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3、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内容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模型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记录不少于三个所参观的零件,并谈谈对其认识。

零件名称零件结构示意图

简述该零

件在机器

中所起的

作用

材料

是否

标准

齿圆柱齿轮用于

两平

行轴

之间

的传

40C

r)、

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轴1.

传递

运动

和转

2.

支承

回转

零件

(如

齿轮)

45

钢)

、合

40C

r)

螺栓连接

和固

定两

个带

有通

孔的

部件

钢、

五、思考题:

1、从机械零件(设计)陈列柜中选择三种不同的零件填入上表。

(并画出其结构示意图)

2、机械连接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机械静连接有那些?

3、常用机械传动有那些?

4、常用轴系零部件有那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 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 3、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用。 4.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6.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及各种零件,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及基本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 1.机构认知 (一) 机器的认识 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二) 平面四杆机构 分成三大类: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三) 凸轮机构 把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为从动件严格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有三部分:凸轮、从动件、机架。 (四) 齿轮机构 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五) 周转轮系 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差动轮系能将一个运动分解

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六) 其他常用机构 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2.机械零件认知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常用的有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基本类型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等。 (二)键、花键及销联接 1.键联接:键是标准零件,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其主要类型有: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 2.花键联接:花键联接是由外花键和内花键组成。适用于定心精度要求高、裁荷大或经常滑移的联接。 3.销联接:主要用来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称为定位销,是组合加工和装配时的重要辅助零件;用于接接时,称为联接销,可传递不大的载荷;作为安全装置中的过载剪断元件时,称为安全销。销有圆锥销、槽销、销轴和开口销等,均已标准化。 (四)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有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传动及蜗杆传动等。 螺旋传动:螺旋传动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按其用途可分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及调整螺旋三种;按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滑动螺旋、滚动螺旋及静压螺旋等。但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自锁,运转平稳,但在低速时可能出现爬行。 带传动:具有中心距大、结构简单、超载打滑(减速)等特点。常有平带传动、V型带传动,多楔带及同步带传动等。V型带为一整圈,无接缝,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再加上传动比较大、结构紧凑,并标准化生产,因而应用广泛。 链传动: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高。 齿轮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等。可做成开式、半开式及封闭

《机床电气控制》实验报告

《机床电气控制》实验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各种常见低压电器的识别、结构和使用方法(2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按钮、交流接触器、小型电磁式继电器、热继电器、行程开关、断路器、 熔断器、漏电断路保护器、万能转换开关、倒顺开关、变压器的型号识别、结构、测试及使用方法。 2、掌握导线的横截面积、色标的识别、选用、连接方法。

二、实验器材及工具

三、实验内容 1、按钮 理解按钮的用途。正确识别按钮的型号和参数的含义,掌握按钮的使用方法,用万用表测量按钮触头的好坏。 2、交流接触器

理解交流接触器的用途。正确识别交流接触器的型号和参数的含义,拆卸交流接触器,认识交流接触器的结构。掌握交流接触器的使用方法。用万用表测量交流接触器触头的好坏。 3、小型电磁式继电器 理解电磁式继电器的用途。正确识别继电器的型号和参数的含义,掌握继电器的使用方法。 4、热继电器 理解热继电器的用途。正确识别热继电器的型号和参数的含义,掌握热继电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调节方法。 5、行程开关 理解行程开关的用途。正确识别行程开关的型号和参数的含义,掌握行程开关的使用方法。用万用表测量行程开关触头的好坏。 6、断路器 理解断路器的用途。正确识别断路器的型号和参数的含义,掌握断路器的使用方法。用万用表测量断路器的好坏。

机械常见机构认知实验

实验一常见机构认知实验 一、概述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机器是由各种机构所组成,一部机器可由一种或者多种机构组成,如内燃机是由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组合而成。机构的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一些常见的基本机构通过各种组合形式来协调实现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特点和应用场合,以及运动的传递过程,加深对机器的总体感性认识。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基本机构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2.了解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过程; 3.初步了解机器的组成原理,加深对机器总体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设备 1.配有同步讲解的“机械原理语音多功能控制陈列柜”。本套陈列柜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 2.各种典型机构模型及机构创新设计产品。 四、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1.观察陈列柜中及实验台上各种机构,初步建立对各种常见机构的基本认识。 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各种机构的同步讲解,加深对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的认识。 3.观看多媒体教学视频,了解各种机构在实际机械产品中的应

用。 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台,将实验台上的各种机构放回原位。 5.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以观察和思考为主,只允许移动实验台上的机构模型,不要动手拨动陈列柜中的机构。 五、预习、课内用纸及实验报告要求 1.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统一用学校规定的“实验报告”用纸写出预习报告。 2.上实验课必须带学校规定的“实验报告”用纸作为课内用纸,对已知条件、实验数据及各种图表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必须请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并在课内用纸上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3.要求统一用学校规定的“实验报告”用纸写出实验报告,报告要求一周内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 2)简述实验设备。 3)思考题: ①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械、机器和机构? ③举例说明什么是构件?构件和零件有何区别? 4)在机械产品中,任选一种常见机构,分析其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并画出机构示意图。

机械专业实训报告三篇

机械专业实训报告三篇 篇一 一、实习目的 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机床厂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实习要求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在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以及定位方式。 三、实习安排 (1):第一周了解车间及工件大体情况 (2):第一周分析万能摇臂铣床六大件的加工工艺 四、实习内容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装好夹牢工件。将工件装好,就是在机床上确定工件相对于刀具的正确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将工件夹牢,就是对工件施加作用力,使之在已经定好的位置上将工件可靠地夹紧,这一过程称为夹紧。从定位到夹紧的全过程,称为装夹。 装夹方法有找正装夹法和夹具装夹法两种。找正装夹方法是以工件的有关表面或专门划出的线痕作为找正依据,用划针或指示表进行找正,将工件正确定位,然后将工件夹用虎钳中,按侧边划出的加工线痕,用划针找正。夹紧的目的是防止工件在切削力、重力、惯性力等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或振动,以免破坏工件的定位。性能。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任务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工件定位的实质就是要限制对加工有影响的自由度。 五、实习总结

十天的参观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在公司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 经过培训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参观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整个参观过程,我们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从小型机床到大型机床。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一个机械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第一次感受到了机械这个专业带给我的震撼和感悟。 篇二 通过在xx市xx机床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xx机床厂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 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的好的增产经验,技术革新和成果,实践中的经验,学习他们在机械行中的无私贡献精神。 3.通过参观xx机床厂,掌握一台机床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 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4.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一、生产实习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实习目的,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有: 1.机械零件的加工

数控机床仿真模拟加工实验报告

数控机床仿真模拟加工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典型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特点及其应用; 2、通过软件系统仿真操作和编程模拟加工,进一步熟悉实际数控机床操作,提高编写和调试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3、了解如何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加工过程预测,以及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可靠性、防止干涉和碰撞的发生。 实验基本原理 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模拟实际数控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应用该软件,可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加工全过程。本实验在熟悉软件的用户界面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典型零件进行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零件数控编程模拟加工,从而预测加工过程,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可靠性、防止干涉和碰撞的发生。 实验内容及过程 本实验通过指导老师讲解和自己的实际操作练习,分两个阶段完成实验任务;具体如下: 一、初步熟悉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用户界面及基本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练习,了解应用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系统进行仿真加工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 如何选择机床类型; 如何定义毛坯、使用夹具、放置零件; 如何选择刀具; FANUC 0i 数控系统的键盘操作方法; 汉川机床厂XH715D加工中心仿真操作方法等。 二、针对汉川机床厂XH715D数控加工中心,应用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凸轮零件进行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数控编程模拟加工: 凸轮零件图如下所示:

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数控编程模拟加工过程如下: 1、机床开启 启动数控铣系统前必须仔细检查以下各项:1.所有开关应处于非工作的安全位置;2.机床的润滑系统及冷却系统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检查工作台区域有无搁放其他杂物,确保运转畅通。之后打开数控机床的电器总开关,启动数控车床。 2、机床回参考点 启动数控铣系统后,首先应手动操作使机床回参考点。将工作方式旋钮置于“手动”,按下“回参考点”按键,健内指示灯亮之后,按“+X”健及“+Z”键,刀架移动回到机床参考点 3、设置毛坯,并使用夹具放置毛坯 通过三爪卡盘将工件夹紧。 4、选择刀具并安装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验报告

成绩: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验报告 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500100425 姓名龚尚庆 指导教师曾文健 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部 2013年11 月23 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观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生产现场; 2、演示手工编程的操作步骤; 3、演示FANUC系统的数控加工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1、华中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 2、30系统的数控铣床; 3、FUNAC系统的数控床; 4、华中数控的镗床: 5、沈阳机床厂的数控加工中心; 6、各种普通的车床、铣床,龙门刨床 四、数控工艺分析 1、零件工艺分析 (1)零件图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程序编制方便的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 便于在手工编程时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 (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1)、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 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2)、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因而内槽圆角半径不应过小。零件

工艺 性的好坏与被加工轮廓的高低、转接圆弧半径的大小等有关。 3)、零件铣削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r不应过大。 4)、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在数控加工中,若没有统一基准定位,会因工件的重新安装而导致加工后的两个面上轮廓位置及尺寸不协调现象。 因此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保证两次装夹加工后其相对位置的准确性,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

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

第一篇、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3、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二、实验内容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模型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记录不少于三个所参观的零件,并谈谈对其认识。 五、思考题 1、从机械零件(设计)陈列柜中选择三种不同的零件填入上表。(并画出其结构示意图) 2、机械连接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机械静连接有那些? 3、常用机械传动有那些? 4、常用轴系零部件有那些? 第二篇、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2 0 0 98**** 班级0 9 车工

实验日期201024 成绩 第三篇、机械加工心得 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 自己若干年心得,加上在论坛探讨的若干体会加上转载一些,大杂脍一锅请大家过年分享 机械设计谈 (自己若干年心得,加上在论坛探讨的若干体会加上转载一些,大杂脍一锅请大家过年分享)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 实验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级 班级:机械一班 姓名:杨政 学号:20131461 I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掌握在ANSYS 系统环境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建模、单元属性的设置、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约束与载荷的施加、问题的求解、后处理及各种察看分析结果的方法。体会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强大功能及其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可从中学习如何处理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求解;第二个是轴承座的实体建模、网格划分、加载、求解及后处理的综合练习,可以较全面地锻炼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零件进行分析的能力。

实验一、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对一承受均匀内压的空心球体进行线性静力学分析,球体承受的内压为 1.0×108Pa ,空 心球体的内径为 0.3m ,外径为 0.5m ,空心球体材料的属性:弹性模量 2.1×1011,泊松比 0.3。 承受内压:1.0×108 Pa 受均匀内压的球体计算分析模型(截面图) 1、进入 ANSYS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jobname: Sphere 2、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 4node 4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s… →select K3: Axisymmetric →OK →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2.1e11, PRXY:0.3→ OK 4、生成几何模型生成特征点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 →依次输入四个点的坐标:input :1(0.3,0),2(0.5,0),3(0,0.5),4(0,0.3)→OK 生成球体截面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Spherical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In ActiveCoord → 依次连接 1,2,3,4 点生成 4 条线→OK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Arbitrary →By Lines →依次拾取四条线→OK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artesian 5、网格划分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 Tool →(Size Controls) lines: Set

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实验报告

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报告31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 成绩_______ 课程名:机械制造基础日期 _指导教师赵瑾________ 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 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 理解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了解夹具的装配过程 3. 掌握夹具与机床连接、定位方法,了解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 铳床一台 2. 铳床夹具一套 3. 拆装、调整工具各一套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 熟悉整个夹具的总体结构,熟悉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及定位关系。 2. 使用工具,按顺序把夹具各连接元件元件拆开,注意各元件之间的连接状况,并把拆掉的各元件摆放整齐。 3. 利用工具,按正确的顺序在把各元件装配好,了解装配方法,并调整好各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 4. 把夹具装到铳床的工作台上,注意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调整好夹具相对机床的位置,然后将夹具夹紧。 5?将工件安装到夹具中,注意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 6.利用对刀塞尺,调整好刀具的位置,注意对刀时塞尺的使用。

五、【实验现象、结果记录及整理】 1、找出夹具中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 ①定位元件:定位支承板3,V形块5。 ②夹紧元件:偏心轮及活动V形块。 2、找出夹具中的对刀元件、夹具体及导向元件。 ①对刀元件:对刀块6

②夹具体:零件1

v1.0可编辑可修改 六、【分析讨论与思考题解答】 1、加工中为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试进行定位分析。 建立坐标系如图。 铳轴端槽:长V形块5,限制工件X,X,Y,Y4个自由度 支承板3,限制工件Z 1个自由度,共限制工件 因在工件上只加工一个槽,Z可不限制。 2、夹具是如何与机床相连的 夹具是通过定向键2与铳床连接在一起的。 Y 5个自由 度。

个人便携式数控机床PPCNC实验报告

个人便携式数控机床PPCNC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学号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PCNC个人便捷式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与操作。 2、学习数控系统软件的建模编程与转换。 3、掌握机床的基本名称含义内容,如机床零点,工件坐标系零点。 4、利用Mach软件与PPCNC机床完成零件制作。 二.实验设备 1、PPCNC个人便捷式数控机床一套 2、直径6mm平面立铣刀一把 3、木质或者橡胶塑料工件两件 4、铣床刻字雕刻刀一把 三.实验步骤 1.了解PPCNC型数控机床的主要结构布置及坐标系统分析。

2.数控机床的熟悉及操作。 (1)机床连接 通过USB数据线将机床与计算机连接,打开计算机中对应的Mach软件;通过开关电源接家用电220V给机电气箱供电DC24V。 (2)刀具装夹 利用两个开口扳手卡住主轴切口与锁嘴螺母,反向使力,可以将刀具取出;将所需使用的刀具的刀柄套入锁嘴中,留出适当的长度;按照类似上面取出刀具的方法,可以将刀柄夹紧,完成刀具的安装。 (3)工件装夹 利用内六角扳手将螺丝旋出一些,使得工件可以放入上、下固定座中;工件底面紧靠Y轴工作滑台,并使工件的中间位置置于上、下固定座中间位置;压住工件,同时使用内六角扳手将螺钉往下拧,直至紧紧顶住;完成工件装夹后,需要将防护罩装入机床中。 3.利用相应软件画出模型,选好加工参数。 利用三维类软件UG/Solidworks等画出需要加工模型,导入到相应软件选择加工参数;确定使用刀具,刀补,每次加工Z轴进给量等加工参数。

4.导入G代码到Mach软件 在AUTO方式下,点击“加载程序”按钮,完成导入后缀为“.NC”的文件。 5.创建工件加工原点 创建工件加工原点步骤: (1)点击“复位”按钮,使机床处于使能状态,表明机床可以正常使用。 (2)移动X轴,使工件的X方向上中心位置位于刀具的中心。 (3)移动Y轴,使工件的Y方向上中心位置位于刀具的中心。 (4)启动主轴,使主轴正转。在AUTO方式下,在S的编辑框中输入转速1000r/min,然后点击“主轴正转”按钮。 (5)移动Z轴,使刀具逐渐靠近工件,当快要接近工件时,可将Z轴的移动速率降低,满足精确对刀要求,当Z轴移动到刀具刚好切削到工件时,停止移动Z轴。 (6)在坐标显示面板中,如下图所示,分别点击X/Y/Z,使机床坐标清零。完成工件加工原点的设定 6.执行程序 完成以上步骤的情况下,先移动Z轴,进行抬刀操作,然后点击“启动”按钮,开始执行程序。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下图Mach软件界面面板中选择“暂停”和“停止”程序。也可以调整进给速率等。

机床与刀具认知实验报告

《机床与刀具认知》实验报告 2014011673 航41 罗毅晗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与特点; 2、了解典型表面(外圆、内孔、平面)加工方法及所采用的刀具; 3、加深对车刀几何形状与参数、刀具角度参考坐标参考系的认识; 4、了解切削力的测量方法及切削参数对切削力影响的规律。 二、试验内容: 1、参观典型机床; 2、参观典型表面(外圆、内孔、平面)加工刀具; 3、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三、课后题及总结: 1、从展示的四台德玛吉数控机床中任选一台进行详细分析: 选择如图所示的ULTRASONIC 50超声加工机床 (1)分析该机床的所有运动,并以某一典型表面加工为对象,分析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该机床为五轴式机床(X、Y、Z、B、C),采用三轴联动(X、Y、Z)。因此该机床可以实现XYZ三个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绕Y、Z两个轴旋转的旋转运动。并且还能实现XYZ三个方向上的协同运动。以切削加工中的钻孔为例。给机床

换上钻头,则主运动是钻头绕自身轴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钻头沿Z轴方向的运动。 (2)分析该机床可加工的表面范围: 由于采用了金刚石刀具以及采用了超声技术,因此ULTRASONIC 50超声加工机床可以加工很多传统加工工艺难切削材料的机加工。ULTRASONIC 50超声加工机床可以同时进行超声加工和传统铣削加工,特别适合加工光学玻璃、陶瓷、宝石、半导体硅、硬质合金等超硬脆性材料的高效高质量加工。 2、从刀具区任选一种刀具进行详细分析: (1)该刀具可加工的表面类型: 以山高钻削刀具为例。由于山高刀具采用了整体硬质合金钻头,可以提供最先进的硬质合金、镀层和几何角度的组合技术,因此可以多种材料的钻削加工。典型的加工表面有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碳素钢以及合金钢的加工。对于硬度不那么高、韧性较好的硬质合金钻头,还可以加工高温合金、高锰钢以及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 3、总结切削力的测量方法和切削力三个方向分力的特点,分析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 (1)切削力的测量方法: 可以采用测力仪进行切削力的测量。测力仪包括压电式和应变式两种。 压电式测力仪利用的是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压电传感器主要利用压电效应进行力的测量,所谓压电效应是指在缺少对称中心的晶态物质中,由电极化强度产生与电场强度成线性关系的机械变形和反之由机械变形产生电极化强度的现象。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压电效应将材料上作用的机械力转化为电信号,由此完成对机械力的测量。 应变式测力仪则是利用电阻应变片来进行力的测量。在测量力时,将电阻应变片贴在待测表面上,则待测表面的应变变化则能通过应变片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利用该电信号则能完成对力的测量。应变式测力仪主要能测的是待测件的内部应力。 (2)切削力分力的特点: 切削力有三个分力,有主切削力Fc、切深抗力Fp、进给抗力Ff。它们的特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六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增强对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 学生通过对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及“机械零件陈列柜”中的各种零件的展示,实验教学人员的介绍、答疑及同学的观察去认识机器常用的基本零件,使理论与实际对应起来,从而增强同学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展示的机械设备、机器模型等,使学生清楚知道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 三、实验内容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 1.螺纹的种类:常用的螺纹主要有普通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前者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除矩形螺纹外,都已标准化。除管螺纹保留英制外,其余都采用米制螺纹。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用的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如专门用于将机座或机架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联接,装在大型零部件的顶盖或机器外壳上便于起吊用的吊环螺钉联接及应用在设备中的T型槽螺栓联接等。 3.螺纹联接的防松: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防松的方法,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铆冲防松等。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但没有机械防松可靠。对重要联接,特别是在机器内部的不易检查的联接,应采用机械防松。常

见的摩擦防松方法有对顶螺母,弹簧垫圈及自锁螺母等;机械防松方法有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及串联钢丝等;铆冲防松主要是将螺母拧紧后把螺栓末端伸出部分铆死,或利用冲头在螺栓末端与螺母的旋合处打冲,利用冲点防松。 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通过参观螺纹联接展柜,同学应区分出:①什么是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②能认识什么是普通螺纹、双头螺纹、螺钉及紧定螺钉联接;③能认识摩擦防松与机械防松的零件。 (二)标准联接零件 标准联接零件一般是由专业企业按国标(GB)成批生产,供应市场的零件。这类零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可根据有关标准选用。通过实验学生们要能区分螺栓与螺钉;能了解各种标准化零件的结构特点,使用情况;了解各类零件有哪些标准代号,以提高学生们对标准化意识。 1.螺栓:一般是与螺母配合使用以联接被联接零件,无需在被联接的零件上加工螺纹,其联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种类较多,应用最广泛。 2.螺钉:螺钉联接不用螺母,而是紧定在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其结构与螺栓相同,但头部形状较多以适应不同装配要求。常用于结构紧凑场合。 3.螺母:螺母形式很多,按形状可分为六角螺母、四方螺母及圆螺母;按联接用途可分为普通螺母,锁紧螺母及悬置螺母等。应用最广泛的是六角螺母及普通螺母。 4.垫圈:垫圈种类有平垫、弹簧垫圈及锁紧垫圈等。平垫圈主要用于保护被联接件的支承面,弹簧垫圈及锁紧垫圈主要用于摩擦和机械防松场合,国家标准可参考有关设计手册或教科书。 5.挡圈:常用于轴端零件固定之用。 以上零件的国家标准可参考有关设计手册或教科书。 (三)键、花键及销联接 1.键联接:键是一种标准零件,通常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其主要类型有: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各类键使用的场合不同,键槽的加工工艺也不同。可根据键联接的结构特点,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来选择,键的尺寸则应符合标准规格和强度要求。国家标准可参考有关设计手册或教科书。 2.花键联接:花键联接是由外花键和内花键组成,可用于静联接或动联接。适用于定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修改版(赵扬)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沈阳理工大学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2.5.思考题 (1)T9-T1基本上为直线关系,为什么T9-η为曲线关系? (2)哪些因素影响齿轮传动的效率?加载力矩的测量中存在哪些误差? (3)提高齿轮传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三.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3.实验步骤 3.4.数据和曲线

(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的组成原理,加深对机器总体的感性认识。 2.了解机器中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3.了解常用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和应用,对其具有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设备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展示柜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参观实验室中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了解机构的组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机构、间歇机构和一些常见机构的组合。 2.参观实验室中机械设计展示柜,主要了解常用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蜗杆蜗轮、螺栓联接、带传动、链传动、联轴器、轴和轴承等。 四、思考题 1.机器是由什么组成?机构是由什么组成?什么是运动副? 2.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三种基本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可以演化为哪些其他四杆机构? 3.凸轮机构是如何分类的?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齿轮机构根据齿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轮系有哪些类型?轮系有哪些功用并列举应用实例? 6.螺栓联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螺纹的种类有哪些? 7.带传动和链传动有什么特点? 8.常见的滚动轴承的类型有哪些?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机械和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加深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二、实验仪器设备 各类机构模型及实物机械(如:内燃机模型,缝纫机模型等);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以内燃机模型为例,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缓慢转动机器,沿着运动传递的线路仔细看清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注意:有些相互连接构件间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运动副的类型: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选定视图平面:一般选择与多数构件运动平面平行的平面为视图平面。 4.绘制机构示意图的草图:凭目测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运动副代表符号,从原动件开始,按各构件的连接次序,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构件,逐步画出机构示意图的草图。 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数,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6.测量机构运动尺寸:对转动副测量回转中心间的相对尺寸,对移动副测量导路方向线和与其有关的其他运动副间的相对尺寸。 7.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并按照该比例尺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8.选取实验室中其他任意的机械或实物模型,重复上述步骤绘制另一机构运动简

数控机床车削加工实验报告精选版

数控机床车削加工实验 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数控机床车削加工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学号同组人员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掌握数控车床车削加工编程步骤。 2、 3、掌握G92设定工件坐标系的方法。 4、 5、熟练掌握车削加工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CK-400Q型数控车床一台; 2、车刀一把; 3、铝棒工件一根; 4、毛刷一把。 三. 实验步骤 1、了解CK-400Q型数控车床的主要结构布置。 (1)工件安装 工件安装:利用三爪卡盘钥匙拧开卡盘,送入工件的部分,留出适当的长度,再用钥匙拧紧卡盘,卡住工件,必要时可采用加力杆进行加力拧紧。取出工件,同样也是如此操作,按照上面的方法,可以将工件夹紧,完成工件的安装。 (2)刀具安装 刀具安装:数控车床的刀具安装跟普通车床的刀具安装类似,都是利用螺钉将刀具压紧在四方刀架上,卡住数控车床车刀至少要用两个螺钉,并轮流逐个拧紧,拧紧力量要适当。 (3)对刀操作 对刀操作:通过刀具试触切削工件样品棒料边缘,读入相应位置坐标,可以得出相应的X、Z轴的对刀零点,载入相应数据到控制面板,完成机床的工件坐标零点设置。 2、数控系统操作面板的熟悉及操作。 3、 (1)机床MDI操作 MDI操作是可以简单输入编程指令,运行机床,试看机床对刀或者检测编程的正确安全性。

(2)主轴转速调节 主轴转速可以通过右边的旋钮调节对应转速。 (3)机床坐标移动的正确操作方法。 可以通过转动手轮或者使用数控面板上X/Z按键。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在车床控制面板中新建一个程序名,将需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写到控制面板内。 T0101 M03 S400 G00X38.0Z1.0 G71U1.0R0.5 N10G01X0.0 G01Z0.0 G03X28.0Z-14.0R14.0 G01Z-30.0 G01X30.0 Z-51.0 G01X34.0 Z-55.0N20G01X38.0 G00X100.0Z100.0 S450F0.05 G00X38.0Z1.0 G70P10Q20 G00X150.0 G00Z100.0 4、程序检测 可以通过程序自带的模拟仿真软件,检测程序运行的安全性。或者运用单段点动试运行程序,测试刀具与工件或床体是否干涉。 5、执行程序 进行程序检测,确定无误后,将刀具移动到安全位置,即可点击程序运行按钮,运行程序。 6、加工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程序结束后,机床停止运动,完成零件加工。零件加工完成后,应将切屑废料打扫倒回垃圾回收处,并使用气枪与毛刷进行机床的清理工作,以备下次机床的使用。 7、实验训练结果 8、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组进项了数控车床的车削操作实验。实验训练的实验样品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机械零件设计实验报告

通过这次带传动实验,对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加深了我对带传动知识的认识,同时在之前课堂上很多不太懂的东西,通过这次实验也懂得了。例如在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和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打滑等,这些我之前都是靠死记硬背,很其难想象它的实际景象,现在都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认识了带的初拉力、带速等参数的改变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并学会了测绘出弹性滑动曲线,绘制带的滑动曲线及传动效率曲线图和转速、扭矩、转速差及带传动效率的测量等方法。 通过这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实验,加深了我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 测定的知识,同时在之前课堂上很多不太懂的东西,通过这次实验也懂得了。如通过实 验我掌握用常用量具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齿轮各参数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渐开线的性质;测量齿根圆直径fd时,对齿数为偶数和奇数的齿轮在测量方法上 有何不同;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是根据渐开线的什么性质来测量的;对实际使用的齿轮, 齿厚的上、下偏差均为负值,所测得的公法线长度比理论值略小,该如何正确测量结果 的等等的东西 通过这次螺栓组连接受力与相对刚度实验,我认识了用电阻应变仪测定机器机构中应力 的一般方法及电阻应变片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力测量中的应用,受倾覆力矩时螺栓组联 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被联接件间垫片材料对螺栓受力的影响;单个螺栓预紧力的大 小对螺栓组中其它各螺栓受力的影响;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和现代测量技术在机械 设计中的应用,如何判断实验中的螺栓组联接承受哪些载荷及如何知道哪个螺栓受力最 大及所受哪些载荷;拧紧螺母时,要克服哪些阻力矩,此时螺栓和被联接件各受什么力, 拧紧后螺栓还受什么力;在一组螺栓联接中,为何把各个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取 成相同;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等知识 通过这次减速器的拆装,在我对不同类型减速器的分析比较,加深对机械零、部 件结构设计的感性认识,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打下基础。同时让我认识了减速 器的整体结构、功能及设计布局;轴上零件是如何定位和固定的;轴上零件是如何定位 和固定的;滚动轴承在安装时为什么要留出轴向间隙及应如何调整;箱体的中心高度的 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减速器中哪些零件需要润滑,如何选择润滑剂;如何选择减速器 主要零件的配合与精度;减速器如何满足功能要求和强度、刚度要求、工艺;齿轮减速 器的箱体为什么沿轴线做成剖分式;箱体的筋板有何作用?为什么有的上箱盖没有筋板; 上箱体设有吊环,为什么下箱体还设有吊钩等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