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什么是上证指数

随着上市品种的逐步丰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这一综合指数的基础上,从1992年2月起分别公布A股指数和B股指数,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和综合五大类分类股价指数。
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10天之后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有时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遇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时,则须相应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其计算公式为:
上证指数构建形式

上证指数构建形式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股范围:上证指数的选股范围主要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
具体来说,被纳入上证指数的股票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属于A股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值和流动性。
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上证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的表现。
2.权重计算:上证指数的权重计算是基于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一个公司的市值减去其内部持有股份的市值,在计算上证指数权重时,通常采用这一指标来评估公司在指数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自由流通市值越大的公司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越高,反之亦然。
这种权重计算方法使得上证指数更加贴近实际市场状况。
3.调整频率:上证指数的成分股和权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一般来说,上证指数的调整频率为每季度一次,具体时间为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
在调整时,上证指数编制机构会根据市场情况重新评估成分股和权重,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行业覆盖: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还包括行业覆盖。
在选择成分股时,上证指数编制机构会尽量保持各个行业的代表性,以确保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
这种行业覆盖的设计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表现,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是一个综合考量市场规模、流动性、行业分布等多个因素的过程,旨在确保指数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市场状况。
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和投资机会,实现投资的增值和保值。
上证指数编制方法

上证指数编制方法上证指数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它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股票市场综合指数。
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于市场行情的判断和投资决策。
下面将介绍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以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指数。
首先,上证指数的编制对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
它以市值加权的方式计算,即指数中的每只股票的权重与其在总市值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
这意味着市值较大的股票在指数中的影响力更大,反之则更小。
这种编制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中大盘股的走势,使得指数更具代表性。
其次,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了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公司已发行股份中,除去国家持股、法人持股、限售股等不可自由流通的股份后,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股份的总市值。
这种编制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投资者对于股票的实际交易需求,使得指数更具市场参考意义。
再次,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了动态调整的机制。
指数编制方会根据市场情况对指数成分股进行定期调整,以确保指数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整体变化。
这种编制方法能够使得指数更具灵活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投资者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
最后,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还考虑了行业分布和股票流动性等因素。
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要能够充分代表整个市场的行业结构,以确保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市场的整体情况。
同时,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流动性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流动性较好的股票更容易被纳入指数成分股,以确保指数的稳定和可比性。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是一个综合考量市场实际情况和投资者需求的过程,它充分考虑了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动态调整、行业分布和股票流动性等因素,使得指数更具代表性、市场参考意义和时效性。
投资者在理解和运用上证指数时,应该充分了解其编制方法,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和进行投资决策。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影响因素有哪些-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影响因素有哪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上市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为了企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一些公司会采取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企业单位需要发行股票,相关金融机构会做一个上证指数分析,但是很多欲投资的朋友不了解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故而律师36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上市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为了企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一些公司会采取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企业单位需要发行股票,相关金融机构会做一个上证指数分析,但是很多欲投资的朋友不了解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故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一、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上证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
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
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
其计算公式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
01 历史沿革
03 全球大跌 05 计算修正
目录
02 暴跌事件 04 计算方法 06 成份股
目录
07 影响因素
09 上证系列指数
08 历史走势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 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沪股通北向抄底成交明显放大,截止14点左右,沪股通余额80.29亿元,占每日额度61%,即资金净流入近50 亿元。
一场屠杀式的暴跌不幸在本周五意外上演。沪指全天遭遇了逾300点的断崖式暴跌,指数连破4700、4600和 4500点三大整数关口,个股表现惨不忍睹,千只股票封上跌停。就全周来看,沪指一周暴跌近700点,跌幅逾13%, 创七年来最大周跌幅 。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以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 股价指数。这一指数定为100点。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上证 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
2017年11月23日,A股低开低走,全线深幅调整。上证综指失守3400点整数位,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上 一交易日率先回调的深市三大股指同步出现3%以上的跌幅。
历史沿革
从1990年至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从最初的8只股票、22只债券,发展为拥有894家 上市公司、938只股票、18万亿股票市值的股票市场,拥有199只政府债、284只公司债、25只基金以及回购、权 证等交易品种,初步形成以大型蓝筹企业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层次蓝筹股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 新兴证券市场。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重要指数之一,是代表中国股市整
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加权平均法。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选择样本股票:首先根据一定的选择规则从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中
选择一批样本股票,这些股票代表了整个市场的主要行业。
2.股票权重:对于每只样本股票,根据其自由流通市值进行权重分配。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股票在市场上实际自由买卖的总市值,不包括国家持有
或限制交易的股份。
3.涨跌幅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对样本股票的权重进行调整。
当只股
票价格上涨时,其权重会相应增加;当只股票价格下跌时,其权重会相应
下降。
4.指数基期确定:选择一个基期,通常是指数编制的开始日期,将这
个基期的指数值定为100点。
基期上证指数的市值被用作计算参照。
5.计算上证指数:根据样本股票的权重和价格,以及基期上证指数的
市值,计算当期上证指数的值。
计算方法为按照样本股票权重比例乘以样
本股票价格,然后将所有样本股票的乘积累加起来。
最后,将累加值除以
基期上证指数的市值,并乘以基期的100点,即可得到当期上证指数的值。
总结起来,上证指数计算方法是基于加权平均法,通过选择一批样本
股票,根据其自由流通市值进行权重分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涨跌幅调整,以及基期上证指数的市值确定的基期,计算出当期上证指数的值。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中国股市整体的走势和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数的计算方法只是一种量化工具,不能代表市场的真实情况,仍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好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上证所各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而成的,其样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80种样本股票,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
作为上证指数系列核心的上证180指数的编制方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上证50指数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
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成交活跃、规模较大、主要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的投资指数。
上证超级大盘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具备一定规模和流动性的20家超大型上市公司组成,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发布,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超级大型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并为相关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工具。
上证中盘指数由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中剔除50只上证50指数成份股后剩余的130家成份股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小盘指数是对样本空间剔除180只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后的剩余股票,根据总市值、成交金额进行综合排名,选取排名靠前320只股票组成样本,以综合反映沪市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上证中小盘指数是由上证中盘指数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全指是由上证180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大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企债30指数是国内首只实时成份债券指数,该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挑选30只质地好、规模大、流动性强的企业债券组成样本,为债券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
该指数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点,指数代码为000061,指数简称为沪企债30。
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国内知名的股票指数

国内知名的股票指数中国有两个证券交易所,一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因此,中国的股票市场分为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两块,俗称沪市和深市。
参照各国股市的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设计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类市场指数,以反映整体市场的不同侧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指数。
下面作简要介绍。
1、上证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全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为上证指数。
它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总市值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的构成包括A股、B股和基金。
该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准日(所有行情分析软件的数据库资料都是从此时段开始的),基日指数为100点,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
1992年2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增设了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A股和B股各自的走势。
1993年6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增设了工业指数、商业指数、地产指数、公用事业指数、综合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选取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样本股,发布了新上证指数,以反映这批股票的市场走势。
新上证指数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定为1000点。
新上证指数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于2006年1月4日正式发布。
但该指数一直未引起市场重视,其市场指导意义不大。
上证综合指数对新股的处理也经过了几次变化。
最初是新股上市的第2个交易日开始列入计算范围;后来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新股上市的当天就被列入了计算范围;目前是新股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才被列入计算范围。
如中国石油于2007年11月5日上市,11月19日才被纳入样本股进行计算。
总体来看,上证综合指数虽然为国人所倚重,但其本身的缺陷是比较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
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
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3、修正方法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如遇下列情况之一,须作修正:
(1)新股上市;
(2)股票摘牌;
(3)股本数量变动(送股、配股、减资等等);
(4)股票撤权(暂时不计入指数)、复权(重新计入指数)
(5)汇率变动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即当天不计入指数,而于当日收盘后修正指数,修正方法为:
当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当日的市价总值+新股的发行股数×当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除权:在股票的除权交易日开盘前修正指数:
前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前日的市价总值+除权股票的发行股数×(除权报价-前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撤权:在含转配的股票除权基准日,在指数的样本股票中将该股票剔除;
复权:在撤权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起,再纳入指数的计算范围。
4、指数的发布
上证指数目前为实时逐笔计算,即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其中采样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
(2)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
上证指数每天以各种传播方式向国内、国际广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