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计算与修正方法

合集下载

股票证券的上证指数系列分析8

股票证券的上证指数系列分析8

•指数的修正(一) 修正公式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当成份股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

修正公式为:修正前的市值修正后的市值──────── = ───────原除数新除数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二) 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1、新上市 -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一个交易日不计入指数,自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上证180指数除外)。

2、除息 -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 -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 -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突然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

6、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

若停牌时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撤权,待其复牌后再予复权。

7、摘牌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8、撤权 -撤去成份股的权数,将其暂时剔除于指数的计算之外。

(1)被停牌的成份股于连续停牌第三日撤权。

(2)增发新股的成份股于增发股份发行日的前一交易日撤权。

9、复权 -恢复成份股的权数,将其重新纳入指数的计算之中。

(1)因停牌而被撤权的成份股于复牌后第二个交易日复权。

(2)增发新股的成份股于增发股份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复权。

10、股本变动 -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部职工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上证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是中国A股市场最为重要的大盘指数,反映了A股市场总体特征。

上证指数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标准普尔)指数公司计算和维护,是中国A股综合表现的可靠标杆。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市场值加权法和等权指数法。

市场值加权指数是依据一定时期内每只股票的市场价值(总市值)和收盘价进行计算,它能够较好地体现股价变动和市场价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权指数则是由每只股票的收盘价组成,将相同市场价值的股票看作一组,求出组间股价变动率,从而形成指数。

上证指数的计算具体过程是,首先,根据各会员单位的中国A股市场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及每股总市值的变化,取得当日各股票的指数权重;其次计算出每只股票的指数收益率和指数收益率加权平均值;最后,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所有股票的指数收益率加权平均值按时间层次组合成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根据当日各股票指数权重计算每只股票指数收益率,并将所有股票的指数收益率加权平均值按时间层次组合组成上证指数,具有较高准确率、及时性。

仅有这样一种计算方法,才使得上证指数能够反映出市场基本趋势,指导中国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是,由于各股的数量不同,以及股价的波动等因素,上证指数的计算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市场动态,这也反映出了计算方法的不足。

为此,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积极改进市场值加权指数和等权指数的计算方法,更新计算模型,以提高其准确度,使上证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的实际表现。

总之,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市场值加权指数和等权指数法,将各股收盘价加权计算出总体指数,使上证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股市的总体表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会不断改进计算方法,以提高上证指数的准确率,为中国A股市场发展带来更多有利因素。

上证指数 计算方法 python

上证指数 计算方法 python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python
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又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的价格变动情况,是衡量中国股市整体走势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方法如下:
1. 样本选择
上证指数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作为样本。

其中,剔除ST、ST、PT类股票以及暂停上市股票。

2. 基值确定
上证指数的基值点为1990年12月19日,当天指数为100点。

3. 加权平均
上证指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权重为每只股票的流通市值。

流通市值是指一只股票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数乘以其当前价格。

计算公式:
```
上证指数= (∑(流通市值现价) / ∑(流通市值基准价)) 100
```
其中:
流通市值:每只股票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数乘以其当前价格。

现价:每只股票当前的收盘价。

基准价:1990年12月19日的收盘价。

4. 指数调整
上证指数在以下情况下进行调整:
新股上市:当新股上市时,其流通市值将被纳入指数计算。

除权除息:当上市公司进行配股、增发或分红时,其流通市值和基准价将相应调整。

退市:当上市公司退市时,其流通市值将从指数计算中剔除。

5. 指数特点
上证指数具有以下特点:
涵盖范围广:包含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股票,反映了中国股市整体走势。

权重合理:采用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权重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

连续性强:指数基值点固定,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具有良好的连续性。

广泛应用:上证指数被广泛用于股票投资分析、宏观经济监测和金融产品设计。

上证综指计算方法

上证综指计算方法

上证综指计算方法
上证综指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种股票指数,代表着中国股市的整体表现。

它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上证综指的计算方法。

上证综指的计算方法
上证综指的计算方法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具体来说,它将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加权平均,以反映整个市场的表现。

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证综指 = Σ(股票价格×流通股本×股票权重) ÷股票指数
调整系数
其中,股票价格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流通股本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中,除了内部持股和限售股以外的自由流通股票数量。

股票权重是指每只股票在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它是根据股票市值计算得到的。

股票指数调整系数是为了保持指数的连续性而进行的调整。

上证综指的调整方法
上证综指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成分股调整,二是指数调整。

成分股调整是指根据指数编制规则,定期调整指数成分股的种类和比重。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保持指数的代表性和连续性,同时防止过度集中投资。

成分股调整一般会在每年的6月和12月进行。

指数调整是指根据市场情况,对指数进行调整,使其更能反映市场的整体表现。

指数调整一般会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结构性变化时进行。

总体来说,上证综指的计算方法和调整方法都是为了保证指数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让它更好地反映中国股市的整体表现。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上证指数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SSE)的主要股票市场指数,是衡量中国A股市场整体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是根据交易所内上市股票的价格和流通市值加权计算得出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一、确定样本股票上证指数的样本股票是根据市场规模、流动性和行业分布等因素进行选择的。

上市公司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流动性和股东分布等。

根据这些条件,交易所每年进行一次样本调整,以确保指数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

二、确定样本股票的权重样本股票的权重是根据其市值决定的,市值越大的股票权重越高。

市值是指公司的总市值,即市场上流通股票的价格与流通股数量的乘积。

市值权重的目的是确保指数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中大公司的表现。

三、计算样本股票价格指数样本股票价格指数是根据股票价格的变动计算得出的。

首先,确定一个基准日的指数水平为100。

然后,根据每只样本股票基准日和当前交易日之间的价格变动比率计算出价格指数的变动。

计算公式如下:价格指数变动=∑(价格变动比率×权重)其中,价格变动比率是指当前交易日收盘价和基准日收盘价之间的变动比率。

权重是样本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

四、计算样本股票总回报指数样本股票总回报指数是根据股票价格变动和股息收益率计算得出的。

股息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公司支付的股息金额与基准日股票价格的比率。

计算公式如下:总回报指数变动=∑[(价格变动比率+股息收益率)×权重]五、计算上证指数上证指数是根据样本股票的价格指数和总回报指数计算得出的。

计算公式如下:上证指数=基准日指数水平×(1+样本股票价格指数变动)通过这样的计算方法,上证指数能够反映市场中各个样本股票的价格变动和总回报情况,从而准确地反映出市场整体的走势。

需要注意的是,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交易所的规定进行调整。

因此,投资者在使用指数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时,应该关注指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的变化。

上证指数 计算规则

上证指数 计算规则

上证指数计算规则
上证指数(也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计算规则基于成分股的价格变化和流通市值,具体规则如下:
1. 样本选择:
1)上证指数的样本空间涵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和B股。

2)样本股的选择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股票的市值规模、流动性、行业代表
性等。

2. 编制方法:
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值= 基期指数值× [报告期样本股总调整市值/ 基期样本股总调整市值] × 100
其中,样本股总调整市值是根据每只股票的最新价乘以其调整后的自由流通股数得到的。

3. 基期与基点:
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点为100点。

4. 权重计算:
自2007年起,上证指数采用了自由流通量加权法,即每只股票在指数中的
权重与其自由流通市值成正比。

这意味着市值越大的股票对指数的影响越大。

5. 调整机制:
指数会定期进行成分股的调整,通常每年进行两次例行审核,以确保样本股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发展状况。

6. 除数修正:
当有样本股分红派息、配股、增发新股等影响其价格和市值变动的情况时,会对除数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指数不受股本变动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信息可能会随着上交所相关规则的修订而更新,请参阅最新的上证指数编制方案获取最准确信息。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
01 历史沿革
03 全球大跌 05 计算修正
目录
02 暴跌事件 04 计算方法 06 成份股
目录
07 影响因素
09 上证系列指数
08 历史走势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 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沪股通北向抄底成交明显放大,截止14点左右,沪股通余额80.29亿元,占每日额度61%,即资金净流入近50 亿元。
一场屠杀式的暴跌不幸在本周五意外上演。沪指全天遭遇了逾300点的断崖式暴跌,指数连破4700、4600和 4500点三大整数关口,个股表现惨不忍睹,千只股票封上跌停。就全周来看,沪指一周暴跌近700点,跌幅逾13%, 创七年来最大周跌幅 。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以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 股价指数。这一指数定为100点。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上证 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
2017年11月23日,A股低开低走,全线深幅调整。上证综指失守3400点整数位,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上 一交易日率先回调的深市三大股指同步出现3%以上的跌幅。
历史沿革
从1990年至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从最初的8只股票、22只债券,发展为拥有894家 上市公司、938只股票、18万亿股票市值的股票市场,拥有199只政府债、284只公司债、25只基金以及回购、权 证等交易品种,初步形成以大型蓝筹企业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层次蓝筹股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 新兴证券市场。

上证指数算法

上证指数算法

上证指数算法1. 介绍上证指数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数之一,也是中国股市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上证指数算法是用来计算上证指数的方法,它决定了指数的涨跌和成分股的权重分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证指数算法的背景、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背景上证指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它是中国股市最早的股票指数之一。

自成立以来,上证指数一直是中国股市的重要参考指标,被广泛用于衡量中国股市的整体表现。

上证指数的涨跌对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上证指数算法的计算方法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成分股上证指数的成分股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的一部分股票。

成分股的选择通常基于市值、流通性、行业分布等因素。

成分股的变动会影响指数的涨跌。

3.2. 计算成分股的权重每个成分股都有一个权重,决定了它在指数中的影响力。

权重的计算通常基于市值、自由流通股本等因素。

权重的变动会影响指数的涨跌。

3.3. 计算成分股的价格指数上证指数是一个价格指数,它的计算基于成分股的价格。

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股票价格的综合变动情况的指标。

上证指数的价格指数计算方法采用了加权平均法。

3.4. 调整指数的基期基期是指计算指数的起始点,通常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作为基期。

调整基期可以使指数的数值更具有可比性。

4. 影响上证指数的因素上证指数的涨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利率等。

当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低、利率下降时,股市通常会表现较好,上证指数会上涨。

4.2.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宏观调控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

政策的变化会对股市产生直接的影响,上证指数会受到政策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4.3. 公司业绩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业绩会吸引投资者,推动股价上涨,上证指数也会受到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证指数计算与修正方法一、指数计算(一) 计算公式1.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2. 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其中,调整市值=∑(股价×调整股本数)。

上证180金融股指数、上证180基建指数等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000×=基期值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报告期指数其中,调整市值 = ∑(股价×调整股本数×权重上限因子),权重上限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5%(对上证180风格指数系列,样本股权重上限为10%)。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

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例(%)≤10 (10,20](20,30] (30,40](40,50](50,60](60,70] (70,80]>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3. 上证综合指数等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 = ∑(股价×发行股数)。

成份股中的B 股在计算上证B 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

成份股中的B 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4. 上证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基期)× 1000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份额)。

5. 上证国债指数以样本国债在证券交易所的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国债的总市值+报告期国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 基期×100 其中,总市值 =∑(全价×发行量);全价=净价+应计利息报告期国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表示将当月样本国债利息收入再投资于债券指数本身所得收益。

6. 上证企债指数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以样本企业债的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企业债的总市值 + 报告期企业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基期]×100其中,总市值 =∑(全价×发行量),报告期企业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表示将当月样本企业债利息收入再投资于债券指数本身所得收益。

7. 上证公司债指数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样本总市值 + 报告期公司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基期]×基值其中,总市值 =∑(全价×发行量)报告期公司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表示将当月付息指数样本利息收入再投资于债券指数本身所得收益。

8. 上证分离债指数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指数样本总市值 + 报告期分离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基期]×基值其中,总市值 =∑(全价×发行量)报告期分离债利息及再投资收益表示将当月付息指数样本利息收入再投资于债券指数本身所得收益。

(二) 指数的实时计算上证指数系列均为实时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大约2秒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每大约6秒实时向外发布。

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1.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 =前日收盘价;2. 若当日有成交,则X =最新成交价。

二、指数修正(一)修正公式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

修正公式为: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数=修正后的市值/新除数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二)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1. 新上市。

对综合指数(上证综指和新上证综指)和分类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和行业分类指数),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2. 除息。

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 除权。

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4. 汇率变动。

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 停牌。

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 摘牌。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 股本变动。

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8. 停市。

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三、指数发布上证指数系列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向国内、国外广泛发布。

1. 通过本所实时卫星广播系统向全国广播。

 2. 通过汤森路透财经资讯系统(Thomson Reuters)、彭博财经资讯系统(Bloomberg)等资讯系统向全球作即时报道。

3. 该指数同时刊登在本所每日公布的《行情日报表》、每周公布的《行情周报表》和每月发行的《上证统计月报》上。

4. 该指数同时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每日对外公布,网址http:// 。

5. 该指数每天还将通过本所“电子信箱”,于收盘后以“电子报表”方式,向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在内的各传播媒体传送。

四、名词解释1. A股 — 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2. B股 — 境内上市外资股;3. H 股 —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外资股;4. 除权报价 — 由上市公司分红、送股、配股等行为引起,由证券交易所在该股票的除权(息)交易日开盘时发布的参考价格,用以提示交易市场该股票因派息或发行股本增加,其内在价值已被摊薄。

(1) 派息除息报价 = 除权前日收盘价 — 每股红利;(2) 送股=1+除权前日收盘价除权报价送股比例 (3) 配股=1+×除权前日收盘价+配股价格配股比例除权报价配股比例(4) 派息、送股、配股 =1++×除权前日收盘价-每股红利+配股价格配股比例除净报价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五、指数计算说明基日假定选择六个股票作为成份股,分别计算三个指数:指数I 、指数II 、指数III ;其中指数I 包括股票A 、B 、C ,指数II 包括股票X 、Y 、Z ,指数III 包括全部六个股票;三个指数均以基日股票总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分别定为:指数I :100点、指数II :1000点、指数III :100点。

当日汇率:8.00人民币 / 美元类别 股票 股本数# 收盘价(元) 市值(元) 总市值(元)I A 10,000 8.0080,000 B 8,000 9.0072,000 C× 5,000 0.3012,000 164,000 II X 7,000 10.0070,000 Y 9,000 20.00 180,000Z 6,000 8.0048,000 298,000 III0 462,000 ×:股票C 为B 股; #:对于上证180指数等成分股指数:股本数取调整后自由流通股本数;对于综合指数类和分类指数类:股本数取A 股发行股数。

:总市值I :80,000+72,000+12,000=164,000;总市值II:70,000+180,000+48,000=298,000;总市值III:164,000+298,000=462,000。

指数计算类别总市值(元) 基期基期指数收盘指数(3)×(1)/(2)(1) (2) (3)100.000100I 164,000164,0001,000.0001,000II 298,000298,000462,000 100 100.000III 462,000第一日未发生任何指数修正情况。

当日汇率:8.00人民币 / 美元类别股票股本数收盘价(元) 市值(元)总市值(元)8.50 85,000I A 10,0009.00 72,000B 8,0000.40 16,000 173,000C 5,000II X 7,000 9.00 63,00019.00 171,000Y 9,0009.00 54,000 288,000Z 6,000III 0 461,000指数计算类别总市值(元) 基期基期指数收盘指数(3)×(1)/(2)(1) (2) (3)105.488100I 173,000164,0001,000966.443298,000II 288,000462,000 100 99.784III 461,000股票Y派发现金红利,每股派0.50元。

当日为股权登记日,指数不予修正。

股票Y的除息报价为18.50元(19.00—0.50=18.50)。

当日汇率:8.00人民币 / 美元类别 股票 股本数收盘价(元) 市值(元)总市值(元)I A 10,000 8.0080,000 B 8,000 9.5076,000 C 5,000 0.4016,000 172,000 II X 7,000 9.5066,500 Y 9,000 19.00 171,000Z 6,000 8.2049,200 286,700 III458,700 指数计算类别 总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数 收盘指数 (1) (2) (3) (3)×(1)/(2)I 172,000 164,000 100 104.878II 286,700 298,000 1,000 962.081III 458,700 462,000 100 99.286股票B 送股,每10股送10股,次日为除权基准日。

股票Z 配股,每10股配5股,配股价7.60元,次日为除权基准日。

股票B 的除权报价为 9.50/(1+1)= 4.75元;股票Z 的除权报价为 (8.20+7.60×0.5)/(1+0.5)=8.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