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活动图

实验三 活动图
实验三 活动图

实验三活动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TJKD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现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要求:

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已知用例的业务过程:

1.描述删除读者用例。

四、验证实验

绘制“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活动图。删除读者信息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绘图步骤:

(1)在用例图中,找到删除的用例,如图2.1所示,在删除用例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New”,Rose工具也会弹出一个菜单,选”Activity Diagram”,选中后单击,便可以新建好一个活动图。如图2.2所示。

图 2.1

图2.2

(2)新建好活动图后,双击删除的活动图,得到如图2.3所示,然后把在左边的工具栏内点击“Swinlane“,在右边的图添加一个泳道,如图2.4所示,并命名为administrator.按照此步骤,再添加另一个泳道,并命名为SystemTool,得到图2.5。

图2.3

(3)接着在左边的工具上选取开始点,并在administrator的泳道上添加,如图2.6所示;添加完开始结点后,再来为此活动图添加活动,图2.7所示,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中Activity 这个图标,在administrator这边的泳道上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登录(login),再在开始结点和活动登录(login)之间添加活动关系,如图2.8所示。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3)完成步骤(2)后,登录输入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验证,则在图中添加一个验证框,如图2.9所示:添加验证框后,验证的内容,如果通过,则允许管理员进行查询操作,如图2.10所示;如不能通过,则结束,如图2.11所示。

图2.9

图2.10

图2.11

(4)验证后,下一步的操作是查询需要删除的记录,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delete,如图2.12和图2.13所示。

图2.12

图2.13

(5)最后,在删除后,系统会返回操作结果给操作者,图2.14所示;删除成功或删除失败系统都会有信息返回给操作者。

(7)根据分析设计情况,进一步添加或细化活动图。

图2.14

五、实验

1.分析Add Course(添加课程)用例的事件流,画出Add Course用例的活动图。

在用例图中分析过,选课系统中的添加课程(Add Course)用例的事件流如下:(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管理员输入课程各项信息;

(3)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A1:有冲突

(4)系统添加新课程,提示课程添加成功;

(5)系统重新进入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

(6)用例结束。

其他事件流:

A1:有冲突

(1)系统提示冲突,显示冲突课程信息;

(2)用户重新输入;

(3)继续验证直至无冲突;

(4)进入添加课程事件流第4步。

根据以上描述并进一步细化,绘制出Add Course用例的活动图。

2.远程网络教学系统

(1)对于“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学生登录后可以下载课件。在登录时,系统需要验证用户的登录信息,如果验证通过系统会显示所有可选服务。如果验证失败,则登录失败。当用户看到系统显示的所有可选服务后,可以选择下载服务,然后下载需要的课件。下载完成后用户退出系统,系统则会注销相应的用户信息。请画出学生下载课件的活动图。

(2)在“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处理注册申请或者审核课件。在处理注册申请后,需要发送邮件通知用户处理结果;在审核完课件后,需要更新页面信息以保证用户能看到最新的课件,同时系统更新页面。当完成这些工作后,系统管理员退出系统,系统则注销系统管理员账号。请画出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活动图。

(3)

UML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 实验报告 学号:180108213 姓名:庞志伟 班级:08级软件2班 指导老师:姚宇峰

实验及作业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软件工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统一建模语言UML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装有Visio、RathionalRose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复习阐述“软件工程开发模型”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写成实验报告。 2、熟悉UML软件设计工具Visio、Rational Rose的安装及环境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1、软件工程开发模型有(1)瀑布模型,(2)原型模型,(3)螺旋模型,(4)喷泉模型(1)瀑布模型 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瀑布模型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 2)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UML实验指导(修改)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例图 (2) 实验二类图和对象图 (4) 实验三顺序图、协作图 (6) 实验四活动图 (8) 实验五状态图 (10) 实验六组件图和部署图 (11) 2011-9-1

实验一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Visual Paradigm和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 3.掌握绘制用例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和实现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 2.网上选择系统的问题描述如下: 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本系统拟使用Java语言通过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在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系统登录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课界面等。 三、实验要求 1.对本系统中的参与者、用例进行分析,并绘制用例图。 2.写出添加课程、选课的用例详述。 3.按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下面是系统中出现的一些事件流。 添加课程事件流: a)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b)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c)管理员输入密码。 d)系统验证密码。 A1:密码错误 e)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f)管理员选择添加课程。 g)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h)管理员输入信息。 i)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ANSYS三点弯曲计算报告书

三点弯曲计算报告书 2011.3.20

1.算例说明: 三点弯曲实验是材料性能测试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方便的获得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算例试样尺寸参考了实际实验采用的尺寸,试样的支撑及加载方式如图1所示,图2给出了试样的尺寸信息。 图1 三点弯曲示意图 图2 试样尺寸信息

2. 问题分析: 材料特性为各向同性的简支梁,其弯曲应力存在理论解,根据材料力学相关理论[1]。对于三点弯曲,各截面的应力可以通过公式(*)算出,最大拉压应力出现在集中力作用截面处 。 z I My =σ (*) 式中M 表示弯矩,y 表示截面上点到杆件中性面的距离, z I 表示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根据公式(*)可以方便的计算出最大应力值: MPa I y M m m I m m h y m m N FL M z z 76.1188022/4.47504 max max max 4 max max =====?==σ 3. 问题求解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试样的支撑形式属于简支梁,载荷为单点集中力,据此得到计算用模型及约束和载荷方式。图4 给出了有限元网格划分。 关材料属性信息:

弹性模量 Elastic Modulus=3.3Gpa 泊松比Poisson ratio=0.3 图3 试样的有限元模型 4.结果分析: 应力分布见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大应力发生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完全相同。

图4 三点弯曲应力分布图(上图为等轴视图下图为前视图)

参考文献 [1]范钦珊,殷雅俊,虞建伟 . 材料力学(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P109

实验三 交互建模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实验教学)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科)2013级1、2班 授课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2学期 计划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0,实验:18) 任课教师:杜英国 所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软件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教材:《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美】Michael Blaha James Rumbaugh著车皓阳杨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授课人1:杜英国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 授课人2: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学位: 实验题目:实验三交互建模 实验类型:(4)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 每组实验的学生人数:25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IBM Rational Rose绘制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 (3)了解执行订单活动图、股票交易处理活动图。 实验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 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绘制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 实验难点(预计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前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方法): 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完实验相关内容,学生认真复习实验相关内容;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环境教师可先提示性讲解实验内容,再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如果实验完成情况较差,教师统一辅导。 实验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Windows7,ROSE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题: 上交实验报告。

UML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报告2-活动图及状态图

《UML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3 年 10 月 11 日

一、实验题目 活动图及状态图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完成了对TJKD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因此,指派你运用本节所学的状态图,完成如下任务: 1.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1.业务分析:由前面章节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还书主要业务的描述和分析可知,还书业务的动态行为是由:空闲(idle)、图书查找(finding)、还书(reversion)、失败(Failure)、归还成功(Success)5种状态及激活相互转换的事件。 2.绘制状态图:请您根据分析运用UML绘制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分析: 还书的状态图,还书的主要业务都是由管理员来完成,首先管理员必须先登录系统,并通过验证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查找该书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则进行还书操作,如不存在该信息,则给出提示信息; 四、实验步骤 第一个 (1)在用例图中,找到删除的用例,在删除用例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New”,Rose 工具也会弹出一个菜单,选”Activity Diagram”,选中后单击,便可以新建好一个活动图。 (2)新建好活动图后,双击删除的活动图,然后把在左边的工具栏内点击“Swinlane“,在右边的图添加一个泳道,并命名为administrator.按照此步骤,再添加另一个泳道,并命名为SystemTool (3)接着在左边的工具上选取开始点,并在administrator的泳道上添加;添加完开始结点后,再来为此活动图添加活动,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中Activity这个图标,在administrator这边的泳道上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登录(login),再在开始结点和活动登录(login)之间添加活动关系 (4)完成步骤(2)后,登录输入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验证,则在图中添加一个验证框结束(5)验证后,下一步的操作是查询需要删除的记录,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delete (6)最后,在删除后,系统会返回操作结果给操作者;删除成功或删除失败系统都会有信息返回给操作者。 (7)根据分析设计情况,进一步添加或细化活动图 第二个 (1)在用例图中的还书(revesion)用例,单击右键,新建一个状态图,命名为revesion状态图,(2)双击“receivesion”状态图,展开后,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取一个实心圆点,此结点为开始结点;当还书的时候,操作者先要询问系统的状态,如果系统忙,操作者则必需等待,因此,得到系统的两种状态

实验3弯曲实验

材料的弯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采用三点弯曲对矩形横截面试件施加弯曲力,测定其弯曲力学性能; 2、学习、掌握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3、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4、游标卡尺。 三、实验试件 实验所用试件如下图1所示,试件截面为矩形,其中,b 为试件宽度,h 为试件高度,L 为试件长度。 图1 矩形截面试件 四、实验原理 1、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图2所示为三点弯曲试验的示意图。其中,F 为所施加的弯曲力,Ls 为跨距,f 为挠度。 图2 三点弯曲试验示意图

2、弯曲弹性模量b E 的测定(图解法): 通过配套软件自动记录弯曲力-挠度曲线(见图3)。在曲线上读取弹性直线段的弯曲力增量和相应的挠度增量,按式(1)计算弯曲弹性模量,其中,I 为试件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12 3bh I =。 ??? ? ????= f F I E L s b 483 (1) 图3 图解法测定弯曲弹性模量 3、最大弯曲应力bb σ的测定: W L F s bb bb 4= σ (2) 其中,bb σ为最大弯曲应力,bb F 为最大弯曲力,W 为试件的抗弯截面系数,6 2bh W = 。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试件准备:矩形横截面试件应在跨距的两端和中间处分别测量其高度和 宽度。取用三处宽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和三处高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件的宽度和高度。 2、试验机准备:按试验机→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开机,开机后须预热十 分钟才可使用。运行配套软件,根据计算机的提示,设定试验方案,试验参数。 3、安装夹具,放置试件:根据试样情况选择弯曲夹具,安装到试验机上,

图书管理系统uml实验报告.doc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大作业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软件 3 学生姓名:陈俊伟 学号:2174 指导老师:苏锦钿 提交日期:

华南理工大学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大作业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_____ 图书管理系统 uml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 陈俊伟 ________学号:_ 2174_____ 班级 : ___09 软件 3 班________ 组别 : ________ 合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 ______ 苏锦钿 __________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掌握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相关概念; Rational Rose 2003 、 IBM 2. 熟练掌握 UML的基本知识和9 种常见的 UML图形 , 并能够利 用 Software Architecture、或trufun UML工具进行建模; 3.根据问题进行学习,拓广、深化; 4.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分析、设计和建模,为以后软件项目的开发打下实践基础。 【实验原理】 UML建模,就是用模型元素来组建整个系统的模型,模型元素包括系统中的类、类和类 之间的关联、类的实例相互配合实现系统的动态行为等。UML提供了多种图形可视化描 述模型元素,同一个模型元素可能会出现在多个图中对应多个图形元素,人们可以从多 个视图来考察模型。UML建模主要分为结构建模、动态建模和模型管理建模 3 个方面,第 1 个方面是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静态角度来描述系统的,在静态视图、用例视图、实施视 图和配置视图中适用,采用了类图、用例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图形。例如类图用于描述系 统中各类的内部结构(类的属性和操作)及相互间的关联、聚合和依赖等关系, 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等;第 2 个方面是从系统中对象的动态行为和组成对象间的相互 作用、消息传递来描述系统的,在状态机视图、活动视图和交互视图中适用,采 用了状态机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图形,例如状态机图用于一个系统或对象从 产生到结束或从构造到清除所处的一系列不同的状态;第 3 个方面描述如何将模型自身组织到高层 单元,在模型管理视图中适用,采用的图形是类图。建模的工作集中在前两 方面,而且并非所有图形元素都适用或需要采用

UML实验三活动图

实验三活动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活动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2、掌握活动图中各元素表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掌握分支、监护条件、分岔、汇合和泳道的概念。 4、掌握阅读和绘制活动图的方法。 5、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环境] 1、Windows操作系统(XP、Vista等) 2、Rational Rose2003软件(或RSA8.0)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说明下面活动图所表达的信息。 表达的信息:用户下订单,可以直接生成送货单,然后由供应商发货,修改订单项状态,然后等所有的订单项全都送货完毕,这样一笔订单就完成了。或者也可以由用户下订单,然后

选择支付方式,如果用户想要取消订单或订单超过了时限则该订单取消,否则供应商收款后送货,然后修改订单项状态,待所有的订单项全都送货完毕,订单就完成了。 2、用活动图表示for(i=0;i<9;i++)循环。 输入i=0 i>=9 i++ i<9 2、了解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活动过程,并画出活动图,关于支付宝的相关说明可以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604987730.html,/查看。

登陆淘宝网,选择要购买的商品,选中 后点“立即购买”买下选中的商品 正确填写您的收货地址、收货人、联系电话,填写您所需的购买数量;补充完成您的个人基本信息,点“确认无误,购买”继续 选择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输入支付宝账户支付密码,点“确认无误,付款”支付宝账户无余额可以选择网上银行、支付宝卡通、网点付款来完成支付 支付宝付款成功,点“点此查看 本笔交易详情” 卖家发货后,买家注意查收货物,收 到货物后,点“确认收货”付款给卖家 输入支付宝账户的支付密码, 点“同意付款”付款给卖家; 收到货点“确定”付款给卖家 成功付款 给卖家 双方相互 评价 交易成功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作用:在现代软件工程中,需求到详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后续的编码、测试、维护都只是按照前面的规划计划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设计,利用UML几乎能将整个的代码通过UML表示出来,UML处理好了,就简化了软件的制作难度。我们利用画UML,把自己想实现的程序实现。 必要性:通过使用UML,这些我们就能够阅读和交流系统架构和设计规划,就像建筑工人多年来所使用的建筑设计图一样,能让人一目了然。

金属弯曲试验

金属弯曲实验 计划学时:2学时 本实验按照国标《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52--93),用INSTRON5582万能试验机测矩形试样三点弯曲的弹性模量和最大弯曲应力。 【实验目的】 (1)采用三点弯曲对矩形横截面试件施加弯曲力,测定其弯曲力学性能; (2)学习、掌握INSTRON5582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3)掌握弯曲弹性模量E b和最大弯曲应力σbb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当一个矩形截面的金属承受弯曲载荷,其截面就出现应力。该应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正应力和平行于截面的切应力。如果梁上的载荷都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垂直于梁的中轴,则截面各个点的正应力合成为一个力偶,其力矩即所谓的弯矩M,已知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至中截面的垂距以及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与截面的惯矩成反比。若截面上的弯矩为正,则中截面以上各点受压应力,中截面以下各点受张应力;若截面上的弯矩为负,情况正好相反。 1. 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图1所示为三点弯曲试验的示意图。其中,F为所施加的弯曲力,Ls为跨距,f为挠度。 图1 三点弯曲试验示意图 2.弯曲弹性模量E b的测定(图解法):

通过配套软件自动记录弯曲力-挠度曲线(见图2)。在曲线上读取弹性直线段的弯曲力增量和相应的挠度增量,按式(1)计算弯曲弹性模量。 ??? ? ????= f F I E L s b 483 (1) 其中,I 为试件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123 bh I = 。 图2 图解法测定弯曲弹性模量 3.最大弯曲应力σbb 的测定: W L F s bb bb 4= σ (2) 其中,bb σ为最大弯曲应力,bb F 为最大弯曲力,W 为试件的抗弯截面系数, 62 bh W =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INSTRON5582万能材料实验机、游标卡尺,矩形金属片(宽×厚=5mm×5mm )。 试样表面要经过磨平,棱角应作倒角,长度应保证试样伸出两个支座之外均不少于3mm 。 【实验步骤及方法】 1. 试样的制备:按照国标《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52--93),制备试样。 2. 试样尺寸测量 矩形横截面试样应在跨距的两端和中间处分别测量其宽度和厚度。计算弯曲弹性模量时,取用三处高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弯曲应力时,取用中间处测量的厚度和宽度。

UML实验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 年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 2013 学年至 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目录 实验一 UML建模基础实验二用例图 实验三 UML类图 实验四对象图 实验五包图 实验六动态模型图

实验(一) UML建模基础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 3.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内容 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 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答: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也是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构造和编制文档的一种语言。 UML作为一种模型语言,它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建立产品的模型和结构,而不是选用什么程序语言和算法实现。当模型建立之后,模型可以被UML工具转化成指定的程序语言代码。 UML可以贯穿软件开发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最适于数据建模、业务建模、对象建模、组件建模。UML展现了一系列最佳工程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在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方面,特别是在软件架构层次方面已经被验证有效。 UM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系统分析的建模语言,它的各个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建立更可靠,更完善的系统模型,从而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问题的描述达到相同的理解,以减少语义差异,保障分析的正确性。 指导教师批阅:

弯曲试验

弯曲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二.实验仪器 组合实验台弯曲梁实验装置,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箱,数字测力仪。 三.实验原理 示意图请参见两端铰支的矩形截面钢梁,在距两端支座为处,分别作用相 同大小的力。梁的AB段为纯弯曲,其弯矩为。为了实测正应力,可在梁的AB段内沿横截面表面均匀粘贴7个电阻应变片(7个测点)。 当梁受到荷载作用时,可从电阻片的变形测得各点的应变值。在比例极限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即。因而通过测得应变值便可计算出该点正应力的数值。 关于电阻应变片和应变测量电路的原理参见电阻应变仪。 四.实验步骤 1.观察预调平衡箱后面板的接线,将测点与通道的对应关系记录下来。 2.数字测力仪的量程设为20KN,初始调零。 3.将电阻应变仪的“基零、测量”开关置在“基零”位置,调节“基零平衡”,使显示为零。 4.将电阻应变仪的“基零、测量”开关置在“测量”位置,旋转“换点开关”,调节相应的通道,使其电桥平衡(显示为零)。将所用的7个通道同时调零。

5.逐级加载,每增加0.5KN记录7个通道的应变仪读数。 6.加载到4KN后,卸载。 7.根据应变仪读数求出各测点应变差值的算术平均值,然后计算应力值。五.实验记录 宽度 高度 加力点到支座的距离Array 弹性模量

注:先求出各测点应变差值的算术平均值,然后计算应力值。 六.预习思考题 1) 分析在纯弯曲状态下,梁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 2) 如果将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由2.0改为2.1,则测出的应变值会有什么影响? 3) 电阻应变片由金属电阻丝制成,测量应变时电阻丝是有电流的;弯曲实验中的钢梁也是金属,由于电阻应变片是直接粘贴在钢梁表面的,所以实验时钢梁中也会有电流通过,这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测量结果。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4) 一位同学在操作中有这样一个过程:将电阻应变仪的“基零、测量”开关置在“基零”位置,调节“基零平衡”,使显示为零,然后旋转“换点开关”,调节所有通道,使其电桥平衡,接着就开始加载测量应变。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正确吗?为什么?

UML实验报告汇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UML统一建模语言实验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 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验一用例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3、掌握用例的概念;掌握UML用例图的组成及作用。 4、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用例图包含6个元素,分别是:参与者、用例、关联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以及泛化关系。参与者用人形图标表示,用例图用椭圆形符号表示,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图显示多个外部参与者以及他们与系统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通过用例建模可以对外部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需要的系统功能建模。用例图用于系统分析阶段。 ?用例是系统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事务。 ?该实验确定参与者是图书管理员和读者,还要分析系统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和系统运行的主要任务。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可确定:作为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要实现图书管理,读者可以查询借书情况、查询节目(预定图书、取消预订);对于图书管理员来说,系统维护操作主要包括:借出图书、归还图书(逾期罚款)、维护图书、维护读者信息,包含关系的图标按钮应用虚线箭头。 截图如下:

实验二类对象模型的建立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对象的概念,对象的表示方法,掌握类与对象的关系。 2、掌握类与类之间的各种关系代表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什么是对象,对象的三大特征是什么?UML中对象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简述类的定义,以及类的三要素。 3、类的属性和方法的可见性有哪些?UML中如何表示? ?对象代表一个单独的,可确认的物体、单元或实体,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在问题领域里有确切定义的角色。换句话说,对象是边界非常清楚的任何事物。对象三大特征是封装、继承和多态。 ?对象图中不包含操作,因为对于属于同一个类的对象而言,其操作是相同的。类使用关联连接,关联使用名称、角色、多重性以及约束等特征定义。 ?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它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描述类之间的联系,还包括类的内部结构。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有效的。通过分析用例和问题域,就可以得到相关的类,然后再把逻辑上相关的类封装成包,这样可以很好的体现系统的分层结构,是得系统层次关系一目了然。 ?类的三要素是:类的名称、属性、操作。类的属性和方法的可见性有:公有public(符号“+”)、私有 private(符号“-”)和受保护protected(符号“#”)。 ?类使用关联连接,关联使用名称、角色、多重性以及约束等特征定义。类代表的是对对象的分类,所以必须说明可以参与关联的对象的数目。 对象图如下:

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九活动图、状态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名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状态图 2.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状态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4.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状态图方法。 3.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4.实验内容 (1)根据学院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在删除读者用例描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要求: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已知用例的业务过程: 1.描述添加读者用例。 2.描述添加管理员用例。 3.描述新加书籍用例 (2)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在学院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通过还书用例的状态图绘制学习,完成如下任务: 1.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借书用例的状态图。 2.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新加书籍用例的状态图。 绘制“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活动图的实验步骤 删除读者信息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5. 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

实验7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

实验7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姓名:学号:日期: 7.1 实验目的 ?熟悉熟悉UML活动图的功能和组成元素 ?理解活动图的语义 ?学会构思活动图 ?掌握活动图的绘制方法 7.2 实验类型及学时 ?验证型 ?2学时 7.3 实验设备 ?PC机一套,要求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 ?安装Visio分析建模工具 7.4 实验要求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Visio软件所提供的菜单、工具、模型等制作图形或图 表;能用Visio软件所提供的专业图形模板,自行绘制出专业化、高质量的图形或图表 ?结合案例1,根据给定系统(案例2)的业务需求,构思网上书店的活动 图,且绘制活动图 ?攥写实验报告,请以“学号+姓名”命名实验报告文档,并在规定时间内 提交

7.5实验内容 1、案例1——图书管理系统之用户管理模块 2、案例2——网上书店系统 7.6 实验结果 1、案例2——网上书店系统 请将“网上书店系统的活动图”放置于实验报告7。 (1)客户购书的活动图

(2)订单处理的活动图 7.7 心得体会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不过如此,我觉得简单的小菜一碟,就和那个什么一样,和上次实验报告三一样,这几个案列通过之前的几次操作都是剖析的较为详细了,所以实际上画活动图和前面的几张图片没有太大差别。就是把已经剖析好的每个部分用着活动图的规则来进行摆放,尽管可能因为时间不够,然后导致有些地方出错,或者会看不出来,所以我百度了一下下,发现没有别人做的,所以就先这样上交了。非要说问题的话就是感觉有很多地方有缺漏,而且说明分析可能不够,而且图画的不是很漂亮,但是时间不够我就不改了。

UML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 》 实验报告 学号: 180108213 姓名:庞志伟 班级:08 级软件 2 班 指导老师:姚宇峰

实验及作业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软件工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统一建模语言UML 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装有 Visio 、RathionalRose 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复习阐述“软件工程开发模型”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写成实验报告。 2、熟悉 UML软件设计工具 Visio 、Rational Rose的安装及环境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1、软件工程开发模型有(1)瀑布模型,( 2)原型模型,( 3)螺旋模型,( 4)喷泉模型(1)瀑布模型 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 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 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瀑布模型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 2)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 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 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实验3 包图、顺序图、活动图建模

实验三包图、顺序图、活动图建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包图的基本功能和建模方法; 2.掌握UML交互图中的顺序图,了解它的组成元素和适用场合; 3.能够准确识别活动图建模的系统元素,掌握控制流及对象流建模方法,并学会在活 动图中添加泳道; 二、实验要求 1.学习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包图、顺序图、活动图; 2.撰写实验报告,将创建的模型图全部整理到word文档中,同时在文档中对各个模 型图配以文字解释; 3.在下课前将实验报告文档提交至ftp服务器,文档名称为: 面向对象方法学实验3_ 学号_姓名 三、实验内容 1.包图建模:根据实验1、2中对“在线购物系统”的分析,使用Rational Rose进一 步构建系统的包图,要求绘制出各个包内部的详细组成情况,以及包之间的关系; 2.顺序图建模:下图1是在线购物系统的“编辑购物车”用例中的部分的类图。其用 例描述如下,请根据给出的类图,在下面的顺序图(图2)上画出“编辑购物车” 用例内各个事件流(注意消息和类图中提供的方法保持一致)。

图1在线购物系统的“编辑购物车”用例中的部分的类图 用例描述: 基本事件流: ? 用户在Shopping Cart 页面上修改购物车中商品数量,然后单击Update 按 钮。系统存储新的数量,然后计算并显示该商品的新价格; ? 用户单击Continue Shopping 按钮。系统将控制权返回给浏览商品用例。 扩展事件流: ? 用户将商品数量改为0,则系统从购物车中删除该商品; ? 用户点击Delete 按钮,系统从购物车中删除该商品; ? 用户点击Check Out 按钮,系统将控制权转到结账用例; ? 用户点击Clear Cart 按钮,系统将购物车内所有商品删除。 图2顺序图 3. 活动图建模:在实验1中用例建模基础上,使用活动图对于“在线购物系统”系统 中各主要用例进行动态行为建模。 在绘制活动图时,基本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创建活动图; ② 添加动作,完成动作建模;

三点抗弯强度

第18讲教学方案——弯曲切应力、弯曲强度条件

§7-3 弯曲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σ,又有剪应力 τ。但一般情况下,剪应力对 梁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剪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和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6-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Q 。现分析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1aa 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即与剪力Q 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1aa 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Q 的方向相同。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1aa 线上各点剪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Q 。又因截面高度h 大于宽度b ,剪应力的数值沿横线1aa 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剪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力 Q 。 2)剪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6-6a 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6-6b 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6-6c 所示,现欲求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处的剪应力 τ。过1aa 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11cc aa 自dx 微段中截出一微块(图6-6d )。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τ'。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1N 和2N ,其中 * 1I 1** z z A z A S I M dA I My dA N == =??σ (a )

UML实验报告概要

《面向对象与UML》 实验报告 姓名:陈万全 学号:132852 班级:软件131

实验一UML建模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可视化环境。 2.掌握利用Rational rose进行建模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熟悉Rational rose建模环境 2.建模基本步骤 3.结合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系统,模仿2中的用例模型绘制用例图,并保存模型,熟悉利用Rational rose的建模过程,要求绘制的用例图中用例与2中的用例图不相同。

实验二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UML用例图的基本图形元素。 2.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3.熟悉针对具体场景使用例图进行软件建模的方法。 4.掌握用例规格说明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以及用例规格说明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一建模实例,熟悉利用Raional rose软件绘制用例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确定系统用例图: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如下: ?在每个新学年开始都会有新生入学,这时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这些新生的学籍、年龄、家庭住址、性别、身高、学生证号、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存入数据库,每个新生都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编号可以是学生,在日程管理中,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校领导可以查询、修改全校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每个班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姓名、学生人数、专业等班级基本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查询班级基本信息、添加班级、修改班级基本信息、删除班级等操作。 ?在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查询和修改。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成绩的查询。 ?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选修的课程(必修课必须上,所以不用选),学生通过本系统可以看到有哪些课程可以选以及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号、所属专业、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数、学分、任课教师等。每个学生每学期的选修课程数不得大于6门,如果已经选择了6门课程则不能再选择其他课程。只有将已选择的课程删除掉才能再选择新课程。系统管理员负责修改、增加、删除选修课程。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账号进行添加、设置、删除、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设置每个账号的权限以及对应的个人信息。 a)请根据上述描述,确定系统的参与者 b)确定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完整的用例图。

(最新版)武汉理工大学UML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UML建模技术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陈明俊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sy1001班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 UML建模技术 实验成实验项目名称关于新的电脑销售系统点的需求文档 绩实验者韩桂敏专业班级软件sy1001 组别 实验日同组者 期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目的: 学会怎样为新的电脑销售系统点写需求文档 实验内容: 1、写一个概况陈述,包含信息系统相关的问题。 2、确定客户,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号码,员工的头衔也要包含在他的名字之中 3、总结至少3个系统的目标 4、确定至少2个制约因素 5、建立一个基本功能和属性表 6、分析基本功能和属性的可行性 7、包括一个用类表现出来的环境图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 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需求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通常的需求是指人对于客观事务需要的表现,体现为愿望、意向和兴趣,因而成为行动的一种直接原因。 需求对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由他们共同合作才能写出较好的需求及需求文档。需求是用户认为其所使用的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换言之,就是系统必须提供的能力和必须遵从的条件。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 的问题等) 1、概况陈述: 客户选择租出某样商品或某几种影碟,该销售/租赁终端系统能够确定影碟信息并实现顾客归还影碟、顾客租赁影碟、收银员重新购置影碟和对于被租借的影碟的超期处理,其中需要记录客户的交易信息及影碟信息并更新数据库存。最后顾客离开。 2、客户:天使街1号的“为您守候”音像商店的张老板(同时也是收银员),电话: 3、系统目标: a、对于初次租借的顾客进行账户登记,这样便于后续的交易 b、对影碟进行库存管理,对新购入的影碟、租出的影碟、归还的影碟、以及损失 的影碟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c、对影碟租借、影碟归还、超期未还的影碟等行为进行记录,并能够对超期未还 影碟的顾客信息及时更新记录,以便收银员对此罚款 d、能够进行每天营业额的统计 4、制约因素: a、经费不足时不能及时更新库存 b、音像店老板(收银员)对该系统的要求不明确或者不完整。 5、基本功能属性表见实验结果 6、基本功能和属性的可行性分析 上述六个功能是基本功能,实现上述的任何一个功能都不会导致整个系统性能下降,而且也可以满足整个系统的安全需求,对系统的安全性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实现这些功能所需要的技术有C++,数据库用MySQL就可以实现。而且这些功能都很稳定、基本,不需要改变。 7、环境图

实验五 活动图

实验五活动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建立活动图的方法。 3.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2003绘制活动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2003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一)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要求: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已知用例的业务过程,具体包括: 1.确定用例 2.确定用例路径 3.创建完整的活动图 (二)要求: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参与者在整个系统的活动,具体包括: 1.借阅者活动图 2.图书管理员活动图 3.系统管理员活动图 四、实验步骤(具体方案) (一)绘制“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活动图。删除读者信息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绘图步骤: (1)在用例图中,找到删除的用例,如图5.1所示,在删除用例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New”,Rose工具也会弹出一个菜单,选”Activity Diagram”,选中后单击,便可以新建好一个活动图。如图5.2所示。

图5.1 图5.2 (2)新建好活动图后,双击删除的活动图,得到如图5.3所示,然后把在左边的工具栏内点击“Swinlane“,在右边的图添加一个泳道,如图5.4所示,并命名为administrator.按照此步骤,再添加另一个泳道,并命名为System,得到图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