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资料

合集下载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决赛可选用设备及材料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决赛可选用设备及材料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决赛可选用设备及材料
工训赛字6-07【20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赛组委会,全国各高校:根据竞赛命题的要求,现公布本届国赛所用的设备及材料。

1.无碳小车三个竞赛项目的所用设备
无碳小车的“三维设计及3D打印制作”环节所用的3D打印设备由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其型号为:UP BOX+ 3D打印机,其材料为:ABS(硬材料)。

2.智能物流机器人竞赛所用设备
按照命题要求,在决赛的“现场实践与考评”环节,采用3D打印或激光切割完成现场所设计手爪(手臂)的设计和制造,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的赞助商如下。

2.1 激光切割设备赞助商及现场所提供的材料
2.1.1北京德美鹰华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①X6060光纤激光金属切割机
②X1309二氧化碳激光非金属切割机
2.1.2北京正天恒业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①ZT-J-6060M激光金属切割机
②D90M非金属激光切割雕刻机
2.1.3现场提供的材料种类及规格
①非金属材料
②金属材料
2.23D打印设备赞助商及现场所提供的材料
2.2.1 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①UP BOX+ 3D打印机
②UP300 3D打印机
说明:UP300和UP BOX+ 3D打印机的使用同样软件。

2.2.2 现场提供的材料种类
①BOX+ 3D打印机:ABS(硬材料)
②UP300 3D打印机:TPU(软材料),ABS(硬材料)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秘书处
2019年4月21日。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附件1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的命题本届比赛命题主题:本届竞赛命题主题为“无碳小车”。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集中比赛现场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成绩考核作业。

命题: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1、功能设计要求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

该自行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每间隔1米,放置一个直径20mm、高200mm的弹性障碍圆棒)。

以小车前行距离的远近、以及避开障碍的多少来综合评定成绩。

给定重力势能为5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5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掉落。

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能量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

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转向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

要求满足:①小车上面要装载一件外形尺寸为¢60×20 mm的实心圆柱型钢制质量块作为载荷,其质量应不小于750克;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载荷不允许掉落。

②转向轮最大外径应不小于¢30mm。

参赛者需要提交关于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和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报告。

要求参赛者在自制的载荷质量块上自主设计并加工出反映本届竞赛主题的徽标。

参赛队参赛时同时提交徽标设计说明(篇幅限制为A4纸一张,文字部分的字数不超过300字,内容包括创意、材料、制作说明),作为评分点之一。

2、本校制作:以参赛小组为单位,每组不多于3人。

按照预赛阶段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并制作出全部零件。

参赛时需提供在本校进行的加工制造及组装过程的视频录像,时间控制在约10分钟。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常规赛ppt介绍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常规赛ppt介绍

微调机构
针对不同的桩距设定,保证小车运行准确的双“8”字 轨迹至关重要,因此加入调节装置。连杆与两侧的关节轴 承之间分别采用正、反螺纹连接,通过旋进与旋出螺纹改 变连杆长度即可实现改变小车前轮摆角;连杆与转向杆之 间选用螺杆固定,通过旋进旋出螺纹改变转向杆长度便可 改变小车的周期;这两处的设置使小车具有可调性,保证 双“8”字轨迹准确性
其次,要充满热情。起初对制作小车满怀激情,随着制作过程中种种困 难的出现,难免出现畏难情绪,只有将最初的热情保持下来,就能克服 困难。
最后,要团结合作。不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需要三个人的献计献策, 共同完成。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间也需要相互帮 忙,要相信合作才能共赢。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双“8”字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主要内容
01
设计构思
02
仿真模拟
03
可行性分析
04
加工制作
05
调试改进
06
心得体会
无碳小车
设计构思
车身 原动机构 传动机构 转向机构 微调机构
车身
1.车身需要承受其它机构和砝码的重量,需使 用强度大质量轻的材料,我们选用铝合金材料。
2.小车运行双“8”字轨迹,两木桩距离为 300~500mm,车身需要设计小巧,以便绕桩。
仿真模拟
一、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双8字轨迹模拟和参数优 化
仿真作用
1.确定曲柄、连杆、转向杆的长度。 2.确定前后轮中心距。
二、利用AutoCAD设计小车的二维平面图
三、利用solidwork建模
可行性分析
1.采用齿轮传动,传动稳定; 2. 选用曲柄摇杆转向机构,可调性好, 效率高; 3.加入调节装置,利于调整轨迹; 4. 小车构造符合命题要求,重力势能得 到有效转化。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分赛物料搬运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分赛物料搬运

物料搬运成绩公示队号单位队员名次J10广东工业大学杨泽才、牟皓泽、何冠洲1 J28广东工业大学张曈、曾祺惠、易立权2 J29东莞理工学院姜逸川、戴展鹏、黎颖强3 J31东莞理工学院张均、萧许颖、陈宇4 J08广州大学王挥淇、陈旭斌、黄方林5 J26广东工业大学李晓鸿、徐嘉聪、陈煜韩6 J25广东工业大学练洋奇、叶鹏程、吴伟希7 J22东莞理工学院曾国锋、许壮杰、洪晓帆8 J30韶关学院孙海升、罗昭明、林杰9 J03华南理工大学张梓豪、区沥文、刘春政10 J34广技师天河学院段先晨、蔡观韵、栾景烨11 J16韶关学院曾启正、邱斯杰、万文锋12 J27广州大学林生益、利恒浩、朱亮宇13 J21广东工业大学黎浩然、郑宗楷、钟紫鹏14 J11韶关学院梁宗培、林凯敏、高兆鑫15 J36汕头大学伍绍森、胡浩然、谢鸿飞16 J17汕头大学王璐、刘炳杨、梁文杰17 J18韶关学院何伟锋、樊应琳、罗峻涛18 J37广东药科大学吴泽锋、关巧贤、黄伟安19 J01广州大学卢春雨、高检燕、蔡森涛20物料搬运成绩公示队号单位队员名次J14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乔昕丹、严铭、黄滢波21J24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陈仕强、黄裕宝、刘兆22J15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张图仁、邹炳发、牙举辉23J32华南理工大学陈彪、陈俊皓、辛瑞辉24J04广州大学余卓权、谢伟敏、占木宏25J1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李维晋、周高锦、徐成烨26J20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王梓宇、黄创业、杨梓宏27J05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黄水华、廖健恒、黄思婷28J06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蔡学锋、梁健恒、黄思婷29J13华立学院刘小僖、黄宇敏、刘李智30J0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林若婷、邹茂山、刘文达3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分赛组委会2018年12月24日。

第6届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样题)

第6届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样题)

第6届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样题)时间 3 小时,满分 120分一、奇怪的独木桥(25分)一位游客在某处发现有座独木桥,上面写着:禁止独自一人过桥。

他发现当地居民的确都是成双结队并且好像以某种相互配合的方式过桥。

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 2 个人可以过桥而 1 个人却不能。

等周围没有其它人时他想独自试试,结果没走到半程,就把独木桥压断了而掉入水中。

根据事后他的调查,小河宽 4 米,独木桥长 6米,如图 1所示横跨在小河上(支撑点可以认为是铰链约束)。

独木桥采用当地的轻质木材做成,等截面,允许最大弯矩为[M]=600N.m 。

为方便假设每人的体重均为 800N,而独木桥的重量不计。

请你分析一下:(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2)如果一个人想过桥,最多能走多远?(3)当地居民过桥时两人需要进行配合,你认为两人应如何配合才能安全过桥?图 1 奇怪的独木桥二、模特儿与新型舞台(35 分)有位模特儿在一种新型舞台上练习走台步。

该舞台类似长方形桌子,长为,宽为,有 6 条等长的桌腿(图 2)。

每条桌腿都与水平地面有接触开关,如果接触处有压力就会使对应的一盏灯亮起来。

该模特儿发现,站到舞台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数目的灯亮起来,如图2,她站在舞台右上角附近时,左下角的灯就不亮。

如果把模特儿的重量认为是集中载荷,把舞台认为是刚体且不计质量,则(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2)如果模特儿站在舞台的正中央,会有几盏灯亮起来?(3)模特儿在不同区域时会有不同数目的灯亮起来,请在长方形舞台上确定各区域的边界并画出示意图,然后在该区域内写上亮灯的数目(提示,亮灯的数目有可能为 6、5、4、3、2、1)。

图 2 模特儿的新舞台三、魔术师的表演(25分)魔术师要表演一个节目。

其中一个道具是边长为a的不透明立方体箱子,质量为M1;另一个道具是长为L的均质刚性板 AB,质量为 M2 ,可绕光滑的 A铰转动;最后一个道具是半径为R的刚性球,质量为 M3 ,放在刚性的水平面上。

【精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武汉科技大学

【精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武汉科技大学
评分建议见插图页。
4、总结和体会(5分)
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根据其文字表达是否通顺、内容阐述是否符合逻辑等因素给予评分。
此处插入设计结果(即设计图,共20分),包括装配图(10分)和车身零件图(5分)、车轮零件图(5分)。
建议根据如下因素给予评分:
(1)结构方案是否存在明显缺陷:例如是否设计容纳负载的孔槽;需相对运动部位是否设计了间隙等。
(2)结构尺寸是否合理:例如外形尺寸是否超出组委会提供材料的最大尺寸。
(3)图形表达是否符合机械制图的规范,可重点关注视图、剖面线、尺寸标注、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表达。
车身
铝合金
重量
比例
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届
大学生工程训练基本技能竞赛-设计图
0.382kg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通常应该提出几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比较分析,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与命题的吻合性、产品性能的先进性和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指标,最终优选一种方案。
3、设计结果(20分)
以图形方式描述设计结果。根据本文档格式要求,图形应插入在后面的附页中。应包括装配图(10分)、车身(5分。指将车轮、车轮轴等零件进行安装连接的零件。也可能被命名为车体、车架之类的名字)、车轮(5分)。
gcxl01产品名称小车生产纲领36000零件名称车身生产批量3000件通常应该提出几种方案并对这些方案比较分析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与命题的吻合性产品性能的先进性和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指标最终优选一种方案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武汉科技大学
说明:此文档共50分,其中表头10分(有红字的表格,1分/空,漏填或明显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其它分值详见下文。
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届

2009年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

2009年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

2009年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发布时间:2009-06-22 19:45 访问量: 2458次本届比赛命题主题: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的竞赛命题原则,在多方征求意见和专家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经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提出本届竞赛命题。

本届主题定为“节能增效”。

命题源于工业生产流程中常见的控制阀,经抽象简化而成一阀体与阀芯的组合。

此阀体孔与阀芯的配合精度影响到生产流程中液体介质的输送控制,要求达到开启灵活,泄漏少,具体要求如下所示。

本届竞赛命题完成一套带底阀的圆筒型容器的设计、加工、检测、机器人组装及方案分析本题目的设计,旨在较充分地体现出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即通过此题目的各个阶段的比赛,考核参赛学生在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成本分析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题目说明要求由参赛学生设计并加工制作出一个阀体与一个阀芯,如下图。

材料为普通铝,材料牌号自行选定。

阀体的内径尺寸为Ø70±0.1 mm,阀体内壁高度尺寸为68±0.1 mm,外廓形状不限,但最小壁厚不小于4mm;阀体内部底面平坦,中间开有透孔,孔的形状为非圆形柱面,其正截面轮廓的内切圆直径不小于30mm,外接圆直径不大于40mm;孔的廓线由多段圆弧和直线组成,圆弧和直线均不少于4段,且每段圆弧或直线的长度都不小于8mm,总长度不小于120mm。

此孔与阀芯的结合方式为柱面间隙配合。

柱型结合面的配合高度为9±0.5 mm;配合部位的形状、配合公差及阀体和阀芯表面粗糙度等各项技术要求由参赛选手自行设计并标注在设计图纸上。

阀芯的设计要求如图所示。

在阀芯的顶部,设计出直径为20mm、高为10mm的凸台,作为用机器人装配时的夹持部位。

凸台中心应制有M5攻深10mm的螺纹盲孔,供检测时安装拉杆用。

在阀体外侧,如图中所标出的50mm高度、全圆周范围内要求制有参赛队自主设计的本届竞赛标识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徽标。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智能物流机器人项目“场景设置与任务命题”优秀设计方案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智能物流机器人项目“场景设置与任务命题”优秀设计方案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智能物流机器人项目“场景设置与任务命题”优秀设计方案(1)场景设计思路①场景设置总体思路:1.出发区设置在原料区附近,有利于节约路径,提高生产效率,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2.成品区安排在出仓口附近,有利于订单货物及时高效运输出仓库,且尽可能不与场内物流机器人发生干涉。

3.根据现代仓储的经验,成品区一般并排放置,中间留有机器人移动区,故将A、B两区的成品区放至赛道的中间,以仓库出口为基准,对称摆放。

4.A、B加工区相离较近,方便实际的集中生产管理。

5.兼顾比赛的公平性,A/B区域的各元素原则上对称设置。

②场景设计具体方案方案一:A区、B区机器人在各自的区域独立工作后,换区域工作,如图14-27(a)所示,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两项任务。

任务一:智能物流机器人在A区或B区完成:“取料→加工→仓储”的全过程,这种方式不会与对方机器人发生接触,重点考查机器人路径规划和搬运准确度。

任务二:将A区已放入成品区的物料,搬运到B区的加工区加工,然后放入B区的成品区,反之亦然,这个任务可以考察两机器人的协同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上下游生产环节的物流搬运。

方案二:A区、B区机器人在整个流程中全区域协同工作,如图14-27(b)所示。

智能物流机器人全区域中完成:“取料→加工→仓储”的全过程,不仅考查考查机器人路径规划和搬运准确度,同时考察两机器人的协同能力(如何避免碰撞、路径优化等)。

具体的可以为A/B原料区交换、A/B加工区交换、A/B成品区交换,智能物流机器人在搬运的过程中会发生若干次“相遇”,考验机器人的协同性;另外加大A/B相关区域的跨度,考验机器人的定位能力和续航能力。

方案三: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将成品区靠墙放置(沿赛道边缘),增加物流机器人的可活动范围,减少发生干涉的情况,降低一定的难度,示意图如图14-27(c)所示。

③场景道具(物料)方案除常用的圆柱、长方体外,可以使用诸如沙漏型、保龄球形等上下形状不一致的物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命题二说明
1 竞赛命题
本项竞赛题目为“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竞赛”。

自主设计并制作一款能执行物料搬运任务的智能移动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够在规定场地内自主行走,通过扫描阅读二维码领取任务,自主寻找、识别任务指定的物料,按任务要求的顺序将其搬运至指定的存放地点,并按照要求的位置和方向摆放。

根据现场抽签决定抓取物料的类型,现场设计机器人末端抓取装置(手爪),使用3D打印或激光切割设备完成制造,安装于参赛机器人手臂末端后进行现场运行比赛。

本项目参赛所要求的实物和文件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2 题目要求
2.1 参赛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应具有场地目标位置识别、自主路径规划、自主移动、二维码读取、物料颜色识别或形状识别、物料抓取和搬运等功能;全部竞赛过程由机器人自主运行,不允许使用遥控等人工交互手段及除机器人本体之外的任何辅助装置。

2.2 参赛机器人的电控及驱动要求
主控电路采用嵌入式解决方案(包括嵌入式微控制器等),实现二维码读取、自主定位、物料识别、以及路径规划及运动控制等功能,所用传感器和电机的种类及数量不限。

自行设计制作主控电路版,其上须带有电机驱动电路及任务内容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持续显示二维码任务信息直至比赛结束。

机器人驱动电源供电电压限制在12V以下(含12V),电池随车装载,场内赛程中不能更换。

2.3 参赛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要求
自主设计并制造机器人的机械部分,该部分允许采用标准紧固件、标准结构零件及各类商品轴承。

机器人的行走方式、机械手臂的结构形式均不限制。

机器人腕部与末端抓取装置(手爪)的连接界面结构自行确定。

除末端抓取装置(手爪)在竞赛现场设计制作外,其他均在校内完成,所用材料自定。

2.4 参赛机器人的外形尺寸要求
进入场地参赛的机器人(含末端抓取装置(手爪))应能够通过一个尺寸与一张A4纸相当的门框方可参加比赛。

“A4门框”横向或竖向放置均可。

允许机器人结构设计为可折叠形式,但通过“A4门框”后应能自行展开。

2.5 搬运物料
待搬运物料的形状为简单机械零件的抽象几何体,包括圆柱体、方形体、球体及其组合体,物料的各边长或直径尺寸限制在30~80mm范围,重量范围为40~80g,以上形状和参数的具体选择将通过现场抽签决定。

物料的材料为塑料或铝合金,表面粗糙度Ra≥3.2。

物料有颜色区别:颜色为红(RGB值为255,0,0)、绿(RGB值为0,255, 0)、蓝(RGB值为0, 0,255)三种颜色。

在比赛场地内固定位置设有物料提取区和物料存放区。

物料提取区长×宽×高为500×100×80(mm),木质或塑木材料,浅色亚光表面。

物料存放区为长×宽×高为800×300× 0(mm)区域,由三组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和十字线构成,每组同心圆和十字线为同一种颜色。

2.6 竞赛场地
赛场尺寸为2400mm×2400mm方形平面区域,周围设有高度为100mm的白色或其他浅色围挡板,并以高度和宽度均为20mm的挡板将场地一分为二,机器人只能在挡板所围区域内活动。

赛道地面为亚光人造板或合成革铺就而成,基色为浅黄色或其它非红、非绿、非蓝色;地面施划有间隔为300mm 的黑色方格线,经线为线宽20mm的单线,纬线线宽为15+10(间隔)+15mm 的双线,可用于机器人行走的地面坐标位置判断。

见图5、图6所示。

竞赛时,2台机器人同时进入上述场地并在各自区域内定位和运行。

如果出现越界并发生妨碍对方机器人移动或工作的情况,将被人工提起回退至上一工作地点重新运行,所用时间不会从竞赛计时中减除。

图5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建赛场地设置平面图
图6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建赛场地设置三维示意图
2.7 任务二维码
在赛场围挡内侧垂直安装2个显示屏不小于9.7寸的平板电脑,用于显示给机器人读取任务的二维码。

二维码尺寸为100×100(像素)。

二维码信息被设置为“1”、“2”、“3”三个数字的组合,如“123”、“321”等。

其中,“1”对应红色,“2”对应绿色,“3”对应蓝色。

数字组合表明了物料搬运过程中不同颜色物料的搬运顺序。

平板电脑中存有不少于6种任务的二维码,比赛时随机播放。

3 竞赛环节
3.1 第一轮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场地竞赛环节
经现场抽签决定待搬运物料的形状组别(圆柱体、长方体)以及各参赛队的赛场号位。

物料的直径或底边长为50mm,高度为80mm, 重量约为60g。

三种不同颜色的物料放置在物料提取区,物料间距为150mm。

参赛队将其参赛机器人放置在指定出发位置。

按统一号令启动,计时开始。

机器人行至二维码识别区,通过二维码读取需要搬运的三种颜色物料的顺序,再移动到物料提取区按照任务要求的顺序依次将物料搬运并准确放置到物料存放区对应的颜色区域内,完成任务后机器人回到出发区域。

记录完成比赛所耗用的时间及物料放置的准确性。

机器人需在5分钟时间内完成比赛,用时少者得分高,物料放置位置的精确程度也影响得分。


队有2次机会,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3.2 机器人手爪的设计及制作环节
经抽签确定一种搬运物料的重量组别、尺寸组别、形状组别(圆柱体、方形体、球体及其组合)以及各参赛队的赛场号位。

每支参赛队派出1名队员,针对抽取的物料组进行机器人末端工具(机器人手爪)的设计,参赛队员须自带笔记本电脑和自装的设计软件。

设计完毕之后在3D打印机或激光切割机上完成机器人手爪的制作,本项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满分,违规或延时完成者减分,不能完成者不得分。

3.3 主控电路板焊接与调试环节
由1名参赛队员参与此环节竞赛。

在事先准备好的(主控电路)PCB板上焊接所有的分立元器件和集成电路插座,并完成调试。

本环节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满分,违规或延时完成者减分,不能完成者不得分。

3.4 机器人机电联合调试环节
各队3名队员一起,将原来参赛机器人上的手爪和主控板拆下交给裁判员,领回新加工的手爪和主控电路板安装到参赛机器人上,并完成调试。

本项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满分,违规或延时完成者减分。

如果新制作的手爪有问题,可申请使用原来的手爪,扣10分,同时后续运行竞赛得分扣除40%;如果主控电路板有问题,可申请使用原来的主控电路板,扣5分,同时后续运行竞赛得分扣除20%;联调无法完成者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3.5 第二轮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现场竞赛环节
用装配调试完成的小车,再次进行物料搬运竞赛,规则同2.3.1。

3.6 现场问辩环节
根据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参加答辩环节的参赛队。

答辩问题涉及本队参赛作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成本及管理等相关知识。

参与答辩的参赛队按答辩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得分高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获得总分加分,得分低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得到总分减分。

4 方案文件评审
各参赛队需做出针对参赛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文件并在参赛报到时提交,共4种文件,每种文件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1份;4种文件总分60分,分别为:1)结构设计方案,15分;2)控制系统电路设计方案,15分;3)加工工艺方案,15分;4)创业企划书,15分。

所提交的文件均应由参赛队员自主完成,格式及装订均须符合技术规范和竞赛要求,具体规定及要求由竞赛秘书处另行发布。

各参赛队在报到时还须提交与设计制作有关的3分钟视频1份和PPT 文件1份。

由方案评审组对每个参赛队提交的设计方案文件按减分法进行评阅。

各队该项得分计入其竞赛总成绩。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秘书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