩张,呼气的时候让腹部肌肉向内收缩,重复10次。

每天进行3次,每次5分钟。

3. 休息高原反应症状较轻时,应该及时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晃动。

如果症状加重或休息后仍未缓解,应该减少活动,注意保暖,避免生病。

如果出现高山病等危重疾病,则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救治,不能采取自行用药等方式进行急救。

预防高原反应预防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提前进行基础适应训练,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前进行口服高原膳食,增加血氧携带能力。

前往高海拔地区后,应该逐渐适应环境,减少活动量,饮食清淡,遵循“升高不宜过快、行动不宜过急、饮食不宜过胀”的原则,逐步适应高海拔环境。

结论高原反应是高海拔地区常见的一种现象,早期发现及早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如果出现较严重的高山病等疾病,则需要及时就医,不能采取自行用药等方式急救。

平时也应注意预防高原反应,增强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能力。

高原反应应急处置措施

高原反应应急处置措施

高原反应应急处置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在高原环境中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反应,主要是由于高原缺氧和紫外线辐射等因素引起的。

高原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

一旦发生高原反应,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置,以避免症状加重,并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1. 休息:在发生高原反应时,首要的应急措施是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和轻松。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运动,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2. 补充氧气: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降低,容易造成缺氧。

可以通过吸氧来补充氧气,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可以使用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面罩,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3. 补充水分:在高原环境中,人体容易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高原反应症状。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有助于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4.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红景天、阿斯匹林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5. 补充营养:在高原环境中,身体消耗较大,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疲劳和虚弱。

合理膳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6. 密切观察:在应急处置高原反应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危险信号,如严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应急处置高原反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及时有效的应对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避免病情恶化。

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建议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和应对措施,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确保身体健康和安全。

【2000字】第二篇示例: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中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是高原缺氧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登山、徒步等活动时,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严重的话甚至会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反应判断与急救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松抵达高海拔地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遭受高原反应的煎熬。

对于高原反应,我们既不必谈之色变,也不能轻视它带来的危害。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高原反应有个正确的认识。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

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

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

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

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

特别提醒禁止饮酒。

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液粘度升高。

登山时出汗量过大,加上过快过深地呼吸,体内水分消耗量增加,加重血液粘稠。

粘稠的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供氧不足,不少人因此出现剧烈头疼,胸闷、气短、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所以,每天至少喝3~4升水来保证机体水分充足,血液稀释后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

水分补充合理与否,以尿量充分、尿液清澈为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高原肺水肿、脑水肿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

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

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

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

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

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

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

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

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

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

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

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

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

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

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

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

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

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

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

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

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

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

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

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

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

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

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硷中毒。

呼吸性硷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

预防呼吸性硷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

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克服的。

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