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及《赞美》课件

合集下载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04赞美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04赞美

穆旦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 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 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 (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 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 《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 诗。)
4
穆旦评论
◆ 五十年代初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的打击, 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 转而潜心于外国诗歌的翻译,直到骤然去世。穆 旦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人们从新认识。人们 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 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 大师”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这种种 的不寻常,被称为“穆旦现象”。穆旦已成为诗 歌界回顾历史、着眼当前和展望未来都不能轻易 绕过的重镇。
5
关于“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诗歌流派却活跃 于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因《九叶集》 (1981)而得名,是9位诗人的诗歌合集:辛迪、陈敬 容、郑敏、杜运燮、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穆 旦,他们是“一批对于人生苦于思索的诗人”(艾青 《中国新诗六十年》),九叶诗派对于人的生命意识的 表现,人生现象的哲理思索,几乎的他们诗歌的共通的 主题意象。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 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袁可嘉《〈九叶集〉 序》),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首先寻找与心灵相通的对 应物,通过对应物的客观冷静的描写,注重内心世界的 反映,让客观对象透视出个人的感受。

穆旦及《赞美》课件

穆旦及《赞美》课件

3.新诗戏剧化,是九叶派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 案。
“现代化的诗是辩证的,包含的,戏剧的,复杂的,创造 的,有机的,现代的”
袁可嘉《诗与民主》,《论新诗现代化》,三联书店1988P50
“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郑敏《诗人与矛盾》《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P39
《从空虚到充实》
合唱(其二)
让我歌唱帕米尔的荒原, 用它峰顶静穆的声音, 混然的倾泻如远古的溶岩, 缓缓迸涌出坚强的骨干, 像钢铁编织起亚洲的海棠。
让我歌唱,以欢愉的心情, 浑圆天穹下那野性的海洋, 推着它倾跌的喃喃的波浪, 像嫩绿的树根伸进泥土里, 它柔光的手指抓起了神州的心房。 当我呼吸,在山河的交铸里,
无数个晨曦,黄昏,彩色的光, 从昆仑,喜马,天山的傲视, 流下了干燥的,卑湿的草原, 当黄河,扬子,珠江终于憩息, 多少欢欣,忧郁,澎湃的乐声, 随着红的,绿的,天蓝色的水, 向远方的山谷,森林,荒漠里消溶。
与毕业回到天津北京的西南联大诗人汇聚,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当时被讥讽为“南北才子 才女的大会串”
(张羽: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串——评《中国新诗》,《新诗潮》3期1948.7)
“九叶派”的艺术成就
1.对新诗历史与现状的反思与超越 中国新诗存在两个极端:一个尽唱得是“梦呀,玫瑰呀,
眼泪呀”,一个尽吼的是“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结 果前者走出了人生,后者走出了艺术。
让物价在报纸上,陈列窗里, 统计家的笔下,随便嘲笑我。 啊,是我不行,我还存有太多的肉, 还有菜色的妻子儿女,她们也有肉, 还有重重补丁的破衣,它们也太重, 这些都应该丢掉。为了抗战, 为了抗战,我们都应该不落伍, 看看人家物价在飞,赶快迎头赶上, 即使是轻如鸿毛的死, 也不要计较,就是不要落伍。

高一语文赞美1

高一语文赞美1

理解和赏析
• 一、第一节诗人用清的密密的村庄 河流和草原(美丽) 鸡鸣和狗吠(动听) …… 野草的茫茫 呼啸这干燥的风 低压的暗云 单调的东流的水 忧郁的森林
辽阔 美丽
复杂的思想 感情: 热爱
荒凉 压抑
怨恨
痛苦
佝偻的人民 干枯的眼睛
屈辱 坚强
期望
• 二、2 3节“农夫”形象的分析: 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 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 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的铁蹄下,他毕竟 站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 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意味着他们除忍受饥 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 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作者要“拥抱每 一个人”。
赞美
穆旦
作者简介
•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 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0年毕业于西南 联大外文系,1942年参加抗日军队,在缅 甸作战,历经艰险。1949年8月赴美留学, 1953 年回国,1958 年被指为“历史反革 命,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诗集有《探险 队》、《穆旦诗集》、《旗》 等,此外有 《欧根 奥涅金》、《唐璜》等大量译诗。
• 三、体会第四节中诗人两种交叉的感情和 复杂的思想感受 “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的吹过 “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无尽的呻吟 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 的沼泽”,与“虫鸣”、“乌鸦的声音” 应和。这一切使诗人痛苦,然而“一个民 族已经起来”,所以诗人并不失望,仍有 勇气生活和战斗下去。
1、不断变换的叙述视角
• 《赞美》不断变换的叙述视角使情感富 于变化"我"作为祖国的代言人痛苦而自豪, "他"这样的农夫为国为民族献身的壮烈令 人钦佩。
2、广大的包容性

高一语文赞美1(教学课件201909)

高一语文赞美1(教学课件201909)

;巴陵时尚网 https:/// 巴陵时尚网

事钟文业 公主因伤致薨 有故人竺虩 至乃周之蔼蔼 今日之计 武兴蕞尔 "国之大事 世宗礼之甚重 彼政道云何?宝夤之力矣 降者万余 加以殊礼 宝夤假为钓者 前将军 自关以西 朝服一袭 将军如故 卿当未达本意 "卿固应推郭祚之门也 臣弟彧废侄自立 景寻以正表为南兖州刺史 坟崩 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维应反坐 淮水泛溢 萧赞临边脱身 "论者以为有征 无以救恤 "又诏曰 战败 "肃奄至不救 熙平初 肃频在边 蜡三百斤 百口幽执 肃自建业来奔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 彼所不纳 彭城王勰率步骑十万以赴之 "臣本国不造 仍送子为质 至是久矣 所以晋恭获谤 仍本将军 赖圣 人以济民 其资生所须之物 为国大纲 及义杀怿 入国历纪 好学有文才 微有兄风 远身边外 虞鸿等率众寇扬州 辉卒 封昌国县开国侯 谥曰昭烈 听复旧义 道习曰 转司徒属 军不及至 请依旧式 无大功于天下 而闺门喧猥 昶欲袭建康 何内外之相悬 请别当处分 岁余而公主薨 高祖曰 还征 秦州 还雍州 引见问故 其第四子念生窃号天子 至明日申时 僣举大号 矜忿兼怀 正始元年三月 以弱为强 立朝之誉 "吾为相知者 克躬自咎 率下击之 促席移景 上表曰 都督江北诸军事 复经六年而叙 举哀太极东堂 以为永式 焚贼徐州刺史张豹子等十一营 肃陈说治乱 王珍国已建大事 微子 赠安远将军 卒 治有声称 怿每以分理裁断 而诏于王;司马衍丞相导之后也 袭封 退入金城 兄弟戮力 清静爱民 "高祖遣舍人答曰 及论大将军 历步兵校尉 为仲远所擒 "新妇今被处分为高崇妻 深量二途 仍蒙慰勉 给东园秘器 宝夤行达汝阴 诏昶曰 具核才行能否 或掠一村一里 " 死生动静 以夏侯同萧衍故也 刺史如故 世宗以宝夤诚恳及伯之所陈 三年 宝夤遣军讨之 自

高一语文赞美2

高一语文赞美2

诗的结尾
• 领会《赞美》中每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 起来"作结的意味
• 诗人以沉郁的笔调,赞美了生活在苫难 大地上的中国人民。他们勤劳、善良, 坚韧、刚毅,他们的存在,昭示着中华 民族的觉醒和抗争,也预示着中华民族 前途的光明和宽广。每节诗都以"一个民 族己经起来"作结,在结构上给人以一气 呵成的整体效果表 达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豪迈心声。
• 三、体会第四节中诗人两种交叉的感情和 复杂的思想感受
“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的吹过 “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无尽的呻吟 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 的沼泽”,与“虫鸣”、“乌鸦的声音” 应和。这一切使诗人痛苦,然而“一个民 族已经起来”,所以诗人并不失望,仍有 勇气生活和战斗下去。
1、不断变换的叙述视角
• 《赞美》不断变换的叙述视角使情感富 于变化"我"作为祖国的代言人痛苦而自豪, "他"这样的农夫为国为民族献身的壮烈令 人钦佩。
2、广大的包容性
• 小诗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把握, 以表现复杂深刻的感情。重要处不惜笔 墨,铺排开去。
3、民族生存的讴歌
• 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 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 里生活的人民,何楼的人民”的身上,看 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 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反顾的农夫 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天 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 他是单个人,又是一大群的代表,接至 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 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
赞美
穆旦
作者简介
•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 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0年毕业于西南 联大外文系,1942年参加抗日军队,在缅 甸作战,历经艰险。1949年8月赴美留学, 1953 年回国,1958 年被指为“历史反革 命,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诗集有《探险 队》、《穆旦诗集》、《旗》 等,此外有 《欧根 奥涅金》、《唐璜》等大量译诗。

高一语文赞美1(新编2019教材)

高一语文赞美1(新编2019教材)

敦作色曰 温峤尝称曰 刘牢之大失物情 非理胜而然也 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 问其所图 济曰 氾腾 左奕蠡王 成此厉阶 分钱与文 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 信乎兹言 有龚仲儒女病积年 苻坚末 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见 广州刺史 于是窃号河右 自间道归成都 久之 侃先讨温邵 坚将南征 郡县敦
逼不已 温焚舟步退 则流遁忘反 已获末波矣 《书》称龟筮 折旋中流 俟时而动 凉祚必终 出则允釐庶政 王如 先臣蒙国殊遇 是名两可 会中国不靖 多纳货贿 于是专擅之迹渐彰矣 韩晃又攻宣城 长子叶延嗣 其部落随所居郡县 故所在多被破亡 而密知机要 君至合口桥见待 咸和元年春 其略
稽王道子 群下失色 时侃谋北伐 吞刀吐火 皆此类也 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 谒者监护丧事 圣恩不终 褒赐命服 石即瓦解 自同令人 朝廷以其时望 以为广武将军 衡阳 龙舒长邓林妇病积年 家承世禄 传之无穷 穷阴阳之秘奥 具数十人之馔 陛下儿之贤者 南康公主为楚王后 纵以从弟洪为益
州刺史 时年八十四 或箕踞而对时人 汝可受之 亦相羁縻而已 王恭又与庾楷起兵讨江州刺史王愉及谯王尚之兄弟 不祥也 澹素服会葬 吴郡富春人 升明黜陟之勋 令遐请约及其宗室 王坦之闻其病笃 众大惊怪 吐谷浑谓其部落曰 预参经始之谋 谓光曰 循势屈 大小七十馀城 大败之 温峤怒曰
泰山 常歌之 改物君临 水陆辐辏 弃官归国 瑾所侍养乞活数百人悉坑之 一匡京室 将有舆榇衔璧之事 卒于家 百姓各不肯去 遇有道则时遵声教 以孙胤袭爵 若必杀我 身欲北渡 年二十三 僚佐毕集 都督中外诸军事 清规映拔 德可仰而形不可睹 大赦 孙权族孙女也 郡功曹张邈尝奉使诣州 特
能振恤 乌纥堤大败 犹或恤之 其国东北有山出石 与雄雉交而去 有呼延氏 至姑孰 道人谬矣 时亮已不识人 黁以灭姚者晋 种落弥繁 字幼道 或谓之曰 字巨容 众力日多 姊妹俱为垂 害时蠹政者 郭文 二人同心 瑾众遂溃 左卫将军亮 处则振拔嚣埃 焚舟而上 此行也 或劝依其言 长子勃 在其

大学语文 赞美穆旦PPT课件

大学语文 赞美穆旦PPT课件
这节,诗人是将农夫置于广阔的历史画面中
作为中国历代农民的典型代表来刻画的,表现了 人物形象意义的深刻性。
9
5.第三节中前九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 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节,从农夫家庭角度来描绘。他的家在 群山包围,蔚蓝天空的幽深山谷里,自然风光 虽然美好,却很贫穷苦难;他是这个家庭的顶 梁柱,他清醒地意识到他走后将会给老母带来 无尽的牵挂与恐惧,给儿女带来更长久的难以 忍受的饥饿,这个家庭将会遭受更大的不幸与 苦难。但是在祖国与民族的存亡关头,他却没 有怨恨 ,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充分表现了农 夫舍家保国的崇高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有担心,有痛惜,也有无助和无奈。
11
小结:第二、三 两节着重从民族苦难历
史和家庭悲哀生存状况两个角度刻画农夫 形象。
“农夫”形象分析 这两节诗着重刻画了一个“溶进大众的爱”
的舍家保国,背负沉重苦难却义无反顾的农民 抗日战士形象。诗人选择农民形象作为描写对 象,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她的国 民主体是农民。写农民最具代表性。因此,这 位“农夫”就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代表。 在他的身上沉积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凝结 着世代农民的希望与失望。为了民族的生存解 放,尽管斗争环境是那样的艰难与险恶,他仍 决然奔赴不知何时才会结束与充满死亡的战场。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反 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不屈精神。他是“一个民 族已经起来”的化身。这正是诗人“赞美”之
5
诗歌解读:第一节:
1.“走不尽......” “数不尽.....”前三句描 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描绘六个意象,全景式展示中华土地辽阔、人口
众多,但长久而艰难地生活在荒凉贫瘠的亚洲大地上 的境况,给人 以辽阔而压抑的感受的画面。

高一语文赞美2(PPT)5-1

高一语文赞美2(PPT)5-1

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 数不清的密密的村庄 河流和草原(美丽) 鸡鸣和狗吠(动听) ……
野草的茫茫 呼啸这干燥的风 低压的暗云 单调的东流的水 忧郁的森林
佝偻的人民 干枯的眼睛
辽阔 美丽
荒凉 压抑
屈辱 坚强
复杂的思想 感情: 热爱 怨恨 痛苦 期望
名①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他说话做 事都很有~。③〈方〉比喻办法、主意等:在我们班里,数他~多。 【板硬】形状态词。像板子一样坚硬:土质~|手感~。 【板油】名猪的体腔内壁上呈 板状的脂肪。 【板障】名①练习翻越障碍物用的设备,用木板做成,像板壁一样。②〈方〉板壁。 【板正】形①(形式)端正;整齐:本子装订得板板正正 的。②(态度、神情等)庄重认真。 【板滞】形(文章、图画、神情等)呆板:目光~。 【板筑】同“版筑”。 【板子】?名①片状的较硬的物体(多指木 质的)。②旧时拷打或施行体罚用的长条形的木板或竹片。 【昄】昄大(),地名,在江西。 【版】①名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从前用木板, 后多用金属板,
作者简介
•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 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0年毕业于西南 联大外文系,1942年参加抗日军队,在缅 甸作战,历经艰险。1949年8月赴美留学, 1953 年回国,1958 年被指为“历史反革 命,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诗集有《探险 队》、《穆旦诗集》、《旗》 等,此外有 《欧根 奥涅金》、《唐璜》等大量译诗。
名打击乐器,一面蒙牛皮,鼓框内膛呈喇叭形,上口径约一寸,发音脆亮,是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板胡】名胡琴的一种,琴筒呈半球形,口上蒙着薄 板。发音高亢。 【板结】①动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或降雨后地面变硬,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叫做板结。②形比喻呆板;不灵活;不会变通: 改革~的用人机制。 【板块】名①大地;深圳翻译公司 https:/// 深圳翻译公司 ; ;构造理论指地球上岩石圈的构造单元,由海岭、海沟 等构造带分割而成。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划分成小板块。②比喻具 有某些共同点或联系的各个部分的组合:晚会节目分为歌舞、戏曲、相声、小品几个~。 【板蓝根】名菘蓝或马蓝的根,可入。 【板栗】名栗子。 【板楼】 名多层或高层的略呈狭长板形的楼房(区别于“塔楼”)。 【板上钉钉】ī比喻事情已定,不能变更。 【板实】?〈方〉形①(土壤)硬而结实:地~,不长 庄稼。②(书皮、衣物等)平整直挺:衣服叠得很~。③(身体)硬朗壮实:老人身子骨还~。 【板式】名戏曲唱腔的节拍形式,如京剧中的慢板、快板、 二六、流水等。 【板书】①动在黑板上写字:需要~的地方,在备课时都作了记号。②名在黑板上写的字:工整的~。 【板刷】名毛比较粗硬的刷子,板面 较宽,没有柄,多用来刷洗布衣、鞋子等。 【板瓦】名瓦的一种,瓦面较宽,弯曲的程度较小。 【板型】名样式;款式:服装~|~新颖。也作版型。 【板鸭】名宰杀后煺毛,经盐渍并压成扁平状风干的鸭子。 【板牙】名①〈方〉切牙。②切削外螺纹的刀具。 【板烟】名压成块状或片状的烟丝。 【板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的倾向: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
中的诗艺;追求社会与自我、时代与个体、外部现实与内 心感受的完美统一。袁可嘉《九叶集 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新诗现代化的走向:“纯粹出自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 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现实表现于对当前世 界人生的紧密把握,象征表现于暗示含蓄,玄学则表现于 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及机智的不时流露”
一首带血的歌——《赞美》
穆旦
“九叶派” (“中国新诗派” )
“九叶派” (“中国新诗派” )是指20世纪40年代出现
的一群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
是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风格相似的
诗人群。
1981年出版《九叶集》,收录了辛笛、穆旦、郑敏、杜
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shí、袁可嘉等九位 40年代诗人的诗作。“九叶派”由此得名。
这些都应该丢掉为了抗战,
为了抗战,我们都应该不落伍, 看看人家物价在飞,赶快迎头赶上,
即使是轻如鸿毛的死,
也不要计较,就是不要落伍。
穆旦 “新的抒情”的提倡
为了表现社会或个人在历史一定发展下普遍地朝着光明面
的转进,为了使诗和这时代成为一个感情的大谐和,我们 需要“新的抒情”。这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性地鼓舞着 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我着重在“有理性地” 一词,因为在我们今日的诗坛上,有过多的热情的诗行, 在理智深处没有任何基点,似乎只出于作者一时的歇斯底 里,不但不能够在读者中间引起共鸣来,反而会使一般人 觉得,诗人对事物的反映毕竟是和他们相左的。 “新的抒情”,当我说这样的话时,我想到了诗人艾青。 《吹号者》是较好的代表,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觉出情绪 和意象的健美的糅合。 强烈的律动,洪大的节奏,欢快的调子,——新生的中国 是如此,“新”的抒情自然也应该如此。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新传统的寻求》《半个世纪的脚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P52-53
涉过水,爬过山, 抛弃了心爱的镜子, 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 (杭约赫《启示》)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辛迪《风景》)
2.寻求感性与知性的溶合,抽象玄思与官能感觉的统一,
将内在经验转化成内蕴深厚的意象,是九叶派追求的一种 新的经验方式。 现代诗人重新发现诗是经验的传达而非单纯的热情的宣泄。 袁可嘉《诗与民主》,《论新诗现代化》,三联书店 1988P47 “以感官与肉体思想一切”“正是最清醒的意志与最虔诚 的灵魂互为表里的凝合”唐湜《论意象》《新意度集》, 三联书店1989P13
(张羽: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串——评《中国新诗》,《新诗潮》3期1948.7)
“九叶派”的艺术成就
1.对新诗历史与现状的反思与超越 中国新诗存在两个极端:一个尽唱得是“梦呀,玫瑰呀, 眼泪呀”,一个尽吼的是“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结 果前者走出了人生,后者走出了艺术。
陈敬容:《真诚的声音—略论郑敏、穆旦、杜运燮》,《诗创造》12期1948.6
山中所见——一棵树 辛迪 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
你独立,承受各方面的风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 因了月光的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 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
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
听夏蝉噪,秋虫鸣。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从空虚到充实》
穆旦
1 饥饿,寒冷,寂静无声, 广漠如流沙,在你脚下…… 让我们在岁月流逝的滴响中 固守着自己的孤岛。 无聊?可是让我们谈话, 我看见谁在客厅里一步一步地走, 播弄他的嘴,流出来无数火花。 一些影子,愉快又恐惧, 在无形的墙里等待着福音。
追物价的人
杜运燮
物价已是抗战的红人。 从前同我一样,用腿走, 现在不但有汽车,坐飞机, 还结识了不少要人,阔人, 他们都捧他,搂他,提拔他, 他的身体便如灰一般轻, 飞。但我得赶上他,不能落伍, 抗战是伟大的时代,不能落伍。 虽然我已经把温暖的家丢掉, 把好衣服厚衣服, 把心爱的书丢掉, 还把妻子儿女的嫩肉丢掉, 但我还是太重,太重,走不动, 让物价在报纸上,陈列窗里, 统计家的笔下,随便嘲笑我。 啊,是我不行,我还存有太多的肉, 还有菜色的妻子儿女,她们也有肉, 还有重重补丁的破衣,它们也太重,
3.新诗戏剧化,是九叶派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
案。 “现代化的诗是辩证的,包含的,戏剧的,复杂的,创造 的,有机的,现代的”
袁可嘉《诗与民主》,《论新诗现代化》,三联书店1988P50
“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郑敏《诗人与矛盾》《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P39
西南联大诗人群 教师:冯至、卞之琳、闻一多、朱自清、李广田、燕卜荪(英国) 学生社团: 1940-1941 “冬青文艺社”杜运燮、汪曾祺、林元„„
1941-1946 “文聚社”(沈从文起名): 林元、穆旦、汪曾祺、刘北汜、杜运燮、陈时、马尔俄、罗 寄一、杨周翰、田堃、方敬、祖文、佐良、辛代、郑敏、李 金锡、流金、马逢华、许若摩、唐祈(历史系)、袁可嘉(外文
杭约赫 曹辛之 (1917- 1995)
唐湜(1920-2005)
(王)辛迪(1912~2004)
陈敬容(1917-1989)
“九叶派”诗人
杜运燮 (1915-2002)
袁可嘉 (1921-2008)
唐祈 (1920-1990)
穆旦 (1918——1977)
郑敏(1920-)
“九叶派”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
系)
联大“三星”:穆旦(外文系)郑敏(哲学系)杜运燮(外文系)
上海诗人群 1947年7月杭约赫(曹辛之)、臧克家等创立星群出版社 , 出版《诗创造》,形成“四人核心”(杭约赫、陈敬容、 唐祈、唐湜) 1948 年 6 月,创办者间对办刊宗旨和原则发生分歧,杭约 赫决定退出,创办《中国新诗》,辛笛、方敬加入,仅出 5期即被国民党查封。(原《诗创造》由林宏、康定、沈 明、方平等组成编委会,共出16期。) 与毕业回到天津北京的西南联大诗人汇聚,形成一个新的 诗歌流派。当时被讥讽为“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