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毁机理及防治对策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路基水毁是指在降水或洪涝等自然灾害或施工过程中,路基受到水流冲刷侵蚀或淹没的情况。
公路路基水毁严重影响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一、预测和监测措施预测和监测是防治公路路基水毁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气象条件、地质地貌、水文水源等因素的系统观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出可能出现水毁的区域和时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天气预报和警报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警报,提醒相关部门注意可能发生的洪涝和降水情况。
2. 地质地貌勘查:对公路路线的地质地貌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研,了解地质情况和可能存在的水毁风险,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水文水资源监测:对公路路线附近的水文水资源进行监测,掌握降水情况、水位变化等数据,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防治公路路基水毁的主要手段,包括路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以及路面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完善。
1. 路基设计:在公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水毁风险,选取合适的路基高度、路堤坡度和路基基础材料,保证路基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
2. 施工防治:在公路建设和维修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钢筋混凝土边坡、护坡砌石等,以加强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3. 路面排水:对公路路面进行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完善,包括明沟、排水管道、雨水收集池等,以确保降雨时路面能够迅速排水,减少水毁风险。
三、维护和管理措施维护和管理是防治公路路基水毁的持续措施,包括日常巡视、疏通排水设施、加固路基等。
1. 日常巡视:定期对公路路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处于水毁风险的地段,进行加固和修复。
2. 疏通排水设施:定期对公路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疏通,保持畅通,避免堵塞和积水。
3. 加固路基:对长期处于水毁风险的路段,采取加固措施,如加铺抗冲刷材料、加设护栏等,增强路基的抗水毁能力。
公路养护水毁处置方案

公路养护水毁处置方案一、背景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提高,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公路养护中,水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水毁的突发性和无法预测性,给公路的通行和养护带来不小的困难。
因此,制定科学的水毁处置方案,对于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水毁类型及原因1. 类型公路水毁的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冰雪灾害等2. 原因公路水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雨量过大,水土流失,地面松动•生态环境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车辆超载、频繁通行等造成道路损伤过大三、水毁处置方案公路水毁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 预防措施公路水毁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措施如下:•强化保护区域内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道路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增强道路的耐水性2. 应急措施当公路水毁发生时,及时采用应急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损失,主要措施如下:•在水毁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并进行细致的勘测•采用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快速调取抢险机械和人力资源,并设立指挥中心进行统一调度3. 恢复措施当水毁发生后,及时采取恢复措施可以尽快恢复公路的通行,主要措施如下:•进行水毁的清理工作,以消除对公路通行的阻碍•修补损坏路面和路基,确保道路的质量•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水毁的发生四、结论公路水毁是公路养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科学的水毁处置方案对于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水毁处置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水毁类型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应急和恢复措施,以保护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关于公路桥梁路基水毁的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公路桥梁路基水毁的防治措施研究公路桥梁是我国最基础的建筑设施之一,但由于自然等多种原因影响,导致部分桥梁路段出现水毁现象,该种现象多数在降水量较多的雨季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甚至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
本文将针对该种情况,对公路桥梁水毁现象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标签:公路桥梁;路基;水毁现象;防治措施一、总结公路桥梁路基水毁现象的成因(一)公路橋梁建设位置不合理公路桥梁在建设时选择的位置不合理,极易造成路基水毁。
经过对相关水毁桥梁的位置调查,总结出如果建设桥梁的位置离河床较远,或是在水流量较为稳定的位置,就会扩大调治构造物的规模,从而增加受力面积,也加大了被水毁的可能;如果将桥梁位置建设在河湾处,就会产生凹岸冲击现象;若在桥梁位置、洪水中泓线斜交处建设,就会造成桥头引道冲毁现象;此外,在河滩桥孔的设计工作中,桥孔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分配标准,或是在游荡程度较大的河段进行桥梁公路建设,加强其桥梁受到河流摆动冲击的概率,使河床逐渐加宽,并产生桥梁水毁。
(二)路基沉陷情况较多,影响公路桥梁的建设质量若在含水量较大的位置建设公路桥梁,需着重注意公路桥梁路基的建设,若路基建设质量不过关,将会对后续的施工作业以及投入使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若该路段地下水充足,并因路基建设不当的原因,则会产生地下水渗透,而大多数公路桥梁的路基出现土体孔隙处水压升高的原因,基本是由于地下渗水的影响,与此同时,地下水位也将逐渐升高,使路基土体的抗剪能力减弱或是路基变形。
由于部分路基桥梁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其路基因为不稳定从而产生下沉现象。
若公路路基填充材料充足,并且有较强的承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路基下沉的现象发生,相反,若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对填充面采取半填半挖方法,将会加大路基沉陷概率。
二、公路桥梁路基水毁的防治措施(一)着重注意公路桥梁路基边坡建设在进行该项工程边坡建设工作时,应遵守安全与美观并存的建设原则,保持建筑的协调性与经济适用性。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
公路路基水毁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受到雨水、地下水、溪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路基出现塌陷、软弱等现象,给公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情况。
为了保障公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毁防治措施。
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在公路建设之前,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降水情况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路基设计方案。
采取排水措施。
对于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采取排水系统,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
通过排水系统可以将降雨和地下水迅速排除,减少对路基的影响。
加固路基。
对于处于水毁风险区域的路段,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固路基土的抗剪强度,采用宽基础、厚填方等设计措施,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设置防护措施。
对于处于溪流、河流附近的路段,可以采取设置防护墙、挡土墙等措施,以防止河流冲刷和泥石流冲击对路基的破坏。
还应进行定期监测。
在公路建设之后,需要进行定期监测。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路基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以避免水毁事故的发生。
加强维护管理。
水毁防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面加强公路的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路基、排水系统、防护设施等,及时清理排水系统中的杂物和垃圾,保证其畅通。
通过加强修补、补强等维修措施,保障公路的正常使用。
公路路基水毁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合理的工程施工和加强维护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水毁事故的发生,保障公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
公路水破坏的成因与防治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水破坏现象都十分普遍,实际上使用一年以上的每条高速公路不管是采用半钢性路面、刚性组合式路面还是刚性路面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水破坏(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的早期破坏现象)。
差别仅在于有的高速公路水破坏现象严重,有的高速公路水破坏现象较轻。
水破坏来得快,性质最为严重,因此它是路基路面的大敌,是路基路面的主要破坏因素。
2.沥青路面水损坏2.1概述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重车增多,大型货车超载严重和渠化行车的作用,给路面带来了明显的早期破坏逐渐增多。
沥青路面研究有关的课题也集中在车辙、低温开裂和疲劳开裂这三大破坏形式上,但另外一种破坏形式——水损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已形成世界性范围的问题。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直至最近,一些高等级公路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水损害问题,也到了重视水损害从早期水损害发生的过程来看,降水从路面空隙、裂缝、中央分隔带等进入路面结构,在水分的长期侵蚀下,沥青膜从矿料颗粒表面剥离,粘附性丧失,混合料逐渐松散,致使唧浆坑槽等损害现象产生并逐渐扩大。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沥青路面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荷载和温度的反复作用,使沥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问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逐渐出现麻面、松散、坑槽等病害这些损坏有以下特点:1)破坏发生在雨季,有时一场大雨就导致严重破坏。
2)破坏之前一般先有小块的网裂,出现唧浆,然后松散形成坑槽。
3)发生水损害的地方一般是透水或排水不畅通的部位,挖开可以看见下面有积水或浮浆。
4)行车道破坏比较严重,超车道一般没有破坏,这与交通量、重载和超载交通有关。
5)一般不会整个路面同时破坏,这显然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造成粗集料集中,形成局部区域空隙率过大,使路面渗水。
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现象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外因主要与降水量、交通量、交通组成和行车速度有关。
公路水毁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公路水毁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摘要:文章在阐述公路水毁的四大类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表达了个人的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路水毁类型原因防治措施公路水毁是指在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公路沿线所发生的一系列对公路工程的破坏现象和工程破坏过程。
水毁是严重影响公路交通完好畅通的最主要的灾害,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中断交通。
对广西而言,因我区山脉发达、河网密布、雨量充沛,公路水毁现象更是经常发生,以2010年为例,截至6月底,强降雨造成的公路水毁达500余条,累计损失近10亿元。
因此,了解公路水毁的成因,加强公路水毁的预防,意义深远。
1 公路水毁的主要类型和原因公路水毁类型多,包括路基沉陷、路基坍塌、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桥涵破坏、边沟淤塞、冲毁路面、沿线塌方、涵洞淤塞等,其中以前四者为主,本文也仅对主要的四种水毁类型进行分析。
1.1路基沉陷路基在竖向产生较大、不均匀变形,严重时路面断裂,严重影响交通或中断交通,其原因是由于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压实度不足,或路基排水不良,路面或边沟出现积水,局部填料饱水后失稳,甚至再现弹簧等现象,在自重及行车的作用下路基产生沉陷。
1.2路基坍塌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遇水软化,在较陡边坡无支撑情况下,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
形成路基坍塌的原因有: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陡;缺乏必要的挡土墙或护坡等防护措施。
1.3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主要是指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流冲击下,基础冲刷,墙身产生滑移、倾倒破坏或者挡墙全部冲毁现象。
形成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原因有: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埋深过浅;挡土墙自身排水不畅;防护工程位置选择不合理,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1.4桥涵破坏桥涵破坏较常见的是桥涵台墙、锥坡基础被冲空,台墙、锥坡失去支撵,造成台墙及上部构造失稳,引起下沉、裂缝、倒塌,大量的锥坡局部或全部被毁。
浅淡山区公路水毁的预防与抢修

浅淡山区公路水毁的预防与抢修浅淡山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势较为险峻,气候多雨,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公路水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山区公路的水毁预防和抢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更关系到山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山区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抢修工作,下面将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山区公路水毁的主要原因山区公路的水毁主要是由于地势险峻、沟壑纵横,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多雨气候的影响,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由于山区道路基础设施薄弱、排水不畅,也容易发生路基塌方、冲刷等水毁现象。
二、山区公路水毁的预防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山区公路的水毁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有关。
需要加强山区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道路进行加固、隧道、桥梁等重要部件的加固和改造,以提高抗灾能力。
2.加强植被保护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山区植被的保护工作,推动植被修复和植被保护,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完善排水系统山区多雨,容易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等现象,而排水不畅则会导致道路冲刷、塌方等水毁问题。
需要加强山区公路的排水系统建设,确保道路排水畅通,减少水毁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监测预警在山区公路水毁预防方面,监测和预警工作尤为重要。
及时发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迹象,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需要加强对山区公路水毁的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山区公路水毁的抢修措施尽管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山区公路水毁的发生,但在发生水毁后,及时的抢修工作同样重要。
1.建立应急抢修机制山区公路水毁抢修工作需要有一个及时而有效的机制来应对突发情况。
建立应急抢修机制可以在水毁发生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和抢修队伍,进行紧急抢修工作,确保道路的畅通。
2.加强抢修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抢修队伍,包括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抢修人员、抢修工具和设备的配备等,可以提高抢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公路水毁防治技术

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阶段,应考虑排水系 统,合理安排路基高度、横断面 形状、边坡坡度等因素,以提高 路基的稳定性。
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 量,确保路基和排水设施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排水构造物防护措施
护坡工程
在易受水流冲刷的路段,应修 建护坡工程,以保护路基和路
面免受冲刷。
要措施。
公路水毁防治可以降低交通事 故发生率、减少车损和人员伤
亡,提高行车安全性。
公路水毁防治还有助于保护自 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维护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2
公路水毁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降雨量
长时间的暴雨或洪水等自然灾 害会对公路造成严重的水毁。
冰雪融化
春季融雪和冰川活动也可能对公 路造成水毁。
风沙侵蚀
公路建设质量不达标,可 能会导致路面龟裂、沉陷 等问题,进而引发水毁。
养护不当
公路养护不当会导致路面 损坏、老化,增加水毁的 风险。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不合理,如排水 系统不完善等,也会增加 水毁的风险。
03
公路水毁防治技术措施
前期防护措施
前期勘察
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 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找出易 发生水毁的路段,制定相应的
挡土墙
在需要防止土体滑坡的路段, 应修建挡土墙,以保持土体的
稳定性。
排水沟
在公路两侧和坡面上,应修建 排水沟,以排除路面积水和引
导水流远离路基。
路基路面排水措施
边沟排水
在路基两侧应设置边沟,以便 排除路面积水。边沟应具有良 好的坡度和排水设施,以保证
水流能够顺畅地排出。
截水沟排水
在公路上方有截水沟,以拦截上 方来水,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和路 面。截水沟应与边沟相连,形成 完整的排水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故事—1
灞河桥
2002年
2002年起源于秦,兴建于元朝
陇海铁路桥
两个故事—2高速水毁
公路水毁的定义
公路水毁的类型
水毁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目录
CONTENTS
总结
20
40
60
80
100
120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公路水毁直接损失金额(亿元)
每年损失一条50km 高速公路(年均损失54.4亿元)
将公路建筑物遭到的水力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毁,系因洪水和雨水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破坏;另一类是水害,系因洪水
淹没等而带来的经济
损失。
蒋焕章研究员
公路水毁是指公
路沿线的工程设
施由于受到水的
作用而遭到损坏
的现象与过程。
高光冬教授
公路水毁的定义
新定义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因洪水(河流洪水、山洪、溃决洪水等)造成公路结构严重破坏的现象。
公路水毁分类根据公路承灾体划分
根据致灾因子划分
根据孕灾环境划分
桥梁水毁
路基水毁
河流洪水
山洪泥石流
平原地区公路水毁
山区公路水毁
高原地区公路水毁
其他公路水毁
溃决洪水
公路水毁的类型-根据主要水毁结构
路基水毁桥梁水毁
沿河路基水毁山洪泥石流水毁溃决洪水、融雪洪水对于沿河公路,河水的冲刷是造成公路水毁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水流。
泥石流是山区公路重要的水毁类型之一。
其属于典型的灾害
地貌现象及过程,是毁损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物的重要外在动力机制。
如金沙江堰塞湖溃决12
3路基水毁-致灾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