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从另一个企业手中获取资产或股份的过程。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或从竞争对手手中获得有利条件。
企业并购有很多理论,下面将介绍最重要的几个理论。
1.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当企业的规模增大时,其生产成本将逐渐降低,因为固定成本可以被摊到更大的产品数量上面。
企业并购是因为能够在增加企业规模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2. 市场占有率理论
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吞并竞争对手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当企业在某个市场占有更高的份额时,将更容易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盈利。
这是因为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份额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销售机会。
3. 应用型多角化理论
应用型多角化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通过获得不同地区、行业和产品线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这种学习和技术升级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新的产品线和扩大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可以使企业走向更多的领域,从而更好地应对新的竞争挑战。
4. 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认为,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可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控制权给了企业更多的自由,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控制在企业合并中极为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双方的合作正常进行。
企业并购是一种获得对另一个企业控制权的方式。
总体而言,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目标、优势和适应度等多个因素。
理解并掌握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对企业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企业并购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理论评介与重构-最新文档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理论评介与重构一、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缘起与现实困境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肇始于亨利?曼尼(Benry Manne)于1965年完成的两篇具有开创意义的论文,其中集中阐述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作用机理。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代企业治理难题提供了另一条解决思路。
曼尼认为,公司收购就是一个公司控制权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缺乏效率的公司经营者会因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股东接受收购者的报价而被撤换。
该理论假设存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公司的经营效率因此会真实地反应在股票的价格上。
若经营者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财产达到最有效的运用,也即意味着未使公司的股价达到最大化,则经营者必定缺乏经营效率,股价不能反应公司的真正潜力。
这就为公司的收购者创造了一个控制机会,公司收购者可以通过收购该公司的股份获得其控制权,并指定新的经营者更换现任董事会,以恢复经营效率,使股价最大化。
由此,公司的收购使因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控制权又重归所有者手中。
概而言之,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着眼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治理效应,强调股东退出公司对经营者的惩戒作用,“用脚投票”以更换不满意的经营人员。
该理论尤其强调敌意收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即越过目标公司的经营层而直接收购目标公司股东所持股份以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目的的收购形式。
在倾向于外部监督治理模式的英美,对收购尤其是敌意收购多给予较高的评价,并主张放松对公司收购的管制,限制目标公司的反收购行为。
这种对收购倍加推崇并相应排斥政府干预和规制的论点构成了公司控制权市场主流理论的核心主张。
然而,收购并未像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所信奉的那样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产生持续、稳定、积极的效应,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面临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即经营者短视、社会资源被浪费、成本高昂等弊端,使之不仅面临市场监督作用有效性的质疑。
而且因敌意收购的肆意进行,股东之外的与企业有着利害关系、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样作出贡献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们在收购完成后,往往被削减工资或解雇,其应有的福利被转移变成了对收购交易双方有利的收入。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首先,公司的所有权是指对公司所有资源、资产和收益享有合法权益的权利,是所有者对公司的直接权益。
所有权可以通过股东的股权来表示,股权越高意味着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
而控制权则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主导公司决策和运营的权力。
控制权可以通过控制股权来获得,但控制权不一定等同于所有权,因为存在控制权大于所有权的情况。
其次,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一一对应的,即拥有多少股权就能够对公司进行多少程度上的控制。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公司存在一些特殊的权益安排和治理机制,使得实际的控制权与股权之间出现差异。
比如,通过优先股、特别股等股权安排,少数股东可以拥有大量的控制权,从而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营。
此外,公司的控制权还可以通过债务、契约和行业规范等方式来获得。
因此,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控制权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股权的多少,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首先,决策的结构和机制是影响控制权的重要因素。
公司的治理结构决定了是否存在控制权的集中和分散。
例如,控股公司和家族企业通常通过家族协议、人事安排等方式来集中控制权。
其次,公司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也会对控制权产生影响。
包括创始人的精神和价值观、公司内部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此外,政府政策、法律和法规对控制权的制约和保护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政策和法律的干预可以减少控制权的滥用,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的管理中,公司控制权的问题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是影响公司治理和发展的实际问题。
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绩效,而控制权的过度集中或泛化则容易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和公司治理的混乱。
因此,相关各方应当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的监管和管理,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综上所述,公司控制权理论围绕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问题展开讨论。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控制权不仅仅取决于股权的多少,还受到公司决策结构和机制、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政府政策和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公司控制权简单地说对公司进行控制、影响的权利,公司的控制权不仅仅是指投票权、表决权,其实际上是指通过公司的股权拥有、人员安排、财务支配、资产控制、上下游客户影响、技术控制、协议安排等方式对公司进行控制和影响的权利。
这种控制权实质上也是来源于股东的所有权,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济性权利,当然也是一种利益的存在方式,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性的体现也有着不同,公司发展初期,对公司控制权的体现比较弱,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控制权的意义逐步体现出来了。
公司初期,一般都是家族企业,老板本身就是股东,直接负责公司的管理,家属或者老板指定的人担任公司监事;等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的需要引入其他资金方作为股东,有的需要引入核心技术人才并给予股份,有的为了战略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情形就需要合伙人的进入,人家进入做了股东就需要享有股权,要参与公司的决策、经营、管理或者是对公司的股东、管理层进行监督等;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种融资、人才引进情形会增加,创始人的股权会逐步被稀释,有的股权都不到30%,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的股权持有比例都低于10%,如果仅仅按照他们持有的股权比例,对公司的影响是很小的,所以也就要求这些创始人、核心层成员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来达到控制公司,实现公司控制权。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公司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的控制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为公司控制权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有的企业因为控制权纠纷将合作伙伴送下了监狱,有的企业因为控制权纠纷将即将上市的企业陷入了泥潭,有的很多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也会控制权纠纷弄的濒临破产。
所以,近些年来发生的黄光裕与陈晓的纠纷、真功夫蔡达标与潘云海的纠纷、雷士照明的事件等案例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对公司控制权的重视,又像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AB股或者合伙人制度的设计保证了马云、刘强东这样持股比例低于10%的情况下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就保证了公司的发展方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发展。
公司控制权七种设计方案

公司控制权七种设计方案1.股权控制权设计方案:股权是衡量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指标之一、股东通过持有公司的股份来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例如选择董事会成员、制定公司政策等。
股权控制权设计方案中,通常会设置不同股份的比例,不同比例的股东享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权。
2.董事会控制权设计方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重大事项。
董事会控制权设计方案涉及到董事席位的设置、选任和解聘等问题,以确保董事会能够有效履行其职责。
3.管理层控制权设计方案:管理层是公司日常运营的执行者,对公司业务和管理有直接的控制权。
管理层控制权设计方案涉及到岗位设计、岗位权限和职责划分等内容,以确保管理层能够高效地管理和运营公司。
4.独立董事控制权设计方案:独立董事是董事会中的一类特殊成员,其独立性使其能够进行中立公正的决策。
独立董事控制权设计方案中,通常会规定独立董事的数量、选任方式和权益等,以确保独立董事能够发挥其监督和决策作用。
5.员工参与控制权设计方案: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参与公司控制权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员工参与控制权设计方案可以包括员工持股、员工代表在董事会中的席位等,以确保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
6.投资者保护控制权设计方案:投资者保护是保障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控制权设计方案中,应考虑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例如制定一些限制投资者行使控制权的规定,以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共同利益。
7.业务合作控制权设计方案:公司在业务合作中往往需要与其他公司或机构合作,这涉及到合作伙伴对公司控制权的影响。
业务合作控制权设计方案中,可以包括合作伙伴的参与方式、合作伙伴的权益和参与决策的权限等,以确保业务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公司控制权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独立董事、员工、投资者以及业务合作等各方的利益和权益,以维护公司的发展和稳定运营。
这七种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参考,但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来确定。
论公司实际控制权:性质·渊源·法律导向

的 现实差 距 也许 是永 远难 以消除 的客 观存 在 , 企求 二 者完 全 一 致是 根 本 不 可能 的 , 是 , 司法 却 仍 然一 如 但 公 既往 地按 照 它设 置 的 目标 动态 地对 公 司运 行 行 为进 行 不 断 的调 整 和 矫 正 。公 司 运 行 实 态之 所 以偏 离 公 司 法 , 因为在 一些 现象 的背 后存 在 着深 层次 的原 因 。公 司法 以一 般抽 象 意 义上 的公 司 为对 象 所 进行 的静 态 是 权力 配置 , 一旦 具体 到现实 公 司 中的动 态 权 力 配 置 , 往 被 打 破 或 发 生 改 变 , 被 实 际 的权 力 配 置 所 取代 。 往 并 本来 法律 形式 上 的公 司控制 权应 当与公 司 实际控 制 权完 全 相 吻 合 , 是 , 因此 出现 了分 离 的情 形 , 律 上 但 却 法 拥 有公 司 控制权 者 , 际上并 不 控制 公 司 ; 律上 无公 司控制 权者 , 事 实上行 使 着公 司 的控 制权 。因此 , 实 法 却 研 究 和探 讨公 司实际 控制 权配 置 的动 因 、 决定 因素 , 价实 际 控制 权 对 公 司法 权 形 态 控 制权 的影 响 , 找 切 实 评 寻 可行 的矫 正对策 , 确保 公 司控 制权 的法 律 配置 最终 有效 的 实现 , 对 具有 重 大 的意义 。
权 力 , 源 于股 份 所 有 与 表 决 权 分 离 、 力 资 本 优 势 、 场 支 配 地 位 等 因 素 , 有 其 深 层 的 社 会 、 济 和 文 化 背 景 。公 司 事 实 起 人 市 并 经 权 力 虽 然 对 法 权 配 置 具 有 某 种 弥 补 作 用 , 是 往 往 导 致 公 司 运 作 偏 离 公 司 法 的 预 期 , 成 公 司 法 权 配 置 功 能 失 灵 、 化 , 害 但 造 异 损 公 司及 利益 相 关 人 的 合 法 权 益 。 因此 , 律 的导 向 应 当 是 发 挥 趋 利 避 害 功 能 。一 方 面 , 公 司 自制 空 间 内 承 认 其 存 在 的 合 理 法 在 性 ; 一 方 面 , 过 法 权 抑 制 、 除 其 负 面 影 响 , 保 公 司治 理 沿 着 法 律 的 轨 道 运 行 。 另 通 消 确
公司控制权的5种方法

公司控制权的5种方法
1.股权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购买公司的股票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拥有超过50%的股份时,他们就可以控制公司的决策
和管理。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上市公司。
2.合同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签
订合同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例如,当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签订合同时,合同中可能包含一些条款,使得其中一方可以控制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3.
债权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购买公司的债券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
个人或一家公司拥有大量的债券时,他们可以通过对公司的债务进行控制
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4.管理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拥有公司的管
理权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拥有公司的管理权时,他
们可以通过管理公司的运营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5.技术控制法:这
种方法是通过拥有公司的核心技术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个人或一家
公司拥有公司的核心技术时,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公司的技术来影响公司的
决策和管理。
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治理-精品文档

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治理一、公司控制权的内涵公司控制权是公司内部相关利益主体享有的对公司运营的决策权和支配权。
在公司中, 股东失去了其出资财产的所有权, 转而以股权的行使来影响公司的决策。
股东拥有股权或股份不同、集中或分散,就会产生不同的控制权和控制权组织结构模式。
二、公司控制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
2.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治理密不可分。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控制权的配置是契约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一种博弈均衡状态,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才能使公司治理更加完善、有效。
三、公司控制权市场1.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含义。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的管理团队在其中互相争夺公司资源控制权的市场,即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市场。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代理权征集,即代理权争夺市场;二是兼并收购,亦即接管市场。
2.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基本模式。
(1)市场导向型公司控制权市场。
这种公司控制权市场上的公司所有权比较分散。
两权分离比较严重,常常依赖高效运行的资本市场来监督和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由于公司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为公众所有。
(2)机构导向型公司控制权市场。
机构导向型公司控制权市场又称为组织导向型公司控制权市场或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控制权市场。
其主要特点是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比较高,常以内部监控机制为主,通过严密的有形组织结构来制约企业的经营者、法人股东和银行在公司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即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大投资者和银行的作用,而较少依赖于完备的法律保护。
(3)家族治理型公司控制权市场。
家族治理型公司控制权市场建立在家族为主要控股股东的基础上,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内进行权利分配、实施制衡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数目 Si,j 表示第i层次公司的非
控制股东(i =1,2,…m , j =1,2,…n) A 表示实际控制人
2、控制权的计量
郎咸平(2002) ,控制权比例等于所有控 制链上最弱的投票权相加之和。 计算公式为 :
VR 表示最终控制权 αi1 αi2 ……αit为第i条控制链的所有链间控股比例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Berle and Means(1932),无论是通过行使 法定权利,还是施加压力,选择董事会成员或 其多数成员的实际权力。 Demsetz和Alchian(1972),现代企业的控制 权是股东和经营者相互分享所有权和利益相互 协调的制度。 Grossman和Hart(1988),企业的控制权是企 业产权契约规定的特定控制权之外的剩余控制 权,它的实质是对企业物资资产的控制权。 Michael Jensen(1992),对高层经理人员 的聘用、开除和确定高层经理工资的权力。
中小股东所遭受的损失。
2010年11月2日
2、交叉持股结构
交叉持股是指企业集团内部横向和垂 直的所有权连接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加 强和提高了核心控制者的控制能力。交 叉持股结构的终极控制股东往往通过多 条控制链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
2010年11月2日
2、交叉持股结构
交叉持股结构图
2010年11月2日
2010年11月2日
3、双重股权
双重股权就是通过公司章程等手段实 现差别投票权,进而实现现金流权与控 制权的分离。
2010年11月2日
四、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现状
(1)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国际比较
国家或地区 现金流权与控制 国家或地区 现金流权与控制
权分离率 (%)
(二)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分离程度的界定 1、现金流权及其计量
所谓“现金流权”,是指股东对公司现金流的 要求权。现金流权反映了实际控制人对公司资本 的实际投入,而控制权反映的是实际控制人通过 对控股股东的控制而间接获得的对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对于控股股东,其现金流权等同于控制 权;但对于实际控制人,由于其可以通过多层控 股来实现对控股股东的控制,其虽然间接获得了 与控股股东相同的控制权,但却支付了较低的现 金流权成本。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一)所有权 张维迎(1996)认为,所有权既指对某种 财产的所有权,也指对企业的所有权, 但是应当把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 分开来进行理解。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二)控股权 控股权是达到控股地位后形成的一种状态,
它分为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 一般来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
权分离率(%)
香港 日本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泰国
82.6 98.4 78.5 72.2 92.0
印度尼西亚 韩国 菲律宾 台湾
中国(大陆)
68.7 83.3 81.9 75.7 62.1
资料来源:谷祺等(2006)《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10年11月2日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Grossman和Hart(1988),大股东可以通过获 取控制权得到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 益。 Bebchuk和Kallan(1990) ,控制权私人收益是 指通过控制权竞争而控制公司的那些人所能获 取的任何价值(这些价值不能在股东间进行分 配)。 Coffee(2001) ,控制权私人收益是那些控制 公司的人为自我利益而从公司中掠取的利益, 这些利益并不与其他股东分享。
2010年11月2日
1、金字塔结构
若公司D向上市公司E购 入低于市场正常价格a亿 元的资产 ,问A是赚还 是亏?赚或亏了多少?
答案:E会亏损a亿元 ,
提A要示承:担前0.面28已6a算亿元的亏 损出,A对A通E过的公控司制D获得的 权利为润是55a%亿,元,现则金A在这 项0流.7交1权4易a为中亿2的元8净,.6利这%润也为正是
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收购人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构成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 1、在一个上市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 2、能够行使、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表决权超过该公司股 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的; 3、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的比例达到或 者超过百分之三十的; 4、通过行使表决权能够决定一个上市公司董事会半数以 上成员当选的;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显然,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是通过列举 方式进行界定。
现金流 权均值 39.60% 35.06% 29.67% 32.27% 34.94% 32.06% 30.93% 控制权
均值 44.73% 43.19% 40.42% 39.62% 40.76% 39.80% 37.76%
两权 分离率 88.53% 81.17% 73.39% 81.46% 85.72% 80.55% 81.90%
分 散
分散
所有权
2010年11月2日
集中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一)文献回顾 La Porta等(1999),发现控制股东常常利用金字塔结 构、交叉持股结构和双重股权来构建一个复杂的控制 链,从而将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进行分离。 Wolfenzon (1999),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可以利用 很少的资源获取公司的控制权,从而降低了侵害中小股 东可能带来的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抵消作用。 La Porta等(2002)和Claessens等(2002),研究均发现, 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越大,则公 司价值越低。 Bebchuk等(2000),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 下, 控制股东可能为了掠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对中小股 东进行利益侵害。
现金流量权则为
N
Ci
其中Ci∈(0,1)
i 1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Claessens、Djankov和Lang (2000)对 东亚九国(或地区)2980家上市公司股权 结构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东亚九国(或地区)的上 市公司中,平均38.7%的公司存在金字塔 结构,而10.1%的公司存在交叉持股结构
2010年11月2日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 第一,上市公司大多都具有终极控制股 东; 第二,终极控制股东通过金字塔结构、 交叉持股以及双重股权等形式使现金流 权与控制权分离; 第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 程度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具有重大影响。
2010年11月2日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2010年11月2日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苏启林等(2003)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发现分离系数 越大家族企业的价值越低。 邓建平等(2005)对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政 策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较高。 谷祺等(2006)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现 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在东亚为最高。另 外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 负相关,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控制权比例 显著负相关。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2010年11月2日
为
金 字 塔 结 构 ?
什 么 上 市 公 司 偏
好
2010年11月2日
1、金字塔结构
举例:
A在E公司的控制权为:
VR=Min(L1)+Min(L2)=3 0%+25%=55%
现金流量权为:
α=40%×30%×30% +100%×25%=28.6%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1、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指
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纵向层级结构。简言 之,就是多层级、多链条的控制结构。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金字塔控股结构图
终极控股股东U对公司n拥有的控制权来自 C=Min(C1,C2…Ci)
交叉持股相关制度背景
2010年11月2日
综上可知,从1993年《公司法》颁布之 后,我国法律层面的规范文件对交叉持 股等问题处于空白状态。
尽管2009年证监会有了相关规定,但由 于仅仅涉及证券公司,对于其他亟需规 范的投资公司和上市公司没有涉及,所 以,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对交叉持股及相 关问题制定明确法律法规。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综上,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指那些只 有大股东可以独享的,而不在其他股东 之间进行分配的利益。控制权私人收益 远比共享收益的表现形式复杂,它既可 以表现为货币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货 币形式。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和所有权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
注:图中虚线表示所有权,实线表示控制权的授予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综上,公司控制权可以理解为对公司 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可利用资源的控制和 管理的权力,相对于剩余控制权,它与 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 权来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 司控制权的基础。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四)控制权收益 Jensen和Meekling(1976) 认为,股东 兼管理者的私人收益不仅来自货币性收 益,还包括由于不同种类非货币收益而 带来的效用。并认为公司高层所享有的 巨额额外津贴实际上是控制权私人收益 的另一种体现。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 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之间的分离程度在 东亚为最高为62.1%。平均来说,控制股 东要掌握1单位的投票权,只需要对应 0.621个单位的现金流,也就只需要承担 0.621个单位的经营收益以及其所带来的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