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管理制度

宣教制度

母婴同室对象

母乳喂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探视制度

质量制度

工作职责

射阳县人民医院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试行)

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根据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射阳县人民医院母婴医院工作常规》,以此作为母

婴同室工作的考核标准。

一、·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医院母乳喂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母乳喂养支持组织。

二、宣教制度

1、产前门诊的宣教工作必须有宣教大纲,示教娃娃,乳房模型和录像带(或知识性宣教挂图)《母乳喂养指南》宣传册。门诊宣教录像时间不宜太长。对孕妇宣教内容应包括:本院母乳喂养的规定;生后4-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盘点;母婴同室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如何保证母乳的充足,母亲喂奶的体

位,婴儿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

2、医院要确定固定的宣教日,每对夫妇在孕12周后和32周后各进行一次围产期保健宣教及母乳喂养宣教。宣教室有专人负责,有登记本、围保卡上有宣教记录。

3、入院待产及产后进入母婴休养室后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技能指导。

4、产后第3、7、14、28天各进行一次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42天、3、

6个月各进行一次母乳喂养咨询及婴儿健康检查。

三、母婴同室对象

1、凡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内科合并症的产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三、四级者,子痫、精神病、癫痫、智力低下),无急性传染病者,不论阴道分娩、剖宫产

均可母婴同室。

2,新生儿有如下情况,不宜母婴同室:

A,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五分钟小于7分,继续复苏无好转着,

B,新生儿体重低于1500克,孕周32周,

C,严重出生缺陷,

D,宫内感染者。

四,母乳喂养制度

1,阴道分娩者,产后经检查无早吸允禁忌症(如早产,低体重,窒息Apgar评分<7分着着),应在30分钟内,及时帮助新生儿(在全裸体

态下)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者,并帮助早吸允。剖宫产儿在出生

后30分钟内好和母亲进行脸贴脸的皮肤接触,然后放在手术室内备用

的婴儿床上(注意保暖),和母亲一同会休养室后,即即刻协助皮肤接

触30分钟,及早吸允。接触期间,护理人员不得离开。

2,新生儿和母亲同时送入休养室,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各种医疗

护理操作,母婴分离不得超过一个小时。

3,提倡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如何食物和饮料(包括糖

水),除非有医学指证。

4,禁止使用奶瓶和橡皮奶头,如有医学指证需添加补充食品者,应用小

勺或小杯喂。

5,知道产妇按新生儿需要随时哺母乳。新生儿夜间生理性睡眠时,如奶

不胀,则不必叫醒婴儿喂哺。

6,因医学指证母亲与婴儿分开,应指导母亲及时挤奶,并将奶送至新生儿病室或入哺乳室喂奶。为保证泌乳,每天挤奶不能少于8次或更多。

五、消毒隔离制度

1,地面消毒;每天拖地二次(0.2%84消毒液)

2,空气消毒:县以上及有条件者安装空气净化器,或每天用0.5%洁消精消毒二次,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新生儿浴室消毒:水池用0.2%84消毒液浸泡,浴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用0.2%84消毒液擦拭灰尘一次。

4,空气培养:县以上医院每月一次,乡镇中心卫生院由县技术指导组定期抽查。

5,爱婴区或母婴休养室必须备有手消毒器或0.5%洁消精溶液,供探视者或产妇接触婴儿前消毒双手用,消毒液每天换一次。

6,出院床位处理:床头柜,婴儿床经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六、探视制度

1,每天定时让家属探视,每床不超过一人。

2,劝阻患感冒和各种传染病的家属入室探。

3,接触婴儿前必须消毒双手。

七、质量指标

1,院内纯母乳养率100%。

2,杜绝鹅口疮,红臀发生。

八,工作职责

1,产科医师职责:

(1)对每位新产妇入室必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包括产前和分

娩经过),并及时检查记录产妇入室情况。

(2)每日查房两次,及时记录病程。有针对性地向产妇宣教

母乳哺养知识和辅导母乳喂养技巧,并作好记录。

(3)及时了解新生儿吸允及一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儿科

医师联系。

(4)对高危孕妇,产前及时与儿科医师联系,共同进行产时

监护。

(5)针对母婴同室的有关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业务

水平。

2,儿科医生的职责:

(1)每天上午和下午下班查房一次,必须查看新生儿体温,了解新

生儿体重及吸允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转送特护婴儿室或赚上级

医院。

(2)深入病房开展母乳喂养的咨询和指导,及时解决哺乳中发生的

问题。

(3)负责高危产妇的产时监护及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协助产后早

吸允。

(4)新生儿入室24小时内完成体检和记录。发现出生缺陷及时报告。

(5)新生儿出院,进行全面体检和记录。

(6)<6个月的婴儿病室也应母婴同室,指导母乳养。

(7)针对母婴同室的有关问题开展科研,提高业务水平。

3,护士助产士工作职责:

(1)认真作好交接班:做到口头,床头,书面交班,全面了解产妇,

婴儿情况,掌握本班重点。

(2)作好入院宣传,宣教母乳喂养知识。

(3)认真巡视病房,指导产妇如何喂奶,奶胀处理及新生儿护理。

观察并家里新生儿面色,哭声,吸允,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发

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认真观察产妇恶露,宫缩,血压,膀胱,伤口情况,顺产每30分钟观察一次,共4次,剖宫产每30分钟1次,共6次,保持

导尿管通畅,6小时协助翻身,进少量流质。

(5)作好常规护理和基础护理:

A,婴儿护理:

(a)沐浴,洗脸,测体重每日一次,口腔,眼,脐部护理每日一次,测体温每日2次。及时换尿布并观察大,小便情况。并

作好臀部护理,作好记录。

(b)常规注射乙肝疫苗,卡介苗及其其他治疗工作。

(c)协助产房作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B:做好产前孕妇胎动,胎心监测,认真观察产程,以防止胎儿宫

内缺氧。

C:按医嘱进行产后护理:会阴护理每日二次,指导产妇喂奶,含

接,挤奶技巧。做好乳房按摩,收集母乳奶库,并做好登记。

D:按常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E:正确填写出院休养地址和围保卡片并及时转给院外访视组织,告

知本院咨询电话号码,做好出院前的宣导指导。收回意见反馈表。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制度(DOC)学习资料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热情接待群众,关心体贴就诊者,工作人员要举止庄重、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要规范,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知识。 2、门诊各科室内外环境应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保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3、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凡来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册项目完整、准确地填写,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4、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的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对需要住院手术和治疗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院手续。 5、认真、及时、全面、规范地书写技术服务各种文书。 6、对门诊手术者,应观察2小时,交代注意事项,若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医院,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摄氏度的服务对象应优先安排就诊。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男医师对女服务对象进行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 计划生育手术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及《消毒技术规范》,室内布局合理、整洁。 2、手术室内除必需用品,不得存放其它物品,各种器械专人保管,定期消毒。 3、手术室应备有氧气,抢救药品齐全,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不得外借。 4、受术者排尿后进入手术室查对姓名、术前三问(末次月经、末次分娩、末次手术),三查(子宫、附件、化验单),术后三查(绒毛及胚囊、出血量、受术者情况)。 5、每日清扫室内,空气消毒。每三月对手术室空气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监测并记录。 6、术后记录登记表册填写完整、准确、专人保管。

7、手术后留观一小时,告诉注意事项、进行避孕指导。 受术者知情同意签字制度 1、凡需施行人工流产、安取环术、引产术等手术要详细告知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 2、必须在受术者理解、明白需施行手术的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积极配合下签手术、麻醉同意书方可施术。 3、医护人员告知病情及手术配合相关要求时,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杜绝“冷、硬、简单”。 高危节育手术范围 1、《计划生育手术常规》中所规定的各种禁忌症,经治疗者。 2、半年内有终止妊娠史,一年内有2次人流史或连续3年均有终止妊娠史者。 3、剖宫产术后1年内,哺乳期,限用甾体类避孕药失败者。 4、生殖道畸形或盆腔包块者。 5、既往有子宫穿孔、胎盘粘连、大出血、子宫或阴道破裂修补术,子宫肌瘤切除术者。 6、子宫位置高度前倾、前屈、后倾或宫颈显露困难者。 7、脊柱畸形、骨盆病变、下肢病变截石卧位困难者。 8、宫内节育器异位、变形、嵌顿、断裂、带环妊娠或绝经1年以上者。 9、严重的器质病变、出血性疾病以及外科成形术后者。 10、年龄≤20岁或≥50岁。 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高危手术管理是对有高危因素的特殊管理,对有高危因素者给予最好的计划生

产科专科护理常规

产科专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1) 二、会阴水肿护理常规 (2) 三、乳头皲裂护理常规 (2) 四、会阴切开疼痛护理常规 (2) 五、腹部切口疼痛护理常规 (3) 六、自然分娩护理常规 (3) 七、剖宫产术护理常规 (4) 八、多胎妊娠护理常规 (5) 九、妊娠合并肝炎护理常规 (6) 十、妊娠合并甲减护理常规 (6) 十一、妊娠合并甲亢护理常规 (7) 十二、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7) 十三、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8) 十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护理常规 (9) 十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常规 (10) 十六、HELLP综合征护理常规 (10) 十七、羊水过多护理常规 (11) 十八、羊水过少护理常规 (12) 十九、羊水栓塞护理常规 (12) 二十、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3)

二十一、过期妊娠护理常规 (14) 二十二、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14) 二十三、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15) 二十四、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16) 二十五、子痫前期护理常规 (16) 二十六、子痫护理常规 (17) 二十七、产褥感染护理常规 (17) 二十八、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18)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孕产妇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安全、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冬天每日开窗通 风3次。 2.评估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专科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3.指导并协助孕产妇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4.正常分娩后测出血,压宫底每30分钟一次,共四次,记录宫底高度和出血量 (正常产后宫底高度为分娩当日平脐,以后每天以1~2CM的速度下降即1横指的高度):会阴侧切伤口护理Bid。正常分娩后产妇首次如厕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协助完成。 5.剖宫产术后回病房测血压每30分钟1次×10次,术后4小时内每30分钟按 压宫底一次,后2小时每小时按压宫底一次,。记录宫底高度和出血量(正常产后宫底高度为分娩当日平脐,以后每天以1~2CM的速度下降即1横指的高度)剖宫产产妇导尿管术后24小时和医生沟通后拔除。尿管未拔除前会阴护理每天2次。尿管拔除后产妇首次如厕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协助完成。 6.产后擦浴更衣,予以饮食、康复、药物、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体检指导。 7.加强巡视,及时为产妇,新生儿提供护理。 8.教会产妇新生儿沐浴、脐部及臀部护理知识。 9.统计产后24h出血量。 10.指导产妇按出院流程结账,办理新生儿出生证,将大卡回执单收回告知产妇。 按规定时间到产科门诊复查。新生儿按时到儿保门诊进行体检。 长期卧床的孕产妇在07:00~21:00之间没2h翻身一次,双足踝泵运动10个。 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新生儿入室时责任护士与助产士按“母婴同室护理记录”单内容进行体检、 核对,并在签名栏双人签名。 2.入室后测肛温一次并记录,体温低于正常时需采取保暖措施。4h后复测体温。 3.正常新生儿24h内完成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接种,接种时严格执行相应 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 4.正常新生儿每天沐浴一次,沐浴时严格执行沐浴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沐浴 时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在母婴同室护理记录单上、责任护士及时通知医生并班班交接。沐浴后将新生儿体重记录在母婴同室护理记录单上。 5.正产新生儿24h未排便,48h未排尿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6.正常新生儿母亲返休时责任护士及时协助并完成早吸吮。 7.新生儿所有药疗在执行时必须做到操作首、中、后双人核对并在治疗单上签 名。 8.住院期间正常新生儿每2h巡视1次随时指导更换尿布。 9.责任护士每天要观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变化情况,并严格执行预防生理性黄 疸加重流程。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2】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王席伟,助产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史,2011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 和技术操作规程 篇一: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一、从事终止妊娠手术单位房屋、设备和人员配备基本标准 1.终止妊娠手术室房屋要求: (1)手术室应设在门诊或病房一端; (2)手术室的面积与其任务相适应; (3)室内墙面装有1.5~2米高的瓷砖或用油漆粉刷;有水池;有水磨石或水泥地面,并有倾斜度和下水道。 (4)门窗严密,光线充足,装有纱窗、纱门,应有采暖、降温设备。 (5)除手术间外,设缓冲间(更衣、换鞋),并有涮手、敷料准备,污物处理等地方。 (6)设观察室和观察床。 2、终止妊娠手术设备:

(1)设手术床、器械台、器械敷料柜,负压吸引器,冲洗设备,照明灯等。 (2)紫外线灯,常用消毒药品或制剂。 (3)必备的抢救设施及备用物品(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器、氧气袋(瓶)、抢救药品)。 (4)手术包。 3、其他必备设施: (1)转送疑难、急重症病人的应急条件(交通工具、电话等)。 (2)供血、配血、输血设备。 (3)供氧、抢救监护条件。 (4)有效消毒设施(高压灭菌锅等)。 (5)有关检验等辅助设施。 4、人员配备: 有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医师。 二、终止妊娠手术人员标准 1、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师,应接受有关专业的技术培训,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证明,已获得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三年以上妇产科或外科临

床经验。 禁止非法使用超声诊断技术鉴定胎儿性别的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安徽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医院应加强超声诊断技术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凡从事超声诊断的工作人员均应接受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 性别的法律法规教育并向医院作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 胎儿性别鉴定的书面承诺。 三、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使用超声诊断技术,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如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当事人应出具市(地)以上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证明,并准确记载其简要情况、适应症、检查结果,并由检查人员签名。 四、在超声诊断工作场所的醒目处挂贴“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标示。 五、在使用超声检查孕妇时,必须经医院领导批准,并需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场,无关人员不得围观;在场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孕妇示意胎儿性别,医院必须记录在案。 六、任何人员不得要求超声诊断工作人员进行非法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七、医院设立举报电话,对检举揭发的有关情况应及时调查,如发现本单位人员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写出书

母婴同室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

母婴同室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在爱婴医院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科室母乳喂养相关护理管理工作。 二、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母乳喂养知识复训不少于3小时,新参加工作护理人员进行不少于18小时的母乳喂养政策和知识,技术培训。 三、根据WH《O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我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结合本科具体情况制定母乳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四、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母乳喂养相关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护士长坚持每日五查房,检查特殊产妇母乳喂养落实情况。 五、负责科室出入孕产妇及日常母乳喂养宣教管理,落实爱婴医院相关制度 母婴同室病区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一、保证婴儿和母亲24小时在一起(洗澡、医疗处置和观察,与母亲分开 不能超过1小时)。 二、掌握产妇的泌乳情况,保证按需喂乳。 三、教会产妇正确的坐姿、卧姿哺乳姿势和挤奶方法。 四、使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卫生要求和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六、禁止用奶粉,奶瓶,奶嘴喂养婴儿,特殊情况时喂哺要用小勺,小杯喂人奶库的奶。 六、婴儿不能喂乳汁以外的任何食物和饮料,保证母乳喂养。新生儿确需喂其他饮料时,责任护士必须明确其医学指征。 七、教会母亲给新生儿洗澡、换尿布、穿脱衣服,观察新生儿睡眠、饥、

饱、冷、暖、大小便等护理技术。 八、做好婴儿的一切生活护理,防止发生红臀、皮肤脓疱、鹅口疮等。 九、做好产妇生活护理。 十、保证病室内卫生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管理好病室秩序。 十^一、帮助产妇解决母乳喂养问题,做好出院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告知热线电话及母乳喂养咨询电话: 母婴同室区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后必须认真填写并佩戴好腕带,胸牌,在新生儿出生记录上 按新生儿脚印和母亲指印。 二、新生儿单独睡婴儿床,床旁无危险物品存在。 三、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实习同学、进修生及未取得执业资质的人员严禁为 新生儿进行任何治疗和护理。严禁报错或放错婴儿,医护人员为新生儿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及腕带、胸牌。 四、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凡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不得留长指甲、佩 戴戒指等,以防划伤新生儿的皮肤。加强臀部的皮肤 护理及脐部护理。 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对新生儿早期症状能够识别并处理。 六、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凡患有传染病者必须调离岗位,有上呼吸道感 染等情况注意隔离。 七、注意手卫生,接触或为新生儿做治疗护理操作前应先洗手。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一、收住对象 1.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如儿科无条件提供母婴同室,可继续留住母婴同室。如新生儿,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将母亲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治疗。 二、工作人员职责 1.产、儿科医师工作职责: 1)产、儿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2)产、儿科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3)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4)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2.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1)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2)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3)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4)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三、护理常规 1.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2.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保暖。 4)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5)协助并指导母亲生后6小时内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2.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1)每日检查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每日检查乳房情况胀度、乳量、乳头形状),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现异常情况如奶胀、乳头皲裂、副乳等)及时加强指导和咨询。 3)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保证充分营养。 3.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1)记录新生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数及性质、黄疸情况并做好记录。 2)了解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及吸吮情况。 3)每日洗澡一次,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脐带护理、预防接种工作。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加强巡视,了解母亲及新生儿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一)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除病情原因不宜母乳喂养外,产后均入母婴同室病房休养。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二)护士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时着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接触母婴时洗手,并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三)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产后护理常规外,发放书面材料并进行口头重点宣教和指导。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婴喂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及时进行母婴喂养评估,并做针对性指导。 (四)新生儿入室后,与助产人员、医师以及新生儿家属全面核对母亲及新生儿相关信息,并向其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五)定期对护士的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护士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调离母婴同室工作,复查传染病原携带阴转后方可恢复母婴同室工作。 (六)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在脐带结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在母亲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进行吸吮。 (七)母婴同室病房每日用0.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用物,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1小时。传染病及感染产妇入隔离病房,按有关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八)实行责任制护理。每班护士严密观察母亲及新生儿生命体

征,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和指导产妇进行哺乳,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教会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体位、含接姿势和正确的挤奶方法。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定时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和脐部护理。协助和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并做好出院指导。 (九)产妇有心功能衰竭、子痫、肾衰竭等严重合并症,暂不予母婴同室,待病情好转后酌情母婴同室。产妇患有传染病、性病、精神病及其他不宜母婴同室的疾病时,其新生儿应人工喂养。 (十)对于高危新生儿,母婴可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病房。 (十一)母婴同室病房陪伴家属应遵守医院陪伴探视制度。 (十二)产妇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技能和知识评估,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三)新生儿出院当日,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带、胸牌,做好出院指导家属签字后方可出院。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热情接待群众,关心体贴就诊者,工作人员要举止庄重、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要规范,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知识。2、门诊各科室内外环境应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保持良好的就诊秩序。3、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凡来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册项目完整、准确地填写,字迹清楚,并签全名。4、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的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对需要住院手术和治疗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院手续。5、认真、及时、全面、规范地书写技术服务各种文书。6、对门诊手术者,应观察2小时,交代注意事项,若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医院,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摄氏度的服务对象应优先安排就诊。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8、男医师对女服务对象进行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计划生育手术室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及《消毒技术规范》,室内布局合理、整洁。2、手术室内除必需用品,不得存放其它物品,各种器械专人保管,定期消毒。3、手术室应备有氧气,抢救药

品齐全,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不得外借。4、受术者排尿后进入手术室查对姓名、术前三问(末次月经、末次分娩、末次手术),三查(子宫、附件、化验单),术后三查(绒毛及胚囊、出血量、受术者情况)。5、每日清扫室内,空气消毒。每三月对手术室空气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监测并记录。6、术后记录登记表册填写完整、准确、专人保管。1 7、手术后留观一小时,告诉注意事项、进行避孕指导。受术者知情同意签字制度1、凡需施行人工流产、安取环术、引产术等手术要详细告知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2、必须在受术者理解、明白需施行手术的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积极配合下签手术、麻醉同意书方可施术。3、医护人员告知病情及手术配合相关要

医院母婴保健工作计划及相关制度

母婴室工作制度 一、分娩室工作制度: 1、分娩室,每日24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分娩室。分娩室工 作人员必须跟换工作服,帽子、口罩、鞋方可进入分娩室。 2、分娩室的药品和急救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跟换。 3、值班员人应严密观察产程,并记录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时,应 及时报告科主任。 4、严格交接班,接班者应测血压,听胎心音,并做好记录。 5、接产后,接产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情况和出生医学证明。 6、产妇产后应留在分娩室观察,无特殊情况再送回病房,新生儿处理完后送给 产妇辨别性别,再进行全身检查,测验脚印、点眼药后送入母婴室。 7、保持分娩室的清洁。每日按要求通风、消毒,定期做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并 做好记录。 8、设专用清洁卫生工具。 9、分娩室不准无关人员入内。 11、有传染病或有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应与正常产妇分别使用产床,并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 二、母婴室工作制度: 1、母婴室应保持清洁、舒适、整洁,室内每日都要通风换气。 2、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时要换工作服,带好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

应规范洗手。 3、新生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消毒。新生儿患传染病或有感染可疑的,应给予 隔离。 4、发现洗手儿脐带出血、面色苍白,或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报告临床 医生。新生儿应逐一测量体重。 5、母婴修养室的器械、物品应固定专用。 6、每次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还要巡视新生儿并逐一口头交班。 7、新生儿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应超过49度,热水袋要加布套,均匀贴近新生儿, 以免烫伤。 8、婴儿浴盆每日消毒一次,每日都要给新生儿沐浴一次。 xxx泌尿医院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 和技术操作规程 篇一: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一、从事终止妊娠手术单位房屋、设备和人员配备基本标准 1.终止妊娠手术室房屋要求: (1)手术室应设在门诊或病房一端; (2)手术室的面积与其任务相适应; (3)室内墙面装有1.5~2米高的瓷砖或用油漆粉刷;有水池;有水磨石或水泥地面,并有倾斜度和下水道。 (4)门窗严密,光线充足,装有纱窗、纱门,应有采暖、降温设备。 (5)除手术间外,设缓冲间(更衣、换鞋),并有涮手、敷料准备,污物处理等地方。 (6)设观察室和观察床。

2、终止妊娠手术设备: (1)设手术床、器械台、器械敷料柜,负压吸引器,冲洗设备,照明灯等。 (2)紫外线灯,常用消毒药品或制剂。 (3)必备的抢救设施及备用物品(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器、氧气袋(瓶)、抢救药品)。 (4)手术包。 3、其他必备设施: (1)转送疑难、急重症病人的应急条件(交通工具、电话等)。 (2)供血、配血、输血设备。 (3)供氧、抢救监护条件。 (4)有效消毒设施(高压灭菌锅等)。 (5)有关检验等辅助设施。 4、人员配备: 有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医师。 二、终止妊娠手术人员标准 1、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师,应接受有关专业的技术培训,经卫生行政部

门考核合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证明,已获得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三年以上妇产科或外科临床经验。 禁止非法使用超声诊断技术鉴定胎儿性别的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安徽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医院应加强超声诊断技术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凡从事超声诊断的工作人员均应接受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法律法规教育并向医院作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书面承诺。 三、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使用超声诊断技术,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如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当事人应出具市(地)以上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证明,并准确记载其简要情况、适应症、检查结果,并由检查人员签名。 四、在超声诊断工作场所的醒目处

母婴保健工作制度

母婴保健工作制度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母婴室工作制度 一、分娩室工作制度: 1、分娩室,每日24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分娩室。分娩室工 作人员必须跟换工作服,帽子、口罩、鞋方可进入分娩室。 2、分娩室的药品和急救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跟换。 3、值班员人应严密观察产程,并记录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4、严格交接班,接班者应测血压,听胎心音,并做好记录。 5、接产后,接产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情况和出生医学证明。 6、产妇产后应留在分娩室观察,无特殊情况再送回病房,新生儿处理完后送给产妇辨别性别,再进行全身检查,测验脚印、点眼药后送入母婴室。 7、保持分娩室的清洁。每日按要求通风、消毒,定期做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并做好记录。 8、设专用清洁卫生工具。 9、分娩室不准无关人员入内。 11、有传染病或有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应与正常产妇分别使用产床,并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 二、母婴室工作制度: 1、母婴室应保持清洁、舒适、整洁,室内每日都要通风换气。 2、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时要换工作服,带好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

应规范洗手。 3、新生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消毒。新生儿患传染病或有感染可疑的,应给予隔离。 4、发现洗手儿脐带出血、面色苍白,或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报告临床医生。新生儿应逐一测量体重。 5、母婴修养室的器械、物品应固定专用。 6、每次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还要巡视新生儿并逐一口头交班。 7、新生儿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应超过49度,热水袋要加布套,均匀贴近新生儿, 以免烫伤。 8、婴儿浴盆每日消毒一次,每日都要给新生儿沐浴一次。 合肥博大泌尿医院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严格管理,落实到位。 二、母婴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整齐,采光及通风良好。室内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三、母婴同室病房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26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婴儿床,占地面积22m2。 四、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规范等相关规范和制度,并向产妇、家属及探视者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相关制度的宣传工作。 五、母婴任何一方如发生有感染性疾病者,对感染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室内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严格执行入室卫生常规及探视制度,限制室内人员数量,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流动性,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接触新生儿前应认真洗手。 七、工作人员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应暂停与婴儿接触。 八、母婴室内应做好日常清洁或消毒工作,母婴离室后,床单元或室内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

袋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溶性包装袋。 九、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或被感染性疾病病人污染的可复用器械或物品应经消毒或灭菌后方可再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十、医疗废物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相关文件: 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4.《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5.《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一、母婴同室 1 、凡入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均住母婴同室修养。 2 、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病时如不需要隔离或不属抢救者均可在母婴同室治疗。 二、母婴同室工作人员职责 1、每天晨会听交班,了解病区重点病人,及时定出处理措施。 2、每天上、下午各查房一次,每周与新生儿科医生联合查房两次,并由产科医生负责填写查房记录,婴儿如有情况变化,医生要给以及时处理,有条件的医院产科应配备儿科医生。 3、值班医生夜查房一次。 4、观察产后两侧乳房有无乳头皲裂,乳胀现象,可及时对症治疗。 5、了解产妇产饮食、睡眠、子宫收缩情况及出血量和恶露色与量的变化。 6、深入休养室,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优点,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鼓励产妇让婴儿多吸吮,按需哺乳。 7、在查房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宣传及咨询工作。 8、参加工作总结和科研工作。 三、母婴同室儿科医生工作职责 1、每天上午查房一次,每周产、儿科联合查房一次。 2、值班医生夜巡回病房一次。 3、每班做好交接班。 4、婴儿如有情况变化,给予及时处理。 5、深入休养室,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优点,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6、耐心解答产妇及其家属提出母乳喂养过程中各类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7、做好婴儿出院指导。 8、进行工作总结和开展科研工作。 四、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1、实行责任制护理,母婴同步护理。 2、进行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和解决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使产妇在出院时掌握母乳喂养及护理新生儿的技巧。 3、协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开奶,按需哺乳。

4、每日一次护理查房,了解新生儿吸吮,产妇哺乳,奶量情况,并检查各类护理标志。 5、进行乳房护理,并指导手法挤奶。 6、认真写好母乳喂养护理记录。 五、护理员职责 1、在护士长和母婴同室责任护士指导下做好病区及“母乳同室”休养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2、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地面清扫并用%84拖地,每日两次(病室固定专用拖把)。床头柜每日用%84湿抹一次,每日做好母婴同室空气消毒两次(喷雾)。 3、及时做好病房和病员的饮水供应和配膳开饭工作。 4、负责清洁和消毒病人的茶具、餐具、痰盂、便器等用具。 5、母婴出院时,负责做好母婴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工作。 6、完成医生、护士交给的临时性工作和外勤工作。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 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章制度 一、从事终止妊娠手术单位房屋、设备和人员配备基本标准 1.终止妊娠手术室房屋要求: (1)手术室应设在门诊或病房一端; (2)手术室的面积与其任务相适应; (3)室内墙面装有~2米高的瓷砖或用油漆粉刷;有水池;有水磨石或水泥地面,并有倾斜度和下水道。 (4)门窗严密,光线充足,装有纱窗、纱门,应有采暖、降温设备。 (5)除手术间外,设缓冲间(更衣、换鞋),并有涮手、敷料准备,污物处理等地方。 (6)设观察室和观察床。 2、终止妊娠手术设备: (1)设手术床、器械台、器械敷料柜,负压吸引器,冲洗设备,照明灯等。 (2)紫外线灯,常用消毒药品或制剂。 (3)必备的抢救设施及备用物品(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器、氧气袋(瓶)、抢救药品)。 (4)手术包。 3、其他必备设施: (1)转送疑难、急重症病人的应急条件(交通工具、电话等)。 (2)供血、配血、输血设备。 (3)供氧、抢救监护条件。 (4)有效消毒设施(高压灭菌锅等)。 (5)有关检验等辅助设施。

4、人员配备: 有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医师。 二、终止妊娠手术人员标准 1、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师,应接受有关专业的技术培训,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证明,已获得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三年以上妇产科或外科临床经验。 禁止非法使用超声诊断技术鉴定胎儿性别的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安徽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医院应加强超声诊断技术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凡从事超声诊断的工作人员均应接受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法律法规教育并向医院作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书面承诺。 三、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使用超声诊断技术,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如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当事人应出具市(地)以上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证明,并准确记载其简要情况、适应症、检查结果,并由检查人员签名。 四、在超声诊断工作场所的醒目处挂贴“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标示。 五、在使用超声检查孕妇时,必须经医院领导批准,并需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场,无关人员不得围观;在场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孕妇示意胎儿性别,医院必须记录在案。 六、任何人员不得要求超声诊断工作人员进行非法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制度(DOC)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制度(DOC)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热情接待群众,关心体贴就诊者,工作人员要举止庄重、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要规范,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知识。 2、门诊各科室内外环境应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保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3、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凡来就诊者均按门诊登记册项目完整、准确地填写,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4、对就诊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的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对需要住院手术和治疗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院手续。 5、认真、及时、全面、规范地书写技术服务各种文书。 6、对门诊手术者,应观察2小时,交代注意事项,若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医院,对重症、急症、体温超过38摄氏度的服务对象应优先安排就诊。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男医师对女服务对象进行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 计划生育手术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及《消毒技术规范》,室内布局合理、整洁。 2、手术室内除必需用品,不得存放其它物品,各种器械专人保管,定期消毒。 3、手术室应备有氧气,抢救药品齐全,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不得外借。 4、受术者排尿后进入手术室查对姓名、术前三问(末次月经、末次分娩、末次手术),三查(子宫、附件、化验单),术后三查(绒毛及胚囊、出血量、受术者情况)。 5、每日清扫室内,空气消毒。每三月对手术室空气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监测并记录。

6、术后记录登记表册填写完整、准确、专人保管。 7、手术后留观一小时,告诉注意事项、进行避孕指导。 受术者知情同意签字制度 1、凡需施行人工流产、安取环术、引产术等手术要详细告知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 2、必须在受术者理解、明白需施行手术的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积极配合下签手术、麻醉同意书方可施术。 3、医护人员告知病情及手术配合相关要求时,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杜绝“冷、硬、简单”。 高危节育手术范围 1、《计划生育手术常规》中所规定的各种禁忌症,经治疗者。 2、半年内有终止妊娠史,一年内有2次人流史或连续3年均有终止妊娠史者。 3、剖宫产术后1年内,哺乳期,限用甾体类避孕药失败者。 4、生殖道畸形或盆腔包块者。 5、既往有子宫穿孔、胎盘粘连、大出血、子宫或阴道破裂修补术,子宫肌瘤切除术者。 6、子宫位置高度前倾、前屈、后倾或宫颈显露困难者。 7、脊柱畸形、骨盆病变、下肢病变截石卧位困难者。 8、宫内节育器异位、变形、嵌顿、断裂、带环妊娠或绝经1年以上者。 9、严重的器质病变、出血性疾病以及外科成形术后者。 10、年龄≤20岁或≥50岁。 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宜兴市红塔医院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一、产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业务副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产科工作,并做好记录备查。 (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严格执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配备各级各类产科工作人员,产科设备,建立健全产科工作制度,落实各种人员职责。 (三)、成立院内产科抢救组,产科质量管理小组,每半年评价一次产科质量,并做好登记。 (四)、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和产儿科双查房制度,产儿科要互相配合,同时负责对病理新生儿和母亲的查房和诊治,执行婴儿安全管理制度。 (五)、实行产科危重病人请示报告制度。发现危重孕产妇,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奔赴现场抢救,指挥抢救工作,并报告医院,协调各相关科室共同组织抢救。 (六)、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特殊情况个别交接;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科主任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监督。 (七)、加强对产科人员的助产技术培训。实行产科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制度,有计划安排医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产科质量不断提高。 二、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

(一)、认真做好孕妇系统管理,产前保健时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统一使用依法印制的孕产期保健手册,如实填写相关内容,按要求认真做好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孕期保健服务。孕妇住院分娩时须将孕产期保健手册交给产科,通知在检查产妇后要向孕妇和家属介绍产妇情况,耐心细致解释分娩本身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提供咨询服务,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使产科医生及时掌握孕妇孕期保健情况,记录分娩情况,做好产后保健记录以及产后入户访视的母婴保健情况。 (二)、对住院分娩的孕妇,接诊人员要详细、如实地填写孕产妇姓名,丈夫姓名及夫妻双方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 (三)、产房实行24小时负责制,负责第一产程到第三产程全产程监护的产时保健服务,助产人员除掌握适宜产科技术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抢救危重患儿时应有儿科医师进产房负责抢救,助产人员协助。实行剖宫产术需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决定,主刀医师应具备妇产科医师职称,具备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学历。 (四)、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和转诊制度 1、组建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2、负责疑难重症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培训和指导等。 3、妇产科工作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及时进行院内会诊。对于病情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处理而病人又不宜转送时,应及时申请院外会诊,同时继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诊治。 4、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凡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应予优先安排。 5、对病情危重,在本院无条件抢救,且病人可以运送时应尽早转院。 6、转诊程序 (1)有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并需转诊者,原则上应转往上级医院。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制度与职责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制度与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工作制度。 1.医院依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 2.在审批技术范围内,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婚前医学检查、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和助产技术。 3.从业人员须经过审批机构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4.依照审批机构的要求,每三年开展一次换证工作。 5.定期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一、婚前医学检查 (一)婚前医学检查单位房屋、设备和人员配备基本标准 1.婚检门诊房屋要求: (1)分设男、女专用婚前医学检查室,并具备婚前卫生咨询服务的条件; (2)设婚前健康宣教室,室内有性生理、性卫生、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知识挂图、模型、音像等宣教设备。 2.婚检设备: (1)女婚检门诊:妇科检查台、检查床、妇科检查器械、听诊器、血压计、体重计等;

(2)男婚检门诊:检查床、听诊器、血压计、体重计等; (3)具有开展血、尿常规、阴道分泌物涂片、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梅毒、淋菌涂片或培养等化验设备和X光机等辅助设备。 3.人员配备: 有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男、女专职检查医师和高年资的主验医师。 (二)婚前医学检查人员基本标准 1.工作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应当做到严肃、认真、亲切、守密; 2.婚检医师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的医学专业学历证明,并具有三年以上妇产科或泌尿外科临床经验,已取得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者; 3.主检医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并已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4.婚前医学检查医生必须经过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母婴保健知识和婚前医学检查专业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 二、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 (一)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单位房屋、设备和人员配备基本标准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 管理制度 宣教制度 母婴同室对象 母乳喂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探视制度 质量制度 工作职责 射阳县人民医院 母婴同室工作常规(试行) 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根据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射阳县人民医院母婴医院工作常规》,以此作为母 婴同室工作的考核标准。 一、·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医院母乳喂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母乳喂养支持组织。

二、宣教制度 1、产前门诊的宣教工作必须有宣教大纲,示教娃娃,乳房模型和录像带(或知识性宣教挂图)《母乳喂养指南》宣传册。门诊宣教录像时间不宜太长。对孕妇宣教内容应包括:本院母乳喂养的规定;生后4-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盘点;母婴同室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如何保证母乳的充足,母亲喂奶的体 位,婴儿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 2、医院要确定固定的宣教日,每对夫妇在孕12周后和32周后各进行一次围产期保健宣教及母乳喂养宣教。宣教室有专人负责,有登记本、围保卡上有宣教记录。 3、入院待产及产后进入母婴休养室后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技能指导。 4、产后第3、7、14、28天各进行一次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42天、3、 6个月各进行一次母乳喂养咨询及婴儿健康检查。 三、母婴同室对象 1、凡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内科合并症的产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三、四级者,子痫、精神病、癫痫、智力低下),无急性传染病者,不论阴道分娩、剖宫产 均可母婴同室。 2,新生儿有如下情况,不宜母婴同室: A,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五分钟小于7分,继续复苏无好转着, B,新生儿体重低于1500克,孕周32周, C,严重出生缺陷, D,宫内感染者。 四,母乳喂养制度 1,阴道分娩者,产后经检查无早吸允禁忌症(如早产,低体重,窒息Apgar评分<7分着着),应在30分钟内,及时帮助新生儿(在全裸体 态下)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者,并帮助早吸允。剖宫产儿在出生 后30分钟内好和母亲进行脸贴脸的皮肤接触,然后放在手术室内备用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1.母婴24小时同室,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人员流动与探视人 员数量,严禁传染病人陪床和探视。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每日开车开窗通风两次(做好产妇保 暖),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不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防止交叉感染。 3.病房护士及时指导产妇完成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进一步指导 母乳喂养(首次喂哺在分娩后30分钟内完成),按需哺乳,禁用奶瓶喂养或用橡皮奶头做安慰物。 4.指导产妇自行观察新生儿的方法和内容,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 医护人员,并积极给予处理(因医疗护理操作时,母婴分离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5.母婴同室护士在接收新生儿时,应详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 认真核对新生儿的病历与手圈内容是否相符、姓名、性别、体重、出生日期、时间、产式。并对入室时的新生儿进行评分,详细检查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型、血肿、产瘤、脐部有无渗血等。 6.每天为新生儿测量体温两次,每日进行晨间护理沐浴。了解吃奶 次数、大小便次数等,做好记录,督促产妇按需哺乳,严禁给婴儿加喂糖水及其他代乳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 7.鼓励产妇早活动,同时重视产妇的心里护理,进行产褥期保健、 计划生育、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 8.新生儿出院时须与产妇核对手圈与标牌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

期,无误后将新生儿交与产妇,并向产妇和家属再次宣教母乳喂 养的重要性和产褥期保健及计划生育相关知识。 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病室规范。每日通风2~4次,每次20分钟,室温22~ 24℃,湿度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异味、无污染源。 2.对母婴实施整体护理,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每班床头交接班。 3.新生儿入室后给予早吸吮及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 4.根据婴儿情况随时更换尿布,注意观察婴儿全身皮肤及脐带情 况,产妇给予晨晚间护理。 5.婴儿每日洗澡一次,常规消毒脐带及清洁眼部,婴儿包被、衣服 每日更换。 6.婴儿餐具一用一消毒。 7.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应专人负责,并做好登记。母婴同室护士 负责处理婴儿医嘱。 8.每日做好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挤奶,负责奶库的管理。 9.母婴同室护士负责接待新入院、手术、分娩的产妇并执行医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