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的地位
普通话中的语音语调与音节发音

普通话中的语音语调与音节发音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普通话的正音规范对于广大华语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中,语音语调和音节发音是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语音语调和音节发音两个方面来探讨普通话的特点和规律。
一、语音语调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们在表达时更准确地传递信息,还能够向听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普通话中的语音语调包括平调、上升调、下降调和上升-下降调四种。
平调是指音调平稳不变的语音,常用于陈述句。
例如,“这是一本书。
”中的“是”、“一”都是平调。
上升调是指音调由低到高的语音,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
比如,“你是谁?”中的“谁”就是上升调。
下降调则是音调由高到低的语音,用于陈述句最后一般的位置。
比如,“好的。
”中的“的”是下降调。
上升-下降调则是指音调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语音,常用于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句子。
例如,“是吗?”中的“吗”就是上升-下降调。
二、音节发音普通话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多种多样,不同的发音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音节。
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和37个韵母,共同组成了数千个音节。
普通话的声母多为辅音,如“b”、“p”、“m”。
而韵母多为元音和鼻音,如“a”、“o”、“i”、“n”。
通过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和组合,可以准确表达普通话中的每个音节。
除了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外,普通话中还有声调的影响。
声调是指语音的音高,也是普通话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普通话中的声调分为四个,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义,因此在学习普通话时,掌握声调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节发音中,除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外,还需要注意拼音的正确发音。
正确的发音可以使交流更加清晰准确。
比如,拼音“zi”,正确的发音是“zī”而不是“zí”,“zh”和“sh”的发音也需要注意。
总结起来,在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和音节发音时,我们需要掌握语音语调和音节的规律,学会准确发音和正确的声调运用。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五章声调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五章声调在播音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声调可以增加话语的魅力和吸引力,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内容。
声调的错误使用则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信息的传达效果。
一、声调的分类在普通话中,声调分为四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
它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和轻声。
每个字在发音时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正确的声调发声可以使话语更加流畅和自然。
二、第一声第一声是从高声到低声的声调。
在发音时,声音要以高音为起点,然后逐渐降低到低音。
第一声需要注意的是声音需要饱满而不刻意压低,切忌声音尖锐或过分生硬。
让声音有适当的尾音可以使发音更自然。
三、第二声第二声是一个平声,音调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线上。
在发音时,嘴唇要稍微闭合,呼出的气流要稳定均匀。
第二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声音不要过于空洞或无聊,要有一定的感情和变化,以避免声音单调乏味。
四、第三声第三声是一个降、低、上升的声调。
在发音时,声音要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注意要顺畅过渡。
第三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声音在低音和高音的转折处要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增加表现力和吸引力。
五、第四声第四声是一个高、低的声调。
在发音时,先声调高,然后迅速降低。
第四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声音要保持稳定,不要出现扭曲或过度变化。
同时要注意语速,发音要明确清晰,不要含糊不清。
六、轻声轻声是声音非常轻微的一个声调,可以理解为没有发声的声调。
在发音时,要将声音压缩得很小,并且尽量不发出声音。
轻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声音过于干涩,可以通过适当的连音来平衡。
七、声调的运用在实际的播音中,声调的运用非常重要。
根据不同的情景和语气,正确的运用声调可以给听众带来良好的听觉享受,并增加信息的传达效果。
1.信息传达在播报新闻、谈论重要事件等正式场合,声调应该较为庄重,在平缓中略带正气。
以平稳的音调和适当的抑扬顿挫来传递信息,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情感表达在播音中,情感表达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律讲解

声调变化的音强特征
声调的音强变化 是普通话声调变 化的重要特征之
一。
添加标题
在普通话中,声 调的音强变化与 音高变化密切相 关,不同声调的
音强不同。
添加标题
在普通话中,上 声的音强最弱, 其次是阳平,最 强的声调是去声。
普通话声调的音 强变化规律可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 掌握普通话的语 音特点,提高语 音的准确性和自
“八”的变调规 则:在阴平、阳 平、上声前不变 调,在去声前变 阳平。
上声的变调规则
上声+非上声(非上 声指阴平、阳平、去 声和轻声)→35调
值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 个上声变阳平
上声+上声→21调值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 个上声变阳平
普通话声调变化的语音特征
第三章
声调变化的音高特征
声调变化与音高变化密切相关题
声调变化的音色特征
音高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高低变 化是音色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音长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长短变 化也是其音色变化的特征之一, 不同声调的音长也不同。
音强变化:声调的强弱变化也是 音色变化的表现之一,不同声调 的音强不同。
音质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音质变 化也是其音色变化的特征之一, 不同声调的音质也有所不同。
普通话声调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 部分,用来表示音节的高低、 升降和变化。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 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意 义和情感,是汉语语音的重要 特征之一。
掌握声调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 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声调的种类和作用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 律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中文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音位、音系、音变、音义等问题的学科。
在中文中,声调的变化是一项关键研究领域,它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及其研究进展。
一、声调的定义声调是语言中用来区分词义的音调形式。
在中文中,声调是一种固定的音调模式,它可以改变词义。
以汉语普通话为例,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四个基本调和一个轻声。
第一声调是高平调,第二声调是高降调,第三声调是低升调,第四声调是高降调,而轻声则指的是声调很短暂,发音不显著的音节。
二、声调变化的原因在中文语音学中,声调的变化一般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语法结构:在某些语法结构中,有的词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双宾语结构中,动词的声调会发生改变。
2. 语音环境:在某些语音环境下,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连续说话的过程中,声调会受到前一个音节的影响。
3. 词义差异:在中文中,不同的声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词义。
例如,“ma”的四个声调分别对应着“妈”、“麻”、“马”和“吗”这四个不同的词义。
三、声调变化的研究方法在中文语音学中,研究声调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收集数据,分析声调变化方面的规律。
实验方法可以利用声学仪器来记录和分析声音。
例如,利用电子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声调的频率和振幅,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地方方言中声调变化的实际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加贴近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
3. 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声调变化的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四、声调变化的研究成果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一些田野调查中,发现不同地方的方言在声调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这不仅丰富了对语音学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此外,一些学者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声调的变化与语音产生的部位、唇型等因素有关。
普通话朗读的声调表现技巧

普通话朗读的声调表现技巧作者:张红娟王兵兵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11期声调是朗读的“门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的核心问题。
每个学生的调域频率范围虽不尽相同,但朗读时只要熟练掌握普通话朗读的声调表现技巧,把各种高低宽窄都不相同的调域有机统一起来,朗读就会显现出普通话的韵律美。
一、声调在普通话朗读中的重要意义普通话声调是语音面貌的重要体现,掌握声调的规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普通话朗读的规范程度,掌握声调表现技巧就等于掌握了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的关键。
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调的作用远在声母、韵母之上,声调在普通话朗读中居于主导地位。
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22个声母,韵母有39个。
声调只有4个,声调在朗读中的出现频率较声母和韵母要高得多。
由此可见,掌握普通话的声调表现技巧对于迅速改变语音面貌、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朗读中常见的声调错误及其原因分析1把“甲”读成“乙”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普通话声调掌握不准确。
例如:呆板(daiban)误读成呆板(daiban)门框(menkuang)误读成门框(menkuang)姓王(xingwang)误读成姓望(xingwang)号召(haozhao)误读成号召(haozhao)姓陆(xinglu)误读成姓卢(xinglu)不妨(bufang)误读成不方(bufang)围绕(weirao)误读成围绕(weirao)“强逼”(qiangbi)误读成强逼(qiangbi)蘑菇(mogu)误读成蘑菇(mogu)比较(bijiao)误读成比较(bijiao)2调值偏低、偏高或变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阴平偏低或不平。
在重读音节中虽保持平调调形,却读成中平调33或更低;调值读作微升调45的或读作微降调54。
(2)阳平偏低或曲折。
把阳平调值35(高升调)在重读音节读作低升调13或12;调值中间略带曲折,调值大体相当于335或325。
论普通话声调的演变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档

论普通话声调的演变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言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世界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汉语最早出现的时期是上古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的发现使得殷商时期成为汉字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时期。
汉语的语音从上古到中古,从近代到现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调也不例外。
知道中古声调到普通话的四声的演变,掌握声调演变的规律,对于说好普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的有自己的方言。
了解声调的发展规律,对于各民族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学习汉语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普通话声调的演变要想了解声调的演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声调。
声调就是指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具体变化值就是调值。
调值的确定我们通常采用国际语言大师赵元任发明的“五度标记法”。
把声调的高低调值分为五度,分别用1、2、3、4、5来表示,其中1表示音高最低,2表示次低,3表示中,4表示次高,5表示最高。
普、55通话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35、214和51。
中古是由魏晋初期开始,止于明朝中叶。
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
(由于史料和文献的不足,关于上古汉语的声调的内容无从考证,因此这里不予探讨)隋代陆法言所著的《切韵》(该书原书已经失传,但语音部分幸运的因《广韵》等增订本而保留下来)全书中,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到平、上、去、入四部分,这是最早的确定声调的文字记载,也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最重要的依据。
普通话的声调也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也叫“四声”,现代汉语的声调是对古代汉语声调的继承和发展。
想研究中古“声调”到现代“四声”的历史演变关系,首先要掌握四个规律:第一个是“平分阴阳”,第二个是“清阴浊阳”,这两点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2024普通话快速训练题
2024普通话快速训练题选择题下列哪个词语的普通话发音中不包含声母“zh”?A. 战争B. 展示C. 真诚D. 成就答案:D在普通话中,“儿”字作为一个音节时,通常读作什么音?A. érB. ěrC. àrD. èr答案:B下列哪个词语的普通话声调是全部相同的?A. 妈妈B. 姐姐C. 奶奶D. 弟弟答案:C普通话中,下列哪个音节是零声母音节?A. banB. manC. anD. fan答案:C下列哪个词语的普通话发音中韵母是“ang”?A. 光芒B. 长江C. 帮忙D. 方向盘答案:B填空题普通话中,声母“b”和韵母“ao”相拼组成的音节是______。
答案:bào在普通话发音中,“月亮”的“亮”字声调是______声。
答案:四普通话中,韵母“ing”可以和声母______相拼组成音节“jing”。
答案:j解答题请简述普通话声母“zh、ch、sh”的发音要领。
答案:普通话声母“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气流受阻后摩擦成声。
其中,“zh”是清塞擦音,不送气;“ch”是清塞擦音,送气;“sh”是清擦音。
请说明普通话声调在语音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给出至少两个实例。
答案:普通话声调在语音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声调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不同的字或词,甚至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
例如,“ma”这个音节,在普通话中可以表示“妈”、“麻”、“马”、“骂”等多个不同的字,完全依靠声调来区分。
再如,“wǒqù”和“wǒ qǔ”,虽然只是声调的不同,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前者表示“我去”,后者表示“我娶”。
因此,在学习普通话时,准确掌握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iu声调的标法
iu声调的标法
摘要:
一、概述
二、iu 声调的规则
三、iu 声调的实际应用
四、结论
正文:
一、概述
声调是中文语言中的一种重要语音现象,它对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iu 声调是普通话中常见的声调之一,其发音特点是起音急促,落音柔和。
本文将对iu 声调的标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iu 声调的规则
iu 声调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声调符号:iu 声调的符号为“i”,表示该音节为上声。
2.声调发音:iu 声调的发音特点是起音急促,落音柔和。
具体来说,发音时先快速发音,然后逐渐降低音量,使声音逐渐消失。
3.声调与韵母的配合:iu 声调通常与韵母u 配合,构成韵母iu。
在拼音中,iu 声调与韵母u 的发音相近,但声调不同,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区分。
三、iu 声调的实际应用
iu 声调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表达:iu 声调在普通话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好iu 声调,可以提
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词汇理解:很多词汇的意义是通过声调的变化来区分的,例如“书”和“熟”,“花”和“画”等,因此,正确理解iu 声调对于词汇的理解至关重要。
3.语言学习:对于学习中文的人来说,掌握好iu 声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文。
四、结论
iu 声调是普通话中常见的声调之一,其发音特点是起音急促,落音柔和。
声调(汉语语音学术语)
调类
调类
声调不仅在现代汉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就连在古音中也一样,古时汉语的声调有多少类,自来言人人殊, 纷纭无定。中国传统音韵学上一向所谓的“四声”,都是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这 情形至少在五世纪前就已经存在。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 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于是,“平、上、去、入” 四声之名由是确定。这种把语音的声调按照它的读法不同而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传统 分类法,称为“调类”。
例:用a标注声调: 阴平 ā,阳平 á,上声 ǎ,去声 à,轻声 a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例如:
古今声调
古今声调
(一)中古声调和上古声调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 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因为史有明文,而《切韵》一书又为我们提供了完整而确切的资料,所以是十分可靠 的。 从《诗经》和《楚辞》的押韵情况看,在中古属于某一声调的字老是在一块儿押韵,而不搀杂中古其它声调 字。这在那些用韵较多的长诗章里,尤为明显。比如有连押七字乃至十字而不改调的: 《诗经·公刘·一章》押:康疆仓粮囊光张扬行; 《诗经·七月·五章》押:股羽野宇户下鼠户子处; 《楚辞·九辨》押:带介慨迈秽败昧; 《诗经·閟(bì)宫·九章》押:柏度尺舄(xì)硕奕作若; 第一例全押中古平声,第二例全押中古上声,第三例全押中古去声,第四例全押中古入声。上古声调如果不 是和中古的相同,似乎不可能出现这类押韵现象。另外,《诗经》里有些诗每章一韵,而一韵一个声调。
隋、唐的切韵,宋代的广韵也都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叫做“四声”。后来, 各地的语音大体上都还保留着这个中古时期的四声系统。但语言不论是语音、语词、语法都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 改变。
普通话考试中的语调与声调问题解析
普通话考试中的语调与声调问题解析语调与声调是普通话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
正确的语调和声调不仅能够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还能够增加语言的韵律美和表达力。
然而,很多考生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
本文将从语调和声调的概念、区别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语调与声调的概念与区别语调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对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等音调变化的掌握和运用。
它是语言交流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意思、引起注意等。
语调的正确运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效果。
声调是指在汉语中,音节的音高变化所形成的音调。
它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音韵特征,能够区分词义。
汉语拼音中的声调符号就是用来标记声调的。
声调的正确运用能够使语言更加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语调和声调虽然都与音调有关,但是它们的概念和作用不同。
语调是对整个句子或者段落的音调变化进行掌握和运用,而声调则是对单个音节的音调进行掌握和运用。
二、普通话考试中常见的语调问题1. 语调的平稳性问题有些考生在语调运用时过于平稳,缺乏变化和层次感。
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会显得单调乏味,缺乏生动性。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考生可以适当运用升调、降调、连读等语调变化,使语言更加有层次感和表达力。
2. 语调的错误运用问题有些考生在语调运用时会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降调的词读成升调,或者把升调的词读成降调。
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会产生歧义,影响交流效果。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考生需要对常见的语调进行熟悉和掌握,多进行语音训练和模仿。
三、普通话考试中常见的声调问题1. 声调的错误标记问题有些考生在标记声调时会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一声标记成二声,或者把二声标记成三声。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词义的错误,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考生需要对声调的规则进行熟悉和掌握,多进行声调训练和模仿。
2. 声调的忽略问题有些考生在口语表达中会忽略声调的存在,导致发音不准确,词义不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的地位
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的地位被颠倒了是一个现实,大量事实证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
统中应居中心地位。
我们认为“声调是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重要标尺”,“普通话四个声
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普通话的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
话的等级水平”。
从“声调中心”论出发,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让声调与声母、韵母“平起平坐”,必须摆正声调(腔调:声音、语气,即语音上的声调)在普通话测试中的
主导地位,充分重视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作用。
一、普通话测试中应以声调为中心
在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同是语音要素的声母、韵母,声调能不能“一视同仁”,换句话说,就是声母、韵母、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作用是不是对等的,能不能“平起
平坐”,在测试中能不能“同等对待”,学术界虽有“一边倒”的倾向,但仍有一些不同
的认识和看法。
我们认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将普通话的声、韵、调“一视同仁”的
做法是值得斟酌的。
因为在普通话语音(也包括汉语方言)中,声母、韵母、声调虽然是“三位一体”的,但是它们实际上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的功效和作用也就会有“主次轻重”的区别,普通话测试中也应当客观地反映这种“轻
重缓急”的差异。
认识虽然还不够成熟,但目的很明确,就是期望在“一边倒”的理
论氛围中,激起一朵浪花,以使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上不断提高,方法上更加完善。
二、“声韵中心”论的误导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按照传统的教学理论和认识,声母、韵母、声调从来就是“平
起平坐”,旗鼓相当的,八十年代末期,甚至还有人主张“声母、韵母的重要性远在声调
之上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国从五十年代中初期开始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基本上就是依
照“声(母)、韵(母)中心”模式延续至今的。
比如,普通话语音教材内容的顺序是声母、韵母、声调,而且声母、韵母的篇幅大大超过声调,课堂教学讲完了声母、韵母,课
时所剩无几,哼几节“山明水秀”、“万里长征”,语音课便收了场。
那么,“声韵中心”论是否客观地摆正了声、韵、调在普通话语音中的应有地位,是
否正确地反映普通话语音的内在规律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别特征,使汉语明显区别于
印欧语系的语言;其实就汉语本身而言,声调也是区别不同方言(包括普通话)的一把重
要标尺。
比如说,一个讲普通话的人跟几个讲方言的人在一起谈
天,请一位有一定语音知识的人来判断这七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谁讲的是何处方言,只需10秒钟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依据是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当然只能是
声调。
因为词汇、语法差异很小,声母、韵母“大同小异”,这样,区别不同方言差异的
担子就直接落在了“声调”的肩上,声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区别不同方言(包括普通话)
的一把重要标尺。
就我国北方方言来看,不少北方话范围内的地点方言的音系和普通话没有多少区别,
仅仅声调的调值不同而已。
这也就是说,不同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当一个
贵阳人把贵阳方言的声调换作成都方言时,他讲的话,也就是成都方言了(至少在官话区
是这样)。
换句话说,当一个贵阳人把贵阳方言声调换作普通话声调时,他所讲的,也就
是普通话了。
这就不难看出,在普通话和方言语音系统中,声调的作用远在声母、韵母之上,忽略
声调的重要作用,或把声调与声母、韵母摆在同一个平面上,或把声母、韵母的地位摆在
声调之上,都没有正确反映汉语语音系统中声、韵、调的内在规律和应有地位。
当然,让声母、韵母、声调平起平坐,把声母、韵母的作用摆在声调之上,或是说形
成“声韵中心”论,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语言理论的角度讲,汉语声母、韵母的研究比较充分,声调的研究比较薄弱,声调作为非音质音位,它主要是通过大脑的“语言机制”控制声带,凭语感来“发音”的,这就有点玄。
其次,声调不是“独立实体”,它必须依附于韵母(也有人认为主要依附于韵腹),
这也增加了声调教学的难度。
再一方面,声调在连读中的变化,加大了声调的“不确定”因素。
也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对声调的研究很不充分,如声调的作用是50年不变,还是
停滞在“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阶段;而声母、韵母的研究内容比较充实,也比较容易
说清楚,客观上造成了三者“平起平坐”,甚至声母、韵母的作用还大于声调的“现实”。
我们认为,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调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而声母、韵母
不可能起这样的作用。
这是因为:
1、声调是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重要标尺
比如在进行普通话语音考试时,往往会出现下述现象:有的学生认读词语、讲话时,
一口方言,一经提示“别太紧张”,这时,恢复常态的学生改用普通话声调,还能较好的
通过普通话考试。
这就是说,当一个人把方言声调改做普通话声调时,他的话,也就成了
普通话了。
道理很简单:“普
通话声调是普通话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又比如让贵阳人用普通话读一篇短文,再让成都人用成都方言读同样一篇文章,然后请在座的老师来判断这两个人谁讲的是普通话,结论是清楚的:每一位老师异口同声的指出前者讲的是普通话,尽管他z、zh不分,n、l相混,齐齿呼、撮口呼不分,但他讲话的声调还是普通话声调,人们认为他讲的是普通话。
而后者讲话的声调是成都方言声调,尽管他讲话时,声母、韵母与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几乎没有什么差异―z、zh分明,n、l不混,但是没有一位老师认为他讲的是普通话。
前者的声调虽然不太标准,但还是普通话的声调,声母、韵母就不好说了”。
2、普通话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话的等级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当然不能忽视声母、韵母的测试。
但事实是,一个人讲话的声母、韵母正确率,不能决定其普通话的等级水平,只能是其普通话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项。
有的例子相当有说服力。
一位教师其有着悦耳的音色,带京腔的普通话,而实际上,这个教师的普通话主要是声调比较好,声母则z、zh有的不分,n、l时有相混。
这就说明,一个人普通话声调的水平,大体反映着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
就我们对大量的应试人进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结果看,有以下规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