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创伤1

合集下载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研究要点1. 临界骨缺损是指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仅能再生10% 的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 倍。

2. 下肢创伤患者应首先进展高级生命支持,早期生命复苏措施,评估能否进展保肢治疗。

3. 骨折初期治疗主要为彻底冲洗、清创、有效外固定或内固定。

4. 骨缺损小于4cm 可进展自体髂骨移植。

缺损在3-7cm 可实施短缩再延长手术。

缺损在2-10cm 可利用扩髓- 灌洗- 吸引技术进展自体骨移植或骨延长术。

缺损大于10cm 那么应进展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

5. 利用扩髓- 灌洗- 吸引技术可获得至少50cm³自体骨,且富含多种生长因子。

6. Masquelet 术式尽管需要进展二次手术,但可在局部应用抗生素,维持断端稳定,利用生物膜防止自体骨吸收。

7. 骨形态蛋白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其临床效果和平安性不亚于自体骨。

但目前仍把无血供自体骨仍是植骨的金标准。

前言高能量伤、感染、肿瘤切除、翻修手术及发育异常等均可导致骨缺损。

致伤因素对局部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均造成不良影响。

骨折不愈合由多种影响因素导致,在长骨中的发生率为2.5%。

但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如未能进展恰当治疗几乎均不可防止的发生骨折不愈合。

基于多项动物实验研究,将临界骨缺损定义为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进展10% 再生的最小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 倍。

治疗巨大骨缺损是临床难点。

过去采用截肢治疗随可缩短恢复时间,但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打击。

目前,治疗重点转为保肢治疗,治疗方式包括: 骨短缩、骨搬运、带或不带血运骨移植、骨替代材料。

本文综述治疗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多种治疗措施。

早期治疗对于伴有骨缺损的下肢外伤患者应首先采取生命支持措施,之后再对伤肢能否保肢进展评估。

确定保肢后,对局部伤口进展彻底清创冲洗,并进展骨折固定。

清创后局部组织及骨缺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治疗早期应请整形科医生会诊以确保局部足够软组织覆盖,否侧采取负压引流措施。

创伤性下肢坏死的护理PPT课件

创伤性下肢坏死的护理PPT课件
加速组织修复 防止肌肉萎缩
水疗:减轻水 肿,促进血液
循环
磁疗:缓解疼 痛,促进组织
愈合
康复训练:增强 肌肉力量,提高
关节活动度
心理治疗和康复锻炼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克服恐惧和
01
焦虑,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康复锻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
02疗Leabharlann 、物理疗法等,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03
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社会支持:提供康复资源和信息,帮助患者
04
适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
典型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05
患者基本 信息:性 别、年龄、 职业、病 史等
创伤原因: 外伤、疾 病、手术 等
坏死程度: 局部、部 分、全部 等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 等
护理效果: 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 等
经验总结和启示
01
早期识别和诊断 是关键,及时采 取措施避免病情
恶化
02
加强护理人员的 专业培训,提高
护理质量
03
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04
加强患者心理护 理,提高患者治
疗依从性
05
加强与患者家属 的沟通,提高患 者家属对病情的
了解和配合度
02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 伤口干燥
0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 走,减少伤口受压
04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 手,避免交叉感染
05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恶化
促进血液循环
1
抬高患肢:将患肢抬 高至心脏水平以上, 以促进静脉回流

下肢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及治疗

下肢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及治疗

*专家论坛*文章编号:1009-4237(2020)09-0641-05下肢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及治疗李翔$摘要】下肢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及妥善处理至关重要,如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

临床上首先应对下肢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再进一步对损伤局部进行检查。

下肢软组织损伤的机制与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治疗时应根据损伤类型(开放性或闭合性)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筋膜间室综合征、挤压综合征、Morel-Lav411ee损伤等严重软组织损伤应有充分的认识并及时给予及时有效地处理。

治疗目的在于改善预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下肢;评估与治疗$中图分类号】R658.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4237.2020.09.001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soft tissue injuryLI Xia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oplel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00,China)%Abstract]It is veg important ta eveluata and deai with the soft tissue injug of lower extremity.If not be treated properly,t may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In clinicai practice,the patients with lower lirnb soft tissue in­jug should b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and then the local injug shoull be further judged.The mechanism and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ower limb soft tissue injug are diverse,so it is necessag ta make accurate judgment ac­cording ta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patients.According ta the injug is open oe closed,corresponding tgatni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For severe soft tissue injug such as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crush syndrome,Mo-rei Lavallee injug and other serious soft tissue injuries,we should fult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m timei and ef-fecOvely.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is to irnprove the pgfnosis and irnprove the recoveg of lirnb function.%Key words]soft tissue injug;lower lirnb;eraluation and trenhiient下肢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是创伤骨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肢骨折手术指南

下肢骨折手术指南

下肢骨折手术指南导言: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之一,常见的骨折包括股骨骨折、胫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等。

这些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下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下肢骨折手术的一般指南,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等方面。

一、手术前准备:1.骨折类型和位置的评估: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等)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2.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包括手术刀、钳子、钢板、螺钉等。

3.术前麻醉评估:对于需要全麻或局部麻醉的患者,应进行术前麻醉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

4.术前消毒:手术部位应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5.术前心理疏导:对于紧张和焦虑的患者,应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放松情绪。

二、手术技术:1.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内固定术、骨折复位术或髓内钉固定术等。

2.骨折复位:对于错位的骨折,应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位置。

复位时应注意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神经。

3.内固定术:对于适合内固定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复杂骨折或关节骨折等,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进行固定,如钢板、螺钉或钢丝等。

4.髓内钉固定术:对于适合髓内钉固定的骨折,如股骨干骨折等,应选择合适的髓内钉进行固定。

术前需精确测量髓腔的长度和角度,以选择合适的髓内钉尺寸和位置。

5.软组织修复:如果骨折伴有肌肉、血管或神经的损伤,应进行相应的软组织修复,以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

三、术后护理:1.伤口护理:术后应及时清洗伤口并更换干净的敷料,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如有必要,可以间隔性进行伤口疏通和闭合。

2.功能锻炼:术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当的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肌肉力量。

3.康复指导:术后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康复指导,包括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指导。

下肢严重创伤修复的一种新方法——小腿平行桥式背阔肌皮瓣移植

下肢严重创伤修复的一种新方法——小腿平行桥式背阔肌皮瓣移植

下肢严重创伤修复的一种新方法——小腿平行桥式背阔肌皮
瓣移植
裴国献
【期刊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卷),期】1988(0)2
【摘要】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1984年首先由于仲嘉报道,此后尚未见类似报告。

作者于1986年11月为一例左小腿后侧广泛皮肤缺损并溃疡、神经肌腱裸露伤者,成功地进行了吻合血管的小腿桥式背阔肌皮瓣移植。

我们设计采用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制作皮桥,作为血供;将肢体的固定位置改进为两下肢平行伸直、两小腿非交叉的方法进行设计与固定。

【总页数】1页(P125-125)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创伤修复;皮桥;吻合血管;胫后血管;血供;胫后动脉;软组织条件;主干血管;近端
【作者】裴国献
【作者单位】解放军一五三中心医院显微修复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桥式交叉组合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护理 [J], 张燕;彭芳莉
2.小腿平行桥接法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护理 [J], 邵长倩;陈肖军;王新宇
3.小腿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伤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J], 白梅梅;戴志峰
4.桥式交叉"T"形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J], 张功林;章鸣;郭翱;郁辉;吴发林;丁法明;张文正
5.改良健侧平行桥式皮瓣修复患侧小腿下段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 [J], 郝敏;李伟;刘安庆;尚宏喜;李美才;丁强;岑景文;胡利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效果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效果
1 . 1一 般资料
折及 时清创 ;处理 出血 性休克 ,及 时补偿 血容量 ;闭合性骨折 采用 牵
引 、外 固定架 、石 膏等 临时 固定 ;损毁严 重 肢体果 断截 肢 。第二 阶
段 :手术 后根据患者损伤严 重程度评分 ,评分小于2 O 分 者送往骨科重 症病房 ,评分为2 O 分及 以上 者送往I C U 进 行复苏 ,纠正代谢 酸 中毒 、 低温和凝血 紊乱 ,防治 “ 致 死三联症 ”,解除通气 障碍 ,必 要时行呼
为对照 组和 观 察组 ,对照 组 采 用常规创 伤性 手 术 治疗 ,观 察 组 以损 伤控 制理 论 分三 阶段进 行 治疗 ,术后 3 - 6个 月随 访 ,对 患者 情 况进行 统 计 分析 。结果 2 4例 患者 中对 照组 1 例合 并 有颅 脑损 伤 患者 因术 后 出现 MO D S抢救 无效死 亡 ,其 余 2 3 例 患者 均救 治成 功 ,其 中观 察组优
[ 6 】 俞洋. 机 械 通 气 在 重 症 哮 喘 急 救 中应 用 效 果 分 析 [ J ] . 吉 林 医
学, 2 0 1 1 , 3 2 ( 3 ) : 4 5 9 .
患者 呼吸症 状得 到有效 改善 ,病 情得 到控制 ,除 1 例 因多器 官功 能衰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 的I 床救治方法及效果
对危 重支气 管哮喘患者 实行机械通气 的主要 目的是抢救 生命 ,当 患者意识转 为清醒 ,气道 阻力 明显 下降 、通气量 能维持生理 需要 、血 气 分析改 善后应尽快 脱机拔 管 J ,以防止机械通 气的 时间过 长引起并 发症 。在 机械通 气抢救 的 同时 ,应 用 D 2 受 体激动 剂雾化 吸入 和肾上 腺 皮质激素 和氨茶碱平 喘,以及抗感 染和补液等综 合治疗仍很 重要 。 我们 对4 0 例 危重支气管患者 进行抢救 时 ,选择合适 的机械通气 治疗 。

下肢创伤 PPT课件

下肢创伤 PPT课件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Femoral Head
Femoral Neck Small Trochanter
7
一、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
8
Anatomy Review
颈干角
约为127 °。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
髋外翻,小于正常 为髋内翻。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
14
Pauwels分类法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外展型: Pauwels角<30°
内收型: Pauwels角>50°
Pauwels角: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15
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无移位的完全
下肢损伤
周宁峰
东方医院 骨科 脊柱外科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hanghai East Hospital
1
骨不仅仅是骨骼,还涉及软组织(肌肉、韧带、血管、神 经),甚至内环境。
2
骨折和骨折愈合是涉及生物学和力学的过程
High-Energy Injury
3
Low- Energy Injury
30
Evans' classification
•目的:评价稳定性
•按骨折线方向分: 顺注意 排除其他部位的骨折 (肱骨外科颈、桡骨 远端)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 身体耐受性差,并发 症发生率高。
32
治疗
目的:
降低死亡率 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
45

下肢创伤康复实验报告

下肢创伤康复实验报告

下肢创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软组织、骨骼、关节、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下肢创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车祸、跌倒、运动损伤等。

下肢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对下肢创伤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康复训练,观察下肢创伤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下肢创伤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恢复情况;2. 评估康复训练对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3. 探讨下肢创伤康复训练的最佳方案。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下肢创伤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下肢创伤的诊断标准。

2. 实验分组: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5例。

3. 康复训练方案:(1)A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内容:① 被动运动:患者每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次持续1分钟。

② 主动运动:患者每天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每次持续1分钟。

③ 力量训练:患者每天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力量训练,每个肌肉训练3组,每组10-15次。

④ 步行训练:患者每天进行步行训练,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

(2)B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

4. 数据收集与处理:实验期间,定期对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 A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P<0.05)。

2. A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其中关节活动度提高60%,肌力提高50%,疼痛程度降低7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80%。

3. 康复训练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五、实验结论1. 康复训练对下肢创伤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uwels依据在复位后前后位X线片上,骨折线相对于水平面成角的度数,骨折 线越接近垂直,骨折的稳定性越差,不愈合的机会越大。
关节内骨折
股骨颈骨小梁的分布
根据股骨头与股骨颈内显示的三组骨小梁,主要张力骨小梁形成的弓,从大转子外侧缘延伸,经过股 骨颈上皮质,跨过股骨头,终止于股骨头内侧面,圆韧带凹下侧。主要内侧抗压骨小梁为垂直方向, 从股骨颈内侧皮质延伸,以三角形进入股骨头,正常时它与见于髋臼的骨小梁成线。第二外侧抗压骨 小梁从股骨距及小转子以扇样外形延伸到大转子。由此骨小梁系统围绕的中心区称之为Ward三角
半月板创伤分型
I型与II型代表半月板实质内的透明性或粘液性退变;在MRI表现为小球 状或线形,不延伸至表面的信号强度增高灶;III型与IV型病变为真性 撕裂在MRI上有延伸至半月板表面的信号增高影,即为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损伤不同类型的MRI表现
I型圆形灶及II型 线形灶
III型内侧半月板撕裂
盘状半月板
股骨颈骨折分类
依据复位前股骨头的移位,移位分级依据内侧抗压骨小梁的位置分4期
嵌入型骨折,股骨头外 翻,骨折远侧段高度旋 转,股骨头与颈内侧骨 小梁形成>180°,I期
完全性股骨头下骨折伴完全移位。 股骨头从股骨颈脱离,位置正常, 股骨头与髋臼骨小梁对线,股骨干 向上移位并旋转。IV期;另伴发 peget病:增厚的骨皮质与骨小梁 走行形式
关节外骨折
一般将其分为转子间与转子下骨折;转子间骨折进一步按有无粉碎与转 子下区受累分4种类型;后侧与内侧皮质粉碎具有重要的预后诊断价值; 如果粉碎,骨折为不稳定性,并且可能需要切除移位骨;如果没有粉碎 骨折为稳定性。治疗方法为压力螺栓固定
髋关节脱位
前脱位,股骨头位于 髋臼内下侧 后脱位,多见,常伴 髋臼后缘骨折;股骨 头位于髋臼外上侧 中心性脱位,经常髋 臼骨折相关,股骨头 突入盆腔内
T1WI后交叉韧带完整性中断,T2WI后交叉韧带内的高信号 代表撕裂伴水肿与出血。
股四头肌腱与髌韧带撕裂
股四头肌腱撕裂造成髌骨下移
髌韧带撕裂造成髌骨上移
膝的创伤
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远端骨 折分类
胫骨近端骨折
内侧与外侧平台骨折为近端胫骨常见骨折部位。根据不同类型创伤与引起骨 折的暴力方向把胫骨平台骨折分6种类型;III型与VI型常合并近端腓骨骨折。
前叉在髁间切迹起自外侧股骨髁的内侧面, 附着在胫骨髁间隆突前部;后叉在髁间切迹 内起自内侧股骨髁的外侧面并插入到髁间隆 突后表面。两叉均不附着于胫骨粗隆
内外侧副韧带解剖
内侧副韧带由两部分组成:浅、 深部,浅部起自股骨内侧髁紧邻 收肌结节的下部,附着于胫骨内 侧面关节面下约5cm处。内侧副 韧带的深层为关节囊的部分纤维, 松弛附着于内侧半月板体部外缘, 外侧副韧带向下后延伸,直至附 着在外表面融合。
髋脱位相关的并发症
1、骨坏死:创伤性后6小时内立即闭合性复位,可降低 骨坏死的危险;2、外伤后关节炎:与初始创伤的严重 程度、关节内游离体和创伤后继续沉重工作有关。单纯 脱位比伴相关骨折的脱位预后要好。
髋臼复杂性骨折 伴中心型脱位
下肢Ⅱ 膝
解剖与影像解剖
内侧半月板为C形纤维软骨结构,前角-胫骨髁间隆突, 后角-髁间区后交叉韧带附着部前方。外侧为O形成,前 角-外侧髁间隆突的前方,后角在内侧插入外侧髁间隆 突,内侧半月板后角附着处的前面
骨盆与髋臼的创伤
骨盆骨折的分类
稳定性骨折类型
不稳定性骨折类型
为了满足放射影像诊断与骨科处理,有人提出根据造 成骨盆创伤外力方向将骨折分为4种。
前后压迫
前骶髂韧带、骶结节-骶髂韧带复合体及 联合韧带的损伤。此型创伤也可引起尿道 和膀胱破裂、盆腔血管损伤。 后骶髂韧带与/或髂棘-髂结节韧带复合体 中断,可伴有或不伴有尿路的创伤。
Segond骨折
为一来自近端胫骨外侧面,紧邻胫骨平台水平下方的小骨片撕脱骨折,此种 创伤常伴发相关关节囊撕裂,前交叉韧带撕裂,与外侧半月板撕裂,造成慢 性前外侧膝关节不稳。反Segond型骨折,骨折影响内侧胫骨平台,伴发相 关后交叉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的撕裂。
髌骨骨折与脱位
髌骨骨折分类
髌骨骨折与二分髌骨的鉴别
X线示股骨内侧髁典型剥脱性骨软 骨炎,股骨外侧髁负重段外缘不规 则,代表骨化发育变异
剥脱性骨软骨炎
原位病变 MRI表现
自发性骨坏死
急性疼痛发作是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特征。
其临床病理特点为病变好发于股骨内侧髁的负重段
上,本病发生于老年人,常见于60-70岁。可能与外
伤,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半月板的撕裂等。
B.坐骨结节撕脱
鉴别诊断:在愈合过程中,骨折完全骨化时可误诊为肿瘤;骨盆
指,先天性异常,特征为骨盆旁软组织内骨形成
A、B.骨盆指-罕见的先天性异常 与骨盆撕脱性创伤相似 脱性骨折后遗症,闭孔外肌骨化与肿瘤相鉴别。
C.坐骨结节撕
Malgaigne骨折
这种不稳定性骨折累及一侧半骨盆,最常包括一侧耻骨上 支与耻骨下支骨折,与同侧骶髂关节脱位,可伴有骶髂关 节近旁或穿过髂骨的经骶骨翼骨折,临床表现为下肢缩短。
A.内侧副韧带在冠状 位髁间切迹层面上 显示清楚,后交叉 韧带在内侧股骨髁 里侧面的附着显示 好。B图在外侧副韧 带靠后的层面上, 可见从外侧半月板 后角伸延到内侧股 骨髁里侧面的半月 板股骨韧带。外侧 与内侧半月板和后 交叉韧带显示较好
半月板的创伤
半月板创伤分类
内侧半月板撕裂常见,以垂直撕裂多见,可为单发也可为桶柄状;水平撕裂 常见于老年组。
剥脱性骨软骨炎为慢性损伤,是在急性骨软骨骨折时,剪刀力 或旋转力施加于股骨前表面,造成关节软骨节段脱落,常伴相 应软骨下骨的脱落;分离的碎片无血管分布。
远端股骨关节端பைடு நூலகம்性创伤,从原位病变到软骨下骨分离伴软骨体脱落
剥脱性骨软骨炎
慢性膝疼患者,无外伤 史,股骨外侧髁中心下 侧面软骨下骨分离,并 可见一骨软骨片脱落入 关节腔内。
典型Malgaigne创伤:左侧闭孔垂直骨折与同侧髂骨骨折
髋臼骨折
A.B 在髋关节的前后位片上,正常有六条线与髋臼及其周围结构相 关:a.髂耻或髂骨耻骨线;b.髂坐线,由髂骨四方板后部形成;c.泪 滴.由髋臼内侧壁.髋臼切迹与四方板前部形成;d.髋臼顶;e.髋臼前 后;f.髋臼后缘。任何线扭曲都提示可能存在异常。
主要见于青春期,目前认为与外伤有关,其可发生于髌韧带的任何一 端;Sinding-Larsen-Johansson病位于韧带的近端,在髌骨下极 的附着处;Osgood-Schlatter病 则在其远端,位于胫骨结节附着处。
S-L-J病的临床特征为局部疼痛与 压痛。X表现髌骨下极分离与碎裂, 相关软组织肿胀,以及髌韧带处的 钙化。原因为对髌骨与髌韧带的软 骨结合部的持续牵拉。
下肢创伤的影像学诊断
四川省骨科医院—刘英
下肢Ⅰ 骨盆带与近端股骨
骨盆骨折常并发大血管、神经与下尿路的创伤,其 死亡率很高,但临床征象表现常不确切,所以X线 影像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近端股骨骨折也将其 归为髋骨折。
解剖与影像解剖
股骨颈与股骨干长轴形成的角正常范围为125°~135°。评价股骨颈骨折 移位时,角度减小称之为内翻畸形,而角度增加为外翻畸形。
侧向压迫
垂直剪切
单侧的后骶髂韧带与前骶髂韧带、髂棘骶结节韧带及前联合韧带的中断,常合并 有坐骨神经与盆腔血管损伤,造成大量出 血 至少两种不同矢量方向的外力传导到骨盆 ,前后压迫与侧向压迫两种外力多见。
复合型
骨盆骨折
撕脱性骨折:常累及髂前上棘或髂前下棘,或坐骨结节,稳定性骨折。
A.髂前上棘骨突撕脱
自发性骨坏死的影像表现
早期X线表现内侧股骨髁 的内侧面平坦,为早期自 发性骨坏死的特征
多在症状突然发作后的1-3月后, 软骨下X线透亮灶,随着病情进展, 病变表现一软骨下溶骨(坏死)灶, 环绕以硬化边,代表修复区。
自发性骨坏死并发症
常伴有半月板的撕裂,原因?认为撕裂的半月板将应力集中于关 节软骨上,可造成局部缺血,使之易于发生骨坏死。
胫骨平台骨折特征
重要特征是伴发相关韧带与半月板的损伤。因为外侧平台骨折来自于外翻性应 力,最常累及的结构为内侧副韧带与前交叉韧带及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创 伤可伴发相关外侧胫骨棘或前侧髁间隆突的撕裂;如果韧带完整,为非移位性 骨折可保守治疗。压缩性骨折关节面压陷8mm病人可做开放式复位,胫骨平台 骨折压陷≥10mm为手术指征
完全撕裂表现为正常低信号 连续性中断,受累韧带常伴 有明显增厚与S状的外形, 图示质子密度像及T2像上内 侧副韧带被出血和水肿高信 号代替
外侧副韧带撕裂
T1及T2加权像示外侧副韧带增厚伴信号增高,代表水肿和出血。 当完全撕裂时表现为外形呈波浪状,连续性丧失。
交叉韧带撕裂
单侧交叉韧带损伤不常见,更常见并发于其他韧带创伤,如内侧副韧带与 内侧半月板撕裂,称之为不愉快三联征。
髋臼顶骨折
x
髋臼复杂骨折
髋臼双柱骨折
近端股骨创伤
近端股骨骨折
关节囊内骨折包括股骨头、股骨头下、股骨颈横行骨折或股骨颈基 底部骨折,容易引起骨坏死;关节囊外骨折累及转子,可为转子间 或转子下骨折。
近端股骨骨折并发症及机理
最常见的并发症囊内骨折造成的骨坏死及股骨颈骨折后的不愈合;有人认为 不愈合与折线的斜度决定,斜度越大,不愈合发生的可能就高。关节外骨折 唯一严重并发症为术后感染。
膝关节外翻应力造成的不愉快 三联征,引起内侧关节间隙增 宽。
前交叉韧带撕裂MRI表现
T1前交叉韧带近侧部分失去 正常外形,T2WI示外侧髁附 着处的前交叉韧带内出血或 水肿,为韧带撕裂特征
由于肿胀与水肿远侧前交叉韧带没有正 常低信号强度。
有时后交叉韧带膨胀是前交叉 韧带撕裂的指征。
后交叉韧带撕裂MRI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