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doc

合集下载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实施方案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实施方案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实施方案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公益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技活动,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大学生竞赛项目,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开办此项竞赛,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专门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大连理工大学。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已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1年6月在大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赛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赢得了各方好评。

经组委会研究,并报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决定启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活动。

本届竞赛秉承“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新教育引路”的宗旨,竞赛活动面向全国各类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实行校、省(或多省联合形成的区域)、全国三级竞赛制度。

要求省级竞赛或区域竞赛在2013年3月20日之前完成。

省级竞赛或区域竞赛的优胜者,经省或区域教育厅核准,报名推荐参加全国决赛。

全国决赛初定在2013年6月份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

本届竞赛基于高校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开展,旨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给予支持,精心组织在各省或区域进行的竞赛,及时将本赛区的竞赛时间、组委会名单及联系方式告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一、竞赛规程1、项目名称: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2、目的与意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一项综合性工程能力竞赛,内容上与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相衔接,综合体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竞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的命题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的命题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的命题(讨论稿)本届比赛命题主题:经讨论,首届竞赛命题主题初步定为“节能增效”。

即经过准备后,最终在集中比赛现场完成一套以“节能增效’’为目标的装置的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工艺成本分析和管理对策分析。

命题:完成一套杯型容器的设计、加工、机器人组装及方案分析一、设计阶段比赛:要求设计及加工制作出一个筒状杯体与一个杯底,材料均为普通中低碳钢或均为铝(材料牌号另行指定)。

筒状杯体的内径不小于60mm;外廓形状不限,但最小壁厚不小于5mm。

筒状杯体与杯底组装后杯底内部平坦,高度误差不大于0.5mm,可盛液体高度不小于60mm。

筒状杯体的底部壁与杯底的结合方式为柱面间隙配合,柱形结合面的有效配合高度不小于10mm;杯底件的各端面都不与筒状杯体形成配合;暴露在所盛液体中的筒状杯体底部与杯底的结合线须包括不少于4段圆弧和4段直线,总长度不小于120mm;配合部位的形状及配合公差,由参赛选手自行设计,并提交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方案。

杯体和杯底零件都必须标有参赛队标识或印记,具体标识或印记的样式、大小及其做法不限,属于自土创意设计内容,并作为评分绩点之一。

设计阶段的评分要点:1.外形设计的创新性2.标识或印记的设计3.重量轻4.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二、工艺阶段比赛:参赛选手按照提交的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方案,使用大赛组委会指定的材料,自行选择工艺路线将筒状杯体和杯底两零件中的一个加工完成;另一个零件只进行非结合面部位的加工,在参赛现场,选手需要完成此零件的结合面部位的加工操作;上交作品,完成整个加工参赛过程。

允许使用大赛组委会规定的各种机床,允许钳工作业。

工艺阶段的评分要点:1.工艺方案的合理性2.加工精度3.加工表面粗糙度4.加工时间三、组装阶段比赛:将加工好的筒状杯体和杯底零件在指定型号的工业机器人上完成自动组装。

机器人为通用关节型5或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手端公称作用力30N,机械手的手爪可夹持直径为50-70mm的圆柱型或圆盘型零件。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河南省预选赛竞赛规则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河南省预选赛竞赛规则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河南省预选赛竞赛规则1、方案文件部分1.1 结构设计方案文件(15分)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小车零件(A3纸1页);装配爆炸图1幅(所用三维软件自行选用, A3纸1页);传动机构展开图1幅(A3纸1页);设计说明书1-2页(A4)。

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计算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

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点。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规范;文字描述准确、清晰。

1.2 工艺设计方案文件(5分)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小车上一个较复杂的零件,完成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1.3 成本分析方案文件(5分)分别按照单台小批量和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小车产品做成本分析。

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2-3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1.4工程管理方案文件(5分)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小车产品做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A4, 2-3页)。

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楚。

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总和每队的4个方案的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本项成绩项目Ⅰ和项目Ⅱ的编号分别为ⅠA、ⅡA,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ⅠA=30-15*(名次-1)/(项目I参赛队数-1);ⅡA=30-15*(名次-1)/(项目I参赛队数-1)。

2、现场比赛部分:2.1 项目I和项目II小车调整装配竞赛小车调整装配主要考核参赛队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将小车传动部分全部拆解(各轴、轮、传动件、导向件拆解到零件,轴承可以不拆卸),然后重新组装,同时完成适应新桩距的调节。

调整装配所需工具量具由各队自带。

在本环节竞赛中,除同型号的标准件可以更换外,不允许用自带的任何零件对传动机构进行更换。

如果需要更换或改变车上已有的零部件,则只允许在比赛现场使用大赛组织方提供的加工设备通过现场加工来实现。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成绩 常规赛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成绩 常规赛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1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东南大学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海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大学 京理工大学 中原工学院 华 电力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原工业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东 石油大学 重庆大学 四 大学 绍 文理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队号 76 11 47 29 28 58 39 67 5 24 33 34 7 69 66 26 31 71 36 2 63 59 23 获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S" 项 目 一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2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河 东 "S" 项 目 二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 工业大学 林业大学 津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京 工大学 华侨大学 百色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原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河 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贵阳学院 队号 17 45 46 41 54 48 32 56 44 3 61 52 40 10 55 13 14 16 57 64 74 30 1 获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第 3 页杭"S" 项 目 等 奖 共 30 支 参 赛 队学校 队号 获奖 河南理工大学 38 "S"项目 等奖 沈阳建筑大学 60 "S"项目 等奖 南昌大学 75 "S"项目 等奖 海工程技术大学 49 "S"项目 等奖 贵 大学 73 "S"项目 等奖 沈阳航空航 大学 43 "S"项目 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7 "S"项目 等奖 峡大学 65 "S"项目 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 6 "S"项目 等奖 江苏大学 9 "S"项目 等奖 中 大学 51 "S"项目 等奖 韶 学院 50 "S"项目 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62 "S"项目 等奖 海交通大学 12 "S"项目 等奖 武汉科技大学 8 "S"项目 等奖 巢湖学院 20 "S"项目 等奖 沈阳工学院 70 "S"项目 等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5 "S"项目 等奖 华东交通大学 22 "S"项目 等奖 华大学 72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民族大学 27 "S"项目 等奖 安徽科技学院 15 "S"项目 等奖 贵 师范大学 18 "S"项目 等奖 湖南工程学院 42 "S"项目 等奖 昆明学院 19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工业大学 53 "S"项目 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 4 "S"项目 等奖 中央民族大学 35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农业大学 68 "S"项目 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 21 "S"项目 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4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津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峡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原工业学院 京理工大学 海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晋中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队号 110 114 130 103 131 122 94 93 112 97 117 126 98 83 150 142 92 144 140 141 116 125 104 获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8" 项 目 一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5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福 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重庆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海交通大学 中原工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队号 101 86 108 132 102 118 146 133 127 147 115 137 107 120 135 113 84 88 81 134 149 143 145 获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8" 项 目 二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原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贵 理工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四 理工学院 京航空航 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沈阳航空航 大学 巢湖学院 韶 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河 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井冈山大学 华 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汕头大学 江苏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东 电力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华航 工业学院 贵 大学 昆明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队号 89 121 123 77 138 82 151 99 96 139 105 90 119 91 78 87 109 85 106 124 80 100 148 136 79 129 95 111 128第 6 页"8" 项 目 等 奖 共 29 支 参 赛 队获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精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武汉科技大学

【精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武汉科技大学
评分建议见插图页。
4、总结和体会(5分)
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根据其文字表达是否通顺、内容阐述是否符合逻辑等因素给予评分。
此处插入设计结果(即设计图,共20分),包括装配图(10分)和车身零件图(5分)、车轮零件图(5分)。
建议根据如下因素给予评分:
(1)结构方案是否存在明显缺陷:例如是否设计容纳负载的孔槽;需相对运动部位是否设计了间隙等。
(2)结构尺寸是否合理:例如外形尺寸是否超出组委会提供材料的最大尺寸。
(3)图形表达是否符合机械制图的规范,可重点关注视图、剖面线、尺寸标注、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表达。
车身
铝合金
重量
比例
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届
大学生工程训练基本技能竞赛-设计图
0.382kg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通常应该提出几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比较分析,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与命题的吻合性、产品性能的先进性和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指标,最终优选一种方案。
3、设计结果(20分)
以图形方式描述设计结果。根据本文档格式要求,图形应插入在后面的附页中。应包括装配图(10分)、车身(5分。指将车轮、车轮轴等零件进行安装连接的零件。也可能被命名为车体、车架之类的名字)、车轮(5分)。
gcxl01产品名称小车生产纲领36000零件名称车身生产批量3000件通常应该提出几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比较分析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与命题的吻合性产品性能的先进性和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指标最终优选一种方案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武汉科技大学
说明:此文档共50分,其中表头10分(有红字的表格,1分/空,漏填或明显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其它分值详见下文。
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届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doc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doc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1.竞赛主题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2.竞赛命题本届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50×65 mm,碳钢制作)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

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3.竞赛安排每个参赛队由3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及1名领队组成,参加校、省及全国竞赛。

3.1 本校制作参赛队按本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一台参赛小车。

允许为参赛小车命名,并在参赛小车上制作标识。

3.2 集中参赛1)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的小车作品参赛。

2)报到时提交参赛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共4个文件(分别提交纸质版文件一式2份、电子版文件1份),文件按本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

3)提交1份3分钟的视频,(格式要求: MPEG文件,DVD-PAL 4:3,24位,720 x576,25 fps,音频数据速率 448 kbps杜比数码音频 48KHz),视频的内容是关于本队参赛作品赛前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及说明。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参赛办法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参赛办法

附件:2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选拔赛题本届比赛命题主题:经讨论,本届竞赛命题主题初步定为“无碳车”。

即经过准备后,最终在集中比赛现场完成一套符合“无碳车”命题要求的装置的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和运行考核,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工艺成本分析和管理对策分析。

命题:重力势能驱动小车回转避障1.设计:设计一种由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方式驱动行走的小车;该小车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自动前进,并绕开前进道路上的各个障碍(每间隔1米,放置一个直径100mm的圆柱)。

重力势能规定为5焦耳(取g=10m/s2),例如:可用质量为1Kg的物质,垂直下降0.5m行程来获得。

要求小车仅以由重力势能转换得到的机械能驱动完成前进及转向等动作,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

小车上面装载一件外形尺寸为¢80×30 mm的圆柱型钢制质量块作为荷载。

要求转向轮最大外径不大于50mm、同时不小于30mm;除转向轮直径参数外,小车的结构、尺寸及材料不限,完全由参赛者确定。

参赛者需要提交关于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和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

小车的车体上需制有反映本届竞赛主题的徽标,具体的样式、大小及其做法不限,属于自主创意设计内容,并作为评分点之一。

2.本校制作:以参赛小组为单位,每组不多于3人。

按照预赛阶段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并制作出除指定零部件之外的全部零件。

在比赛现场完成指定零部件加工并组装后进行比赛。

参赛时需提供在本校进行的加工制造及组装过程的录像,时间控制在约15分钟。

3.预赛内容:使用符合命题要求的重力势能,加载按照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图纸所加工完成的、经检验合格的比赛载荷质量块,在硬质水平地面(光滑的水泥地面、水磨石地面或自流平树脂地面)的指定赛道上进行比赛,小车需按规定绕过各个障碍,行走绕过的障碍越多,评分越高。

4.预赛得分:以小车的外形设计、徽标设计、回转绕过的障碍数及答辩成绩,根据加权公式,计算最终预赛得分。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
命题: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1. 功能设计要求
重力势能
动能
小车行走
小车所有动能均由转换 能量获得, 能量获得,不可使用任 何其他能量形式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
1. 功能设计要求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
4. 预赛得分
小车的结构设计特色 徽标设计 小车前行距离 现场问辩 提交的报告
根据加权公式 计算最终得分
设计说明书 加工工艺方案 成本分析方案 工程管理方案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
5. 集中比赛(决赛) 集中比赛(决赛)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 欢迎各位领导、 多提宝贵意见! 多提宝贵意见!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四、参赛需具备的条件
1. 设备 2. 参赛学生的能力 3. 指导教师的能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四、参赛需具备的条件
1. 设备
(1)机械加工设备 (2)快速成型设备—FDM(熔丝式) 快速成型设备—FDM(熔丝式)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四、参赛需具备的条件
1. 竞赛命题主题 2. 命题体现的要求 创新设计能力 制造工艺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管理能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一、竞赛命题主题及安排
1. 竞赛命题主题 2. 命题体现的要求 3. 竞赛的两个阶段 分省区预赛 全国决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2010年6月15日前: 年 月 日前 日前: 准备第二届竞赛文 讨论稿) 件(讨论稿) 成立命题小组 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2010年7月10日前: 年 月 日前 日前: 召开组委、 召开组委、专家委员会会 议,讨论发布第二届全国 比赛命题及预、 比赛命题及预、决赛参赛 办法, 办法,上报 发布竞赛正式通知 2010年7月30日前: 年 月 日前 日前: 确定各预赛赛区承 办学校名单 召开各预赛赛区组织 方负责人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简介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公益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技活动,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大学生竞赛项目,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开办此项竞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专门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大连理工大学。

每两年一届。

经组委会研究,并报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决定启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活动。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秉承“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新教育引路”的宗旨。

竞赛活动面向全国各类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实行校、省(或多省联合形成的区域)、全国三级竞赛制度。

省级竞赛或区域竞赛的优胜者,经省或区域教育厅核准,报名推荐参加全国决赛。

英语名称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Training Integration Ability Competition
竞赛目的
开展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旨在促进各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工程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学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历届竞赛
第一届(2009)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于200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大连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分别来自全国58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首届竞赛。

第二届(2011)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于2011年6月举行,大赛的主题为“无碳小车”,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份地区的79只大学代表队参加了全国总决赛,产生了20个一等奖。

第三届(2013)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13年6月举行,大赛的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竞赛性质
这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开展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活动的全国性大赛。

指导思想
大赛的指导思想是“重在实践,鼓励创新,突出综合,强调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竞赛宗旨
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业就业引路。

竞赛方针基于理论、注重创新,突出能力,强化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