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流和电路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1、电荷的形成电流,在物理学里,把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那么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由电源的极流向极。
2、把、、用连接而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其中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对电路起控制作用。
常见的电路状态有路、路、路。
3、用专用的符号代表电路中的元件画出来的图叫做图。
重点难点1、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源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定向移动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也可以是两者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所以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那么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跟电流的方向相反了。
2、电路中的电源是提供电能的;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的;导线是连接的桥梁,是缺一不可的。
3、画电路图时,要求电路元件的符号要正确、规范,元件的位置要分布均匀,不能把元件画到拐角处,图形要做到简洁、整齐、规范。
长方形为最好。
典型例题例1 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移动的方向;B、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C、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D、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例2:如图所示的电路,当电键K闭合后,两盏灯都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
如果只有一盏灯出了故障,其余元件都完好,则下列方法中不能查出故障的是()A 用一根导线接在A、B两点之间。
B 用一根导线接在B、C两点之间。
C 用电压表接在A、B两点之间。
D 用电压表接在A、C两点之间。
例3、图4中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相对应的是()能力测试1.要使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①电路中有__ _____;②电路必须_ ___. 。
2、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供给电能的 ,消耗电能的 , 控制电流通断的 和输送电能的 几个部分组成的。
3.我们平常生活中说“开灯”是指把控制电灯的开关________4.物理学中规定把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物理知识点)

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物理知识点)电流与电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电学现象和应用电子技术都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
一、电流的定义和特点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运动数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来定义,即从正电荷的高电位流向低电位。
而实际上,电流的流动载体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或者是电子。
根据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我们可以了解电路中的电荷运动情况,从而进一步揭示电学现象。
电流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电流的守恒性,即电流在闭合电路中始终保持不变;二是电流的连续性,即电流在电路中无间断地流动。
二、电路的组成和分类电路是由多个电子元件(电源、导线、电阻等)连接而成的路径,用于电流和能量的传输。
根据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电路分类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子元件依次连接的电路,电流通过每个元件的大小相等,而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是指电子元件并联连接的电路,电流在每个元件中分流,而各个元件电压相等。
混合电路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组合,常见于电子设备中。
三、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即I = U/R,其中I 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路设计、电阻计算和电路故障排查中都需要运用。
功率是描述电路能量转换率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W)。
功率可以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计算,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即P = UI。
功率公式在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计算电子设备的功耗、设计合适的电源和保护电子元件等。
四、电流的测量和安全问题电流的测量一般使用电流表来实现,根据所需测量的电流范围和精度选择合适的电流表。
在进行电流测量时,需要注意保持电路的闭合和测量仪器的正确接线,以避免误差和安全事故。
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是电学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而电路则是电流流动的路径。
本文将详细探讨电流和电路的定义、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电流的定义和特性1.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根据电荷的性质,电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流电(DC)和交流电(AC)。
直流电是指电荷以恒定方向流动,而交流电则是指电荷流动方向周期性地变化。
2.电流的特性(1)电流的连续性:电流在导体中是连续的,即在任何时刻,导体中的电流都是相同的。
(2)电流的叠加原理:如果电路中有多个电源,那么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源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3)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热效应的大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二、电路的定义和特性1.电路的定义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电路的特性(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的电器依次连接,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器。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相同,但电压分配给各个电器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2)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器并排连接,电流分别通过每个电器。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给各个电器的电压相同,但电流的大小等于各个电器电流之和。
三、电流和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电力传输:电流是电力传输的基础。
通过高压直流输电和高压交流输电,可以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
(2)照明:电流通过灯泡等光源,使其发光,实现照明功能。
(3)动力:电流通过电动机等设备,实现机械能的转换,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
2.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电能分配:电路可以实现电能的分配,将电能传输到各个用电设备。
(2)控制:电路可以实现电器的开关控制,如家庭中的开关、插座等。
(3)保护:电路中的保护元件,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可以保护电器和人身安全。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和电流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和电流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
电路和电流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构成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等。
以下是这一节的主要知识点:
1. 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 电路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构成。
电源能够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3.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断路)和短路。
通路是指接通的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开路(断路)是指断开的电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的情况,此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引起火灾。
4. 串联和并联:串联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连的电路;并联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电路。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路和支路之分;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及以上的路径,有分支点和汇合点,即有干路
和支路之分。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以上是关于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
电流与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流与电路知识点归纳电流和电路是电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电器工程师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电流的定义、电路的分类、电路元件以及电流与功率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流的定义电流指的是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其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由电子的数量和流动方向决定。
通常情况下,电子从电压高的地方流向电压低的地方,而电流的方向则与电子的流动方向相反。
当电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增加时,电流也相应增加。
二、电路的分类电路可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两种。
1、直流电路直流电路可分为类似于积木盒子式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以及混合电路。
串联电路指的是将电器设备依次连接在一起,而并联电路则是让不同的电器设备分别接入相同的电源。
混合电路则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结合体。
2、交流电路交流电路则是指电压和电流在时间线上周期性地改变方向的电路。
由于交流电的变化速率很快,因此很难用数字来描述。
一般来说,交流电路的频率为50 Hz或60 Hz。
三、电路元件电路元件有许多种,每种元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常见的电路元件有电阻、电容和电感。
1、电阻电阻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
电阻的作用是限制电流的流动,使电流不会过大,从而保护电路和设备。
电阻的大小通常用欧姆(O)来表示。
2、电容电容是可以储存电能的元件。
电容器内的电荷可以储存电能,当电容器连接到电路中时可以释放储存的电能。
电容的大小通常用法拉(F)来表示。
3、电感电感是能够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
当电流通过电感时,会在其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当电流停止流动时,磁场会发生变化,并在电感中产生电势差。
电感的大小通常用亨利(H)来表示。
四、电流与功率的关系电流和功率是电路中两个重要的参数。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能量,其单位为瓦特(W)。
在电路中,功率可以用电流和电压来计算。
通常情况下,电流越大,功率也就越大。
总之,电流和电路是电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他们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十五章 第2节 电流和电路-【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2节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细解读知识点一电流【重点】1.电流(1)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形成的条件(2)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方向: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电路中电流的方向①电源外部:回路闭合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流人电源的负极;②电源内部: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物理脱口秀电流的形成及方向形成电流有原因,电荷移动需定向。
电流方向有规定,正电移动当为正。
金属导电靠电子,电流方向恰相反。
2.形成电流的三种情形(1)只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同,如图甲所示。
(2)只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负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图乙所示。
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
(3)由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如酸、碱、盐溶液中),如图丙所示。
提醒导体中的电荷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但只有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例1】甲、乙两个验电器,甲不带电,乙带正电,如图所示,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解析:验电器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甲不带电,乙带正电,说明乙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用金属杆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甲验电器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杆会转移到乙上,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
答案:D中考常考点再强调: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电子。
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知识点二电路的构成【重点】1.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电路。
2.电路组成的元件及作用【例2】关于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器用电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源对外供电时,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C.电路中有电源就能形成电流D.闭合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池图文助学常见的电源知识点三电路图【重点】电路元件及符号各种电学元件的符号一定要记住,不能记混,在以后画电路图时非常重要。
电路与电流知识点总结

电路与电流知识点总结电路是指导电子器件之间的联系,使电子器件能够正常工作的一种物理结构。
在现代社会,电路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通讯、计算机、医疗、能源等。
因此,对电路与电流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电路与电流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子器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和导线连接而成的物理结构。
它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两种类型。
直流电路是指电流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电路,而交流电路是指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路。
2. 电路元件电路元件是构成电路的基本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
电阻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元件,电容是电路中储存电能的元件,电感是电路中储存磁能的元件,电源是为电路提供电能的元件。
3. 电路的基本参数电路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
电压是电路中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电流是电路中流动的电荷数,单位是安培;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单位是欧姆;功率是电路中产生或消耗的能量,单位是瓦特。
二、电流的基本概念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在导体中自由电荷的移动形成的一种现象。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数量、电荷的运动速度和电荷的运动方向有关。
2. 电流的类型根据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不同,电流可以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类型。
直流电流的方向保持不变,而交流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变化。
3. 电流的计算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欧姆定律表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I=V/R,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4. 电流的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安培是通过1欧姆的电阻,施加1伏特的电压时所产生的电流。
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1. 罗尔定律罗尔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示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罗尔定律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推导。
2.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另一个基本定律,它表示电路中电流的守恒和电压的守恒。
电流和电路知识总结

二. 知识点分析:(一)电荷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 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如图1所示,如果我们用另一个带正电物体C移近导体的A端,由于C的正电荷对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吸引作用,其他部分自由电子被吸引到A端来,使A端多余电子带负电,B端缺少电子带正电。
但整个金属导体仍不带电,要实现使其带电必须进行第二步,具体做法有两种:①分离法:如图2所示,先应A、B分离,然后移开带电体C。
这样可以使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②接地法:如图3若导体不能分离,可用接地法。
先用手接触一下导体,即是将导体与地接通一下。
地球的一些自由电子立即与B端正电荷中和,断开与地连接后,整个导体多余电子,因而带与C相异电荷。
这个方法必须注意:先用手接触一下导体的一端(不一定非在B端),这个“一下”包括接触然后断开;最后才能移走带电体C,否则导体不可能感应起电。
导体最终所带电荷性质与用来感应的电弧性质和接地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