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系统分析方法概论

合集下载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

•适应性
•整体性 •系统的特征 •层次性
•目的性 •相关性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
第一节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1、集成性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集合,系统 并非其要素简单的堆积,而是要素间的复杂关系
所集成的有机结合。
•2、整体性 •3、目的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追求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 每个要素最优。只有通过系统内部关系和外部关 系相互协调,才能达到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保 证系统整体向最优方向发展。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 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2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
参考教材
1. 肖亮等.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2. 李浩,刘桂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浙江大 学出版社,2009
3. 傅卫平,原大宁.现代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胡运权.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 利 等. 现代物流管理 . 中 国 物 资 出 版 社,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
第三节 物流系统的目标与构成要素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库存控制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系统本身的要 求。涉及物流系统的效益。物流系统通过本身的库存, 起到对众多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作用,在物 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 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
第一节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1901-1972)——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

物流大数据分析方法

物流大数据分析方法

物流大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物流行业也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流大数据分析方法。

一、数据获取物流大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传感器、卫星定位等。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时记录和采集与物流相关的数据,如货物的位置、运输时间、温度湿度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传感器和卫星定位技术,实时获取物流信息并进行记录。

二、数据清洗和整理获取到的物流大数据通常会伴随着各种噪声和冗余信息,需要进行清洗和整理。

数据清洗的任务是去除数据中的错误值、缺失值和异常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整理的任务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摘要,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挖掘工作。

三、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含的信息和规律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数据挖掘的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通过对货物运输路径、货物需求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物流运输线路和仓储布局,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预测和优化模型基于物流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构建相应的预测和优化模型,帮助企业进行物流规划和决策。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货物的运输时间和交付时间,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另外,还可以利用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方法,对物流运输线路进行优化,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五、可视化和报告物流大数据的分析结果通常比较复杂,为了方便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理解和使用,需要进行可视化和报告。

可视化可以通过图表、地图和仪表盘等形式,将数据和分析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

报告则是对数据分析结果的总结和解释,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析结果。

物流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对物流大数据的细致分析和利用,企业可以实现物流运作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完整)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重点

(完整)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一、物流系统的含义:是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的要素的统一体.二、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系统资源要素:人、财、物、设备、信息、任务2、物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3、节点路线要素(网络要素):工厂、商店、码头、物流中心、车站等4、支撑手段要素:体制、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5、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备、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组织管理6、系统的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第二节、物流系统化推进一、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化含义:为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把物流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大的物流系统,并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效、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物流系统化目标:(5s)是物流系统具有良好的服务性、快捷性、库存合理、设施规模适当、面积和空间利用率高。

物流系统化的原则: 1大量化 2计划化 3短距离化 4共同化 5标准化 6信息化三、需要首先掌握的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1商品种类item 2商品数量quantity3商品流向route 4服务水平service 5需求时间time 6物流成本第三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含义物流系统规划一般含义:对拟建的物流系统做出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计划与蓝图.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1):相同之处:a都属于物流项目的高级阶段内容上不包括项目图纸设计b、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同(2):不同之处:a、目的不同 b、内容不同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类型及其内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一是原有物流系统向新型物流系统转变的改造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1物流战略规划 2物流系统模式设计 3物流功能要素规划与设计 4作业流程规划与设计 5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6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课本16页图了解)第四节物流系统的诊断与分析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要求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问题为目标 3运用定量方法 4凭借价值判断四、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要素(p18)对物流系统分析,一般要考虑以下目标:1物流系统目标2替代方案3模型4费用和效益5评价标准五、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原则(p18)1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因素综合考虑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3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相结合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二章物流战略规划第一节物流战略概述一物流战略概念物流战略:是企业充分了解市场和物流环境以及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对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

物流概论

物流概论

一、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3.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4.储存保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维持物资质量和数量等的储存活动,是包含了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

5.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附、标签贴附、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6.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7.投机原理:是指产品的生产和物流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未来市场交易的估计进行。

8.共同配送:就是将众多流通单位处理同种的或异种的商品的功能“统合”起来,促使他们共同利用仓库、车辆等设施设备,有效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将小批量货物转换成商品集运,形成大批量配送,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9.企业物流:是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加工、检验、搬运、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等物流活动。

10.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11.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等)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二、简答题1.简述物流的六大功能。

⑴运输配送。

指在不同地域范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

⑵仓储保管。

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维持物资质量和数量等的储存活动。

物流管理概论5 企业物流

物流管理概论5 企业物流

5.2.4.2JIT采购的战略价值
它的战略价值表现在: 1.大量减少库存 2.提高采购件的质量 3.有利于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 4.资源的节约和效益的提高 5.保证供应链的协同运作,使企业真正实现
柔性生产
5.2.5供应商管理
5.2.5.1供应商的分类 (1)伙伴型供应商 (3)重点商业型供应商 (3)重点商业型供应商 (4)商业型供应商
3.采购功能
把企业的采购活动归入企业物流是因为企业运输成本与生产所需要的原 材料、零部件等的采购地理有直接关系,采购的数量与物流中的运输和存储 成本也有直接关系。把采购归入企业物流领域,企业就可以通过协调原材料 的采购地、采购数量、采购周期以及存储方式等来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进 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3.3生产物流的类型 (1)从生产专业化的角度分类
它可以根据产品在工作中生产的重复程度把物 料生产过程划分为单件生产、大量生产和成批生 产三种类型。单件生产的生产品种繁多,但每种 仅生产一台,生产重复程度低;大量生产的生产 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度高;介于二者之 间的是成批生产,即品种不单一,生产有一定的 重复性。成批生产通常又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 产和小批生产。
5.2企业物流系统的输入:供应物流
5.2.1供应物流的概念
供应物流是从原材料、零部件的订货、采购开始,通 过运输等中间环节,直至收货人收到货物入库,并在仓库 中保管原材料发送至所需场所。
它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相对独立性较强的子系统,且与 生产系统、财务系统等生产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
源市场、运输部门密切联系。
5.1.4企业物流包括以下功能
4.运输功能
在既定的网络设施和信息能力下,运输就是从地理上给存货定位的一个物流功能领 域。长期以来运输始终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根据企业负担能力,可以选择 自有车队的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运输功能。

物流管理概论(全部)

物流管理概论(全部)

物流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物流管理
在古代,物流管理主要表现为物资的运输和储存,如古代丝绸之路等贸
易路线的出现和发展。
02
近代物流管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独
立的产业,出现了专门的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03
现代物流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更加注重智能化、信息
制定执行计划
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包 括时间表、责任人、预算 等,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物流战略的评估与调整
01
设定绩效指标
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如成本、 效率、客户满意度等,用于评估 物流战略的实施效果。
监控与评估
02
03
调整与优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定期评估 物流战略的实施效果,识别存在 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物流管理概论
目录
• 物流管理概述 • 物流系统 • 物流战略 • 物流信息技术 • 绿色物流 • 供应链管理
01
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对物品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 中涉及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环节进行
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成本最小化、服务水平最 高化、运作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优化。
物流管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运输、仓储、包装、 装卸、配送等多个方面。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效的物流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服 务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优化资源配置
物流管理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内外 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与物流成本预算

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与物流成本预算

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与物流成本预算物流系统的本量利分析与物流成本预算是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常用的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评估物流活动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物流策略。

下面将详细介绍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与物流成本预算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一、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的概念与方法1.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的概念2.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的方法(1)盈亏平衡点分析:通过计算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和总利润,在各种销售量情况下,得出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是指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总成本与总利润相等,企业不盈不亏的状态。

(2)边际分析:通过计算每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对总成本和总利润的影响,来确定企业的最佳销售量。

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最大。

二、物流系统成本预算的概念与方法1.物流系统成本预算的概念物流系统成本预算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根据企业的物流活动、运输、仓储、包装、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预期成本情况,进行额度构成、分项预算和综合预算的过程。

2.物流系统成本预算的方法(1)预算构成:根据物流系统的不同成本项目,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管理成本等,对其进行详细的构成。

(2)分项预算:按照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分项的预算编制,包括运输成本预算、仓储成本预算、包装成本预算等。

(3)综合预算:将各项成本预算进行汇总,得出物流系统的总成本预算。

同时,还可以与销售预算结合,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综合预算。

三、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与物流成本预算的作用1.盈利能力评估:通过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可以评估不同销售量下的物流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帮助企业优化物流策略,提高利润水平。

2.成本控制:物流系统成本预算能够帮助企业对物流活动进行成本控制,避免因成本过高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实现物流成本的合理化管理。

3.决策参考: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和成本预算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能够帮助他们在制定物流策略时更加科学、准确。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课件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课件

案例二:某物流中心仓储区规划
总结词
运用slp进行仓储区规划,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和物流运作能力
详细描述
某物流中心需要进行仓储区规划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货物吞吐量。通过slp方法,对仓储区进行合理布局 ,优化货物流转路径,提高货物存储和检索效率。同时,考虑货物的特性、运输方式和季节性需求等 因素,合理安排货位和存储设备,降低仓储成本和运营风险。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 析方法slp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概述 •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基本原
理 •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实施步

目录
CONTENTS
•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slp案例分 析
将SLP与精益生产理念相结合,实现更精细的布局和物流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 本。
SLP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智能工厂布局设计
利用SLP方法进行智能工厂的布局设 计,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衔接和信息流 的顺畅。
智能物流系统规划
基于SLP的物流分析方法,规划智能 物流系统,提高物料流转效率和降低 物流成本。
置,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和诊疗效果。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系统化布置与物流分析 方法slp未来发展与挑战
SLP与其他方法的融合
SLP与仿真技术的结合
通过仿真技术,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优化布局和物流路线,提高SLP方案的实施效 果。
SLP与精益生产理念的融合
行合理布局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流程分析
流程图
物流图
相关图
流量矩阵
物流系统状态
距离矩阵
分析
F-D图
设备及容器
可行方案建立及调整 多方案评价及选择
7




P1 P2 P3P4
P-Q图
PN
P
A类:物料占总品种的5%-10%,物流量占70%以上; B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20%左右,物流量占20%左右; C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70%以上,物流量占5%-10%左右
1、物料分类; 2、绘制工艺流程图; 3、划分物流量等级; 4、编制现状物流图(现状分析); 5、绘制现状物流量—距离图; 6、编制综合相关表、综合关系图; 7、绘制规划总平面布置及物流图; 8、初步效益。
22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二) 一、物料分类:
物料类别
代号
成品
a
机加工半成品
b
冲压件、焊接件、油漆件
第四章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方法
1、企业物流系统与物流系统化 2、企业物流结构类型与设施规划 3、物流系统分析工具
1
一、企业物流系统与物流系统化
企业物流系统: 由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搬运设备、仓储设施、 人员和信息等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服务于企业目标的整体。 包 括:作业系统 、信息系统
物流量:指一定时间内通过两物流点间的物料数量。 当量物流量: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
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例:一台载重量为10吨的汽车,当运 输10吨锻件时,10吨锻件的当量重量为10吨;而其运输2吨 组合件时,则当量重量为10吨。
4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过程与方法(1)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过程 外部衔接分析 输入因素P、Q、R、S、T
25
75
19 13~19 3
30
90
20
60
20 14~18 15.3 40
612
55
841.5
21 15~16 51.7 20
1034
12
620.4
22 16~14 15.3 30
459
30
495
20
新旧方案基本参数对照表(续)
序号 从至
fij(t) dij(m) Wij(t.m) dij(m)(新) Wij(t.m)(新)
20
40
60
80 距离D(KM)
10
案例研究
11
物流系统分析案例(一)
某汽车制造厂热处理车间多年来物流系统不佳,常常影响 正常生产。为了提高效益,最近对该车间物流系统进行了全面 调查与分析,并做了相应调整。该车间主要工作是对已锻造工 件进行热处理,之后清理氧化皮、校正、检验、入库等。
(1)系统环境及外部衔接分析。 该车间是该厂生产流程中的
布置中的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27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二)
(参考答案)存在的问题:
1、a类物料涉及到装配、试车两个生产部门和两个成品库,局部上 看相互位置尚合理,但从全厂看并不合理.因为他们的物流量最 大,而运距又最长。
2、C类物流量居第三位。板材库位于这段流程的中段,钣材向北流经 下料工段、冲压车间、冲压件库、焊接车间,然后向南到达油漆 车间、装配车间及出口成品库,流程迂回严重。
(1)a类物流量最大,涉及到装配、试车两个生产部门和两个成品 库;
(2)b类物流量居第二位。物料进厂后流经铸件毛坯库、机加 工 车间、半成品库及装配车间。
(3)C类物流量居第三位。板材库位于这段流程的中段,钣材向北 流经下料工段、冲压车间、冲压件库、焊接车间,然后向南到达 油漆车间、装配车间及出口成品库。
P—products 系统物料的种类 Q—quantity 数量 R —Routing 路线,如工艺路线、生产路线、各共建的加工路线
以及形成的物流路线 S —service 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 T —timing物料流动时间
当量物流量计算及物料分类
步骤:物料的当量物流量计算 绘制P —Q图 对图进行分析A、B、C分类
5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过程与方法(2)
物流系统流程分析
平面图 物流流程图 物流图、相关图
物流系统状态分析
流量矩阵F 距离矩阵D F-D图(及流量距离图) 搬运方案的建立与调整
可行方案的建立与调整 多方案评价及选择
6
企业物流系统 分析过程图:
平面图
外部衔接分析
输入因素P、Q、R、S、T
物料分类及当量物流量
三、划分物流量等级 A,E,I,O,U,其系数分别为4、3、2、1、0。 在本例中流量等级的划分结果是:A级三对,E级八对,I级九对, 其余为O级。
四、编制现状物流图(现状分析)
该图是将物料类别、流量大小、流动路线等在工厂现有的总平面上绘制而 成的(是流程图与平面布置图叠加的结果)。
24
流程说明:
进计划。
2
二、企业物流系统的结构
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供应者
原材料 生产过程 储存 在制品储存
成品储存
顾客
回收、废弃物流
3
二 企业物流设施规划的流程与系统分析方法
纵向:EMOC
动素、动作、作业、进程
横向:5要素
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
相关概念:
(4)d类物料流量居第四位,它由东门进厂后进入装配车间 。 (5)e类物料从东门进厂后,存放在北面库房,然后再运到南面装
配车间 。 (6)f类物料主要供应机加工车间 。
25
6
现状物流图:铸造车间

具试制车间

3
间 2理化计量
汽车库
2
钢材库
外购件库 工
1 轮胎库
具 库
热处理

c 新产品车间
1 3 1
110 10879
12
1186.8
13 8~15 51.7 45பைடு நூலகம்2326.5
10
517
14 9~16 26.5 20
530
20
530
15 10~16 56
45
2520
15
840
16 11~12 3
105
315
40
120
17 11~17 61.6 120 7392
55
3388
18 12~13 3
4
12
一部分,夹在锻造车 间与成品库之间。物料的输入依靠转运
车1和转运车2,输入频率较高。输出依靠转运车18和转运车19,
车间内搬运由两个5t 天车完成。
(2)输入因素分析。 该车间长年稳定生产139种锻件的热处
理件。经过ABC分类法,确定轴件、齿轮件和连杆共10条物流
为A类和B类物料,其物流状态将决定全车间系统状态。由于锻
响办公区的工作环境,各运输路线均长。
28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二)
五、编制现状物流流量——距离图
该图能简明地说明总体布置的合理程度,做到一目了然。 本例中全厂38条路线的运量和运距同时出现在一张座标图上, 从图上可见,运距超过三百米的有14条路线.显然,这对采用 “托盘+叉车”的搬运系统是很不利的.
六、编制综合相关表、综合相关图
工业企业物流规划与运作常见问题 1)生产物流系统布局不合理,响应周期长. 2)物流作业计划的均衡性、准确性差,物料积压严重 3)信息沟通困难,部门间信息阻塞和信息不对称性严重 4)盲目扩建(或租借)驻外仓库、仓库布局的不合理。库存积压严重。 5)各分销机构要货计划准确率低:频繁的调库与高的产品返修率。. 6)对销售物流的管理粗放,销售行为中的漏洞很难控制 7)物流成本虽高,客户服务水平却很低。 8)对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效率缺乏全局、一体化的绩效衡量体系和持续改
dij(m)(新) Wij(t.m)(新)
4
241.2
8
413.6
12
100.8
4
235.2
8
639.2
4
395.6
4
206.8
15
168
4
224
4
61.2
25
1612.5
19
新旧方案基本参数对照表(续)
序号 从至 12 7~16
fij(t) 98.9
dij(m) Wij(t.m) dij(m)(新) Wij(t.m)(新)
通过上述步聚,对工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工厂现状布置中 存在若干问题,就需要进行改进设计,对现有布置进行调整。调 整的主要依据是各设施之间的密切程度,并据其相互密切程度编 制综合相关表。该厂是大量生产类型的机械工厂,设施之间的密 切度以物流因素为主,非物流因素次之。根据该厂特点,两者加 权值定为2:1,即物流因素的A级为4分,非物流因素的A级为2 分,其余类推。
23 16~18 98.9 110 10879
12
24 16~17 118.9 110 13079
14
25 17~18 129.7 10
1297
8
26 17~19 11.2 80
896
60
合计
56618.6
1186.8 1664.6 1037.5
672 17496.7
21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二)
★某机械制造厂设施布置与物流系统分析 •步骤:
fij(t) 60.3 51.7 8.4 58.8 79.9
98.9 51.7 11.2 56 15.3 64.5
dij(m) 4 8 12 4 8
4 4 15 4 4 25
Wij(t.m) 241.2 413.6 100.8 235.2 63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