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学案16k打印

合集下载

课题3 《元素》教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3 《元素》教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3 《元素》教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姓名____教学——学习目标:了解元素的涵义;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逐步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教学——学习重、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及正确书写;元素概念的建立极其与原子的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

2.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二氧化碳(H2O)分子、过氧化氢(H2O2)分子分别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是____。

3.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是否相同?____新课学习: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____数(即____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____数(或____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____不同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____;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____;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____。

(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

P62资料卡片有“___”字旁的是金属元素(金属___例外);有“___”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___”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___”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有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____,元素的种类____。

(阅读p59讨论回答)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如:________(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________(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如:____学会说话:(1)氧气(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CO2)是由_______________;(3)氨气(NH3)_______________;(4)过氧化氢(H2O2)是由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教案

第25课时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元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理解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三、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探究方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⑴回忆原子的构成。

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种碳原子?你认为有没有其它的碳原子?2、元素的概念(1)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则资料提问:请你们分析一下,上面的6个原子,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搞清楚元素的定义。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如:没有一个蔬菜、一个水果的说法。

小结:(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是不同种元素。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课堂练习]:见PPT讲述:以前有同学不解地问我:“老师,世界上的物质又不是静止的,好多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有的还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变来变去,怎么仍只有100多种元素呢?”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59页讨论题,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位同学的疑虑。

讨论:前面我们学习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基本信息教材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课型课时新授课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学习,构建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元素观,形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1.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性质;2.认识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3.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数的关系;4.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5. 接触了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如:C、S、P、Fe、Pb、O2、N2、CO2、H2O、SO2、P2O5、Fe3O4。

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概念的能力,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较弱。

而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1.元素概念的形成,知道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2.形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观念;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形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难点:元素概念涵义的理解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技术设备是否使用触屏一体机、实物投影是是否使用视频或音频是是否有演示实验否是否有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是使用的课件类型PPT教学模块模块1: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模块2:建构活动,元素概念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关键7分钟模块3:小组讨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分钟模块4:阅读,归纳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4分钟模块5:构建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10分钟模块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小结本节的收获4分钟模块7:练习评价5分钟教学过程★模块1: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显示PPT3】图片上的中国元素:旗袍青花【讲述】元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常提到中国元素、现代元素、流行元素、时尚元素,生活中提到的元素都是指相应事物的基本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熟悉;。

(2)形成"化学转变进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培育从一般的事物中发觉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勤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成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熟悉。

【教学难点】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

其实元素普遍存在于咱们的生活中。

(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组成物质隐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伙儿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斗胆提出所想明白的问题。

(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⑵化学转变前后元素是不是改变?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⑷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适才大伙儿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⑴组成物质的大体成份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⑵结合图示试探P59下方的讨论题?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认真自学讲义59-60页内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

(约8分钟)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现与评判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现与评判;展现要求:(1)口头展现的同窗要求声音嘹亮,语言简练明了;(1)书面展现的同窗书写要标准、认真,思路清楚,排版整齐;(3)非展现同窗结合展现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预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doc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学案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2、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3、了解元素的分类;4、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并能简单应用。

学习过程:碳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碳12612碳1376碳1468(1)根据所学原子的知识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空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表屮数据观察可以得出:以上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_____________数和____________ 数。

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o我们把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 数《即________________ 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3、物质是由冗素组成的,如水(比0)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Ch)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CO2)是由_____ 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虽然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___________ 种,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却有 ______________ 种。

生活中所说的“补锌、补铁、补钙”,其中的锌、铁和钙都是指元素。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_____________ 数(即_________ 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区别——原子是粒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可以说“儿种原子”,也可以说“儿个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元素(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2)掌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
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态
度·价值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
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的联系。

教学用品仪器
药品
其它学案、课件等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情景创设】
在初三年级的笑笑同学最近腿老抽筋而且
上体育课时膝盖痛,都跑不动。

针对笑
笑的情况医生确诊她是缺“钙”,请你
为笑笑建议缺“钙”吃什么好呢?
讨论回答:
思考: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
“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
激活课堂,引入主体
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
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
还有说元素的。

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
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
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
么是元素呢?。

课题3元素(第1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课题3元素(第1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确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是不变的观点。

2.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3.初步形成科学的元素观。

二、学习重难点:元素的概念。

三、学习过程【课前任务】1.分别描述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

(1)水;(2)铁;(3)液氧;(4)氯化钠。

2.回顾原子的结构。

【课堂探究】任务一:分析下列物质的微观构成。

任务二:阅读教材P59,总结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任务三: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分析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完成表格。

反应1:反应2:任务四: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中含有哪些元素?石蜡+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任务五:阅读教材P59,说一说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位元素分别是什么?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位元素分别是什么?【课堂检测】1.(2023·宜昌)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2.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原子质量不同3.(2023·贵港模拟)地壳中含有丰富的元素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铁元素B.铝元素C.硅元素D.氧元素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C.“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都不相同5.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其中②属于______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元素(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2)掌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的联系。

教学用品仪器药品其它学案、课件等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情景创设】在初三年级的笑笑同学最近腿老抽筋而且上体育课时膝盖痛,都跑不动。

针对笑笑的情况医生确诊她是缺“钙”,请你为笑笑建议缺“钙”吃什么好呢?讨论回答:思考: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激活课堂,引入主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例题2】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2个氢原子B.一个氢分子C.氢元素D.2个氢元素【归纳】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3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是否变化【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在化学反应中那些微粒发生了变化?哪些微粒没有变化?问题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
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阅读课本P 59,理解并记忆元素的概念:
问题:(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2).质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请你给元素下定义:
定义: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

延伸思考: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2、组内合作探究: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 组成的,
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思考交流】
根据P 59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

构成
构成构成
)))
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反应前后,分子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

延伸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在组成上必须含有 。

3.阅读:P 60图3-17,表3-3资料。

找出地壳中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居前4位的元素为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 、 。

4.【归纳】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或课本P60)
【课堂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还学到了什么?
【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2.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3.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5.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26+828+828+16628+111
⑴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填序号,下同) ⑵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⑶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6.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铁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氧气由 构成。

7.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作业布置】
1.记忆书写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2.以二氧化碳为例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3.完成P652.选择题(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