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一 一
过 4周 的 1 5 % 的蛋 白质 释放 速率 。 随着蛋 白质浓 度 的增加 , 药物 的包 封 应 用 。 在 未来 , 壳 聚糖 作 为药物 载体 这一 应用在 药物 剂型 上 的应用 将 会 率降低 , 药物的释放速率增加 。不 同于壳聚糖只在酸性溶液 中溶解 , 与 有 更大 的发 展空 间与潜 力 。 乳 酸嫁 接的壳 聚糖 可在 中性 p H条件下 溶解 , 这就 提供 了— 个额外 的优 4 结论 势, 蛋白质或药物可以均匀的纳入很少或没有变『 生 的基体结构 中。 为了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发现壳聚糖与不同物质进行嫁接, 可 以达到不 制备的 L A — g 一壳聚糖共聚物 , 壳多糖粉末首先被乳酸的水溶液混合 , 然 同的效果。 尤其是在药物制剂的缓控释制剂 , 靶向制剂方面有突出研究 后将混合物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中搅拌过夜 ,使用来创建最终的脱乙 成果。因此 , 壳聚糖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虽 酰壳多糖浓度为 2 %。 在聚苯乙烯的培养皿 中, 将溶液置于 7 0 %的恒温 然大多数成果仍处于研究阶段 ,但我们完全有理 由相信其应用前景将 下进行 5 小时的膜形成 。所生产的膜的混合物在 8 O 一 9 0 " C 真空的条件 是非 常广 阔的 。 下加热 5 小时,脱水的壳聚糖乳酸盐和相应的酰胺键的形成是形成嫁 参考 文献 接共聚物的结果。 使用索氏提取器每次 4 8 小时从接枝壳聚糖聚合物上 【 1 ] B h a t t a r a i N , e t a 1 . I n t J N a n o me d i c i n e . 2 0 0 6 . 用氯仿和甲醇溶剂洗涤除去未反应的乳酸和低聚乳酸。 从而制备 L A — g 『 2 ] 邢志华, 方桂珍, 苏玲辛 津明. 羟基喜树碱叶酸一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 壳聚糖共聚物。然后通过脱 乙酰壳多糖粉末溶解在 0 . 2 M的乙酸中, 以 其性 能研 究Ⅲ助 能材 料, 2 0 1 2 f S 2 ) . 产生 2 . %的溶液, 加入氢氧化铵溶液使溶液的p H值在 8 . 5 — 9 . 0 。使用微 f 3 1 南艳 微 郑 晓玲 . 多层 海 藻酸一 壳 聚糖 聚 电解质 膜微球 的制 备 与体 外 释 型泵让溶液保持—个 0 . 1 m l / m i n 的恒定流量。 将乙酸壳聚糖溶液引人到 放特 性研 究l J 1 . 中国药房 2 0 1 3 ( 1 7 ) . 碱『 生 溶液中, 在室温下剧烈磁力搅拌形成的乳白色悬浮液。 通过离心分 f 4 ] 曾巧 玲, 樊小林 , 赵 希 娟, 李 螟, 黄承 志 . 壳聚糖 与 左氧 氟 沙星 的共价 偶 联 离将颗粒从溶液中分离。分离后将这些颗粒用去离子水洗涤 , 直至 P H 载 药复合 物 的抗 菌活性研 究l J 1 . 西 南师 范大 学学报伯 然科 学版_ ) 2 0 1 3 ( 4 ) .

壳聚糖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

壳聚糖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

壳聚糖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1.立项依据在自然界中,多糖分布极为广泛,它是一种天然的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特性,多糖物质在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甲壳素(chitin)是一种碱性多糖,也是地球上第二大天然再生资源(纤维素的含量第一),其分布广泛,存在于甲壳动物(如虾、蟹等的外壳)、藻类等低等植物及微生物(菌类的细胞壁)中。

甲壳素的C-2位的羟基被乙酰基取代,同植物纤维素的结构相似,它在地球上的含量极为丰富,每年自然界的生成量可多达1000亿吨。

甲壳素呈无定形的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粉末,按其来源不同,分为α和β两种构型,其分子链以螺旋形式平行排列,分子中有大量的乙酰基和羟基,分子内氢键作用较强,具有十分紧密的晶体结构,不溶于烯酸、碱、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只能溶解于强酸以及少数有机溶剂中。

甲壳素为N-乙酰-D-葡萄糖胺的聚糖,其结构式为: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对酶的敏感性,在用作制备水凝胶材料方面,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在这些高分子中,多糖还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无免疫原性,无传播动物源病菌的潜在危险性等。

其中的一个多糖就是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是由2-乙酰氨基葡萄糖和2-氨基葡萄糖和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结构与纤维素类似,其化学结构式为:甲壳素在强碱性环境下,可通过脱乙酰而得到壳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最为重要的衍生物。

壳聚糖具有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又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壳聚糖(CS)不同于其他多糖,其分子结构中存在氨基,可被质子化,能形成聚电解质络合物。

壳聚糖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生物粘附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药,环境工程以及生物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使之成为药物控制释放领域中的理想载体。

将壳聚糖羧甲基化,可制备得到水溶性很好的羧甲基壳聚糖(CMCS),一方面羧基的引入极大提高了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另一方面,羧甲基壳聚糖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是一种两性高分子聚合物,应用比壳聚糖更加广泛。

壳聚糖生物降解性能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壳聚糖生物降解性能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壳聚糖生物降解性能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天然聚合物,由葡萄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缓释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壳聚糖的生物降解性能以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首先,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与合成聚合物相比,壳聚糖在生物体内可以被酶降解为无毒的代谢产物,并进一步被身体排出。

这是由于壳聚糖分子链上的乙酰胺基团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酶相互作用,从而使壳聚糖被降解。

此外,壳聚糖还具有可调控的降解速度,可以通过改变壳聚糖分子链的取代度或分子量来调节其降解速度,以满足特定的药物缓释需求。

其次,壳聚糖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广泛。

壳聚糖可以用作药物缓释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颗粒中,并通过控制壳聚糖的降解速度来实现药物的缓释。

这种缓释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壳聚糖具有优异的渗透性,可以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药物过早地释放;其次,壳聚糖可以促进药物的稳定性,保持药物的活性;最后,壳聚糖还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使药物能够长时间持续释放,从而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

在壳聚糖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是利用壳聚糖制备微球或纳米颗粒。

壳聚糖微球是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的微球中,通过调节壳聚糖的降解速度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壳聚糖纳米颗粒是将药物包裹在刚硬核心上,然后再利用壳聚糖形成的壳层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这两种缓释系统都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可以满足药物缓释的需求。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来制备复合缓释系统。

例如,壳聚糖可以与聚乳酸酸、明胶等生物降解聚合物结合,形成复合纳米颗粒,以实现药物的双重缓释。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与金属离子或金属纳米粒子结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以实现药物的靶向缓释。

总之,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能够与药物形成稳定的缓释系统。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可用于多种药物的缓释。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缓释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上,以满足临床上不同药物的需求,并加强壳聚糖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研究,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罗华丽;鲁在君
【期刊名称】《高分子通报》
【年(卷),期】2006()7
【摘要】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壳聚糖纳米粒子、微球、片、膜和凝胶等的制备和缓释特性,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6页(P25-30)
【关键词】壳聚糖;缓释载体;纳米粒子;微球;片;膜;凝胶
【作者】罗华丽;鲁在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分子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6.1;TQ460.4
【相关文献】
1.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及进展 [J], 于永鹏;徐孝旭
2.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缓释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罗华丽;鲁在君
3.壳聚糖包覆水滑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J], 宋河儒;李秋荣;燕丽;乔宇;迟宏进
4.壳聚糖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 [J], 向艳;杨红
5.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J], 高娴;马世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叶光辉【摘要】壳聚糖具有无毒,无害,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形容性强等特点,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生物工程、化工、水处理、贵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应吸附剂、药物载体、药物缓释、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简单介绍了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Chitosan is non - toxic, harmless, good chemical stabilit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s natural polysaccharide with a positive charge polymer.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food, cosmetic,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medicine,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water treatment,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biochemical and many other fields. The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dsorbent, drug delivery, drug release, catalyst, etc. were reviewed. The polyurethan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spect were simply introduc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21-22,39)【关键词】壳聚糖;应用;前景【作者】叶光辉【作者单位】川庆钻探公司长庆固井公司,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惟一碱性多糖,它的胺基形成四级胺正离子可以和有弱碱性的阴离子交换作用,对金属离子有良好的螯合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天然高分子。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葡萄糖-胺基葡萄糖构成,是生物体内结构的基础,因此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低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其中,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药物负载与控释药物负载是指将药物分子通过化学结合、吸附或物理混合等方式与载体结合,形成复合体,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而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可以把许多相对较小的分子、多肽、蛋白质等药物结合到其上方便其输送到目标部位,同时还可以将药物通过壳聚糖的结构进行控释,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近年来,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成型技术目前,制备壳聚糖药物载体的技术主要有溶液混凝法、电喷雾法、共析法等。

溶液混凝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制备载体的方法,通过将壳聚糖在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形成凝胶进而形成载体。

电喷雾法与共析法是制备微型药物载体的主要方法,这些技术可以制备尺寸均匀的壳聚糖微球,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来实现不同尺寸、不同药物的负载情况。

三、靶向输送壳聚糖药物载体不仅可以通过药物的控释和负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利用壳聚糖自身的结构特点实现靶向输送。

壳聚糖在酸性环境下存在阳离子,可以与细胞负电性差异表现出的阴离子表面进行靶向治疗。

通过加入特定的靶向肽或是大分子,还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器官的靶向输送。

四、临床应用目前,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疗法、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及急救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药物疗法为例,壳聚糖可作为微球状、纳米粒子状、载体状药物制剂,通过道路中把药物输送到病患的需要部位。

此外,壳聚糖药物载体还可以在口腔、鼻腔、眼球、皮肤等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一方面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展 作 一综 述 。
关 键 词 : 壳 聚 糖 ; 药 物 载 体 ; 药 物 缓 释 ; 药 物 控 释 中 图 分 类 号 :R3 8 0 1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Re e r h pr g e so hio a e ss t i d a o to ug c rir s a c o r s f t s n us d a usane nd c n r l c dr a re
2 壳聚 糖作 为 抗癌药 物 的 载体
目前 ,临 床 上 应 用 的 抗 癌 药 物 多 因 其 半 衰 期
短 、毒副 作用 大 等特 点 , 导致 其在 体 内抗 癌 作用 并
不理 想 。经 壳 聚糖 负载 的抗癌 药物 的作用 时 间显 著 延长 ,并且 壳 聚糖 本 身就 具有 抗肿 瘤 的特 性 , 它 作
藻 酸钠 的浓 度 比,还 可 以改变 微 囊释 放 药物 的最适 p 值 ,进 而 调节 药 物 在 胃肠 道 内的释 放部 位 , 以 H
紫杉 醇 、喜树 碱 等 药物 缓 释微 囊【 。李 沙 ] 备 制 出海 藻 酸钠 一 壳聚 糖 / 阿霉 素缓 释 微囊 ,该 微囊 1h 2 释放 率仅为 4 %。体外 实验结 果显示 :微囊对 Hea 5 l、 B C一2 G 8 3和 B 1 42三种 癌 细胞株 增殖 的抑 制 作用 e. 0 7 明显增 加 。B ra a等【制 备 出磷酸 甘 油壳 聚 糖 / erd , ] 喜
还 具 有 降血 压 、 降血 糖 、 降 血脂 、抗 菌 、抗 肿 瘤 、 抗 凝 血 、抗 心 律 失 常 等 作 用 。 另外 ,壳 聚 糖 来
肢 动物 的 甲壳 中) 经过 强碱 水解 或酶 解 作用 脱去 乙酰

壳聚糖水凝胶研究进展

壳聚糖水凝胶研究进展

➢ 壳聚糖季铵盐温敏水凝胶(HTCC)
是利用失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壳聚糖 反应制备得到,HTCC溶液与壳聚糖溶液共混后 的体系同样具有类似的温敏特性。与其他水凝 胶相比,这种水凝胶呈现透明态,对环境的pH 更加敏感,凝胶的溶胀和药物释放都具有pH依 赖性。
图4 HTCC的合成方案
2、壳聚糖凝胶剂
2.3 壳聚糖凝胶剂分类
2、壳聚糖凝胶剂Biblioteka (3)温度敏感型壳聚糖水凝胶
温敏水凝胶形态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溶胶一凝胶转变或者可逆 体积转变,利用这种温度响应性可以控制药物定向、定量释放,从而减少给药 的频率,降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壳聚糖类温敏水凝胶在低温条件下保持可流动性液态而在高温条件下会 自发交联形成不可流动的半固体状的水凝胶。这种具有热致成胶特性的温敏水 凝胶,制备条件温和,相变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甚至低于人的体温,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而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载体等方面具有极 大的应用潜力。
2.4 壳聚糖基温敏水凝胶的研究
(2)壳聚糖与其他大分子聚合物共混制备的温敏水凝胶
➢ 壳聚糖聚乙烯醇碳酸氢钠温敏水凝胶
低温条件下,在壳聚糖酸溶液中滴加碳酸氢钠和聚乙烯醇的混合溶液,制备得到 的壳聚糖了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溶液,同样具有温敏性。
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能够中和壳聚糖 溶液至中性,作为多轻基化合物能够保护壳聚 糖在中性条件下保持溶解状态,低温条件下 PVA的-OH、壳聚糖的-NH2、水分子之间都存 在氢键作用,壳聚糖保持溶解状态。
d) 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可以通过改变皮肤对所需渗透通量的屏障来促进皮肤的通透性, 促进微乳凝胶中药物的透皮吸收,微乳凝胶中常用的渗透促进剂有精油、尿素及其衍生 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第20卷 第4期2008年8月Vol. 20, No. 4Aug., 2008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高 娴, 马世坤*(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天津 300070)摘 要:壳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多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

药物经过壳聚糖负载后,不仅能够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还能够改变药物的给药方式,以此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本文就壳聚糖和改性壳聚糖作为普通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壳聚糖;药物载体;药物缓释;药物控释中图分类号:R318.08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used as sustained and control drug carrierGAO Xian, MA Shi-kun*(Basic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Abstract: As chitosan has very good properties, the research of chitosan used as sustained and control drug carrier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fter loaded by chitosan, these drugs can improve their sustained and control release property, alter their drug-administration-pathway. In this way, they can prolong their drug-administration-interval, degrade their adverse reaction and promote their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and modified chitosan used as common drug and biological macromolecular drug carriers.Key words: chitosan; drug carrier; sustained drug release; control drug release文章编号 :1004-0374(2008)04-0657-04壳聚糖又称甲壳胺,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甲壳素(大量存在于海洋节肢动物的甲壳中)经过强碱水解或酶解作用脱去乙酰基转化而成的,它和甲壳素的最主要区别就是脱乙酰基程度不同(目前,对于壳聚糖和甲壳素脱乙酰程度的界定范围尚存在争议:蒋挺大[1]认为,脱乙酰度大于55%的甲壳素就可以被称为壳聚糖,而马鹏鹏等[2]认为脱乙酰度大于70%的甲壳素才能被称为壳聚糖)。

作为一种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可以通过化学交联、静电吸附等作用方式把药物包裹起来,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半透膜,药物释放的时候要克服大分子骨架的阻碍,使药物释放时间显著延长,从而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吸收,且不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其降解产物为寡聚糖和单收稿日期:2008-02-20;修回日期:2008-03-25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2001YY07)*通讯作者:E-mail :mashk@tijmu. edu. cn糖,终产物为CO 2和H 2O ,安全无毒。

除了具有良好的成膜、絮凝、黏膜吸附等特性外,壳聚糖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肿瘤、抗凝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3]。

另外,壳聚糖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

现就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缓释控释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壳聚糖作为普通药物的载体药物经过壳聚糖负载后缓释作用十分明显,现已经利用壳聚糖作为载体制备出法莫替丁、利福平、奈普生、甲硝唑、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地塞米松、三七总皂苷、卡托普利、布洛芬、低分658生命科学第20卷子量肝素等药物微囊。

这些药物经过壳聚糖负载后的释放时间与原药相比都显著地延长。

另外,药物经过壳聚糖负载后,还能够改变给药方式。

Illum 等[4]制备出壳聚糖∕吗啡微球,该微球能够通过鼻腔给药的方式进入到呼吸道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避免了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使吗啡不再依赖单纯的注射方式给药,同时也提高患者用药时的顺应性。

2 壳聚糖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癌药物多因其半衰期短、毒副作用大等特点,导致其在体内抗癌作用并不理想。

经壳聚糖负载的抗癌药物的作用时间显著延长,并且壳聚糖本身就具有抗肿瘤的特性,它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和抗癌药物共同使用后,能够明显地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是抗癌药物的理想载体。

目前,以壳聚糖为载体已经制备出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紫杉醇、喜树碱等药物缓释微囊[5]。

李沙等[6]制备出海藻酸钠-壳聚糖/阿霉素缓释微囊,该微囊12h 释放率仅为45%。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微囊对Hela、BGC-823和Bel-7402三种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

Berrada等[7]制备出磷酸甘油壳聚糖/喜树碱纳米粒,将该纳米粒植入患有恶性肿瘤的模型鼠皮下,发现其对肿瘤增长的抑制时间明显长于单独应用喜树碱注射液,并且没有出现动物体重下降等毒副作用。

Pa r k等[8]把壳聚糖用乙二醇进行修饰,制出乙二醇化壳聚糖/阿霉素纳米粒。

体外溶出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药物的释放率很小(pH值为7.0时,药物4d内的累计释药量为7.3%±0.3%),而在酸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药物的释放明显加快(pH值为4时,药物4d内累计释药量为29.3%±1.9%)。

这样,药物进入人体后在正常的组织内几乎没有活性,而到达肿瘤部位后(肿瘤部位因为代谢旺盛而呈弱酸性)经过裂解具有了活性,从而控制药物的作用部位,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癌细胞生长旺盛,细胞表面会过度表达一些生物素类受体以适应它们对生物素的需求[9]。

运用现代分子设计思想和先进的合成技术,用生物素对壳聚糖进行修饰,使其具有癌细胞所需要的选择性。

姚倩等[10]根据这一原理把壳聚糖用生物素进行修饰制备出了生物素-壳聚糖纳米微粒,并比较了人类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对壳聚糖纳米粒及生物素-壳聚糖纳米粒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素-壳聚糖纳米粒通过表面配体生物素与Hep G2细胞的表面受体相结合,然后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被癌细胞摄取,使得生物素-壳聚糖纳米粒对癌细胞的亲和力显著高于未经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

这预示着生物素-壳聚糖纳米粒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

类似的研究发现,由于肝癌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肝癌细胞对转铁蛋白的亲和力较高,所以采用转铁蛋白对壳聚糖进行修饰也能实现抗癌药物向肝癌细胞的靶向传递[11]。

3 壳聚糖作为蛋白质类药物的缓释载体由于蛋白质类药物口服后易于被消化道内的各种相关酶降解,这往往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除了少数在肠部位起作用的大分子物质以外,大多数口服蛋白质药物的生物利用率还很低,未能达到要求[12]。

有些药物仅能作为注射剂使用(例如:胰岛素),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利用壳聚糖负载蛋白质类药物,壳聚糖能够对蛋白质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了药物在胃内的降解,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

付加雷等[13]制备出壳聚糖-海藻酸钠/干扰素-tau微粒。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囊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率低,而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率相对较高。

另外,调节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浓度比,还可以改变微囊释放药物的最适pH值,进而调节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放部位,以达到药物的最佳吸收利用。

Bhumkar等[14]制备出了壳聚糖-金∕胰岛素纳米粒。

金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金属,它能够保护胰岛素免受胃肠道内消化酶的破坏。

壳聚糖能够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瞬间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连结,增加生物大分子药物跨细胞和细胞旁转运。

两者配合使用,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药物免受胃肠道蛋白酶的降解,还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率。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暴露于胃蛋白酶后,胰岛素的二级结构保存完整,胰岛素功能不受影响。

de Salamanca等[15]制备出了壳聚糖/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CSNP),该纳米粒可以作为亲脂类药物眼部用药的载体。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人眼结膜上皮细胞暴露于CSNPs之后,能够摄取CSNPs,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兔子眼部应用该制剂后,无不良反应,组织切片观察证实了用药后眼部组织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动物对该药有良好的耐受性。

以上研究都证实了蛋白质类药物的非注射给药是可行的,并且在体外和动物体内659第4期高 娴,等: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的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蛋白质类药物的理化性质极不稳定,它进入到人体后极容易被破坏。

因此,该种缓释载体应用于临床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4 壳聚糖作为基因类药物的载体基因治疗在替代功能障碍基因和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

病毒性载体的转染率较高但也存在着免疫源性高、毒性大等明显的缺点[16]。

因此,有关非病毒类载体的研究更受关注。

壳聚糖因其良好的性质成为非病毒类载体的研究热点。

壳聚糖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和带有负电荷的D N A或siRNA相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从而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中[17]。

Munper 等[18]首次报道了壳聚糖与DNA在适当条件下沉淀,得到150-500nm粒径的复合物,于是认为壳聚糖具有作为基因类药物载体的潜质。

杨冠东等[19]制备出壳聚糖∕DNA质粒(pEGFPC3)复合物,研究发现当+/-电荷之比大于等于2∶1时,壳聚糖能够完全沉淀DNA,从而为壳聚糖载基因药物微囊的制备提供了有用参数。

Chen等[20]制备出了壳聚糖/mEpo微粒(mEpo能够编码促红细胞生成素)。

实验结果显示,该微粒能够成功地转染小鼠的胃和肠上皮细胞,并且mEpo基因能够在细胞内很好地表达。

用壳聚糖/mEpo微粒喂养小鼠4d后,红细胞比容上升到了60.9±1.2%,而喂养裸露mEpo基因的小鼠的红细胞比容基本上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